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5篇

时间:2019-05-13 02: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第一篇: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以及农业、工业、能源、资源、材料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学习化学可以指导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化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好化学,特别是初中化学,有的同学喜欢上化学就是起源于中学第一堂化学课,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我们老师必须让学生学好化学并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用化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开始我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欲望,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强课堂语言的幽默,让他们变成“乐学者”。以下是我多年教育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轻松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我们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已经参差不齐,有的已经佼佼者,有的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化学的第一节课,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化学,不知道化学是做什么的,化学课有没有意思,等等。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谜团”未解开,抱着一种试试听听的态度。我们老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点,因势利导,先演示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比如镁带燃烧的实验、不怕烧的手帕、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从感官上被“征服”,然后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探讨各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各类学生都一头雾水,这样在所有学生都无法解释的时候,那些对学习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的学生就有了信心,心想:“你们和我一样、都不知道”,“咱们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开始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学习它的信心。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兴趣还挺浓,但是到了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及抽象的分子原子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这样就会把化学当作“死记硬背”“第二门外语”,就会失去原有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又及时地给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历史的渗透,化学轶事、科普知识等,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平时在记忆的知识里,多总结一些口诀,如“茶”“庄”“定”“点”“收”“利”“息”,元素的化合价口诀,再比如操作的先后顺序“气”“灯”“灯”“气”,在学习金属与酸反应后,计算氢气的质量多少时,通过归纳整理得出口诀“铝镁哪能铁锌”等。利用学生爱做实验的行为,把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布置家庭小实验,小制作等,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保持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利用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的效率

提高课堂的效率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演”,老师只是“导演”。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式的教学,满堂灌等。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所以在课堂上,一般的流程是:幽默的导入----疑问式的过度----精讲重点----学生间的互动----教师或学生的点拨-----思维的拓展-----针对性的习题----课后分层次的作业,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语言

人常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我认为教师更应该修炼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进行《原子结构》教学时,提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在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我很形象的把电子比作我头上的一根头发,说到,我今天身体的质量是130千克,明天我理发之后,质量是多少?同学们大笑回答:130千克,为什么呢?头发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呀。就这样,这一节课,仅仅就这么一个幽默的语境,是学生整节课注意力非常集中,那么效果就不言而喻。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挖掘教材,要想方设法用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语言的魅力去激励他们,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总之,化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作为形象的、有趣的学习,加之教师语言的魅力和幽默,那么化学教学效果何愁不好呢?

第二篇: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三篇: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几个环节,建构有效课堂

四川省遂宁市川中大市场物业九号楼一单元七楼二号

刘胜建

*** 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几个环节,建构有效课堂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联盟学校

刘胜建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初中化学又反映出内容多、杂乱、记忆强度大等问题,甚至有人把它比作“第二外语”,把握不好,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在国家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过去那种依靠补课来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考升学率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是违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规律,是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是远离了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那又如何做到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呢?这就要求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核心,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堂结构,抓好教学中的以下环节。

一、深钻好学,提高备课质量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我们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熟知初中化学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认真钻研教材,了解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要善于整理教材,做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有敢于破出教材权威的精神。例如,山东版化学上册28页“水是由分子组成的”的说法就应该改为“水是由分子构成的”;在教“物质组成的表示”一节内容时,我们就必须补充简单化合物的命名,让学生明白化学式与名称间的关系,如果仅靠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是很费劲的。在做好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作好一本书的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设计,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我们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有的放矢。

其次,精心做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总的教学目标都是通过每一节课去完成的,所以课堂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1)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不一定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可以进行创新,以便学生更易接受。(2)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知识与方法同样重要,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在当前的课标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3)教师要“备学生”,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才不会出现“对牛弹琴”的现象。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注意控制知识的难度,做好分层教学。

最后,要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现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琳琅满目,我们绝不能照搬,只有认真吸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二、关注课堂,适时调整方案

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教师备课前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就不能一成不变地按教案教,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

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要给予正面回答,绝不能回避,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不回答,学生懂的,教师不讲,学生不会做的,教师也不要包办代替,尽量把知识用有价值的提问方式呈现出来,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教学。

