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

时间:2019-05-13 02: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

第一篇: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

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国培”小学语文

王乾慧

作为一线的老师,只要一提到古诗文的教学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悟——难教。学生难学,老师难教,但又不得不学,不得不教。

1923年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提出:小学只有第六学年才有少量的文言诗文,可酌加浅易文言文的诵习。1929年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提出,第一至四学年阅读内容没有古诗文,第五、六学年要求:有“平易文言诗词”的欣赏、吟诵或表演。这里的“表演”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讲的表演一样,而是一种“再创作”的形式。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又将“平易文言”的字样淡化掉,第五、六学年要求诗歌、歌曲的欣赏、吟咏或表演,在附进各种文体说明中,对诗歌的界定是指“近人的所谓新诗或白话诗”。而在1936年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中没有变化。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稍有变化,第六学年的阅读内容有“杂歌”,新诗体和旧诗等韵文。并对旧体诗界定为“古人做的浅易的诗”。1950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五年级要求课本选编“新旧诗”。1962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阶段不选文言文散文,只在较高年级酌选一些文言诗词”。

在前几次的课程改革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古诗文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但也是在以递增的方式来呈现的。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诵读古诗的要求,这个明确的提出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那么作为一名老师,要怎样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更快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呢?这是一个我们大家老师都感到很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村的教师来讲要教好一首古诗、一片短小的文言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课外知识欠缺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思想往往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课外的延伸。所以我们的老师常常会感觉在处理课本时难以下手,即使处理好课本了,但还是不能很好的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要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脱离课本这个“圈套”,融入到诗文的意境中去呢?这就要看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了。我们经常说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看我们这个“引路人”怎样引导这些“迷路”的孩子,帮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例如我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我没有一字一句的进行讲解,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诗文进行疏通理解。因为在小学阶段读就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我们教学好古诗文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而且能为学生以后在初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针对以上的这些现象并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古诗文教学中的一些激趣的方法:

第一、画面激趣法。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运用书本上的插图,其实书本上的插图比你做的任何课件都直观,而且易懂。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插图入手,老师再结合诗的意境对插图进行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二、表演激趣法。简短而富有童趣的表演,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就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使学生加深对诗的记忆。

第三、故事激趣法。在导入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想学的欲望,而不是被迫学习。如:曹植的《七步诗》,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第四、道具激趣法。直观形象的道具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利用直观的道具能使学生更深刻的记住诗的内容。如:王维的《红豆》,在教学时就可运用“红豆”这一直观的道具,不仅能使学生知道“红豆”为什么叫“相思豆”这一说法,还能使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诗文的内容及涵义。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寻找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监利县黄歇口镇大兴小学 杨友霞

[内容摘要] 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故事法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读讲法体味诗意,通过欣赏与品味理解诗境,使小学生对古诗充满好感,使古诗文的教学充满活力。[关键词] 兴趣 诵读 欣赏与品位

[正文]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本人就小学阶段新课改下的古诗文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故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运用故事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古诗文中采用听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它可以使孩子们更好更快的入情入境。例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课标版第五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开头:(老师充满激情地)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顿时眼睛发光,精神饱满)有一个蓬着头发的小男孩,拿着钓鱼竿来到了小河边,他想学习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他的个子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四周的草儿几乎把他的身子都盖住了。他可不管这么多,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的,他多认真啊!(这时加上老师的体态的作用,学生已完全进入角色了)。(老师用急切的语气说)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经过这里,看见了他,想去问个路。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老师加动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略作停顿,让学生参与故事的编撰、创作,适时给以鼓励)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鱼逃走才不理他的。这小男孩可爱吗?(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使小男孩的形象在小朋友头脑中鲜活和丰富起来。)这一极富意趣的情境被唐朝的一个诗人胡令能看见了,就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题目是《小儿垂钓》„„ 这时,学生已经进入了非常积极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的轻松。与传统的释题,释词,释句模式比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三.欣赏品味诗境

我们从小学教材古诗的分布可以看出,越是低年级,诗歌的数量安排越多,而古诗文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意在提高文化底蕴,属于品味和鉴赏的高等级工作。那么要从那些方面来指导学生审美呢?

