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课堂的魅力

时间:2019-05-13 02: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用课堂的魅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用课堂的魅力》。

第一篇:语用课堂的魅力

语用课堂的魅力 普洱观摩心得

2014年9月20日至21日,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普洱思茅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举行。两天时间听了四堂课,一个讲座和一次评课,五堂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每堂课都有值得借鉴和引发思考的地方。这几堂课虽然教法不一样,教材不一样,但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即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知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品味语言文字的特色,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知识渊博,对教材的解读能力超凡,细读文本并能超越文本,超越教师本身,没有囿于教材的束缚,传达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听课中有很多收获,总结归纳以下:

1、创设情境手段巧妙。

王崧舟老师在《去年的树》一课教学中,善于挖掘文本中浅近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事物的价值,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以及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和语言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童话世界,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整堂课就像一首美好但带着淡淡忧愁的诗歌,令人回味无穷。

2、评价中肯充满激励。

几乎每位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和回答都能迅速作出反应,给予中肯的评价,那一声声“真好”“你真是太棒了”是给听课的孩子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让孩子能够自信大胆的表达,营造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些评价并不是空洞的表扬,而是实事求是中肯的评价,同时又带着激励,带着鼓舞,带着智慧,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学生,进入其中,忘却了学生的身份,在场的每位学生相信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现,这样的课堂,学生受到尊重,得到肯定,发现自我,从而成为真正的主人。

3、细读文本超越教材。

张敬义老师执教《珍珠鸟》一课,他带领学生积累语言,品味语言,揣摩表达手法,每一个环节的设定就像一个个连环套,一步一步走入文本的深处,却又是那么不漏痕迹,这正是文本细读后的领悟,对教材张弛取舍后的思虑,一切是那么不经意间,仿佛妙手偶得,却又是精雕细琢后的精品却不着痕迹。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会有学生的感动。什么是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与孩子、与文本、与作者产生穿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这堂课让我走近了这群上课的孩子,也感受到了王老师的真性情。真好,课已经无足轻重,心灵的交融已经开始。

4、语言训练脚踏实地。

几堂课听下来,发现自己与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愈走愈近,因为在他们的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所有的不平凡均来自于平凡之中,这是实实在在毫无花架子的课堂,这是踏踏实实进行语言训练为孩子成长奠基的课堂,这是能让坐在台下引发思考却又能模仿学习的课堂,王崧舟老师在评课中提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也就是学语文是为了什么?道出了语文的本质属性:学习语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他的课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展开教学的。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呢?首先要创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王老师利用文本浅近的语言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学生自己独特的想象和体会感受童话的语言魅力,带学生入情入境。其次就是增加语言的容量,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也不是童话欣赏课,要提供语用实践的平台,提升语用的质量。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每次的教学实践都是有备而来,语言的运用前有要求,运用后有评价,如写小树和小鸟的外貌时强调“特别”二字,体现鸟和树的“唯一”之处,在指导孩子进行写作时为孩子提供词语菜单,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构筑语言的大厦。这样的语言学习并没有脱离文本,却又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到了课文的教学之中,没有生硬的提问文章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是什么,而是不断重复鸟儿与树在春天的约定引导学生勾勒出文章的大体轮廓。一切都是那么不显山漏水,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情感的熏陶,人生意义的启迪与思考都在这里显现,短短的一堂课却让思绪飞越千年,一段永恒的感情超越时间、空间,听课的我心也成了痴痴的了。

5、方法传授不漏痕迹。

很多时候会提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身在其中,很知道这样的道理,却不能在课堂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要么是割裂开来,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么是工具性过浓,上成乏味的学法指导课而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在这几堂课中,听到了老师们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引,例如:老师在课的伊始就强调学生书名号的用法,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复述问题,为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提高分辨筛选信息的能力。精彩之处在于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优点进行提炼归纳,形成意识,如“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提出问题,查查资料”“一边思考还要一边听别人发言”。在课堂上强调“做完一件事马上去做另一件事就是节约时间”来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效率。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进行思考,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整整两天的听课结束了,心却满满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老师们上课的情景,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声叹息早就留在了心底,浮现出在他们的课堂中的孩子们,那迸发的一朵朵小小的火花是被点燃的一盏盏的心灯,浮现的还有课文中的那些人与事心中有了丝甜甜的味道,因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点燃文学的火花,点亮一盏盏心灯,和孩子们获得心灵的成长。心也蓦地变得沉重起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是觉得任重而道远,那因为心灵的懈怠一稍不留神就会毁坏至少属于自己的那畦秧苗,走进名师的课堂,聆听大师的心声,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充盈,让自己的学识丰富,从而意志弥坚。

