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反思心得
高效课堂反思心得
2009-12-21 21:48
我认为要要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优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一、对优质课、观摩课和家常课的认识
1、优质课与观摩课、公开课都有展示的目的。
优质课更强调完整性,是对一节课的完整的展示。观摩课和公开课更主要的是对某一方面的展示,例如展示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等。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读书方法后,就先后多次引导学生练习这种读书方法。这更像一种读书方法的展示,更像一节观摩课。
2、优质课是家常课的精华展现。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虽然不能把每一节语文课都上成优质课那样,但是我们要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在家常课中积极运用才好。否则,临时抱佛脚,必漏洞百出。有的老师指出五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1)认真听同学读课文;(2)边听边划出时间匆匆而过的语句。这样的要求学生很难做到。有的老师提出的阅读要求就很合情理: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记下深刻的词语、句子。只有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才有时间去思考,去划,去记。有的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知道读课文的方式有哪些吗?高年级这样去做还讲得过去,低年级这样去做就不大应该了。
二、把握住语文教学的风向标
1、语文教学的风向在不断发生转变。
文革前:思想口号满堂灌。文革后:知识要点满堂练。课程改革伊始:探究式教学,过分注重探究形式在语文课堂上的展现。现在:文本式教学,更加注重对文本意蕴的理解与感悟。
2、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课程改革伊始,大家过于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我们看到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初读课文后,问学生想知道什么、想了解什么、想学习什么,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后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探寻问题的答案。此时,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是“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时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语言。
3、文本式教学的特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重读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的两个基本理念。时至今日,语文课堂教学的风向在悄然发生变化。回顾课程标准,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在课程改革伊始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出现偏差。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积极倡导”这个词语中我们也可以领会到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注重的是对文本意蕴的理解与感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感悟文本、走出文本、升华文本、拓展文本成为当今语文教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形式。我们并没有抛弃探究式教学,文本式教学是对探究式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并不是回到课程改革以前的语文教学状态。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好的做法被保留了下来,如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等。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理性,文本式教学注重的是感性。语文教学需要理性,但语文教学更需要感性的东西,需要感悟文本。现在大家注重了对文本的感悟。同时,我们依然看到了探究式教学的影子。例如: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感受深刻的句子,几个学生回答后,本该展开教学了,老师却继续问着,终于有学生回答到教师预设的句子时,教师这才出示课件、展开教学。不难看出,教师此时的探究式教学完全是个形式。如《永生的眼睛》中,老师提问:“课文讲了三次捐献,最想读那一段?”有的老师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却没有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
4、文本式教学的感悟点。
文本不同,感悟点就会不同。一篇文章,不分轻重,全篇学习感悟。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烦躁。文本式教学强调对感悟点的把握。《可贵的沉默》中,“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内心思想情感的变化就是这篇课文的感悟点。《难忘的启蒙》讲述的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爱国、治学文化的传承,“启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就是这篇课文的感悟点。
当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有时,对同一篇文章,读者不同,感悟点也会不同。学习朱自清的《匆匆》,我们更应该激励学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而不是品味“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无奈。三、三维目标,那一个更重要?
