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案例(13篇)

时间:2019-05-13 02: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科研案例(1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科研案例(13篇)》。

第一篇:教育科研案例(13篇)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课题,进行研究

一位音乐老师发现学生对音乐教学中的抗战歌曲不大感兴趣。这种现象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中学生整天沉浸在流行歌曲中。抗战歌曲对他们来说,大概属于古董之列。我们这位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抗战歌曲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和抗战歌曲相隔的时代久了,他们不了解那个时代,不了解这些抗战歌曲在那个时代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拉近这些歌曲和现代学生的距离,成了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他后来建立了一个课题“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史料的实践研究”。在实施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他利用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制作抗战歌曲的课件。学生被迅速调动起来,有的收集了抗战歌曲的背景资料、作词者、作曲者的资料,有的还剪辑了影视资料,他们制作的课件精彩纷呈(有的在全国中学生课件制作比赛中得奖,这是意外的收获),在上课时,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通过这些学生的自主活动,客观上学生对这些抗战歌曲就比较熟悉了。当长期这些歌曲的时候,他们的眼前很自然就听到了白山黑水间激越的枪声、看到太行山上喷薄欲出的红日、看到奔腾咆哮的黄河„„,这些景象融入他们的歌声,激发了他们的演唱情感。

这个课题产生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这位老师对解决这个问题有着他自己的思路,因此,他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课题的名称。确实这样,有许多问题司空见惯,而能认真思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课题研究的线索就基本成形了。这个课题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学生不喜欢抗战歌曲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抗战歌曲,那么,他们了解了这些抗战歌曲,就会逐步喜欢上这些抗战歌曲。如何使学生了解这些抗战歌曲,教师本着自主学习、引导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意义建构。

教育科研案例(2)

运用迁移的方法,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学科来

1999年,一位语文老师给我看一篇他写的论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文章写得如何,我似乎没有特别关心,但是他的这种想法,我非常欣赏。大家知道,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先生在数学教学中首创的,他的核心思想是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这个简单的次序颠倒,却引出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并最后导致教学效率的提高。于是,我建议这位老师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建立课题进行研究。

当时,我们已经看到李伯棠教授《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文中说到:“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语文知识的范围较广,基本训练的项目较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大有用武之地。课本中出现的新词,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但是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有时字典上的解释并不十分贴切,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理解不准确之处,再由教师讲解。事实上,查字典是尝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又是一次尝试,最后由教师讲解,这就是‘先练后讲’。”我们觉得,《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呼之欲出了。李伯棠的说法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不能简单地套用数学尝试教学法的现成模式,而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现代教学理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张扬,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在语文尝试教学法的运用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这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

《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后经申报,被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为2000年青年教师基金课题。

这个课题实际上是运用了“迁移”的方法,将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而是要研究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移植须适其性,适者方能生存。

教育科研案例(3)

发挥独特优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

2002年,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来找我。她是教小学思品课的,当时参加了市里面的一个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申报一个课题。她想找我商量申报一个什么课题,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她想在他们导师的课题下,建立一个子课题。这个想法固然也不错,但是我们谈下来,我觉得他对导师的课题还缺乏自己的想法。之后,又有其他教师给她建议,说研究小学生的元认知很有意义,我估计她当时对元认知也还不够了解。我还是拿出我的老办法,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后来谈了思品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位老师谈到学生知行分离的现象。这是一个常见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于是就问她,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一下,学生产生知行分离的一个(不是全部)原因,就是我们的思品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还是把思品课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性的学科看待,而没有看到思品课对于学生思想形成的影响。联系新课程走进学生生活的理念,后来建立了“小学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我对这个课题充满信心,我说,这个课题,不仅是交给导师的一份出色的作业,而且还能申报课题。后来这位老师的课题成功在市里立项,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参加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评选,取得优异的成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应该以他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相比之下,这位老师对后来确定的课题可说是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这样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这正是他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教育科研专家望尘莫及的。这位老师后来热心教育科研,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这是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学习教育科研的成功事例。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4)

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一所小学,一位语文老师和我谈起质疑教学的问题。他说,他们班上学生在质疑时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很琐碎。看看别人介绍的质疑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质量,自己很羡慕。他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我说,质疑是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推崇的一种读书方法,将质疑引入教学就有了质疑教学。它的重要性在连篇累牍的文章中已经阐述殆尽。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却问题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将学生质疑作为自己教学组织的手段,教师存有这种想法,学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质疑,因为他必然会排斥他认为扰乱他教学计划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质疑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质疑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这点我相信这位老师能够做到。我之所以说到上面两点,是因为这两点乃是质疑教学的基础。这两点做不到,所谓的质疑教学不过幌子而已。

这位老师谈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提问之后,让学生评论一番(请教师不要评论,因为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谁提的问题最好,为什么。学生在评论之中,就会逐渐感悟到问题的症结。而教师需要观察这种自我评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影响,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做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在一项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在1999年获得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中,曾经大量汇总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思维程度初步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三种类型:直观了解型、思考理解型和探索发现型。这对教师掌握学生质疑的现状,并引导学生质疑能力的逐步提高提供了粗略的参照。

这位教师后来建立了“运用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课题产生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教学的追求。但是对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应该有所了解,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这种用于改进自己教学的吸收,和剽窃别人成果用于发表的性质完全不同),也有利于开拓自己研究的发展空间。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5)

对照课程标准,反思教学现实,找出方向,设法解决

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其实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他们随即建立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实践研究》。在学习中,他们了解到,数感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今天的天气太热了,已达35度”,“第几次的开奖号码是„„”,“买的新房子的面积是100平方”,像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在随后的资料查询中,他们发现,国外对“数感”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在美国,基础年级学生使用如beanie宝贝那样的填塞玩具来探索分类和排序。他们通过每天观察日历的活动进一步调查表述数字的多种方法。另外利用关于气候的文件能显著强化对天、日期、季节等的研究学习,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这些工作使他们对“数感”的含义有了基本的了解。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他们也找到了一些资料。那么,这些资料上所提供的途径是否可行?除了资料上提供的途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甚至更好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这是更为重要的事情。为此,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这在教育科研上称为“前研究”。这种“前研究”对于形成研究方案非常有效。他们正是在这种“前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方案,按照“行动研究”的规定,这个方案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在研究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介绍这个教师教育科研的案例,主要想说明两点,一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完全可以在学习中产生,对照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能发现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内容;二是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应该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至于在研究学习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上面的案例中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6)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收集资料,设计方案

