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王丽
本次测验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以为此次考试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而小数的乘法只是多了一步,在写积的时候,要数算式中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再在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打上小数点。可测试的结果,很意外,此次测试是失败的,我把此次测试是情况大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大部分同学对于二年级已经学的1-9的乘法口诀,早已忘记,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吃了很大的亏;
二、在列竖式时,很多同学总是忘记打积的小数点,这归因于他们的数学计算思维还停留在整数乘整数的思维模式里面,对于小数乘法的概念是模糊的;
三、学生平时对于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练习少了,所以时间长了就忘记计算法则;
根据这种情况,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定位,并对此做出深刻的反思:
1、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是根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的,而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根据整数乘整数的算式来填空,还在按照以前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提供信息——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学生解释原因,以达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为目的,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这抑制了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其实学生要通过实践操作,自己从操作过程中体验从整数乘整数到小数的乘法明积的变化规律,从而探索出整数乘整数与小数的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计算方法,这样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主动的,对于他们来说,记忆才深刻。
2、教师方面: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做题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指出错哪儿,应该怎么做,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先找找原因,如果先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再把计算法则和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就会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这样再次获得的知识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以后遇到同样问题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对于练系中的错题,老师还可以把全班出现的情况汇总在一起,让全班学生一起“找错误”,根据错误,说出错的原因。
3、旧的知识复习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应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复习,不能急于按教学内容和计划教学新课。如果在教学新知识前就把旧知复习昊,学生打好整数乘法计算基础,就不会出现小数乘法正确率较低的现象。4:学生口算:学生的口算能力不过关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5、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
教学本来就是一门缺憾的功课,在课前,我满怀信心,自认为很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没有问题,在测试后,我才发现,有些地方我还比较急噪,给予学生自我探索的时间还不够,没有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生成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时间。有缺憾,就意味要深刻的反省,意味着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第一单元的知识方面我将做以下改进和努力:
1、全班复习乘法口诀,背口诀
2、每天练习3道小数乘法竖式计算
3、平时强调列式计算时一定不能把“。”带走。
第二篇: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如下:
一、小数乘整数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小数乘小数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都是学生自己总结的。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三、积的近似值
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购物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 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第三篇: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前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把小数看成整数乘法计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竖式下直接写出得数(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学生作业情况,我对我的课堂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教学反思《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握好学生计算关打好基础,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三峡工程
(一)——小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简算。
2、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值。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四、教学措施:1、2、3、提前设置预习习题,并进行检查反馈,做好备课的修订。以问题为主线,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设置课堂现实作业,并做好订正与讲评。
五、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黑板
六、单元实践活动: 小小采购员
七、课时划分:
小数成整数 3课时 小数乘小数 4课时 小数乘法四则混合运算 4课时 单元实践活动 1课时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三峡发电了 总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2页——5页 一位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位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小数乘法转换为整数乘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48×4= 4.8×4= 教师准备:情境图、小黑板 学生准备: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谈话:同学们去过三峡吗?在假期里,老师去三峡旅游了,见到了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出示信息窗1)
2、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生2:10台发电机组又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2004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解决问题一: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独立列式估算。
58.6×6=
交流:58.6≈60,60×6=360。
2、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① 58.6 586 × 6 × 6 351.6 3516 ② 58.6×10=586 586 × 6 3516 3516÷10=351.6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种不同的形式都用到了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2)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58.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86 × 6 × 6 351.6 缩小到原来的 3516(3)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怎样算的。58.6 × 6 351.6 交流方法,加深记忆: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6,再将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351.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像××同学那样用竖式计算吗?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1、2、3、自主练习第1题第一个 自主练习第7题第一个
4.8×9= 0.12×3= 5×5.8=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2.47×5= 2.453×2=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板书设计: 小数乘一位数
58.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86 × 6 × 6 351.6 缩小到原来的 3516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三峡发电了总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3页——5页---------小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1、2、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推能力
在掌握小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而掌握小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0.28×3= 28×15= 28×1.5= 教师准备:情境图
学生准备:调查自己家用电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昨天,我们到三峡电厂进行了参观,帮助他们计算了一下,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的发电量,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再把没解决完的问题,给他们解决完好不好?