从教学大纲过渡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我们思考一下三维目标哪一个更重要呢? 把一篇课文的思想感情说给学生,学生了解了一篇课文;教会学生从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会了这一类课文怎么去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后,学生就会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既然这样,是不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行了呢?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仅仅吃第六个包子是吃不饱的。语文教学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三维目标哪一个更重要呢?齐头并进,不分伯仲,不可偏废。一节好的阅读教学课,应该是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情感目标的淋漓尽致地展现,能用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草船借箭》中,对智慧的向往;《永生的眼睛》中,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爱;《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那种渴望读书的期盼;《七颗钻石》中,关爱他人的挚诚;《可贵的沉默》中,爱心的涌动„„单纯讲道德,这是说教。创设情境、补充故事进行道德情感教育,这是品德课。在文本阅读中感悟情感,纯洁孩子的心灵,升华孩子的情操,这才是语文教学。文字具有特殊的魅力,文字之美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代替的。眼前没有山,却能从诗句当中读出山的巍峨;眼前没有水,却能从文章中感受水的妩媚。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感情,不是直接出现在眼前,而是首先进入心灵。反复诵读、悉心品味,走进文字的世界,领略文字的奇妙,让文字浸润心灵、陶冶性情。热爱文字并学会使用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特色。
四、教学环节应该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现在,大家都在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保证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大家大都注意到了教学的实效性、简约化,从导课方式的设计就可见一斑。不论激趣导课、情景导课,还是故事导课、猜谜导课,抓住题眼导课,联系生活体验导课。几乎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形成一种阅读期待效应,为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的老师则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感觉很实在。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华丽。
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是为了整堂课的好看或者热闹。到底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或者训练什么能力或者激发怎样的情感,却没有考虑。例如: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小练笔,到底小练笔是为什么而设计却不清楚;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学生不同形式的文本朗读,到底想引导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却不清楚。·小组合作要讲求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 “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三条是这样说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然是“倡导”,我们就可以接受倡导,也可以不接受倡导,到底怎么去做要看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在小组合作这个层次上的学生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四类。其一是个人独立思考,能自己完成的内容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二是同伴互助,一个读另一个听,一个做另一个检查,这样既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浪费时间。其三是小组合作,一般是四五个学生一个小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但是操作不当时往往把小组合作变成优秀学生的表演。其四是全班大讨论,这时出现了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说大部分学生听的局面,运用不当会浪费很多学生的时间。这四种形式首先倡导的是独立思考,其次是同伴互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正是多次运用了这种形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渗透意识与课堂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的巧妙,又需要生成的精彩。实现预设的巧妙,需要老师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语文意识不动声色地传递给学生。要实现生成的精彩就需要教师的睿智,需要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1、朗读指导。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
《四个太阳》中,有“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 一句,为了让学生重读“绿绿的”,有的老师问:“我怎么没有听清楚什么颜色的太阳呢?”这就避免了呆板的朗读指导。
2、努力丰富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由于现在倡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满堂课都是“好”的现象,不论学生怎么回答问题,不论学生怎么去做,老师一律评价为“好”“不错”“很好”,学生到底哪个地方好?好在哪里?老师却没有指出来,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匮乏。
六、文本拓展。
文是本之载体,拓展文本要立足文本。语文教学需要拓展,既需要横向拓展也需要纵向拓展。横向拓展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量,纵向拓展是对文本意蕴的深层次挖掘。
1、文本拓展要尊重文本,要在教透、学透文本的基础上拓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的老师教学《匆匆》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教师融入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重组和整合,充分将静态的教材激活了。
2、文本拓展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
(1)固本保线,立足文本,参透文本是根,课外延伸拓展是藤,绝不可舍本而逐末。拓展之前,教师应当反问自己,文本突破了没有,文本的内涵教出来了没有。有的老师教学《草船借箭》时,抓住“饮酒取乐”问学生:“鲁肃和诸葛亮喝着酒,酒杯怎么斜了?酒杯怎么快掉下来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应该把船调过来。”一个小小的拓展,说出了诸葛亮掉转船头的依据。
(2)开放不是漫无边际的放任,有机整合不是毫无规则地拼凑。更要立足学生的年龄实际,恐怖图片要不得。
(3)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文本探究、感悟的过程。遇到问题应该引领学生回归文本中去寻求答案。即所谓出得来、进得去。
七、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
: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呢?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二条建议中的一个案例: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在案例分析中指出了读书对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大量地读书,让自己拥有广度,同时更要具有思想的深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情感,让我们拒绝平庸;读书可以优化人生层次,提高生存质量,升华人生目标。读书不仅能品味到李白的浪漫、苏轼的豪放、冰心的博爱、朱自清的深情,还能领略到秦汉的冷月、明清的悲歌、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惨烈。读书能够催人自新、教人进步,让我们的生命因为读书而精彩吧!
