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特梭利之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之感官教育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引进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特别是她的感官教育理论,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了蒙台梭利研究机构,并在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立蒙台梭利工作室,大力推行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我国自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后,迄今已有300多个蒙氏教室,培养了一定数量的蒙氏教师来实践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蒙特梭利非常注重感官能力的培养,也因此而设计了许多训练感官的教具,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
二、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是由20世纪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依据其教育思想所发明设计。在我国,因为翻译的不同,导致蒙台梭利教具还有其它名称,如:蒙特梭利教具、蒙特梭瑞教具;也有人简称它为蒙氏教具。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一共18件,1.插座圆柱体2.粉红塔3.棕色梯4.长棒5.彩色圆柱体6.色板7.几何图形嵌板8.几何学立体9.构成三角形10.单项式(二倍数)11.二项式12.三项式13.触觉板14.温觉板15.重量板16.音筒17.味觉瓶18.嗅觉瓶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孤立性2.错误控制3.吸引力4.教具的设计都有序列性5.由简单到复杂6.适合幼儿的尺寸。
目前对蒙特梭利感官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一个静态的角度出发的,即从感官教育理论的本身隐射出对它的理解和分析,用感官教育来理解感官教育,处于一个横向的理解层面上。这类解读可以让我们对教育理论的本身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有利于理论上的认识。
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论是在家庭中的婴孩或进入幼稚园的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而精确。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异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产生分析、综合、研判等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为基础。
第二篇: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
一、蒙氏幼儿感官的意义
1含义:感官教育即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器官的感觉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
2.意义:①从智力的角度:智力是人心理发展的阶段,感觉又是基本初步的智力活动,因此智力的培养首先要靠感觉。
②从美学的角度:有了视觉,才会有绘画,雕塑和所有造型艺术; 有了听觉,才会有音乐,舞蹈与它们相关的艺术; 有了嗅觉,人们才能去找好闻的东西;
有了味觉,食物才变为一门真正的艺术—烹饪的艺术; 触觉,归根到底是所有艺术的基础。
③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感觉器官受到环境的刺激后,传达到脑部,再由知觉神经传达到肌肉使之产生运动,由一连串反复进行感觉运动,使幼儿心理得到发展。
④从完善人格的角度:从事过感官工作的儿童不仅能娴熟的使用双手,而且能更加敏锐的感知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如果一个能明白事物特性的有规则分类,又知道某种特性的等级,就可以明晰周围的环境。
二、蒙特梭利幼儿感官教育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2.因人施教原则 3.自我教育原则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组
教具构成: 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每组各有1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各组的圆柱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A组:直径不变、高度的0.5cm等差递减。B组:高度不变、直径的0.5cm等差递减。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D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
适用年龄:2.5~4岁。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操作方法: 1.准备①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将毯铺好。
②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将工作毯铺好,介绍教具名称。
③向幼儿介绍示范拿取插座圆柱体的方法:双手持住座体两端,慢慢走到毯前,轻轻放下。④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①配对练习—以圆柱找圆穴(以B组为例)
1)取插座圆柱体B组置于毯上,示范抽圆柱的方法:用惯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合起来轻轻握住圆柄,慢慢抽出、垂直抽起、再垂直放下、将圆柱随意散放。
2)进行的圆柱找圆穴的配对练习:随意拿起一个圆柱,倒转过来底面朝上,和座体上的圆穴对比,找相合的圆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抚摸圆柱、圆穴,找相同嵌入。
3)引导幼儿尝试。4)取粗细对比强烈的两个柱体,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普通名称练习。②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
3.操作完毕将教具放回教具柜原处。
变化与延伸:1.指示棒的延伸(配对练习)
2.组合练习(配对练习)A+B A+C A+D B+C B+D C+D/A+B+C A+B+D„„ 3.戴眼罩的练习(配对练习)4.归位练习(序列练习)
错误订正:1.用视觉订正,一个插座圆柱体,只放入一个相应的圆穴中
2.用触觉订正,用手触摸圆柱底面侧面和圆穴内侧面吻合
兴趣点: 粗细、高矮、不同的圆柱体、及和它们相匹配的圆穴 注意事项: 1.圆柱从圆穴中取放时的手指姿式。
2.感官基本操作法时触摸圆柱体方法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粉红塔
教具构成: 粉红塔(10个粉红色立方体,边长的1cm的等差从10cm减小到1cm),字卡“大小”各一张,图卡一套。
适用年龄:2.5~3岁(有插座圆柱体C组练习经验)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初步感知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 2.间接目的:
1)培养专注的观察力。
2)培养手眼协调及手指抓、捏的动作控制能力。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为教学学习做准备。操作方法:1.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教导幼儿取立方体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块的立体需用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将塔块取出,散放在毯上。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
1)序列练习垂直垒塔
①取对比强烈的两块一大一小粉红塔,配合字卡,进行三段式普通名称练习。②将粉红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垒高。
③垒塔时动作要慢,用目测和比较的方式找出大的。
④垒完后,引导幼儿感知协调的塔身,和幼儿一起用双手从上至下,轻轻抚摸塔身,建立对粉红塔的触觉记忆,⑤鼓励幼儿尝试。
⑥请幼儿将塔块一一取下,散放,再由大到小顺序一边对齐,重新垒起。
⑦序列名称练习:取3个粉红塔块,最2端和中间一个进行比较,⑧操作完毕,教具归位。
变化与延伸:1.粉红塔与图卡的配对。
2.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3.戴眼罩的练习(垂直积高)4.归位练习(眼罩)
错误订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
2.边与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
兴趣点:
1.粉红塔的颜色
2.大小变化
注意事项:取塔时的方法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棕色梯
教具构成:由10块长度为10cm的棕色长方体构成,横断面积从10cm×10cm到1cm×1cm渐次递减,图卡一套,卷毯“粗、细”字卡各一张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认识棕色梯。2.会依次摆放棕色梯。
3.初步感知三维面积的差异
.间接目的:1.正确辨别粗、细。2.训练幼儿抓、握的能力。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为教学学习做准备。操作方法:1.准备
1)与幼儿一同取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棕色梯的取法:粗的棕色梯需左手托底部,右手抓梯上方,细的棕色梯用右手握住。4)指导幼儿从小到大,一一将木块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序列练习-按粗细排梯,①普通名称练习:取一大一小两块梯进行三段式教学法。②将梯块按从大到大的顺序摆好。③动作要慢,两梯之间靠紧。
④摆好后,请幼儿用双手从左到右,抚摸梯面。⑤用最细的一块沿每个梯块的边缘比较差距。
⑥询问幼儿愿不愿 尝试,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给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⑦熟练后,可进行序列的名称练习:取3个梯块-最两端的2个和中间1个,以三段式名称教学。
⑧操作完毕,请幼儿按取时的方法将梯块逐一放回教具柜原处。变化与延伸:1.序列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可与粉红塔配合)
2.序列延伸-戴眼罩练习3.序列延伸-归位练习
错误订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塔块用视觉订正
2.边与角的对齐用视觉订正,兴趣点: 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
:1.取大块棕色梯时,注意拿的方法。
2.变化方式的序列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名称:长棒
教具构成:10根粗细相等的红色木制长棒,横截面积相等(2.5cm×2.5cm),长度的等差10cm,从10cm递增到100cm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视觉的辨别能力。2.通过触摸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1.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2.做好数量及基本运算等数学教育的预备工作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并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示范取长棒的方法:两手握住捧的两端,轻放毯上,当取稍长的长棒时,两手可适当调整,握住棒端内侧。
4)每次限拿一根,由短到长将10根长棒随意散放。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序列练习-按长短顺序排列 ①普通名称练习:三段式,参看“棕色梯” ②示范长棒的排列方法:先将最长的长棒置于毯上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从右到左触摸棒体、感受长棒的长度,再找出次长棒挨着前一根左端对齐,以同样方法感知长度。如此法,将10根长棒依次排完。
③将最短的长棒逐次放于其他长棒的右侧,丈量相邻差数。④询问幼儿“你愿不愿试一试”。
⑤将长棒散放,请感兴趣的幼儿操作,反复练习。⑥序列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
⑦请幼儿协助,从长至短,将长棒依次放回教具柜。变化与延伸: 1.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2.序列的延伸-归位练习,伴随记忆的练习(眼罩)3.特别练习-合十练习,方法
①请幼儿取来长棒,在一张卷毯上将长棒依序排列好。②将最长棒放在另外一张卷毯上。③再取次长棒左对齐。④比较两棒长短,从剩余长棒中选出一根将其置于次长棒右侧时,排出的长度和条一根相同。⑤依次将剩余长棒两两组合,使合并后长度和第一根相同。
⑥最后剩下的单个长棒的一半,可指导幼儿将其以右侧端点为基点立起后,再向右侧放倒。错误订正:
1.摆放按从短到长的顺序,用最短的长棒,量出长棒的差数,相邻1根的差数相同。2.感觉长度时要从左至右。
3.每摆1根都要与前1根长棒比较长短。兴趣点: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彩色圆柱
教具构成:彩色圆柱四组,颜色分别为蓝、红、黄、绿,置于同色的箱子中,其结构与对应的四组插座圆柱体,完全相同。
适用年龄:3~5岁(有插座圆柱体练习经验)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的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颜色和立体空洞感受。2.通过观察能确定相同的面积及高度。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间接目的:
1.煅练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3.为教学学习做准备。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准备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3)双手端盒子,轻轻放在毯上。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
1)序列练习-垂直积高与水平横排 ①教师顺序依次为红-蓝-黄-绿。
②分别将四盒彩色圆柱按顺序放在卷毯上
③将红色圆柱一一取出,散放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上角。
④询问幼儿“比一比,哪个是最粗的”把最粗的圆柱摆在这里,再找剩下圆柱中最粗的,依序排好。
⑤请幼儿回忆插座圆柱体的操作方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排列方法。⑥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如有操作不当之外,教师可再操作一遍 ⑦序列名称练习:参看“棕色梯”粗的、细的。⑧请幼儿协助将教具送回。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同粗细、同大小的圆柱配对
2.配对的延伸-特殊配对(和插座圆柱体、配对)3.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4.带眼罩练习5.与彩色图等配对
错误订正:1.圆柱的高度,直径的渐次性
2.用视角和触觉去订正
兴趣点:圆柱的颜色 注意事项:
活动名称:色板Ⅰ
教具构成:1.色板I:红、黄、蓝3色色板各2枚
2.教师自制字卡若干
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3)引导幼儿取色板I轻轻放在毯上。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
