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19-05-14 11:5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实际生活分不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学与用分离。把数学学习与生活需要隔离开来,使人对数学产生一种恐惧感。曾有人在成人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数学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结果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数学是最枯燥的学科;数学是最令我头疼的学科;数学是最难学的学科……为什么在人们眼里,数学总是这样板着面孔、高深莫测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要改变这一状态,我认为数学教学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逐步具体化、生活化。

1、让学生带着实际生活经验,走进课本。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在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我们的数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时、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是把学生当成一杯白开水,一切从零开始:出示一个模型钟面,告诉学生它有12大格,每大格表示1小时,每大格中有5小格,每小格表示1分钟等等。这样的教学老师讲得很吃力,学生听起来更乏味。其实,对于钟面,绝大多数学生已有了感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有些是家长教给的,而更多的是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积累起来的。如,学生会为了等一个精彩的动画片而不停地去看钟表。这样,学生对钟表的理解就有了感性的基础。因此,这课时内容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刻;

(二)动手操作——(每个学生自带一个小闹钟)让学生在小闹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

(三)引导探究——通过不同时刻呈现出指针位置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解释拨出不同时刻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根据自己对钟面的理解来解释拨出不同时刻的理由。

(四)反馈整理——揭示出各个时刻的读法的共性,以及组成钟面更为重要的知识,即12大格,60小格,1大格等于5小格。这些知识都是由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己概括出来。

再如:在教学“亿以内的读法”时,我提前布置:“明天将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请同学们上网查查与我们祖国有关的情况。”第二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数据:我们国家人口是1295330000,面积是9600000平方千米,一年的棉花产量是76540000担,钢铁产量是126280000吨……一串串活生生的数据呈现在眼前,这时,我因势利导:“这些数据你们都会读吗?你是怎样读的?”在学生已有的读数方法和认数经验的基础上,学生的求知欲很快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使以下的分组讨论、数据归类、各组汇报,归纳总结与各教学环节得以利地实施。

这样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开放、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法国学者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解性睡眠时期,不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该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原型,走进课堂。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而教材中的例题由于受本身的局限性,往往删除生活中的一些复杂的环节,只保留解题的充要条件,或者数据过时老化,于是许多学生在这样的数学面前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恐惧感,有的甚至放弃学习数学。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要用数学。

例如:“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的教学设计,对于加减速算法中的“一个数加上略小于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加上整百、整千,再减去多加的数”与“一个数减去略小于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减去整百、整千,再加上多减的数”,这两句话听起来就像一串“绕口令”,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容易懂,容易会呢?为这个数学知识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 生活原型”——生活实际中的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情况,并且在课堂上展开了这个活动:“小熊原有12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199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先给小熊2张100元的钱(200元),小熊找还1元。小狗买一双运动鞋要付198元,他给“营业员”2张100元的钱,“营业员”找给他2元。这些事理明明白白,是三年级学生熟悉的常识。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加减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生活原型”,运用这一“生活原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但是,“常识”不是数学,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常识“提炼”为数学:

(1)引导学生把活动过程按“原有、收入、付出”的顺序口述,排除了其他无关的因素,而把数学因素提取出来。

(2)提出问题,使之成为一道数学应用题。(小熊原有124元,收入200元,付出1元,实际收入多少元?)

(3)把上面的过程用算式表示:124+200-1。

(4)小结时,从3个类同的算式中概括出速算的方法。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在这个层次里展开的学习还有: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比较、区别容易混肴的旧知识以增加新知识的清晰度和稳定性等。

3、让学生回归实际生活空间,走进数学。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却出现了一种和生活脱轨的现象,反映在应用题上频繁出现,类似的如“一支铅笔8分钱,小红用2角钱买了2支,应找回多少钱?”或“一支铅笔8分钱,一块橡皮9分钱,小华买了3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等应用题,让学生大伤脑筋。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所用的钱最小的也是1角,甚至在有的地方的学生最小的钱是1元了,“分”的概念已离开了他们的生活,已从意识中逐渐消失,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让他们了解一下“分”的有关知识,又何必让他们经常为了几角等于几十分或几十几分等于几角几分而苦苦思索,耗费精力呢?因此,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就模拟买卖货物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价是1元5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2元等于多少角?1元5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而对于“分”的认识,我就直接出示“分”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认识,并说明这些钱币现在已经不用了,即使碰到了比如在超市里,也是“四舍五入”后再付款的。这样直观的认识和生动的表演,费时不多,但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真正认识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再如我在教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后,出了这样一道题: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测量出一个鸡蛋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并操作,得出:只要先在圆柱体的杯子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这时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个鸡蛋的体积……通过学生测量、操作、观察、分析,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参考书目: 《数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 《教育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高效课堂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四个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又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我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改组教材

