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教学心得
如何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
优秀教师的魅力和能量对学生的影响是无穷的,可以更好的传递知识,塑造人格。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关系良好、合作气氛浓厚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兴趣热烈,个性充分张扬的课堂;应该是知识价值不断挖掘,探究精神充分彰显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开拓进取,素质不断提高的课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高效课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
进行地理教育实习的时间不长,但是遇到的困难却不少。自己一边进行教学实习一边思考,怎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短短的45分钟内极大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课堂没有吸收,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在跟很多同学和任课老师交流后,自己对于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一,形式要创新,紧紧地吸引学生
记得自己高中第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来了一个年长老师,认为肯定和其他课一样是照本宣科,做好了睡觉的准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老师来的时候抱来了当时还很少见的投影仪,学生谁都没有见过,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都想看看究竟怎么用。老师头一次上课就要自我介绍,其中家乡在哪里必不可少。每说到一个的时候,他就让学生在墙上的投影中找自己的家乡,然后猜像什么,再叠加相应的图片。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一节课下来大家都记住了全国的行政边界轮廓,也对地理老师和地理课充满了兴趣。
如今是多媒体的时代,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我们年轻的老师更应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的形式,依次来丰富课堂,从上课的一开始就从形式上紧紧的吸引学生。比如在降到地球运动的时候,本身这节是高中的难点,但是很形象的,对于空间想象思维不好的同学来说就有些吃力,我就制作了Flash动画,配了优美图片和动画,动画展示了宇宙、太阳系、地月系的相互关系和黄赤交角的原理,同学们一看就懂了。即使那些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很积极的去思考。形式固然要在内容上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好的新颖的新式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前提。
二,内容要丰富,牢牢地抓住学生
信息社会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老师讲课的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和参考书的范围内,未免会让学生感觉落伍和无聊。以前有的老师备一次课能用很多年,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当代,显得匪夷所思了。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现在搜索信息的各种手段获得有用信息。比如在给学生讲低压气旋的时候刚好是鲶鱼台风登陆的时候,我就去中国气象局网站下载了当天的卫星云图,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找哪里是低压中心哪里是高压中心,当时很多同学说台眼是高压中心,我纠正同学们说,在卫星云图上能够看到云的大都是低压中心,因为是上升气流才会冷凝成云,而能清楚看到大陆或者海洋的说明是下沉气流,是高压中心,同学们恍然大悟。
这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袭来,人们有招架不住的趋势,昨天时尚的话题还没有来得及讨论,已经被今天新的议题所覆盖。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信息泛滥也是值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吸收有用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对大量信息做出筛选,有选择性的传输给学生。
三,语言要幽默,渐渐地放松学生
同样的内容,相比起死板枯燥的语言,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去讲述,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轻松幽默当中就学会了知识。如在讲水循环的时候,我说今天地理课上我发了火,头上出了汗,太阳一出来蒸发了,在招宝山上空形成了水汽,下了场雨,创碰巧有几滴又落回我头上,刚这就是一个水循环,而且是个陆地间循环。同学们哄堂大笑之中也就理解了怎么回事,而且容易吸引那些走神的同学。
不光是讲课,有时候老师批评学生也要注意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够纠正学生,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在捣乱,刚好是我讲海风和陆风的时候,就说这位同学站在悬崖上面对著大海,反思他刚才在地理课上的所作所为,如果这时是白天,那么他是安全的,如果是晚上,吹起一阵风,他就会感觉到一双罪恶的手在把他往悬崖下推。同学们又笑了,那位同学不好意思了,我让他站到讲台起来,面对大海(同学),说白天,同学们就吹他,说晚上我就吹他。相信这样下来即使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同学也会感觉地理课堂与众不同,也由不得他神游课堂之外。
语言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优美的语言给人以美感,幽默的语言给人以快乐,与其用枯燥无谓的语言去说教,为何不去用幽默的语言去表演呢,当你赢得欢笑的时候体验的是成功的快乐。四,感情要投入,深深地感染学生
在大学从事教育学研究的时候,就思考过讲台上老师的各种状态。我把所有的老师分成四类——不知所云者、照本宣科者、忘情表演者、推心置腹者,分别代表老师讲课的四个层次水平。不知所云者,就是自己说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本身讲课的内容他自己都不懂,比如大学有个老师学数学的硬是让他来讲物理,东一句西一句的,当然这样的老师非常少;第二个层次可能是学校里学生认为讲课一般或者不好的老师,他对课本内容理解了,而且能够阐述清楚,但就是讲课语言死板,枯燥乏味,令人发昏;第三个层次的学校里面学生认为讲课比较好的老师,课前就成竹在胸,课题生动活泼,语言幽默犀利,在讲台上就像一个语言表演家,尽情忘我的表演,能够深深吸引学生,这样的老师学校为数不多;最高层次的当然也是凤毛麟角的,就是推心置腹者,除了具备以上层次的所有有点外,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在疑问什么,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老师就知道该为学生做什么。这样的老师目前我只遇到以恶搞,高中遇到一个数学老师,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每次讲完似懂非懂的时候刚要张嘴问,他就重复我想要知道的内容,当时心里暗自称奇!
