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潼铁路中学三年规划
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9月——2017年8月)
学校名称: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
校长姓名:刘素萍 2014年4月
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9月——2017年8月)(经2013年9月三届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形成学校政教、教务、总务、安保有效的特色管理模式,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人人能成人”的德育观,“全面发展、培养优秀、发展特长”的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服务观,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部分 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现状与分析:
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位于骊山脚下,华清池畔,创建于1958年,2005年8月移交西安市临潼区政府管理,是西安市临潼区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学校占地16834平方米,建筑面积8075平方米。教职工154人。地处居民小区内,环境安宁。学校先后被命名为西安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西安市德育先进集体、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西安市现代技术装备实验学校、西安市绿色文明学校、西安市教研先进单位、陕西省高中艺术课程实验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师大教育
实习基地、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
2、办学优势与经验:
师资优良:学校有一支经验丰富、敬业爱生的师资队伍,教师崇尚务实创新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已的奉献精神,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有高、中级职称教师90余人,省、市、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中青年骨干教师50余人,研究生8人,在读研究生9人,区教研室兼职教研员5人。几年来,在各类赛教活动中,3人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获省级一等奖,2人获市级一等奖。在各类刊物上共发表教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奖论文500余篇。由于师资优良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管理规范:学校管理严谨务实,坚持贯彻执行校园生活学生化、班级管理规范化、命题考试流程化、质量分析个性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规范管理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树立信心、挖掘潜力、不怕挫折、面向未来。
校风良好:学校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精神面貌振奋,尊师守纪。学校教学秩序井然,班级集体奋发向上。60%以上学生是共青团员。
教学严谨:学校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起点低、坡度小;多铺路,起步早;勤练习、讲评好;善提问、多动脑;常激励、步步高”的循序渐进的高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树立自信,并在“四抓”(抓偏科、抓预习、抓课题、抓提高)上狠下功夫。近年来学校高考连创历史新高,在学生、家长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3、问题与不足的剖析:
干部队伍:校级与中层干部已进行调整,平均年龄有所下降,但理念与能力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磨合、培养。
教师队伍:教师老、中、青比例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传帮带作用微弱。新进大学生的培养、提升需要时间。
教学质量: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办学特色:由于学生来源较差,教学压力大,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学校要发展,必须转变思路,规划未来。
校舍简陋:校园小、教学楼陈旧、设备差。政策支持:支持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 办学理念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必须根据国情及时代特点与人的发展规律。当今社会需要和谐稳定,要求人们相互尊重、公平、公正。人的本身发展,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有人文素质,和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往往在人文修养和学业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操、理想信念、平等待人、相互尊重,在学业上要树立自信、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因此,学校确立了“携手同行、畅享人生”的办学理念。
第四部分 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是学校的校训,五十多年来坚持贯彻这个校训,使每一位学生既能成人又能成才。学校的校风是:敬业、笃学、合作、创新;办学宗旨: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坚持办学要让领导放心、家长满意、学生高兴,要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争取在2017年创建省级示范高中。
2、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教育让学生明了:信心就是力量、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着手。在思
想上有提高,在学业上有进步。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同学能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做一个社会所欢迎的国家建设接班人。
第五部分 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教学工作
(一)总体目标
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把临潼铁中办成“质量优良、特色显著、管理一流”的知名中学。具体目标如下:
1、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爱岗敬业、一专多能、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使90%以上的教师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手段,不断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基本实现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化,教学环节科学化,教学思想现代化,落实常规标准化,教师素质学者化。
2、完善和落实学生学习常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3、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超过95%以上,高考本科上线每年提高5%以上,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加,在临潼区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4、突出办学特色,加强艺体专业训练队的建设,促使高考出人才、比赛出成绩。力争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和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能在省市竞赛中获奖。
5、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新课程的实施再上一个新水平。要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开好每一门课。
6、经过三年努力,制定并完善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打造具有临潼铁中特色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使我校的高效课堂在西安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主要措施: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立足学生实际,面向
全体学生,面向全部学科,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完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
2、树立“一、二、三、四”的教学思路:即一抓:抓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改:改进教研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倡自研、自悟、培养教学感悟能力;三开展:开展教学艺术竞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开展学科竞赛;四提高: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全部教师胜任高中全程教学。抓好业务训练: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从备课、命题、讲课、板书、作业批改、语言表达、个案分析等基本功抓起,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开展老中青教师“一帮一”、“结对子”、“拜师”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4、强化教学管理:(1)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的潜能。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推门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从教师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与成绩等方面制定评价内容与评价细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的教师评价方案。开展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2)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促使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型,五年后步入骨干教师或名师行列,并抓好全体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3)严格按新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建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发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4)开发校本课程,搞好特色规划,科学调配教师形成竞争格局。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性格特点科学合理的调配安排教师任课,尽量做到性格互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具有可比性。(5)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信心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次教学”、“合作学习”等,在教育教
学的各个环节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以成功教育为主要途径,做好“拔尖、促中、保底”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6)进一步抓好考风考纪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每个模块考试都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开好年级教师教学质量分析会,制定对学生的帮促措施,责任到人。(7)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批、辅导建立检查制度,每学期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4次,使教学行为更规范。(8)在综合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谈心、作业批改和评比“班级学习进步之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指导的系统化、针对性,将学习方法指导作为校本课程。
5、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健康、技术、研究性学习课的开设。身体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除按新课标开足课时外,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并通过医务工作者向学生定期宣传卫生知识,减少学生各类疾病的产生。要开好运动会,举办好艺术节。技术、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好。
