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2:5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

第一篇:《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

《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

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平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现行第九册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教材实施改革新内容,其中的利弊在于:

1、教改方向有点聚向七年级的教学方法,意图是与七年级的教学接轨,这种设计本来是一件好事,让小学生尽快接受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教学方法,并为七年级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2、课程改革改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就有点不够恰当了,因为五年级第一学期既没有学约分,更没有学六年级的倒数,这样使教师教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十分艰难。如:解方程:20÷2X=10如果用旧知识来解答是非常容易的,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商”,就可以求出2X。再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就可以求出X了。而新教材的教法是方程两边同时×2X,先把方程左边的2X消去,而20÷2X×2X从小学的算理上讲,应该是从左往右算,(在三至五年级学混合运算都是这样要求学生计算的)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矛盾,很难接受这种算法;即使学生接受了这种算法,方程的右边出现了10×2X,这时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10,便得到2=2X,再把2X和2调换位置,成为2X=2,然后再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才求出X=1,这种算法既费时,对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又难理解,就会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落下,并对今后的学习会都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稍复杂的方程的内容安排上也欠妥。在这一内容上,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同时进行,在同一节课要解决两个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难点的学习内容,至于教师是没问题的,但对学生来说难度就大了,首先,前面所说的解方程是比较简单的方程,相当部分学生学得一塌糊涂,再进行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更难掌握。其次,正是有稍复杂的方程解答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在学生的心理上就有解不开的结,所以对怎样运用好的方法去进行列出解应用题的方程,那就更难掌握,因此,有部分学生把这一知识采用的学习方法的放弃,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能达到为七年级打好基础的目的。

以上三点是本人在教简易方程中感受最深的浅见,不知各位同行是否有这种感受,请各位同行多提这新教材好教学方法,本人乐意接受。谢谢!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这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计算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学习。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因此,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价值,不只是知道几个公式和进行公式面积计算,更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这次单元的测试成绩来看,学生掌握本本单元的知识还不够,测试成绩也不够理想,及格人数是13人,最高分数是92分,最低分数是15分。测试的题量适当,浅难度相平,整个试卷题目几乎都是套公式计算的形势,可是学生的成绩还是很不理想,主要的原因是:

1、学生不认真做题,审题,不理解题意的意思,大多数同学都是不会运用公式列式计算,懂得运用公式列式计算了,计算的结果有不对,或者计算面积的单位不对。总是写着长度单位,还有一些同学还不会辨别图形得高与底便是哪一条线。

2、填空题第一大题也是没有人做得满分,也是丢份很严重,主要是没有掌握好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公式推导过程的有关知识,学生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自己认真的操作拼图实验,没有注意观察,归纳总结。

3、第五大题也是丢分的横严重,一大半的学生都是随心所意的列式计算,根本没有弄明白题目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可见学生的解决数

学问题能力很差。

通过这次的测试的成绩以及有答题的一些情况,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一以下几点:

1、音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 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以及日常生活的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练习的层次性

针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三、教学语言的描述

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四、学生的操作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第二篇: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前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把小数看成整数乘法计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竖式下直接写出得数(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学生作业情况,我对我的课堂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教学反思《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握好学生计算关打好基础,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共有以下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小数乘法验算、求积的近似数、连乘连加乘减、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本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内容看似简单,可是却是很麻烦的一个单元知识。因为和计算打交道,本来就比较乏味,再加上因数又是小数,所以,小错误比较多。根据平时上课和作业反馈,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中,大部分是方法上的错误:

1、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根据一个转化思想——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最后再在积的准确位置点上小数点,他们会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

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在5.06×3.8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9.228,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乘的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这些问 1 / 4 题,随着平时的纠错和学习的升入,渐渐消除了,老师在刚开始这一单元知识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策略引导)“求积的近似值”这小块的知识中,学生从买东西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买东西一般情况下是保留一位小数比较符合生活实际,也理解了在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的过程中,当求出小数的积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而是要在笔算出准确积的情况下按要求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可是学生们在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忽略得数保留几位小数而准确计算,这是其一;其

二、在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习惯准确计算。所以,要特别加强审题训练。

“连乘、乘加、乘减”中,学生有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相对而言知识很简单,只要切实明白“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的道理就行了。但对于这样的乘加算式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7.3+2.7×20 =10×20 =200 要特别注意类似的纠错练习。

/ 4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这部分内容是四下“整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延伸,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运用的较好,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相对而言灵活性不够。主要有以下的主要错误:(1)10.01×4.5 =10×4.5+0.01 =45+0.01 =45.01(忽略了要用10和0.01分别去乘4.5,再相加。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运用不灵活)(2)8.8×12.5×0.6 =(8×12.5)×(0.8×0.6)=100×0.48 =48(想当然的把8.8看成8+0.8,又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混淆了知识)

(3)0.98×3.2,部分学生选择笔算,不知道把0.98看成10-0.02的差,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

/ 4 对于以上的问题,关键还要在平时注重专项知识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总是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急于给他们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他们自己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思考,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我想有的学生很有可能自己能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另外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 4

第四篇: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如下:

一、小数乘整数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小数乘小数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都是学生自己总结的。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三、积的近似值

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购物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 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第五篇:小数乘法单元备课

小数乘法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和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买东西、坐出租车两个常见事件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估算、分析分段计算的问题。再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重难点

重点: 1.正确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 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图形,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利用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首先在情境中引出小数乘法的算式,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小数乘整数的图形模型,教材中呈现的方法分别运用了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借助直观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应引导全班同学对这三种方法展开讨论,以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2、利用直观图形,理解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材与以往的分为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小数乘以小数的小步子教学的体系不同,教材抓住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一关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的基础上,利用“街心广场”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经历下面的过程:

(1)在类比推理中初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利用直观图形建立小数乘法计算的图形模型。(3)数形对应中归纳基本方法。

教学中,通过计算广场地面、花坛的面积、地砖的面积,让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长、宽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到小数乘法可以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再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地砖的面积:可以从前两个整数乘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小数乘法的得数;也可以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推出得数。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逐步使学生归纳出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 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这样就解决了计算小数乘法的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在实际应用中,解决计算中的特殊情况。

《包装》一课中,教材呈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时,教师创设实际应用的题材,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再次归纳基本的计算方法;第⑵题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讨论交流的重点可以是,如何处理“0”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养成先估算结果再进行计算的习惯。同时,要注意数据不要太繁琐。

4、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根据 《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理解情境中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在列式计算时,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在讨论综合算式的计算时,应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的,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六、课时安排

九课时

下载《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数乘法》的单元反思[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三峡工程(一) ——小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共有以下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小数......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王丽 本次测验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以为此次考试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整数乘整数的计......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1、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采用校园内丰富多彩活动,选择“买风筝”、“换玻璃”活动为背景,这样的背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0.7×1.2 1.2×0.7(0.8×0.5)×0.4 0.8......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刘平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0.71.2 1.20.7(0.80.5)0.4 0.8(0.50.4)(2.4+3.6)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