①示范拿色板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头或拿两端以免褪色。②色板配对:教师先取红色色板置于地毯左上方,让幼儿从色板盒里将和红板一样颜色的取出来,放在红板旁边。
③序列名称练习:参照粉红塔、棕色梯,关键字“红色”“蓝色”“黄色” ④引导幼儿周围环境中找出和色板颜色的物品。
变化与延伸:变换方式排列 错误订正:依视觉进行订正 兴趣点:鲜艳的颜色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色板Ⅱ
教具构成:色板Ⅱ: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黑、白11色色板各2枚 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3)引导幼儿取第二盒色板轻轻放在毯上。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配对练习(按颜色配对)1)取来第二盒板置于毯上。
2)取红、黄、蓝三种色板,请幼儿说出名称。
3)请幼儿独立为三种颜色进行配对:色板配对,色板字卡配对。
4)取橙色、紫色、绿色色板各1枚,请幼儿配对,提示方法同色板I。5)再依次取出粉红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一一配对。
6)取字卡:红色、黄色、蓝色、粉红色、橙色、紫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字卡配对。7)也可将色板与周围教具进行配对。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涂色练习(画一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圆等图形,让幼儿用指定的颜色涂色)2.变换方式排列
错误订正:用视觉辨别进行订正
兴趣点:色板鲜艳的颜色和变换方式的排列
注意事项:教学中配对的排放方式必须是纵向的,即从上往下摆。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色板Ⅲ
教具构成:色板Ⅲ(红、黄、蓝、橙、绿、紫、粉红、棕、灰9个色板各7枚,明暗程度不同的色板共63枚)适用年龄:3~6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分辨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同色板Ⅰ、Ⅱ的方法
1.准备1)请幼儿将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2.基本操作:
1)将色板Ⅲ取出轻轻放在毯上。
2)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颜色从盒子中取出(每色只能选一种)教师引导幼儿把取出的色板按从明到暗的顺序排列。
3)取出最明最暗两种颜色进行普通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4)鼓幼儿自己再操作一组。
变化与延伸:1)序列的延伸—变换方式的序列延伸
2)序列的延伸—伴随记忆的归位练习(教师偷偷从同一色系色板中取去一枚,整理好剩下的几枚,再让幼儿把拿出来的一枚色板归位)
3)特殊练习—调色(将红、黄、蓝、颜料调色)
错误订正:依视觉辨别能力来订正 兴趣点:变换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几何嵌板橱
教具构成:
1.操作展:附有木框,柜内放有带圆柄的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3个基本图形嵌板 2.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1)6个图形 2)6个四边形
3)6个三角形:边长和角度都不同。4)6个多边形:正五边形至正十边形 5)4个四边形:
6)4个曲线图形:卵形、四叶形、曲线三角形、椭圆形。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帮助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2.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到抽象。间接目的:
1.煅练手部肌内的控制力。2.为读书写字做好准备。
3.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及注意力 4.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做预备工作。5.培养幼儿逻辑推理能力 操作方法:操作展的练习:
1.配对练习—交嵌板嵌入柜中:
1)请幼儿将工作毯铺好。
2)双手抓住操作屉两端轻轻放在毯上 3)教师坐幼儿右侧。
4)示范嵌板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圆柄,轻轻拿起操作屉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个嵌板放在 毯上。
5)用左手三个 手指拿起圆形嵌板翻转后使底部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顺周围轻轻抚摸,动作缓慢注意左手不动,右手不离开圆周,这个练习可以通过触觉帮助幼儿形成圆形记忆。6)边操作边提示名称,7)教师:“你能从柜中找出和这个圆相同的图形吗?” 8)引导幼儿再抚摸一遍。9)找相同圆穴嵌入。10)鼓励幼儿尝试。
11)可用同法进行正方形和三角形操作。
12)名称练习:用三段式教法认识圆形、三角形、四边形。13)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协助将操作屉放回教具柜原处。变化与延伸
配对延伸—戴眼罩练习
错误订正:
图形嵌板正确的嵌入图形柜中。兴趣点:
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几何嵌板橱
教具构成:
1、.6个同样大小的抽屉
2.、几何图形卡:由3种几何图表卡构成,总计96+3张,每张卡片中的图形,其形状对应于橱中的某一嵌板。每个嵌板有实心、粗线和细线3种卡片与之对应。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目前“几何嵌橱” 操作方法:橱内大层抽屉的练习: 1.配对练习—将图形嵌板嵌入柜中:
1)将第一层抽屉稍稍拉出,手握住两端,慢慢把抽屉拿出放在毯上。2)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3)将6个圆形嵌板一一取散放告诉幼儿:“这些都是圆形”。
4)左拿出一个图形嵌板翻转过来抚摸,再将嵌板嵌入大小相同的图形柜内,5)同法,将6个图形嵌板慢慢嵌回图形柜内。6)鼓励幼儿尝试。
7)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8)将图形屉放回原处。
2.嵌板卡片配对:1)教师将第一系列的图形卡片(实心片)按大小顺序排在毯上。
2)拿起一个图形嵌板,放在卡片上逐次比对,找大小相等卡片后正放在卡片上。
4)鼓励幼儿尝试。5)第二系列(粗浅卡),第3系列(细线卡)可同去进行。
3.卡片与卡片的配对:操作方法。略 变化与延伸: 1.配对延伸—眼罩练习
2.配对延伸—多层嵌板嵌合。(把几层嵌板取出散放和嵌板柜配对)错误订正
:1.图形嵌板正确的嵌入嵌板柜中。2.卡片和图形嵌板能正吻合。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几何学立体组
教具构成:1.几何学立体组:球体、立方体、圆柱体、椭圆体、三角锥、四角锥、三角柱、长方体、圆锥、蛋形体。2.投影板一套
3.各种几何形体字卡一套 适用年龄:3~5岁。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对实体的感觉。2.通过视觉及触觉的共同作用从而掌握立体形状。间接目的:1.为将来学习几何做准备。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准备毯。
2)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3)引导幼儿至柜前,用托盘将立体一一取来置于毯上。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立体的相互 组合 ①请幼儿观察每个立体,用双手摸抚几何表面。②示范拉接立体,可以上下重叠,或左右组合 ③鼓励幼儿尝试。
④将教具整理放回原来位置。
2)配对练习—立体与投影板的配合:
①请幼儿将几何立体和投影板盒取来置于毯上。②向幼儿介绍投影板。
③将投影板散放在卷毯上,请幼儿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④找出和投影板的形状,将对应的相合的所有立体叠放在投影板上。
⑤分别找出与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投影板相合的所有立体,叠放在投影板上。⑥以立体找投影板。
⑦球体、椭圆形、蛋形体与投影板的配对。
⑧名称练习:配对字卡用三段式教学法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形体名称。⑨将教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变化与延伸: 1.配对延伸—听名辨物(教师说出几何体名称,幼儿能找到相应的几何体)2.配对的延伸—眼罩练习(托几何放进神秘集,让幼儿伸手摸,并说出名称)错误订正
:依据视觉别断
用触觉订正,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形、之四边形
(一)教具构成:构成三角形:1.四边形(1):黄色三角形(6个)、绿色三角形(4个)灰色、红色三角形各2个。2.四边形(2):蓝色三角形(8个)
3.大三角形:灰色三角形1个,绿色三角形2个、黄色3个,红色三角形4个。4.大六边形:黄色三角形7个,红色、灰色三角形各2个。5.小六边形:红色三角形(8个),灰色三角形6个,黄色三角形1个。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认识几何图形的构成。间接目的:
1.为平面几的学习做准备
2.培养注意力及腕部肌肉的控制力,做好书写前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至教具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1)” 3)取出轻轻放在卷毯上面)教师坐幼儿右侧。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依黑线引导组合四边形
①将盒中三角形全部取出,按颜色分类摆放,将盒子盖好后放在毯的右上角。②请幼儿在相同颜色的三角形中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致的三角形摆在一起。③对幼儿说:“拼拼看,将黑线对合在一起后,会拼出什么图形?”示范将2个三角形有引导线的边靠拢,以两指描绘黑线再将黑线对合,如2个黄色的三角形,构成一个菱形。④如此法,将所有成对的三角形组合。
⑤盒中剩下1个红色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组合构成梯形。⑥将所有图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摆放好,一一说名称。
⑦教师随意指一个图形问幼儿“这是什么形?”请幼儿回答。⑧鼓励幼儿尝试。⑨将三角形放回盒盖,请幼儿将教具送回原处。变化与延伸:配对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1以黑色指引线来订正 2.以视觉来订正。
兴趣点:组合不同的图形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
(二)教具构成:四边形
(二):蓝色三角形8个: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
2个正三角形,1个钝角等腰三角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
(一)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3)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相合的三角形组成四边形。①打开盒盖,将盒内蓝色三角形一一取出。
②告诉幼儿这是蓝色三角形请幼儿将相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配对。
③启发幼儿结合学过的四边形
(一)的经验,找出大小、同形状的三角形构成四边形。④鼓励幼儿尝试。
⑤没有黑引导线,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完全明白构成四边形的操作方式。
⑥教师示范将2个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通过将不同的边相结合,组成长方形和两种平行四边形,同样,2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合成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如此,用第2盒所有蓝色三角形(8个)组出和第一盒相同的7个四边形,⑦请幼儿反复练习,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构图操作,熟练后将四边形
(一)取来,将两盒四边形组合好后,进行重叠比对。
⑧将蓝色三角形慢慢地一一收好放回盒中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视觉订正
兴趣点: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图形。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大三角形
教具构成:大三角形:灰色大的正三角形一个,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两个,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3个,红色小正三角形四个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四边形
(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大三角形,将大三角形取取出置于毯上)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1.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组成三角形。
2.①将盖打开,拿出所有三角形,按颜色分类,并依灰、绿、黄红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②教师指着灰色三角形说:“现在我们要做出和它相同的三角形。”
③取出2个绿色的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将黑色引导线靠边拢,用食指和中指抚过黑线,将其对合。
④再取灰色三角形叠放在上方做比对动作,然后将2个三角形归位。⑤用同法完成3个黄色钝角三角形和4个红色小正三角形的组合工作。⑥请幼儿操作。
⑦将拼好后的4个正三角开组合成1个大三角形。⑧鼓励幼儿创造更好的构图方法。
⑨按顺序将各种三角形放入盒中,盖上盒盖,送回原处。变化与延伸: 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 以黑色控制线来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小六边形
教具构成:小六边形:红色三角形(8个),6个钝交三角形,2个小正三角形。灰色三角形(6个),6个小正三角形。黄色三角形(1个),1个小正三角形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四边形
(一)”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小六边形,将小六边形盒放在毯上。3)教师坐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组成六边形,①取出盒内三角形,依颜色分类放好。
②先取出6个灰色正三角形依指引线组合成3个平行四边形,再将3个平行四边形组合成六边形。
③将3个绿色正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可与灰色六边形上3个或下3个三角形替换使用。④将6个红色等腰钝角三角形,拼成3个菱形再拼成六边形,与灰色六边形比对。⑤再将黄色正三角形放在红色大六边形中央进行比对。
⑥将剩下的两个红色三角形,拼成菱形,可与灰色及红色六边形中菱形替换使用。⑦每拼好一个图形都要在地毯上以从左至右的的顺序排放好。⑧鼓励幼儿尝试。
⑨工作完毕,按顺序将各种三角菜放回盒内,盖好盒盖,请幼儿送回原处。变化与延伸 :配对的延伸—剪图形 错误订正: 1.以黑色控制线来订正。
2.以视觉来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构成三角形之大六边形
教具构成:大六边形:黄色三角形7个,6个钝角等腰三角形,1个正三角形,红色三角形2个,2个钝角等腰三角形,灰色三角形2个,2个钝角等腰三角形。适应年龄;3-5岁
教育目的:同构成三角形之四边形
(一)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工作毯铺好。
2)引导幼儿到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大六边形盒,将大六边形盒取放在工作毯上。3)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出相同三角形构成六边形(1)打开盒盖,将相同颜色三角形(2)
