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甘肃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甘肃精神的心得体会
化环院 陈洁
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这是甘肃发展崛起的文化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甘肃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要求。一种精神状态的存在,是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均衡。甘肃精神的形成就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果。
甘肃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理风貌孕育了甘肃人特有的人文品格。从历史传统看,甘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地理风貌看,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其中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高原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从自然条件看,甘肃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薄弱,先天不足,要想前进一步,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历史使甘肃人天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甘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质,这就是质朴、勤俭、宽厚、忍耐等。历届省委直面现实,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奋进之歌,并形成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所谓甘肃精神,既内涵历史地理优秀传统,也赋有时代高贵品格,是二者的一个有机融合。
我们今天提倡“甘肃精神”,是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前提下,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硬约束,高效合理利用稀缺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行为的应有之意,这是一种具有基于自身资源不足的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而生的节约意识和效率意识的具体体现。目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甘肃人又树立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拼搏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谐意识等。
陆浩书记提出要培养和弘扬甘肃精神,这对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需要建设好物质方面的基础设施,更需要建设好精神方面的基础设施,甘肃精神就是引领甘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基础设施。物质基础设施与精神基础设施相比,精神基础设施起着主导的作用。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目的性的要素,所以人的精神建设既具有手段意义,也具有目的意义。精神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灵魂。不同的精神底蕴将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成本。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接受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学习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个人。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其次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发展和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总之,个人应该成为自己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主人。发展和学习应该是可持续的和长期的。要认识到,个人的专业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教育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更新,因此,发展和学习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心理准备。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再次继续提高学历层次,通过进修、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很看重文凭,但求知比文凭更重要。虽然我已经是本科学历,已经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但是还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江泽**席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最后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视察甘肃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视察甘肃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兴党为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指引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灯塔。今年8月19日至22日,总书记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文化企业等,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总书记在听取了甘肃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指出,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总书记再次来甘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语重心长,是对新时代甘肃发展的把脉定向,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进一步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澎湃动力。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甘肃发展再把脉再导航再定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甘肃工作的高度关注、对甘肃发展的深切关怀、对甘肃人民的真情关心,彰显了党中央推动甘肃发展、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决心。对我们来讲关键是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两次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其中的重要论述和重大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确的立场、方法和举措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石。把习近平关于“深化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好主题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指示和要求。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统一起来,着力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把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转化为推动我们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要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一个地方的发展,同样也要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路子。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就是要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坚决做好甘肃的“两大底线”工作,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三、要坚持把知行合一作为根本方法。知行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坚持“知”和“行”两方面同时努力,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不知,在实践中必然碰壁;不干,再好的梦想也难成真。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视察甘肃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以集中攻坚、稳定脱贫为导向,全力以赴攻克扶贫开发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力以赴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要注重用创新思维攻克难点问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对领导干部的探索精神与创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同志指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对我们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们体会到,面对薄弱的发展基础,必须把创新观念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冲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和陈规陋习的束缚,强化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难点问题。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视察甘肃时的重要指示,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使创新成为驱动我们工作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
第三篇:甘肃精神
凝聚精神力量――关于“甘肃精神”的学习思考
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这是甘肃发展崛起的文化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甘肃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和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甘肃人民长期形成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准确表达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本色,深刻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念,凝练升华了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包含了甘肃人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