第二篇: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第三篇:魅力课堂

构建魅力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

1、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积极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堂,必须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3、中肯地分析

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别人强,鼓励他用其他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4、多提供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恶快乐。

5、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在音乐课上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总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重塑。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关于说课

一、说课是什么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以口头(现场说课展示)或书面(撰写说课讲稿)的形式,向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背景,以教材中的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为课题,在正式上课之前,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原则为指导,来探讨一节课的组成部分(教学要素、方法、手段)的最佳排列与组合,并合理地规划教学程序,使它们在课堂教学的时空中形成一种优化的结构形式。说课,是指教师在有限时间(一节课的1/4—1/3)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呈现给听众,它不失为一种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为了说好课,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和学法,掌握课堂教学规律;要钻研教学大纲、全面熟悉教材,细致了解学生,认真撰写说课提纲与讲稿。通过现场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共同提高;对钻研课题和教学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同攻关,统一认识,以研促教,以评促改。由此可知,说课活动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动,说课对当今教师来说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

二、说课说什么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说教材包括:

1. 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阐述教材在整个教材系统(包括年级教材、整册教材和单元教材等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及分担的教学任务。

2. 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说出教材中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分布渗透的情况和处理意见,并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这里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容有所选择,可多可少)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 起点能力分析。分析学生掌握教·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

教师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阐述清楚,这里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师要把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具和学具进行说明,包括: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演示和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等。

(五)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准确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说课时应简要地说明: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七)说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说课时应突出地说明: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说教学程序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那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象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过程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2.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

4.说明采用那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课后小结方式和内容。6.说明作业布置的内容及目的。

7.说明(展示)板书设计。

(九)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反思”,即对这节课优缺点的思考。

三、说课时注意的问题

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0-15分钟的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前置补偿—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

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

(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

(二)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

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陈述说、间语说。但无论怎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

(三)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室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群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说课者说课时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包括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以及教学语音、语气、表情、称呼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

(四)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材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使听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听众都有“词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就要求说课教师认真钻研说“材”说“案”,灵活选用“说”法,准确实施“说”程,这样,才能把课“说”活。

第四篇:让语用落实、生根课堂

让语用落实、生根课堂

—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语用课堂案例赏析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麻舍所小学 马江莲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应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我的理解,“语用”就是语文实践。课堂上实现语用教学就是要采取“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如何让语用落实、生根课堂?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

9月20日我参加了曲靖市小学语文培训活动,很荣幸的听到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让对“语用”雾里看花的我,顿觉眼前一亮。下面是我对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的赏析:

一、抓住文中关键词,打开读写结合的语用切入点。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愿意读一读?(屏幕出现: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生朗读)

【直接入题,干净、简洁。“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故事就这样淡淡道来,课堂也这样平平展开。】

师:鸟儿给树唱歌,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学生猜想回答)

师: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春天,可能在秋天;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树孤独的时候,也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月亮升起来的晚上。那么多种可能,你是凭这一段话当中的哪个词语猜想出来的?

生:我从“天天”这个词语发现的。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这两个“天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这个开头,注意读出“天天”的感觉和味道来。(生齐读)

师: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教师深情引导,随机指学生朗读这个句子)

师: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师: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树和鸟儿、鸟儿和树之间的什么感情?(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板书:深厚)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体会他们那段形影不离十分深厚的感情。预备,起——(生齐读)

【这个环节,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创设各种情景,在反复的想象,朗读中,品味“天天”,把简单的文字读成了画面。在清脆叮咚的回环诵读里,学生们自然感受到了树与鸟儿那一唱一听,相伴相守的美好】 师: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鸟儿呢?来,打开作业纸,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你脑海中浮现的树的模样,鸟儿的外貌。写的时候,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语。