三、重视实验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很多实验,要利用好这些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教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教师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而在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和思考时间;允许学生自由发问,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验过程或结果进行充分的评价。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而“探索法”的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 “燃烧的条件”的教学课堂中提问:“我们常说水火不容,到底能不能让物质在水中燃烧呢?”这时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课堂上展开热烈讨论,大多同学都说不可能,但有个别学生提出有可能,我让他说明理由。接

着,演示白磷在80OC的水中在通O2后燃烧,学生看到了火苗在水中快乐地欢腾的奇妙景象。我及时地对该同学进行表扬,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是激发了他们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和培养了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三、注重课后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要经常在课后反思,这样教师自身才能成长,教学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作好课后反思的途径有多种,通过课堂效果、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谈话、听取听课教师的意见等。教学反思一方面要反思成功的经验,也要反思教学上的不足,一堂课上得无论怎么好,也有不足的地方,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我们就会真正掌握教育艺术。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追求高效、优质的课堂,树立注重实效、精益求精教学思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地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教学语言在字斟句酌、符合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还应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疲劳,激发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我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精讲,指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实验教学是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我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教学。我认为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

《分离混合物》是继混合物(一)和(二)之后的一堂探究性的实验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也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自主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了解更多的分离方法,从中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1.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由“你知道了哪些混合物?”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混合物的概念有个回忆,为研究分离混合物打好扎实的基础。课后认识到如果我当时在设计时让再让学生说说这些你知道的混合物中的物质在混合前后是否有变化?那就使这个教学环节更加具有系统性。——这是我疏忽一个地方。

2.引导探究 自主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的主体”、“要以探索为探究的核心”。这就是说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设计的两个实验充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从自主的探究过程中掌握方法。实验设计“由扶到放”:第一个“分离粳米和面粉”的实验沿着提出问题→猜想→讨论计划→实验→交流总结方法的课堂轨迹进行;而后的“分离木屑和旧铁钉”的实验由提出问题→运用分离方法→学生实施实验→互相交流完成。课后我反思,虽然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力求达到上述思想,但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整个实验结构处理得不够紧密。特别在“交流总结”这个环节上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课堂上的纪律之间的良性关系,这就使整个实验在“热热闹闹”中有所欠缺实验内容的“实质性突破”。

3.主体参与 联系生活

在课上学生提出了“对火烧能不能分离木屑和细铁钉的.混合物?”这个问题。当时我让同学们是较浅层次地说了说他们的想法。其实课后我在反思:作为科学老师应要让学生充分争论,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据场合和分离的后的物质用途而议。此外,学生通过本课的研究学习,了解了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我也及时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在分离哪些混合物的时候用到了什么方法,使学生探究掌握的知识马上得到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2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兴趣: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动力基础,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要敢于和学生说笑话。天南的、地北的、国内的、国外的、与化学有关的、无关的。有的学生说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我说“那坏了,H2和O2是气体喝一口你就飘忽,喝一杯水是不是就有坐飞机的感觉,如果喝的再多可能就会飞向美国了。同学们想,如果在空中点火抽一支烟,什么结果?”,同学们吆喝“爆炸”,因为H2和O2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说那只有唱“伤心太平洋”的份了,学生哈哈大笑。

学生要喜欢这课,肯定要先喜欢老师,如果哪位老师很幽默,学生肯定喜欢与他交流。喜欢老师,就会主动接近老师,肯定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受到我校演讲的林老师的启发,我就经常对学生说:“你敢不敢喊老师‘我爱你’,怕什么?你是老师的孩子。”

2、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3、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如:作为一名新的任课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认识所教的所有学生,晚自习快下课时不看座次、不看花名册认识各位学生,“张三,你很聪明” ,“李四,第二节课你就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五,……”,实在没有话说,就“认识你很高兴”,利用这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知道老师很了解他们,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

再如:老师检查目标作业时,有的学生自信地说“老师,你看”,有的则说“没问题!”,再看部分没有做完作业的同学只有不好意思得份了,老师则说“很多同学作业写得很好,老师都很鼓舞,一定尽心教好同学们,你不受鼓舞吗?下次作业你能主动给老师看看吗?”