6、加强对外交流力度,取长补短,做好旨在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技术水平的“轮训工程”:(1)每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知名学校对口交流不少于10人次。(2)每学期至少选派两批教师外出参加知名教育组织举办的教育教学研讨会或论坛。(3)每学期至少选派5名名师到知名学校观摩学习。(4)每学期至少聘请有关专家来我校作教育教学的有关报告及培训1场,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我校所有教师每人至少外出培训一次。
(三)步骤: 1、2014年9月——2015年8月为教师提供优质资源,激活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意识。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教学常规管理质量提升体系。方法为:推出一批优秀教师课堂案例供大家学习;供大家观摩。在学习别人的课例后,要撰写心得体会。教学质量稳中求升,力争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区前列,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稳定在百人以上。推出校级名师达到5人,区级名师达到2
人,市级名师达1人。并使我校高效课堂教学在临潼区有一定知名度。2、2015年9月——2016年8月聚焦课堂,进一步提升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使用能力,重视过程管理和信息反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合格课、优质课、创新课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来促进精品课的打造。可采用自愿申报的方式:青年教师原则上要申报合格课,中年教师原则上要申报优质课,骨干教师原则上要申报创新课。以此全面推动教师打造精品课,并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钻研教育艺术。教学质量稳中求升,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区前列,高考二本上线人数比上年提高5%。推出校级名师达到10人,区级名师达到4人,市级名师达2人.争取有省级名师。打造临潼区有影响学科1科。并使我校高效课堂教学在西安市有一定的影响。3、2016年9月——2017年8月建立临潼铁路中学试题库。全面开展高效课堂,使课堂效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追求科学质量观,走内涵发展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使我校的教师都成长为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有能力的教材开发者,有风尚的团队合作者,有魅力的教学实施者。推出校级名师达到20人,区级名师达到8人,市级名师达4人.省级名师1人。打造临潼区有影响学科2科。使我校在我区乃至全市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德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德育管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一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为德育工作宗旨,让铁中的莘莘学子享受到“实”的教育、“美”的熏陶。
(二)现状分析:铁中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800多名。班主任队伍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在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德育的实践和探索,基本上形成了德育队伍一体化、教育内容系列化、教育渠道多样化的局面。但学校德育工作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1、学校的德育特色不明显。
2、少部分教师缺乏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教师之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有较大的落差。个别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水平有待提高。
3、大多数老师的德育科研意识不够强烈,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部分家长和老师存在偏重智育的倾向,对孩子的德育、心里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关注不够。
(三)总体目标: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把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和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作为我校德育工作重点。学校将继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美育教育为切入口,以“孝心、爱心、责任心”的基础道德教育为抓手,以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为手段,不断深化“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生活之中”的德育工作模式,发掘教育资源,实施分层次、多渠道、有重点的行为规范教育。牢固确立“全员德育”观念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抓好德育基础常规工作,从严治教,管理到位,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针对校情,制定德育工作的总思路,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环境育人为抓手,以养成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着力挖掘德育内涵,提高德育实效。围绕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德育人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争取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四)整体构想:
1、深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为德育工作的主线。
2、突出美育在行为规范教育中的教育功能。
3、以“孝心、爱心、责任心”为基础道德教育的切入口。
4、加强与社会、9
家庭的联系,拓展社会实践的空间,开门接受实实在在的德育教育。
5、加强师德建设,以教师的行为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五)德育内容
1、队伍建设:(1)完善德育网络,健全班主任聘任、培训、考核、评优以及班主任工作激励制度。(2)加大对教师教学工作中德育智育“两纲”渗透程度的考核比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完善“评教评学”中学生对科任教师行为规范的意见反馈。要求教师教案中必须有“德育渗透”内容,每期可以适当开展“两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教案评比活动。(3)加强师德规范的培训,利用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每月的班主任工作会议发挥优秀教师、知名教师的垂范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1)进一步浓厚校园的文化氛围,创设积极向上的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形成蓬勃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2)创设有我校美育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进一步完善 “班徽班名和班训”的设计评比;保持 “温馨教室”评比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评比制度;橱窗和板报、班级的名人名言要进一步体现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3)创设有特色的宣传画廊,板报和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和人文景观,以校容、校貌的环境“美”来触发师生的行为美;(4)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品位高雅、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创建学校艺术团、文学社等,使社团组织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校际间、社区进行交流、形成辐射。
3、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1)聘请心理健康教育及美育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2)培养好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使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大德育网络建设:(1)学校将不断加强德育建设,完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的三级德育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
管理的主体作用。建设好、运用好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挖掘、整合德育工作的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学校、家庭的整体功能,定期与社区、办事处取得联系,共同为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优良条件。(2)坚持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全体教师注重在各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意识,以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内省自悟,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3)积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场所,组织好高一年级的新生军训,安排好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新课改情况下的社会调查活动。建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拓展社会实践的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德育教育,提升行为规范的水平。
5、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奖励制度,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六)分阶段目标和主要措施:
1、第一阶段:(2014.9-----2015.8)教育、探索阶段。制定学校德育3年发展规划并初步实施、尝试。
主要措施:(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包括校长、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干事、政治教研组长和各年级组组长)。建立一支以年级长、班主任为核心,政治教师以及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并努力提高他们的奉献精神、理论素养、德育工作专业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并造就和培养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2)管理上强调科学性、艺术性、感情联系三举并重,以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以赞赏的眼光看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教师。对学生采用合理调整的动态管理模式,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调整教育要求,牢记“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为人之道。(3)加大对学科教学中自觉渗透德育教育的测评力度,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教师、学生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
2、第二阶段:(2015.9-----2016.8)实施、创新阶段。巩固自己特色,吸纳他校经验,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潜能开发为特色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使绝大多数学生学有所成、教师教有所得。基本上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时代特点和具有铁中特色的新校本德育。主要措施:(1)制定和完善检查、监督、评估机制。重点抓好学生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的教育功能。(2)大力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发挥社区、家长学校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通过社会大课堂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感。继续完善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学生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社会风尚。(3)重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和工作经验交流,开展传、帮、带活动。不断完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评估考核制度。有计划地培养好青年班主任。(4)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争创文明班、先进班的活动,创建舆论导向正确、组织纪律严明、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团结友爱、班容班貌洁美的良好班集体。(5)根据学生行为和心理特点,拓展青春期教育内容,有计划、分层次、重实效地开展青春期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关心成长困难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初步形成“学校———家庭”联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格局。