记得是2000年,一位青年语文老师来找我,说她准备搞课题研究,但是她对搞什么课题还没有确定。于是我们就谈起当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快我们就谈到语文课上的合作学习小组的问题。在那个时候,合作小组是很时髦的(其实一直到现在都很提倡)。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使用率达到98.3%,几乎堂堂都有小组合作。而语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频率最高,一堂课中,少则1次,多则2一3次。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很多问题到现在还存在)。我们在一起谈了不少。我建议她将这些问题分为几个方面,整理一下。后来她将这些问题分为六个方面,如合作小组成了“避风港”、合作小组成了优秀生的一言堂、合作学习的内容不适合(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短促(刚宣布开始,转过身就结束了)等。

我们进一步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得一些思路吗?或者我们看看别的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一点一滴,都是好的。应该说,当时有不少老师已经注意到合作小组学习中的问题了,但是有的在发牢骚,有的认为是形式主义主张取消,而真正去研究问题的很少,或者说还处于思考的阶段,零星的思考和措施还是有的,有的提出了改变座位排列,创设交流情景,营造讨论氛围;有的提出小组成员的分工的方案;有的提出如何选定讨论的时机等等,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而介绍性的文字都是引自国外的资料,可谓铺天盖地,很少接触到国内合作学习的现状。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绝对是应当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能因为它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拒绝它,积极的态度是去研究它、去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我们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我们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个初步的行动方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到课堂上去尝试了,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待在课堂教学的尝试中去完善。

我照理还应写下去,写这个课题在教学中实施的情况,教师在这个课题实施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以及效果如何等等,但是这样写内容就很多了。我写这个案例的目的还是在于说明,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把眼睛放在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刘良华先生说得好:“问题一旦被追踪和设计,就转化为了课题。”

这个课题后经申报,被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为2001年青年教师基金课题。这位老师是国家级骨干教师,她后来到北京参加骨干教师培训,这个课题也备受导师赏识。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7)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

信息技术课进入课堂之后,一位老师和我说,信息技术课要求运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来上,许多老师觉得上这门课很难。我说,老师们觉得究竟难在哪里呢?在我的建议下,这位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列出了可能出现的几个难的地方,还有可供发表意见的地方,以防教师觉得难的地方不在列出的几项之内。调查之后,这位老师和我说,大多数老师认为“任务驱动”中的“任务”难以设计。

我们先把“任务驱动”简单解说一下:“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该方法的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模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个“任务”又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就起不到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的作用。既然如此,大家认为这是个关键,关系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那么,大家就齐心合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于是,《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设计的研究》课题就建立起来了,并申报立项为市一级的课题。

该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研组的共同研究,运用集体智慧,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发端时的难题。在课题研究结束时,做了精彩的展示。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是科研选题的一种方法。毫无疑问,这种方法贴近教师,贴近教学,其成果直接为教学提供服务。这是调查研究的好处。根据调查结果建立的选题,比那些闭门造车式的选题显然更有现实性,更有针对性。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8)

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学设计开始

我把学校教育科研分为三个层次,即学校层面、组室层面和教师个人的科研课题。这里我专谈教师的教育科研,一般不谈学校层面的教育科研,不过这个课题主要涉及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因此也就放在这里谈一下。

我们许多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新的教育观念,谁都知道。如今还有哪位教师不知道“素质教育”、不知道“以学生发展为本”、不知道“建构主义”呢?深究可能谈不上,但是没有听说过,大概还不至于。但是往课堂里面一站,就还是老样子。从学校到教师,也都因此一筹莫展。

因此真正要改变这种状况,显然是需要将“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两者统一起来。但是我们知道,这种统一(或者说一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去做。

我们希望,实施素质教育不要等到走进课堂再想(那时再想已经来不及了),而是在走进课堂之前就想好。说到这里,大家都会料到,下面要谈的就是教学设计了。

教学设计实际上总是体现了某种教育理论。我们许多老师似乎并没有觉察,教学设计中有教育理论的潜在影响。许多教育学著作也没有专门来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我们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考虑“教师如何教”,难道除此以外还会是别的吗?由此,“教师为中心”就成了教学设计中默认的指导思想,无须专门指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致认为教学设计与教育理论无关。

我们知道,“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早已遭受冲击,上海的钱梦龙老师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正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挑战。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引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领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其后又有人提出“双主”(教学和学生都是主体)的观点,由此也引出“双主”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

试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这在教学设计上转换了一个视角,会引出怎样的变化?对教师来说,这是全新的思考、全新的尝试。

这所学校后来建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研究”的课题,并被批准立项为市级课题。学校从教育理论的学习、其他学校教师教学经验的学习,以及本校教师的实践探索,教研组的集体研讨等途径开始实施这个课题。如果说,学校通过这个课题的实施,全体教师就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善了他们的教学行为,显然太夸张。因为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同样是很多的。但是这个课题对于教师来说,动摇了他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开始迈出新的一步,至少是一种触动,这一点,恐怕不用怀疑。

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学设计开始。这是这个课题给我们的启发。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9)

探究性活动作文教学研究

产生建立“探究性活动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的想法,可以用上“很久很久以前”这个词语。不过也不会很久,显然是在课程改革提出探究性课程之后,或许称得上“跟风”课题,即“现在提倡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的风气。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应该是已经接触到了许多探究性活动作文的资料,主要是来自对国外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介绍。

