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2: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连加连减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第一篇: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单元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措施:一是把连加、连减的情景图制作成可以活动的卡片,动态演示小鸡来吃米和离去的先后顺序。二是加强了学生的学具的拼摆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二、师:星期天,一位叫明明的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明明)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三、学生看着屏幕口算:

4+1 5+2 5-2 8-2 3+4 10-4 5+3 7+1 3-1 6-2 7+3 6-6 1.指名回答得数 2.全班订正。3.让学生观察这上下两组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关系? 4.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

设计意图:算法选择及计算顺序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讨论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①5+2+1=8 ②5+1+2=8······(3)探究、理解含义。

①指名学生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为什么这里要把他们加起来呢?用加法呢?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讨论,再汇报)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教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那种方法,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数学意义。

2.探究连减。(1)情境演示。

师:过了一会儿,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要-2再-1呢? 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适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解决,只做适度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初步小结:喂完小鸡,明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设计意图:及时地巩固知识、梳理刚刚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学到手的知识切实成为自己的本领。照顾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打开书本72页,完成做一做。反馈:为什么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0-3-5=2同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非常爱动,你光让他听,他还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摆出小棒,教师可以同时考查学生对连加、连减这一知识掌握得如何。

2.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来有3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只,又买来了4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用 3 + 2 + 4 = 10 来计算。

生2:我原来有9支小棒,送给弟弟2支,又送给妹妹5支,还剩多少支?可以用 9-2-5 = 2来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举例,一方面是想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进而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多媒体演示开始时的一组题。

师:今天我们又掌握了两种本领,仔细观察上课时我们做过的这组题,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口算连加连减。

(3)师:是的,我们发现原来这两个算式都能拼成连加、连减的算式,而且计算顺序也相同,那下面这些口算题,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4+1+3= 5-2-1= 3+4+3= 5+2+1= 8-2-2= 10-4-6= 第三关:看图列算式 小鹿图 金鱼图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上联系课外的情境,增强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认识,并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课堂上学生是带着问题来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体现课堂效果的标准之一,因此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总结“我的问题解决了”很重要。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明明说: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明明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呢?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趁着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和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篇: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教材说明: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计算困难,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学生集体快速口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8+2 10-3 3+2 8-6 10-5 5+4 6-3 6+3 7+2 9-4

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一道加,一道减)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复习旧知,重点让学生说出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跑来„„又跑来„„)提出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5+2=7(板书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书8)。(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

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小朋友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计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习连减

师: 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上发生了什么事呢?小鸡吃饱了怎么办呢?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走了两只用减法,又走了两只还是用减法。

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 8-2-2=4 【自主探索连减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归纳小结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相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从左往右计算。

4、完成72页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

【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摆的过程中加深对连加连减算式意义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

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2、5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

3、动物们排队做操,小狗左边有3只动物,右边有5只动物,猜一猜,小狗站的这一队一共有几只动物?

【开拓性练习,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推理的基础上,渗透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点评: 教学中的不足:

1、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最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适当的安排一些游戏。

2、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3、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中的亮点:

1、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复习前面的旧知识,引导学生的“说”水到渠成的引入了新课。

2、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的概念。整节课以“小朋友喂小鸡”为线索,并配以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探索、交流,巧妙的完成了从“动作过程”向“运算过程”的转换,使学生建立起连加、连减的概念,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与交流的机会,增强交流的意识,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也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4、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一些环节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5、练习的设计注意了练习间的梯度,而且富有趣味性,特别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我利用课件,把书上两个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动态课件的展示,很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小鸡两次走来以及离去的数量,形象具体。让学生通过感受“跑来、又跑来”与“走了、又走了”的生活经验,来明白算式的含义。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时间比较短,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任务较繁重,接受起来较困难,我就采取重点分散的方法,先进行连加教学,轻松过后,进行连减的教学,这时,我有意放手,让学生探究出连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通过总结,练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还要多动脑筋;还有就是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开发区中学小学部 蒋万莲

第三篇: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本单元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措施:一是把连加、连减的情景图制作成可以活动的卡片,动态演示小鸡来吃米和离去的先后顺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学上课听得非常认真,做题又快又对,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看着屏幕口算:

4+2= 6+3= 3+2= 5+1= 7-2= 5-1= 9-2= 7-2=

1.指名回答得数  2.全班订正。

3.让学生观察这上下两组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关系?

4.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订正。老师把4+2=6 6+3=9 合并。学生观察回答。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你得到什么信息?怎样计算?学生回答。5+2 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①5+2+1=8

师:为什么这里要把他们加起来呢?用加法呢?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回答。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讨论,再汇报)

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2.探究连减。

(1)情境演示。

师:过了一会儿,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

(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

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3)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师:学了一节课,有些同学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那就请同学们看黑板做一组练习题。(课件展示)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师:刚才小朋友做了好多题 现在打开课本做66页的习题。完成。反馈。

(1)看图列算式,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填空,完成,反馈。

(2)口算连加连减66页3题。

那下面这些题,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四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生回顾回答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作业66页剩余习题。

第四篇: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单元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措施:一是把连加、连减的情景图制作成可以活动的卡片,动态演示小鸡来吃米和离去的先后顺序。二是加强了学生的学具的拼摆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星期天,一位叫明明的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明明)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着屏幕口算:

4+1

5+2

5-2

8-2

3+4

10-4

5+3

7+1

3-1

6-2

7+3

6-6

1.2.全班订正。

3.,有什么关系?

