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心理教学课程设计

时间:2019-05-13 02: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式心理教学课程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式心理教学课程设计》。

第一篇:体验式心理教学课程设计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高中生心理训练之自我意识辅导

课程设计:Andrew 学号:2008******* 年级专业:20XX级英语2班

一.教学理念

1.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发展自我认同和逐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是否拥有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同一性体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成熟的标志,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适应。自我认同时能够接纳适应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并对个人未来的生涯发展拥有具体的目标。

2.体验式教学法: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己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心理学范畴的“体验”——指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的情感。

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是指主体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情感、获得认识。

包括实践体验(指主体在实践上亲身经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和心理体验(指主体从心理上对他人或自己以前的“亲身经历”重新进行体验)。

二.教学对象及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中生

2.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随着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导致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也经常会有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神不宁的样子。面对学生们的这些不正常现象,教师有必要及时查找原因,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从普遍的反应出的情况可以知道,很多学生一方面沉浸过去的辉煌中,一方面对现状和未来非常担忧,有些同学已经产生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焦虑;还有一些学生还感觉没有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缺乏明确目标,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学生中因为不能理性认识自己,而存在盲目乐观的和过分悲观乃至自卑的都有一定的比例。

所以,如果不能很好的认识自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我,那么高中三年必然过的很迷茫,辛苦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情绪状态很容易受考试等事情影响而很难调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与他人和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2.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心理测试、他人评价等方式更好地再认自我,并适当调整自我。

3.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学会认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并通过认识自我与接纳自我实现心理健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方法更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难点:如何让学生有所感悟,让学生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并且针对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制定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照镜子:在课室的门口摆上一面全身镜,在每个学生进入课室的时候让他们都在镜子前面照一照病观察他们的反应,一次来对每个人的性格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等所有人都经历次环节之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将课程带入今天的授课主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问题一: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二: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问题三: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2.理论知识讲解

“自我”即: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觉察、自我认识等,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

状况(如性格、能力等),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良好的自我意识标准:真实的自我接纳、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恰当的自我控制、持续的自我发展

乔哈里窗理论:

认识自我的形式有很多种,自省、心理测试、他人评价是几种常见的方法。自省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自我评价;心理测试在现代也被经常使用,如自我认同度测试、性格内外向测试、投射测试等(画树、作品分析、墨迹测试);而他人评价就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客观认识自我,如沟通分享、谈谈议议活动。

3.课堂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完成下列句子。我是。。。

我的同学认为我。。。

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认为。。。我的理想是。。。我最厌恶自己的。。。我最欣赏自己的。。。我最大的财富是。。。我最遗憾的是。。。我最大的成就是。。。我最欣赏的行为是。。。我最欣赏的态度是。。。我觉得自己。。。最有天赋。与他人相比,我认为我是。。。我要用我的大部分生命。。。

主题活动二:谈谈议议

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主题活动一中的实际情况讨论一下几个问题,问题如下:

1.对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是如何看待的?

2.当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对待的,是虚心接受、不屑一顾或是厚着脸皮不承认?

3.对自我的理解以及打算如何认识自我。

主题活动三:我是一棵怎样的树

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然后把这棵树在纸上画出来。

教师根据理论与经验从树与纸张的比例、树干、树冠、树型、细节等角度简要分析学生性格。

主题活动四:心理测试——自我认同感测试 问题:

----

1、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2、别人总是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

----

3、我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

----

4、我不能肯定某些东西在道义上是否正确;----

5、大多数人对我是哪类人的看法一致;----

6、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适合我;----

7、我的价值为他人所承认;

----

8、当周围没有熟人时,我感到能更自由地成为真正的我自己;----

9、我感到自己生活所做的事情并不真正值得;----

10、我感到我对我生活的集体适应良好;----

11、我为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感到骄傲;

----

12、人们对我的看法与我对自己的看法差别很大;----

13、我感到被忽略;----

14、人们好像不接纳我;

----

15、我改变了自己想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的想法;----

16、我不太清楚别人怎么看我;----

17、我对自己的感觉改变了;