教学反思: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 2008-12-09 20:31:47 阅读45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乡市第二中学
原强
市优质课观摩活动结束了,但对我而言,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我语文教学新的开始。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感悟和反思:
首先是所得:在紧张的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们的掌声给了我许多信心,课后和几位听课教师的交流也给了我许多鼓励,让我对“快乐语文”“人文语文”“高效语文”的教学宗旨更加坚定不移。其次是所思: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快乐,更重要的还是“高效”。
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2、人文是内涵:语文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传承民族文化的职责。应该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感悟到民族文化传统的魅力,并将其继承下去。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教学相长,“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将以此次优质课活动为契机,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
提高完善自我。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该做点啥?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该做点啥?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在“高效课堂”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老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努力提升自我,以适应高效课堂的需求。具体如下: 首先,树立正确的课堂观,明确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对学生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好的语文课能让学生焕发学习的热情,智慧的火光频频闪现,并让他们眼界大开、视野开阔,这些都会直接引导到他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老师是幸福的,较之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就更加神圣。如果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一味搞花架子把课上得热热闹闹,课堂却失去了语文味儿,或者为了追求课堂的扎实把课堂搞得死气沉沉,这都与高效课堂相悖。前者,热闹之后,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是一种虚假的繁华;后者,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让原本富有生命活力、灵动的语文课堂变得味同嚼蜡,都不足取。所以树立正确的课堂观非常重要,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营,是展现学生智慧火花和潜在能力的舞台,也是在听说读写中形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个情感磁场。所以,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的自主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还有,怀着对课堂的敬畏,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前才带着从网上下载的教案匆匆走进教室,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备好和上好一节课。
(一)深入解读文本。
首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并注意把握学生特点、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明确“教什么”。接下来就是静下心来,用心去解读文本,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形成自己内心的“情感磁场”,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引领学生去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情感和各种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去尽情遨游。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确定了“教什么”和教学重难点,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包括课题的导入,情境的创设,怎样突破重难点,用什么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包括怎样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堂训练,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等。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崔峦语)的原则,让自己简单教,学生快乐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师修炼内功至关重要。
高效的课堂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升,否则,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就是缘木求鱼。“语文课堂是向着未知的方向不断挺进的历程”“语文课堂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美丽的孩子追求完美的过程。”所有这些关于语文课的定义,都对语文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里的“一桶水”,包含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底蕴、教育智慧等诸多方面。要一次次智慧解决、处理学生的疑惑,要巧妙引导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从容面对学生的 “发难”,要将课堂上意外生成演变成一朵朵美丽的小浪花,而不至于出现“冷场”甚至是尴尬收尾的局面,都需要我们努力修炼内功。比如多读文史,丰充自己的文化积淀,多读教育专著,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感悟名师的教育智慧,多反思自我,从失误中觉醒,从成功中总结经验„„“积”是发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最重要!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
鞠文兰
语文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思一)
一、使用“新”教学形式,难舍“旧”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观念我们习惯于教师的精讲,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领悟,把教师的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不能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害怕学生的理解与“标准答案”有偏差,害怕丢掉知识点。结果,学生活动一样不少,小组活动,交流研讨,各抒己见。但是到最后,学生你说你的,我有我的一定之规。对于学生的观点,或者没有正确的评价,甚至于置若罔闻;或者一味引导,直到与教师心中答案一致,不达目的不罢休。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上当受骗之感:原来教师给我们下了一个套,不跳不行。渐渐的也会失去主动思考的兴趣。这样的课,表面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讨论、有合作、有探究,但实际上时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