4.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打下了伏笔,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师: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5”、“2”、“1”)

设计意图:算法选择及计算顺序是和“动作、过程”紧密联系的,教师通过学生的看图编故事,讨论怎样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数学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牢。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①5+2+1=8

②5+1+2=8······(3)探究、理解含义。

①指名学生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为什么这里要把他们加起来呢?用加法呢?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讨论,再汇报)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教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那种方法,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数学意义。

2.探究连减。(1)情境演示。

师:过了一会儿,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要-2再-1呢? 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要适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处理、解决,只做适度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3)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初步小结:喂完小鸡,明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及时地巩固知识、梳理刚刚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学到手的知识切实成为自己的本领。照顾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闯关游戏。

师:夕阳西下,明明跟着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们也一起学会了很多的新知识。现在,明明的妈妈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我们来接受挑战吧。

第一关:各显神通

1.师:学了一节课,有些同学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那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在小组中进行一个活动吧!(老师可以示范一组)用你的学具摆一摆,考一考你的同学,我们可要进行小组间的评比,看哪个小组活动得最好哦!师:刚才小朋友摆出了很多连加连减的算式,怎么样在纸上画出连加和连减的过程呢?

学生说。

老师示范:连加几个部分加起来,我们可以分开画,连减需要减去几个部分,我们可以用圈去和划去的方法。

2.师: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打开书本72页,完成做一做。

反馈:为什么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0-3-5=2同前)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非常爱动,你光让他听,他还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摆出小棒,教师可以同时考查学生对连加、连减这一知识掌握得如何。

3.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来有3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只,又买来了4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用 3 + 2 + 4 = 10 来计算。生2:我原来有9支小棒,送给弟弟2支,又送给妹妹5支,还剩多少支?可以用 9-2-5 = 2来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举例,一方面是想将数学与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进而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关:火眼金睛

(1)多媒体演示开始时的一组题。

师:今天我们又掌握了两种本领,仔细观察上课时我们做过的这组题,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2)口算连加连减。

(3)师:是的,我们发现原来这两个算式都能拼成连加、连减的算式,而且计算顺序也相同,那下面这些口算题,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4+1+3=

5-2-1=

3+4+3= 5+2+1=

8-2-2=

10-4-6= 第三关:看图列算式 小鹿图 金鱼图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上联系课外的情境,增强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认识,并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课堂上学生是带着问题来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体现课堂效果的标准之一,因此让学生对自己有个总结“我的问题解决了”很重要。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明明说: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明明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呢?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趁着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和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连加连减教学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体会和认识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3、让学生开展讨论,寻找生活中要用到连加、连减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连加连减》教学的过程,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因为这个内容我在两个班级上,在一(1)班上时由于在复习时时间稍用多了,到最后没时间做练习,后来我又改了课件及教学思路,在一(2)班上时时间基本差不多。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在上新课前,我先出示动画:三支小虎跳舞,又来了两只,让学生编含有数学问题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用加法算。再出示8只小猫跳舞,走了3只,同样让学生编、算。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用减法算。通过动画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掌握了加、减法的学习要领。教学新课时我把课本上的例题做成课件播放,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连加连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明白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例如:邵丹丹同学说的:“我去商店买了5本书,1支笔,1盒蜡笔,一共有几样?我让学生帮邵丹丹同学算一下,让学生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4、遵循规律,寓教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环节,还是练习环节我都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孩子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的问题。在练习时我从课堂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先请1名同学起立,再请他前面的3名同学起立,他后面的4名同学起立,一共有几名同学起立了?先坐下2名同学,再坐下3名,还有几名同学起立?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很快说出算式并口算出得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总的说来,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

1、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顺序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习题,在对后面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顺序。

2、对于老师要求学生先说题意,再说算式的过程,很多学生跳过了第一个环节,直接就讲出了算式,此时,老师却硬带着孩子回到了第一个环节——题意的叙述上,对于这种现象,关键在老师的提问方法上,“说图意”这一说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很抽象的说法,如果改成“看着图你能说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小故事吗?”可能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说图意,再说算式了,也就是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有儿童化的语言。

3、在邵丹丹举例时,应该纠正她把不同单位的东西一起加的错误,告诉学生单位不同的事物不能相加。

下载连加连减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加连减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连加连减德育案例分析

    寓心于教 静待花开 -----《连加连减》德育案例分析 招远丽湖学校 范娟娟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7的内容,是本单元又一重点内容。教材......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连加、连减》教......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教学10以内的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连加与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连加、连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动态感知,静态领会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中卫市第九小学申淑娟 《连加 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