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怎样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姓名:张建利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邮编:06302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内容,尤为重要,下面就以“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谈点浅见: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辨别是非的教育
体育大纲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体育教学固有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时,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讲解与严格的执行,使学生养成课堂常规的习惯。随着武术片上映后,社会上掀起一股武术热。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练武强身也无可非议。但是,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浸蚀,使有的青少年往往把练武做为一种炫耀自己、伤害他人、打架斗殴的资本,这股风也波及到学校,学校武术运动要加强引导,讲清练习武术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
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体育课上进行道德教育是,教师如掌握恰当,能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对抵制精神污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班都有个别调皮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好动不好静,好玩不好学,这部分人虽然人数不算多,但影响面积大,甚至能把一个班风带坏,但这一部分人一般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自然也就与体育教师接触比较多,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在课外的接触与体育活动中,因势利导,言传身教,将道德品质教育寓于日常接触中。
四、利用丰富的游戏,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每个体育游戏都有鲜明的主题,严格的规则,同时也包蕴着诸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坚强等思想内容,因此,教师要重视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利用不同的游戏,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通过对个体性的游戏,进行先人后己的教育。小学生好胜心强,总希望在竞赛中显露自己,更由于想急于求胜,一些利己主义的思想回明显暴露出来。如在投弹打靶游戏中,学生总喜欢挑新的、好的器材投掷,而捡时则抢着捡自己最近的,这时教师对那些不挑器材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优良品质。
第二、通过竞技性较强的游戏,进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德教育。如在组织学生分组接力赛中,甲组跑在前面的同学摔倒了,乙组赶上去的同学连忙把他扶起,两组比赛继续进行,但乙组这个同学回组后受到了同组同学的指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迅速查明原因,态度鲜明的表扬乙组被指责的同学,对其他有关同学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鉴别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发扬风格,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此外,在游戏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质教育。诸如:对于游戏规则的态度公正、诚实,教师都应想方设法,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五、通过技术训练,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靠平时不断磨练和有意识地熏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贯穿于走、跑、跳、投、武术、体操等项教学与训练中。首先体育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如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或寒风凛冽的隆冬,教师始终能做到从容、精神饱满地给学生讲解、示范、教学,这对于学生起着无声的优良意志品质的熏陶;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诱导教育,如在跳远联系中,有的学生怕沙土脏了鞋袜,练习不认真,动作不到家,这时教师应指出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不能掌握和提高正确的跳远技能,而且还会给腰、腿部带来损伤,并教育学生要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等思想,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
六、从课堂常规入手,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有 着不同之处,由于主要在室外活动,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理和行动上的不同反映。再则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全班的,也有小组或个人的。教学中有时进行徒手练习,有时使用器械进行练习,由此说明,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学,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要准时集合上课,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了不同哨音的不同动作,上下课的礼节,上课时的服装要求,队列队行的合理调动,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收缴,课堂纪律等等,这就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文明礼貌,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严格检查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与此同时,教师要对执行常规好班、组或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对违反常规的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使学生在常规的训练和执行中受到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是我们加以重视,悉心探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姓
名:张建利
出生年月:1977年9月 性
别:男
籍
贯: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
单
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职
务:教师
职
称:小学一级 学
位:无
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手
机:*** Email:zjlgjh@qq.com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渗透 德育 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
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
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陈仓区贾村镇陵厚小学吴会星***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德育教育中“形”与“质”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
1、教师的仪表和语言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师生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
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评价中进行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第四篇: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张秀芳
摘要: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
关键词:渗透,实用性,针对性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如果没有道德之根的滋润,任何人的才华都不可能得到发挥和施展。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没有德性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法则和生存法则。“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一个教育的铁律。然而,就教师教学角度而言,多数英语教师认为英语课堂德育渗透没有必要,对教材中具有德育性的内容,不是去开动脑筋,创设情境,有机渗透,而是干巴巴地“教教材”;甚至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或班主任的工作,英语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足够了。据目前一份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程度的调查表明:在被测试英语教师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的占50%。就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对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意见不一。调查中,63.5%多数学生喜欢课堂穿插一些德育教学,这表明德育在英语课堂渗透的受到一定的欢迎。28.7%的学生不喜欢课堂穿插一些德育教学,认为教师上课应该稳重,逐条逐点解释,课堂不说与课文无关的话。
新课程改革尤其是课堂小组教学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核心,德育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那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
首先,作为英语教师要明确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明白德育的重要性是高中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
习主席强调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由国际国内新形势决定和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各种腐朽落后,如“贪污腐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给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显得尤显重要。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青少年犯罪”已呈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据调查,我国中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别只有24.7%和16.4%。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英语教师职业特点是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特征。
英语教师是英语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者,有责任让学生清楚外来文化的利与弊,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发展所用,懂得保护作为中国人的那些自豪感,指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认清人生正确的努力发展方向,杜绝崇洋媚外。塑造学生健康灵魂,英语教师责任重大。现行的英语教学大纲的特征是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这充分说明,新的形势下,必须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把德育教育与英语知识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其次、英语老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德育教育。1.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德
学英语更加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要踏踏实实,勤学苦练, 不畏困难, 才能学到知识, 不断进步。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树立良好的学风 ,进而培养优秀品德。英语学习需要仔细严谨的作风 ,单词拼写 ,单词的使用 ,标点符号,粗枝大叶是无法学好的。英语学习也需要敏锐思考 ,好学深思 ,深入钻研, 如阅读理解、分析英汉表达差异。学习英语需要勤学多练 ,勇于实践 ,精益求精, 永不自满 ,虚心好学等多种优良品质。
2.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教师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英语教师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是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教师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用教师自己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热爱祖国的激情 ,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学生 ,启迪学生, 影响学生。通过自身流利标准的英语口语,优美清晰的字迹, 重难点突出的板书 ,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 ,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化学生。3.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 必须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 ,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合作、勇敢等一系列民主气氛。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活跃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 ,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感情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4.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育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 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在语境中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 感受语言。首先,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联系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每单元的warming-up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际。学习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 文明礼貌等品德和行为规范,培养积极乐观,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
再次.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增强德育意识 ,挖掘德育教育潜能。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 ,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 ,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 ,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必修三Great Women中的主人公Jane Goodall讲述她保护黑猩猩的昌险经历。面对困难时,她表现出冷静,顽强,乐观的态度 ,最后克服险境。高二第2单元making a difference中主人公霍金不为病魔和瘫痪吓倒,以惊人的毅力和信心成为物理界探索宇宙的先锋。这些都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的绝佳题材。最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德育工作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不能脱离教材 ,空洞地说教。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2.进行德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要联系学生实际 ,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3.进行德育要注意暗示性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 ,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 ,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4.进行德育要注意针对性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 ,见识很广。他们的身心处在迅速成长阶段 ,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喜欢独立思考 ,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我们在进行德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 ,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进行道德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聪明 ,使受教育者高尚。
总之,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内容,达到了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水乳交融的境界,给学生双重收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2]周兆祥.素质教育新教案(高一上)[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7.[3]齐欣,赵国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
2015.6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