做到最高层次可能还需要自己天赋和悟性,但相信通过努力大多数老师还是能够做到第三个层次的,上课都要饱含激情,不然自己讲的没劲还指望学生听的带劲?完了学生走神还要批评学生?岂有此理!为了让学生听懂,不遗余力,不厌其烦。讲到台湾是世界樟脑产量最大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认识什么是樟脑,我当场爬树去给她们摘了一个樟脑果,砸开让大家闻是否有家里的樟脑球味道相同,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樟脑球就是这个做的。同学们为我的激情和认真深深的感染,很多同学跟我交流说,如果自己作业不认真都感觉对不起我,我心里顿时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短暂的从教经历的一些总结,可能有些浅薄,但这些想法一直以来攒集在心里,有着强烈的欲望想喷发出来,让更多的老师和同事讨论和建议。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来找我交流,我们共同提高。
地理教学的课堂调控是一门艺术。地理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是多种因素协调运行的过程。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早已席卷而来,广大地理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技巧,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创新型教师,这样才不会在改革的洪流中被时代所淘汰。
第二篇:地理教学心得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事地理教育时间不长,但是遇到的困难却不少。自己一边教学一边思考,怎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短短的40分钟内极大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课堂没有吸收,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在跟很多同学和任课老师交流后,自己对于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形式要创新,紧紧地吸引学生
上地理课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学生会昏昏欲。如今是多媒体的时代,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我们年轻的老师更应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的形式,依次来丰富课堂,从上课的一开始就从形式上紧紧的吸引学生。比如在讲到地球时区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对于空间想象思维不好的同学来说就有些吃力,我就制作了Flash动画,配了优美图片和动画,同学们一看就懂了。即使那些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很积极的去思考。形式固然要在内容上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好的新颖的新式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前提。
内容要丰富,牢牢地抓住学生
信息社会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老师讲课的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和参考书的范围内,未免会让学生感觉落伍和无聊。以前有的老师备一次课能用很多年,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当代,显得匪夷所思了。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现在搜索信息的各种手段获得有用信息。这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袭来,人们有招架不住的趋势,昨天时尚的话题还没有来得及讨论,已经被今天新的议题所覆盖。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信息泛滥也是值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吸收有用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对大量信息做出筛选,有选择性的传输给学生。
语言要幽默,渐渐地放松学生
同样的内容,相比起死板枯燥的语言,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去讲述,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轻松幽默当中就学会了知识。不光是讲课,有时候老师批评学生也要注意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够纠正学生,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语言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优美的语言给人以美感,幽默的语言给人以快乐,与其用枯燥无谓的语言去说教,为何不去用幽默的语言去表演呢,当你赢得欢笑的时候体验的是成功的快乐。感情要投入,深深地感染学生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短暂的从教经历的一些总结,欢迎老师们指正。
第三篇:地理教学心得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使教学更有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我担任地理教师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初中地理内容庞杂,从地球地图到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不同的地理区域特点各异,而同一地理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区域地理环境与全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是建立在各地理区域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同时又对各地产生影响,进而产生各种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地理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自然地理的区域性和整体性、人文地理要素的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
激发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制作课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2、地理课上做游戏。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学生很快掌握了世界海陆分布。
3、模拟活动。例如学习巴西时,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学习欧洲西部,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等。这样的课堂既轻松愉悦又获益匪浅。
向课堂要质量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立足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把提高课堂效益作为主要目的,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所有内容,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总之,地理课就是要上学生感兴趣的课,在此基础上做到创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问题创新、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创新的劳动感染学生,只有让学生既享受知识的乐趣,又获得情感的体验,才是成功的地理课。
第四篇:地理教学心得
地理教学心得15篇
地理教学心得1
首先是使用多媒体准备课件,因为地理要求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平面图去发散思维很难有太大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在接触地理时,就用立体的空间的影像给学生建立起最初的印象,为以后的联想定好基架,为学生在学好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逐渐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需要丰富的空间联想能力应用在地球知识这一面,还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进行推导,以及良好的理解记忆能力记住大量的知识点。
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能够使用更加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上课时就能轻松的理解,我在这几年当中有一些感悟。比如精心制作课件,用生动有趣的比喻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有就是联系生活,紧跟实事,活跃课堂的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让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比如在学习洋流时,世界都有几大渔场都是因为洋流的作用而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在地理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联系记忆,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类整理,确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其串联起来,运用到实际中去。活用地理教学需要的工具,比如地球仪,还有中国地图的拼图,让学生对于世界地理更加的了解,而中国地图的拼装更让学生了解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简称。
当有充足的准备之后,我觉得需要不断的练习表达的技巧,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要学的基础知识,之后将这些知识进行延伸,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需要老师和同学开始思考,活跃我们的大脑,集思广益将我们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开阔我们的眼界。
