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富平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富平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第一章
指导思想
第一条
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艺、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
第二条
学校要把教育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对教育教学工作负全责,分管教学副校长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学校各处室要围绕教育教学做好各自工作,全力支持教学,主动服务教学,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条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师生工作、学习时间合理,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第四条
严格规范落实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评价、分析反思等六项教学常规最基本环节,注意各环节的有机衔接,确保各阶段、各环节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五条
树立特色发展学校的理念,鼓励学校自主创新,积极创建常规管理新模式,逐渐克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千校一面”或“同质化”现象,努力营造“校校有特色,个个有亮点”的新格局。
第二章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第六条
建立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每学期初,学校、年级组要分别制定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及完成时限,教研组、备课组、科任教师要拟定具体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各个层面的目标都应以国家新颁布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设立量化目标体系和非量化目标体系。
第七条
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1周内,学校、各处室、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各类教育教学计划应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课改精神,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计划内容科学实用、贴合实际、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学校每学期制定的计划有:
(一)教学工作计划。
(二)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三)德育工作计划。
(四)体育、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五)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六)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七)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八)少团队工作计划。
(九)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与发展计划。
(十)校本研修、教研组等工作计划。
第八条
科任教师要制定学期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计划要全面反映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科《课标》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教情、学情、考情实际,在研究《课标》、教材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实施方法、教学节奏与进度,使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风格在教学每一个环节中得到充分彰显。
第九条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计划,依据《课标》组织教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要确保学生每周学习活动总量达到国家课程设置规定的标准:
一、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四、五、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八、九年级每周34课时。高中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设置课时,完成每个学科必修、选修模块教学任务。第十条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每天集中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时间):高中8小时,初中7小时,小学6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学校要严格按照当年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放(收)假,依据教育局校历规定的时间开学、放假,不得随意放假停课,不得缩短或延长学生在校时间。
第十一条
切实加强德育常规工作,全力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纲要》。
(一)学校要挖掘学科固有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科德育的有机浸透。
(二)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三)每学年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依托《开学第一课》、法制第一课、安全教育月、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学雷锋纪念日等常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喜闻乐见、内容鲜活、贴近生活、富有现代气息的系列德育活动,并形成制度。
(四)每月一个德育主题,每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突出时效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学校要细化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制定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和学生文明礼仪基本要求,小学突出文明礼仪及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突出法制及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
(六)依据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体系,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才艺新秀”、“文明小公民”、“学习标兵”、“四好少年”“优秀班集体”等活动,树立典型,榜样带动。学生的品德行为评定结果应当通知本人及家长(或监护人),记入学生档案。
第十二条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加教育合力。各中小学校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规程》,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由思想素质好、教育教学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班级常规,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随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
学校要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联络和纽带作用,及时改善管理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一至两次家长会,举行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强化德育科研工作,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第十三条
高度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各校每学年都要举办一次“两节一会”(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节和田径运动会),开好体育和艺术课程,认真落实“两课三操一活动”(早操、眼保健操、课间操,每天课外体育活动一小时)和“体育、艺术2 + 1项目”(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广泛开展“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各类体育活动,开发校本操,逐渐形成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学校要经常开展书画展、歌咏比赛、才艺展示、经典诵读等多元化的体艺活动,为学生个性才艺绽放搭建平台。
第十四条
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小学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学科的教学和管理,在不少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科教学所需的设备、器材等基本条件短缺,任课教师多为兼职,培养培训工作落的不实,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各镇(管区)、校都要高度重视薄弱学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薄弱学科课时、删减教学内容或降低难度。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要注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健康生活、保护环境和热爱科学的情趣。
第十五条
做好学生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学生成长理念。各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要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教师要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要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学生组别,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测试数据。要特别关注性格异常、特异器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要求》,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检查,学校要有学生体质健康报告分析材料。
加强对中学生的性教育,强化艾滋病预防和拒绝毒品的教育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营造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降低视力不良率。
各中学、中心小学及条件具备的小学,应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
第十六条
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组织校务值日和教务值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因特殊情况,学校需停课一天以上的,须经教育局批准。未经教育局同意,各校均不得随意组织师生参加校外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
第十七条
领导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倡导校长每学期上好一节观摩示范课、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素养讲座二至三次或面向全体学生做一场励志报告。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都必须兼课,并积极承担示范教学任务。校长兼课课时数要求为:高中校长要达到本校专任教师任课平均工作量的1/3,初中达到1/2,小学达到2/3。各校要实施学校领导包年级、包学科、包教研组、包班负责制,定期参加年级组、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班级的工作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育教学,每学期参加5次以上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活动,定期检查活动记录,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校对教学工作落实的行政效能。