二、热衷于情感教育,淡化对文本的赏析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但是由于对于课程理解的偏差,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的“热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拿出一个话题,让大家探讨、辩论。诚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但这存在着一个“适度”的问题。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讲的是《岳阳楼记》,后20分钟,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应该怎么来报答祖国呢?”许多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一个说:“我要好好学习,让祖**亲高兴”。一个人说:“我要做个勤劳的孩子,报效祖国”“还有别的想法吗”老师的表情似乎有些不满意。学生举起的手明显少了。又有同学说:“长大后有所成就,让国家富强”。“还有吗?”老师有些着急:“同学们,你们看看范仲淹是如何做的呢?”“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师如释重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此时的情感教育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而用20分钟时间进行情感教育,使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思想教育课,就喧宾夺主,舍本逐末了。教师根据课文中涉及到的某学科知识,某种思想感情,进行适当的延伸,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思维得到拓展,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但是,如果热衷于此,而忽视了对于文本的必要的赏析,是不可取的,不该让语文课变了味,走了调,成为一种花架子。另外,由于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在教学中,忽视或者不敢讲语文知识,甚至于把最基本的词语积累、语法、修辞常识都抛弃,这些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如何提高语文预习课自学的效率(反思二)
现在我校施行的语文的课型为自学展示新课型,因此预习的环节尤为重要。但是学生在预习时速度极慢:朗读课文、解决字词、简介作者、整体感知、人物分析、写法总结、字词句段的批注用一课时根本解决不了什么,要想让学生预习充分用两节课都完成不到位。
虽然预习时用了大量的时间,但到预习汇报展示时效果并不好,或是拿着答案照念,或是把资料上的练习题答案一字不漏的抄录下来照着念,不会加以筛选、概括、归纳信息。同时字词掌握的不扎实,课文读不熟,文本圈点批注分析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文章主旨,只是肤浅的概括文章内容。
特别是在批注交流时,一组学生只找二至三处词语或句段,批注答案一致,没有经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就进行了合作交流,抄袭了一致的答案,这不利于提高学生个体自学能力的水平。
究竟怎样上好语文预习课,提高预习效率,我认为还是有方法可循的。
第一,要确定好预习自学目标。目标要清晰、明确,指向性强,让学生按着目标由浅入深的一个一个目标去自学。使学生感到有法可依。
第二,培训好各组的小组长。小组长是教师的小助手,语文教师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教会小组长学会自学,并会指导本组学生自学,充当小教师的作用,让小组长负起总责来,然后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到位。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中差生,也许这样效果会好些。
第三,学生批注文本时要独立。在批注文本时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和理解,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能独立地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对文本写法技巧的理解和探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补充,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而言之,我的这些不成熟的做法还有些肤浅,在具体的工作还需不断地完善。
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反思三)
我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首先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探究的;其次课堂的氛围是民主的、和谐的;老师的教学是精彩的、高效的。例如,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执教《云南的歌会》时,导入设计就显得高效而精彩,从而引领了学生的整个课堂学习。以我的课堂教学实例来证实一下:“同学们,你们读过沈从文写的《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吗?你们读后觉得云南的歌会有意思吗?老师读后觉得云南的歌会没意思。如果你们觉得云南的歌会有意思,那么,请你用书中的例子来说服我好吗?”看似很普通的几句话,却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吸引力,“于无声处听惊雷,一石激起千重浪”。老师的亲和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消除了紧张的心理,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中,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整个课堂的氛围甚是活跃。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手来,精彩的发言声此起彼伏,从唱歌的“地点”“方式”“环境”“气氛”等不同的角度,说出了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和理由。说“云南的歌会”不仅是传播智慧和热情的盛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盛会,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盛会。
另外,和谐性的课堂还应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与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在渴求知识和成功体验的双赢下,去谋求更大的发展契机。
正如我们在执教《云南的歌会》时,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问题情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觉得这篇文章没意思,同学们觉得呢?能不能帮助老师找出你认为有意思的地方?说服老师。”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兴趣倍增,思维被激活,答案也丰富多彩,此中,老师积极的给予学生激励的评价,也放飞了学生思维和求知的渴望。像这样,师生关系互动,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课堂,才能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创造和求知的渴望。一节课堂,和谐得能让学生能放飞自己的思维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
因此,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主动的学习,积极地探究问题,领会了文本的内涵和实质,达到自感自悟的目的并积极地展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同时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语文课堂。
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反思四)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思想新理念下的课程也被赋予时代的色彩,那么,怎样“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呢 ?这催我思考:我的理想的课堂是怎样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认为: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应是享受“快乐”的课堂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喜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必然关照。学习着,就是快乐着,幸福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这应是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并矢志不渝。