地理教学心得2
转眼间一学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就结束了。为了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使我们今后的高考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反思一下自己一年中的工作得失,把好自己的心得写出来。
一、认真分析好学情与考情,把握好教学起点
1、认真分析学情
只有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兴趣,特别对差生要深入了解,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玉溪一中、市民中、师院附中层层筛选后才招来的,尖子生几乎没有;华宁县又是玉溪市扩招力度最大的县,而本届学生是扩招后的第一届学生,这样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较多;读文科的大多数学生又是全校学生中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这样我们面对的生源总体就比较差。为此我们就只能放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认真研究考情
(1) 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就把去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试题的类型,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是考些什么知识,这样让学生知道高考是怎样考,考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的准备。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得出高考地理的主要考察知识是:
① 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意识是对地理事物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
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察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学会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③反映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要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和,包括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并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④ 体现对地理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2)吃透高考说明,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
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
《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高考是选拔性质的考试,它的难度是由当年应试考生总体水平决定的,它的内容的依据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它体现了当代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方向。而高考的内容、能力、形式等,则要体现上述高考性质的规定性。
其次要明确高考的知识范围
《高考说明》对各科要考察的知识范围都有明确规定。而考查的知识范围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的,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
《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规定是粗线条的。在复习备考时,要把它具体化。一是要通晓地理学科的知识总量,总量中包括几个部分,每部分又有多少个“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考复习覆盖全部知识内容,不至于有所遗漏,也有助于记忆。二是要找各知识点的内部的有机联系,搞清彼此的逻辑关系,由“点”进而成“线”,把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现在好的参考书上有知识线索,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再梳理一遍才便于记忆。
二、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
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大的有两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掌握题型示例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可以通过题型示例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应考;二是在某类题例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指示性。要特别注意第二个作用。有代表性、指示性的题例往往反映了某类题型所能容纳的知识含量、能力要求的层次,能够反映考查的范围和程度。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将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最后要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渠道上获取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试题的分析、说明,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这是复习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环。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升学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各科齐头并进,还要“以新带旧”、“查漏补缺”,必须有时间账,所以必须制定科学的计划。平时复习时一定要交换进行,复习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而且交换的科目之间应该有较大的反差,比如历史和数学,地理和英语的交换。高三学习计划包括一年或者一学期的长计划;一、二个月中计划和一天、一周的短计划。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 学习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老师对这六个环节讲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了,但真正掌握的还不多,有必要再重新强调,因为这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核心和根本。但是讲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讲,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
(1).预习
可以说这是目前像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最容易被忽视、被挤掉、可有可无的环节,据了解,我们的学生会预习的还不足五分之一;但它确实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必须确保的环节。尤其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更加重要。因为高考复习,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速度、思路都跟不上,一堂课稀里糊涂下来,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课,以为老师已经讲过了,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每科的老师都是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科目,对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都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都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的组织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方法等,在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听讲是各环节的核心。如果说走捷径,听讲就是捷径。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听讲的关键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的思路,并且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不漏掉老师的每一句关键语。
(3).复习
许多同学,一下课就做练习,根本不复习。这是舍本求末,欲速则不达。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透彻理解课堂上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者提出质疑;弄清哪些听懂了,哪些还不甚了了,不懂的要马上弄明白,不留隐患;把课上讲的内容连贯起来,找到内部联系,还要与以前讲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放在全局中,看看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学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只有通过复习,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好的复习方法是,先不看书和笔记,而是先回忆,先想一想“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互相联系又是什么”。只有那些忘了的,想不清、道不明、说不准的,才去看书、看笔记,独立思考,反复琢磨。这样拿到手的东西,是货真价实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力,就是这样培养的!
