第一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计划2014.02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小
组
合 作
学习
计
划
上街区马固小学四年级
2014年2月24日
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一、合理分组
1、分组前的摸底分析:
四年级有23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性别、性格、能力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2、选好组长:
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视,其起到领头的合作、表率、协调各员之间的作用。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容忍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方案,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2.倡导呼告式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推行学习任务承包,落实学习责任制。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得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 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三、学习小组(每组第一名为组长)
1、快乐组:王俊燕
王鑫懿
王 晨
李 特
2、希望组:宋梦涵
陈思航
陈丗玺
王紫媛
王照林
3、团结组:王中杰
王德浴
李志豪
王溪瑞
4、智慧组:马涵颖
李明辉
王帅康
胡可欣
胡玉烔
5、奋进组:张金瑞
武鸿森
胡梦瑶
胡经纬
四、学习小组名称及口号
1、快乐组:
口号:快乐参与,快乐成长!
目标:我们要用实力证明自己,用勤奋改变自己,争取第一.2、希望组:
口号:勇往直前,走向明天!
目标:上课不分心,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参与交流,拥有一颗上进的心,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3、团结组:
口号:团结胜利,永争第一!
目标:团结就是胜利!奋发向上、享受成功!世界第一,世界第一,永远第一。
4、智慧组:
口号:拥有智慧,拥有成功!
目标:多学多问多思考,多听多写多动脑!我们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会带我们飞,飞过失望,并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新的希望!
5、奋进组:
口号:奋发向上,享受成功!
目标:争做小组前三名,努力做到最好。和睦相处,合作共进.五、小组公约:
1、尊重组长、服从组长管理;
2、团结一心、维护小组荣誉,不做小组叛徒;
3、发扬民主、少数服从多数;
4、尊重老师,坚决与欺侮学生的行为做斗争;
5、按时、认真值日;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6、早自习、晚自习不下位、不窜组、不乱闹;
7、上课不许迟到,提前两分钟准备好书本,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等待老师上课;
8、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笔记,不做小动作、不影响他人学习;
9、互帮互学、珍惜时间,利用好早读、下午上课前、晚自习预备前时间,互相提背书、讲题目、查作业,协作学习;
10、尊重班委会、小组服从班级管理。
第二篇:2015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2015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经过上学期教学实践,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
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
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3、读书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 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人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其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一.实验方法:
1、分组前的摸底分析: 34级10班、34级11班为实验班,各班上48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性别、性格、能力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对各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2、组建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A、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它由8人根据不同的能力、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索和互助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B、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3、选好组长:
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窥,其起到领头的合作、表率、协调各员之间的作用。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容忍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方案,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充分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5、检测体系和方法:
A. 检测体系: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B. 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可采用测验法;④可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⑤采用问卷、跟踪记录调查法。
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带着问题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互动学习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个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合—整”办法。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待小组完成各自子问题后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再通过全班小组交流使知识进一步整合。在题卡上明确了三个小问题,使讨论更加集中,同时通过小组内分别讨论并推举代表总结发现的结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使之相互补充完善并归纳得到总体特征。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巧妙穿插、点拨或者对学生表现的认同、赞赏,都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这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讲授,学生的听与记,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中,这种平等有助于创造力探索的发挥,能够发现结论。通过小组合作,这样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告诉别人结论,也叫别的同学告诉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习惯。正如克林伯格所说:“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一切素质,惟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借助活动才能得以发展。”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2.倡导呼告式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3.推行学习任务承包,落实学习责任制。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得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有效的组织指导下,小组成员之间以一种互相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相互鼓励、分工明确、以集体为荣地学习探讨某些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1.“交往—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研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交往—合作学习” 这一新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在交往—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往,在人际互动中学会学习。