4、悬念: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如: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如何?猜一猜,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但有许多学生说“小于”,而且还能说的同学们心服口服,一个小问题就能增强好强心、好奇心,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下课前留一些新颖、难度较大的小题目,告诉学生“老师等待着你的结果”,往往是当天就有许多学生在课间围着老师,“答案是几?”“我做的对不对?”,热情特别高。

5、规矩:教师的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规矩,并且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教法。①课堂新授教学时,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最本的办法:讲完后领学生集体读一遍、集体背一遍、个别学生再检查一遍。②课前作业必检查,哪怕写一个或几个关键字,也能显现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③习题讲评课,要求学生拿起笔,把题目种的关键字、关键话划出来,把牵扯到的计算式子列出来,答案自然就明确了,下次再见到类似的题目,眼睛肯定会一亮。

教有规矩,学有方圆。在学生适应老师后,他们就知道了老师要讲那一个题、以哪一种物质为例、甚至说哪句话,表现出学生较强的主动性。如:在讲化合价时,九年级六班一名男同学不等老师开口就一边聚首,一边对同学说“老师肯定要问谁把化合价标在题目上”,真是说道黄老师的心里去了,很高兴,因为学生知道老师要求他们做什么,知道老师喜欢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适应老师,走在教师的前面,占领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3

从我校实行课改以来,可以说课改搞得轰轰烈烈。但不外乎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现对小组合作学习思考有以下几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优点是: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4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节课的内容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本节课作为一节理论课,为了避免枯燥乏味,以给几个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开始,既复习了几种分类的方法,引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这两个初中就接触过的的概念,并进行了概念整合,也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按照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历程的顺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分析、研究、找规律,探究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起点低而落点高。又以思考题的形式研究基本反应类型与其关系,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通过习题的反馈学生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良好,为接下来继续研究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打了坚实的基础。

但本节课由于事先的准备和临时的.一些状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知识的呈现形式能不能换个形式,本节课可以以化学发展史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的足迹去不断完善概念,最终揭示实质,增加趣味性,是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置问题的时候再多设计几个层次,是不是更能适合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习中也可再增添一些交流、合作的环节,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等等。.。.。.

总之,本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我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在这次学校的汇报课期间通过自己做课和听其他老师的课,都有很多收获,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进步,我会一直学习着。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5

盐类物质是我们初中化学教材中最后研究学习的一类物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在学习碱和酸以后,学生已经对研究物质的性质有了较强的接受能力了,所以在介绍和归纳的盐的性质时,我就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有讨论,自己总结的空间了。对于具体的一些应用也可以展开。培养学生学习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寻找规律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差异,因此在课堂上的反应有所不同。这节课基本能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但是对一些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收益不大,这也是我这节课的缺憾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我去用心钻研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6

草药 通过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深,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会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去反思。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合作伙伴

在以往的教学行为中: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现在教师应该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也把铜放在密闭的水中、二氧化碳、干燥的氧气中,然后就可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学生又问我:“老师,铜锈的化学式是Cu2(OH)2CO3,根据化学式推测,把铜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会生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条件就够铜锈的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动,从中领悟了“教中学”和“学中教”也真正体会了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转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不能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童子功”、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而一味地把守师道,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首席地位就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不能作为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教学方法以科学实验探究为主,多想办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对化学实验,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圈。我们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专研,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而是改变书上的教学,设计通过把四个浸有石蕊的干燥蕊纸分别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去探究。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动脑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学习后面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原理时,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勿需教师在费口舌,这就是探究教学的优势。对一些概念计算等内容,我尽努力尝试,如在上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一节课时,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标签,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先让学生研究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急于表现自己,也能自制标签,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掌握了。当然教学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讨论学习

在课堂上,我现在更多的为学生着想,而且比教师的角色更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上课前,布置有针对的预习,让他们去主动找老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寻找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让学生围绕问题去表现、交流、思考、讨论、合作,有时又组织组与组之间或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班级顿时活跃起来,有很多问题、知识、方法是我没

想到的。课外我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让学生利用碘酒去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淀粉等,学到课本没有的知识。这种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转变带来的最大收获和体验,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成绩好就水到渠成。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把教师最阳光的一面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在当前的课改大气候下,我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开放课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使自己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专家型的新教师迈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7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 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8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3个月的“国培”学习,在教学中我有了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 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1、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①。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②。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 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③。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2、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9

这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新课,教学定位是帮助学生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认知新物质。

在从物质分类角度复习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这一教学环节上

可能是因为自己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过于急切,以及对于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不够,导致这个环节费时太多,没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Fe3+的检验这一环节对于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可能是自己对所教学生不了解,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对于问题的设置,并不是说能发展学生能力的问题都可以用,要切实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能力基础来设置,避免学生产生困惑。