(4).作业(练习、做题)
高三学习时间比较紧,各科老师都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许多学生只能忙于应付作业,而且是哪个老师抓的紧就做哪科的作业。这样形成比较被动,尤其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不明确作业(练习、做题)的意义和目的。作业其实是检验、深化、巩固所学的概念、原理、理论,并且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原理、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所以做作业时必须“精做”、“钻透”、“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对于典型习题一定要舍得下功夫,不要只满足于能做出来,而是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然后再去做同类的题加以巩固”。要思考题目,精于审题,要搞清楚从哪里入手去做题,在“已知”和“未知”间怎样搭桥,经过几个步骤?做错了,为什么错?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适度,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精选题,这主要就是看老师的工夫,我们应该把“以一当十”的题与学生做。最好把历届的高考题目拿来做做,结合《高考说明》提到的知识、题例、能力,深入体会一下,可能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驾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5).考试
今年我们每月都要进行月考,省统测进行了三次,市统测一次,而往年省统测只进行一次,没有市统测,这样使我们的学生到后期怨恨考试,甚至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考试。其实,这绝对是错误的态度,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尤其复习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而且每次考试都要像高考一样,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并且每次考试都要找出考试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总结出应试的技巧、找出发挥最好的状态,培养出考试的最佳心理。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以考“好”而喜,不以考“坏”而忧;考“好”了,可能掩盖“问题”,未必是好事;考“砸”了,未必不是好事,矛盾暴露了,就可以想办法解决它,有什么不好?昨天考“好”了,就沾沾自喜,前途光明;今天考“坏”了,就情绪一落千丈,黯然神伤,这都是我们的许多学生中存在严重问题。难道一夜之间你的水平就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做错的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永记不忘,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我们的许多学生让分数、考试牵着鼻子走,使自己成了“奴隶”,陷入了可悲、可笑的“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6).总结
升学复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书也越来越多、越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那就坏了!读书,有一个由少到多、由薄到厚的过程,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做到“由厚到薄”、“返博为约”。这就是总结。总结就是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同时,进行分析、归纳,分清主次,找到“隐藏在背后”的内在联系,使之深化、内化、活化。要千方百计地让书越读越薄,薄到一张纸。
总结要经常进行:每节课上完后要总结;上午学习内容要总结;下午学习内容要总结;一天学习情况要总结;一周学习内容要总结;一个月学习内容要总结;一章、一节的内容要总结;无论是看书、做题、读图都要进行复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把知识理顺,才能进行很好的记忆。尤其是文科总结是相当重要的,善于总结是学好文科的重要环节。
地理教学心得3
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作为一位地理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以下是我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及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意识的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要发挥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师传-生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对于知识,他们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式。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知识的理解,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于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发掘学生潜能、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要以材料为依托,以背景(如市情、乡情、校情等)为衬托,努力增强问题的生活性、实用性、探索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主动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把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例如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方式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资料去解决问题。
二、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教学时,我们让学生选用身边的工具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解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激发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引导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因特网广泛地收集材料,进行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从活动中提出兴趣、获取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地理知识。课外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整个过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给地理课堂提建议”的活动。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甚至教师的仪表都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给学生一个鼓励,让他们自己去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参于评价的机会,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五、反思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反思1: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在部分学科课堂上,教师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课堂教学固然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要难易恰到好处,份量适中,且正好适合答问的某个学生。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让学生在真正的互动课堂里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反思2: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地理教学心得4
地理必修二教材的特点:一是容量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人文地理的内涵是非常丰厚的,比较宽泛,比较有变数,语言组织非常快灵活。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东西,始终丰富自身的人文地理知识。二是课本中图表的信息量比较大。我们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能力。教学中还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典型的、最能说明课本原理的、最容易被理解的案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力求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要重视学生地图判读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的每一道题都离不开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各类图表,引导他们学会快速、准确地从图表中提炼有效地信息。