生:好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列式 58.6×26
2、合作探究1、2、3、用加法:麻烦 用计算器 用竖式计算 首先计算: 586×26 然后对比:58.6×26 用竖式对比
58.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86 × 26 × 26 3516 3516 1172 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1172 1523.6 15236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第1题第二个
2、自主练习第7题第二、三个 3、0.32×47= 1.6×52=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小数乘两位数
58.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86 × 26 × 26 3516 3516 1172 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1172 1523.6 15236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2、生说 师总结归纳
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组直接巩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试题练习。其中,0.28×3、0.12×3、0.165×4这三道题,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整数部分需写“0”。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2、第4题。此题是一组借助口算找规律的练习,题中分别呈现了部分粮食的单价及购买粮食的数量。练习时,先让学生解决题中的问题,再让学生自主提出和解决其它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体验的习惯。
3、自主练习第9题。此题是一道解决学生身边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应引导学生明白步长乘步数等于路程的道理,再提出问题列式计算。完成测步长的任务时,应按自己正常的步子来测量,不要故意迈大或迈小,步子要均匀。为了准确,应指导学生多测几次求平均步长。此题还要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第10题。此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选做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总第4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6页——9页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根据情境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3、通过学习,了解长江两岸城市之间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0.32×47 1.6×52 1.6×5.2 教师准备:情境图 学生准备:预习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后,出示一组三峡沿途各景点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旅游景点吗?
(可能会有学生说出三峡,如果没有说出就由老师告诉是美丽的三峡风景,这时学生已被美丽的三峡景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师:通过信息窗2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出来: 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师: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先让学生解决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三的解决,让学生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尝试解决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师:求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生:53.5×0.5 师:观察这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能跟据前面学习小数乘法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学生跃跃欲试)
师:请同学们在计算前先估一估结果可能会是多少,然后再计算。(引导学生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
1、学生已有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可能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
2、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3、集体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明确:将小数变成整数再计算。1)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积就扩大了100倍)2)要使积不变,应将积缩小多少倍?(应将积缩小100倍)
4、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的方法。
●尝试解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二的解决,使学生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
1、学生共同研究探讨53.5×1.2的算法。并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千米”化为“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有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2、学生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里放手让学生在探讨尝试解决53.5×1.2= 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上面初步建立的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发现规律,及时总结。同桌互相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自主感悟,得出规律
师: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你发现小数乘小数有什么规律吗?
1、鼓励学生在同桌讨论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将讨论后总结出的计算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听。这里可让多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2、在学生纷纷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进一步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页第2题。
师:你能正确计算下面各题吗?先估一估计算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再计算。(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交流算法,集体订正。2)对计算正确书写工整的同学提出表扬。
2、综合练习教科书第8页第3题
3、第4题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53.5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35 × 0.5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5 26.75 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 2675
第一单元第五课时 总第5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7页——10页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掌握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难点: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38×2.5 38×0.25 3.8×0.25 0.38×0.25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昨天我们通过沿长江沿岸进行参观,了解到了许多城市之间的距离,但是在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当中,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好吗?
生:好 出示问题
秭归到宜昌的水路有多长?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知道秭归到宜昌的时间 利用转化的思想 秭归到宜昌的时间实际上是用巴东到宜昌的时间,减去巴东到秭归的时间(2)然后进行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深化练习0.483×0.006 自主解决
0.483 三位小数 × 0.06 两位小数
0.08298 出现问题:积的小数位数不够
归纳总结: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就在积的前面加0,缺几位就加几个0,然后点上小数点。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第1题
2、第5、6题
3、第10题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0.483 三位小数 × 0.06 两位小数
0.08298
第一单元第六课时 总第6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2、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口算训练。先说说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0.8×7= 0.24×0.2= 3.5×0.1= 0.2×0.4= 0.7×8= 1.5×6= 1.3×0.07= 10.3×2=
2、根据算式填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134×3= 402 56×15= 840 13.4×3=()56×1.5=()
1.34×0.3=()5.6×1.5=()0.134×0.03=()0.56×1.5=()
(1)先让学生独立填空,要一组一组的填。填完后想一想有什么规律?(2)再全班交流,说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火眼金睛辨对错
8.7 72.9 16.5 12.5 ×0.9 ×0.004 × 0.6 + 4.3 7 8.3 2.916 9.90 1.6 8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错在哪里?注意区别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 5.8×1.2= 3.15×1.4= 4.9× 1 = 5.8× 1 = 3.15× 1 = 4.9×0.99= 5.8×0.9= 3.15×0.6=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小? 明确: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0.5= 8.2= 2.4× 1.02= 0.97× 0.84= 0.98= 0.06=
3、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 教科书第9页第8题。
315×0.9○315 0.98×1○0.98 5.42○5.42×3.8 0.58×0.99○0.58 4.16×1.1○4.16 32.5×1.4○3.25×1.4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再算一算。
3.2×2.1 1.82×0.45 3.1×0.45
2、教科书第8页第5题(1)学生独立解答。
(2)解答后,全班交流。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教科书第9页第6题
(1)学生独立解答,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4、教科书第10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计算黑板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后,全班交流。(2)如果数学课本封面长0.24米,宽0.17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选择喜欢的物品,测量有关数据并求出它们的面积。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2、找规律,填一填。教科书第10页第13题