国外的探究性作文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日本的一个小学生,有一天突然对橡皮产生了兴趣,他在想,橡皮怎么就能把字迹擦掉的了?围绕这个问题,他进行了多种试验,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到生产橡皮的厂里去调查、参观、采访、询问,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叫《橡皮的研究》。美国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时布置的题目是《十七世纪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很感兴趣,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向家长了解、到图书馆查询等,然后写出文章。在美国诸拜利小学一位小学老师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作《早期的新英格兰(美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时,先让学生对几百年前美国人的生活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例如“那时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他们吃什么,有几种饮料?”“他们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等。然后给学生提供一张书目:百科全书、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书籍和杂志、图片、地图等。同时,老师跟公共图书馆联系,请他们向学生介绍资料和出借书刊杂志;又跟学生家长联系,请父母给子女讲点美国的历史风情。这样做,不仅要求学生做搜集资料、阅读材料的工作,而且也调动和发挥了社会、家长的作用,使语文教学与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黄全愈先生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也介绍了自己的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美国撰写研究报告《蓝鲸》的经过。

198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长贝内特发表了关于改革初等教育的长篇报告,其中特别指出:“写作应该是每门课程都应注意的事,而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事。”他认为,一旦儿童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就应当尽早地让他们学习如何组织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升到高年级时,应要他们写关于自然科学作业的文章,历史人物小传,甚至要求他们写自己是怎样解数学题的,用完整的句子将解题步骤写出来。《个别化语言艺术方案》中的建议更具体,他们认为,学生们在社会学课堂上可以写校园见闻和对道德及政治问题的评论;学音乐的学生可写民歌、民谣、曲谱;科普课上学生们可以写科幻体作文,去预言未来或作科技发展的新闻报导;数学课上学生们可编造新问题和记录他们所学过的东西,他们的疑问和观察与分析;艺术课上学生们可为幻灯片写解说词,或编写各种指南;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叫学生写日记或学习日志,让学生通过日记或日志去记录他们所读、所学的反应,记录他们的课堂提问与教师的解答。这些做法也都表现出写作作为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工具,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跨课程写作也能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得这项重要技能的同时,扩大他们自己的知识范围。

纷至沓来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信息,不仅冲击了我国的作文教学课堂,更冲击了我们长期以来所固有的传统作文教学的观念。它再一次给我们提出:作文是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我们的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就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把作文教学作为应试教育的工具,片面强调如何得到高分,而对学生如何运用作文来帮助自己学习、思考,促进自己的发展,把写作能力作为社会实践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却不够重视。作文教学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把作文教学作为培养作家、诗人的教育,片面强调作文的文学化倾向。其实,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中离不开写作,并且尽可能的使文字表达得准确、鲜明、简洁、生动。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人需要进行文学创作,更不是说人人要成为作家或诗人。

作文,从本质上说,是交流思想、信息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写作能力是一个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是一个现代社会成员学习、工作、思考之必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表现。

学生作文是学习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见闻、情感、建议等。但是说来奇怪,我们的学生居然没有需要表达的思想、见闻、情感、建议等内容,而且,他们没有表达这些内容的愿望和热情。因此,没有材料和缺乏兴趣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两大难点。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也就产生不了作文,那么所谓的语言加工、写作技巧等,在缺乏具体的文本载体的情况下,不过是空洞的说教,起不到丝毫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已经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看到了,说起作文方法,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的作文却是另外一种面貌。就是说离开作文实践的作文指导是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打个粗俗的比方,厨师练习刀工,至少他需要有棵菜,这就是他的习武之地。同样,没有语言加工的对象,谈如何进行语言加工,不是空谈吗?

我区一位老师在他的学校里,招募“探究性活动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的志愿者,建立了课题组,共同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探究性活动作文不是能够解决作文教学中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选材的能力等,探究性活动作文所起的作用就比较有限。这需要从作文教学的多种途径来考虑。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10)

教案检查引出的课题

好多年以前,在外区一所学校听课休息时,我走出听课的礼堂(听课规模较大,所以在礼堂上课),我区的一位教师也出来了。他想和我谈谈他的课题研究的想法。这位老师在教导处工作。他说,每学期的教师教案检查是最无聊的。教师交上来的教案,从纵向看,去年(甚至前几年)的教案和今年差不多;从横向看,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的教案也差不多。如果说,学生作文的千人一面令人生厌,那么教师教案的千人一面可谓登峰造极。我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很值得研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其一,现成教案,得来全不费功夫。现在由教育部门统一发下来的教参教案是许多教师教案的共同版本,书店里什么《优秀教案选》、《特级教师教案选》、《×年级教案》等铺天盖地,网上教案更是俯拾皆是。其二,一些教师的职业惰性,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也省得我动脑筋,而且我千辛万苦写出来,也不见得比人家的好。其三,一些学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共同加工,统一教案”的方式。说到这里,想起看到的一个材料,一个代表团去某校听课,一个年级六个平行班,上的课居然一模一样,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这种模式的集体备课。早知如此,只要听一个班的课就够了,“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者是也。其四,在新教师上课和新教材实验中,有人主张用一些现成教案,其理由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新教材备课量大,因此用的上一个新名词叫“成果共享”。

那么这种现象正常不正常?这可能涉及到对教案的认识。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资料,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构思的文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按照教案一字不易的实施,但是它是一堂课的规划蓝图。没有教案,课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可能个别老教师除外)。教案也为教师在课前进行琢磨推敲、交流研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文本,以获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可能。

教案应当是凝聚了教师的以往经验和创造才华的结晶。一篇好的教案必定是在充分的备课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然要经历备课的阶段,要了解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要了解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要钻研教材,要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要了解教学对象的情况,有关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等等,然后综合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规划。教案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的组织、整合、设计,是综合课堂教学的各种元素使之更有条理、更系统化,是整个备课阶段的最后成果的体现。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绝对不是教师的“家天下”,许多事件都可能引发教学过程的改变。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的绪论中就说到,“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教学包括由文字材料、图片、电视节目生成的事件,或者包括由物理的客体的联合所生成的事件。当然教师也在这些事件的可能的安排中起重要作用。或者,如上述所述,学生也许能安排教学事件。”这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事件予以充分的估计和安排。