第十八条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要制定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技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能力。要加强校本培训研修,积极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讲”、“推门听课”、“插组议课”等活动,构建“教学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等阶梯渐进式名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养。要健全教学奖惩制度,形成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
第十九条
落实实践(验)教学。学校要规范配置与学校规模和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实践(验)教学基地、设施和师资,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保证学科实践(验)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类活动中磨练学生意志,提升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
第二十条
重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育。学校必须创造条件,从硬件、软件、师资等方面保证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育的需要。要在开足、开好课程的同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升课堂效益。要积极支持中学生自主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第二十一条
认真评估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在学期结束时做好教学工作的全面评估。要采取过程评估与终结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评教育教学各岗位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依据奖惩制度,实行奖惩兑现。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倡导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生、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全面考评教师的德、能、勤、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十二条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学校要在每学期期末及时做好教学工作总结。总结应采集详实的材料、数据及典型事例,全面分析成绩,提炼经验,找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总结的类别一般应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德育、安全、健康、环境、科技教育等各类教育工作总结;少团队工作总结;年级组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教师专业成长、国培、省培、进修学习、反思总结等。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也应有工作总结。
第二十三条
细化教学档案管理。学校要加强教学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各种计划、规章制度、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学工作总结、考评及奖惩等教务资料(含电子版)要定期收集、整理,及时归档,专人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包括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籍档案,主要包括:
1、学籍档案册。
2、电子学籍档案。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学生学籍档案由学校教导处负责建立和日常管理。网上学籍档案和电子学籍档案的建立必须同时完成。
(二)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主要包括:
1、教师的基本情况(年龄、职称、学历)。
2、每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任课班级、科目和节数。
3、专题经验总结、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复印件。
4、公开课教案、观课、议课记录材料。
5、考勤情况统计。
6、国培、省培及进修情况。
7、教学实绩、教研成果。
8、获奖级别情况等。
教师要主动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查阅本人教学业务档案。
(三)学校教学档案,主要包括:
1、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有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
2、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各类课程的教学计划。
4、总结、经验、论文。
5、报表、考试试题、教学质量分析。
6、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
7、学生竞赛及获奖情况。
8、学生学籍异动情况及花名册等。
第二十四条
抓紧抓实毕业班教学工作。镇(管区)、校要把加强各学段毕业班教学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实,建立镇(管区)、校主要领导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负责制,结合实际,制定毕业班复课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教学任务和目标,抓实细节,精细管理,规范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十五条
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中小学必须在陕西省教育厅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和教辅公告内选用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滥编、滥发教辅资料,或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
第二十六条
落实保障措施。各镇(管区)、校要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常规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控制系统,结合实际,完善管理网络,层层明确职责,制定和健全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实验教学、远程教育、教学评价、教科研活动、教学反思等制度或实施细则,并严格付诸实施。每学期或每学年要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对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适时进行修订完善。
第三章
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
课
第二十七条
教师备课要按章节分节备课,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做到“四备”,即备教育教学理念、备教育教学资源、备教育对象、备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二十八条
备课以文稿式为主要形式,备课要有具体的日期和节次。各科教案标准节数一般按当学期周课时数与实际有效教学周数(全学期一般为16周)之积计算,新授课要提前一周备课。中青年教师要学会编制电子教案,提倡集体商议、讲学稿、教学方案等方式备课,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十九条
认真撰写教案。教师的教案要既有预设性,又有生成性,突显实用性。教案内容一般应包括: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学习方式及指导策略,教具、学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注重创设情境、强化知识点、突出学法指导)。
(六)板书设计。
(七)练习设计。
(八)布置作业。
(九)讲评分析。
(十)教学反思随笔(自主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等随笔、分析小结)。
第三十条
教案书写格式多样化,内容详略要结合校情由各校提出具体要求。十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任新年级课教师的教案必须环节规范,有学情分析及详细的教学过程。有经验的中年教师的教案应不断创新,充实完善。5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简写教案,但要做到教案环节齐全,知识传授流程清晰,书写工整。提倡所有教师撰写教学后反思随笔,不断积淀经验,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
第三十一条
各类课型都要形成完整的教案。复习指导、实践训练、作业和试卷讲评等也应有针对性的教案,不得用课本、试题(卷)的批注代替。所有教师每周的教案要有教研组长审批签字。
第三十二条
各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优秀教案、教学随笔、教学案、讲学稿等展评活动,提高备课质量。
二、上
课
第三十三条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要熟悉教案,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要预演习题,预做实验,预试课件,熟悉器材、仪器性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准备。
第三十四条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一)教师上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教案。要按课程表上课,实行候课、安全管理交接制度(制度由各校自定),并在举行必要的上课仪式后做好学生考勤登记工作,准时上下课。
(二)教师上课要使用普通话教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他学科教师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三)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
(四)教师上课应做到“十不准”,即不准擅自调课、停课;不准无故离开教室,随意中断教学;不准顺书溜、“满堂灌”;不准使用无线通讯工具;不准酒后或抽烟进入课堂;不准坐着讲课(特殊情况需提前向学校领导作出说明);不准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报杂志;不准歧视学习困难学生;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第三十五条
开展直观教学。要利用直观教学形象、生动的特点,积极开展直观教学。要适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重视演示实验教学的落实,积极运用教学挂图、教学模具、教学模型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十六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展现良好的教学专业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教材,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做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
第三十七条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掌握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开展实验(实践)、参加考试(测验)等各环节的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自学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和张扬。
第三十八条
重视教学反思。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认真做好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工作,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促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促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促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三、作
业
第三十九条
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各学科的作业布置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学生个性特长,要符合课程计划要求,以书面形式为主。布置的作业要精心设计,分层要求。布置的作业应该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各科书面作业的学期标准量为:数学以备课标准量的90%计,物理、化学以备课标准量的80%计,中小学其他学科按备课标准量的50%计。中小学作文(含小学低段写话)。以每学期布置6次或8次。鼓励小学生写观察日记。每次作业量应以学生能在规定的自习时间内完成为宜。