(一)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 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古诗的语言美,也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现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等,显示出古代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

(二)通过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告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四、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总之,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如果一味的追求成绩,一味的扎实基础,那么古诗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必将有所褪色。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目标不允许我们这样,让我们长记屈原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征程上为古诗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教学方略》.现代教育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七月第一次出版.(配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中国教育创新》.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张勇.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篇: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这个具有民族色彩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特色代表,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体现。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一篇篇精彩纷呈的古诗文,无不让人感叹其语言的美妙。

在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安排中,古诗文的篇目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必修一到必修四,16个单元中,古诗文占了8个单元,从课程编排上可以看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主要由于古诗文历史久远,和学生的生活脱离很远,学生很难有机会在校园之外接触和使用古诗文,加上古诗文字词句较复杂,这些加大了学习难度,学生自然感觉到难读难懂。因此要提高语文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

诗可以说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是人们以口头文学的形式而传诵的,后代人才逐渐记录下来,恰如梁启超所言:“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先” 可以说诗歌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型后,仍然需要诵读才能达到最充分的表现。诗歌只有以语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生命力。古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出欣赏时要“因声求气”,“声”即语言音节的抑、扬、顿、挫,语言只有以其感性之“声”才能构建出艺术的感性之象。

古典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所在,音韵可以说就是它的筋骨,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表现出诗文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而诵读对文言文的作用更是巨大,文言文最能让我们感动的就是文章的浩然严正之感,这是一种蕴积着思想情感,道德能量的精神能量。这种感觉也被人称之为“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也有逐渐口语化的倾向,并竭力发掘散体文的节奏和韵律,古文家在写文章时亦在研究其声律,而我们今天通过诵读,自能感悟其深藏其中的情感。由此可见古诗文的美学形态需要通过诵读才能把握,诵读可以说是诗文存在的方式而且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文艺术境界的必由之路。

新课标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正确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

一、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嘉莹在谈到古典诗歌吟诵时指出: “中国语文是以一种独体单音的语文,而要寻求一种诗歌之语言的节奏感,因此中国的诗歌遂自然形成了一种对于诗歌吟诵时的顿挫之感。而中国古典诗歌之节奏的形成,也就主要依赖于诗句中词字的组合在吟诵时所造成的一种顿挫的律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语感可以说是语文的核心能力,它能使学生敏锐度感知和辨别语言的正误、美丑,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材料,语感的形成有利于古诗文的学习,而“诵读”是连接二者的纽带,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有的讲究对称,有的讲究平仄,读起来有轻重起伏,琅琅上口,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在诵读中不仅可以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而且可以让学生走进诗歌,感悟文章真谛,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与诗人形成共鸣。可以说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比如学习李白的《蜀道难》,诗句“噫吁?d,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蜀道的高危,在诗句开头,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也领起下面四句传说,所以要读的很有气势,特别是“噫吁?d”三个惊叹重叠,更加重惊异之感,所以要读的高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此句感叹蜀道凶险,要读的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在反复听读诵读的过程中,走进诗歌,走进诗人,感受其内心深藏的意蕴。

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在课上多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养成每天诵读的好习惯,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爱读,就一定能使学生爱上古诗词,使学生的生命在诗歌的诵读中得以鲜活成长。学生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调动感觉功能,对语意进行感知,进而内化为一种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二、诵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诵读作为古诗文入门的钥匙,可以让学生走进诗词,了解其内涵,欣赏感受其优美的意境,内化其中的思想,升华表现为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土壤。

诗人精练的用语及表达所营造的精美意境,能让学生享受心灵的美感。《沁园春》中,“看万山红遍”,“万”写出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尽染”中“层”写出林之密,“尽”写出染之透;“慢江碧透”,“漫”写出水之盛,“透”写出水之清;“鹰击长空”中“击”写出雄鹰飞之矫健;“鱼翔浅底” “翔”写出鱼儿游之轻快,“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白帆、蓝天、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出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古典诗词中精妙的语言创设出的绝美意境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遨游,让他们的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和情感升华,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浩瀚的文化经典中,无不体现着古人的高尚情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诗人杜甫因人民疾苦而发出的慨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出了范仲淹为国担忧,为民谋利的远大政治抱负,学生读到这些自然会产生浓浓的爱国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有着深厚感情的诗句写尽友情至深,学生在诵读优美诗句时会体悟到深厚的友情,推及到自己,会更珍惜朋友间的情谊。诵读这些经典之作为将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奠定丰厚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情感基础。

