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构建小学阅读教学语用型课堂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学习更应注重语言文字的应用和实践。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断发挥创造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和综合修养。本文将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寻点、感悟和迁用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在于构建语用型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寻点;感悟;迁用
“语用”即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否灵活运用,将我国的优美文字和经典文化发扬光大。小学生学习语文,就是研究文字、语言和积累基础知识的阶段,这样才能在灵活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应用能力。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是主体和重点,构建“语用型”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找寻经典佳作供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对所学知识加以利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更是对内在品质的提升和历练。通过吸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和学生的道德思想境界。
一、寻点—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把握学习的突破口和知识点
文章的文体指文章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和戏剧等等。构建语用型课堂,就要在充分了解不同文体的前提下,寻找语言训练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不同体裁的文章学习要点,具有语用意识,立足教学大纲重点,找准知识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开拓学生思维。例如阅读记叙文需要理清文章的开头、结尾和高潮,把握重点段落和核心思想;阅读散文,学习优美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情感,为写作积累素材;阅读说明文,通过学习重点字词,把握所描述事物的特点;阅读童话故事,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所运用的拟人、夸张手法等。在掌握文学体裁的特点和文章脉络后,体会重点字词的运用。因为,往往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也使文章境界升华,还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二、感悟—阅读中感知语言魅力,提升语言知识,增强语感能力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语言文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含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从语境中体会语言意思的能力,构建语用型课堂教学模式,将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要深入理解“绿”的意思,为什么这一个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个字怎样将江南春天的美刻画出来?作者在斟酌字句时,也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是作者本人都不满意,都没能将眼前的美景和作者的心境表现出来,经过反复试验琢磨,最后当“绿”字脱口而出时,作者兴奋不已,“绿”不仅是春天的颜色,也是动词有变绿的意思,春风一吹,就把江南染成了绿色,多么叫人兴奋,春天多么美好,也把作者迫切归家的快乐心情渲染出来,可谓之妙!汉字具有其本身义,放到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引申义。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义不一样,这此知识点的积累和差别,需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积累基础知识,并不断培养语感。教师在构建语用课堂教学时,要在课下做足备课准备,设置好课堂问题,同时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并在课堂上给子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谈论时间,让学生自己体悟语言意义,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深化和内化知识。至于文章的修辞手法,也是需要学生慢慢领悟的。对于小学生可以将优美的词句摘抄积累下来,反复诵读,以此作为写作的材料积累,因为这是写作文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阅读一理解一体悟一模仿一造句”的过程,达到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三、迁用—理解辨析字词的音形义,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迁用顾名思义就是模仿利用。文字和语言的学习目的在于利用和创新,只有学生自己能灵活运用了,才说明将文章吃透了,学到了。语用也是要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先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再遣词造句,一步步达到出口成章的目的。辨析字词的意义是第一步,小学生语文对于课文中字词的音形义需要教师认真讲解,除了掌握字词的写法还要明自字和词的意思,以及相近字词的区别,并能加以区分和应用。例如“花瓣”的“瓣”和“分辨”的“辨”字形相似,意义和读音大不相同;“弄虚作假”和“放假”都有“假”字,读音却不同,像这样的词语需要教师认真讲解,通过词语辨析,帮助学生完成词汇积累过程,并在运用和深刻体会中,吃透词语的含义。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语用课程实践,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练,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其次,造句练习也是揣摩字词意义的良好方法,通过阅读文章找出相近词句,然后模拟练习,逐步达到自我创新的水平。再次训练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对字词语义的理解,对句子语境的揣摩,逐步达到分析课文的能力并能模仿写作。例如在学习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要把握童话特点和文章主题,找到作者通过描写怎样的情境和场景再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从而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命运的同情。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构建策略论文
摘要: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是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保护学生的学习个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以小学科学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究,旨在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自然;主体意识;分层;实验
注重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全面提升自然科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是目前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应重点研究和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此问题阐述几点个人看法。
一、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
在传统教育理念与体制下,学生视教师为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对于教师所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都毫无条件地全盘接受,缺乏自我主体意识,学习主体性更是不能有效发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鉴于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师滔滔不绝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而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从而为高效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身边的动物》这一节时,在新授环节,我就向学生提出多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回答,如:蟋蟀的叫声是怎么发出来的?小鸡为什么不会游泳?蚯蚓喜欢吃什么?壁虎是怎么捉蚊子的?等等。之后,让学生对教材上的动物园图进行讨论,如这些动物分别叫什么?如果生活在动物园中它们应该被分到哪些场馆?这些场馆中还有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等等。另外,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还可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理想动物园,设计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来进行:现在动物园有哪些地方应改进?如何改进?你觉得有哪些动物还可以生活在动物园?你觉得动物园该如何设计会让动物生活得更好?你觉得动物园该如何设计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去了解动物?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问题的讨论,既能深刻理解和感知本节知识,还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是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很好地践行。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式教学
以生为本,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做到重视学生之间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接受水平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且以此为依据来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即,实施分层式教学,从而为班里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提供有效保障。比如,在学习“热胀冷缩”这一节时,我就依据班里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给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各方面水平都比较低的学生,为C层学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各方面水平一般的学生,为B层学生,要在达到C层目标的基础上,还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现现象进行自主分析和归纳;各方面水平都比较高的学生,为A层学生,要在达到B层目标的基础上,还能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去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这样,通过给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也由此获得了良好且充分的体现。
三、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并且做到让学生以科学实验的主体,即让学生成为做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改变传统教师做实验,学生在旁边观察的实验现象,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此也是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充分贯彻,能够为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创造便利条件。比如,在学习“溶解与分离”中“溶解”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如此,我们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通过经历探究过程,学生也能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得到了积极贯彻与实施。综上所述,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贯彻和深入实施这一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学习活动中,进而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立新.把握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切入点[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2).[2]李念.基于生本课堂李念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6).