实现高中地理必修二的教学任务,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落实人文地理教学,就是要落实一个基本概念教学,如像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之间的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结合身边的,能够理解的来让学生对概念加以理解,要求学生知道基本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进行具体的分析。二是引导学生能够举例加以说明,如学生运用有关中心地的理论来对其他的相关的事物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的运用。三是提升课标的理解能力,实际上还表现在对行为的理解上,比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特点与社会经济条件。显然这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分析与说明。那这两个层次要求就是说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特点,与形成条件的方法,能够切入到任何一个工业区域来加以分析。也就是说如果说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案例能够替代要所教的案例所表述的内容的话,那么就尽可能的来使用,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地理有用,地理就在你身边。四是要做些比较典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人文地理试题的选材很广泛,变数很大,通过一些探究式的习题,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几点拙见,不足之处请同仁们指正。
地理教学心得5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一气温分布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彩图“台风云图”,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台风及其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
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
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
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地理教学心得6
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心得: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七年级下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经常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地理教学心得7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适当大致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为此,本月课堂预习是这样操作的。
1、课堂预习以学生的读图活动为主。每个知识点都是由图带出,由图得出结论,并最终落实于图。学生的读图活动形式多样,如在屏幕的图上找,在书本的图上找并重点标示,描述图中地理事物等等。如读6、39图,了解新疆的主要矿产及分布。 读6、40图西气东输的起止点,经过哪些省?等,重视学生读图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结合自学结果组内交流,互相启迪思维,随笔记录
2、在预习过程中注重了对难点知识的指导、对重点知识的提升,使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理解和探究。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注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点拨激励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体验。
总之,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燃起来,还学生课堂主动权,多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地理教学心得8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地理教学心得9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功夫,考出来成绩不够理想。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学起来得心应手,我在工作中努力探索着。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角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来说,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将书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听,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结合实际,讲学生身边的地理、讲对学生有用的地理,让他们懂得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如在讲解“地图”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所接触到的地图。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解地图的三要素。用这些图来辨方向、量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地理既有趣又有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成小组画一下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既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进而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甚至创造出奇迹。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像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难以下咽。在地理教学中导入一定要新颖,可以用谜语导入、歌曲导入、问题情境导入等。如在讲解“经纬网”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题:我国的一位小朋友在放暑假以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纬度40、经度116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按照信中所写的经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为什么?如果将经纬度改为:①纬度40、经度0 ②纬度0、经度180,他们能否聚会在一起?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原理的讲授创造了适宜的氛围。
三、充分利用书中的图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能刺激学生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些景观图片中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获取图中的地理信息。如在讲解“地理景观的差异”时,让学生比较云南楼竹楼和陕北窑洞景观图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这些针对性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还可使教学达到新的高度。
四、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多媒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对于地理课来说,也便于教师利用图表进行教学,并随时检测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和探索,把地理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地理教学心得10
又是一学年开学在即,又迎来一批新学生上七年级,第一次接触地理,依靠经验,很多孩子都免不了会对地理感到好奇,又会觉得很神秘,难免出现畏难情绪,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课的恐惧,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既要让学生明白即将学习的新课与孩子们以往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要让学生明白后续学习内容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生产有什么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享受接下来的学习,思考该如何学习。
即地理第一课,对于初次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说,我们不必要给学生教授多么高深的地理意义,只需要通俗地让学生感知地理是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地理而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乐趣,沉浸在地理的揭秘,启迪自己如何地处理好自己与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人生观,资源观而已。
所以第一课的教学内容选取,不一定要囿于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乡土地理和时事地理,重新整合编辑,一方面避免学生已经预习过缺乏新奇,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利于师生互动,潜在地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地理,地理素养也将为自己未来更好地生活插上双翼。
于是,我就结合刚刚举办过的奥运会,在课前出示这样一组数字:38 27 23,让学生说出与最近发生的什么重大活动和哪个国家有联系?很自然地激发起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竞猜心理,然后通过简短视频让学生对开幕式回忆,提出问题,如我们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为什么在深夜里,为什么伦敦奥运会举办时间与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会有差异,为什么有些中国选手还要带着食物和厨师去,为什么奥运会献花伦敦主打花是玫瑰,而北京是月季,下届奥运会举办地在哪里,我们该怎样去,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告诉孩子们这都是地理研究的问题,继而联系到身边,河水水位变化的规律,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以及自己穿衣吃饭出行会有哪些考虑,并尝试让学生结合经验分析。