3、第三阶段:(2016.9――2017.8)成果总结阶段。初步形成有特色的德育教育,并认真总结、反思、规划、启动下一轮学校德育教育自主发展规划。
主要措施:(1)加强德育教科研,增强全员德育教育意识,形成一支德育科研队伍,针对德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课题组,突出“美育”主题研究,使学生在铁中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认识美、追求美、升华美,充分体现美育教育的功能。并形成一批较好的典型案例,学生的基础道德素质有明显的提高。(2)建立德、智、体、美互相渗透的教育模式,融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环境熏陶、党团队组织与班级集体活动为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编辑出版德育科研成果、编印铁中校本课程德育篇;学校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教科研工作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改善学校教育科研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优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1、近几年来,学校从教育实际出发,坚持“课题进课堂、科研促教学”的思路,努力将课题实验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学校共申报立项科研课题14项,其中课题《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的优化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市级课题《诗词佳作在中学思想政治中的运用研究》、《中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等研究已经于2013年顺利结题。
2、教师提炼自己教学经验的意识逐渐增强,每年发表或获奖的教学论文(设计)在各教研组都占有一定比例。
3、学校已有区级以上名师15人,其中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这支名师队伍成员皆业务能力较强,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指导思想
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宗旨,以实施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主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着力夯实常规管理。
(三)总体目标
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优秀教师群体尽快形成,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科研品位,促进我校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4——2015)
1、制定我校“教师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方案”。
2、做好现有校本研修工作,争取有2名教师被为评区级以上教学能手。
3、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4、继续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中期评估鉴定工作。
5、教师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论文数量和档次有明显提高;
6、编辑刊印教师获奖论文集。
第二阶段(2015——2016)
1、完善我校“教师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方案”。
2、整理课题资料,为结题工作做好准备,力争获得优秀课题。
3、推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教师领军人物。
4、教师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论文数量和档次有更大提高。
5、编辑刊印教师获奖教学设计集。
第三阶段(2016——2017)
1、现有课题结题。
2、准备好新一轮课题的申报。
3、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的补充。
4、学校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教科研领军人物,有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
5、教师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论文数量和档次有更大提高。鼓励个别教师出版个人论文集。
6、三年工作总结。
(五)实施措施
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中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主旋律,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方面:
1、树立“一、二、三、四”的教学思路,即一抓:抓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改:改进教研
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倡自研、自悟、培养教学感悟能力;三开展: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教学艺术竞赛,开展学科竞赛;四提高: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一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能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每年读书笔记在10000字以上;听课40节以上,经常看一些优质课教学录像。
3、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学行为。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充满个性、充满人性,让课堂活起来;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写一篇论文。
4、自觉参加课题研究。每位教师均可以申请课题立项,45岁以下教师三年内至少主持过一项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
5、提高反思能力。教师要加强课后备课(有效的反思),写好课后反思。
管理方面: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建立课题网络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研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组成的科研网络。教研室要制定好学校教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充分发挥其管理,咨询、研究、协调、指导的职能。
2、重视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强课题的规划与管理。教研室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积极推进各科教学模式的建构;突出对科研过程的管理,重视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转化。
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培训”为主,争取通过几年的时间建设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组成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组织好课堂教学大赛、基本功比武、论文评选等活动。
四、总务工作
(一)目的︰
1、全员树立为教学师生服务理念。
2、明确岗位职责,实施精细化管理。
3、改善办学条件,向现代化学校迈进。
(二)目标︰
第一阶段(2014.9-2015.8):
1、配备微机教室一个。我校有两个微机室,一个教师备课室,分别配置于2003年、2008年已严重老化,不能适应教学需要,逐步进行更换。
2、实验室改造,实验室有理﹑化﹑生﹑三科三个实验室,已远远不能满足家乡需求,学生人数,班级较设置实验室时有很大的区别,几乎是原来的2倍。
3、管理人员缺乏,目前总务处人员近三人为职工,其余为外聘人员不能满足管理需求,需增加管理人员2-3人。
第二阶段(2015.9—2016.8):
1、装备一个微机室。
2、粉刷教学楼大楼,进行改造。
3、建设一个新的化学实验室。
4、逐渐实行精细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定员定责。
5、文化建设更新特别是教学楼楼道添置新的设施。
6、完善学校绿化。
7、装修四楼多功能厅。
第三阶段(2016.9-2017.8):
1、新建物理实验室一个。
2、实行精细化管理,专人专责,明确位置,向管理要效益。
3、中心花园完善雕像群,为孔子像两边各设置一个雕像﹝待定内容﹞。
4、根据资金情况,逐步淘汰陈旧桌凳,为美化教室准备。
五、安全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努力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学校安全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2、营造稳定和谐的 “小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以“小平安”促“大平安”,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
3、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素质和法制观念,减少学生违纪事件,力争无一人违法犯罪,夯实常规管理,保持校园秩序的稳定。
4、强化学校治安保卫工作,实施警校共建,社区共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消除学校及周边不安全隐患,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强化素质,安保科所有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依据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2、加强治安管理,维护校园秩序,巩固综治成果。治安工作,要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发挥职能作用与落实责任制相结合,加强治安管理与实施安全教育相结合,以保证校园治安秩序良好,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要突出抓好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和辖区派出所联系,继续充实学校安保物防技防设施的改进和完善,切实发挥人防技防物防作用。
3、要继续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校园治安的各类不法行为。保护学校及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落实治安责任制,强化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师生不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及非法宗教活动,并积极做好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工 作。
4、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法制观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法制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每班每周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健康发展,提高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
5、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好安全防火工作,要继续实行日查、周小检查,月大检查,对重点部位盯住不放,对隐患部位抓住不放,务求监督到位,整改彻底。加强安全防火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和责任制的落实,以确保学校防火安全。
6、坚持做好稳定工作,要关注师生员工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各种矛盾的调处。做好转化工作,以确保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7、认真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健康安全快速发展。
8、深入群众,把握实际,积极了解,及时预见、发现不安全因素,防微杜渐,消灭、排除各种不安全隐患。
9、加强学校内保工作,治安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三防”工作措施得力,保障人员、设备、器械“三落实”。