活动名称:二项式
教具构成:二项式:一个木盒内装有8个几何学立本所组成的立方体—红色大的立方体1个,蓝色小的立方体1个,漆有红、黑两色的长方体3个,漆有蓝、黑两色的长方体3个。盒盖上表面以及侧面所漆颜色和盒内立体相应的表面颜色相同。可用做二项式(a+b)3的代数教具。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识别三维空间的能力
间接目的:1.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准备好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3)示范盒子拿法:一手扣住盒盖,另一手托住盒底,轻轻放在毯上,盒盖上的红色四边形朝向左上角度)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与盒盖配对后组合成立体
①老师取下盒盖放在毯上,引导幼儿注意盒盖的图案和立体表面相同。②依次取出上层立体,分开放置在毯上,请幼儿说出每块的颜色及形状。
③依照盒盖的提示组合立体,先摆下层再摆上层,摆放的时候,注意使两块立体相连接面的颜色,大小一致。
④用同样的方法放回上层立体。
⑤比对盒盖图案,检验方法是否正确。⑥盖上盒盖,请幼儿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找出同颜色、大小的立体。配对的延伸—无盒盖提示的归位。错误订正:依据盒盖的提示图案订正。兴趣点:两个立体相接面颜色一致。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错误订正:
活动名称:三项式
教具构成:三项式:一个木盒内装有27个几何立体,所组成的立方体,表面漆有红色、蓝色、黄色、黑色的长方体24个,红、蓝、黄立方体3个。盒盖上表面及侧面所漆颜色和盒内立方体相应表面颜色相同,(可用做三项式(a+b+c)3的代数教具)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正确识别三维立体的能力。间接目的:1.为学习几何做好准备
2.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
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2)向幼儿介绍教具名称。
3)请幼儿将教具盒取出放在毯上。使盒盖上红色四边形朝向左上角 4)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与盒盖配对后组成立体。
①取下盒盖放在毯上(使盒盖正面朝上)引导幼儿注意盒盖的图案和立体表面相同,可做纵切、横切面给幼儿看,每一面的排列方式相同 ②三项式共有3层,一层层取下,分别放在毯上
③第一层放在最远处,第二层稍近,第三层放在最近处,④与二项式的摆放方式相同,由最下层开始,与盒盖核对后送回盒中。
⑤将教具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找出同颜色,大小立体。错误订正:依盒盖案订正
兴趣点:两个立体相接面颜色相同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错误订正:
活动名称:触觉板(第一组)
教具构成:第一组:A:长条形木板。左半侧为粗糙的砂纸面,右半侧为木质的光滑面。B:将相同粗糙程度的砂纸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
C:分别将5个不粗细程度的砂纸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
第二组,木盒2个,分别是有5对不同粗细程度的砂纸板,教师自制字卡:光滑、粗糙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养幼儿通过触摸来辨别光滑与粗糙的能力。间接目的:1.锻炼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2.为学习书写做间接准备。3.语言词汇的掌握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协助准备卷毯
2)告诉幼儿今天的工作是用手来感觉光滑与粗糙,为增加手指的敏感性,请老师一起用湿水洗干将手并用毛巾擦干。
3)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教具的名称 4)取来触觉板轻轻的放在毯上,5)教师坐在幼儿右侧。
2.基本操作:1)辨别光滑与粗糙①取出第一组触觉板A放在卷毯上,粗糙的一边靠近幼儿。②示范触摸的方法:左手压住触觉板,右手轻轻抚过粗糙面,来回抚摸数次,说出触摸的感觉:“粗糙的”
③请幼儿尝试操作练习时老师可在一旁提醒“这是粗糙的”同法进行光滑的练习。④取字卡“粗糙”“光滑”进行三段式名称教学的练习。⑤触觉B、C同法进行 变化与延伸:
错误订正:触觉订正
兴趣点:对新材料砂纸的认识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触觉板(第二组)
教具构成:触觉板第二组:木盒两个分别装有5对粗细程度不同的砂纸木板 适用年龄:2.5~4岁。
教育目的:同“触觉板第一组”
操作方法:1.准备:同“触觉板第一组”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触觉板的配对 ①将第二组触觉板连同木盒一同放在毯上。
②分别将盒中最粗最细的两砂纸木板取出来,放到毯上。
③先取一块最粗的砂纸木板,教师先示范触摸方法。在感受粗细的同时说:“粗糙的、光滑的”请幼儿亲手操作。
④同样,在触摸另一块板时说出感觉:“这块板有点粗” ⑤询问幼儿两块板一样吗?
⑥再取另一块最粗的木板请幼儿找和它相同的粗糙的木板排在一起。⑦同法进行有点粗的木板配对。
⑧从两盒中分别再找出相同的粗细的木板一块,方法同⑦连同上两对木板一起进行三对木板配对操作。⑨逐次增加木板的数目,最终完成所有触觉板的配对。
2)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操作方法)将5块木板中最粗的拿出来,再找剩下木板中最粗的排在第一块后面,依次完成全部排列,说出哪些是最粗,哪个是最细的。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序列的基础上配对 错误订正:由触觉来订正
兴趣点::新材料认识(砂纸板)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重量板
教具构成:1.将木箱分成三等份或用3个小木盒,分别放入质量不同,尺寸相同的木块各10块,合计30块,轻的---松木板12g,中等的----桃木板18g重的---柳木板25g。2.教师自制字卡:轻、重、中等 适用年龄:3.5~5岁。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分辨轻重的感觉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间接目的: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协助准备好卷毯。
2)引导幼儿至教具柜前,向幼儿介绍名称。3)请幼儿将重量板拿到毯上。4)教师坐在孩子右侧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分辨轻重并加以配对
①从取出“轻的、重的”两块木板随意放在毯上,其余木板连同木盒放在地毯右上角。②教师拿一块放在手上轻轻掂,说“这是轻的”再拿来一块掂说“这是重的”。③请幼儿双手张开,手掌朝上,手指尽量伸直。④教师分别拿出轻重两块木板让幼儿感觉。
⑤将重的木板拿掉,换一块轻的,再请幼儿感觉。
⑥配字卡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加深幼儿对“轻、重”的认识。⑦配对练习:相同重量配对。
2)分类练习:①取轻重两组重量板置于毯上。
②从两组中各取3块散放毯上,其余木板同木盒放在右下角。
③闭上眼睛任取2块木板放在手上感知,将轻的,重的分别放在两边。④同法将剩余4块木板分类摆放。⑤请幼儿尝试练习
⑥熟练后,可取差距较小的两组,做上述操作。⑦三盒混合操作
⑧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帮助幼儿加深对“轻的、重的”比较轻,比较重的认识,也可以用“中等的” 代替比较级,如“比这个轻、比这个重”。⑨请幼儿将教具整理送回。
变化与延伸:配对的延伸-----增加重量板的数量。教师也可以用动物为兴趣点,进行轻、重的认知。
错误订正:依照木板的颜色来进行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温觉板
教具构成:1.大理石、钢板、木板、毛毡各一对置于一个木盒里
2.自制字卡:毛毡、木板、钢板、大理石
适用年龄:3.5~4.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进一步辨别温度的差异 间接目的: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
操作方法:1.准备:1)请幼儿取来卷毯铺好„„略(同其它)
2.基本操作:
1)配对练习:感知物体表面温度及配对
①取一片毛毡,以整个手掌触摸后说:“这是毛毡、暖暖的”。②将毛毡放到毯上,再取来钢板说:“这是钢板,摸起来凉凉的 ”。
③拿起木板触摸说:“这是木板,摸起来较暖”。再拿大理石触摸后说:“这是大理石,摸起来较凉”。
④询问幼儿:“要不要试一试”请幼儿来操作,操作时注意语言指导如“这是钢板,摸起来感觉比较凉”。
⑤请幼儿先触摸差别大的两种如“毛毡、钢板”,再触摸差别比较大的“木板、大理石”。
⑥配字卡进行三段式名称练习。⑦配对练习。
2)序列练习—按温差顺序排列①先分组:每对相同的板块分属于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当操作组。
②在初步感知物体表面温度的基础上,按“暖、比较暖、比较凉、凉”的顺序控制组板块进行序列练习。
③操作结束后,将温觉板放回盒内,请幼儿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教师可随时收集木板、钢板、塑料、棉布、瓦片、玻璃片、卡纸等触摸材料,放于活动区(准备的物品周边一定处理好,保证幼儿操作安全)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触摸感觉。
错误订正:由触觉和视觉订正 兴趣点:不同材料的物品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音筒
教具构成:1.红、绿两个木箱中各装6个圆筒、圆筒内分别装有不同的容物。圆筒盖的颜色和所在箱盖的颜色一致。
1.红、绿音筒内所放的材料是对应的。
2.3材料:玻璃球、铁钉、四形针、塑料棒、大米、面粉 适用年龄:3~4岁。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养幼儿辨别声音强弱的能力,让听觉更灵敏
2.丰富幼儿词汇
间接目的:1.培养专注力。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发展幼儿腕部肌肉的控制柔韧性,做好书写的准备。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1)配对练习:找出强度相同的声音配对 ①请幼儿协助取来红、绿两盒音筒,放到毯上。老师先拿出红盒中的强弱两个音筒放在幼儿前面。
③拿声音较强的音筒来摇,请幼儿注意听,请幼儿做同样的动作。④再拿较弱的音筒摇给孩子听,请幼儿亲手操作。⑤请幼儿再听一次强音,并问幼儿能不能从绿色的音筒中找同与这个声音一样的音筒,能找到的话,就把它们放到一起。
⑥同法,将6种不同的音筒配对成双。⑦请幼儿练习:依其兴趣,可反复进行。⑧工作结束后,将音筒逐放回盒中,送回原处 2)序列练习:依声音强弱的顺序排列 ①教师拿红色音筒盒放在地毯中央。
②教师拿起一个音筒做示范:手持圆筒置于耳边,手腕用力上下摇动,请幼儿练习。先拿两个强弱不同的音筒分别听音,比较两音,将较强放在左边,较弱放在右边,如此法继续,将6个音筒排列好。③教师问幼儿:“想不想试试看”将顺序打乱,请感兴趣的幼儿亲手操作。④序列名称练习,三阶段教学法,参见“粉红塔”关键词“强的”“弱的” ⑤按声音大小与字卡对。
变化与延伸:1.配对的延伸:戴眼罩练习与伴随记忆练习,参看“粉红塔”
2.特殊练习:声音游戏(教师用录音机事先录下各种声音,让幼儿猜都是什么声音)错误订正:1.由听觉来判断 2.由红、绿筒底的标记来判断 兴趣点:音筒内不同的材料的认识 注意事项:
活动名称:味觉瓶
教具构成:1.胡、咸、苦、酸四种味道溶液8瓶,每瓶附一支滴管。其中同样味道的溶液各2瓶,将不同味道的溶液归为一组,8瓶溶液可分为2组。一组瓶子底部为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为蓝色圆点。
2.教师自制字卡:甜、咸、苦、酸 3.水杯、水瓶、收口有小盆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发展幼儿的味觉功能。2.让幼儿了解舌头有品尝味道的能力 3.初步了解嗅觉和味觉的关系 间接目的:
1.了解各式各样的味道
2.语言发展:甜、咸、酸、苦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略)
基本操作:配对练习—各种味道的品尝配对 ①请幼儿洗耳恭听手漱口以后,在毯上坐好。
②将味觉瓶放在幼儿面前,告诉幼儿味瓶有两组,一组底部有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底部有蓝色圆点标记。
③老师从红色标记的一组中拿起一个味觉瓶放在面前,用右手拿着滴管,从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滴在左手手指上用舌头品尝。
④教师品尝后,告诉孩子味道的名称,如“甜的”,请幼儿品尝。⑤请幼儿漱口。
⑥再尝另一种味道,说出名称。
⑦味觉瓶与字卡配对。⑧三段式教学法关键字“胡”、“咸”、“苦” ⑨工作之后,将所有物品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生活活动:水果拼盘
错误订正:1.幼儿自身味觉的辨能力
2.瓶底的记号。
兴趣点: 注意事项:教师在组织上述活动时,鼓励孩子闭上眼睛尽量用舌头品尝,因为味觉的主要器官是舌头:甜—舌尖;酸—舌两侧;苦—舌根;咸—舌尖 观察记录:
活动名称:嗅觉筒
教具构成:1嗅觉筒两组,每组各瓶 2.内容物由老师事先准备
3.一组筒底为红色圆点标记,另一组为蓝色标记 适用年龄:3.5~5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辨别各种气味,促进其嗅觉更加灵敏 间接目的:丰富生活经验,知道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气味
操作方法:1.准备:同其它(参看粉红塔,关键字“嗅觉筒”)1.基本操作:配对练习—依气味配对
①教师先拿出红色标记组中的一瓶嗅觉筒,另一手以轻扇动。②请幼儿也闻闻看。
③闻好后马上盖好盖子,记住气味,放到左边。④找相同的味道和另一组配对。⑤依此法将其它嗅觉筒气味配对。⑥名称练习(如装有玫瑰的嗅觉筒为例)“闻闻看什么气味?”“把装有玫瑰的瓶子送给教师”,“这个瓶里装的是什么?”
⑦依幼儿兴趣,可反复进行,练习时可选用戴罩和伴随记忆的练习。⑧工作起来之后,收拾教具,放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1.闻不同牌的香水
2.吃饭时间—闻饭菜的气味并说出来,再尝一尝,比较与闻的味道是否有差异 3.闻花店里各种花的气味
4.闭上眼睛,通过闻到的气味说出实物名称,再睁开眼睛看,判断与实物是否对应
错误订正:1.依据儿童的味觉来辨别
2.瓶底的红蓝记号
兴趣点:各种不同的味道 注意事项: 观察记录:
书写能力的感官准备
教具构成:砂纸字母板,几何图形嵌板橱,彩色铅笔,白纸若干 适用年龄:4~6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感知字母形状及相对应的声音
2)通过砂纸字母来学习注意符号
间接目的:1)通过触摸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
2)经由操作活动使幼儿自然面愉快的学习书写 3)发展肌肉控制能力和抓握能力
操作方法:
1.准备: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配对练习—指画砂纸字母板 ①拿出一张砂字母板“E”,用左手按住字母板,做好描画的准备工作。②教师示范:用右手拿食指和中指沿着字母的笔划将其指出来。③一边描画一边念“E”(音如“义”)。④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名称练习。⑤教师:“请你来试试好吗?”请幼儿亲自触摸,边描边说:“E” ⑥依幼儿兴趣,可如法进行其他字母板的练习,⑦做完后,指导幼儿将砂字母板收起,放回教具归原处
变化与延伸:配对延伸—几何图形嵌板练习(指画嵌板和嵌板柜的轮廓)错误订正:用触觉订正 兴趣点: 注意事项:要想能正确的书写“脑”和“手”必须同时做好准备,一方面,手要能在脑的控制下确实地朝向某个目标移动,另一方面,手必须具有肌肉的控制能力。
第三篇:蒙特梭利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蒙特梭利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教育理念
概述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适用范围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实际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五大领域:
1、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铃木镇一教育
发展背景