进而让学习说出拥有这些地理知识有什么意义,并通过视频回顾东南亚海啸时一个小女孩利用所学知识救了海滩上很多人的案例,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类似例子或一些反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魅力与自我成长的关系。
这样顺其自然提出如何学好地理,引导学生看书讨论以及教师点拨,也就顺理成章,既容易让学生接受,又能自然地约定以后学习要求和课堂组织,纪律等应当强调的问题。
总之,从孩子熟悉的地方出击,链接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新奇的问题,让学生衍生享受生活,关注地理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地理技艺,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从而唤醒和点燃学习的内驱力。
地理教学心得11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简洁明了,能包含诸多的地理信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升他们利用地图获取信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初中地理教育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比起文字语言,学生对于图像语言的兴趣更高,只是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可能只是无意识的行为,仅仅出于兴趣的看热闹的行为。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读图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地图的重要性,养成读图的习惯,掌握析图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图很重要
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目标不是要记住很多的地理事物,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读图的方法。因为学会了读图,就能找到了通向地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对地理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在预备地理第二单元地图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主题的地图以及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地图,让学生感受地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就是地理无处不在。
读图的开始阶段,也就是让学生自主读图之前,总是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教师的这个引导过程可能就是今后学生模仿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在引导学生读图的时候,规范的按照顺序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读正图。有的学生往往会直接就开始读正图,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就应该带好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读图习惯。
课前精心选图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上的地图资源繁多,我们在选择地图的时候要注重是否符合特定的需要,不要片面的追求图的丰富多样。学生看着网络上的图可能觉得很新鲜,但这些图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许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倒使学生对教科书和地图册上的地图不熟悉,这样做可能会得不偿失。
在最初的地图教学中,我也曾经走入对地图求多求美,而忽略了充分挖掘现有地图信息的歧途。结果发现,一些在网络上查找的看起来较美观的图片,的确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有的地图并不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多余的;而且网络上查找的地图往往附有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如果要将这些信息去除,需要花费更多额外的时间;而如果不去除,很可能会分散学生读图的注意力,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当然,从大量地图信息中发掘有用的信息也是一种能力,只是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运用主题并不鲜明的地图利难以大于弊。所以我们应避免在过于繁多的图表之间不断切换,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而应该针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精心的选择每一幅图,用好每一幅图,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经典的地图可反复出现,加深其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地理教学心得12
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因为初中地理在八年级就进行毕业考试,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不是很重视。地理学科经常被称为“小三门”、“次科”而不被重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以下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犹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应着力以情感为动因,触及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学生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学”是增强地理课的魅力,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愉快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平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为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教师在倾注情感、沟通学生时,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要乐于倾听,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平时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对学生冷漠粗暴,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进而迁怒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甚至不学的心理。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梅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梅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
(二)运用身边事物,创设生活情境
地理教学过程,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地理课堂应充分利用挂图、插图、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或者从学生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实际出发,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情趣。
如;讲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我国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时,可用“疆”字来形象地解释。“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横为阿尔泰山,当中的一横为天山,下面的一横为昆仑山,右上部的田代表准噶尔盆地,右下部的田字代表塔里木盆地。左部的弓表明新疆的国界线形如弯弓,弓之外的土字则表示因中俄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满清政府被迫割让一系列领土给沙俄。这样描述,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可将意大利比喻为一只秀美的女靴,还可将阿拉伯半岛比喻为一只粗壮的男靴。
(三)借助地理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游戏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穿插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如政区拼图游戏;省名、省会名接龙比赛;猜地理谜语等。在游戏的情景与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主动性都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玩中做,在做中学。一次成功的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课后反思是实现由优质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变的保证。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积累经验,促使进步。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每一位教师课后要善于反思,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立教于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方法。一名地理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进“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实现地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学模式,在构建高效课堂改革的道路上,“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出更精彩、更高效的地理课堂!