第四十条
家庭书面作业由教导处统筹管理,班主任负责协调,各学科具体安排,合理分配。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以上分别控制在1小时、2小时以内(以中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严禁不加选择地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布置作业,严禁同一类型作业的重复布置,严禁布置大量作业惩罚学生。
第四十一条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要重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意识。反对照抄他人作业,保持本面整洁,节约纸张,书写工整,绘图规范,出错率低。
第四十二条
认真批改作业。班额人数少于50人的每次作业全收全改,超过65人的每次作业批改不少于45人。中学毕业班每次批改不少于30人。作文批改每学期至少精批三次或四次,略批三次或四次。学校要统一各学科作业批改符号,教师每次批改要注明批阅日期。做到“三要”,即:一要及时准确,必须于新课前完成;二要精细得当,实行眉批、面批相结合,详批、略批相结合,思想、文字、知识、格式规范;三要引导激励,批改要有引导性,唤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严禁补改、错改、漏改、“批发式”批改、为应付检查突击划号等失范做法。
第四十三条
重视作业讲评。教师都要有“作业批改记录”,注意分析学生作业错误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反馈信息要快,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对批改和检查的结果除通过评语和个别谈话对学生加以具体指导外,对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体讲评。通过张贴优秀作业、优秀作业展等方式,对特别优秀的、有创新性的作业应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辅
导
第四十四条
建立自习辅导制度。自习必须从时间、科目、人员上具体安排,明确教师管理责任。学校要采取检查、登记、填写教室日志等形式强化管理,抓好落实。
第四十五条
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在选择辅导内容、辅导方法上都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任课教师辅导要做好充分准备。多数学生的问题应集体辅导。对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分类指导,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对学习轻松的学生适当加大训练难度,扩大知识视野,使他们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展。自习要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自学,切忌辅导时间讲授新课,或妨碍其它学科教学,加重学生负担。
第四十六条
加强学科课外辅导和特长生培养。各学科要结合学科实际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效开展课外辅导,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要重视个别辅导,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建立“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科特长生。禁止教师组织或参与有偿课外辅导。
五、实验教学
第四十七条
各校要开足、开齐实验课程。小学三年级以上要开设科学实验课;中学开设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实验课;高中开好通用技术课和研究性试验观察类课程。各校都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实验课时,努力完成各学段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确保实验开出率、完成率达到100%。
第四十八条
各校每学期要举行一次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按照各学科课标、教材,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备课、实验、建档、实验程序、实验室建设评估方案、仪器管理规则、实验室管理规则、仪器管理员职责等),经常检查监督。
第四十九条
实验教学要充分准备,跟踪建档。教师在课前要备好相关器材,亲自预演,熟知仪器性能,明确难点所在,确保成功率。同时,要及时填写实验相关的单、表、册、帐、卡,跟踪收集归档,期末分类整理、汇总。
第五十条
实验教学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教师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清晰,角度合理,全方位展示,并向学生提示观察重点。学生分组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让学生弄清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明确成员分工,熟知注意事项,确保操作规范,过程安全,效果良好,现象、数据记录完整。实验结束后,要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进行推理验证或探究,以求理解和得出知识结论。
六、远程教育
第五十一条
远程教育资源用于教学要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任课教师参与度达到90%以上。教师要有使用记录和教案。
课时安排进课表,各种模式使用的周课时数原则上不少于20节,每周用于德育、安全教育、艺术教育等活动1次以上。
第五十二条
镇(管区)、校要有计划地培训2--3名现代化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业务技能、课程改革等校本研修学习,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服务。远程教育教管理员按时向教师做好周前节目预告服务。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收看CETV和IP数据广播节目40学时以上,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教学研究4次以上,各学科教师上优质课2节以上。
第五十三条
管理员要将文本资料、VCD(DVD)光盘及系统工具等软件资源依照要求整理、归类,做到建档有序,陈列整齐,方便使用,记录完整。学校的有关制度,实施方案健全,各种表册填写详实、完整,有序归档,符合要求。
七、评
价
第五十四条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重视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重视评价得出结论的过程,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第五十五条
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采取多种方法,实施多次评价。考试应包括笔试、口试、技能考核。特别要加强英语听力测试、中小学理科实验技能考核、计算机操作及通用技术能力考核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主体,选择具体的考试方式、方法和手段,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形成性评价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多次参加评价。
第五十六条
课堂教学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怀,多鼓励,多给锻炼机会。学期结束时,要按照以评价促发展原则,将平时的过程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学业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作出全面的激励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全过程。
第五十七条
认真组织考试(测验)。学校每学期应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测验),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组织考试(测验)要做到“六要”即:要按照学科特点和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要认真命题,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肯定学生的创见;要严格组考,严格监考,教育引导学生诚信考试;要客观评定成绩,统考科目要严格按评分标准流水阅卷,以确保学生成绩的客观公正;要做好质量分析,教师要在考后及时对班级、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全面分析,填好质量分析表,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和策略。
第五十八条
认真分析、总结评价结果。评价结束后,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纵横比较,明确努力的方向。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坚决纠正按学生考试成绩排队的不当做法。
八、教育科研
第五十九条
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小学一般应设语文、数学、综合(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英语、健康、科技、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艺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教研组。规模大的小学(除语文、数学教研组外)其他学科也可设立单独的学科教研组,镇(管区)可设立中心教研组。
中学一般应设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教研组。规模较大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年级备课组(受教研组领导)。
第六十条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一)各学科每周要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交流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信息,研究课程标准,探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观课、议课和专题讲座等为主要形式。
(二)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教学策略和手段,有书面记载。集体备课中学每周2课时以上,小学1课时以上。
(三)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公开课(观摩课、课例展示)6-1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龄不足五年者不少于20节,校长及学校其他领导不少于15节,镇(管区)初中领导成员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过程分析、评课记录、有激发思考的建议。
(四)学校要组织教师主动参加教改科研活动,扎实开展每学期一轮的“四课”(新教师的汇报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骨干教师的研究课、名优教师的示范课)活动。
(五)倡导各校每学期聘请全国名师或知名学者做课例展示或专题讲座一次,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选派优秀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取经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整体施教水平。
第六十一条
开展校本研修。每学年度各学校都要有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研究课题,努力在一个区域内或一个方面渐成校本特色。通过教学参与、反复实践、自主探究、同伴互助等方式,培养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参与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倡鼓励教师每月读2-5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每学年要努力做到“五个一”,即上好一节教学研究公开观摩课,提供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设计命一份试题,撰写一篇教研论文、随笔、案例或总结,参与一个教研课题。
第六十二条
各镇(管区)、学校每学年要召开一次教育教学年会,对教研成果、教学案例、经验交流、教育随笔进行评比表彰,唤醒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的自觉意识。
九、教育教学检查
第六十三条
认真组织教育教学检查。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强化对教育教学常规各个环节和落实过程的全程监督,镇(管区)、学校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两次常规检查。每次检查要有专项目标,有详细的检查记载,有结果分析,有改进意见,有检查日期,有检查人签名。检查后要对每个教师的工作及时进行反馈通报。教育教学检查的项目有:
(一)开学初和期中对各类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及其过程的实施情况。
(二)期中、期末对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批改作业的数量及质量、试题卷讲析、教学情况反馈等。
(三)每月一次对校务日志、班务日志、年级组工作、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及备课、作业进行检查。
(四)每学期一次对实验室、图书室、体音美器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及其它与教学有关的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等情况的检查。
(五)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纸介质、音影像资料的整理、归档情况。
第六十四条
加大对教学常规重要环节的检查力度。不断深化“县上随机抽查、镇(管区)适时督查、学校定期检查”的教学常规督查机制,发挥检查的激励、规范和引导作用。检查做到“三要”:即一要认真检查教案,学校应采取定期与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情况和教案进行检查,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的教案要重点检查,做好记载,写出评语。二要认真检查听课记录。学校每学期都要对科任教师、学校领导听课笔记进行检查,检查次数不少于两次,特别要注重评课及建议,倡导教师直面问题,及时沟通,真诚交流,研究应对,真正发挥评课的向好促进作用。三要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学校每学期组织检查学生作业不少于三次,对作业不仅要重视做题、批改的数量,但更要重视做题、批改的质量,并做好记载。
第六十五条
认真做好总结和反思。教师、教研组、学校每学期末应对教学工作进行一次认真回顾和总结,寻找问题,科学应对,扬长补短。学校每学期应召开一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总结大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营造文明清新、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第六十六条
教育局每学年对各镇(管区)、学校(高中、初中以县为单位评比,小学以学区为单位评比)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在全县通报。对考评结果差的镇(管区)、学校,年终责任目标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第四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本规程适用于普通中小学和镇(管区)初中。各级各类幼儿园要依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在参照本规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园保育教育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六十八条
本规程由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解释。
第六十九条
本规程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附件
1、富平县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富平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学校常规管理的核心。在我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灵寿县教育局适时制定《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具体内容如下: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对自身素养的再积累与再整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前期准备
1.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刻苦钻研业务,博学广闻,厚积薄发。
2.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练好各项教学基本功,努力达到功底扎实,技艺娴熟。
3.全面掌握素质教育基本要素和要求,正确把握本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技能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1.各学区、学校要有学期、学年教学、教研计划。
2.各年级、各学科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做到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将学生按程度分出层次。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有每课(章节)与单元教学时数和起止日期,有主要教具选择。
(三)备课要求
1.钻研教材要深入。其具体要求为:(1)掌握新课程标准要搞清学科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学科教学特点等问题。(2)熟悉教科书,要领会编辑意图,融会基本知识;把握全部内容,把握章节体系和重点、难点。
(3)阅读教参要消化,补充内容要适宜。
2.了解学生要全面。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程度,预见各类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对每个学生抱有热切、积极的期望,并订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远景期望和近景期望,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使学生在学习发展中找到自身最优发展区,以获最佳发展。备课要坚决杜绝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的错误做法。
3.设计教学过程要科学、合理。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设计出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环环相扣的活动,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要求教师做到确定具体教学过程,确定课的类型结构;选择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具;创设情境,创造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教案的设计与撰写
1.教案一般包括课题、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型、教具使用、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等部分。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与需要。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丰富性。对时间分配、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活动安排等方面要精心设计,努力使各类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启动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3.重视教学思路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设计。
4.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要实行集体备课(初中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出一周的教学内容;小学要成立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每两周集中一次,备出两周的教学内容;组内成员分担不同的课时任务,先把个人的备课向大家展示,再形成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后,个人要认真修改教案,体现集体的智慧和教师个性特点。教案的详略可因工作的需要而定,但不能没有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上好每节课,必须做到:
(一)目的明确:实现教育教学与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统一;实现教育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实现教育各要素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导入简练:包括温故知新、创设情境、直击主题等形式,要视课的类型灵活选择。
(三)授课过程:精心设计,周密安排,节奏紧凑,自然过渡。
1.授课过程要进展有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活动引入课堂。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堂气氛要民主和谐,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用语文明礼貌,做到师生悦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创造良好的氛围及和谐情境。
3.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渐进取”,对全体学生要做到“多活动、快反馈、勤鼓励、细帮助”。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爱护后进,鼓励先进,分类推进,异步达标,实现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各类学生均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4.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成功的要鼓励,失败的更要鼓励,并敏锐地从学生失败中找到积极的因素,发现长处进行鼓励。
(四)教法灵活:教学方法要做到,与学科特点、教材内容相适应;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相适应;与教师个性特点、认识风格、擅长的教学手段相适应。以达到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五)课堂训练:力争当堂学、当堂练、当堂反馈,当堂巩固,做到“堂堂清”。
(六)小结精炼:要充分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
(七)作业适当:课外作业一定要精选,分出层次,要有必做和选做题,作业量要适宜。克服留作业的盲目性。
(八)提前侯课:教师应在上课前2-3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做好准备。上室外课要提前5分钟组织学生整队前往相应地点。
三、作业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是学生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作业要精选: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要求,向学生布臵适当的作业。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要求精心筛选,反对题海战术,注重练习效果。作业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巩固训练性,克服布臵作业的盲目性、随意性。布臵作业要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
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学生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学生不超过60分钟,初中学生不超过90分钟),要有层次(分“必做”和“选做”,必做部分要全批全改),区别对待。
(二)要求要严格:各科作业的要求与格式必须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作业“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所遵从。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三)处理要及时: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批改全部作业,不得有漏批、误批、不批、或代批现象,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原则上当天上交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病、事、公假除外),作文作业一周内批改完毕。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
(四)批阅要规范:
1.要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全收全改(包括作文),逐题批改,提倡面批面改,教师要把作业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作好记录,进行必要的分析,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课内作业的批改方式可采用学生自批、互批,集体校对,部分批等多种方式)。