第三篇:七步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一、课前学生预习
在预习时首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预习,如何预先提出问题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方法是将一个标题变成一个问题。例如,标题是“矩形”,那么就可立即将它变成为什么叫矩形?矩形有哪些性质,如何判定矩形等,此方听上去简单,事实上也就是简单,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预习的目标也达到了。把标题变成问题后,就会为了回答问题而阅读标题下面的材料。预习后自己会合上课本上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自己懂不懂。与这些新问题有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掌握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听老师讲?通过检查,可以测自己预习效果怎样,以便进行调查和改进。
二、情境引入
课本中的情境引入,由于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所以教学时可以通过创造有别于课本而类似于课本的情境来引入,即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新奇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主动性。如我在教初一几何时,利用幻灯片打出了三张人脸,第一张两眼各流出一滴眼泪,第二张两眼流出一串眼泪,第三张满脸都是眼泪,并向学生提问这三张幻灯片的含义是什么?预习的学生就会感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概念。还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归纳总结
通过预习和情景引入鼓励学生自主归纳、自主分析、敢于提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善于联想,总结知识时善于综合,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自己归纳出来的,并由学生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在引导归纳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设计,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另外设计问题的深度由易到难,广度从课内到课外,量度由问题的难易而定。要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四、练习巩固
练习能使学生提高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练习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重精讲多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训练的主线作用。
练习的方法1以分层次的练习,题目设计由浅入深,基础差的学生做的慢,能完成基础题部分,还可以考虑条件稍复杂的题目,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完成基础部分和条件稍复杂的题,还可以考虑灵活运用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而基础好的学生基本上能完成全部题目。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节进行课堂练习时我一共设计了7个小题①(a+b)(a-b)②(p-q)(p+q)③(x+2y)(x-2y)④(-y+z)(y+z)⑤(-1+2y)(-1-2y)⑥(-7-x)(-7+x)⑦(a+b+c)(a-b-c),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这7个题时,基础差的能做到第4题,基础一般的能做完第⑥题,解决了差生不会做优生吃不饱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乐练、能练、会练。2变式训练,把问题条件部分,问题解答的过程,问题结论部分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进行变式训练时,应主要依据教材中习题和例题。
五、小结反思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练习巩固的一次回顾,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可以采用看一遍,做一遍,与同伴交流,或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把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不熟练的地方,重要知识点重新梳理,即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也是对将要进行的当堂测试一次小的复习。
六、当堂测试
测试题目少而精,是对每位学生这节课掌握情况的一次摸底。所用时间大约6-7分钟。传统测试学生的方法,用一张试卷,基础好的学生几乎考到满分,易产生骄傲情绪,基础差的学生只考几十分,大大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加上老师又对考差的学生横加指责,更刺伤了他们,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厌学弃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每次测评,分别用A、B、C卷并告以学生只为防抄袭设计,难度几乎一样,在分发试卷时基础好发A卷,基础一般发B卷,基础差的发C卷,因人而给卷,分数出来后逐个指导,基础好的学生考的不是太高而更加努力,基础一般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而稳中求进,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分数认为自己还行,消除了自卑感,对自己通过努力而获得了成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七、课后辅导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放在课外完成。主要针对部分学生如预习不好、听课不好、训练巩固不牢固、小结反思流于形式而导致测试成绩不好,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知识点欠缺辅导,心理辅导,这样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及应用,也为那些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同时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学生以后每节课都能全身心的投入打下基础,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总之,七步教学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四篇:论文: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形势相当严峻。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和自身基础方面的原因,使他们一开始就对英语的学习缺乏自信。所以,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且使他们能够爱上这门学科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课堂,则是师生关系得以体现的最佳舞台,而这个舞台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舞台。英语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导演也是一个演员,同时还担任着多重角色,是设计者、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她既是严师又是朋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求时刻创造这种轻松无压力的气氛,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氛围。所以建立起一种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实践探索,获得了一些心得。转变师生观念是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以前的保管员、监察员、侦查员等多重角色中转变过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帮互学、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就更加突出。英语课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的、主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应当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学生掌握的知识才牢固,英语课堂的效率也就真正提高了。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教师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手。而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体验、讨论等形式,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心智,培养人文素养。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英语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 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
充满爱心、严于律己、拥有良好的心态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心中要充满“爱”。作为英语教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爱”字。我任教的班里有一个女生,父母离异,奶奶独自抚养她。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不爱理她,她总是躲在角落里默默无语,性格孤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下我找她谈心,很自然的询问并帮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她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女生对英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上抢着回答问题,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能积极地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真正融入到班集体来。从这件事上,我真正体会到了“爱”的神奇力量。
对待学生要“诚”。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真诚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积极批评教育;如果教师犯了错误,也应该说:“I’m sorry!”这样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
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师生是平等的,更容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通过潜移默化教给学生一个道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错误,应当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