铃木镇一(Shinichi Suzuki 1898-1998)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父亲拥有当时日本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工厂。他二十三岁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Karl Klinger)学习小提琴,无论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或对音乐的态度,都深受克林葛影响。后来,他返回日本和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他发现了学习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体会出年龄和学习小提琴的关系,领悟了音乐和语言妙不可分的关联。1958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表了母语学习的概念,他在“才能教育”书中,表示音乐教育只是手段,高超人格和伟大理想的培育,才是音乐教育的最后目标。他主张以音乐启发儿童单纯的心灵,透过音乐培养儿童伟大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创造人类更完美的下一代,为人类谋福祉(Suzuki,1969;Kendall,1973)。铃木镇一透过音乐教学实践其理想,强调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须经由后天培育, 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优良的师资,配合适当的学习年龄,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成就才能教育的理想。铃木镇一并发现人类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模式,称之为“母语教学法”。不只在日本很多学生因铃木镇一而及早受到音乐栽培,1964 年,铃木镇一带领十位小朋友受邀在美国全美音乐教师协会演出,引起重视随之兴起一股铃木教学法风潮,在美国陆续有铃木提琴教学的推广机构,嘉惠学子不可细数。在日本,至1966止,就约有120位铃木小提琴教师和6000小提琴学生分散在各地。铃木镇一不但创造了学习小提琴的新模式,打破了演自欧洲传统的小提琴学习方式。
生平轰动事迹
你可曾看到过3000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在日本,从全国汇集而来的学生,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了最高潮。你又能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少儿,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恐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演奏会了。这些无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深受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对如此众多年幼的孩子出色的演奏而惊讶,被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同样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乐大师们。
1955年的某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等待着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的到来。在一个合唱队员无法置信,甚至怀疑是否走错地方的家庭宿舍式的小楼里,30名幼儿和小学生用小提琴拉起了巴赫创作的《落第协奏曲》。刹那间,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显露出了非常惊讶的神色,他们万万没想到,竟会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操作的小提琴中发出巴赫创作的难演奏的曲子,而且声音如此优雅。惊奇突然变成了强烈的感动。接着,孩子们又合奏了两三个曲子。然后,合唱团的指挥者达皮特教授说:“奇迹!真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事,这回我想听一听前排小孩子们的独奏。”被点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拉了巴赫创作的协奏曲《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接着又点了第二个人的名字,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她拉了维瓦特创作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合唱团的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演奏都感到无限的喜悦和激动。他们与指挥者都并排站在钢琴的旁边说:“让我们一起唱吧。”着装美丽的合唱队和优美的伴奏声使松本音乐学院的破旧大厅顿时变成了盛大的家庭音乐会。
另一个场景。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至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齐地排好了队。他们在等待着20世纪诞生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之
一、大提琴演奏家卡扎斯先生的到来。卡扎斯先生刚一进入会堂,当看见舞台上排列着的400个孩子,他就激动地一面高高地挥着手,一面就座。与此同时,舞台上一齐奏起了《闪闪星星变奏曲》。“好!——好!”这位年迈的巨匠一面惊叹地睁大眼睛观看,一面连连不断地流露出赞叹之声。当孩子们演奏起波巴鲁德和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的激动之情达到了顶点。老先生被感动得哭了,眼里充满了泪水,话都说不出来了。演奏结束后,他给孩子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这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人数众多的、年幼孩子们的合奏,简直如同一人独奏的那样和谐。这些孩子既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也没有经过其他什么特殊的训练。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令全世界关注的奇迹呢?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基本理念是: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要掌握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只要孩子们稍有掌握某种乐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学。
在教小孩子的时候,铃木教学法都不教他们看乐谱(Music Score)或任何音乐理论上的知识(Music Theory),因为那就等如在一个正常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便教他写字和语言文法,那是违反自然的。
铃木教学法强调让小孩子先听音乐。孩子每学一乐曲之前,无论多简单的旋律,都必先重复听其录音。而听的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全神贯注坐在那里对着录音机听,是在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下听,如吃饭、嬉戏、入睡前各种休息或半休息的状态等。
总之,就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像听家人谈话那样听他要学习的音乐。
但试想一想,如果要孩子在家里经常听到的是他学习的乐曲,而不是电视机或收音机播放的广告歌曲、流行曲,那就必须家长通力合作,不厌其烦地在适当情况下为孩子播放音乐,并且也要牺牲许多自己的时间和娱乐。
所以铃木教学法对家长的要求可说是颇高呢。
教学效果
铃木教学法透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孩子在下意识间熟习一首乐曲之后,就让他在老师指导下凭记忆把乐曲在乐器上奏出,完全不用看乐谱或学乐理,整个过程由听到模仿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
等到拿起乐器要学那首乐曲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只是学怎样以最舒适的方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而不是学那首乐曲的本身,故往往事半功倍。同时,因为孩子脑海中的乐曲是由名家演奏的,所以他在设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时,其实是在设法达到他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演奏效果。
铃木教学法训练出来的孩子程度不一。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铃木教学法。有不少孩子费尽脑力也无法把听了无数遍的乐曲完整记住。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时下常用的那种先看谱后听音的乐器教学法,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训练出的学生表现差异也很大。有不少孩子因看谱能力较弱,在学乐器的初期便被看谱一事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吸取铃木教学法的精神,不用乐谱而先让孩子多听所学习的乐曲,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理论基础
铃木音乐教学法,无法以简单的文字叙述清楚,幸好铃木镇一在才能教育中提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概念,由这些概念我们可窥知其理论基础,例如,爱的口号、才能不是天生的、没有失败的学习、学习自零岁起、能讲话就能学音乐、强调父母亲在子女学习乐器过程中角色的重要性,以下简要的摘其精要.才能并非天赋论
铃木镇一所指的才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天才”,而是教育理论的一种“行为”而已,例如走路、跑步、写字等„。他认为人类唯一的天赋是学习的本能。人类如果能把握这一天赋,充分的加以发展,学习任何东西应该都可达到相当的水准以上。音乐能力也是人类及有待开发的能力之一,只要父母用心安排,老师费心指导,人人都可学好音乐,有希望成为音乐家。
铃木认为如果一位父母都能注意到每位儿童的本能,而且能提供一理想的环境,所有的儿童都将获得并且发展出一系列非常突出能力,这理论适用于全世界的儿童,没有例外(Suzuki,1981)。他并举例,生在热带的儿童,送到寒带去生长,照样会产生御寒能力;生在台湾的儿童,送到美国生长,英语就成了他的母语。例子就证明人类的能力系由于环境培育,而非天生俱来,所以铃木强调人是环境之子。
母语式的教学
铃木因为和他的侄子生活在一起一阵子而顿悟语言学习,他的教学法也被称为母语教学法。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人和人沟通方法之一,语言这么复杂的系统人人都可学会,音乐也一样可以学好。语言的学习的过程,先听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模仿或反应说出简单的音来,再发展成词或句子,进度缓慢,并经过反复的练习,得到父母的鼓励,再继续更进一步练习,这一理论成了他音乐教学的重要哲学基础之一。教育自零岁起
铃木先生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岁起”书中极力主张学习要愈早愈好,幼儿的阶段影响一生深远。他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出生的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学的第一天。根据人类经验的原则,旧经验帮助新学习,及早学习可提供丰富的经验,做为新学习的基础。
没有失败的教育
铃木先生问:“您见过生理上没缺陷而学不会说话的吗?”。语言的学习如此复杂,都没有失败的例子,其他的学习当然也不会失败,可见只有失败的教学或老师,没有失败的学生。能力滋养能力
铃木镇一认为,新的能力是由旧的能力累积发展而来的,所以他在小提琴教学中,要求学生经常要反复练习旧曲子,借此不仅增强已有的技术,同时也产生新的能力,这和教育理论中的练习理论不谋而合。
杰立卡脑力开发
专家认为0-6岁是脑部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生的智力、创意以及人格是否乐观、自信、有道德感,都决定于这关键的时期。而0~6岁这个过程,决定了一生的脑力开发状况,甚至是智商,情商等等。人的0~6岁是人类大脑开发非常关键的时期。
人的大脑潜能开发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减的。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三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脑神经功能的60﹪,到八岁时则已完成了90﹪。8~10岁是剩下的1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2、3倍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多家长往往忽视,或者没有合适的方法和合适的产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程、教材,所以才导致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是庸人、平常人,没有达到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子成才的期望值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重视在左脑所主导的认知上,而忽略主导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右脑训练 聪明宝宝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后,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着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
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于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于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后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后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智力潜能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于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象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寓教于乐开发脑力
“杰立卡”教学课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学模式,它对平衡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专家介绍,人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左脑倾向于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则倾向于感觉形象思维。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脑主宰右耳、右视野,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领会文字、数字、作文、逻辑、判断、分析、直线,因此被称为“知性脑”,它能够把复杂的事物分析为单纯的要素,比较偏向理性思考。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耳、左视野的主宰是右脑。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鉴赏绘画、音乐等能力,被称为“艺术脑”。它具有韵律、想像、颜色、大小、形态、空间、创造力,它负担较多情绪处理,特点是比较偏向直觉思考。