从我们对教案性质的认识,很自然能够推出来的就是教案是充分个性化的。这是因为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教学的个人特征形成的。教师教学的个人特征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的综合,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判断,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交往方式的选择等。每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各人会有不同的思路。每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每个教师的教案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你拿着魏书生老师的教案,绝对上不出魏书生老师的效果。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或给不同对象上同一篇课文,其教案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教案的个性化特点。因此有人说,教材虽然只有一本,但是十个人的教案却是十种样子。教案设计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所谓“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案’不同”,正是指教案常写常新的特点。

实际上,教案雷同、缺乏个性,已经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革除教案设计中的种种弊病,学校采取了许多管理措施,如规定不准抄袭教案,发现教师抄袭教案就如何如何。有的学校规定不准用打印的教案,必须是手写的(在现代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个规定显然过分了),或在教师交上来的教案上盖上章,签下日期,种种手段,可谓煞费苦心。为的是防止教师使用以前用过的教案、没有重新备课。有的学校规定不准带《参考教案》进教室,更有的学校干脆拒绝为教师购买参考教案。

其实,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君不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我不想介绍教师们精妙绝伦又简便易行的许多对策。我只是说,这种“堵”的方式绝对不受教师欢迎,也解决不了问题。正如大禹治水一样,应该是用“导”的方式。换句话说,从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形成,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引导,更能为教师们接受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如果我们反观教案设计的现状,固然有不少优秀教案(常言道,主流是好的),这些教案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但是教案设计中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我们给这些教案做了一个初步的分型,主要有:(1)照抄照搬式;(2)剪贴拼凑式;(3)对话问答式;(4)教材分析式。这些类型的教案,教师们都知道,具体内容也就无需赘述了。

结合现代教育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们觉得,倡导教师设计“个性化教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教师教案设计的问题,不仅仅是敬业勤业的问题,也关系到教学观念的问题和教学设计的技术性问题。倡导“个性化教案设计”是和革除目前教案设计中的种种弊端相联系的,同时也能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关系到教师个性特色和教学风格的形成。

还是回到我们谈话的礼堂,我们当时就确定了“个性化教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回去后收集资料,就个性化教案设计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这位老师的课题后经申报立项为市一级的课题。在后面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上出了许多优秀的课,并做了多次教学展示,教师的发展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我们后来没有再进礼堂听课(开了小差),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11)

为什么说与写相距甚远?

很早以前,我在一所小学听了一堂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课,其过程就是“看图”之后“说话”,然后再把说的话写下来,这叫“写话”。老师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四幅图,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画的是小猴子打扫卫生的事情,做了四件事,也就是四幅画的内容。学生先是一幅一幅的说画中的意思,四幅画都说完了,再连起来说。不要小看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有条理,有的学生还会用一些比喻。

我们不谈这些了,上面所说的内容,无非是我想做的一些简单交代。因为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扫兴。老师后来让学生做写话练习了。做完之后,我请老师拿给我看看。因为我觉得他们说得很精彩,把这些话写下来,应该也是很具体、很生动的。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练习本上只有两三行字的时候,我惊呆了,什么叫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我也就体会到了。我甚至觉得有点惨不忍睹。老师很平淡的告诉我,他们的作文就是这样的,你不要看他们上课时说得很好,甚至是妙语连珠,可是到了写的时候,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几句话了。我大概有点情绪,我说,这难道不是问题吗?为什么会是这样?你想过没有?你不觉得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这种现象吗?你不觉得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吗?

先说后写,是低年级作文的指导方法,也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自然是来自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是叶圣陶先生作文指导的经验之谈,但指导对象是成年人。也有人认为叶圣陶先生说的这话不严密,如忽视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等。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大概只是个纸上谈兵者,你去对初学写作的人谈什么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他们需要的是告诉他们怎么做。因此叶圣陶用了很精练的两句话概括了具体做法。把这两句话展开来,足能做一篇大文章。现在,低年级写作就拿“先说后写”作为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先说后写,最关键的是在“说写之间”。教师要做的事情,一是解脱一切束缚,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你不要去要求或限制字数,也不要去计较什么错别字、句子不通的毛病(这些问题放到写完之后再来研究);一是趁热打铁,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时候,当时说话的情境如在眼前,学生很可能还沉浸在当时说话的情绪之中,对自己当时说了什么、怎样说的,都还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如果时间长了,记忆中就少了很多内容,情绪也很难再调动起来,当时的感受也没那么亲切了。为此,我曾专门就在课堂上完成作文初稿写过一篇文章(这就更早了)。

再回过来研究刚才听的那堂课。我发现学生的练习本上画了两条底线,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写两行字就行了,学生很可能是受了这两条线的影响。这是练习设计的问题,设计者可能低估了二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说他没有去研究“先说后写”的指导方法。二年级学生能写多少字?我看到的作文中,最长的有两千多字,请诸位不要惊讶。其实我们无须在字数上纠缠,鹤长凫短,道理大家都知道。而是应该从内容上引导,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把一件事说完整、说具体、能考虑到先后次序。

我后来和学校联系,请这位老师再上一次。不要写在练习本上,就写在文稿纸上。老师告诉学生,你当时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可想而知,这次写话的效果。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长长短短,这是原生态的,也是正常的。教师就字数、句数、词汇量等项目做了统计,并和原来写在练习本上的作业进行了比较。我建议这位老师将此过程写成一篇文章《两次写话练习的比较》,后来被一家小学语文刊物采用。

这件事也许太具体了,但是类似这样的问题,每天每天都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而且未必引起老师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如果我们能从有利于学生发展考虑,如果我们能增加一点研究意识,我们的课堂将会出现怎样生动活泼的面貌,我们的教师将会获得怎样充实和生机勃勃的生活。让我们信心百倍的期待着。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12)

教学案例写作的一次下水尝试

很多年以前,一所学校希望我给他们学校的老师们介绍一下有关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的情况。他们学校正在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这个课题的逻辑思路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不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存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行为的话,我们又应该如何来解决。在这个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案例的撰写显然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我也收集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校长有此要求,我也就如此这般的给老师们介绍了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的情况。

过了几天,校长找到我,说我讲得很好(这是欲擒故纵之计,看到后面就会明白),但是我们的老师还是不会写,你对教学案例的要求肯定掌握得比我们好,你是否能帮我们写两篇?其实我也留心过,专家们虽然看不上教师写的教学案例,但是他们似乎也从来没有介绍过符合他们写作要求的教学案例。因此也就没有现成的教学案例可供仿效。