在Fe3+和Fe2+的转化这一环节提问欠缺思考。其实,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时候,教师不一定要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建构,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的形式,教师作为一种外部的资源,逐步分阶段地帮助学生去建构,不要强求一步到位的培养。

整一节课下来,时间非常紧迫,事先预设的目标并没有能够完全实现,反思自己的设计意图,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目标的设置应该是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学生完全学会的过程需要逐步去实现。还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一些过分拔高的做法,要遵循一种螺旋上升的一种能力培养理念,阶段性地提升学生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0

开学已经一个月下来了,我教初三化学,化学是初三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我相信只要师生齐心协力,必须能够将化学学好.在这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些感触.

一、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资料要视教学资料的价值性。哪些教学资料让学生自我探究,哪些资料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取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资料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透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知识的.主干,构成了扩充和扩展自我知识结构的潜力。

(二)帮忙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潜力,帮忙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忙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必须的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带给具体的学生状况。

二、有待反思的问题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这棵“老树”中“开出了新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①如何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尽快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潜力。②学生学习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实验越来越多,非课堂内做探究实验,在没有教师在场的状况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学生对探究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时光概念淡,易影响其它学科学习。引起家长的反对这一矛盾如何解决。相信,经过更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1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的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认为这节课虽然上得有点磕磕碰碰,但达到了我预先设计的目标。

不过由于在课前没有充分地进行准备,导致课堂上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失误。

一、宏观上学生能根据几个简单的实验进行判断,所以我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设计一套装置用于验证产生气体的反应的质量守恒,结果学生的反馈情况较差。课后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点因素:

1、学生对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增大或减小会造成的后果还没有形成概念。学生在物理中还没有学到气体压强,但在化学中虽然已几次提到,但学生还不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导致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产生气体的实验。

2、问题设置时没有一个铺垫,显得较为唐突。虽然知道这是一个难点,但在问题的预设时没有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因而导致学生出现“卡壳”现象,虽然经过我的引导,最终得出了答案,但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失误。

3、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设计。由于考虑到时间不够的问题,实验设计应该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设计,可惜顾此失彼,也许失去的`是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

二、当学生通过一个课件能从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后,自认为将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拓展和归纳是应该的,并在此基础上,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预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反馈。

其中根据生成物判断石蜡的元素组成这道题没想到学生理解情况不好,只有十五名学生做对该题。说明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还不能马上理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书写这个反应的表达式出现错误,导致判断错误。因此,在课堂上我立刻进行了弥补,并在课后再一次进行补充,学生才理解如何来解这类题。这也反映出在前面的教学中由原子种类不变推导出元素种类不变这个过程过于简单,以及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包括元素概念和燃烧需要氧气还没有完全掌握。

学生的知识是在原有认知水平上逐渐建构起来的。这节课的两次失误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化学教师,也许备学生比备教材更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上出一节有质量的漂亮的课,学生才有可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2

试卷讲评是九年级化学复习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不仅能纠正学生平时化学学习中对某些知识点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还能规范解题、熟练技巧、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听了马老师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受益匪浅,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统筹分析、充分准备

1、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注意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重点关注学生在哪些知识和能力上还不到位,找准学生现状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讲评时才能对症下药。

2、做好试卷的统计工作。

统计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试卷得分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得分率;知识点分布及得分率的统计;学生错误类型的统计,包括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理解、实验技能不掌握、双基识记不牢靠等)、能力因素(如:看不懂题目或审题不清、不会分析问题或分析问题不到位、语言表达不准确、计算能力差等)、解题技巧(如:答题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化学术语不科学等)、临场心理因素等。同时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典型错误答案以及有创意的解法,做必要的记录。

二、讲究策略、精心设计

一节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除了教师课前深入分析试题内容、全面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1、试卷讲评要有侧重

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试卷讲评不必也不能面面俱到,而应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指点迷津,同时深化试卷所考的内容。有了课前详细的数据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错误问题,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归因”,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形式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讲解。试卷讲评过程中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更应重视提高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不清,还是审题粗心大意;是化学术语书写错误还是表达能力欠缺;是解题格式不规范还是考试心理紧张等等。教师评析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突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培养。