通常,课堂中只要富有民主平等赏识赞美,就会很自然的生成课堂快乐。只有轻松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意象丰富,激情飞扬。教师不是主宰者,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拥有课堂上的时空,让他们自主地合理地进行朗读、思考、提问、作业活动。这里有民主平等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里有赏识和赞美,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嘲笑、体罚。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关下。当孩子有了精妙的回答后,大加赞赏,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快乐感觉。对于孩子意外生成的问题,没有在你预料之中的答案,作为老师,应该是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适当点拨,让思维的活跃得以延续,让学生有骄傲的感觉。当学生出现了卡壳,老师应该停下来,把这一环节上足,让学生真的掌握,让他们有种获得新知识的快乐感。
课的快乐幸福依赖于缔造、信念的坚守,点点滴滴的积累。课,因知识转化为道德尊严,再一次让课堂快乐得到理性升华。此时的快乐,真还有一种我在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却在看我的美妙意境:在课堂中找快乐。其实快乐就像一道风景,看风景的教师是课堂中的最快乐的风景!
《藤野先生》的课后反思(反思五)
我校提倡 “15+30”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我这个教研组长来说,我一定是身体力行的,我觉得我上的《藤野先生》这节展示课,已实现了这种模式。课堂上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已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学生展示内容的设计,组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评价。从而彻底摒弃教师一统天下一统课堂,硬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不走下来的局面,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和展示的快乐。培养学生乐学善思愿答的积极性,推开学生的参与面,谁在课堂上发言的多,参与积极主动,就更能学有所得,教师就应在精神上给予奖励,比如发个参与竞争奖状,给小组加分等,学生是愿意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来的,只要你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舞台,他们就会还你一个惊喜。
传统的课型好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尖子生引领课堂,中差生抢不上,而杜郎口的展示课的六环教学是诊治这个毛病的药方,让中差生也有话语权,也有展示的机会,比如说,二年八班的付超同学,平时从不愿意发言,在这种课型的感召下也对同学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此展示课的结论都是由学生自己理解分析而得出的,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提出问题硬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回答感悟不出就急得没办法、教师就赶紧给下结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目标,我参透了语文新课标的精髓,等待也是一种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我不断探究的主题。当然,我上的这节课只是尝试而已,疏漏之处有很多很多。当老师们看到“林东四中课堂教学等级评价标准”“把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这一条后不知道课究竟怎么上了,是上我校的六环教学课型,还是上杜郎口的展示课型,都有些无所适从,有些茫然无助,我也是如此,但我不怕失败。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相结合的课型虽然对我是轻车熟路,但我更愿意创新和改变,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应该像蝉似的发生蜕变。
作文点评的几种方式(反思六)
作文点评可采取下列方式:1 集中点评,教师一言堂。集中讲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做法,有利于集中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议论文中存在的材料不真实,不详实。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材料与具体材料。不懂结构的引议联结四个部分的灵活运用。灵活调整。不会针对材料进行生发议论,挖掘中心,更不会联系现实,个人感受议论总结,发出号召。记叙文的结构是直接提出文章中心,选择材料表现中心。结尾议论抒情。这一结构也可灵活运用。直接叙述后议论。这样的文章或事情材料不典型,或叙事不详实。或用的事情过多,多件事不会运用线索。不会安排详略。一件事六要素交代的不清。共性问题教师可集中讲解。讲解时要用典型的问题作文和典型的优秀作文做范例。以感性认识来指导学生。
2.学生共评。找一篇问题作文统一印发下去,让学生做批改点评。角度可多样。评后学生共同汇报。可根据以往评点经验,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作文技法。也可老师提出批改角度,统一批改。
3.学生互相批改,两个班级的学生作文互相换着点评。这最好是老师统一提出要求。批改教师浏览学生作文,归纳写作中的问题。统一讲解。
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思考(教学反思七)
在全面推行课改的同时,我们参加教学教研观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不经意间发现,现在的课堂越来越“绚丽多姿”了,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学生在课堂上能力凸显、个性张扬、表现卓越,但课后调查中却发现,这种“绚丽多姿”的背后往往折射出一种低效。
所谓“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教学是否有效高效,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或收获大不大。因此,课堂教学我们应当:
1、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来追求效率。所谓效率,不是指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幅度。如果学生活动了但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热闹、再花哨,也是低效教学。
课堂上的时间是一个常数,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当简洁而具有针对性。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不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状况的观念、模式,而应在扬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从而使课堂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而我们部分语文教师的预习展示课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展示课把话语权、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教师要少说或不说,学生要畅所欲言、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还应该有条理性,选择恰当的形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一会是字词,一会是品味语句,一会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会又是品味语句,一会是人物形象分析,一会又是回答课后练习题,一会又是理清结构思路,这样学生听的比较忙乱,思维跳跃大,学生跟不上趟,差生更是不知所措,有的还做起小动作,脱离了课堂。课堂教学高效性何以得到实现。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不要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教师不应放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学策略,教学环节还应设计,并合理安排学生展示的流程。课上展示的几个方面内容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要确定好学习目标,然后由浅入深,条理清晰的进行展示,使整个教学流程层层推进,清新而流畅,从而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并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让尖子生引领课堂,要推开学生的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语权,让人人都得到成功的快乐。