听了校长的话,我想到的是什么?你未必能想到。我忽然想到的是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说的一个例子。鲁迅先生说,他自己常常会用些书本子上的词汇的。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字。鲁迅先生接着说,“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崚嶒”的,那山是“巉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钩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因为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崚嶒’和‘巉岩’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形容词,是从旧书上钞来的,向来就并没有弄明白,一经切实的考查,就糟了。”校长叫我为他们写两个案例,在我看来,也是对我的切实的考察吧。

当然,我不可能拒绝校长的要求。“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那就做吧!我把教师写的教学案例带回去,研究了他们撰写的案例中的普遍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案例写作中的问题,除了体例之外,主要是对案例的特点不清楚。简单的说,教学案例首先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件事情,或者按专家的说法说,是一个富有情节性的故事。其次案例必定是围绕一个问题的,或者是问题的提出(未必能够解决),或者是解决问题的尝试(未必能够成功),或者是解决问题的经过,这是案例的主题性的要求。我不赞成把整堂课的教学实录作为教学案例,就是因为它淹没了案例的主题性。案例的主题性特征对案例来说非常重要,这就是它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通过一个具体的发生在课堂上的事件,告诉人们,自己的思考和做法。这很像医学、法学上的案例。当我们遇到一种新的情况时,有人说,这种事情,我以前碰到过,我当时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效果如何。这对后来或别人解决类似问题,很有参考价值。

我挑了该校教师写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两篇教学案例,按照我对教学案例的理解,做了修改,这就算完成了校长布置的任务。

后来他们学校的课题获得了市里的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校长遇到我,说我写的两篇案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关键是解决了教学案例写作的瓶颈问题,大家都堵在这里,上不上,下不下,瓶颈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顺流而下,迎刃而解了。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13)

科研需要对话

前些日子,跑到一所学校,校长高兴的给我看了一份学校教师科研课题一览表。她说先让我看看教师申报的这些课题题目。我一看,全校教师都申报了课题,自然也很高兴。但是我也看到有的课题名称不符合规范,比如说“如何培养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乐中学拼音”等等。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读者约略可以看到文章的一些信息。对课题而言,也是如此。课题的名称,大概说来,包含三个要素,即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句式角度来看,疑问句、祈使句以及议论性词语如“简论”、“浅谈”、“之我见”等也不适合作为课题的名称。

不过我不打算开设个大型讲座来谈这个问题(这似乎有点小题大做),而最根本的是这样解决不了问题。我觉得,从表面上看,题目可以说无关紧要,但这不是拟一个漂亮、吸引人眼球的题目的事情,而是反映出我们的一些老师实际上并不清楚自己要研究什么,这才是问题的症结。于是我和校长提出,我来和老师们做一些个别的交谈(你说“个别指导”也可以)。校长说,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几天后,我如约来到这所学校,校长已经安排了几名教师,依次和我进行个别交谈。

我不知诸位的感觉如何,我是觉得这位老师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从练习作业来看,他试图尽量变换作业形式(主要是依据课文提供的形式),不仅是让学生感觉新鲜,也使学生具有许多新的学习经历。我说,我们能不能从学生发展的焦度来考虑这样做的目的,以及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至于题目,我也建议她改为“低年级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希望她做好资料的积累和一些案例的撰写。

题目确实是个窗口,它不仅反映出其中的内容,也反映出“作者”对问题的认识。因此改动题目也就不是什么修饰,而要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明确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研究问题。看来课题研究也很需要对话,它比单向的泛泛而谈可能更实在。

第二篇:教育科研案例·批评中的教育艺术

一次自习课,我到教室去看一看。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有个同学故意干咳了几声,像是发出警告:“老师来了!小心!”我觉得声音十分刺耳,加上不少同学在窃窃偷笑,顿觉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我大步走到讲台前,手指敲打着讲台,厉声说道:“刚才哪个同学咳嗽 站起来!”大家面面相视,谁也不承认。我面对全班同学数落了一顿:“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目的 ”并大讲了一通尊师与诚实的道理,还搬出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激将法,却不知此法根本不为学生所动。事后,我发现同学们和我疏远了。

又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刚准备上课,突然发现黑板还没有擦。我正想发作批评,转念又想:或许是值日生忘了;或许是下课晚了,学生还没来得及擦。我顺手拿起板擦,边擦黑板边幽默地说:“……我正想染些白头发,好使自己显得老练一点。”同学们听后笑了。就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我开始讲课。那天放学时,我把大家留下来,从值日生工作讲到制度,纪律,同学们专注地听着,那神情说明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是乐意接受的。

两节课遇到两个类似的问题,但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后者就因为我给那个值日生一个台阶下。

由两次批评引发的思考:

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某些学生的某些“违规”举动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在教育中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会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受到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表面上看来是“退一步”,而目的在于“进两步”,使“热”问题得到“冷”处理,能缓和矛盾;教师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放下“威严”,温和施教,换来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从而更稳固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尊严”。

批评是教育的“家常便饭”,但这口饭学生是否爱吃,完全取决于教师——这位“掌勺者”的“烹饪技术”。烹饪技术是经过厨师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才逐步获得的,同样,批评艺术也需要教师在对自己内心城府的锤炼和对学生接受心理的研究基础上才能形成。上面例举的两次批评及其结果清楚地表明,艺术的批评是教师婉转的语言和学生接受心理的自然碰撞,一个有德,有爱,有学生意识,有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的教师,她的批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第三篇:教学科研大会案例

加强内涵建设 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学校首届教学科研大会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14年8月26日,学校召开了第一次教学科研工作大会。全面总结了学校升格以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分析了取得的经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学校今后两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开创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事件描述

(一)筹备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下,学校首届教学科研大会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从2013年3月份提出召开教学科研大会的动议,到2014年8月大会顺利召开,谋划、准备了一年多,召开会议28次,对大会的主题、议程、形式等做了深入细致的精心谋划。整个筹划过程可分了四个阶段:

1.大会策划阶段(2013年3-10月)。

2013年3月,在学校领导的亲自指导和督办下,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开始草拟大会方案初稿,经相关部门多次研讨、学校领导审议,2013年10月10日校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第一届教学科研工作大会方案》,确定以“问题导向式”作为大会的主要工作方式,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大调研”,找出教学科研 1 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同时,确定了大会主文件的基调和8个子文件。成立大会筹备组,下设调研组、材料组、会务组、宣传组具体负责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2.文件起草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4月)。为进一步深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会议出台了主文件《关于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为学校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规划了总体发展目标、提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升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等五大重点任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五大系列工程;强化学校“三风”建设,组织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等基本保障建设;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同进,针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规划、项目管理、教学科研成果奖励、专任教师岗位职责、学风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改革与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调整,制定相关制定文件,并反复征求相关人员意思,多次研讨、论证、修改,最终出台了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重大事项督查督办细则》、“中层领导干部、专任教师、普通行政管理人员、2 系部学生工作队伍”四类人员的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共8个子文件。

3.问题调研梳理阶段(2014年4-6月)。

为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调研,2014年4月25日校长办公会确定了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大调研的内容和形式。将全校人员分为校领导、职能部门中层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系部管理人员、学生代表、校外实训基地代表等8类人员,设计8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教学保障条件、教科研管理、学生管理、毕业生评价、校企合作、学生培训等10个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639份,回收583份,回收率为91.23%,有效问卷572份,有效率为98.11%。据不完全统计,本次问卷共收集了71个问题、57条建议。

同时,召开各层次调研座谈会13次,包括校领导分头到各系部召开的6次专题调研会、5个系部分别召开的有实习基地参加的座谈研讨会、2次学生座谈会等。同时,我们还结合2次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将有关教学科研工作的问题汇总过来。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了《教学科研工作调研问题梳理与分析》。

4.收集整理各部门办事流程图及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总结(2014年6月-8月)。

(1)收集整理各部门办事流程图。

为明确各部门主要业务办事流程,特别是与教和学密切相 关的业务工作,12个职能、教辅部门梳理了共115个办事流程图,编印成册,供师生员工办事时查阅。详见大会资料1-2。随着学校职能分化细化,各项工作逐渐形成规范流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校领导接待日活动的广泛交流,业务公开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2014年5月底开始,为进一步开辟通常的办事通道,学校决定在教学科研大会期间,提供给全校教职工及学生主要业务办事流程图,作为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的备忘录。随后学校各职能部门开始积极着手梳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梳理日常业务脉络,形成主要业务办事流程图。

7月,经两次学校讨论研究,最终于8月确定了来自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继续教育部、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处)、改革与发展规划处、图书馆、信息中心、学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统战部)、后勤管理处、财务处、纪检监察审计室等12个部门的115项主要业务流程图。会议前期,由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牵头汇编成册,于8月26日教学科研大会召开前期,向全校师生发放。作为教学科研大会的一次汇报,此举为全体教职工及学生提供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得规范性有序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教学科研工作总结的撰写工作时间紧,支撑材料的收集工作量很大,我们克服困难,完成了上万字的工作总结和11类教学科研成果汇编成册。详见大会资料1-3。

学校自2009年升格以来,按照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部署,重视内涵建设,在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机构与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校系两级两级教 学管理及制度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教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成效七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梳理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基本条件、教学科研成效、招生就业6个方面的问题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这次工作总结为学校下一步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会议内容

经过一年多的充分调研、座谈、研讨,2014年8月26日,学校首届教学科研大会在礼堂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会议。会议以“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6个教学系部主任分别汇报了本部门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成绩、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各分管校领导分别针对学校教学科研调研情况提出解决对策及整改措施;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表彰了一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会议主要对学校升格以来的教学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今后两年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和总体思路。

1.学校升格以来教学科研工作回顾。

学校升格四年多来,学校在从中专学校向高职高专院校转型的过程中,迈过了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常规管理5个方面的台阶。从中专思维模式迈进大专即高职高专思维模式、从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迈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中专办学条件迈向大专条件、从中专师资要求迈进高职高专师资素质要求。

为了顺利迈过这5个台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办学方针政策,深入调研,问计于民,想方设法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努力完善各种保障体制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主要采取了以下6个方面的解决路径:一是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四是着力改善教学条件,五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教研能力,六是加强教学科研常规管理。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效益明显。

一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质量目标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学校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的效益目标。2012、2013、2014三届大专毕业生分别为850人、1626人、1589人,毕业率分别为99.06%、99.02%、99.12%。就业率均在为94%以上。就业跟踪调查显示,2013 届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达到 92.50%。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升格以来,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共有591人次获奖,其中,国家层面奖励93项、区级奖励241项,奖项涵盖师范生技能、艺术技能、其他专业技能等。

二是教研科研成果丰硕。升格以来,学校各类教学与科研成果共984项。其中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329篇;主编或参编教材教辅130部;出版著作28部;获得专利1项;主编书法字帖9部;出版音像光盘3张;教师参赛获奖247项;指导学生 6 参赛获奖237项。《XXX》获得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部级奖项8项,包括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1项,XX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三是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效益得到提升。升格以来,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效益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升格以来职前教育共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2461人,缓解了XX学前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二是职后培训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1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2013年XX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升格以来,学校共承担专项培训35项,共培训4万人左右。继续教育取得快速增长,函授和自考专本衔接共招生8685人。

四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取得新突破。确立了学校办学理念。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凝练了“艰苦奋斗,诚实做人”的传统、“知行合一,见贤思齐”的校训、“尊师爱生,谦和向上”的校风、“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风和“好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取得新成绩。学校办学坚持“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打造了一批壮、瑶、侗等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精品。苗瑶族原生态歌舞登上央视1号演播大厅和2013大地飞歌舞台;原创歌舞节目获得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艺比赛展演活动一等奖、铜奖等。

五是初步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及其议事规则与运行机制,初步构建了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机制。获得了诸多荣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技术支撑单位、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XX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要求,二是人力资源及其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三是基础能力建设及其应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四是常规管理还有待健全。