2、试卷讲评要有拓展

初中化学各个章节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不同考试的试题却不断推陈出新,其主要原因是受考试层次、考试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命题人往往通过变换题意、角度、题设条件和设问方式等,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显然教师试卷讲评时就错论错、就题论题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试题,把题目的知识点向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向多侧面、广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变换,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3、试卷讲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化学试卷讲评课也应体现这一核心理念。首先发给学生讲评试卷,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纠错。对于经组内讨论分析后仍存在疑惑亦或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由组长整理后进行汇报,教师统筹,然后精讲点拨。

三、突出巩固、注重反思

试卷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多数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教师的一次讲评,学生不大可能完全掌握。因此,试卷讲评以后,教师还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讲评课中,针对本节课中讲评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答题易错点设计一定分量的变式训练题,在试卷讲评后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以期达到反复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及时消化讲评内容、固讲评效果的目的。

同时引导学生做“题后小结”和“题后反思”(错题集右侧专门留白用于记录)。反思主要包括:对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反思,同一知识点还可以以何种形式呈现和考查,对比做过的同类试题和练习,进行小结;对所用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反思,特别是一些重点试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对于多种不同求解方法,那种方法更好?同类题型试题一般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所用解题方法中有无规律可循?通过这类反思,进一步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对错误原因的反思,是知识缺陷、能力不足还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答题方法、书写规范、应试心理调控、答题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及时整理,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反思,就没有积淀、没有升华;乐于反思、善于反思才能同化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解题的效率。

总之,要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师应在以上三个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诸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政治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体育课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3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地去分析、探究事物及其科学规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酸碱盐》这一课。

一、在生活中充分挖掘探究素材

新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教材来落实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用教材教,而不被教材束缚,去教教材,要拓宽教学思路,打破常规,寻求身边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设计《生活中的酸碱盐》一课时,我努力使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把厨房中醋酸和食盐的妙用引进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拓展视野,创设“假盐”这一生活情境,给学生营造鉴别物质真伪的探究氛围。在生活中学,在学中学生亲身体验了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去利用这种方法鉴别身边不同的物质,树立起学以致用的观点。

二、在实验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获得到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生活中的酸碱盐》一课中,我着眼于学生的“学”为设计中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厨房中钠盐的鉴别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并除杂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交流和讨论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但是,由于我实践新课程的时间较短,尽管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作了努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一是教学关注“预设”还是“生成”的问题。由于教学课时紧、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即关注“预设”的目标。而对于课堂中“生成”性的目标、内容则挖掘不够。二是如何有效处理学生活动与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本节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已经注意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但是,由于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化,还未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过于关注活动的频度,而没有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效度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研讨,我深感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把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体验探究,这样的化学教学才会更有价值和魅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4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孩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孩子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孩子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孩子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孩子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孩子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孩子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孩子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孩子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孩子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孩子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孩子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孩子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孩子的主观性,增强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孩子,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孩子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我对元素的概念进行了重点讲解,整堂课以元素与原子的关系为主线反复进行讲解和训练,并通过这条主线自然得把之前学过的分子、离子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

本节课的优点有:

1、通过巧妙的习题设置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概念中“一类原子”的含义;结合离子的形成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成是元素,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帮助学生克服本节课的难点。

2、在传授新知识事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原子)进行区别和对比,尤其重点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且应用于宏观组成;而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应用于微观构成;再让学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描述常见物质,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3、让学生通过填写关系图的形式把本章遇到的名词、术语、概念进行区分和归类,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并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

4、利用谐音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自然界元素含量的顺序;用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本节课的缺点:

1、在总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联系时给学生留白太多致使学生无所适从。从学生课堂反应来看,应该给学生预留一些具有引导性的信息。

2、由于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致使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应该加强课堂提问的引导性。今后的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的处理应瞻前顾后,所谓瞻前是在之前的分子、原子教学中尽快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思维,以便于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形成宏观与微观的对比。所谓顾后是在今后“水的组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教学中继续渗透加强本节课的内容。

下载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15篇)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1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解决处理一些生活实际小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1.打好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题目的难度都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要强化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知识记忆方法小结 初中化学基础性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特别多,学生记忆会感到乏味无趣,甚至失去化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是一些知识点的记忆方法和口诀,希望对大......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随笔

    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闫金凤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只有新颖别致的东西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总结1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