在学校教育情境下,在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具有主动性,即处于互动中的师生、生生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按照共同的目标互动学习,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主动向对方学习。活动性,即有共同的活动,在活动中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开放性,即从交际内容、目的、过程、形式到方法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偶然性、不可控性。第二、交往—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证和促进课堂学习的互助、合作气氛。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一种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新的学习的空间形态(适应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是一种新的时间结构(将群体与个体学习结合)。
第三篇:四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初级中学校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课堂评价方案(参考)
一、评价原则
1、多照顾中下层面的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为主。
2、实行加分制,多优多加,鼓励后进。
3、学习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展示,举止大方、语言流利、答案正确。
4、原则上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物质奖励由班费统一支出。
二、学习小组评价表的记录(课堂上完成)
1、小组评价表1(组内自评小组个人学习情况,由本组内负责分工记录。)
2、小组评价表2(班内互评各个小组学习情况,一般由学习委员记录,也可由班干部轮流记录。)
三、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一)学习评价表内容评价标准与要求
1、预习:主要评价课前的学习准备及导学案中预习案的完成情况。
2、发言:主要评价课堂上是否主动积极发言,质疑提问等。
3、展示:主要评价课堂上各种学习展示质量效果等。
4、点评:主要评价课堂上学生讲评的质量效果等。
5、任务:主要评价小组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各科作业完成质量和各次考试评比等
6、合计:等于前面五项评价之和。
课堂学习中和结束后,上课教师或学生负责评价后,由专人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二)学习小组评价标准与要求
学习小组评价标准与要求遵照学校下发的《龙孔中学“236”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若干细则》进行。
1、小组合作交流反馈,组长或组员代表展示或点评,正确加3分,欠完整加1—2分,其他组给予补充正确者加2—3分。
2、非小组讨论交流即自主思考,零星提问、调板者,力求侧重中下层面的学生,答题完整加3分,欠完整加1—2分,其他同学补充正确者加3分。
3、科任老师上课时应明确各小组的评价得分,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记录表二的同学统计。
4、优秀小组、阶段考试、月考、各科知识点过关、参加校级以上活动得奖等的加分扣分细则由班级班主任组织讨论自主制定其方案。
另外结合班级实际,可参考补充收下三点加分:
1、最能热心帮助小组其他成员,且成绩有明显进步者,个人所在的小组加3分。
2、最能带头学习,且带动班级学习气氛者,个人所在的小组加3分。
3、最能课堂上协助老师,成功担任老师的小助手的,个人所在小组加3分。
四、学习小组表彰细则
1、每天进行一次小汇总,每周进行一次中汇总,每月进行一次大总结,把得分情况进行公布。
2、每周各班可评出两个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并给予精神奖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3、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和个人,由学校统一进行表彰(如组织优秀小组或小组长外出考察旅游等)。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杨雪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因此,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以建设学习小组为立足点,采用引导小组“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既盘活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促进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内在动机激发论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2、交往需要满足论
需要满足论的倡导者(如格拉塞等人)认为,怎样才会学有成效、学业达标呢?首先得有学习的意愿。问题是学习意愿从哪里来?交往需要满足论者认为,学习的意愿来自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来,只是背着一只大口袋来填装知识食粮的。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都在寻找种种方式满足自己与人交往与合作、友谊、自尊(影响别人的力量)等需要。可以说,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努力程度和达标程度。只有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而不是千方百计压制学生的上述需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取只得学业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认可、接纳,也不能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以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因此,在合作小组中开展互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与合作,彼此尊重,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有效途径。
3、认知发展促进论
认知发展促进论的倡导者(如维果茨基、皮亚杰等)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4、知识建构学习论
“知识建构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个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主体交往。从根本上讲,人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因此,建构性学习方式是与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相关的。“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5、教学交往属性论
“教学过程的本质由两种根本关系决定;交往关系(主体——主体)和认识关系(主体——客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 然而长期来,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仅停留在前者,忽视了探究教学的交往属性。随着对学生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重视,这种局面才得以初步改观。目前,人们日益达成以下共识:教学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教师(或教师集体)同学生(或学生集体)彼此之间或各自发生交往的过程。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谈得上培养人,诸如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规范乃至发展个性等。交往不只是手段、途径,交往还是教学存在的本身。“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教学交往不仅有直接的交往,也有间接的交往。直接交往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接触,而间接交往主要是学生自学。要使教学交往尽可能充分和完整,应该尽量多地采用直接交往,尤其是学生小组内的直接交往。同理,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着眼于生生交往。课堂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保证交往结构的完整性提供一系列机制与现实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如何组建小组?
