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综t合y实x践x大w课h题l

时间:2019-05-13 02:5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m综t合y实x践x大w课h题l》,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m综t合y实x践x大w课h题l》。

第一篇:m综t合y实x践x大w课h题l

2012-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研究”,即形成以直接经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让学生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初步的自主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往,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要采用弹性课时制,即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2、倡导评价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3、注重评价的宽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

煤炭窑小学:王华丽 2012年8月28日

小学三年级《我与文明交朋友》综合实

践活动指导方案

一、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 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和行为规范,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实效的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师生 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守则》《规范》 为活动指南,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提高礼仪修养,学会做人,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理解文明礼仪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

2、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走进图书室,走入互联网,走向社会,多途径获取有关文明礼仪的广博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爱好,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3、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

4、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走访、调查、交流,初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

5、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方案制定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使学生树立做“讲文明,懂礼仪”的新时期好少年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欣赏美、传扬美的情感。

3、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争取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多一些礼仪知识,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为构建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作出贡献。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和社交与应变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并善于总结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

(一)以校园礼仪为主要内容,结合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的学习与实践,以礼仪、礼貌、礼节“三礼”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树立学生“十个文明形 象”,即:1.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行礼。2.与人相处,语言文明,友善宽容,明礼诚信。3.公共场合,轻声交谈,举止文雅,着装得体。4.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5.乘车购物,不拥不挤,座位让给有困难的人。6.行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7.保护环境,垃圾废物不乱扔,绿地草坪不践踏。8.爱护公用设施,节约公用资源,遵守公共秩序。9.社会交往,热情、友好、大方。10.情趣健康,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

(二)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习礼仪。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实践礼仪,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展示礼仪。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使者等活动。宣传礼仪。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五、活动主题

“我与文明交朋友”

六、活动时间 2012年—2013 学年

七、活动对象

三年级综合实践老师与三年级全体学生

八、调查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访问法、资料归总法

九、活动过程指导

活动一:围绕“我与文明交朋友”提出问题

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制作简单的资料卡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不讲文明行为的危害,提高思想认识,明白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在校园中看见的不讲文明的事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想法。

3、针对校园文明行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选拔小组长,确立小组的研究主题,在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前提下,调整每组的人数为 6-7 人,强弱搭配,使每组、每人明确各自要研究的小主题。分工时建议学生考虑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分工协作,设信息收集员、资料保管 员、采访员、记录员、摄影员、小美工等角色。

活动二:指出我身边课堂学习中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识别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对与错,以及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能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针对学生的回答,教育学生要注意自身的不文明行为。

2、以小组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鼓励学生大胆、主动、文明地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在调查中碰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学生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归类、汇总,要求学生针对本组的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

活动三:评选“班级文明之星”

1、班长组织全班学生参加文明之星评比。

2、宣读“文明之星”的评比要求,引导学生公平、公正地选出本班的文明之星。

活动四:制定《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和学习《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

1、小组讨论,结合活动引导学生制定《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

2、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学习《小学生班级文明公约》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活动五:开展“文明校园”绘画比赛及 文明校园”

1、活动前告诉学生“文明校园”绘画比赛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学生自由绘画。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评选优秀作品。

活动六:我与文明交朋友”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

1、每次活动前都要求学生写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

2、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活动日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第二篇:如果26个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分别等于

如果26个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分别等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那么 : Knowledge(知

识)

K+N+O+W+L+E+D+G+E

11+14+15+23+12+5+4+7+5=96% Workhard(努力工作)W+O+R+K+H+A+R+D = 23+15+18+11+8+1+18+4 =98% 也就是说知识和努力工作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可以达到96%和98% Luck(好运)L+U+C+K=12+21+3+11=47% Love(爱情)L+O+V+E=12+15+22+5=54% 看来,这些我们通常认为重要的东西却并没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可以决定我们100%的人生呢?

是Money(金钱)吗? M+O+N+E+Y=13+15+14+5+25=72% 看来也不是 是Leadership

(领

力)

?

L+E+A+D+E+R+S+H+I+P=12+5+1+4+5+18+19+9+16 =89% 还不是

金钱,权力也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那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能使我们生活圆满的东西就在我们自己身上!ATTITUDE(心

态)

A+T+T+I+T+U+D+E

=1+20+20+9+20+21+4+5=100%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才能够100%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 100%的圆满!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人生!