2.作业批改要严肃认真细致,防止误批、漏批。批改要有耐心,不得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3.批改作业一律用红色圆珠笔或红色墨水钢笔。字迹要端正,书写要清楚。4.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在作业后注明“更正”,要求学生及时认真更正。更正后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并提倡学生设立典型习题集和错题集,教师应定期检查。
5.作业批改后要注上等第(或成绩)和日期。教师综合评定等级,打在作业的后面。如有必要,还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写上简单富有特色的评语,如“有进步”、“继续努力”、“要注意字迹端正(清楚)”等。对于优秀作业,应多展览交流,以资鼓励。
6.作文可采取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办法:在全批全改的前提下,精批不少于作文篇数的三分之二,要求通览全文后细改,并用规范符号标出错别字、病句、佳句、适当提示等,应有眉批总批;略批不多于作文篇数的三分之一,要求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点评。在精批中选准佳篇,在略批中择取共性问题,以供评讲。
7.教师要有作业批改手册,把学生每次作业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掌握教与学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四、辅导
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内的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课后的辅导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无论是课内辅导还是课外辅导,都必须按照各学校的统一安排和要求进行辅导,严禁随意抢占学生的自习课,杜绝占用学生自习课给学生讲课,从而加重学生负担。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辅导对象的主体性原则。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的意思,其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因此,辅导必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臵,切不可反主为客,一切包办,让学生围着教师团团转,更不能把辅导变成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辅导目标的层次性原则。
辅导要分层次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优等生要实施提高性辅导,充分挖掘其潜力,拓宽其视野,发挥其才能,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对中等学生要实施强化性辅导,查漏补缺,排疑解惑,巩固知识,夯实基础,以求再进;对学困生要实施弥补性辅导,激发兴趣,树立信心,降低起点,传授方法,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三)辅导安排的针对性原则。
辅导的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不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辅导需要各不同,就是同类学生中的不同个人,其辅导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课外辅导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发挥家长、学生以及有辅导能力的社会其他人员的作用,共施影响,形成合力。
五、测查评估
测查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教学过程实施调节控制,促进教与学和谐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测查评估要力求在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能够比较具体地反映一些基本素质的发展水平。
(一)学业成绩的测查
1、平时测查。平时测查应做到,课堂提问要普遍,单元测验要分散,作业检查要及时,日常观察要仔细。做到对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心中有数,适时地采取鼓励性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单元达标检测。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知识点及技能要求设计试题,试题可根据学生程度分设必答题和不同层次的选答题,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缺漏,进行补缺、矫正。对优等生可进行目标延伸,进行超目标训练和测试。
3、阶段测查(考试)。分为期中、期末、学年、毕业等阶段的测查。既要注意阶段性,又要注意连续性。
(二)质量检测(考试)
1.目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考查各学科目标达成度,掌握各学校教
学现状,及时发现全县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管理进行适时调控。推广先进的教学管理及教学经验,给学校以正确的教学导向。2.检测范围:义务教育段1-9年级(全部或部分)。3.检测科目: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4.检测次数:原则上每学期进行1-2次。
5.检测形式:统测或抽测,由各学区、学校自行组织统一试题,或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统一试题,统一阅卷,调换主监考。
6.检测结果:在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前提下,对全县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按成绩对各学区、学校进行统一排名(不针对学生排名)。此排名作为教育局对各学区、学校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7.检测命题要做到: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禁止出偏题、怪题;试题内容要全面,知识覆盖率高,且重点突出;试题难易要适度,且要有梯度,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命制难易不同的A、B、C卷;试题要有记忆性的、理解性的、技能性的、创造性的四种类型,注意“双基“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测查。8.检测方式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和考查的目的而定。可采用口试、笔试、操作考试、竞赛等多种形式。
9.检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建立检测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合理安排检测的次数和科目,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六、总结研究
总结研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段教学过程的终结,又是新一段教学过程的开始。总结的依据是教学的全过程,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的全过程。是对以前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一)教学总结
1.教学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析,二是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质量分析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保证。其中学科质量分析是教学质量分析的依据。
学科质量分析主要是试卷分析,它包括:学科试卷,试卷覆盖的知识点,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点,模糊的知识点,未掌握的知识点),分析出错的原因,制定整改的方法和措施,以便改进教学。
教学质量分析要做到:
(1)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既要重视宏观,抓住整体,又要重视微观,抓住局部。全面分析是专题分析的综合,专题分析又是全面分析的基础。
(2)终结性分析与阶段性分析相结合,终结性分析在一个教学全程的末尾,阶段性分析在一个教学全程的中间。既要重视终结性分析,也要重视阶段性分析,并把阶段性分析作为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的依据。
2.教学经验总结,是将一定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经历、典型样板进行分析讨
论和归纳提炼。教学经验总结要做到
(1)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一般的、共性的问题,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特殊的、个性的问题,要抓住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从中发现其规律,并在今后教学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2)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要遵循“实践——认识”的基本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不断的提炼、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产生新的认识的飞跃。
(二)教学研究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地向教育科研要质量。1.增强教育科研意识,要求每位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要自觉应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探索教育规律。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将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2.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研组、个人每学期要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确定教育科研课题,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实验。要定期并积极撰写论文,注意积累资料和数据,通过调控一些相关因素来观察其变化,从中总结规律,提炼观点,升华理论,力争多出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每位教师一学年至少写一篇能够在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灵寿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
抓好这一中心工作的重点是有效落实教育教学常规。
教育教学常规是指每位教师通常必须完成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时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常规
• 自觉塑造教师形象
•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 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 广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制定计划、课堂教学(上课)、作业批改、课内外辅导、检验评价、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关于计划的制定
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等。
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又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课型、教学时数;
(2)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重点、难点;
(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的讲稿;
(6)作业布置;
(7)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备教材
教师-教材-学生
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授鱼)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授渔)
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渔)
《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材只是一种载体,一种素材
关于课堂教学
•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授课的三项基本任务。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学会、会学为宗旨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 严格按课表上课;
• 自觉形成课前1分钟等待的上课习惯 ;