谈及左右脑的合作,以及“杰立卡”课程对脑力开发的意义,专家告诉大家,左右脑的运作流程是由左脑透过语言收集信息,把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也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五感,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语言,再传到右脑加以印象化,接着传回给左脑逻辑处理,再由右脑显现创意或灵感,最后教给左脑,进行语言处理。
“杰立卡”课程通过各种不同颜色的教具,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各种教具,由孩子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段,可调动孩子左右脑的全方面发展。
专家指出,大脑不用则废,用则进。培养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应从幼儿抓起,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开发孩子的全脑,激发孩子的潜能。脑力开发的定义
所谓脑力开发就是重视幼童左右脑平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程。主要的学习目标不在增加孩子的解题技巧,而是在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潜能与习惯主动思考的模式建立,以应付未来多变的环境需要。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模式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是经由孩子自行操作教具,以教具所设计出来的各式题本,藉由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的循环学习阶段,达到真正具备『自学』的效果。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包括六大学习领域、59项学习概念以及450个完全操作的自学宝盒,可以提供4~6岁的学龄前幼童三年完整的学习内容。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时间
一般来说,杰立卡脑力开发并不完全限制孩子的上课时间,但为顾及孩子的专注力与学习兴趣,通常我们会建议一个星期两次课,每次课程30 ~ 50分钟之间,可自行操作 1 ~ 2 个宝盒。
杰立卡脑力开发与蒙特梭利教学的异同点
蒙特梭利教学强调透过感官学习、从操作中去体会以及尊重彼此的人际关系训练、秩序感的建立,都是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教育目标,然而杰立卡脑力开发更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自我学习课程,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以及自我检测与立即鼓励回馈的机制,是极具有培养未来领导人物特质的优质课程。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包含有智能启发、数理演绎、组合思考、生活技能、语言表达与美感创造六大学习领域。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研习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均需要经过完整的课程研习,才可以指导上课。研习内容包括: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设计原理、对脑力开发的概念讲述,教学演练与课程内容研讨,并不定期的举办教学观摩及成长课程。杰立卡脑力开发与传统幼儿教育课程的不同点
传统的幼儿教育大多以教导幼儿许多的认知,以模仿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得许多事情。而杰立卡脑力开发却是藉由题目的设计与运用,将孩子已学习到的认知概念作整合,并加以发挥作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简单的说,不是重在学习,而是重在学习后的解决问题。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重要性
「脑力即国力,三岁定一生」现在是讲求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效的脑力开发课程可提升幼儿创意思考能力与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孩子真正具备『带着走的能力』,以因应未来的挑战。
如何了解孩子的潜在智慧与能力
藉由多种不同领域的题本操作演练,教师容易观察出孩子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并且藉由阶梯式难易度的铺排,让孩子自我挑战,自然就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右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右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在光线上喜欢较温和的色系,对空间及颜色较具敏感性,富有创造力,学习是以「块状」方式处理。因此右脑学习的孩子多给予赞美与鼓励、多听音乐、多运动,学习效果自然会比较好。左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左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有责任感、有耐性,喜欢明亮,喜欢独自学习,学习是以「线型」方式处理。
脑力开发课程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一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的80﹪,到六岁时则已完成了9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2、3倍的时间与精力。
人类脑部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者及专家指出,人类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而跟随着左右脑的发展不同,有的左脑发达,有的右脑发达,因此个人的特质与表现亦有所不同。如何了解孩子的特质与肯定孩子的优点,对于孩子较未启发的部份做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大脑平衡发展,有效学习更成为现今最重要的课题。教导孩子知识与技能已经不是教育的重点,让孩子知道如何学习,确定孩子俱有分辨是非的判断力(Judgement Quotient),鼓励及培养孩子正面的情绪管理(Emotion Quotient),训练孩子逻辑思考(Logic Quotient),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技巧(Intelligence Quotient),发挥创意(CreativityQuotient)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育目标
一、透过感官来学习新事物。
二、从做中去体会真意。
三、发现探索世界的乐趣。
四、给予诚心的赞美和乐趣。
五、懂得尊重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五个坚持
一、坚持“自发性”学习。
二、坚持教师只是个“引导者”。
三、坚持“动手做”是学习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四、坚持有系统的编序课程与掌握学习进度的个别化教学。
五、坚持安静有秩序的学习过程。
杰立卡主要知识点
小班:
形色辨别(基本颜色、形状的辨认知和初级组合)
空间概念及示意图(上下、左右、里外的空间概念及示意图)
度量关系(长短、多少的拼组及比较)
英文字母(基本字母及单词的认知)
造型组合(数块不同造型的堆叠)
平面对应(位置、形色的组合对应)
几何铺排(基本几何图形的拼组)
空间定位(泡棉上对应孔的判断)
中班:
特性合成及分解(颜色、形状二维空间的对应)
同形嵌合、异形比较(泡棉嵌合、图形差异比较)
推理穿线(穿线泡棉的隐性推理)
循环概念(图形的交替排列)
二维序列(大嘴鸟由左至右二维位置序列对应)
集合概念(示意图中的分类计数)
方位推论(图形移动后的位置及图形判断)
对应计数
大班:
乘法概念(数量分堆)
代数合计及整数分割(数字卡与熊头卡的数量合成与分配)
时间认知(钟表时间认知)除法分解(数量分堆)
特性组合(颜色、图形、数字的组合判断)坐标(二维坐标数字空间对应)
认识及换算钱币(币值认识及大小换算)
路径网络(房屋的连接与通道)
第四篇: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教具操作步骤
一、粉红塔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把粉红塔最小的放置于手心盖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
4、从第二个粉红塔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小到大将粉红塔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
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粉红塔与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大”和“小”(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大的粉红塔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老师重点提示:每个粉红块以2边对齐的方式堆叠成塔,进行物归原位
二、棕色梯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将最细的棕色梯双手握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
4、从第二根棕色梯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细到粗将棕色梯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
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棕色梯与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粗的棕色梯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物归原位
三、带插座圆柱体
操作步骤: 示范一: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老师提示用三指抓的方式将带插座圆柱体依序由粗到细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最细的圆柱体如果无法站立,可以水平呈放)
5、指示孩子看到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的排列方式,反之是由细到粗排列的方式
6、教导孩子将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放置原位 示范二:
1、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带插座圆柱体,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
2、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四、彩色圆柱体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以三指~五指抓的方式将彩色圆柱体拿出来散放按水平方向排列在工作毯上
5、教师提示:从里面找出最粗的把它拿出来,依序由粗到细按水平方向排列在工作毯上
6、将彩色圆柱体由粗到细依序放回教具盒内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五、长棒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长棒搬运到工作毯上散放(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
4、询问孩子找出最长的长棒,依序从最长的排到最短的
5、指示孩子看到长棒由短的到长的排列方式
6、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长”和“短”(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7、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长的长棒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物归原位
六、色板 色板Ⅰ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取出色板,按水平方向散放在工作毯上
5、取出一块色板找出与它一样颜色的,完成后进行检查(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
6、将色板依次放回色板盒内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色板Ⅱ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取出色板,按水平方向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摆放,并作提示)
5、取出一块色板找出与它一样颜色的,完成后进行检查
6、将色板依次放回色板盒内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色板Ⅲ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取出色板Ⅲ盒内一组颜色的色板,按水平方向散放在工作毯上
5、依次找出最深的颜色排放(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
6、指示孩子看到色板的颜色由“最深”的到“最浅”的排列方式
7、将色板依次放回色板盒内
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七、几何图形橱
几何嵌图组示范组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用二指上下移动几何拼图的位置
5、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框
6、再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
7、将几何图形放回原位
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四边形橱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放置在工作毯上
5、再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框
6、用同样的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序完成其他的四边形图形
7、将四边形放回原位
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八、几何立体组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现在进行会滚动的几何立体组,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球体,转动球体,让孩子看到球体滚动,然后命名——这是球体
4、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蛋形体,转动蛋形体,让孩子看到蛋形体滚动,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蛋形体
5、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这2种几何立体组的名称
6、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椭圆体,转动椭圆体,让孩子看到椭圆体滚动,然后命名——这是椭圆体
7、把椭圆体与蛋形体进行比较,观察他们的差异性
8、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圆柱体,转动圆柱体,让孩子看到圆柱体滚动,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圆柱体
9、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圆锥体,转动圆锥体,让孩子看到圆锥体滚动,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圆锥体
10、现在进行不会滚动的几何立体组,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三角柱,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三角柱