甘肃精神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巨大的社会共鸣。如今,甘肃精神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的陇原精英自觉践行甘肃精神,人民群众主动弘扬甘肃精神。灵魂的力量激荡陇原大地,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结升华之后的甘肃精神,何以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构成蔚然壮观的“精神现象”,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甘肃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甘肃精神从字面上看,只有“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但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十二字典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中庸》。《中庸》第十九到二十一章,在谈论学问之道时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儒家经典中谈论的学问之道,在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之中已经演化为做人之道。历代的优秀知识分子慎思笃行的人格力量,人民大众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构成中国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甘肃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正是秉承了这一优秀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甘肃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甘肃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这种精神实质。这就是今天的十二字甘肃精神令陇原大地耳熟能详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二、甘肃精神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
甘肃精神的总结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独出心裁,而是源自于人民,源自于实践,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甘肃精神融入甘肃人民的奋进与创造之中,种种表现可以载入共和国史册。
比如说庆阳老区精神。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1934年,建立
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这片黄土地,不仅是走过万里长征的红军的落脚点,更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在血与火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品格。比如说庄浪奇迹。庄浪人在40年间兴修梯田,将一片片“三跑田”变成“金不换”。他们搬运的土方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能够绕地球6圈半。以兴修梯田而闻名于世的庄浪精神,改写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梦想。
比如说王进喜的故事。这位出生玉门的石油工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把玉门石油工人的精神带到大庆,带向全国,他身上展现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成为中国产业工人光辉形象的象征。在甘肃,由团体到个人,由企业到地方,震撼心灵、感动陇原、令世界惊叹的精神故事比比皆是。与风沙对抗的石述柱精神,以艰苦著世的铁山精神,以长天为梦的航天精神,还有定西的“三苦”精神,会宁的教育精神……这些精神的本质都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正是这些精神汇成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
三、甘肃精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独有特征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域精神。她是一个地方人与自然俯仰呼吸而产生的思想精华,是世代百姓为生存繁衍搏击奋斗而形成的性格特征,是一个地方凝聚人心的精神动力。
甘肃自然环境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甘肃人民必然要经历更多的艰辛与苦难,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环境越艰苦,人则越顽强。
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历史文化塑造了人的灵魂。甘肃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就是执著坚实性格形成的历史。执著坚韧对于甘肃人民,与其说是一种美德,毋宁说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精神与品格,是区别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本质特征。甘肃精神,一经形成,便展示出她独特的质朴无华的个性魅力,甘肃精神的提炼具有独有性。这十二个字是对甘肃这一地域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标准的准确描述和总结,是2600万甘肃人民精神品格的共有特征。
一种地域精神,愈有历史文化内涵、人民实践基础、鲜明地域特色,就愈有生命力。精神之树常青,灵魂之美永恒。这种汹涌澎湃的精神现象,又将激荡心灵,如春风催开花千树,使陇原处处尽芳菲。
努力践行“甘肃精神” 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一是要充分认识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就不可能积极向上,有所成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凝聚力量,发展自强;一个地方没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精神,就不可能加快发展,脱颖而出。甘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严酷、恶劣。悠久的历史,使甘肃人天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甘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质。“甘肃精神”的提出,是对陇原儿女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中所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包容创新、团结奋进等优秀品质的整合和凝炼。“甘肃精神”是甘肃人的自豪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实现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于激励全省人民的斗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甘肃精神”的提出,将陇原儿女的优秀品格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使我们可以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二是努力践行“甘肃精神”,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不断推进甘肃文化建设。我省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因此,在甘肃要想干成一件事,事业要想前进一步,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文化工作,更是如此。近几年来,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正是以“甘肃精神”为支撑,不仅干成了许多事情,还干成了许多大事。我省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建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省博物馆新展览大楼、平凉市博物馆、定西市“陇中文化城”、金昌市文化中心、甘南州文博大楼、80多个“两馆”项目;国扶贫困县环县,是我省自然条件最恶劣、财政收入较低的县区之一,他们苦干实干,使道情皮影保护工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探索出了新路子、总结出了好经验,得到了国内同行和文化部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嘉峪关市、庆阳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探索,经过多年扎扎实实的努力,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显著成效;兰州市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兰州”的理念和建设“文化兰州”的构想,并通过编制“文化兰州”建设规划、制定政策、策划项目逐步付诸实施,开创了兰州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大家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当前,甘肃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甘肃财政投入有限是文化工作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需要文化工作者继续大力发扬“甘肃精神”,以苦干、实干、坚韧、顽强、团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格不断推进甘肃文化建设。要把“甘肃精神”体现到文化队伍建设上,建成一支既有优秀意志品格、又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文化专业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和执法队伍;要把“甘肃精神”体现到工作的狠抓落实上,引导大家以“甘肃精神”为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我们强调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并不是说甘肃人笨、技不如人,而是甘肃自然条件先天不足,需要我们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在甘肃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不发扬“甘肃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三是充分发挥文化工作优势,继续大力宣传“甘肃精神”。优秀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总是给人民群众呈现一种健康的审美标准、价值取向和先进的文化精神,形成和谐融洽、进取向上的良好氛围。这是文化的功能定位。陆浩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省委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重点,是甘肃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运用多种手段,创作出一批展示甘肃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精神品格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宣传“甘肃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民气、鼓励创业,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使之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定西精神、会宁精神、庄浪精神、老区精神等是“甘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进喜、侯殿禄、石述柱等陇人骄子是“甘肃精神”的形象代表。我们文化工作者要用各种文艺形式,生动地塑造、反映这些典型,使“甘肃精神”形象化、具体化,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思想和自觉行动之中。
第四篇:学习甘肃心得体会
学习2010年全国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现场会暨“532”、“461”知名品牌培育动员