2、通过学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来追求效益。
思维的开放性不应成为学生满足于现状而拒绝学习新的更基本、更有效方法的理由。如果仅仅是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而对学生良莠并存的思维方式视而不见,那么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比较、交流、提升的机会。
我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预习课时先是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既而感悟、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展示课时分组展示,展示时一名悟性一直很好的学生回答别人提出的疑问时说,当藤野先生向鲁迅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情时,鲁迅感到为难的原因是——鲁迅不是女人,所以不知道足骨变畸形的原因。匪夷所思!我并没有一味表扬该同学的独特见解,反之,我当即问学生,你们如何评价这位学生的发言。有学生当即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的依据,但说的都不对,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急于想得到比较理想的答案,此时,我也表明了我的意见,女人裹脚是国丑,从鲁迅的爱国精神来看他不愿意让外国人知道。指出刚才这些学生的“感悟”是主观臆断,应该“左顾右盼”上下勾连的去看问题,感悟不是天马行空。教师趁热打铁,通过适当追问,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的自行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也就是在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对原有的方法作出“扬弃”,从而使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但是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张扬,学生即使不能抓住或把握好文本的精髓,不管说什么,教师都一味地肯定,或者是对问题模棱两可,不置可否。使教学不能充分体现文本的价值,学生不能领悟文本的真谛。现在学校要求课改教师上课尽量闭上嘴,是怕教师上课犯“硬讲硬灌”的老毛病。而有的教师理解的过于狭窄,一节课干脆什么都不说,不管对与错。我们如果为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及参与的热情,而不去深入引领学生领悟文本的真谛,引领学生由问题生发出新的问题,那么训练学生思维的想法将收不到成效,对文本的理解只会过于肤浅,所以,在学生展示反馈中让学生对知识有所归纳和提升,教师的“导”功不可没。
也许叶澜教授的一句话能给我们留下思考: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在关键时刻,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设问的要设问,该出手时要出手„„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课堂往往只是虚假的主体性
如何构建开放、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八)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话题和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呢?以本学期的语文层推课活动为例进行阐述。
首先,教师要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变教为学,变讲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可以说,我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发生了跨越性的改变,由传统教师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自主展示。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变的自信和灵动。
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教师都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因此,我校的语文教师能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创新课堂教学设计,课型分为两种:预习指导课和学生展示课。课前预习充分,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使差生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展示课学生积极活跃,表现欲望强烈,个性得到张扬,不断有新的思想火花出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点拨者。改进了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新课堂。第三,是要确立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校已下发了《林东四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标准,从教学目的上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有进步,使学生有所收获”,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是第一位的。从教学要素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和谐互动,充分调动教与学双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创设能激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究思考、积极参与合作的课堂氛围和情境,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手段,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听说读写训练扎实有效。学生主动阅读思考,积极讨论发言,善于质疑探究,积极参与对话与合作。从教学效果上讲,要使学生学有所获,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能促进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激发改革创新意识。我校的“把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就深入地说明了这一点,语文教师也身体力行的做到了。
