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

时间:2019-05-13 02: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

第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

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

引子

假如你想富有,就从教育故事写起,故事里的事奏响你人生的旋律。假如你想成功,就从教学反思写起,反思中的哲理成为你为师的真谛。假如你想辉煌,就从教学案例写起,案例中的案子是你思考的阶梯。

案例、反思、故事,是你劳累后的休憩,是你跋涉中的驿站,是你彷徨中的坚定,是你苦闷中的乐曲,是你寒冷中的阳光,是你单调生活中少有的希望……拿起笔来,或者打开电脑,点一支香烟,或者品一口飘香的淡茶,在事业的蜿蜒小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教学案例

一、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故事的重要性。

(一)、个人成长的需要。“学而优则师,师而优则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优秀可以当老师,要想当一个优秀的老师则需要不断的学习。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故事就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发展,必须靠科研,即科研才能兴校。要想科研兴校,必须靠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和研究型的教师,而要想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一定要从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故事写

起。

(三)、华文教学的需要。华文教学蓬勃发展,需要不断地研究,而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故事既可以积累第一手资料,又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教学案例的定义。所谓案例,从字面上理解是“案例实例”的意思。它必须是“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典型事件”。“具体情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条件等背景信息;“典型事件”,指的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的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具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片的同时,人们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如按校本研究内容分有:培训案例、课堂教学案例、学校教育案例、校本教研活动案例、校本管理案例、校本课程开发、区域校本研究案例八类。按案例性质可分为理论方法运用性的和问题

解决性的两类

三、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四、教学案例基本特征

1、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事例的经过与结果是真实的,如实反映了事

实的本来面目。

2、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一般是指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它最能显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意义,通过对一个事例的研究,就能探索同一类事例相同的内在规律,这

一事例具有很强的标准性、联系性。

3、指导性:所谓指导性,是指本案例具有启发迁移作用,对其他事例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借鉴意

义和启示作用。

4、鲜明性:所谓鲜明性,是指具有时代感,有明确的指向,富有鲜明的个性。

五、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案例主题: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案例的主题,是案例描述的人物行为、事件所显示出来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它是案例撰写者对事例经过深入了解、综合分析及对案例题材、背景的处理与提炼而得出来的思想

结晶,是案例的灵魂。

3、事件: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揭示人物心理。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取得成功的体会,也有成果的遗憾以及今后的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

入思考。细节和结果是案例正文的最基本的要素。正文是案例的主体。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题部分,应该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讲明案例所要反映的事件和情况

5、评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能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

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际活动的反思。撰写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有恰当的理论作为支撑,蕴含一定的教学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案例素材的收集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

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案例,既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学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六、实例 意料之外,巧理之中 ——造句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真实的、真正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而不可预测的动态过程,因此不应希望将教学全过程尽在预料之中;如能在各种变化多端的、突发的、意料之外的教学事件中不留痕迹地相机施教,或许能化腐朽为

神奇,收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6月11号,星期三,六年级上课,用下列词语造句:养料、目前、脑袋、搂、自由自在,好玩儿,偷偷,时常,制造,植物。先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教学片断。

生一:“目前,我目前是学生。” 生二:“搂,爸爸搂我的弟弟”。生三:“妈妈搂我的妹妹”。

生四:“我搂朋友,他也搂朋友”。说完,解嘲一笑,其他同学也笑。师说:“从造句的角度来说,同学们是对的,能不能还有更好的内容?”

同学们沉思。教室静静的。

此时,一只小鸟飞进了教室,在窗子附近飞来飞去,“忽”,又飞到风扇上,抖落一些轻尘。窗子附近的丽西亚,早就盯着小鸟不放,心思已经在小鸟那儿。几个男生,坐直了身子,直想抓住小鸟,跃跃欲试,所有同学的眼光已聚焦到小鸟身上,造句的事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怎么办?继续造句?显然已经无法进行,无论老师怎样组织教学,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心生一计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鸟,它什么样

子?它在干什么?然后口头造句。”

同学们嬉笑着,谈论着,观察着。小鸟似乎受了惊,乱飞乱闯,“砰”,撞到玻璃上,晕头晕脑的落到窗台上,东张西望。之后,又在教室里飞来飞去,足足有三四分钟。同学们打开所有的门窗,小鸟终于

飞走了。

师说:“请根据刚才的情形造句。”

生五:“小鸟飞进了教室。” 生六:“小鸟在教室里飞来飞去。” 生七:“同学们都在看小鸟。” 生八:“丽西亚想捉住小鸟。” 生九:“小鸟害怕了。” 生十:“小鸟飞去了。”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是它在 „干什么‟,那么它什么样子呢?”