地理教学心得13
本学期在学校安排下,担任初中二年级1、2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兼学校图书阅览室管理和新教材作业本发放等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心得如下:
一、思想品行:
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也极大的开阔了视野和文化境界角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和业务学习,自己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和叙事教育写作,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师德水平。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表率作用非常关键。
初二下学期,也是与学生做真朋友关键的一个时间段。这个时候,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进行调整。为了整合师生正能量和自身教育资源,开展了“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交流实践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多促进相互了解,坦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前行中更好扬长避短。
二、业务素质
坚持追随叙事者,每月共读一本教育名著,不断关注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针对每节课或部分重要细节,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做教师,学习做最好的优质教育。
主动学习与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交朋友,促进相互了解支持。教与学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每次遇到问题都是从学生学习成长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而且引导学生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教师的助手,学做家长的帮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习惯和感念,这样做可以更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而且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抓两头:对优生,不断引导激励其保持优势,做到戒骄戒躁,主要通过提问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主动积极学习的愿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找到优点,通过个别谈心和课堂教学活动激励等方法,引导他们拥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始终保持一种最好状态,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年龄较大的教师,在精力思维力和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显得比较落后,在备课和上课与学生交流谈心中,也有时觉得力不从心。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坚持每天读一点教育名著,每天思考一个自身和学生教育中的细节和问题,通过点滴积累,努力让自己做思想教育管理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匠。
坚持在读写研究中学习工作生活,成了我最近几年来的特色,虽然占用了很大的时间精力,但是我从中收获了一种接地气的成长方法方式途径。
今后,我还要在创造机会,努力在英语和信息技术方面做蜗牛一般的努力。蜗牛精神,既是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信仰,也是自身主动成长的一种必要的毅力和动力。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我前行的路上给予的极大帮助支持,有精神上的,有物质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心存感念,更好的前行,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动力和智慧。
地理教学心得14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知道,相比之下,高中地理会比数学、物理、化学更难教,也更难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地理这门课本是难学和难理解,而是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中没有选择地理这门学科。所以他们在上地理课的时候宁愿睡觉也不会认真听课,认为把精力用在地理这门课上是一种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从心底自发的想去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承受,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教学质量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一、提问式教学,把问题带入课堂中
我们这里所说的提问式教学或许许多老师都是用过,但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许多老师提出问题的原则只是很理论的东西,或是本节的重点。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没有把问题与学生的兴趣[1]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显然,这样的话学生不会被吸引,也就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思都拉到课堂上来。这就是他们用这种方法没有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因所在。我们这里提出问题的原则是在本节课知识中最能让学生感兴趣而且他们又还没有理解的内容,把他们最想知道答案的地理知识当做问题在课前提出来,然后让带有好奇心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当最后他们把这些问题都弄懂的时候发现这节课的知识都已经学会了。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吸引学生的呢?这就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比如在地理学知识里,为什么中午我们这里太阳还是很辣的时候有些地方却是在三更半夜?为什么我们是在炎热夏天的时候有些地方却是冰天雪地?对于没有学过这方面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对他们绝对是吸引万分的问题。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神秘的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所以提问式教学是地理教学中不二的选择,对提高教学方法意义深远。
二、多举生活例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多举例,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东西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样当他们学到的东西能够在生活中应用的时候,他们才对学好这门学科更感兴趣。同时理论结合实际才能让他们对掌握的知识记得更牢固,记得更长久。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与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呢?当我们细心观察的时候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比如下雨,我们都知道雨是从天上下下来的,雨水经河流最终流向海洋,但是经过长年累月,地球上的海平面却不会上升,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可以通过解释这一现象来解释雨的形成过程这些知识内容。又如,高原反应与地理现象有哪些联系?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等等,把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就变得很简单了,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为主,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幅很严肃的面孔,在课堂中不允许学生说话,认为上课时候学生说话就是不听课,是违反课堂纪律、是坏学生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提出互动式教学,在上课时与学生互动,让有疑问或不懂的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能帮助他们讲解,让学生心里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答。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帮助更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讨论及交流,比如有某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不理解的时候,可以给一定的时间给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最后再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并告诉他们选这个答案的理由,等等。互动式教学,老师不应该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在讲学上,假如是四十五分钟为一节课,那么老师至少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书,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老师也恰好能利用这个时间给还有疑问的学生解答,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同时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能够轻松高效的进行。
四、激励式教学,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经调查发现,每个努力学习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或大或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目标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这学生不断地努力,直到目标实现为此。在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经常在适当的时候把这种教学方式带到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直接或间接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心目中建立并明确自己的目标。也经常举例子来说明知识可以改变人生,这些例子不一定是伟人但要真实。让学生相信努力可以提高成绩,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天下没有绝对笨的人,只有不愿意努力或者是方法不对的学生。在举例讲解每一个故事的时候老师也都很投入,充满激情,只有这激情先燃烧自己,才能很好的传达给学生。有许多学生在这种激励式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成绩有飞跃性的提高,发生质的改变,这个教学效果是我在多年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能让学生进步最明显的教学方法。
五、结语
作为老师,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能让学生学习更轻松、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高效教学法,同时又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成绩。因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多年,以上是本人从地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出的教学经验,从提问式教学、举例式教学、互动及个性化教学、以及激励式教学等几个方面出发,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很有帮助。希望能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及学习。