有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大润发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可联系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

再如,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柳树树高……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也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三篇: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傅 陶

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学习探究阶段,我也常常问自己什么是高效课堂,有人说,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何谓最小,何谓最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

有时候当我们满怀激情地给学生上课,课堂上热闹非凡,可是到完成作业时,老师愉悦的心情没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失望。于是又换一种方式,表情严肃,要求严厉,虽然学生在高压之下知识灌进去了,可课堂气氛没了,学生满是恐惧和呆滞。在这种对立与矛盾之中,我不断的反思,然后得出了自己一点小小的心得:用最简单直观的方法,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用既权威又幽默的态度,教给学生既快乐又容易接受的知识,让学生肯学,想学,会学。

一、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课件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容易乏味,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既权威又幽默的态度。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给人带来欢乐,其只要特点为:妙语连珠,动人心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幽默的艺术,那么就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看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乐园。

例如教学巧解鸡兔同笼难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师问:是什么搅乱了你们的思路啊?生回答:每只鸡有两只脚,每只兔子有四只脚,如果兔和鸡的脚的只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我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200只。师说: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学生回答:40只。老师问:这四十只脚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呀。师又问,被多少只兔子提起来的呢?学生一下恍然大悟,欢呼道:兔子20只,鸡80只。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老师幽默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

总之,高效课堂不仅要交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高校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努力去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就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生活非常重要,怎样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帮助孩子学好数学,为孩子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服务打下基础,是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不倦的追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选择有力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对自己工作对象的特点了如指掌。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掌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只要方法运用得当,相信会实现数学服务生活的目的。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教师应该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我们生活在农村,受到条件的制约,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吻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也要掌握两个教学目标涉及的教学信息,课前充分备课十分重要。同时孩子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所不同,所以教师上课之前要备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就能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整体进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每一节新授课之前我都会有意地创设情境,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不做无效提问,努力做到所探讨的问题都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十分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价值的提问上。因此,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同时又必须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其实,数学就是加减乘除的游戏。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问题编成故事、编入游戏,也可以用直观的实例。例如,在教学“分数的除法”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小刚两人吃一个西瓜,小明吃了西瓜的二分之一,小刚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每个人吃多少呢?该如何用数学表示呢?”孩子们的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于是我采用实例教学,真的拿一个西瓜演示给孩子们看,于是听着很绕嘴的问题变得简单了,并告诉孩子们谁回答对了就奖励吃西瓜,这样孩子们既有学习兴趣,又记得牢固。

三、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素材根据教学目标带入课堂,用身边的素材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还发现数学和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会更用心地学好数学。教师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认识,并进行艺术加工,让其走上数学课堂,最终使数学教学和实践生活融为一体,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的“百科全书”。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先找出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再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的个数,算出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自然就得到了。

四、利用好教学工具

过去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说,孩子们凭自己的想象解决问题,所以数学课堂是枯燥的,孩子们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现在多媒体进入课堂,让很多只凭教师一张嘴难以讲清楚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易懂。所以每堂课我都会制作生动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和教学有关的视频,提高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还会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一课时,我自己用不同颜色的纸折叠了体积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让孩子们根据教具回答问题,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拆开再折叠。如此一来,看上去很头疼的问题在孩子们的折折叠叠过程中得到了解决。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教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利用教学工具,让抽象问题直观化,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就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现在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只要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知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孩子们的成绩,就是值得运用的。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可以让四十五分钟大于四十五分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构建适应孩子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的手、眼、脑处于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满足孩子们求知、上进、渴望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从根本上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学生才会受益,教师才能教得轻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五篇: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是高效课堂,有人说,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我觉得何谓最小,何谓最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