11、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三角锥,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三角锥
12、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四角锥,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四角锥
13、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立方体,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立方体
14、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长方体,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长方体
1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九、构成三角形
三角形盒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5、把一样颜色、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
6、按分类好的形状一一进行组合
7、最后用灰色的完整三角形检查其余的大三角形是不是一样大
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大六边形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5、把一样颜色、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
6、按分类好的形状一一进行组合
7、全部完成后检查一遍,组合的是否正确
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小六边形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5、把一样颜色、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
6、、按分类好的形状一一进行组合
7、全部完成后检查一遍,组合的是否正确
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蓝色三角形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
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
5、把一样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告知孩子图形名称
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十、二项式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依序把第一层的立方块拿出来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再按照原样把它们从盖子上移到桌上
5、用同样的方法拿出第二层并移到桌上
6、完成后检查一下,然后提问孩子,哪一个比较高哪一个比较矮,先把高的放回去
7、依序把高的立方块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放回二项式盒内
8、用同样的方法把矮的一层放回盒内
9、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三项式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依序把第一层的立方块拿出来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再按照原样把它们从盖子上移到桌上
5、用同样的方法拿出第二层和第三层并移到桌上
6、完成后检查一下,然后提问孩子,哪一个是最高的哪一个是最矮的,先把最高的放回去
7、依序把最高的第三层立方块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然后放回三项式盒内
8、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层和第一层按顺序放回盒内
9、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十一、听觉筒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把2种颜色的听觉筒分别拿出来排列成八字形,一组为操作组,一组为对照组
5、找出声音一样的放在一起,每找一次都需要再听一遍原先的声音,直到找对为止
6、最后检查全部听觉筒是否都正确配对好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十二、味觉瓶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把2种颜色的味觉瓶分别拿出来排列成八字形,一组为操作组,一组为对照组
5、找出一样味道的放在一起,每找一次都需要再尝一遍原先的味道做确认,直到找对为止
6、最后检查全部味觉瓶是否都正确配对好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十三、布盒
操作步骤: 示范一: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依次取出布盒中的不同布料进行触摸,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老师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
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示范二: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触摸布料找出一样的(老师从旁协助)
5、取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十四、温觉板
操作步骤: 示范一: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依次取出温觉板中的不同材质的板进行触摸,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老师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
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示范二: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触摸温觉板找出一样的(老师从旁协助)
5、取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十五、温觉瓶
操作步骤: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依次取出温觉瓶水平方式排放在桌上
5、老师双手握住温觉瓶,感受后告诉孩子这是冰的,让孩子也感受一下,然后配上“冰的”字卡
6、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剩下的3个温觉瓶,分别是冷的、温的、热的
7、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辨别4个温觉瓶
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十六、重量板
操作步骤: 示范一: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依次取出重量板中的不同材质的板进行掂量,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老师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
5、老师取出不同材质的重量板让孩子进行分别哪一个比较重
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示范二:
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
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
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
4、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掂量重量板找出哪一个比较重(老师从旁协助)
5、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掂量重量板找出一样重的(老师从旁协助)
6、取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第五篇:蒙特梭利教育问答
主题一:关于“爱和自由”的基本教育
理念
问题1:为什么要实施“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的教育?
答:“爱是降生于我们世界的每一个儿童的秉赋,若使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儿童必须通过自立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地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没有干扰地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 给予儿童自由,儿童便拥有独特的机会来思考自己的行为,确定自己的行为对己对人有哪些后果,体验现实情境的范围限制,并学习何种行为能带来满足感而哪些行为却会带来空虚感或不满,继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缺点。这种能发展出自我认识的机会正是自由所带来的一种最重要的结果。”
儿童只有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才能使身心得以放松,也只有这样的放松状态,儿童才能将他心智的敏感度得以真实的体现。如此,儿童生命初期的各种敏感期才能顺利的渡过,这一过程,恰恰是帮助儿童建构并完善他的心智状态。“儿童只有依靠爱和自由,才能获得成长的全部能量,以便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问题2:“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所蕴涵的教育精神是什么? 答:我们将把人们的认识从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中,首先要从“随带”、“看护”观念中引出,也要从“唐诗儿歌”、“小写小算”、“天文地理小识”、“小学内容下放”等儿童早期教育误区中引出。
以爱的情感激发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儿童体验人际的亲和性;以规则的内化养成儿童行为的规范性。
问题3:“爱和自由”的教育主要表现为何? 答: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
“爱”表现在:观察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心理,关注儿童的思想,给予儿童强大的心理能量。它建构了儿童快乐、宁静的品质,满足了儿童基本的心理需求,使儿童的生命成长高度集中在心智发展上。
“自由”表现在儿童可以通过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行动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通过自由地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地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规则”则表现在所有人共同遵守规则。这些规则是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是可以终生受用的。它保护了儿童天生的秩序感,建构了儿童自发的自我约束,自信的精神和能力,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权威压制。
“平等”充分保护每个孩子的个人成长空间,同时建构出一个平等、自律、有为的成长环境。主题二:关于“爱和自由”的教学的基本情况
问题1:孙瑞雪教育机构旗下幼儿园实施的教学内容包括? 答:
国际蒙特梭利教学法——百年验证的教学体系,全人类智慧的财富; 国际奥尔夫音乐教育——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让身、心和音乐在一起,充分保护和滋养了儿童的艺术天分;
与孩子共享自然——相互独立、相互引导的环境与活动设计,一种情景,一种体验,使各种性格的孩子在自然中获得启发,从而获得智能、心理的充足发展;
每周一次社会活动课——1年48次最真切、最美好的社会体验:走出学校,走进芭蕾舞团看芭蕾、美术馆看展览、农研所里观察花蕾和青瓜,孩子们来到牛奶场挤牛奶、卡通城与卡通对话,科技馆里尝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其他:家政活动课、科学实验课、四岁以上英语教学课等等。
问题2:混龄编班的意义是什么?
答:混龄班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化的教育环境。
混龄班可以实现单对单个体教学。在我们的学校里,每一个班不超过25个孩子,有3位教师,每个班都配有一套蒙特梭利教具,这套教具适合2岁半~6岁的孩子操作。由于孩子年龄的差别,他们对教具的需求是不同的,选择也会不同。他们选择不同的教具去工作,教师也就能单对单进行指导教学。其次,混龄编班可以满足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需求。不同年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和成人社会结构基本相同的儿童社会,这对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个环境中,大孩子可以担当教师的角色并获得小孩子的崇拜,而小一点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大孩子的帮助,因为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
混龄编班的第三个意义体现在智能的发展上。小孩子愿意向大孩子学习,而大孩子自然地获得了一个教小孩子的机会。有一句话这么说,我听了,我只掌握了20%;我看了,我只掌握了30%;我感觉了,我就掌握了50%;我体验了,我就掌握了70%;但是我给别人教了,我就能掌握95%。所以教小孩子的过程对大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
最后,儿童5岁多的时候有被崇拜的需求,混龄编制能够使每个孩子都享受到被崇拜的阶段,顺利地渡过被崇拜的敏感期。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成人总是崇拜别人,也希望获得别人的崇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敏感期没过渡好。而在混龄教育中,渡过这个阶段就是水到渠成了。
问题3:衡量“爱和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基本的标准有哪些? 答:1.环境是否准备充足(教具、教学材料),富有美感。2.孩子是否接纳老师。3.是否安静有秩序。3.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并放松。4.孩子是否遵守规则。5.孩子能否基本专注。6.孩子是否敢于表达自己。7.孩子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8.孩子是否进入工作状态。
问题4:判断是否是合格的“爱和自由”的教师标准是什么? 答:第一,教师首先要把握的是这个教育中最高的精神本质——爱和自由。儿童的世界与成人世界不同,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热爱孩子,如果不热爱孩子,就会觉得这个职业很苦、无味和难以忍受。忍耐的愤怒就会转移到孩子身上。
第二,由于儿童是自由的,而教师要从成人的系统进入儿童的系统,因此,他应该是一个观察者。这一条在教师进入学校后是可以逐渐培养的。第三,在人的一生中,0~6岁的成长变化的惊人程度往往是成人难以发现的。因此,成人必须是一条流淌着的河流,才能够跟随着孩子的发展,与孩子互动着。所以教师的生命特质是不断成长的,至少要有成长的潜质。这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第四,每一天都要为孩子预备一个良好的物的环境,这是一位“爱和自由”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这样,在孩子进教室后拿到的任何东西都将是完善的、合适的。
第五,教师为儿童预备好的环境的同时还要能够保护这个环境。保护儿童的精神环境、文化环境、环境中的自由观念不受到损害,保护孩子工作时不受打扰,帮助孩子为自由所建立起来的规则。
问题5:蒙氏教具的特点是什么?