(屏幕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树长得__________ ; 鸟儿呢,长得 __________。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写话,教师巡视)

【一个词,大师如此睿智地寻觅到期间包罗万象的想象空间与训练元素,为学生找到了读写训练的切入点。大师真高明啊!在教师诗意的引导中,学生读出了树与鸟儿真挚的情谊,自然会想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儿”?童话本身没有任何说明,恰好留给孩子们想象,说写的欲望,何须生硬地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大家一定会想,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为什么只喜欢跟这棵树做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笔下的这棵树。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高大、粗壮、茂盛、郁郁苍苍、引人注目)

师:孩子们,森林里有千万只鸟,树为什么只喜欢跟这只鸟做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笔下的这只鸟。

生:美丽、可爱、小巧玲珑、像小精灵(教师板书)

师:这个比喻真贴切。孩子们,我们看黑板。森林里有千万棵树,然而我们的鸟儿只为这样一棵树唱歌,他长得特别——(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接读。)

师:同学们,借鉴这两位同学的写法,你试着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树和鸟的外貌,先写“特别怎么样”,然后具体地写“怎么样”。(学生修订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师:是的。在千万棵树中遇见这样一棵树,在千万只鸟儿中遇见这样一只鸟儿。这是一段多么深、多么深的缘分哪!当你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我想,你的感受又会不同。(生齐读)

师:可是,孩子们,你一定已经发现了,在我们这个故事的开头,并没有写树的模样和鸟的外貌,是吗?

(教师擦去板书:高大、粗壮、茂盛、郁郁苍苍、引人注目;美丽、可爱、小巧玲珑、像小精灵)

师:如果故事的开头有了树的模样、鸟的外貌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感觉很具体。

师:是啊,仿佛树和鸟就在我们面前了。但是故事既没有写树长什么样,也没有写鸟儿长什么样,读了这样的开头,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不生动。

师:是的,这样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感觉,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命名它,就叫平淡。(教师板书:平淡)至于平淡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你还可以继续往下读这个故事。打开课文,自由地朗读《去年的树》,看看这个故事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童话的开头简单素朴,王老师却敏锐地抓住“天天”这一关键词,打开了启发想象、训练读与写的切入点,创设出了美好的课境。学生们在一次次情景诵读里感受,在想象中发现,在写作中品味,树与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已如在眼前,教师再提醒孩子们关注文字风格的平淡,如此,想象的丰富与文字的简朴形成落差,也构成了课堂教学第一次张力。故事为什么写得如此平淡?故事会平淡地写下去吗?老师不动声色,接下来的阅读已悄悄充满期待。】

二、补白提示语,打开语用训练的通道。

师: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会说话的人物,谁还记得是哪五个?找出他们的对话。

生:树、鸟儿、大门、树根、小姑娘。

【“找出五个会说话的人物”,显然,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转向了对话。因为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情节。】

(学生找出,屏幕出示四次对话,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最后说说谁读的好,谁读的不好,自然引出提示语。)

师:他是实话实说,真是,旁白没读好。当然,这也不能怪我,因为我发现我读的提示语,或者说旁白,太简单了。读着没劲儿。你看,是吧!“树对鸟儿说”,怎么说?你再看,“鸟儿说”,怎么说?你再看,“鸟儿问树根”,“鸟儿问大门”,“鸟儿问女孩”,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三个问,你让我怎么读?真没办法读啊!

【由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的问题,巧妙!“旁白读得不好”,意外的答案使课堂曲折生姿。这也是本堂课里唯一一次幽默的调侃,猜一猜,笑一笑,节奏得以调节,一张一弛,课堂之道。同时,这也为后面补白提示语,打开学生的语用训练通道,做了铺垫。】

师:孩子们你说怎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有感觉啊? 生:给提示语加上形容词和动词会让它更有感觉,更有感情。

师:是啊!你真有经验,怎么加提示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其实咱们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课文就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大家看,前面的那个童话《巨人的花园》。(屏幕出示相关句子)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给予引导,在朗读中发现提示语的妙用。由此引出本文故事开头缺乏提示语。引入《巨人的花园》,是复习旧知,也是品读比较,更是接下来小练笔的范例,一石三鸟。如此的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朗读能力在不在不觉中得到提升】