新生入学后,经过一段磨合期,班主任对全体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校组织一项面向全体新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 每组6人,组员从A、B、C三层两两选出
• 依照每组6人的原则,班主任先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再从B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且不与组内A层学生的优势学科冲突),C层学生比照以上方法分组。
•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带动全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外,还要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内日常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二)、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
分组后,组内要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则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选定由学生自荐、小组同学选举产生。小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会被及时更换。小组组建的原则
1、均衡
这是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使各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都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层、B层生和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
2、尽量尊重学生意愿
在保证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同时注意不把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以免激发其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C层生宜编入对他们持中间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小组,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适时调整
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4、选择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核心,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学习小组长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当是本组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以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5、教室布置有利于小组学习
在小组学习的情况下,6人的学习小组组合对坐,对面是“学习对子”,临近是“帮扶对子”,6人组成一个紧密的讨论小组,有利于合作学习、交流。在教室周围设立展示牌。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预习: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红线”
“导学案”下发后,组内各成员要独立完成预习。对预习中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双色笔中的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AA、BB、CC三层对应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解决该层次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然后将疑难问题向上层级组员请教,普遍性问题组内集体讨论解决。若有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则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主要是向该学科拔尖的学生寻求帮助),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对班级内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学科班长(即课代表),学科班长汇总后与任课教师沟通,由任课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
2、课堂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
在课堂上,小组讲座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
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如进行组内小展示,或者认真倾听、准备点评;已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时,可以关注展示内容或演练展示内容,准备点评,在还没有掌握好本节内容的情况下,则继续学习。小组展示过程的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组申请同时展示。如果某一小组无法完成展示任务,则让出其展示机会,其他小乡进行补充展示
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更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检验其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展示,还能通过对学生表现欲、展示欲的激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师们备课时会经常预设:学生学会了没有?内心怎么想?情感态度怎么样?在此,教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学情调查。
3、点评: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
展示后的点评工作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点评的学生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然后讲解其思路,在点评的过程中同步作出总结和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补充不完善的环节或是其他解法,然后征询其他小组或任课教师的意见,完成点评工作。
六、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因而学校特别重视学习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1、小组长培训 对小组长的培训分3个方面:一个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都要与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三是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教师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
2、小组凝聚力的培育
小组凝聚力是通过小组成员对学习能力提高的期望,不甘示弱的团队意识、家庭式的亲情关系、个人能力展示的欲望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在小组巩固、建设中,在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团队意识、展示欲望等几个方面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小组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小组的目标意识培养
教师用这样的问题“为难”学生:你们小组的集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你们小组成员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
通过这些提醒,教师督促学生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在这种目标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计划性,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作好引导与督察,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学生实现目标,不断取得突破,提升自身能力。
七、小组的管理与评价工作
1、小组管理 在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建立起依托小组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考核的开工是实话小组捆绑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迫使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N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在小组学习中发挥着牵引和桥梁作用。小组捆绑考核目的是将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进行一次督促,这样既扩大了督促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小组建设和管理的精神核心。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团结合作的团结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人人为班级的争先意识;建设好奖惩平台和交流平台;建设好班级自治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以班级文化为主导,激励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工作分为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和课外的常态评价。
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即教师按课堂流程,安排好小组的合作学习工作后,对下以环节进行评价:预习整理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解读,对目标知识的理解状况,参与课堂展示活动的准备状况,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及帮扶状况,课后针对学习目标的整理巩固状况等。课上常态评价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一节课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参与、思考和交流,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一节课结束后,由学科班长结合课堂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各组内的学习组长结合课堂表现给组员打分,并在班内指定的位置公布成绩。各组的综合得分及组内的成员得分情况,一周汇总一次,在各个班级外面的展示板上集中排序公布,以激励各小组不断竞争、不断进取。
课外的常态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外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要求,课外小组活动与课堂一样开展合作,并且始终要围绕课堂展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规范。课外常态评价涉及自我管理的效度评价,参与有益活动主动程度的评价,组织活动的能力的评价,关心集体、他人及文明礼貌程度的评价,课堂外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能力的评价等。
总之,小组学习不仅要成为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支点,而且成为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自从今学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后,我在这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感觉到有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这一教学模式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我觉得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精心科学地分好小组,每个小组最好是四个人为宜,这样更容易进行操作,方便同学间进行互帮、讨论,人多了太乱,人少太孤单,不利于开展。确定分几个小组以后,就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同学是学习比较好,有组织能力的,这样才能方便开展合作学习。不能随随便便的分组,否则会影响效果,这
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四大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四大功能:互帮、互促、互改、互探。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这死大功能,互帮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促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改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探究。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大功能,那么效果就肯定好。例如: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互改,在语文课的听写就可以经常运用,或是在数学课中的巩固练习中就可以经常用。通过学生的互改,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的三个功能也是一样,不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好,在哪个环节该用哪个功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表扬机制
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会让人做事更有动力。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要充分利用表扬这种方式,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这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更加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一模式切实可行,今后我还会坚持开展下去,我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