10、切实增强保卫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进出校门人员的登记工作,加强校园内的保卫工作和重点部门的看管力度,严格门禁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并及时取得同驻地派出所的联系,争得支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反映,防微杜渐。
11、切实做好节、假日学校的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定期召开保卫人员会议,时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
(三)年度分阶段目标 第一年(2014.9—2015.8)
①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组织安保人员通过学习、宣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②深入开展安全常识普及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责任意识。加大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杜绝由安全隐患酿成的意外事故。③坚持师生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规范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④警校联手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完善联控联防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年(2015.9—2016.8)①修订完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②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③强化师生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全员管理力度,切实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年(2016.9—2017.8)①打造一支正规化校园安保队伍,构建一套完备的校园安保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增强物质装备,构建现代化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进一步提高监控覆盖率,人防技防相结合,做到校园无死角监控。②切实加强警校、家校联络的系统化,构建“三位一体”安全防护网络。形成多渠道、多方式校园安全教育模式。③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研究,争创省级安全工作示范校,省级平安文明校园。
总之,学校在今后三年内,各项工作将齐头并进,共创佳绩。未来三年,要倾全校之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工作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创陕西省有名气的高中,为临潼区打造国际级旅游景区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八里中学三年规划
八里中学三年规划
(2014—2016)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根据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指示精神,为21世纪的国家建设培养具有扎实和宽厚知识基础的劳动者。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基础,发展潜力,注重创新,自主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形成适合我校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面向未来,把八里中学办成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教学质量日益上升、办学特色逐步明显的现代化农村初级中学,为八里乡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基础厚、素质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管善管、勇于开拓的管理团队,培养一支经验丰富、敢于探索、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师资队伍,全面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干群、教师、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教学质量力争逐年提高。努力创建白银市五星级学校。
第二章 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学校管理
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完善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建立廉洁、高效、民主的管理运行机制。措施:
1、构建和谐的领导集体
(1)创学习型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改革的前沿思想,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
(2)创专家型领导集体: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指挥、决策和协调能力,分管领导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或专家,引领全校教育改革发展。
(3)创实干型领导集体: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科室、年级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评价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教职工各项考核制度改革方案。
3、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
(1)从理论和实践上处理好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的学校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2)建立以教导处为指导的、以年级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年级部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质量目标责任制。
(3)建立以政教处为指导的、以年级为中心的学生管理体制,实行班主任为责任人的学 生教育责任制,创建优良班风、校风,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4)建立以教研组为中心的,责任到每一位教师的教研、科研管理体制。
二、队伍建设
目标:加强学习,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境界、高水平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措施:
1、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1)依法治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规范,规范教师行为。(2)制度约束:修订《八里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八里中学请假考勤制度》《八里中学教科研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大考核执行力度。
(3)榜样示范:定期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大力弘扬正气,形成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2、改善教师结构比例。
(1)学历结构:60%达到本科学历,鼓励教师深造。
(2)职称结构:中级职称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及以上,高级教师数量突破零。(3)名师结构:县乡教学能手、县乡学科带头人比例争取达到10%及以上。
(4)能力结构:90%教师胜任三年循环教学;10%以上教师能承担市、县科研课题。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加强教师成长目标管理。明确个人发展目标,鼓励教师朝着 “一年稳讲台,三年出成绩,五年有特色、十年成名师”的方向努力,努力提高获取信息、接受和传播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发挥团队优势,加强专业化培养。利用学校校园网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指导作用。学校采取压担子、指路子、定尺子、搭台子的方法,为教师的成长构筑坚实的平台。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反思,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论得到更新。
(3)开展青年教师 “精品课”,见习期教师 “汇报课 ”活动,并使活动更加深入有效。(5)重视中老年教师的发展。学校要为他们创设机遇和平台去接受新理念、新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与时俱进,由此来全面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化发展。
(6)继续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路子来拓展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德育工作
目标: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为总目标,初步形成一个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积极打造平安、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措施:
1、健全德育管理机制
(1)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建设。针对我校班主任队伍年轻化的现状,每学期举办一期班主任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开好研讨会,出好每年一期的班主任案例集,举办好两年一次的“班主任论坛”。
(2)健全德育激励机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各类先进评比的重要依据,把德育与教师的行政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等挂钩,与学生的先 进评比、素质评定等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今后三年,要不断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着重开展行为规范达标班、示范班;优秀团支部;优秀班主任;德育标兵;三好学生。
(3)完善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及学校德育工作评估等德育评价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4)引进德育科研机制。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针对新时期教育规律和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三年内,学校要将德育教研进一步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掌握德育教育工作动向,为德育工作决策服务。确立学校德育课题,激励学校所有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的研讨。
2、拓宽德育有效途径
以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课程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主要途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让全社会来关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实行全员参与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2)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提高每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思想意识。
(3)以“自主学习管理”养成教育为手段,在教育、教学、寄宿管理、就餐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4)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思想道德评价体系。
3、凸显德育成果特色。
在新一轮的三年计划中,善于总结,挖掘潜力,努力形成一至两个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成果及特色。
四、教学工作
目标:充分发挥年级部、备课组的作用,围绕课堂教学这个核心,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思路,推动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进入会宁县的前列,并使所辖学区的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措施:
1、积极倡导和实践学生主动学习的和谐教学模式。(1)追求“五个和谐”。这是和谐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主动学习的和谐教学模式,追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追求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和谐,重视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追求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和谐,重视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思维过程,通过对过程的体验发展学生的能力;追求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和谐,强调和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追求教师适度的控制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和谐,强调学生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2)、强调“三个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学业考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学校积极创设条件,激励教师全员参与,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展开“三个研究”,将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交流心得,鼓励争鸣。
(3)、落实教学常规。将《八里中学教学常规》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重点落实“四精”、“四必”和“五统一”,即“精备、精讲、精练、精批”、“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和“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练习、统一测试”。
2、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学质量观,狠抓均衡发展。这是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必然要求。从机制、人员、方法等多个角度总结出一个贯串七年级到九年级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我校实际的学生培养新途径,既要狠抓优秀率,更要重视后20%的学生的提高,争取教学质量的全面均衡发展。
(1)进一步探索和健全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要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摸索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良好管理模式。
(2)着力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抓好起始年级的学习习惯。
(3)强化以备课组为主的校本教学研究,以此作为全面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组织上、时间上予以保障,在形式、内容上予以深化。
(4)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学困生的辅导体系与信心保护体系;优化课外作业的结构,强化学业考试的分析与研讨,努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不断完善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硬件资源。逐步建立学生的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择体系,建设好相应的辅导队伍。使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五、教育科研
目标:以校为本,聚焦课堂,形成一支能推动学校教科研深入开展的研究性骨干教师队伍群体。以教科研指导改革,以教科研造就师资,以教科研提高质量,以教科研促进发展。
1、加大宣传教科研的力度。让教职工从思想上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让“科研兴校”、“教育教学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理念扎根广大教师心中,形成广大教师重视、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够站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2、完善教科研的相关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形成既有自己特色又符合教育教学科研规律的课题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教师个人教科研档案制度等。
3、健全教科研的管理机制。
(1)选拔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勤于钻研、有一定表达能力的教师,组成学校科研骨干队伍。
(2)校级科研骨干教师三年内必须参加学校课题的研究,积极争取县级以上课题立项研究。
(3)以基础较好的教研组为示范点,在校级科研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开展学科组小课题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构建骨干研究与全员研究相结合、专题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的科研模式,逐步开创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研究,项项出成果的“群学、群研、群绩”的群众性科研局面。
(4)最大限度地安排教师参加市县科研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倡导教师写教学后记、随笔、论文等,提高教育教学反思能力。
六、后勤服务 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措施:
1、进一步完善校园功能。
(1)建设绿色校园: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路纳入学校管理中,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
(2)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促进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008年要着力完成水池工程建设,2009年计划启动校园硬化建设,2010年计划完成教办楼建设。大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
3、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学校继续做好对宿舍、食堂、安全、绿化、饮用水、报刊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4、增收节支,提高办学效益。
(1)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大投入。
(2)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前三年,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今后三年任重道远。我们要担负起发展学校、振兴学校的重任,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为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白银示范初中而努力奋斗。
(本《规划》经2014年2月25日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4年3月起正式试行,解释权归校长室。)
第三篇:梅园中学教学工作三年规划讨论稿
梅园中学教学工作三年规划(2011.9-2014.7)
(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根据安阳市有关基础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我校基础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深入推进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本规划时限三年,正是梅园中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本规划的目的,就是要把学校建成具备新思想、新观念、高质量、高水平的区域性初中名校,我们要努力做到“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
二、背景情况
1、教学方面,教学质量处于历史低谷,教师渴望改变现状,教学改革热情高昂。常规教学、课堂改革、教学实验、教研氛围等更加注重实效,学校整体上的教学效果有望获得实质性提高。
2、面临的困难(1)客观情况
受生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我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养成习惯没有形成,学生家居厂区,管理难度较大;家庭教育滞后,家长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子女平时教育,甚至有些家长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不好,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改善办学条件进程慢,教学资源薄弱,影响现代化教学的推进。(2)主观因素:
①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高原现象频现,改革动力不足。厂矿学校作风较重,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持坚守态度,缺少拼搏精神与进取心。
②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教育模式单一,方法陈旧,仅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培养;
③教师、学生素养提高不快,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
三、发展目标
三年内,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校具有一套完整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有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群体,有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硬件设施,逐渐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局属学校上游水平,建成铁西一流学校。(1)教学管理制度:
通过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常规管理、检查评比、工作量绩效考核等为内容的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形成职责分明、开拓进取、民主爱校的优秀团队。(2)学习型科研型教师群体:
①基本完成从督促学习→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转变过程,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自我激励,自我确立目标,自我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养成经常性反思教学、具有良好心理调节能力。③教师整体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有较大提高,有荣誉称号的教师数量达到60%以上。(3)学生培养目标:
①身心发展——身体健康,自信乐观,自律自强,行为习惯良好,社会适应性强;
②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突出,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优异。学科总成绩合格率80%,优良率在30%以上;
③个性发展——兴趣爱好较广泛,艺术素养较高,有一定的个人特长。
四、今后三年主要发展规划
(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强化服务意识,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梅园中学新形象
全体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化教育服务意识,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学校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与信赖。
2、教师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爱滋润学生成长
学校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讨论、典型介绍、案例分析、移情体验等活动,引导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护、欣赏、指导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自己的德和才吸引学生,努力让学生“喜欢我的为人,喜欢上我的课,喜欢与我交朋友,喜欢与我研究问题”,以爱育爱。教师要以爱心观察、研究学生,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闪光点,扬长避短,加以培养。
3、共同打造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团队精神
具有团队精神是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真正能使效益提高的是士气,是人际关系。从班子到教师个人都应共同努力,打造相互学习、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将社会、家长看作成伙伴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而努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要加强自我发展的研究,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促进自我发展。