生十一:“它长着羽毛。” 生十二:“它脑袋很小。” 师:“很好,用上了„脑袋‟”。生十三:“小鸟有眼睛。”

生十四:“它有那个… ”伸出双臂做飞翔状。

师:“翅膀,它有翅膀”。师把“翅膀”写在黑板上,然后说:“谁能根据刚才的情形说一段话。”

同学们思考片刻,都把目光集中到基础好的学生身上。

生十五: “小鸟飞进了教室,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同学们不学习了,都看小鸟,一会儿,又飞去了。”

师:“非常好,老师给你鼓掌,能否尝试着用上黑板上的词语,用上一个也行。”

思考半天,孩子们眉头紧锁。问之,只有三个举手。我知道,这到了老师拔高的时候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一段话:“小鸟„偷偷‟地飞进了教室,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撞到玻璃上。同学们不学习了,都在看小鸟,小鸟„脑袋‟很小,一身羽毛,一会儿,又飞走了,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了,小鸟真„好

玩儿‟”

我边写,同学们边读,他们急不可待,嫌我写得太慢,我写完了,他们也读完了,我让他们又读了一遍。让他们知道,我用上了“偷偷、脑袋、自由自在、好玩儿”四个新学的词语。

之后,继续造句,没有造完,就下课了。

教后体会。

本节课,其目的是用十个词语造句,但因为小鸟的 “打扰”没能完成,仅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表面上看,没能完成任务,但我却很满意,原因如下:

一、教学机智,运用得当。“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在课堂出现突发情况和突发事件时,老师能够果断和合理的加以解决,甚至能将这种突发事件为我所用,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至于被这些事件将课堂教学引至错误方向或偏离了教学目标” ——《中国教育报》。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扰乱课堂秩序,打乱教学思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怎么办?老师应当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尽量地与教学结合起来。本节课,小鸟的不期而至,使安静的课堂热闹起来,如平静的湖水投进了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波纹,何不就此情景学

造句学说话呢?

平时课堂教学中,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正在上课,突然飞进一只大蜜蜂,在同学们之间飞行;同学之间出现了纠纷(周四,正上课,彩丽哭了);学生突然说了一句很搞笑的话(周五,初三甲,小红说,„老师你胖胖的‟)等等。如何处理就反映了教学机智的问题,合情合理地去处理就有利于教学,否则,就不利于教学。由此看来,“教学机智”是我们每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倘若运用得当,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欢笑,也能为学生的思维全面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情境教学,悄然而至。

情境教学是由中国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李吉林老师创立的,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情境教育流派。早些年,我购买了李吉林老师的专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进行了学习。当时给我一个印象,情境教学容易激发兴趣,比较适合低年级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往往可以转化为理想的教学情景与课程资源,即教师、学生、教学事件本身也是可以随时开发利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人民教育》。现在,把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当作一个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岂不更好?故意创设一个情境,很难,现在出现了,何不利用?试想,你想让一个小鸟飞进教室,它能听你的?你想让一个学生哭一阵儿,那么容易?“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情境已在课堂教学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意外情形”都当作“教学情境”,老师要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进

行教学。

三、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本节课,根据“小鸟事件”,围绕四个逐步加深的问题进行教学。

1、小鸟做了什么?

2、小鸟什么样子?

3、根据观察说一段话。

4、运用所给的词语说一段话。这四个问题,从形象到思维,从观察到表达,从说句子到说语段,循序渐进,难度逐步加深,从一般学生到尖子生,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脑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用眼看,让他们用耳听,让他们用口说,让他们用脑思考,他们的注意力都

集中到了“小鸟事件”上。

四、解疑释惑,彰显师道。

中国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显然,“解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何为 “惑”?“惑”就是学生不懂并且强烈要求学会的知识。教师不能让学生 “原地踏步走”,而是引导他们向前走;不能让他们在地平线上悠闲自在的散步,而是让他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老师要么不发言,只要发言,就要拔高,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桃子伸手可得,不行;跳起来,还摘不到桃子,也不行;跳起来,摘到桃子才行。本节课,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段话,就是学生的“惑”,就是学生跳起来要摘的 “桃子”。

第二篇:教学设计写法与案例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要素

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有五个基本环节。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3.