•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课标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 • 展示良好的师德师风。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关于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
王凤楼镇中心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规定
为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岗位职责,依法规范管理全校教职工队伍,根据平原县教育局教职工管理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全校在编在职教职工管理工作规定。
一、管理的范围
全校所有在编在职教职工。
二、在编在职教职工管理
根据平原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方案》(平教体字【2007】50号))和《关于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工作的意见》(平教体字【2007】69号)要求,严格实行教职工聘用制度,进一步落实教职工管理 “岗位目标责任制”,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量化考核、奖优罚劣”的管理原则,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通过定岗、定责、定工作目标、量化考核的方式,规范日常管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在编不在岗人员管理
(一)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人员
1、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10年,经过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进行病退劳动能力鉴定后,认定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
经过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认定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应当退职。退职后,按月发给本人标准工资40%的生活费。
2、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又不符合上述退休、退职条件的,按病假有关政策执行。
3、持有市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的人员,患病期间不得上岗。病休期间工资待遇原则上按有关病假政策执行。
4、持有县人社局《认定工伤决定书》的工伤人员,按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结论,执行工伤人员政策。
以上人员须在本校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离岗进修人员
离岗进修人员须在一线教学岗位工作满三年,个人写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并与学校签订《离岗进修学习协议书》。协议书中要明确学习期限、有关费用如何解决、毕(结)业后工作安排、返回工作单位后的最低服务期限、工资福利待遇以及违约责任赔偿等内容。
离岗进修人员,须按规定程序由学校向平原县教育局提报以下材料予以审批:本人书面申请、与学校签订的《离岗进修学习协议书》、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任职学校向教育局呈报的书面请示。离岗进修人员均需经县教育局同意后,方可离岗进修,否则一律按旷工处理。
对离岗进修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进修人员由进修单位提供学习情况(含考试成绩),原工作单位负责进行考核,学年末报县教育局备案。
离岗进修人员进修学习期间,发给基本工资;连续计算工龄(不计算教龄);职称评聘、工资调整按职称评聘、工资调整的上级政策规定执行。进修学习期满按期返校工作的,按规定落实相关待遇;需要延长学业的须提供相关证明,办理延长
进修学习手续;进修学习期满未返回学校上班的按旷工处理;不返回原单位上班另谋职业的,应退还进修期间所发基本工资,并按《离岗进修学习协议书》有关条款对校方做出相应赔偿。
(三)擅自离岗人员
擅自离岗:是指教职工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及未经学校允许超假期未返岗上班的行为。对这部分人员按以下程序和办法处理:
1.向其下达《限期返岗通知书》,令其限期(5个工作日内)返岗上班。书面通知书要由二人直接送达,并要有当事人签收手续。对按期回本校工作的人员,学校对其提出严肃批评教育,予以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
2.《限期返岗通知书》送达后,擅自离岗人员仍未按时返岗上班的,自离岗之日起按旷工对待。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由学校要将其考勤记录、当事人签字的《限期返岗通知书》存根、擅自离岗人员情况说明、单位处理意见及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县教育局。
四、转岗人员管理
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要安排到非教学岗位工作,对转岗后不到岗履行岗位职责的,要责令其限期上岗,否则按旷工对待。
五、在岗教职工病、事假管理及待遇
教职工因伤、病、婚丧、生育、出国出境等需要休假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病假
1.经市级以上医疗部门检查鉴定确实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持医疗部门休息治疗证明,经单位领导批准,方可离岗休病假。
2.病假期间的待遇,按以下规定执行:
(1)病假在两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
(2)病假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工资照发。
(3)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工作年限满十年和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3.学校要对病假6个月以上的人员,学校每季度要督促病休人员到市级以上医院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的诊断证明、病历等情况报县教育局存档备案。
4.教职工病假期满,应及时回原单位报到上岗,接学校通知后逾期仍不上班的,按旷工对待。需要继续休息治疗的应按规定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二)婚假
凡本单位在编在职教职工,符合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履行法定结婚手续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可享受婚假。
教职工结婚时双方同在一地的,婚假假期一般为3天;双方不在一地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路程假。男女双方晚婚的增加婚假14日。教职工在批准的婚假和路程假期内工资照发。
(三)生育假
凡单位在编在职女教职工,符合国家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
有关规定的,生育期间可享受生育假。
1.女教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2.符合晚育(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规定并且产后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7日。
3.女教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根据医疗单位的证明,给予15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42天。
(四)丧假
在编在职教职工的亲属(指本人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和子女)死亡时,由学校领导批准,一般给予三天的丧假。教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教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教职工在批准的丧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五)事假审批
1.在编在职教职工应努力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尤其要保证上课时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工作时间处理私事的,必须经学校领导书面批准,否则按旷工处理。
2.请假手续:请假者须事先提交请假报告,经校长批准后,安排好工作交接后方可离岗。假满后必须按时返回岗位并销假。确需延长请假时间的,应申请续假,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延长假期。
3.事假批准权限:事假1—3天。由学校校长批准超过3天由上级领导批准
对有特殊情况,直系亲属患重病确需外出陪医陪护的,经学校领导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假期。
王凤楼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七日
第五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为使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寿县教育局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 教学思想
第二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 课程管理与开发
第四条 学校应严格三级课程管理,务必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认真开好选修课程。
第五条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六条 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实行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与评价,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校长参加,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第七条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科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置与批阅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第八条 课程计划管理。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行事历。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九条 教师配备管理。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第十条 教学计划管理。学校每学期初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教科室等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第十一条 教学过程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教学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
第十二条 教学结果管理。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第十三条 教学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都要有案备查。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专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十四条 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队伍,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
第十五条 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章 计划与总结
第十六条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第十七条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应在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务部门组织制定,学校教科室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第十八条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务部门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第十九条 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十条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进度等。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十一条 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六章 备 课