师:好的,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我们先来看一看树跟鸟儿的那一次对话。(大屏幕出示:

1、树______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2、鸟儿 ______ 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3、“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______ 问树根。

4、她 ______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5、鸟儿______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学生练习加提示语。)

师:好,不要着急,让我们再重新走进这个故事,在故事当中,我们来好好揣摩、体会他们内心的情感。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为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了,鸟儿必须离开这里,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过冬,眼看着这么一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手了,这个时候,树的心情是什么?鸟儿的心情又是什么?(生在反馈中加提示语朗读句子。)

(师生根据板书,加上提示语,再次合作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声情并茂。)【在教师诗意的引导下,通过想象、写作与朗读,孩子们把这个简洁含蓄的故事读厚了、读丰满了,树与鸟儿离别的情景如在眼前。】

师:是的,这样一对好朋友,他们分手时依依不舍,就在他们分手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了这样一次约定。

(屏幕出示:“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学生朗读)师:孩子们,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这是一个心心相印的约定。带着这个约定,树开始了这个冬天最漫长的等待,寒风起了,大雪落了,但是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因为他的心里有着一个关于春天的约定——(学生再次朗读那两句话)

师:我们的鸟儿开始了跋山涉水,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河,飞过了原野,飞过了沙漠,她飞得千辛万苦,然而她的心里却是甜的,却是温暖的,因为她的心里一样有着一个关于春天的约定——(学生再一次朗读那两句话)

【一遍又一遍地在朗读中重温这关于春天的约定,一遍又一遍地体会树与鸟儿的深情,也就一遍又一遍地为后文苦苦地追问与寻找做好了铺垫。】

师:是的,就这样,第二年春天来临的时候,鸟儿迫不及待地从远方飞了回来,她飞呀飞呀,越过千山万水,终于到达了这片森林,来到了她的好朋友大树的地方。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让他惊呆了。孩子们,此时此刻,鸟儿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

(大屏幕出示:“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 ____问树根。)

生:“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焦急地问树根。

师:然而,得到的结果让人揪心,伐木人把树砍倒了,拉到了山谷里去了。鸟儿告诉自己,必须去找,必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因为我还要为他唱去年的歌。就这样鸟儿飞向了山谷,飞到了工厂,她来到了工厂的大门前。这时,她的耳旁,传来了锯木头的“沙、沙”声,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树一定会更加危险。孩子们,这个时候,鸟儿的心情又会是什么呢?

生:她心急如焚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是的,她心急如焚,她能不心急如焚吗?然而答案再一次令人不愿相信,因为她的好朋友树被切成了细条条做成了火柴。那一刻,鸟儿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已经没有了春天,她又一次跌入了那个可怕的冬天。然而,她的耳边又一次响起了那一场关于春天的约定——

(屏幕出示:“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生:(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师:这个约定一遍一遍地在她心中回响着——(学生含泪再次朗读)【追问与寻找的苦旅中,那个关于春天的约定在孩子们含泪的朗读里反复重现。鸟儿如何知道啊,那分手时轻轻许下的诺言,竟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兑现!】 师:就这样,带着这个约定,鸟儿继续了她的寻找。她飞呀飞呀,她飞向了村子,飞向了暮色。她来到了小女孩的身边,此时此刻鸟儿的心情又会是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鸟儿______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生:鸟儿伤心欲绝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教师板书:伤心欲绝)

师:对,她的悲伤到了极点,甚至觉得自己的气息也要终止了。鸟儿伤心欲绝地问女孩——

生(齐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鸟儿这一问是这个故事当中的最后一问。来,我们一起替鸟儿做最后一问。鸟儿伤心欲绝地问女孩——

生:(齐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孩子们,我们回头看黑板。真没想到原来在鸟儿、在树的内心有那么丰富的感情啊!当一对好朋友分手的时候,一个是那样的——

生:(齐答)难过。师:一个是那样的—— 生:(齐答)恋恋不舍。师: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寻找她的好朋友——树的时候,她发现树已经不见了。这时,她的内心是如此的——

生:(齐答)急切。

师:当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被伐木人砍倒,拉到工厂里去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如此的——