有时候当我们满怀激情地给学生上课,课堂上热闹非凡,一片欣欣向荣,可是到完成作业时,老师愉悦的心情没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失望。于是又换一种方式,表情严肃,要求严厉,虽然学生在高压之下知识灌进去了,可课堂气氛没了,学生满是恐惧和呆滞。在这种对立与矛盾之中,我不断的反思,然后得出了自己一点小小的心得:用最简单直观的方法,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用既权威又幽默的态度,教给学生既快乐又容易接受的知识,让学生肯学,想学,会学。

一、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课件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有效的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容易乏味,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既权威又幽默的态度。

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可见,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给人带来欢乐,其只要特点为:妙语连珠,动人心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也能融入幽默的艺术,那么就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看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乐园。

例如有位老师幽默巧解鸡兔同笼难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师问:是什么搅乱了你们的思路啊?生回答:每只鸡有两只脚,每只兔子有四只脚,如果兔和鸡的脚的只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我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200只。师说: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学生回答:40只。老师问:这四十只脚到哪里去了呢?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呀。师又问,被多少只兔子提起来的呢?学生一下恍然大悟,欢呼道:兔子20只,鸡80只。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老师幽默的教学中,变得那么

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

总之,高效课堂不仅要交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高校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努力去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就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徐 淑 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越来越被从事教育的我们所重视。高效课堂不但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率,更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益。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有高效率,更有高效益呢?制约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因素有哪些?我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要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 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

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 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给学生留一点时间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感触非常的深,当然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二.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创设合理情境,善于启发质疑。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要投石激浪,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质疑思维,教会学生质疑,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切入点,如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自己生成知识的能力。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划分合理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兼顾性别搭配、性格特点的互补性,各项特长的搭配性,学习成绩的层次性,组织能力的平衡性设计最佳小组。第二要做好小组培训工作: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强调加强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督促和激励。

三、用爱感化一切孩子。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实,想一想,影响我们教学成绩的就是所谓的“差生“,很多老师都认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对他们失去了希望。静下心来想一想,差生为什么会差?为什么会破坏纪律?有句话说得好“闲而生非”,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到三个不放弃: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那就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需要我们多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也逼使我们实行“分层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3道题,优生在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巩固双基练习,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成功感。总之,“防差”要强于“补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策略

[正文]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经常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

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必然也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老师的课,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都喜欢的老师。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共同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们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重视数学实际应用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可先让学生到操场上拣7个小石子,然后在画有一个圆圈的桌上反复投掷并记录每次投掷后圈内、外的石子数,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和更新数的组成;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个个“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快乐轻松中主动学习数学。总之,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

一、走进生活,挖掘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而,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儿童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让数学知识蕴含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还能通过教学材料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1、发挥教材优势

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自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这是课改过程中的新理念和新目标。而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便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构成“情境串”,学生在这些相关联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串”,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材提供了学生校园生活里的素材。通过“可爱的校园”情境图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去进行计数,认识1—10;通过“快乐的家园”,理解数表示的含义和作用;通过“玩具”学习基数和序数,掌握数的收写

格式;以“小猫钓鱼”的童话情境,理解“0”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意义,这样的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使用该教材时,我深刻感受到教材选取上的独具匠心。

2、捕捉生活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教师就应具备生活意识,用一双慧眼发现数学信息,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面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教师可把商场里的商品做成课件,在新课开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就能联系课前观察的情景很容易回答出:“同一种商品摆放在一起”,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基础。再如:《小明的一天》一课,课前一天先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起床、上学、放学、休息等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再汇报了解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学习《认识钟表》知识已是水到渠成。如此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受到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养成教育。

3、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小学生总是对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比较轻重》这一课时,我变教材中小熊与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我班同学间玩跷跷板的纪实录像,同学们表现得特别兴奋。当看到瘦小的学生周文怎么也压不起高大的杨帆时,大家的兴趣更浓,甚至大笑起来。这时,我引出课题,大家兴趣盎然,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

实践证明,构建良好的“生活课堂”,以趣激思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方法。“生活味”和“数学味”互相融合,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书本上符号化的知识具有生命状态,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乃至发展数学。

二、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

最初打开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启东市聚阳小学 黄建荣 226234 摘要 教学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版)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感触非常的深,当然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精选)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这次通过省教师全员培训学习,我感触颇深,深深地知道自己知识太肤浅,当然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唐山市乐亭县乐亭镇西高小学 李彩英 [摘要]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三五”高效课堂让教学更高效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

    论文: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打造英语高效课堂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