2、致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促使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学习型教师。要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中的学习气氛。学校不定期地组织、集中教师学习;建议每学期教师都要读1-2本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学校将定期组织教师就某个问题交流讨论,使学习成为一种环境,一种对话,一种问题意识,一种反思意识。
3、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使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努力做科研型的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课题实验,促使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通过写实验日志、论文、“教学反思日记”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发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4、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上研讨课、教学沙龙、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和困惑,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在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5、搭建展示平台,指导、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发表论文,成为省、市、校级骨干教师、教育名家。
6、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及学历超达标培训。
7、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中开展大练基本功和“拜师学艺”活动,促使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一年起好步 二年立住足 三年渐成熟。
8、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
有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硬件设施
(三)科研兴教,形成教学特色
学校要以高质量求生存,以教科研求发展。严格而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是高质量的保证,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1、让常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1)加强、完善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网络,选择教师在教改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炼成科研课题,进行课题实验,将科研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的制度与方法。要形成一种教师自觉学习、研究的氛围,加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以及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实践反思的习惯。
(2)加强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
①坚持行政领导下教研组、年级组蹲点指导制度。蹲点领导要深入所在教研组指导教学、教研工作,为年级组、教研组的发展作专家式的引领。
②形成日检查周公布制度。教务处牵头,年级组、教研组、值周人员每天检查早读、自习、上课的学习和辅导情况,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③开展“随堂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每月一次检查老师的教案、作业本、听课本,发现经验及时帮助提升、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提出整改措施。
④发挥教研组研讨的作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教研组长要有管理者的意识:要带领全组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科研实验。当学校下达任务后,组长要把任务看成本组工作的再思考,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协商、决定,形成本组的行动计划。
⑤具备一支有良好业务水平的电教队伍,能够灵活运用学校现有的电教设备,编制电化教学课件,使梅园中学信息教学水平达到局属中学上游水平,教务处对各个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年级)的教学指导和教学检查工作,并要及时向年级组提供各种合理化建议,帮助年级组完成各个年级的教学工作。
(3)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
①编辑具有梅园特色的《课时作业本》(或导学练手册)等。②英语特色化教学实验(编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材》;聘任英语外教开展口语化特色教学;筹建英语特色教学班(小班额、特长生、名教师、一班一师、特色活动等)。③每学期一期《梅园教研》;每学年一期《教师论文选》;每学年一期《学生作文选》。
(四)立足常规,形成特色,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加强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围绕“聚焦内涵发展,促进减负增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制定提升教学质量的改进计划,激发教师的课堂质量意识。
1、发展目标:
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③改变学习风气,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④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注中下等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⑤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教学成绩跨越到局属学校上游之列,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西名校。
2、现状分析:地处安钢,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流入市里,等升入初中的时候,外出就学的学生更多,特别是差生的比例达到了四成以上,加上特困生和问题生,接近一半。如何留住好生源是当务之急。通过办特色班,强化学生管理,提高教师授课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扭转社会声誉,争取上级政策扶持等,力争三年内生源质量有明显好转。
3、改进措施:
以课堂教学改进为抓手,把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①抓好教学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按照本计划要求教师制定个人质量改进计划。学校根据教师制定的计划,开展校内督导,加强质量监控:采取领导、教导处、教研组、同伴互助的推门听课方式,要求每学期听课数量:教师不少于1节/周,教研组长1.5节/节,中层以上不少于2节/周,每听一节课必须有点评,并做到与讲课教师及时沟通与反馈,注重教学过程监控。教导处及时进行各项检查与考核,做好教学质量月小结,重视教学结果的分析与监控。
②发挥集体优势,以“有效的教学”为核心,以每个教研组确立的研究主题为内容,积极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管理人员每周参加一个年组的集体备课,引导教师们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随堂听课,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采用听课、对话、参与教研活动等形式对教师、备课组的质量改进给予指导和评价,发现优势与不足,提出课堂教学改进意见,帮助教师及年组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为使研究目标更明确,每一位教师都确立了研究课题,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起带头指导作用,在指导与被指导和实践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③进一步强化教师教学的“备、教、批、辅、考”五大基本环节的落实,具体表现在: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为奠定备课基础,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收集年组集体备课中的精备教案,建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案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优质资源的效益。
教案的设计:要有训练目标和知识目标,要有教法和学法的体现,过程中要有突破难点或重点的详细过程。注重每课的点滴反思,为月反思做好积累。教师每上一节课要弄清楚“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怎样让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了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用语精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点或难点的有效突破和落实。
作业的布置:注重作业设计,控制作业量;作业批改规范、认真,反馈及时,订正及时;作业评价多元化,注重发展性评价。
学生的辅导:关注优秀学生的提高。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对症下药,逐步转化。考试:增强考试工作的有效性,从出题到批改到反馈要科学、有效、及时。夯实考试达标。
④抓好班级建设,形成优良学风。只有抓好班级常规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管理要精致,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等各方面都要做细做实;丰富家校沟通渠道,要求班主任、教师早晨早进班、中午多关注、下午多了解,重点关注中下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状态变化,及时进行辅导。
⑤继续开展教师练功活动和各项评比活动,开好班主任经验和教学经验论文交流会。抓好校本培训和自修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外出学习与听课。对教师进一步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培养敬业精神,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化水平。评选优秀教师,制定优秀教师激励方案;评选学科教学尖兵,制定学科教学尖兵激励方案。
课堂教学改进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制定 “教学质量改进计划”,不断调整行动策略,着重落实课堂教学五环节,努力实现质量目标。
注:该方案如通过,将制定三年分解目标。
第四篇:中学三年自主发展性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学自1944年创办以来,一代代大中人传承着“严谨,进取”的校训,辛勤工作,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严谨、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乐学、勤学、厚基、创新”的学风、“乐教、巧教、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
学校从1997学年至今,已连续八年被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评为温岭市一类(高中类)一等学校;最近被评为温岭市首批“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招飞工作先进集体”;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温岭市“治安安全单位”;1999年1月,我校被省教委评为97-98学年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是当年台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2000年被评为“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台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台州市文明学校”和温岭市首批“三园式学校”(学园、花园、乐园);2001、2004年连续被评为第四批、第五批“台州市文明单位”;2003被评为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2004年2月获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未来作家摇篮奖”、“最佳组织奖”。2005年通过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度评估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图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列入台州市首批“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试点学校。