----

18、我感到自己是为了功利的考虑而行动或做事;----

19、我为自己是我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一分子感到骄傲。评分标准和要求: 1=完全不适用

2=偶尔适用,或者基本不适用 3=常常适用 4=非常适用

记分时,先把1、2、4、8、9、12、13、14、15、16、17、18题的回答结果转换一下,如选择的是1,就打4分;选择2,打3分;选择3,打2分;选择4,打1分。其他问题则保持不变。然后把19个问题回答的得分相加。

如果你的得分明显低于56,则表明你的自我认同感还处于发展和形成阶段;如果你的得分明显高于58,则表明你的自我认同感发展良好。

六.教学评价

该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前后呼应、环环相扣。从引入环节的照镜子

到主题活动的完成句子、画树、谈谈议议、心理测试等主题活动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自己,而这种体验与感悟也正是提升自我意识的几种主要途径。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七.参考资料

1.自我认同感测试:(选自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的《人格心理学》第84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作者:邱勇强

3.健康心理和谐参与——浅议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何秀兰

4.不做小火山——“深度体验”式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作者:陈书黛

XXXXX大学 20XX级Andrew 二○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聪明、活泼、好动、团结,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优点,可是有科任老师就觉得他们思维太活跃,爱说话,课堂纪律很难控制。我们班从开学到现在,在卫生清洁、仪容仪表、黑板报评比、篮球比赛、运动会上都有非常好的成绩,唯一让同学们伤心的是,我们班没有尖子生,所以当学校大会表扬成绩好的同学的时候,我们班同学就特别沮丧,还有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就转学了,离开了这个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课。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只有人的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养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 本节课就是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本班学生施以积极、正向教育,注意调动和发掘其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和心理潜力,从而达到“自信、自立、自强、欣赏、互助、幸福”的教育目的。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每位同学充分认识和发现自身的优点,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2.情感目标:通过帮助同学找优点,在交流分享中,彼此启发,相互学习,学会欣赏他

人,学习他人,与他人快乐合作,从而建立幸福的人际关系。

3.行为目标:通过本次班会课的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养和增长,从而实现“自信、自立、自强、欣赏、互助、幸福”的自我教育,并将这

种正能量转化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

【活动对象】

xx中学 高一(2)班

【执教老师】

xx中学 陈xx

【活动时间】

xx年xx18日 3:15pm-3:55pm

【活动准备】

1.准备游戏道具:彩色卡纸、绘画笔、音乐。

2.准备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奖状、我们班的荣誉证书、小学老师、家长赞扬孩子的资料。

3.制作班会PPT

4.班歌

【活动流程】

一、导入(1分钟)

我的小伙伴们,从军训到现在,认识你们已经128天了,你们的机智幽默、你们的球场风姿、你们的设计才华、你们的团结协作、你们的乐于奉献、你们的爱心、责任心、甚至是调皮捣蛋,都令我快乐、令我年轻、令我朝气蓬勃,我为你们而骄傲。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雨点变奏曲》。(破冰阶段:活跃气氛、放松身心、降低心理的焦虑和压力)

二、《你猜猜》:看看你对身边的小伙伴知多少。(5分钟)

音乐响起:《我们真的很不错》

PPT 播放同学们小时候获得的荣誉:数学竞赛二等奖、南沙区三好学生、以及小学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赞扬等等,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小伙伴的辉煌过去,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

总结: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

教师:尽管我们是最棒的,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会有烦恼,下面请听一听《新闻最前线》小记者们的报道。

三、《新闻最前线》:经过班级小记者调查,发现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交友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困难,请听一线记者新闻报道。

1.小A: 我觉得自己长的不白、不富、更不美,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你让我怎么活?

2.小B:我觉得英语,数学特别难学,无论如何都学不会,我打算放弃。

3.小C:初中老师当我们是屌丝,一道题讲十遍,高中老师当我们是天才,十道题讲一遍,我真的受不了了。

4.小D:我从小就写字不好看,我也没办法,这是天生的呀!

5.小 E:现在的宿舍与家里差别太大,我很难适应。

教师:遇到这些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让我们来听两个小故事,看看从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四、故事分享:

1.《神奇的发夹》:自信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小组分享:什么使女孩变得美丽、开朗、乐观、受人欢迎?