2.今后两年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和总体思路。

在对学校升格以来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总结、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面临的政策环境、行业需求、信息技术发展等外部机遇和与挑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今后两年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和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区教师工作会议、全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五个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把学校建设成“位居国内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进行列的多科性、教学型、开放性的地方高等专科院校”和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 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案例评析

(一)高度重视,认真策划大会方案。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会议的召开,亲自进行顶层设计,从大会的主题、议程、形式等都反复的研讨,细致的分析和精心的谋划。在起草大会方案过程中,教务与科研管理处三易其稿,改革与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均多次参与方案的制定、研讨。从2013年3月份提出召开教学科研大会的动议,到2014年8月大会顺利召开,谋划、准备了一年多,召开会议28次。

(二)调整思路,准确定位会议主题。

在筹备大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会议思路,最初,大会仅仅局限于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的工作总结和计划。2014年底,受XX教育大会召开的启发,学校决定将大会界定为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是学校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大事,全体教职员工、各相关部门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全部纳入此次大会的范畴。

(三)全面调研,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会议以问题为导向,这在全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大会中尚属首次。为了找准问题,针对8类人员,制定了8份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在全校范围了开展大调研,并多次召开研讨会,9 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教职工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分析、论证,提出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育科研

学完《初中化学教育科研》这门课程,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本次培训作业分三批发布,您需要完成6份作业。

《初中化学教育科研》学后感

学完《初中化学教育科研》这门课程,受益匪浅,感受颇多。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中学化学新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我对本门课程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作好准备,对于一个中学教师,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即教书又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上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同时热爱家乡,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们要切实做到: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加强实验教学,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三人行,必有我行焉。我注意平时和其他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教学方面的好的经验、方法,学习管理学生方面的好的办法。

在教学之前,先必须认真阅读所有新课改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得心应手,整体把握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要求。做到这一点,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素养。才能保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要当一个好教师,就要终生学习,来不断充实自己。但中学教师工作紧张,如何进行学习以更新知识呢?首先,要向书本学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学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杂志和一些新书籍进行学习。其次,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一是学习间接经验,就是学习已经发表在杂志上的关于新教材教学的教研论文或资料。他们的针对性强,对新教材的教学有现实指导和启示作用。二是学习直接经验,就是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教育科研调查报告

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合作与交流,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确实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合作学习“变味”了,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小组构成——不合理。有的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因此,各小组人数、学习能力等差异很大。还有“小权威”现象。小组讨论,只有所谓的尖子生发表自己的“高见”,变成尖子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只当观众、听众。

其二,内容设计——不精当。一些美术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因此一些学生个人完全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却偏偏让学生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展开讨论时,学生没有围绕问题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地交流二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

其三,讨论时机——不适宜。有的教师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采用小组讨论,讨论内容不讲层次,次数过频,没有安排独立学习,急于讨论学习目标,花的时间多,收效却甚微。

其四,反馈评价——不恰当。集体反馈时,教师只求问题的答案,不追寻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定于一个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奖小组的代言人,不褒扬集体的智慧结晶。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几点提高合作学习效能的策略:

⒈优势互补的小组构成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组织好分组,最好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按不同的性格差异、美术表现技能高低、表达能力强弱组成小组优势互补的组合,这样有利于相互间的学习和促进,同时也能建立适度的竞争——包括个人之间的竞争和集体之间的竞争。这样,想象力丰富的能带动不太愿动脑筋的,细心的能影响粗心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进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中组内学生的角色最好能轮流担任,合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总是组内画画好的学生独自忙碌,其他学生在一边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

⒉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要开展好合作学习,必须设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这个内容既要适合学习

合作共同体,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一节手工课上,我安排学生两三人进行动物面具的合作创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孩子们首先考虑构图、形象,接下来就得考虑材料的应用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各种废旧材料纷纷被利用起来,有的同学还想到了用棉花、毛线,甚至鸡毛、树叶、芦苇花等材料,在制作的最后阶段有的小组还结合了绘画、穿编、泥工等手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超出我对他们的了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⒊巧妙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的应用,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滥用。如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就采取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被占去大半;还有的讨论漫无边际,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如一盘散沙。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利于发挥唤醒学生个性潜能、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将独立学习立足合作学习之前,在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再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有些设计者的思路一旦形成就很难突破,此时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点拨自会峰回路转,茅塞顿开,同学间通过听别人的设计构想就能得到启示。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达到空前的活跃。如在创作课《想象中的怪兽》中,教师先播放了一段精彩的怪兽影视资料,当各种各样新奇怪趣的怪兽显示于学生面前时,孩子们禁不住窃窃私语,趁此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先独自思考设计,然后再展开关于怪兽造型设计的讨分析论。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谈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想设计牛头怪,有的想设计独眼怪,还有的认为刺猬怪既奇特又有趣,讨论在不断的发言中达到了白热化,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了自己的创作构想,在作业表现时也能博采众长。作为“导演”的教师及时把握住了课堂上的节奏,使讨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⒋客观评价以激发动力

客观评价学习成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的意见进行比较、归纳,善于表扬新观点、新学法。汇报结束时,通过集体评选出小组活跃分子、协作成功的学习小组等,最大限度地表扬各种类型进步突出的学生,从而激发合作学习的动力。

美术课中的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倡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试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办学程度的不时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美术教育专业,无须置疑,这些高校在培育中小学美术教员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奉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师在培育中小学美术教员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相

关战略,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教学方面才会获得更进一步的开展。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中央优势没有表现出来,缺乏专业特征。一些中央高校自觉照搬名牌院校的办学经历招致美术教育专业设置相同。中央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在办学经历、师资和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与名牌院校差距较大,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倾向于名牌院校,使得一些中央高校的毕业生得不到认可。

(2)没有突破学科限制,无视了其它院系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的关联性;课程仅局限于校内资源,无视了校外丰厚的美术教育资源,详细表如今:

①美术教育专业与其他院系的一些课程联络亲密,比方音乐系、中文系、教育系、计算机系等开设的相关课程,但是,在实践的教学中,这些资源常常被无视,没有得到充沛的应用。

②美术教学过程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无视了校外丰厚的美术教育资源,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都很单一,缺乏新意。