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教学思想的落实。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和方法)。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就是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活动。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写作时应该图文并茂,必须将教学内容和课件中的图片、表格等书写在教案之中。教学活动设计包括: 1.

活动内容

活动的内容应该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整个一节课的内容。练习与作业设计(包括尝试性习题、课内练习、课外作业、数学思考、游戏与操作等。)2.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一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一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3.

活动的设计意图

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五、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可以采取测验、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不是仅仅追求“热闹”。

(2)

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得它们更为有效?(3)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了就要努力执行和实现。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为促成“目标”的实现服务。

(4)

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最后达到寓教于“无形”之中。(5)设计应该考虑单元或更大的范围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涉及到诸多要素,我认为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

1、目标为核心:在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中,设计的目的是优化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师生的活动、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均要受到目标的控制,设计中的各要素都要围绕如何实施教学目标而进行。

2、学生为导向: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是通过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行为、情感变化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需求、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为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和刺激,以及内部学习过程发生和进行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加以统筹分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有利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全体学生均能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3、策略为重点:教学设计中为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合理地选择、设计教学策略。诸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媒体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活动程序安排等均为教学策略,它们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评价为调控:反馈评价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从而得到设计方案修改的信息,评价活动通过确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大量、真实的数据,利用科学方法进行量化处理,对设计方案的价值进行判断。通过这种调控,使教学设计方案更趋完善。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新目标英语教材概述

《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语言教育理念是:知识用于行动强调“语言应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教材中每单元都设计一个或几个与该单元话题有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单元分析及教材处理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以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人物的特性”展开,学习和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让学生能表述个人的特征,能用比较级对人进行对比描述。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语言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的词汇(主要是:描述人物的词汇)

描述外貌:tall short heavy thin long hair short hair

描述性格:quiet outgoing calm wild serious funny 其它(身体/头脑/年龄/勤奋等):athletic weak smart foolish young old hard-working lazy

2、掌握语法

1)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成 2)学会用比较级来进行比较 语言技能目标

能表述个人的特征,能用比较级对人进行对比描述。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难点

1.复习词汇tall short heavy thin long hair short hair

quiet outgoing calm wild serious funny athletic weak smart foolish young old hard-working lazy等

2.句型: Which is bigger, the apple or the orange?

Yao Ming is taller than Liu Xiang.Yao Ming is much taller than Pan Changjiang.3.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拟以一些著名明星的漫画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对英语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3.初二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4.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谈论人物,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复习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法渗透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本节课我将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2、教学原则

活动性原则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

合作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任务型原则

任务驱动—激发动机;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执行任务—培养责任

心和合作精神。

情感性原则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3、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猜谜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用powerpoint软件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图片、文字、图表制成教学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四、学法指导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一课时45分钟)

Warming up(课前热身)

1.Read the tongue twister quickly.通过快速读出绕口令,培养学生的语感。2.Read the rhyme quickly, say out what you have learned from it.通过读Good, better, best这首小诗,让学生小组讨论,这首小诗中感悟到什么?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中。Tasks 任务一:词汇复习

1.Say out the description words.运用形象地幻灯片来复习描述人的词汇。

2.Fill in the blanks then make your own sentence with each word.用正确的词填空,然后用每个词造句。(Selfcheck 1)3.)4.Look at the pictures, answer the questions.看图说出描述词。5.小组小结:描述人的词汇 任务二:句型复习

1、Learn to make comparisons.学会用比较级进行比较

2、小组小结:描述人的词汇

3、小组小结: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4、Learn to make comparisons with a little or much.学会用 a little 或 much表示比较的程度

5、小组小结:形容词原级、比较级的用法 任务三:实践活动

Compare you and your partner.比较你和你的同伴,然后进行汇报。任务四:

1.Learn to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now and the past.学会用比较级对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

2.Think of yourself two years ago.谈论现在的你,跟两年前有什么区别。(Selfcheck 2)任务五:达标练习

巩固训练1写出下列形容词的比较级

巩固训练2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巩固训练3 按要求作出下列各题

猜一猜

Think of Ms Li two years ago.Discuss in groups.Then tell something about Ms Li.小组探讨现在的李老师跟两年前有什么区别。辨一辨

讨论:我们班哪个学生比较受欢迎? 为什么?