另外,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上。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发音错误、书写错误、老师反复强调的还出错等问题。这时老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学生的错误,不要指责,而是要疏导,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我们知道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不是所有的学生能在老师第一次呈现新知识的时候完全掌握,有的学生在老师讲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才逐渐掌握,老师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期待学生成长。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会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还有,老师的专业水平在师生交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课堂应该是生动的,老师的工作态度应该是严谨的,老师应该是博学的。作为老师要有跨学科意识,涉猎广泛,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可以随时给学生建议。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自我知识的更新和个人修养的提高。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从中发现:20%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坚持每天听读英语,诵读课文,复习课堂笔记;5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凭感觉,学习动机模糊;另外还有30%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和方法,每天疲于应付,对学习没有兴趣。根据调查结果,我开始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多与学生沟通,从培养兴趣入手,使学生的“兴趣英语化”。例如:我在英语课前设计了“一分钟演讲”,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有的学生喜欢用电脑做事情,我就让他们把假期生活做成PPT,用英语讲给同学们听;有的学生喜欢读书,我就指导他们读一些简易的英文小说,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有的学生喜欢绘画,我就让他们设计英文手抄报,把创意讲给同学们听。总之,学生喜欢什么,就让他们做什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很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现他们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堂活动的设计时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我有意识的让他
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话操练中担当一些简单的角色;起先,他们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我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我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我欣喜的发现他们的眼中有我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我感到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老师满怀热情地鼓励和肯定学生,会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老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能使课堂上充满生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合作进取、互助互爱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实现英语高效课堂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要老师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需求,学生就会努力学好英语,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师生就能打造出感情交融、兴趣盎然、和谐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
二棚甸子学校
丁 利 利
第五篇:音乐教学论文:如何构建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音乐课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一门学科,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要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的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框框套套,冲出语文、数学等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定,创造出符合音乐课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和高效、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模式来,使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
1.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教学的环节,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不能盲目,目标过高学生完成不了,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受到打击;目标太低,起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课堂的作用会降低。所以,必须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的音乐教学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制定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2.积极创设课堂情境,合理诱导,激活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作品的能力欠缺,如果老师在教学前没有将上课的氛围营造好,他们很难理解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征,在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诱导”即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是表现在对学生体验和探索音乐现象的引导,而不是控制发现的途径和范围。我们要舍得花费时间启发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环境中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在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律动舞蹈、弹唱表演、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感受生活的多彩;通过幻灯、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或自制MTV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泼生动、充满魅力的教学中乐学善思,尝试成功,进而形成从兴趣出发----实践活动----审美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增强信心----再提高兴趣的良性循环。
3.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体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师可以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来演奏自制的一些“土乐器”,让这些自制器乐进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比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等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一根塑料吸管、一片树叶等都可以利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音乐游戏如:打花巴掌、旋律接龙、节奏接龙等,舞蹈如独舞、双人舞、集体舞、表演唱等引入课堂教学,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进课堂。
完成新课后,可以布置一些课堂练习。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旋律、节奏设计,或者进行简易曲创作,或者听音乐说感受,或者抄写乐谱,复述乐理知识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懂得音乐构成的基本原理,进而能更准确的理解和体会音乐的美,掌握音乐的愉悦方式。许多学生对音乐课的厌倦情绪,最初都来源于学生处在被动、生硬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中。
实验法同样适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课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比如用玻璃杯盛不同刻度的水进行音阶教学实验,将乐音与噪音进行比较,将不同乐器的音色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体验不同的感受。
4.挖掘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
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营造出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美的体验。翻开音乐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其中富有创意的图形谱画面精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抓住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淡化了枯燥的乐理读谱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旋律外,更方便了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了解,以及识谱能力的提高,是音乐教学的一大得力“助手”。
总之,音乐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各种高效的设计、手段、措施,利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融入到课堂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好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呈现精彩满溢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