2.《心理学实验》:动物心理学家的“跳蚤”实验

小组分享:如果我们就像这只跳蚤,那么什么是我们的高度?什么是我们的自我设限?是给你重重一击的玻璃盖,还是舍不得改变或改变不了的坏习惯?

教师:(我们必须要找回童年的自己,并且相信自己,只要我们积极行动,就会成为一个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下面请借你们的一双双慧眼,发现自己、以及他人身上的优点。

五、《慧眼识英才》

1.《目光炯炯》

要求: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

同学分享: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同学:说优点时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

2.《自信百宝箱》:老师给所有同学发一张爱心卡,让同学在爱心卡上填写:

“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次向右传,直到爱心卡回到本人手里。

举例:

A:我欣赏你乐于助人,因为在同学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小组分享:

1、读自己的爱心卡,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致;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使我变得更加自信;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一双双慧眼,你们既找到了自身的优点,也欣赏、肯定了他人的长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 梦想在你手中 这是你的天地

相信自己 你将赢得胜利 创造奇迹

相信自己你将超越极限 超越自己

相信自己 你能战胜一切 你们将是第一

七、齐唱班歌《相信自己》(教手语舞蹈)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

何处不能欢乐无限

抛开烦恼 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间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

第三篇: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逐渐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探讨了团体特性、活动氛围的营造、教师地位作用和相应的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以期对更好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所裨益。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教学 反思

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人我国大陆,内地一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实践研究,证实了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随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深入,其框架结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等部分逐渐完善,由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开始演变为一门独立课程,并被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成为心理辅导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非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概念解析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理论、流派、内容和操作方法等基本知识的介绍,称为讲授式团体心理辅导;一类是活动参与的方式,称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辅导方式。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学习抽象的概念,而以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在这个理解和支持的气氛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其特征为人人参与,重在感悟。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是系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进程,属于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作为一门课程,是在相关理论(后台)支撑下,由前后连贯、主题突出的系列活动(前台)构成,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悟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讲,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课程。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以每个成员的成长为目标,而“成长=经验+反思”。让学生参与系列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这实际上是对经验的精细加工过程,属于记忆的多重编码策略,容易被学生掌握、吸收并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经验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处理类似情境问题的应对策略。因此,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般课程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1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能够教给他人的任何东西相对而言都不重要,并且对行为只有微弱的或没有重要影响……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当代课程理论之一理论灰色论认为人们的实践行为更多不是依赖理论的指导,而是依赖个体的经验。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真正对个人今后工作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并不是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具体知识,而是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反思。因此,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不追求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以学生内心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为目标,助人自助是其根本宗旨。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的进程根据学生体悟的情况确定,教师起维持、监督作用。2 与一般课程的区别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主要是以团体心理活动和心理自我训练为主,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形式上等方面与一般课程有所不同。教学目的方面,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自我的成长、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反思能力的增强,而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由理论指导下的系列活动构成,陈述性知识、理论、原理不是其教学的范畴;教学方式上,主要以活动为主,没有讲授和训练;教学组织方面,以小组活动为主,组内交流协作,组间竞争;教学要求上要求人人参与活动,共同分享感受;教学评价方面,没有知识点的考查,以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为主。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过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有所不同。学者们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时,往往不会重点阐述活动内容,因为活动只是一种促进团体达到成效的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结束后的讨论与交流,互相的反馈才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没有固定、标准的模式,也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理论上讲凡是能够达到活动目的、实现活动效果的任何内容,都可以作为活动内容。当然,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的: 生活化原则。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应该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或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只有经历过、见到过,才能在重新体验中对照和思考过去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恰当与否,才能充分挖掘个体直觉反应背后隐藏的平时难以觉察的动因,才能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修正不恰当的做法,并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如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理想信念、职业选择、自我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关心、也是很实际的问题。简便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简单,便于操作。由于受活动场地(一般是教室)、道具、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大的、复杂的活动往往难以开展。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巧妙的小活动同样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实现体验、交流、反馈的教学目标。另外,简便的活动更能够节省活动过程的时间,从而给反思和交流留下更多的时间。启发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哲理性,能够发人深思,在平常之处带有启示性的想法和行为,能够比惯常反应有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活动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对照自己的言行和观念,也便于小组交流讨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过程,由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构成。宏观方面是所有活动的阶段安排和实施顺序,整个活动过程一般分为团体建立与形成、活动实施和团体结束三个阶段;微观方面是单个活动的设计,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即:体验—分享—交流一整合一应用。总的来说,团体辅导过程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既要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又要使每一个活动都能被充分体验和反思,要顺畅不留有刻意做作的痕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课程安排上看,团体建立与形成阶段要占整个课程时间的四分之一,团体成员相互熟悉,建立融洽的团体氛围,形成团体契约;活动实施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五分之三,通过系列活动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控讨学习方法等等;结束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六分之一,主要是个人课程学习的成长反思和处理离情别绪等内容。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反思