生:(齐答)心急如焚。

师:当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树已经被切成细条条、做成了火柴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那么样的——

生:(齐答)伤心欲绝。师:孩子们,从鸟儿的心情当中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她跟树之间的那一份感情。这份感情如果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的话,那就是——

生(齐答)深厚。

师:请允许我再写一遍深厚,你也可以在书上再写一遍。(板书:深厚)让我们体会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鸟儿的这些对话。我读旁白,你们读人物的对话。

(师生根据板书,加上提示语,再次声情并茂地合作朗读文中的四次对话,)【仍然是想象、写作、朗读,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填补了文中的空白,也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如此,孩子们对童话的阅读与思考便是诗情的、诗性的,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

师:通过这样的写,通过这样的读,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厚

师:然而,我们这个故事根本就没有写鸟儿和树的任何表情和心情。(在“写表情”前,板书“不”,形成“不写表情”)你读这样的文字,感觉是什么?

生:要是有了这些提示语,我就感觉很生动,没有就感觉很无味。师:无味,是的。这样的感觉就是平淡。我们再写一遍“平淡”。(教师板书:平淡)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王老师以前面学过的课文片段《巨人的花园》为例,着力引导学生在加提示语的过程中反复品读文中的四次对话,打通了语用训练的通道。这种设计、引导,为机械的、无病呻吟的感情朗读指导找到了具体、有效、自然的方法;也于润物无声之中进行了写作上的指导。这四次对话,串起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是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最佳依托。执教者巧妙地运用想象、补白提示语与反复的入境朗读让学生进入了文本,进入了人物内心。

“让我们重新回到故事里”,老师用自己深情的描述创设了四次对话的背景,也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写作、朗读,以及那只执着追问着的鸟儿,一切都在境中。

当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丰富,老师一一擦掉黑板上的文字,再一次让孩子们感受文本语言的平淡素朴,强烈的落差形成课堂的第二次巨大的张力。

为什么故事要这样平淡地讲述?王老师似乎又是把它提了出来就置之不顾。孩子们对作者的冷静与无情似乎有些不满了,执教者却依然从容不迫地看着故事走向结局,引着思考走向深入。】

三、捕捉语用训练点,写法引路,习得语用方法。

师:故事有一个平淡的开头,故事又接着平淡的讲述。故事的结尾是否还会平淡呢?我们来看一看。

(屏幕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生朗读)

师:孩子们,读完这个故事的结尾,你可能会留心这样一个细节。在鸟儿唱歌之前和唱歌之后,她有一个看起来很简单很简单的动作,前后几乎完全一样的动作,你留心到这个细节了吗?这个细节就是——

生:她唱歌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歌也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师:一个字,那就是—— 生:看。

师:没错,就是看。师:谁都知道,鸟儿为了这一刻历尽了千辛万苦,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等待,现在却只能“看”。静静地看,默默地看,就这样看着,看着,她的眼前仿佛又一次出现了过去的画面——

(舒缓而忧伤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上课件再次依次播放鸟儿给树唱歌的温馨画面,教师根据画面深情提示,学生再次反复朗读句子“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他分明记得自己站在树枝上给树唱优美的歌,树呢?

生:(读)听着鸟儿唱。

师:她分明记得自己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快乐的歌,树呢? 生:(读,含泪地)听着鸟儿唱。

师:他分明还记得自己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树呢? 生:(读)听着鸟儿唱。

师:他分明还记得自己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树呢? 生:(读,声音哽咽)听着鸟儿唱。【又是重现。这次重现的是鸟儿与树曾经相伴相守的画面——那曾经像夏日小情歌一样清新、像晚安小夜曲一样温馨的画面。往事重来,悠悠难忘,我曾经就这样唱给你听。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背景,同样的音乐,甚至老师引读的话语也几乎一字未变,唯一不同的是孩子们含泪的眼。】

师: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再也回不来了。留在鸟儿面前只有这样的画面——(大屏幕回到灯火的画面)