(1)0.3 0.6 1.2 2.4()()()(2)3.2 4 4.8 5.6()()()(3)0.2 0.6 1.8()16.2()()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单元第七课时:总第7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11页——13页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难点: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125×77×8=()×()×77 1.25×77×8=()×()×77 61×54+39×54=(+)×54 6.1×5.4+3.9×5.4=(+)×5.4 25×(10+4)=()×()+()×()2.5×(10+4)=()×()+()×()
教师准备:情境图、小黑板 学生准备: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老师先看看大家前面的知识掌握得如何,我们一起来做练习检验一下:
1、口算练习
0.7× 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2、计算,并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5×3 30×7+85 250×4-3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在计算整数连乘的时候,一般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在计算整数乘加、乘减运算的时候,一般是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研究问题,限时作业
教师讲解:从2006年9月20日22时开始,三峡大坝告别135米运行水位,正式实施156米蓄水。蓄水至一百五十六米后,三峡工程的发电、通航、防洪三大功能将全面发挥。(出示情境图)
提问: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从中都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组长负责记录、整理,一步计算的题目在小组内解决。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要运费多少元?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要运费多少元? 问题怎样解决?如何列式?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小组讨论:观察算式,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指名小组进行展示:
第一种计算方法:先算这些小麦运1千米需要多少钱,再算运88千米需要多少钱。计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0.035×6.4×88 =0.224×88 =19.712(元)
第二种计算方法:先算1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需要多少钱,再运算6.4吨小麦需要多少钱。计算时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0.035×88×6.4 =3.08×6.4 =19.712(元)
讲解:这道题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答,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用小数的连乘进行计算的。在计算的时候,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提问: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运费的问题,而且思路清晰,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现在,如果是你来付钱,需要付多少钱呢?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收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把19.71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19.71。在生活在中,很多地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按照要求求积的近似值,因此,要学会灵活应用这一知识。练一练:
(1)计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1.4×0.8(保留一位小数)0.43×2.5(精确到百分位)(2)把这6.4吨小麦从万州再运到巴东,需要运费多少元? 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视,订正。
2、补充例题:
(1)72×0.81+10.4(2)7.06×2.4-5.7 观察题目,看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
同桌两人分工任选一题解答,集体订正,问:这道题中包含哪些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判断对错并改正。
(1)5.4×1.95-1.9(2)37.6×0.25+25.8 =5.4×0.05 =0.94+25.8 = 0.27 =26.74 说明错误原因,并改正,教师强调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2、计算:教材第12页第一题第一竖行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让板演学生说明每道题的运算顺序,重点强调:在计算的时候,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列式计算:
(1)3.2与0.8的积乘以1.6,得多少?(2)5.1与4.6的差乘以3.8,积是多少?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进行小数连乘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归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第一单元第八课时 总第8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13-15页 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一)知识回顾与基本练习
1、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谈积的小数位数的判别方法;若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3、练习,自主练习13页第4题
4、订正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巩固双基—变式练习
1、第14页自主练习第12题
本题运用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在做题时,巩固一下“四舍五入法” 深化理解和应用---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第15页自主练习第13题
本题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做本题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能够通过平面图,提取信息。还要让学生复习一下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此题采用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2、第15页自主练习第14题
本题为解决在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它实际上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此题,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第15页自主练习第15题
本题除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考查了“数量、单价、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8×25 0.3×2.5×0.4 2.33×0.5×0.4×5
2、赵林家要给长3.8米,宽2.5米的卧室铺木地板(1)要买多少平方米的木地板?
(2)如果每平方米木地板68.5元,买这些木地板要花多少钱?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单元第九课时 总第9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14页——14页 简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难点:能够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1.25×7.7×8=()×()×7.7 2.5×(10+4)=()×()+()×()6.1×5.4+3.9×5.4=(+)×5.4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混合运算,知道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那我们首先考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出示预习题:
1.25×7.7×8=()×()×7.7 2.5×(10+4)=()×()+()×()6.1×5.4+3.9×5.4=(+)×5.4 对答对的同学进行肯定。另外,我们知道在整数乘法中,运用运算定律能够使计算变得简便,那在小数乘法中会有这样的效果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19.7×5.3+4.7×19.7
1、小组交流,讨论算法
2、自己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可能出现的情况)19.7×5.3+4.7×19.7 =104.41+92.59 =197 19.7×5.3+4.7×19.7 =19.7×(5.3+4.7)=19.7×10 =197 比较算法,那种简便,第二种。直接口算就能得出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12.5× 63×0.8=()×()×63 3.2×6.5+3.5×3.5=3.2×(+)
13×10.1=13×(+)=13×()+()×()
2、简算
23.7×0.25×8 10.1×87 19.4×0.9+0.1×19.4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简算
19.7×5.3+4.7×19.7 =104.41+92.59 =197 19.7×5.3+4.7×19.7 =19.7×(5.3+4.7)=19.7×10 =197
第一单元第十课时 总第10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材12页——12页 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算法
2、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一)谈话引入
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小数乘法,那么现在大家都学会了吗? 生:会
那老师考考大家。小黑板出示:白菜1.35元/千克,奶奶今天买了1.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钱?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1、列式解决 1.35×1.5
2、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1.35×1.5=2.025(元)1.35×1.5≈2.03(元)
3、让出现第二种结果的同学说明原因 因为在计算钱的时候,一般精确到分
4、给予肯定,那为什么约等于2.03元而不是2.02元 生答:用“四舍五入法”求得的
5、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求积的近似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5×1.52 5.5×1.3
2、教材第12页第2题
3、教材第14页,第12题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求积的近似值 1.35×1.5≈2.03(元)
第一单元第十一课时总第1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2页—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构建知识网络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运算规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绿源中叶公司购进20000粒“太空种子”,每粒1.8元。买“太空种子”一共花了多少万元?