(3)关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课件的制造,教案的编写,板书的设计等应为必备的专业技艺,但是在详细的教学方案中越来越淡化了,很多学生在这些方面缺乏经历,教学技艺普遍较差。

1.2 教学材料和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关于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美术教育学科更是如此。美术教育方面的教材数量比拟少,版本也较为陈旧,比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的高师专科美术教育专业必修课教材《美术教育学》,固然是一本权威的教材,可是没有及时组织专家修订,使之愈加完善,跟上时期的开展。此外,美术教育学科国度级精品课程也很少,曾经不能顺应新时期美术教学的需求。

(2)短少特地美术材料室,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材料落后,图书材料和视频材料缺乏或者不全,中心的期刊杂志缺乏或者更新速度很慢,限制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

(3)美术教育学科建立方面,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不注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其实,经过多媒体设备,我们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展示出来,不但形象生动,学问量大,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也高。假如仅凭教师用言语描绘,即便言语描绘再好,也会很单调很笼统,是很难到达多媒体教学中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这种理想效果的。

1.3 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专业教员学历普遍偏低,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员缺乏。授课过程仍以传统的教员讲授为主,手法单一,教员与学生互动方面缺乏经历,致使学生上课留意力不集中,兴味不浓,容易产生厌学心情。

(2)在评定成果时,由于教员的权威性,学生受教师影响严重,常常和教师的作风“不约而同”,形成学生程式化倾向严重。例如教师培育出来的学生绘画作风和教师极为相近,学生的作品放在一同,毫无个性而言。

1.4 学生本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理论学习特别单调,学生不注重理论的学习,对美术史论的学习缺乏兴味,无视了系统控制美术史论关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2)缺乏协作,没有认识到当今社会协作的重要性,不注重培育团队肉体。

(3)学生关于本人的职业短少规划,目的不明白,学生踏入社会后,关于新环境的顺应才能不是很强,常常需求很长的时间才干顺应。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对策探求

2.1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对策

(1)强化特征认识,立足本地域,开发外乡美术教育资源,不时做大做强,做到人无我有。

(2)突破学科限制,注重校内其他院系和校外丰厚的美术教育资源,详细表如今:

①一些综合性高校,应充沛应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整合校内多个院系的教育资源,比方经过结合举行学术交流和讲座,使资源的整合愈加富于针对性,充沛保证学生在大学的殿堂里吸取本人所需的各项技艺,不时提升综合素质。

②积极开辟校外美术教育资源。能够走出校园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开阔我们的眼界。笔者的导师张小鹭教授十分注重美术馆的教育功用,2009年8月出版了《现代美术馆教育与运营》专著,书中倡导美术馆与学校美术教育共同协作,完成资源共享,以补偿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缺乏,该专著填补了国内美术馆教育与运营方面的空白。此外,还能够将丰厚多彩的本地域特有的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的课堂,这样不只丰厚了学问,而且关于本地域民间美术的传承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三笔字,课件的制造,教案的编写,板书的设计等应当归入教学课程体系,由特地的指导教员停止讲授,进步学生的专业技艺。

2.2 教学材料和设备方面的对策

(1)美术教育学科教材版本陈旧数量也少,国度级精品课程更是稀缺,应该及时更新美术教育专业的教材,加大美术教育专业教材的编写力度,并增强美术教育国度级精品课程的建立。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编写的《美术教育学新编》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度级规划教材,曾经于2009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使美术教育学科站在了新的高度,在推进美术教育学科开展方面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总之,教材的数量和质量是权衡一门学科开展程度的重要标尺,美术教育学科精品课程的建立需求更多的专家参与其中,共同协作。只要具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材,才干顺应新时期美术教学的需求。

(2)有条件的高等师范学校应该成立特地的美术材料室,及时订购图书材料和视频材料并不时更新,特别是一些中心期刊,更需求及时更新。

(3)加大在多媒体教学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让更多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美术教育中来,不时进步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率。

2.3 师资队伍方面的对策

(1)对美术教育专业而言,师资很关键,必需不时进步教员的学历程度,能够鼓舞教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也能够引进高学历的校外优秀人才,不时进步教员的学历程度。与此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师生要互动交流,教员能够多设置一些有意义的课堂讨论,提供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时机以至让学生到讲台互动,进步学生们的参与认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员能够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过合理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图品材料和视频材料等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使得教学愈加人性化。

(2)在评定成果方面,实行教考别离,作风不同的多个教员共同评阅,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员要鼓舞学生创新,鼓舞作风的多样性,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培育。

2.4 学生本身方面的对策

(1)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要充沛认识到美术史论学习的重要性,固然理论学习很单调,但是能够查找一些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来进步本人的学习兴味,也能够与教师和同窗互相沟通交流,从中遭到启示。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触及到画家和作品,绘画作风和流派等,需求美术教育学生培育扎实的美术理论功底。

(2)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常常从事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需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搞好协作,共同努力于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工作。因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培育协作肉体,注重团队认识。

(3)学生要规划本人的目的,培育顺应新环境的才能,确保毕业后在短时间内胜任中小学教员的工作。

下载教育科研案例(1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科研案例(1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科研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

    教育科研年度工作总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

    教育科研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认识......

    教育科研学习体会

    教育科研学习体会 胡林中心小学 曲传成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还是有所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学习之后,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

    2014教育科研总结报告

    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 校本研修深化文化内涵 杨地中学2014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2014年度杨地中学设12个教学班,391名学生,教师39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教研室的领导下,精心......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楚都中学教育课题科研管理制度为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使“向教科研 要质量”成为全校教师的努力方向,使教育科研在质量立校上真正发挥其作用,走出一条“科研先......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新世纪到来,素质教育、创新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也滚滚而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如春风拂面,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提供了......

    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知道的内容和好处,具体有下面几方面。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

    教育科研心得体会

    孟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心得体会 于含 科研学习和研究在我们孟村中学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青年教师,我是伴随着新课标不断成长的,而在新课程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