关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和作用,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积极自我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改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根据多年的教学活动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有效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团体特性。团体特性包括成员构成、团体大小等。一般来说,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成员都是学生,在年龄、时代特征、教育背景等方面大体是相同的,具有同质性的特征,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同质性和差异性对于团体来说都是需要的,同质性容易形成共同语言,更容易同感、共情的产生,差异性能够显示问题的多样性和看待分析问题的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于交流、反思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于发展性团体,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其同质性,只要成员具有反思能力、有意愿参加就可以。关于团体大小,现有的研究一般认为,治疗团体多在8~10人左右,发展团体一般在15—20人左右。作为体验式团体,人数过多确实不便组织,影响活动效果,但是人数过少,往往难以分组,不能进行组间竞争,同样影响活动效果。从多年实践经验来看,控制在15—40人之间是可以的。活动氛围的营造。依据罗杰斯的观点,心理辅导就是建立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良好的辅导关系是活动的基础,也是达到辅导目的的手段。充满信任、理解、安全、接纳、真诚和民主的辅导关系,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安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顾虑会减少,阻抗会减少,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愿意坦诚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真诚温暖的态度组织活动,以宽容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把整体团体、每个小组建设的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要让学生感受到假如错过了某一次活动,自己都感到遗憾,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另外,团体契约和小组承诺对于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融洽氛围也是很必要的。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一般课程不同,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够的中心。学生或者活动过程是整个课程的中心,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由控制课堂、控制学生转变为一个活动者,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同分享和反思。教师没有任何的固定的标准或答案来面对学生和活动,和学生分享的只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和此时此地的感受,教师的看法仅是一家之言,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评判。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师处于参与者的地位。不过,教师参与者的地位,不能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是整个课程及活动的策划者,教学任务和进程是由教师安排的;其次,团体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教师,教师真诚、宽容、积极的态度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教师对作业完成状况、分享程度、团体氛围和团体发展方向,起监督检查作用;另外,对于调节冲突、处理突发事件等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评价。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不主张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如考试、终结性评价等,而是采用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的方式进行。由于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心智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而人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导致每个人的收获不一样,所以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没有意义。只要学生感到有所收获,能够指导现在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成长发展,认为参与这些活动很有意义,就足够了。当然,作为一门课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还是必要的,如小组竞赛、小组互评。他人评价、个人自评、个人心得体会等,这些既是一种评价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更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

第四篇:体验式教学

什么是体验 像开放手臂一样开放感官,去听,去看,去接触,去感受 体验就是触动心灵,生理上有相关指标变化,心跳、内分泌、瞳孔等等。体验:让学生处在真实具体的情景中,以参与、观摩、体会、感受的方式完成认知的初级积累,是学生有感官感受和情感共鸣的认知方式。体验是教学方式,是学习方式,是教的目的,也是学的目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知情意完整的人。何为体验:人与世界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在人这一主体下的感受。人生在世,原本为“无”。从视觉来说,世界就是黑暗,通过感官的体验,一切在慢慢点亮,随着活动的增加,被点亮的事物越来越多,人产生了归纳总结、交流的需要,从而将世界符号化,(原本的符号化是对都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主体来方便交流而出现,符号化其实就是“共识”。这样既方便了交流又方便了演绎推理。)对于没有机会获得相应体验的主体来说,对其符号化灌输就是“洗脑”。就是心灵强权霸占。什么是知识 1 知识是什么