师:她看啊看,她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灯火。

师:是的,她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她的好朋友树。

师:是的,她看到了树,那已经是去年的树了,此时她的心里有多少话想对好朋友树说呀!孩子们,拿起你的笔写一写鸟儿最想对树说的话,写一写她内心的真情告白。写的时候,请你用“树啊树”开头。可以是伤心的话,也可以是责备的话——(学生在音乐声中练笔写话,教师指导巡视。)

【“此时她的心里有多少话想对好朋友树说呀!”——简单,自然的一句过渡语,再一次为学生捕捉到了读写结合的语用训练点。同时,写前,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的写作,也更好地为学生打开了与文本对话的窗口,为学生的感情提炼做了很好的铺垫。】

师: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有没有写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提笔的那个瞬间,你完完全全化成了故事中的那只鸟。为了这个春天的约定,为了给自己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鸟儿历尽了千难万险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留在她眼前的只有这盏用朋友的身躯化成的灯火,这一刻鸟儿有多少话要对他说——

(学生在朗读中反馈小练笔)【第三次动笔写作。孩子们的话语稚嫩却真切,我们相信在提笔的那一刻他们已完完全全化成了故事中的那只鸟。】

师:孩子们,你们写得多么感人又多么真切!我们在鸟儿的内心独白当中,感受到了她的——深情怀恋、责备与不舍。)(学生接答)

师:是的,面对着灯火,面对着去年的树,鸟儿的内心有那么多的话,让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的那一份感情,那就是——(自由应答)深厚。

师:此深厚的感情,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却不见一个字,不见一句话。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这样一个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动作,那就是——

生:(自由应答)看。

【千言万语只化为一个简单的“看”,孩子们在反复的对比与体验里感悟着“情至深,语至淡”。】

师:多么普通的一个字眼,多么平常的一个细节,甚至让我们感觉有点枯燥,有点乏味,但故事就是这样写的。看着,看着,鸟儿就唱起了去年的歌。假如大树在天有灵,他听见他最要好最思念的朋友唱起了去年的歌,他的心情又是什么呢?(生:自责,内疚)

师:其实它无需担心,当鸟儿为他唱歌的那一个瞬间,我相信一切担心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这样一首歌,在大树的心目当中,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在鸟儿的心目当中也不会随着岁月的老去而老去。这是一首超越了时间的歌,这是一首永恒的歌。孩子们,带给我们这首永恒的歌的故事,就叫做——(教师指课题)

生:(齐读)去年的树

【鸟儿的再次歌唱,是践约,是怀念,更是对死亡、对无常的超越与对抗。是的,世事难料啊,当大树与鸟儿相约春天的时候,他们如何能预知如此的命运、如此的结局?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无常就是宇宙的真相。鸟儿面对生命的无常,寻找,追问,歌唱,并在这永恒的歌唱里得以释然,所以在故事的最后,“鸟儿对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就飞走了”。

当然,如此厚重的主题实在无法向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清楚地讲述,于是,王老师的教学也是含蓄的,他只是让孩子们体会、理解与想象,然后在师生的交流对话里引导他们去感知树与鸟儿深厚的情感,感知这歌唱的意义——

“这是一首超越了时间的歌,这是一首永恒的歌。孩子们,带给我们这首永恒的歌的故事,就叫做——去年的树。”

由此,课堂中“阅读理解”的线绾结,系上。】

师:孩子们,我们看《去年的树》。它没有写外貌的句子(擦去板书“不写外貌”),它没有写表情的词语(擦去板书“不写表情”),它也没有写心理的言语(擦去板书“不写心理”),请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生:不是)是作者不会写表情吗?(生:不是)是作者不会写心理活动吗?(生:不是)作者明明会写,为什么不写?