能力训练:写一写:为你自己找一个理想朋友.参考用语:

I like to have a friend who is different from me/the same as me/I don’t care.My friend should/must be funnier……than me.家庭作业:Homework Make a survey of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调查你的父母亲,完成调查表)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第四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在与其他>班主任的交流中,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越来越多的听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不听话、难管教的抱怨,学生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要正确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和指导,必须先了解他们逆反心理的来源。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对立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二、个案分析

我班的吕玉国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自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的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他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绝不再犯,这真让我火冒三丈。到底问题出在哪?我把吸烟的危害说得淋漓尽致,也告诉他盲目模仿成年人不可取。怎么他就不能改掉呢?经过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吕玉国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我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件事也让我深深意识到错误原来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

三、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阶段的正常表现

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的正常表现,许多家长感觉:孩子自从升入某所中学,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变得不听话了。事实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别的学校,学生最近接触了什么人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因,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逆反心理体现了学生渴望被关注的需要

逆反心理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学生渴望和周围人不一样,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和周围人一样,以获得足够多的认同,“别的同学都有”是很多学生让父母买东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对整个学生人群而言,他们一方面要显示出与成年人的不一样,喜欢听让成年人血压上升的歌曲,说着成年人听不懂的名词,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学生会用吸烟、早恋等标志性的符号给自己打上一个“我长大了”的标签。总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凡事都要拧着干,处处和大人作对,只要学生有被认同的需要,他们就有机会被转化。

三、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

1、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数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作最强烈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之后会和家长老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是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没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学生始终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显示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懂好歹”、“软硬不吃”。这样的学生转化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赏识和表扬,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比较夸张的表扬就会心生警惕,认识到自己并不像老师表扬的那样好,继而怀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扬有多少是真实的,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绪。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我称之为消极关注,即表面漫不经心,背后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让这个同学从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建立信心,寻找机会表扬,但是直接扔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会让他感到难堪,加重内心的自卑感,这就需要营造一个看似偶然的环境。例如这个同学坐在第四排第四座,我就把最容易的问题放在第四个来提问,第一个问题让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学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让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学来回答,以此类推,这样让他回答第四个最容易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这个同学的学号是15,而讲课当天是5号,提问之前先故意问一下今天是几号?然后回答问题的顺序按5,15,25来安排。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可以绕过学生排斥别人的心理防线,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集体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认同。

与这样的学生的沟通语言措辞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句话,敏感的学生听到了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几个月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又重新开始。比如很多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都会用“我能理解你内心的感受”这类表示共情的言语,但对敏感的学生这句话就不适用,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别人的关心,根本就不会愿意更不会相信别人能这么快理解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让他感受到你渴望关注他的愿望“我实在不能理解你刚才的观点,但是我很愿意努力地尝试,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这样的交谈吗?”

成长是一个快乐的话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教育一个处于成长敏感期的学生是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难题,与这些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学生打交道给我个人的感觉是:他们肯定不成熟,但他们很健全,成年人该有的情绪情感他们都有,而且他们一点也不傻,你对他们的真诚他们能够感受得到,你对他们的敷衍他们即使一时不会察觉,过后也会发现。所以对这样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要以诚相待,持之以恒,有了这样的决心就会发现,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中的要短。

2、把学生当朋友对待。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若是一味压制,只能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看成“服从”与“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由于认识片面、视野狭隘造成自身认识错误。同时,老师与家长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3、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受教育者明白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

4、让学生学着理解大人。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逆反了。

5、鼓励学生学会适应。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6、开发逆反心理到学习中。当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人意料的言论时,教师不能简单的认为他是在故意和老师作对或者是在哗众取宠,简单粗暴的训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采取“冷处理”,把学生晾在一边,而应该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心理符号:“我太>孤独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们都不理解我,快来关注我吧”。应该寻找机会多和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怎么说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增加他们被认同被肯定的感觉。很多喜欢在课堂上“抬杠”让老师难堪的学生,他们这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到学习中,启发他们把这种挑毛病的习惯用在做题上,挑出题人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学的知识结构。