这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也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按等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2003年8月向台州市教育督导室提出创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的申请,11月,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初评,12月通过了教育督导评估组的验收,2004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几代大中人的梦想,从而提前实现了学校2002学年2004学年的办学总体目标。这不仅扩大了温岭市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树立了**镇教育品牌,而且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现在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只有抓住机遇,以“创重”成功为新的契机,确立新的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2005年9月学校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申报材料。
(三)学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学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近几年台州市高中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有许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向城区,同时我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引入较多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出现了现阶段年轻教师偏多,中高级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名优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我校虽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挽留教师,但还有少数骨干教师流向城区。
2、生源素质偏差。我校新生录取分数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高一级重点中学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分新生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心理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崇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通过构建“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关心教师的情感、业余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广大教师安于教书、勤于教书、乐于教书,全面推进内部体制和教学改革,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高要求的管理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设施为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的最终目标。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具体分为三步:一年创省二,即用一年的时间在巩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两年促发展,即用两年时间丰富省二级重点中学的内涵,站稳“二级重点中学”行列;三年上台阶,力争位于我市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前列。
(二)学生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
(三)项目目标和学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学校通过目标管理,制度创新等途径,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运行机制。继续探索“创建可持续发展型学校”的道路,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调整学校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教职工激励机制,完善教职工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明确,管理网络清晰,运行机制到位,管理效率较高。
06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充实调整,建构高效的目标管理体系,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07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更趋于合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达到管理高效率。
2、教师管理目标。学校初步构建并实践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努力实施名师“三大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切实制定《学校师德创优新规划》,全面提高师德整体水平,树立师德新形象;积极构建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继续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实施教师培养“三大工程”,搭建教师良性发展平台,构建一支政治坚定、资质达标、业务过关、师德过硬的师资队伍。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深入开展教师培养“三大工程”,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07学年 构建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营造良好师资培训氛围,通过师资培训“群英工程”,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崇高的师资队伍。
3、教学管理目标。学校探索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高。认真贯彻减负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进一步构建三课体系(必修、选修、活动),大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断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提高高考、学科竞赛和会考质量。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学管理目标,初步形成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明显提高。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目标到位,教育管理模式规范有特色;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中上水平。
07学年 建构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高效,特色明显;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上游水平。
4、德育管理目标。学校进一步深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改革,形成“双自管理”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牢固树立德育为主的思想,倡导教师树立积极开放的德育理念,自主发展的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与时代吻合、与学生特点结合,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制度,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充分发挥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形成“双自”管理理论体系。
不断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增强学校人文底蕴,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找寻新形式,挖掘新载体,开辟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全力建设“精神家园”。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形成“双自管理”体系,德育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规范有序、途径多样、略有特色。
06学年 不断丰富“双自管理”内涵,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稳固,内涵充实,特色明显。
07学年 构建完整高效的德育“双自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完整,载体创新,形成亮点。
5、教育科研目标。学校坚持教育科研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坚持“科研兴校”的策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例;提高课题结题质量,做到科研成果有效推广;逐步增加市级以上全校性教育科研项目,争取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科研成果在更高级别出成绩;不断提高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
级以上)的数量和质量。以省规课题《新课标下普高教学质量目标设置与标准监控研究》为引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摸索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使我校的教学行为更为规范,管理更为科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率,提高教科研质量,做好教科研成果转化,确保台州市级课题数量,省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做到每个教研组均有重点课题研究,学校有全校性课题研究,全校形成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07学年 教科研机制运行良好,教科研水平有较大水平提高,有多个台州市级以上重点课题,教科研成果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6、后勤服务目标。学校行政后勤工作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服务高标准”意识,坚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坚持勤俭办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费;严格财务制度,建立校产账,做到账务公开、民主理财。尽早完成基建遗留的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产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健全后勤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尽早完成基建遗留工程。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后勤工作更趋高效,构建学校后勤管理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体系。
07学年 学校后勤管理更趋优化,真正做到服务育人,保障得力,“三化”机制运行良好,形成特色
7、特色创建目标。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凸现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保留“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继续挖掘潜在优势,发展合作办学特色项目,同时将其中一至两个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强化特色创建意识,使三项特色项目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范。
06学年 继续挖掘特色项目潜在优势,丰富内涵,提升水平,扩大特色项目的影响力。
07学年 进一步拓宽思路,强化先进理念,特色项目呈现鲜明个性,将特色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四、成功标志
(一)学校办学行为
1、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以法治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端正,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按上级有关规定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学校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方面,经过不断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依法治校。
3、学校重视师德行风建设,实施师德群体创优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学校教师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健康良好的心态,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学校“人和”气氛浓厚。
4、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招生和收费政策,做到收费合理,账目公开,家长知情。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争取处于B+ 区间