第四,教师要进行创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运用适当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成功地构建了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初一语文的课改轰轰烈烈,把课堂的二分之一时间让学生展示,二分之一时间学生和教师共同解决文本的重点、难点和疑难。初二的课堂教学借鉴杜郎口中学展示课型和我校的“目标教学和洋思教学相结合的经验”的六环教学法,两个年级所上的课型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教学设计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宗旨,每个语文教师上的课都比较成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成功地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如洋思教学经验,目标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课型,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等);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因为“好老师”是“开放、高效的语文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课堂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情读,动笔写,动手做,动脑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让学生主动深入地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让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让学生进行激烈地争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和热情,总之,要让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热烈气氛,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开放”。
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共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
总之,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谐发展,提高效益。
第二篇:高效课堂心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分享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其实一开始谈到“高效课堂”,我们都是怀着战战栗栗、如履薄冰般虔诚的态度,因为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永远存在课堂时间不够用,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有的题我们讲了三遍、五遍学生还不会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了我们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那么,如何才能尽量避免刚才所说的种种现象的发生,让我们的课堂“高效”起来?方法很多,我是从下面几点做起的:
首先,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不管这种参与一开始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参与可以是课前的准备、课堂中的生成亦或是课后的延伸。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在课堂上会自觉不自觉的提高兴趣。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再比如课后的复习,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像上学期到最后的总复习,我让我们班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复习本,这个本子上面什么都可以写,但每天的内容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第二部分是课本上的基础复习,(比如今天复习哪一页到哪一页),第三部分则自己补充,可以是不会的,可以是自己认为重点的知识,第二天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这样一来,他自己就想着怎样让自己补充的内容全面,有亮点,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而费尽脑汁,当然如果再加上老师的顺势利导,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其次,在我的课堂上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学生经历了摒弃一个个错误的猜测的过程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他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碰撞火花,并且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还能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我想这也就是现在几乎每节课后,老师都要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不仅仅是课堂总结,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学生的说,来锻炼他的思维能力。
当然,“高效课堂”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老师要吃透教参,领会教材意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等等可以用来提高课堂效果的途径。但“高效课堂”绝不仅仅是这节课写会了多少个字,做会了多少道题,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
总之,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的因素很复杂,需要探讨的内容也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学生已有知识为生长点、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以学生独立尝试为启发点、以学生回顾小结为反思点、以学生学会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并在这些有效教学的“着力点”上做足文章,就能抓住高效教学的灵魂,进而更好的构建和驾驭新课程的高效课堂。
第三篇:高效课堂心得
“高效课堂”心得
课堂是目前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我校时下开展的“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建设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笔者想就“何谓高效课堂?”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提出显然与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有关,或者说与对高效课堂较为普遍的片面认识有关。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有不同的教学理想,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最终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可能是高考承载着太多的社会压力,可能是教育部门或教育者自身的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时下我们的课堂愈来愈偏离其教育本质,具体表现在:
(1)功利化和片面化:过分强调考试分数,使课堂教学活动演变成只为考试服务。只要能提高考试成绩,为人之道、成事之道、民族国家之道可以不传,学生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的培育可以放弃,不作考试要求的知识即使学生再需要也可不教(有时课堂上知识面的拓展甚至被批为把握不住重点)。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不关心学生成人,只关注学生成事(仅指考大学),教师为教书而教书,课堂的育人功能严重缺失。
(2)简单化和形式化:由于指导思想不端正,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以考代教,以分促学,有时为使学生听话,哄吓欺诈骗压无所不为,课堂教学毫无文化性、艺术性、人文性可言,培养学生论变为大规模“机器生产考生”。“看考点——讲考点——问考点——练考点——考考点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八股”。有时为应付赛课、检查、观摩之需要,教师临时抱佛脚,挖空心思,投听课老师、领导、专家所好,为“探究”就让学生分组讨论,为“现代”就一定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反馈就一味提问、做题,上课像演戏,华而不实。
(3)低效性:尽管课堂教学目标单一,但效率低、效益差,突出地反映在高考学科大量占用学生的非文化课时间、课余时间、休息时间(较为普遍的是高中三年,高考学科所占用时间是国家规定学时的2-3倍),但很多学生的高考成绩仍不理想,甚至很差。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受到伤害,近视眼、肥胖症十分普遍。更为严重的是学生身心疲惫,不想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现在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是:最不想上的是文化课,最累的是做作业,最怕的是考试,最想的是睡觉。另外,功利化教育下的学生处处表现出社会责任心弱、功利心强的特点。