7、家长鼓励平息逆反心理。对于家长,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更加直接,简言之就是“不听话”,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与父母吵架最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对于孩子家长不能简单的程式化的训斥,因为千篇一律的批评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迁就乃至忍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会觉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对自己的敷衍,内心被关注的需要根本没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叛逆情绪会变本加厉,不断的挑战父母的忍耐极限。父母应该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并且少做评价性的结论,多做陈述式的概括,让孩子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某些个别问题,一旦孩子与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选择激烈的方式发泄,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的这种情绪得到宣泄,不能在心中越积越深,同时又要选择好时间和场合,让这种宣泄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激烈争吵之后,还是要有一个相对冷静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也要及时的进行,家长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话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篇二: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对初中学生上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与学习,班里有一个叫小强的男孩性格怪异,不用理他。我没有太在意她的话,上课时,观察发现他不爱说话,经常听讲心不在焉的样子。听讲效果差,成绩也比较差。为了提醒他上课注意听讲,在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时,我会突然叫他回答刚讲的问题,他很不在乎的站起来说:“不知道!”我很生气,但没表现出来,只是提醒他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精神集中,然后让他坐下。这样的情形一个星期好几次,屡说屡犯,下课找其谈话,聊天,当时会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会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有一次上课,他翘着二郎腿,斜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说:“小强,坐好啦!”没想到他突然说:“我这样坐碍着你什么事啦?”我对他的反应很意外。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当时没理会他。后来,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同学时而友好,时而生硬。有时会因老师的一句批评与老师顶撞。

不成功的反思,当时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关心他,关注他,和他谈话,从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导。经过一学期的教育,他没有根本好转,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最初对他犯的错误,在教育方式主只做思想工作,有时采取原谅的态度,降低要求。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进步?我通过反思认识到:

1、对这样的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与他们相处距离要适当。

2、以往发现不了问题,现在能发现问题,但苦于自己的经验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或找的时机不对。

3、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样化,不要单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学生,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为学生从小就听家人和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师一味说服教育,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因此承但任何后果。对那多次屡数不改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让他警醒,可以给予一定的处分,让他知道他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篇三: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一、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一:第五册《八只小鹅》的识谱教学:

师生互动学会歌词后,请学生欣赏小鹅们快乐游戏玩耍的录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学象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他们看的是“无声电影”。老师非常热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尝尝当音响大师的滋味儿?你们把歌谱唱出来,配上去,不就有音乐了!”在兴趣的激发中鼓励学生自学歌谱。同时,随机进行个别指导,很快,“有声电影”就开始放映了。有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边唱边模拟小鹅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学方法从“趣”入手,“先唱歌,后识谱”首先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下识谱,接着借用相声“抖包袱”艺术手段,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精心安排歌谱教学。从“无声电影”设趣到做“音响大师”激趣,最后达到放映“有声电影”的乐趣,设计创造出促使学生识谱学习的最佳内心情感激发点,使学生在兴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学唱歌谱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深深的音乐审美体验。

案例二:第三册《快乐的节奏》

首先,引导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叶窗”(八分节奏)、“老鼠偷吃”(二分节奏)和《唐老鸭当兵》片段“唐老鸭报名”(四分节奏),并把它们并列动态显示,启发学生观察、模拟、比较,在动态欣赏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时值,解决感知节奏特点这个难点。后段学唱歌曲《大鹿》后,鼓励学生根据情节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兴趣盎然。

反思: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反思教学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学,从而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集体智慧、专家启迪,在集体协作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反思教学。

案例一:第六册《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教学

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科综合”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民俗——自然——歌曲——舞蹈块状进行音乐、自然学科的综合教学。前半节课学生说西藏,观西藏,深深沉醉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域风光美中,后半节课在情境延伸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唱歌曲,感受、表现歌曲的情境。

集体反思:“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本课应以学生对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感受学习为主线,以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教学着落点,进行多媒体“菜单设计”,让学生自由“点菜”,随机进行学习。专家更指出: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点菜”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个性化教学。使音乐课的学科综合不仅音乐化而且个性化。

总结自己 几年来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第五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龙泉中学

董长江

记得那是一个寒冬的早晨,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正在上早自习,教室里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面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陈乐,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老师自己也迟到,还要批评别人。。”一个女同学正在向嘀咕的同学使眼色,但这个同学没有意识到,他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反思自己,我作为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中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而我,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下载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写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汪喜林 背景: 最新的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

    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塘月色》 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学校:习水五中 科目:语 文 姓名:叶 红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一、设计背景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

    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政治课堂教学片段中寻找生命化教育 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高一政治组孙建枚 一、教学背景: “直面教育,直面人生,成全每个富有个性之人的全面发展”将越来越成为以教育为天职......

    教学案例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8》教学案例 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 涂雪梅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这对小......

    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一:教学案例与反思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案例及教学反思教学片段: 把20.256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

    教学案例写法、什么是教学案例 [推荐]

    教 学 案 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

    教学案例的写法

    教学案例的写法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所谓案例,从字面上理解是“案例实例”的意思。他必须是“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典型事件”。 “具体情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