2、教师论文获奖和发表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级以上)的项数与专任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1:0.8。
3、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三)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
1、高考重点率达到5%,本科率达到50%以上,专科率达到 40%;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
2、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3、学生体艺成绩稳步提高,省地市级各类比赛争取多出成绩。
(四)社会评价满意程度
学校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度和美誉度,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得到师生、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家长都乐意把子女放在**中学学习,镇人大代表、当地政府和部门领导对学校办学情况表示认同。同时,学校重视为地方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公益劳动,学校不仅为上一级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也为当地培养一批有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项以上全市得到了推广。
五、实施策略
(一)以人为本,增强办学活力,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本着“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并发挥党支部在落实政策法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机构的调整和充实,创新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促使学校中层管理机构的职能由行政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真正达到管理规范、运作高效。
(二)顺应形势,控制办学规模,招收高质量的入学新生
随着温岭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数的下降,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将作出相应调整,计划2005学年招收10个班级,全校34个班;2006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30班;2007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26个班;紧接着的以后几年,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在24个班级。
在控制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要力争提高高一入学新生的质量。继续严格执行教育局招生“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坚持“双控制”,控制高分段学生流失,控制低分段学生进入。学校要不断提高自身声誉,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初中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在师资培训、教研、场地设备等方面为初中学校提供支持,确保优质新生来源。
(三)抓住关键,提高师资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个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建设,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在每个学科都培养出一位以上高水平的名师,再通过名师的帮助、携带,使广大教师努力攀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达到群体创优的“群英”程度。
学校计划3-5年的时间投入一定的资金,巩固 “名师工程”和“攀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名师队伍。完善激励机制,重视情感机制,优化利益机制,培养名师,留住名师。通过“内引外联”的形式,引进一些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来我校任教,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以各种形式派遣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007学年达到专任教师人数的50%以上,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结合上级人事部门的改革精神,实行“职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四)重视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实践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注重情感交流、人际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成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同时要比较出色地完成升学预备教育的任务,高考上线率每年递增,2007年达到90%以上,本科率达到50%以上;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每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五)突出自主,完善德育制度,创建“双自”式的德育体系
构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的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学特色的“双自”式德育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形成一定理论高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完善学生三级助理制度(校长学生助理、政教主任学生助理、班主任学生助理),实行学生双自管理,培养个性化的有创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六)解放思想,加快课改步伐,开发规范化的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并根据现有条件,制订课程改革方案和实施指南,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老、中、青年教师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着眼于开发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发“学军、学农、学工、学商”四方面校本课程,建设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七)更新观念,抓实科研工作,营造学术型的教研氛围
推进以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改造,营造以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德育、科技教育、人文教育、体音美教育、劳技教育的改革研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从2006年开始,学校
第五篇:中学三年自主发展性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学自1944年创办以来,一代代大中人传承着“严谨,进取”的校训,辛勤工作,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严谨、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乐学、勤学、厚基、创新”的学风、“乐教、巧教、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从1997学
年至今,已连续八年被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评为温岭市一类(高中类)一等学校;最近被评为温岭市首批“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招飞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温岭市“治安安全单位”;1999年1月,我校被省教委评为97-98学年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是当年台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2000年被评为“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台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台州市文明学校”和温岭市首批“三园式学校”(学园、花园、乐园);2001、2004年连续被评为第四批、第五批“台州市文明单位”;2003被评为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2004年2月获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未来作家摇篮奖”、“最佳组织奖”。2005年通过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度评估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图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列入台州市首批“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试点学校。
这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也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按等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2003年8月向台州市教育督导室提出创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的申请,11月,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初评,12月通过了教育督导评估组的验收,2004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几代大中人的梦想,从而提前实现了学校2002学年2004学年的办学总体目标。这不仅扩大了温岭市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树立了**镇教育品牌,而且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现在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只有抓住机遇,以“创重”成功为新的契机,确立新的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2005年9月学校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申报材料。
(三)学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学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近几年台州市高中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有许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向城区,同时我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引入较多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出现了现阶段年轻教师偏多,中高级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名优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我校虽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挽留教师,但还有少数骨干教师流向城区。
2、生源素质偏差。我校新生录取分数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高一级重点中学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分新生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心理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崇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通过构建“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关心教师的情感、业余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广大教师安于教书、勤于教书、乐于教书,全面推进内部体制和教学改革,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高要求的管理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设施为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的最终目标。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具体分为三步:一年创省二,即用一年的时间在巩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两年促发展,即用两年时间丰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