第二十二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充分了解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第二十四条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备检测。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2、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五统一”。“四定”:定时间,坚持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
3、集体备课程序:(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第二十五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案要手写,集体备课可以采用电子教案。
第二十六条 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后记等。
第二十七条 各种课型教案基本要求:
1、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按第22条要求书写;
2、复习课(包括习题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后记;
3、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讲评过程包括:①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题)得失情况。②重点讲评题目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③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置和后记;
4、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生修改完善。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启发学生写作思维。
5、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后记。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150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二十八条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二十九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树立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炼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是学生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的新课堂观。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效果显著。
第三十条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十一条 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 练有目的, 分析透彻, 注重实效,严禁“一言堂”;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伴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倾听和欣赏中施教,构建民主化课堂,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十二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十三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第三十四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三十五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要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三十六条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第三十七条 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的课堂教学检查计划,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中小学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务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教务处要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
第八章 教学反思
第三十八条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
第三十九条 教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第四十条 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每位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不少于12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上网交流。
第九章 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四十一条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原则上应该“有留必查, 有查必改, 有改必讲, 有错必纠”。
第四十二条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做到精心布置, 细心批改, 反馈及时, 方法有效。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四十三条 作业布置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要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各学科还要布置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四十四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各科作业从形式上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三种。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科学设置作业,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量、度。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一至六年级:
(1)语文
【1-2年级】:
①写字作业本(使用铅笔写字教材,按课书写);
②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扩词训练,按课书写);
③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④写话本(每单元一次写话训练,内容设计可以课内外相结合;融入童谣创编、看图写话等特色内容、一年级可以尝试用拼音写话);
【3-6年级】:
①基础知识作业(三年级使用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训练;四五六年级可使用方格练习本进行生字词语的巩固与积累);
②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③写字作业(依据写字教材,设钢笔字、毛笔字两类,每周分别不少于1次。)
④课内习作(以教材中设置的单元习作训练为内容,一个单元不得少于一次;要求全批、全改;提倡面批、眉批等。)
⑤课外习作与小练笔(整合习作练笔、诗韵课堂、阅读笔记及周记等多种内容于一体,可自行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本班特色,每周至少一次)。
(2)数学:每节课一次课堂作业。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田字格练习写数,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使用横格小算术本,铅笔书写;三、四、五、六年级的作业用钢笔或水笔书写。
(3)英语: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三种。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设书面作业,每周1-2次。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录音作业。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除设必要的书面作业外,倡导设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周不少于1—2次;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每周不少于1次作业。
七至九年级:
(1)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1次,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2/3。大作文每学期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写周记、日记,每学期不少于10次。
(2)数学:每周4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2个题。
(3)英语:每周3次,听写1次,间周安排一次话题作文。
(4)物理: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5)化学: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高中段:
(1)语文:大作文每学期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学生写随笔、周记等,每学期不少于12次。
(2)数学:每周5次。
(3)英语:基础知识作业每周4次;英语作文每周一篇。
(4)物理、化学、生物:未分文理科时每周3次,分文理科后每周4次。
(5)政治、历史、地理:未分文理科时每周2次;分文理科后每周3次。
(6)高中艺体类考生作业由专业学科教师酌情设定。
2、课后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后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书面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
第四十五条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硬性作业要全批全改,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作文(习作)批阅应有总批、眉批、正字、等第(分数)、日期等,对存在的问题要做适当修改。作文(习作)批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严禁嘲讽式、套话式批语。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四十六条 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置、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第四十七条 学校或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第十章 实验教学
第四十八条 制订实验计划,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 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 安排实验课题, 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 科学有效。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0%以上。
第四十九条 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 精心研究实验,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 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 熟悉实验过程, 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第五十条 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 教师应巡视指导, 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五十一条 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 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 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第五十二条 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第五十三条 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第十一章 课内外辅导
第五十四条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晚自习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