分析:找出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强调:单位名称是万元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先判断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7×0.4 0.12×0.2 0.38×0.25
2、计算: 5.05×0.22 6.7×10.2 12×9.09
3、在○里填上“=”“>”或“<”
315×0.9○315 0.98×1○0.98 5.42○5.42×3.8 0.58×0.99○0.58 4.16×1.1○4.16 32.5×1.4○3.25×1.4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归纳:在小数乘法中,如果第二个因数比1小,那么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
如果第二个因数比1大,那么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
如果第二个因数等于1,那么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第 1 单 第 12课时总第12课时课型:测试
一、下发试卷
第一单元第13课时总第13课时课型:测试讲评
一、下发试卷
二、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有两个学生100分,有4个学生不及格,90分的有10个,总体平均成绩为81分。
三、自主矫正 学生自己订正
四、组内矫正 小组内交流讨论
五、重点讲评 2、2.35×0.5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3.1×2.5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1、一个数(0除外)乘比1大的数,他们的积()这个数。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要使2.3×□+7.7×□=4.06□里应填() A.4.06 B.40.6 C.0.0406 D.0.4063、0.38×0.24的积有()位小数 A.1 B.2 C.3 D.4
4、一个数(0除外)乘0.01所得的积()原数。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都不正确
5、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8.0这个数最小是() A.7.99 B.8.1 C.7.94 D.7.95
1、一个长方形小院,长18.8米,宽7.6米。这个小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2、一只梅花鹿高1.46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⑴长颈鹿有多高?
⑵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六、再次矫正
5、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8.0这个数最小是() A.7.99 B.8.1 C.7.94 D.7.95
七、矫正练习简便计算。
1.5 x102 1.25x 0.7x 0.8 2.7 x3.7+0.37x73
8.7x 99 0.8x
(12.5 – 1.25)1.25 x0.4x 80 x2.5
第五篇:“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共有以下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小数乘法验算、求积的近似数、连乘连加乘减、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本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内容看似简单,可是却是很麻烦的一个单元知识。因为和计算打交道,本来就比较乏味,再加上因数又是小数,所以,小错误比较多。根据平时上课和作业反馈,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中,大部分是方法上的错误:
1、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根据一个转化思想——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最后再在积的准确位置点上小数点,他们会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
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在5.06×3.8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9.228,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乘的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这些问 1 / 4 题,随着平时的纠错和学习的升入,渐渐消除了,老师在刚开始这一单元知识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策略引导)“求积的近似值”这小块的知识中,学生从买东西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买东西一般情况下是保留一位小数比较符合生活实际,也理解了在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的过程中,当求出小数的积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而是要在笔算出准确积的情况下按要求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可是学生们在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忽略得数保留几位小数而准确计算,这是其一;其
二、在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习惯准确计算。所以,要特别加强审题训练。
“连乘、乘加、乘减”中,学生有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相对而言知识很简单,只要切实明白“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的道理就行了。但对于这样的乘加算式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7.3+2.7×20 =10×20 =200 要特别注意类似的纠错练习。
/ 4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这部分内容是四下“整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延伸,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运用的较好,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相对而言灵活性不够。主要有以下的主要错误:(1)10.01×4.5 =10×4.5+0.01 =45+0.01 =45.01(忽略了要用10和0.01分别去乘4.5,再相加。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运用不灵活)(2)8.8×12.5×0.6 =(8×12.5)×(0.8×0.6)=100×0.48 =48(想当然的把8.8看成8+0.8,又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混淆了知识)
(3)0.98×3.2,部分学生选择笔算,不知道把0.98看成10-0.02的差,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
/ 4 对于以上的问题,关键还要在平时注重专项知识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总是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急于给他们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他们自己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思考,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我想有的学生很有可能自己能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另外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