答:丰富而系统的蒙特梭利教具是“爱和自由”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其它教具不同,蒙氏教具是孩子用来工作的材料,而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具体而言,蒙特梭利教具具有下述特点:
1、教具的设计可以使儿童实现自我教育。教具本身在设计上具有错误控制的功能,能够引导儿童自己发现错误。例如,在感官练习中有一套插座圆柱体教具:木托上有 10个直径递减的孔,每个孔都正好能插入一个圆柱体。操作时,要求儿童能把打乱的圆柱体放入相应的孔中(帮圆柱回“家”)。如果将一个圆柱体放入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去;如果把它放入一个比它大的孔中,最终至少会留下一个圆柱体回不了自己的“家”。这样,对错误的控制决定于教具的本身,而不决定于教师。
2、教具中需要儿童发现的错误或理解的问题只限于一种。这样就避免了额外的干扰,可以使儿童的工作单纯化。
3、各种教具在设计及使用方法上遵循由简至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问题6:什么是三段式练习? 答:为了给孩子一个准确的概念,在进行感官练习的时候,我们使用蒙特梭利按塞贡原则配置的三段式方法:
第一阶段,给感觉命名。例如,孩子注意到一个红苹果,告诉他:“这是红色的。”
第二阶段,认识引起相应感觉的物品。对孩子这样说:“请给我红色的。”
第三阶段,回忆相应感觉的名称。指着红苹果问孩子:“帮我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
主题三:如何在新、旧教育的冲突中找到平衡?
问题1:如何面对一个家庭中老人和丈夫对教育理念的不认同?孩子在这样的矛盾中会受影响吗?
孙瑞雪:给孩子“爱和自由”这种教育观念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自己从未享受过,也没有那样生活过,我们甚至在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都会因人而异。我们常常把自由视为洪水猛兽,把自由等同于为所欲为,等同于放纵,甚至等同于其他意义上的自由,这同我们所理解的发展孩子潜力的自由、人与人相处时的自由和平等有着截然的不同。这些一定会给老人和其他的人造成极大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但是我们要了解到这个教育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改变。改变人的意识形态一定是个比较难的过程,就如同一个从未尝过甜味的人,告诉他糖怎么甜,他是无法透过话语来明白的,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恐惧感。如果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对家庭的中的某些成员来说具有不可知性、不可预见性,这本身就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我想这可能是潜在的原因。今天我们在实施一种国际上先进的、符合人性的、科学的教育,并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接纳。即使这个教育在国际上已被很好的验证过,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接纳他仍然需要勇气,需要有爱力来支持,需要用心灵去感知儿童的需求,还需要用智慧去推理它可能发生的情况,尽管这个教育在国际上已经成功地实施了八十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它还不能影响大部分人。
这个教育方法具备科学性和人性化,由于它具备了这两个特质,母亲往往凭着对孩子本能的爱,凭着对孩子未来的带有预感性的感知而爱上这个教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也能够逐渐发现儿童的秘密,并且因为这个秘密而感到喜悦,这是进入这个教育的开始。由于这个教育让我们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这本身是对自我生活、对家族生活、对已有的现实生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审视,也是一种改变的基础。但是这样的改变对老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说服别人改变已经形成几十年的想法谈何容易啊。但是对于妈妈来说,由于爱孩子,由于和孩子在一起而怀抱的希望,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向往。这样的改变本身就和周围的不变产生了冲突。孩子是明天,你是今天,老人是昨天,这是永远无法追赶上的。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的是:首先,孩子是你的,你是他的绝对监护人,在你生下他的时候,作为母亲就已经拥有了这种权利。实际我这是想告诉妈妈一个界限的问题。上一辈人可能有发言权,但是没有控制权。这个权利是在妈妈那儿,其他的人不可以“侵权”。母爱是神性的,你能感受到孩子的东西是天下除你之外任何一个人无法感受到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将影响你孩子的命运。其次,你需要跟你周围的人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以便使他们能够支持你。这种对你的支持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你孩子的支持,如果你的孩子能生活在一个认识一致的家庭,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现在的处境是不一致。如果你的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能够避免争执,那么这也是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没有争执就不会影响孩子。第三,你需要对自由和规则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这个把握会在孩子成长的时间内让你的家人看到孩子的优秀、睿智,相信家人的观点会有所改变。父辈普遍不认可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这是中国现阶段儿童教育的状态,我们机构会和你一起走过这段艰难时段,直到你的孩子成人,他们将是第一批成长起来的新人。
问题2: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的孩子,如何更好地适应普通的小学教育?
答: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后,最难适应的是两点:
一、心理状态。这个在自由和尊重中长大的孩子,突然面对环境的改变,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二、思维模式的改变。过去的成长过程,是依靠自我统合的思维结构,进入普通学校则更多的是以记忆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这需要儿童有一段时间来转换。
同时适应环境是任何人都要做到的事,不论曾经接受的是否是“爱和自由”的教育,儿童对于环境的改变都需要一个适应期,从没有教学要求到要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有因为年龄的变化而面临的家长和教师的不同的期待,这是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要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不仅仅是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的孩子。
所以在进入普通小学半年至一年,有的甚至更长一些的时候,儿童就都会调整过来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家长会想,如果是这样还要不要孩子接受这个教育呢,我的理由是:六岁能吃好,六岁后吃不好,六岁前还让不让吃,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希望能帮助孩子在0——6岁建构完整而强大的人格、建构健康的心智状态,并以这样的状态去面对今后一生的各种变化与成长。
问题3:旧教育中成长起来的父母如何实施“爱和自由”的科学新教育? 答:在现有的阶段,许多家长都提出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经济上,对于实施“爱和自由”的科学教育都感到力不从心,首先是自己的各种旧有经验、习惯不断地干扰和动摇自己,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容易焦虑;其次,在这样的教育还未普及的阶段,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将孩子送进这样的幼儿园里。妈妈们面临的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曾经面临的问题。养育孩子是所有生命的一种特征,植物和动物都在很安然地做这件事。因为从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来看,这是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此,母性就成为生命延续下去的一个保证。
由于人类是一个过于复杂的生命体,他的心理成长往往会影响成人之后所做的事情的情绪和心态,比如:如果您的童年没有过好,您的心理没有长到成人,您再生育一个孩子,当您养育他时您就不可能做到心安理得地养育他。在陪伴他的过程中,您的那个还没有长大的自己,会时刻跳出来,时刻渴望着要成为自己,要求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您自己就是一个儿童,让您承担起养育的责任,您就会在自己的潜在意识中变得焦虑起来。一方面您想成为自己,一方面您为了孩子要把自己放到一旁,这样在您陪伴孩子的时候,焦虑和愤怒就会油然而生。这种潜在的因素,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但他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回过头来,当我们观察动物,例如一只老虎养育小虎仔,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个过程是那样地自然、安详、母性十足。实际上,我们一千遍地跟许多妈妈说,有的时候跟生命界的其他生命相比,我们真的退化了。而这个教育不过是在唤起母爱,然而这也是人类最高的教育。
但是客观的现实是,在我们还不适合做母亲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母亲,那我们就按现实的状态来做。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内幕我们都无从真正知晓,每一个老人和父母成长的经历我们也无处追寻,就像今天,我看到一个家长这样说:“我说‘不可以’自己都说烦了,孩子还是不变。”从我一个旁观者来说,这个家长就有严重的障碍,我知道这种“不可以”说到了如此地步,是对儿童意识空间的一种不停息地骚扰,这个孩子的生长环境是可怕的。如果这个父母不改变,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就一定会出问题,教育的最高本质就是改变我们自身的生存状态,这对无数的家长来说是有希望的,我们借着自然赋予我们身上的母爱行使这种改变,是一个机会,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要放弃。
在国外,爱和自由的理念不仅仅普及在他们的教育中,同时也普及在每一个母亲的心里,我们所提倡的“爱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作为人成长的基本条件,而不是教育本身。由于您爱自己的孩子,期望给予他更好的,所以,在与内心产生冲突时,您就会焦虑。但是,依我的认识看来,大部分妈妈即使并没有养育自己的孩子,这种焦虑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我们是在判断自己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什么事情上。当我们把这个问题理清楚的时候,焦虑可能就会离开一半。
另外,我们所期望做到的,和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两个概念。我们尽力了,做我们有能力做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满意,这是我们爱自己的开始。如果我们学会这样爱自己,接纳我们的现实,我们就会自然很多,孩子自然也会好很多。当我们都回复到一种自然状态时,您也就能把握您的孩子了。我想告诉您一个秘密,幸福的人或者天才并不是有钱人家的专利,一个贫困的家庭同样能产生。这要视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爱和自由。爱和自由是我们最低的底线也是我们最高的标准。
问题4:我感觉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够健康,需要成长,我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
答:自我成长对一个健康的人和不健康的人,都是一生要做的事情。对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童年的成长经历都差不多,成人后,都面对着我们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不要气馁,有这么多的人和您相伴,您就不会再孤独。
解决的办法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该如何寻找呢?我想您可以读一些书,《让心自由》、《与上帝交谈》、《懂得爱》、《懂得健康》、《懂得生命》、《少有人走的路》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帮助自我成长的书籍。我想,帮您治疗的唯一方式就是您自己的自我治疗。
同时我也建议您读一些经典的心理学书籍,目前心理学是帮助自我治愈的最好的学科。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倾听的朋友,与自己相伴,一起走过这段路程。这是我能给您的唯一建议。
实际上您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一个起点,只是在调整的过程中会非常痛苦,请坚持下来,成人是在痛苦中成长的!