第三篇: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单韵母表

a o e i u ü

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顺序

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s y w 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zhi chi ri zi ci ri ye yue ying yuan yi wu yu yin

第四篇:如果26个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分别等于

如果26个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分别等于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那么 :

Knowledge(知识)K+N+O+W+L+E+D+G+E= 11+14+15+23+12+5+4+7+5=96%

Workhard(努力工作)W+O+R+K+H+A+R+D = 23+15+18+11+8+1+18+4 =98%

也就是说知识和努力工作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可以达到96%和98% Luck(好运)L+U+C+K=12+21+3+11=47%

Love(爱情)L+O+V+E=12+15+22+5=54%

看来,这些我们通常认为重要的东西却并没起到最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可以决定我们100%的人生呢?

是Money(金钱)吗? M+O+N+E+Y=13+15+14+5+25=72%

看来也不是

是Leadership(领导能力)吗?L+E+A+D+E+R+S+H+I+P=12+5+1+4+5+18+19+9+16 =89%

还不是

金钱,权力也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那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能使我们生活圆满的东西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ATTITUDE(心态)A+T+T+I+T+U+D+E=1+20+20+9+20+21+4+5=100%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才能够100%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 100%的圆满!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人生!

第五篇: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课标II卷)答案精析

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4.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学常识。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收录关于黄帝的传说并写入《史记》,说明古代传说是史料的来源之一,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的文物。故本题应选B 项。

25.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5.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D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C项;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应选D 项。

2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6.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这一知识点,判断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应选D 项。

27.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7.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说。结合材料“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可知,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判断C项正确。A项“宗教传播载体”、D项“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都是对材料的误解,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应选C 项。

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8.B [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脸谱。材料是《说唱脸谱》中的歌词。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B项正确。脸谱来源于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A、C两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则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献。故本题应选B 项。

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9.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结合材料“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运用近代化史观,可知C项正确。材料指的是领事馆这一机构的设立,未涉及外交方面领事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应选C 项。

30.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30.D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政策,削弱了地主的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个政权并存的史实,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可知,其他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故本题应选D 项。

3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31.A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文教事业的发展。结合时间信息“新中国成立之初”,要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A项。B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本题应选A 项。

32.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2.A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排除D项;B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公民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C项理解有误。故本题应选A项。

33.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33.D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结合材料信息“1787年3月”,当时1787年宪法尚未颁布,排除A项。联系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判断D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C项不符合史实。故本题应选D 项。

34.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34.A [解析] 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使德意志帝国成为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871年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B项;C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理; D项表述有误。故本题应选A 项。

35.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35.B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31年”“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判断B项正确。后来此模式日益僵化,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C、D两项理解有误。故本题应选B 项。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



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40.[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

[解析] 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持怀疑态度”“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联系爱因斯坦20世纪阐发相对论的贡献,引发了一场科学领域的思想革命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一中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材料二中的“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等内容进行判断。联系时间“1917年到1923年”“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判断与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旗臶有关。从材料中的“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判断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判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注意从合理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地予以回答。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41.[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解析]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臵,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体现; 英国的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体现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虚位元首地位,首相则是英国的行政首脑,是实际权力的掌握者和执行者。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注意理解有形的建筑承载着无形的政治文化,如结合中国电视纪录片《故宫》,使故宫太和殿走下“圣坛”,普及了国人的人文历史知识,弘扬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等进行知识的迁移。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臵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45.[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

(2)简化了税制,扩大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解析] 第(1)问提炼材料“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家无臵锥者,乃厚赋之”即可。第(2)问对照两则材料,



从征收赋税的标准、征收的对象等方面,结合信息“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分夏秋两季征收”“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财政总收入增加”,思考两税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的积极影响。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别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1895年)(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

46.[答案](1)议员选举与科举功名相联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仿行宪政,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军国大政仍归君主。

(2)进行制度设计;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

[解析] 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则予以公举之权”“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从议员选择的对象、方式途径、主政者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材料反映了一种议会民主设计的方案。结合材料出处的时间“1895年”,联系19世纪末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君主立宪,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的改良运动进行判断。

4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47.[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

[解析] 本题考查对《纽伦堡审判》的认识。第(1)问联系一战后签订惩罚战败国德国等的《凡尔赛和约》,结合材料二战后“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回答即可。第(2)问围绕《纽伦堡原则》的内容进行判断。结合对战争罪犯起诉的法理依据是国际法、惩罚法西斯势力、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

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48.[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崇改革,挽救民族危亡。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王安石的评价。第(1)问结合材料“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对王安石贡献的肯定,“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可以看出南宋对王安石的否定;据信息“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说明理由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 “1908年”,“荆公„„为中国大政治家”,判断梁启超20世纪初之所以褒扬王安石,是为了弘扬改革精神,为其宣传维新变法服务;依据材料“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结合史官的历史记录不可避免地带有其主观倾向、史料的真实性价值等方面进行判断。

下载m综t合y实x践x大w课h题lword格式文档
下载m综t合y实x践x大w课h题l.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