(二)显而易见,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应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受益愈大,则课堂教学的质量愈高,效果愈好,鉴于此,我的理解是:
首先“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课外学业负担方面;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三)鉴于对“高效课堂”的上述理解,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理念上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在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各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课堂的功能也不仅仅是传爱知识,更主要的应该是教师要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通过学科教学来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简而言之,高效课堂要处处体现在“努力使学生想学、会学、肯学、学会和立志学”这一指导思想。
(2)手段和方法上的灵活性:因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机、学生构成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故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我们常说,最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现在将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的自我期望和自觉要求,这其中也隐含着手段和方法的无穷变化。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作(题目)、一味地看(幻灯片),或者是像开会(杂)、像演戏(乱)、像比赛一样一味地追求新、奇、异,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更难以持续,只有适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规律,顺应学科知识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会使学生满意和接受,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呈现方式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把教育看作是塑造
人的灵魂的工作,这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同样45分钟,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由于是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天壤之别,有的课堂可能单调乏味、令人生厌,而有的课堂则可能使学生如浴春风、心存期盼,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状态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课堂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使我们的课堂具有动感、情感、美感,才会使课堂产生感染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入其门,达其成。
第四篇:高效课堂心得[推荐]
学习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2年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也在学校内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从本项活动中,我领悟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做优化,教学 效果是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在学习、摸索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课余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在音乐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情景对话、欣赏中外名曲、编排歌谣、舞蹈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一节课中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在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本来就喜欢音乐的他们更加的喜欢上音乐课。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多了解音乐,让他们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修改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多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在平日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努力创建和实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践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双赢”、“双发展”。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将自己所学都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更新自己的工作。
第五篇:高效课堂心得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心得体会
上西梁学校史艳平
听了襄汾一小史茂祥老师的创建高质量课堂讲座,我受益匪浅。
高质量课堂要体现以学为主,“教”服务于“学”的教育思想。高效率,从学生角度来讲,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三是语言表达是否通顺。从教师角度来讲,高效率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三是教学活动中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做到适时分层检测。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目前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所以我在备课中把备学生作为一个重点,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学习方法,心理特点。全面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方式,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在教学中要把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应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新的学习方式,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采用男女生竞赛的方式,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计分的方式,等。又如,合作学习时间,各类学生任务是否明确,以怎样的顺序来展示,以怎样的形式来展示;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要集中精力里聆听,当展示不到位时,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或不同的观点谈出来,哪些内容有那些学生来展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人参与,个个发展。为了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大力提倡学生点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