(教师板书:在三个“平淡”与三个“深厚”之间画出空白框)生:可能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平淡的课文。师:你还固执地认为它就打算平淡到底。生:可能作者想让我们自己琢磨。

生:作者想让我们自己思考,自己来感受这一种的感觉。不写出来,自己想的可能更加有趣,更加伤感,更加漂亮。

生:可能是作者为读者留下的想像空间。

师:真好。孩子们,你们看到这个留下的框了吗?(手指板书)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是的,它不写表情,它不写外貌,它不写心理,它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的,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在框内板书:想象)正是留下那么多的想像空间,这个故事才留给了我们这样一份巨大的语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人们的想象,表达最深厚的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故事——

生:(齐读)去年的树。

【教学的最后指向了这个童话的言语特征,也是这个童话最大的“语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人们的想象,表达最深厚的感情”。显然,执教者不满足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他将课堂的最后一锤敲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上。前面的疑惑由此解开,至此,课堂中“学习表达运用”这一语用训练的线也绾结,系上。

欣赏完大师的这堂课,教者的审美,音乐的选择,诗意的引导,淡淡的忧伤始终萦绕在我心中。

回望,课堂中三次练笔后,不难发现,一个词,一个句,一个片段,大师都能寻出语用训练点。如果语文课堂时时都有这样的结合点,并把这个点当成语文课的常态,语文课必然生气盎然,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这种训练中也必将有长足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语文学习的本体。”这句话是王崧舟老师在《回归本体,指向语用》的专题讲座中一再强调的。王老师围绕着“回归本体,指向语用”阐述了:文本细读的视角就是语言文字运用;文本细读的重点是发现文本秘妙;文本细读的目的是确立语文价值。强调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堂”。在生活中,任何一个地方,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综合性体现了人们交往的能力。语文素养的体现就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发现文本秘妙”,捕捉语用训练的结合点,让语用落实、生根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回归本体,指向语用》(王崧舟老师2014.9.21在曲靖的专题讲座)

(字数9115)

第五篇:魅力教师经典课堂

魅力教师经典课堂

——记安康市2012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之感

4月7日至8日,有幸参加了安康市2012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我领略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感受到他们对数学教学的执着追求,使我受益匪浅。有感悟、有收获、有幸福。

一、数学课堂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文化味”。

走进张齐华老师的课堂,简单的游戏和俏皮的语言让学生激情四溢,在轻松快乐的数学学习,在简单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又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有效教师和有效的课堂吗?把我们教室里的数学展现成为“街头数学”,或者是“民间数学”,使我们感受到拥有诗情画意的课堂不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数学课堂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文化味”。

“永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张齐华老师课堂的那份独特,绝不仅仅源自于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一旦进入到他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课堂立意的深远、教学结构的精巧、课堂进程的丰富,则又构成了他数学教学艺术的另一张独特名片。

二、数学课堂上因生成而美丽

课堂因预设而有效,更因生成而美丽!朱德江老师的教案他都称之为教学预案。在课堂当中,要依据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抓住契机,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条件,创造质疑机会,营造发问的氛围。当课堂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当课堂上,学生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批评,呵护学生的发现,珍视学生的绝招,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三、教学教学也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现,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引起丰富的联想等,收到情理交融、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在数学课堂的海洋中,我们需要用智慧当船桨,用勤奋来助力,使知识的小船在这片汪洋的海洋上游的更快,更好,更加一帆风顺。

老县镇中心小学:陈军军

下载语用课堂的魅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用课堂的魅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魅力课堂读后感[范文模版]

    通过读《魅力课堂》一书,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把握教学形式一辑中“好问题驱动教学”一章,因为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课堂上实际遇到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魅力课堂读后......

    魅力课堂读后感(精选合集)

    《魅力课堂》这本书是赵希斌老师的着作,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育者的热情与爱、探索和实践。以下是魅力课堂读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魅力课堂读后......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他的课就自然有味道,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

    构建魅力课堂

    构建魅力课堂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序幕,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有效课堂的一座重要桥梁。在优化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重视并充分利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魅力课堂解读

    魅力课堂解读 宋村中学培训处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借口注重实效,不愿意进行课改;一种是注重了形式,忽略了课改的实质。两种现象的结果都使得课堂失去了魅力......

    魅力课堂读后感

    《魅力课堂》读后感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魅力课堂》这本书,他主要表达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学”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这次暑假的90学时培训也学习了“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认......

    打造魅力课堂

    创造魅力课堂 那么课堂是什么?关于课堂的定义,我们早就知道,并且描述它的方式也很多: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只要渠道。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战场......

    魅力课堂读后感[推荐5篇]

    《魅力课堂》是从把握教学内容和把握教学形式两大部分来阐述高效与有趣的教学,阅读后引人深思,受益很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魅力课堂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