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8教学案例
教学
《练习8》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
2、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3、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再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字词句训练,既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又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2、(出示图)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它们分别住在哪儿?
教学
4、(出示动物居住地方的图)
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
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讨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打开课本填一填。
9、指名说并且讨论,还有哪些动物?它们住哪里?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填空。
___________ 住在这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写铅笔字,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笔顺。
2、积累成语。
3、会背诵谚语。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
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教学
3、师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
3、(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4、相互讨论成语的意思。
5、交流。
6、指导背诵。
7、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来预测天气呢?
自己读读书。
8、你知道一些什么?
9、指导朗读。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补充成语。
()言善()
()()不乱
()容(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 看图听故事再表演。)迫 教学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看图边仔细听老师的讲述,想象情境,记住故事情节。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再讲述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幅图说几句话。
5、请学生大致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练习
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
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
2、自由组合,一个当导演一个当旁白,其余五人演故事中的人物,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练习8 教学案例
教学
《练习8》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训练内容:这个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按笔顺写字。
2、多音字组词。
3、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4、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
7、口语交际训练、演小话剧。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惜、靠、戴”这几个字。
2、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3、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4、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并在读背中懂得惜时的道理。
7、通过话剧表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点。
(1)指名认读“惜、靠、戴”三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练习书写。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靠、戴”两个字。
3、练习。及时反馈。
4、展示写的好的字。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这一题应该怎么样练习。
2、指导。
指导读各字的两个音节。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和平翘舌音。
3、练习。
(1)学生练习口头组词。
教学
(2)选择最有把握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选择学生组成的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巩固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三、课堂作业
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例句。仔细比较上下句的异同。
“去乡下”是回答出“我”去哪儿看望王伯伯。
“管理桃园”是回答出“我”去哪里看望干什么的王伯伯。
(2)指明读例句,体会怎样把句子说具体。
3、练习。
(1)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把句子写具体。(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要求把写好的句子读一读。
4、反馈。
指明读好的句子。(教师评价并帮助修改)
二、教学第四题
教学
1、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4、反馈。
(1)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三、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教学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四、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教学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让学生尝试表演。
4、反馈。
二、教学第八题(略)
第三篇:苏教语文二年级下8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二、学习课文
1、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借”的意思)
6、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7、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8、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头摆()
东()()望()气()现
狐()虎()
2、比比组词
派()
旅()
爪(瓜()胆()但())
第四篇: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6.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仆窃不逊谦虚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弃 C.会遭此祸恰逢,正好 D.虽万被戮,岂有毁哉即使 【答案】B(散乱)
7.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D(原句中的“为“是”介词“对”的意思。只有D项符合)8.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答案】BC(文中B、C两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9.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稽,考查。纪,规律。究,研究。际,关系。变,变化规律。通,通晓。【答案】(1)考查他们的成功、失败、振兴和衰败的规律。(2)想把它写成一部研究天地自然与社会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化规律,而成为一家之言的伟大作品。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1、《树真好》教学反思
《树真好》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很容易引起共鸣,也很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读之津津津有味。在此基础上我没有仅仅局限于读好,而是根据课文的文字特点——结构相似,而且极具韵律美,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拓展这个环节,我要学生想一想,树还有什么作用,能不能用这种形式说一说:“树真好。
。”学生说得很有情趣,“树真好。下雨时,它张开手臂,为小鸟撑起雨伞,不让小鸟淋湿。”“树真好。它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树真好。小朋友们在树下玩游戏,不被太阳晒,玩得真开心。”„„学生语言中的想像和情趣,让人感到高兴,觉得惊喜。
2、《大树的孩子》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有来试教的一位老师上的,在听的整个过程中,觉得这位教师很有激情,教学环节设计也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运用音乐调动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你眼前看见了什么?”“你还会看见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培养和激发。对于学生现状,由于学生见识不够多,因此想象力也缺乏。而这位老师的这一种方法是使学生在音乐声中驰情于优美的描写中,并不断扩展想象空间,去感受树木传播方式的神奇,激起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3、《画森林》教学反思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教师的就是要把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给他们正确的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以至成为终身学习的万能钥匙。
本学期在生字教学中,我教给加法、换偏旁和根据意思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学生在此基础啊上 创造出了连加法和混合加减法记忆字形。如:“一”+“夕”+“匕”就是“死”。“姑”-“女”+“木”就是“枯”。呵呵,挺有意思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创造力的。
4、《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反思
本首古诗教学在前四句教学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借助画面和自身的经历,学生对草的顽强精神还是很容易理解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整首诗歌的后半段,一下子把前面的哲学思想落实到了送别这个具体的事上,学生很难体会。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可能大致知道,但前后的连接学生还是不懂,我也没有深讲,只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去体悟。
5、《语文乐园八》教学反思
乐园中基础部分最难使学生掌握的是“颗”与“棵”的区分,以前虽然接触过这两个字,也讲了他们的区别,但是学生还是难以区分。在本课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手势和绘画帮助学生理解:对照“颗”做小星星、小芝麻、小豆豆等小颗粒并画下来组词说词组:“一颗星星”“一颗芝麻”......然后做小草、小树并画出来组词说词组:“一棵小草”“一棵柳树”......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说了很多,再说的过程中基本弄清了这两个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