地理教学心得15
心得体会:
1.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标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资料之间不配套、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对于这些内容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教学的标高,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也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太大。
4.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学习的功利价值取向、学科惯性等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对地理进行必要和最低限度的学习,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两类要素之间应当做到相辅相成。高中地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建立在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性知识基础上的。随着地理方法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地理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和机会,无知绝对谈不上有能力。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及智力开发的要求,又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知识仍是高中地理教学重点的同时,应强调和重视知识掌握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要求应当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贯彻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上打基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好奇心强、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怀疑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无论正文、阅读或选学材料都要自始自终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例如,可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地理观点、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地理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还可专门开辟“小栏目”、“小天地”等,让学生以知情者、参与者身份对现实地理问题作出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为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新天地,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志趣及研究社会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和进行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高中地理课程一向注意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地理视野,扩展地理思路,培养地理应用意识,提高应用知识于实际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一是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天气预报、旅游、商品流通等。二是可以联系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的实际,突出地理科学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功用。例如,资源评价、对外交易、经济发展规划等。三是可以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深化学生对联系实际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例如,调查市场经济状况、研究乡土发展规划、开展乡土建设咨询等。四是可以联系地理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和古今中外地理学家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取得重大发现及贡献的事例,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热爱地理科学、树立远大志向。五是可以联系与地理科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能源、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加强地理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六是可以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文化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地理学的重要作用,扩展联系实际的内涵。
课文、图象与练习的关系
课文、图象和练习三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新教材除应保留以往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等优点外,应提高可读性、生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抽象化,力求突出重点、要点,设置难点、疑点,探求关键、特征,从多方面强化这一系统的功能作用。例如,课文系统可以设正文、提示注释、阅读材料、选学内容等部分,其中提示部分可有预习提示、自学预习和课后提示等,注重启发,培养学习能力。图象系统侧重以图示形成传递知识信息,新教材要注意借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和国外优秀地理教材的可取之处,在图象比重、图象内容选择、图象类型、图象组合、图文配合、图象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发挥以图释文,以图引文,以图析文,以图代文的作用。例如,增设组合图,增强其表现力,插图内容的难度也应逐步加大。练习系统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设计上一要容量适当,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二要题型多样化,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题目,给实验以应有的地位;三要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四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五要编排位置灵活,各种练习可穿插于教材结构的各个环节中。
第五篇:地理教学心得
地理教学心得(精选多篇)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功夫,考出来成绩不够理想。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学起来得心应手,我在工作中努力探索着。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在的教师已不是高高在上、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角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来说,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将书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听,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结合实际,讲学生身边的地理、讲
对学生有用的地理,让他们懂得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如在讲解“地图”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所接触到的地图。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解地图的三要素。用这些图来辨方向、量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地理既有趣又有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成小组画一下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既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进而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甚至创造出奇迹。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像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难以下咽。在地理教学中导入一定要新颖,可以用谜语导入、歌曲导入、问题情境导入等。如在讲解“经纬网”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题:我国的一位小朋友在放暑假以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纬度
40、经度116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按照信中所写的经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为什么?如果将经纬度改为:①纬度40、经度0 ②纬度0、经度180,他们能否聚会在一起?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原理的讲授创造了适宜的氛围。
三、充分利用书中的图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能刺激学生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些景观图片中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获取图中的地理信息。如在讲解“地理景观的差异”时,让学生比较云南楼竹楼和陕北窑洞景观图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这些针对性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还可使教学达到新的高度。
四、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多媒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对于地理课来说,也便于教师利用图表进行教学,并随时检测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和探索,把地理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地理教学心得: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
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
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放手学生,相信他们也能胜任。我曾尝试让学生和老师交换角色,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体会当老师讲课的感觉。一篇课文交到他们手上,按照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下要备好课,抓住这一节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等等。我发现把课交到他们手上,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成绩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地理教学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作为老师我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