会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2010年全国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现场会暨“532”、“461”知名品牌培育动员会各个市局公司的交流材料及国家局领导的重要讲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将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国家局局长姜成康在会前的局长办公会议上关于网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行业卷烟营销网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做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发挥市场营销对培育知名品牌的基础和引领作用,更加注重网络水平的全面提升,更加注重营销工作的严格规范。
何泽华副局长全面总结了一年来的网建工作,认为去年以来行业网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商务建设有序推进,营销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营销规范水平明显提高,营销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网络建设协调发展,客我关系明显改善。
作为此次会议重要成果的“135”工作法为客户经理服务营销提供了一个操作模式,为企业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供了一个抓手,是实现卷烟现代营销的一个关键要素,为增强网络培育品牌功能、实现营销上水平找到了一条路子,是兰州市局(公司)客户经理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行业内外营销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推广“135”工作法,不仅将解决一线营销人员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且将对行业的营销管理方法和营销队伍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对促进一线营销人员工作水平提升、地市级公司运作模式优化升级、网建软实力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要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的基础作用和引领作用,积极培育知名品牌。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注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规范经营行为;要注重发挥品牌的主导作用,着力从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突出品牌的个性化、增强品牌对零售客户的吸引力、加强工商协同营销的协同性四个方面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要充分发挥零售客户的终端作用,尊重零售终端对品牌的选择性,提高客户培育品牌的自觉性,充分挖掘零售终端的品牌培育价值;要切实发挥商业企业的能动作用,锻炼了解市场的硬功夫,增强吸引客户的真本领,提高引导消费的新水平,解决持续提升的主课题。
就下一步卷烟营销工作,要继续在增强软实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营销网络的品牌培育功能,努力推动市场营销工作上水平。要规范做好发展规划,继续扎实推进网上订货,全面推广“135”工作法,全面落实货源分配、工商企业的交易行为、宣传促销三项规范,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练兵、营销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营销基层创优和为品牌培育“建功立业”等四项活动。
这次会议以提升卷烟营销网络软实力为目标,专题研究以客户经理为代表的一线营销人员的工作,展现了西北板块网络建设的整体水平,体现了网络建设与品牌培育的有机结合,将对增强网络软实力、推动市场营销上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卷烟销售公司总经理曹华青在会上作了题为《建设一流网络,培育知名品牌,全力推进市场营销上水平》的工作报告。陕西省局(公司)、青海省局(公司)、宁夏区局(公司)、新疆区局(公司)、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5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甘肃省局(公司)、兰州市局(公司)、大连市局(公司)分别作了经验介绍。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135”工作法的操作演示,并围绕姜成康局长的重要讲话,以及推广“135”工作法和网上订货、强化营销网络、培育知名品牌等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通过学习,作为译名客户经理,工作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绵绵不绝的工作动力,深刻理会国家局领导讲话的核心内容,提升自身素质,为卷烟上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梁哲
2010-10-18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甘肃讲话精神交流发言材料
学习习近平在甘肃视察时的讲话和
重要批示精神交流发言材料
8月19日-22日,总书记先后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视察调研,对“**”主题教育、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培育、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甘肃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甘肃的深情厚意和对甘肃广大干部群众的希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甘肃人民和甘肃的发展的深切关怀和牵挂,对甘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无比的关怀,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给了我们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巨大信心。我深入学习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习近平关于“**”重要论述选编》及总书记2013年视察甘肃是提出的“八个着力”等内容,深刻领悟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大意义,将自觉把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守初心、担使命、认真学习领会,把学习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用心学习,用情领悟。下面,我就结合思想、工作实际,作如下研讨交流发言。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履职能力
总书记这次到甘肃考察调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和重大举措,是对甘肃发展的关心关注,为甘肃今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就要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识为意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认识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用情感悟总书记对我们的巨大政治关怀、工作关怀和情感关怀,真正把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工作落实的具体行动,把总书记的教导嘱托转化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务实举措,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持续在学懂弄通和落实到工作实际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整治站位,增强自身履职能力。
二、坚持学用结合,抓好工作落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关键是要做好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我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实际,深入调研,完善工作思路,明确具体措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主题教育方面,坚持抓好思想教育,强化理论武装,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参加镇党委组织的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活动,强化政府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班子成员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工作执行力。在脱贫攻坚方面,始终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动态完善“一户一策”,按照贫困人口退出11项指标,对未脱贫35户、119人通过因户施策,制定扶持措施,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产业、基础设施改善等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宣传政策,争取扶贫项目,为贫困村、贫困户注入发展活力。在生态环保方面,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和交办问题整改及回头看工作,举一反三、查找问题,剖析原因、细化措施,坚决做到问题不整改不松手。在抓好国土绿化、全域无垃圾、拆临拆违、厕所革命等行动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及综合治理,加大扬尘污染、燃煤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在产业培育方面,紧紧围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向“高、精、尖、特”转变。在民生改善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就业创业,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救助,阳光公开落实各项惠农、扶贫等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责任体系,紧盯重点行业和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环保检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主动下访接访,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整治力度,坚决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负责
通过学习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使我深切感受到,作为党的干部,就要切实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群众的高兴满意才是衡量我们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尺。党把如此重要的岗位交给我们,把信任和嘱托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知一行、懂一行,无论从事哪个岗位,分管哪一项工作都要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惰思想,敢闯敢拼、敢于负责,敢于挑战自我,敢和损坏群众利益的疑难复杂问题叫板,真正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抓工作落实。时刻自我提醒肩上责任的重大,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到一线抓落实,多为人民谋福祉,不能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要克服思维惯性和惰性,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方向,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主动分析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各方面关注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大胆突破,敢抓敢管,变被动作为为主动谋划,在繁忙中找规律,在繁杂中理头绪,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力争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