第五十五条 自觉加强课内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加强课外辅导的计划性,明确辅导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
第五十六条 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五十七条 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十二章 考试与评价
第五十八条 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学校要善于利用考试评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第五十九条 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检测分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和高、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义务段期中、期末检测由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高中期中考试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实施,高中期末考试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实施,高、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检测及考试次数;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严格监考要求,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第六十条 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一条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评价手段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学分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十二条 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和安徽省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要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第六十三条 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教育局将实施“从生源质量看高考终端”教学评价,对高考成绩相对提升明显或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三章 教研与培训
第六十四条 发挥教研部门作用。县教研室要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调研常规教学,每学期听课40节以上,并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是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是教科研的基地,接受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指导,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具体实施。
第六十五条 常规教研活动。教研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教研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要不定期抽查。
第六十六条 开展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要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第六十七条 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每月或每阶段要有一个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示范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同课异上等,使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第六十八条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各校要引导教师或教研组围绕教学常规开展项目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法指导、学习诊断、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第六十九条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人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这项内容要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每周行事历。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兼课率必须达到90%以上,授课量不少于教师平均授课量的三分之一,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教研组长和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15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本组成员听课、评课的组织。听本校教师的课,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加强校际教研。各校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关系,经常开展跨区或联片协作、联谊式教研,共同合作,相互开放,交流信息,共同发展;学校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教改经验,发现和培养本校的教改典型,做好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交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第七十条 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县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校或片区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实效性强、效果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第七十一条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要订阅一种以上本专业的报刊资料。
第七十二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 以教学问题为起点, 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
1、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2、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
3、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4、学校教科室或教导处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认真选题,搞好论证,严格评审,及时公布;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加强过程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
第七十三条 加强校本培训。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每学期小学、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校本培训时间不少于48个学时,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不少于72个学时。高中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培训时间要达到相应的学时。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六个一”的培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交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有一篇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并鼓励在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1500字以上本学科教学论文。
第七十四条 强化教科研管理。要明确教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要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要确保教科研经费的保障机制,学校对教师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加大奖励力度。
第十四章 督查与结果运用
第七十五条 各校要成立有校级领导、教务处、教科室相关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一次全程督查,实行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十六条 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七十七条 教育局将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督查、视导机制。通过调研视导,加强对学校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结果、有通报、有处理。
第七十八条
1、各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每月检查一次,并填写检查记录表。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后,教务处进行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对于质量检测成绩出色或者明显不足的学科要详细记载。学校要把自查结果通过教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反馈。并把自查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挂钩。
2、县教研室将以常规调研为主渠道,每学期间周对全县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视导,视导结果向教师本人及学校相关领导反馈,激励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学校要将教研室反馈的情况进行整理,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要努力改进。教研室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视导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计分。同时把涉及到教师个人的视导结果要汇总到局人事股,与其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发放等挂钩。公开课、备课、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检查结果中有一项为“不合格”的教师,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当年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五分之一,教导主任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四分之一,教导主任和分管副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三分之一,教导主任、分管副校长和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同时,中心校分管副校长和校长要向局党组说明原因并上报整改措施,该中心校当年不得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3、县教育局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对教学质量出色的学校给予表彰,对有突出问题的学校进行告诫。教学质量监测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计分。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列后三位的学校不得评为“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4、县级学检查中,对教学常规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该教师本人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涉及到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第十五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本实施意见的解释权归教育局。
第八十条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
第八十一条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