另外,机构在各地开设的心理提升俱乐部就是为那些渴望与孩子共同成长,希望带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的父母们开设的。重新给自己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也是重新给自己一份拥抱幸福的机会,而这就是在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
主题四:关于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
问题1:孩子2岁半以前有没有必要参加亲子乐园班或启蒙教育?2岁半的孩子是继续放在家里好,还是送幼儿园好?我的孩子是属于难送幼儿园的性格。
孙瑞雪:我个人认为,孩子在1岁以前没有必要送到任何一个培训机构去培训孩子。但是做父母的应该受到非常好的培训,因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0—3岁,然后是3—6 岁,因此母亲应该掌握孩子认知的过程,同时还要掌握儿童的成长规则,这个成长规则是大自然的一个产物,如果父母不了解的话,肯定会延误孩子的成长。因为儿童的成长是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微妙的一个过程——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我觉得1岁以前的孩子着重是家长接受培训,而不是孩子接受培训。两岁半的孩子是否要入幼儿园,这主要取决于你要入什么样的幼儿园,如果这个幼儿园对你孩子的生命成长是有帮助的,我认为你可以入,但是如果这个幼儿园是在控制你的孩子,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孩子没有自由去用手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话,我认为送幼儿园就太早了。我个人觉得孩子喜欢在一个环境中,只要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的非常好,没有害怕到幼儿园的,比如说我们的孩子第一天到幼儿园就非常高兴,那天家长就说,说太奇怪了,我的孩子第一天来你这儿下午放学就不愿意走,在这儿不断的工作,原因:第一就是这位爸爸
妈妈建立的安全感就非常好,第二这个孩子所处的环境自由度很大,在这可以提供他智能发展的东西,他的心理就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不会不愿意来幼儿园,这完全取决于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效果。
六岁以前儿童离开母亲是最不明智的。必须上幼儿园对于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对儿童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是否获得了爱、自由、安全感!如果这些获得够了,这就是最好的幼儿园!
问题2: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孩子入园前应该做那些准备?如何面对孩子入园第一周的哭闹?跟妈妈分离的这种惨烈情况(有时真的是挺惨烈的),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影响吗?
澍澍:连续几天的早晨当我走向通往幼儿园舒适的林荫路上都能看见一位家长站在校园的栅栏外探头探脑地看着园里的孩子。说实在话,我的心里很酸,即使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学校里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孩子和家长平时受的罪一定不少。父母们总是在不停地担心着什么,即使没有什么状况出现,莫名的担忧也侵扰着父母,其实这种担忧也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我知道家长们没有安全感,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1、由于普遍的幼儿园现状造成孩子们在学校里受到不正常的对待和关注,孩子们对学校有恐惧,而家长们心疼又不知道怎么办?
2、家长们自身对环境缺乏安全感,无法辨别、判断孩子的情绪,而对分离的焦虑不知如何是好,自己也处在焦虑中。
3、缺少理性、客观、顺畅、和谐的家、园沟通。
这些烦恼时常困扰着妈妈们,我们无法一下改变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幼儿教育中这种长期遗留下来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缺乏尊重和真正的关爱,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去为孩子营造相对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我们要去为孩子选择的幼儿园进行多次深入了解。在我们园里,会给家长提供充分的时间,我相信好的民办幼儿园都会这样做。了解的内容除了费用之外,还要含有以下这些很关键的内容:A.教师的情况(观察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B.观察学校是否有比较宽松的自由空间(是否集体喝水、上厕所等);C.与校长做有效的沟通,了解对方的理念,并且确定自己的想法,比如:希望„„,不希望„„;D.没有任何一个幼儿园做到十全十美,包括孙瑞雪教育机构的幼儿园。
客观地说,总会有些不如意的地方,而妈妈们必须确定自己以及孩子需要获得什么?什么是不容忽视的?不要让自己陷入琐碎的事情中去,如:这个杯子不怎么好啊,孩子的毛巾有些旧了啊,园长刚刚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啊,今天老师没有把孩子的鼻涕擦干净啊,等等等等。只要不违背教育本质,不对孩子造成伤害,就不要让那些不愉快缠绕着我们。
当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一定要接受孩子分离的焦虑这个生活现状,在我们学校也会有,但是我们会采用一些方式来缓解直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父母可以陪伴一周,熟悉环境,但教师并不用多去照顾;和父母分开后的第一周,家长可以提前来接孩子,并确定地把这一点告知孩子;接到孩子后不再过长时间地留在教室里,可以带回家或在园子里一起游戏一会儿,让孩子明白你早接他们的目的。
还有,早晨送孩子的时候温和而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要工作,下午很早就来接你。”即使孩子哭一会儿,你也可以坦然接受。那告诉孩子之后,是交给老师就离开好,还是再陪一段时间好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论我们是交给老师就离开也好还是留下一段时间陪一会儿也好,您只需要确定地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妈妈是爱她的。妈妈必须要去工作了。妈妈下班会来接他的。他在这里是安全的。不论你选择在什么时候离开,你只要确定地传达了这些信息给他,并且也按照这样的信息去做了,您就可以在您的精力、时间范围内自己安排陪他的时间,因为现实状况就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地留在孩子身边。当父母们对一个新环境建构了安全感,接受生活的现实,积极面对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后,你会发现生活多了一分轻松,孩子的世界也因此多了一缕阳光。让我们一起加油!
您需要多些时间陪伴孩子,每晚陪伴孩子入睡,与孩子多交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与孩子交代清楚后告诉孩子妈妈爱你,妈妈也想陪伴你,但妈妈现在要去工作,下午就会来接你回家然后离开,这样是可以的,也是没问题的,但这个行为并不是解决孩子哭闹的根本方法。
问题3:女儿爱说“我还小呢”。2岁8个月的女儿刚上幼儿园。一天晚上,女儿和我一起躺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前小的时候不会走,妈妈抱着我。”还爱说“我还小呢!”上厕所的时候,说:“我还小呢,要蹲盆盆儿(不用坐便,用她自己的小盆盆儿)”;吃饭的时候,偶尔会说:“我还小呢,得妈妈喂”等等。我告诉她:“不管你大还是小,妈妈都是一样爱你。”好像不起什么作用。请教专家我该怎么做?
孙瑞雪:这是大人给孩子造成的一种心理压力,如果儿童获得的爱和他的年龄是同进度的,孩子就不会有压力。显然,你们给了孩子这个年龄不能理解的话或者暗示,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不安全感,不要讲儿童不能理解的话,比如:你大了,该上学了。你大了以后会上大学,离开妈妈。儿童对上学以及大了,都不明白,所有的感受都是和妈妈分离。这对幼儿来说,是极度不安的。
问题4:我读过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对蒙氏教育的观点也很赞同,平时给儿子充分的自由,而且也很尊重他的选择。孩子一直不肯上幼儿园,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哭闹几次,不肯穿衣服,不肯去幼儿园,不肯带自己的东西到幼儿园„„总是请求能否不上幼儿园。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反映儿子在幼儿园不怎么遵守纪律,也不怎么从众,喜欢自我的游戏,并要求家长要加强对儿子的管教,认为儿子这种性格以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儿子在家里玩得很好,在外面与小朋友也玩,并开始了社交的迹象。当然家里的教育有待提高,但传统幼儿园里的弊病也不少,如果我们这里有孙老师开的这种幼儿园就好了。
在这样一种现实中,如何才能在儿子身上更好地实现蒙氏式的教育,又可对传统的幼儿园扬长避短呢?
孙瑞雪: 如果孩子不依恋你,告诉我他能依恋谁呢?依恋的目的是为了走向独立,所以你要放心地让孩子依恋你。我想孩子一定是在学校里出什么问题了,这个问题使孩子拒绝上幼儿园,宁可抗拒大人一大堆的说教和劝说,这种劝说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但是没大过在学校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你要求孩子能把事情说出来,这没有可能性。不是事情本身让孩子有压力,而是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让孩子有了症结和障碍。所以我建议你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试着帮着孩子说出来,假如在你说的过程中偶而能碰到这个症结,例如:“妈妈知道你根本不想去幼儿园,幼儿园让你害怕了?有谁对你不友善了?你的朋友没有遵守约定?„„”孩子就会释然,或者会把那种痛苦通过倒在你怀抱中的哭释放出来,那个问题就一定会解决。没有意义在去找什么人来寻找原因。对儿童来说,某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对成人来说却是不经意的,如果他有一个非常好的班主任老师,我想这已经足够了。经过这样的倾听,假如孩子再愿意去幼儿园,我建议你能陪伴他几天,让他顺利渡过。有时候我在想,儿童对环境的心理感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学校的心理环境低于家里的心理环境,那对于儿童也是苦难的。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能做得都做了,你的孩子还是坚定地不去,我就建议你不要送了。让他在家调整一段时间,然后再重新寻找幼儿园。
王树:幼儿园的教育是应对社会,但很容易迷失自我,而在你选择的理念中,“爱和自由”却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所以孩子会在大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假如父母清晰孩子的需求,并且能够明确、坦然地接纳孩子的独特性。那么孩子就会感到有支持。慢慢地,在这种支持中他开始建构自我,使用自我,并且让自我走进社会而不迷失。假如父母有害怕与患得患失的心态,那么孩子就无法获得支持,很快就会被大环境淹没。所以,首先你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接受蒙氏教育的教育精神,也接受传统教育的缺点可以消解,明确成长的方向。在幼儿园里孩子学习如何面对现实世界,在家里孩子感受心灵成长,只要你接纳现状,并且轻松地运用蒙氏教育舒缓他白天压抑下来的情绪,赞美他白天学回来的技能,给予他心灵成长的关注,那么孩子会在你强有力的支持下完成自我构建,并学会在环境中调适应自己,切记不要在让自己去徘徊、焦虑、有冲突感。这也是父母需要快速成长的原因。
爱和自由的观念与我们的文化甚远,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孩子,然后感激我们的孩子能够将我们带上这样一条成长之路,当我们能够静静地在这种爱和感激中沉淀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大的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并且影响和带动着我们生活的环境。
由于孩子起初在幼儿园中感到情绪压抑或紧张等负面感受,你需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一书中会有具体的方式来让你帮助孩子的情绪处理,让你自己从成长中获得更成熟的心智,当你学会从高处看待孩子的成长的时候,你就会慢慢轻松起来了。
问题5:我们这里没有蒙氏园,我非常推崇爱和自由的教育。现在我考虑一个人把孩子带到银川的学校去上学,但实际上做起来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实际上的困难。能否给我一些建议?
王树:如果在你经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孩子呆在银川当然是件好事情,过了3岁再去普通园会更好。如果你有更好的条件,再呆久些就更好。如果没有这种条件,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家里营造出这种环境,如果还不行,那么就将您和孩子的心境营造出这份自由,那么,这一切就可以保障他的成长了。所以你最要放下的就是焦虑和担忧,只要自由在你们的心里,一切都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