三、诵读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及运用,大量诵读古诗词,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习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诗词歌赋各类文体,其精炼传神的语言,无不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深入的观察自然,细心的感悟人生所得。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些优秀诗作自能陶冶其情操,让学生体味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诵读并学习运用,或吐之于口,或倾之于笔,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生表达欲望很强,所以在平时作文课中,我尤其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把平时诵读积累的名言警句用到作文中,名人事迹进行压缩成为经典素材,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白豪气干云仗剑走天涯终成伟大“诗圣”。这些名人名事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还为文章增彩。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比,并进行品读鉴赏,几节课下来,很多同学的写作兴趣大增,习作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是口语话的文章,这些激励他们去诵读积累经典名作,也更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经常性的诵读古诗文中的精美词语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在习作时信手拈来。总之,诵读古诗文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四、诵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经典诗文知识广泛,字句凝练,音韵优美,意境深邃,其运用语言的高超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诵读,可以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学生走近古人,感同身受,去体味诗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爱恨离别。学生在诵读中,不仅能学到大量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里面除了涉及到一定的文学知识,更有三峡的山势水情、四季自然景观等地理知识。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写作者怀念古人周瑜建功立业而感伤自己年老无所成时,自然而引出历史上周瑜在赤壁中的赫赫战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文人雅士他们的生活轶事,精神情趣,妙笔绝伦,无不为人所钦佩,为人所叹服,这些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精神的享受,更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涵着优美的意境,沉淀着丰富的爱国情感,折射着理性的光辉,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古文化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在平时教学和课外读书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学生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学生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让他们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论文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木兰县东兴镇中学

梁涵 2016.10.12

第四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方法很多。教学中,让学生识记生字、词语,多读课文,读熟课文,背诵课文。教会学生查字典、词典,培养学生遇到生字、新词会使用工具书帮助理解,积累好词佳句。课外让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并积累好词佳句。

工作和学习同样重要,工作中要注意调节,努力工作的同时要挤出时间加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期简报设计太巧妙,让我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第五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古诗文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文明的多样性。国人的发展需要汲取历史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古诗文就是现代人非常需要的精神食粮。牢记经典应当从小做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当前国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出发,分析如何更好的推动小学生经典诵读发展,提高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古诗文 诵读研究

无论社会进步到怎样的程度,也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的中国在不断的前进,在前进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仅仅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当代的修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让当代学生做到立足于历史进行学习,进行发展,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经典古诗文阅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中国的经典古诗文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很多古诗文不仅仅是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很多经典篇目都在教授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的经典经过百世传颂,流传到现在,自然有独特教育价值。小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学习经典古诗文,可以无形中提升他们的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品德素养。最常见的经典就是《弟子规》,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对学生的教养的指导,比如说“父母呼,应勿缓”等,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加深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是我国的基本学习课程,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提倡的是双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语文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也让很多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而经典古诗文诵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日常累积知识的数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常经典的诵读和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肯定,并且得到的肯定越多,相对应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就越多。小学生的记忆力都比较好,在进行经典诵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可以达到流畅背诵的结果,在进行背诵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这一时候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好的,自信心得养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并且也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色进行分阶段教学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阶段性和查异性,因此在进行经典文诵读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段的学习,主要值三年级以下的学生,重点在于学习阅读和进行背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示范法的方式,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根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色有效进行教学,让学生熟读经典。而高年级段的学习,则要尝试着引导学生主动背诵,主动理解诗文的意思,我国很多经典都有自身的故事,教师可以从故事导入法出发,让学生去发现经典诗文发生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文,起到经典的教育作用。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句读

古诗文和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在于,文言文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句读,如果不能够合理掌握句子的停顿处,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也不能准确的掌握句子里的情感,因此在进行经典文章学习的混成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句读,要想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停顿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采取动作记忆法,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给予学生一定的动作,比如说摇头,或者是用手指表示短暂停止,从而更好的让学生记忆句子之间的停顿。

(三)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背诵教学

很多经典在背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虽然记忆力较好,但注意力和耐心都比较弱,在学习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有较难的篇目,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进行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那就是对学生进行奖励式学习。在学校期间,要求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同时也可以在班级设置“表彰角”,给予背诵较好的学生一定的小红花奖励,并且鼓励其它同学也要积极获得小红花,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以激励性语言安抚学生的沮丧情绪,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

三、结语

我国的自古以来在诗文方面就有着浪漫的情怀,在现代让小学生传承经典,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伴随着书香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现在小学应当看到诵读经典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

参考文献:

[1]朱晓飞.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课外语文,2015,(16).[2]郑晓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作文教学研究,2015,(06).[3]徐春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1).(作者简介:刘晓岩,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清苑小学,任职以来积极进取,多次参加各种培训交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被清苑区教育系统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独立创作的学术论文、教学课件等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下载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万源市花楼学校严 健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我们的伟大祖国,......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古诗文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固然重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固然重要,同样阅读教学也很重要 。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质......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语感培养探讨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语感培养探讨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一句话:"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在《课程标准修订稿》里指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论文 摘要:古诗词是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语文 古诗文 教学 古诗词是文......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范文大全)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历经千百年能够流传下来,已说明其深厚的影响力。而从中又被选入小学课本成为教学内容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是字字珠玑。小学古......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引子:语言这棵树 三个例子: 1、周杰伦的青花瓷: 2、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 3、苏轼的《卜算子》 台湾及漂泊海外的华人,阅读杨振宁等著名华裔科学家用中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