语言文字不是知识,也不是知识的载体,一个概念(类别)一个现象,一个规律,用语言来描述是出于交流需要,语言只是交流工具,有点像货币,而交流的内容是个体化的体验,用语言来描述还是出于类比拓展的需要,想由“此”知“彼”(然而无此难有彼)也就是说,语言具有概括性和交流性(两者是统一的)

但是无论怎样精当的描述都无法描述出知识的原形,原因之一是语言本就不是为事物的个性而生,而是为共性而生,原因之二是语言不是面向原形整体的描述,而是肢解原形成各个部分描述,而部分之和小于整体,语言对于知识永远类似于盲人摸象。(如平行四边形不用语言能轻松让学生学到原形,语言不能做到)。

知识是通过个体化的体验而获得的,没有对错,只有差别,而语言就只有对错,没有差别。知识原形是有不可言说性的。言说越详细离原形越远,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语言并不是最有用的东西,有些是干扰,语言在传递着信息同时也在扭曲着信息,(罪过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传错了对象)知识是个体的具体的体验,(有经验未必有体验,体验重在身心感应。)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知识的存在,世界只为“醒”着的人呈现,(没有人,就没有时空)有体验的表达是有内容的表达,有意义的表达,无体验的表达只是空洞的辞藻堆积,有体验的阅读、倾听是对话、分享。无体验的阅读、倾听是学天书式的心理磨难。什么是重要知识,就是将教师教给你的那些东西全部忘掉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

真正的知识不在符号化的结论中,而在过程中,不在符号化的过程中,而在过程的体验中。

我们以讲述科学,讲知识的名义最终完成的是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知识的碎片,知识的异形,知识的对立面。大部分是垃圾,是智力障碍,是。。

理想的知识学习应该是在学习期(理解、识记),应该自然而得,毫无障碍,毫无难度,只有兴趣和认可.也就是先自然形成心理语言和生活语言,再由学科语言规范化,而在应用期(符号情景应用、真实情景应用)就有一定难度和障碍 与其说科学家从微观观察结果来解释宏观现象(因果还原),不如说是从宏观感受的结果去解释微观观察。

超出了人类直接感受阀限的其他领域研究都是人类感官感受的复制,比如微观粒子模型,宇宙天体模型,心理模型等等所有科技、宗教、神话、语言文字甚至具体到一个人,世界以“我”为本。我们的空间观念-------源于行动,使树动起来,他会感知空间。

我们的时间观念-------源于记忆,使猪产生记忆,他会感知寿命。知识树的原点--根--人的感知(土壤)---决定哪些内容成为了人类知识,没有被感知到的世界成为“无”

知识树的终点---叶梢外空---人的应用、目的、需要----决定知识的发展方向,没有应用就没有生命力,逐渐死去。

任一知识,从根了解到梢,便能俯看知识树,更上一层次。不然,一直身在树中,所感所悟,多为偏颇。

执根望日,方觉知识生长之自然。

直接感受到的知觉即为具体知识,将具体知觉符号化(通过不完全归纳化、类比化。这是两种天然本领,当然也是进化而来。)就是间接知识,即为抽象知识,知识的发展的方向也是循着可感知的归纳、类比方向。语言起到从具体到抽象的翻译工作。

粗略的讲:体力劳动者工作在知识之源头,脑力劳动者工作在知识之末端。

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和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是教育之本。对于没有个体相关体验作为内核的讲授者来说,你要找出他的错误都难,(因为他的话都是套话,程式语言)。有些语言和语言表述形式专为自我万能辩护而生,是语言中的垃圾。同样的语言对于没有相关体验的主体来说,尚不如路边石子,房间桌椅,而是如同空气一样没有感觉,视若无物,它是苍白的,无灵魂的,无内容的视听垃圾。或说垃圾都算不上,就是“无”。

什么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就是学习过程,体验就是学习结果。体验教学 是从容的教学。体验是基,符号化是表。

体验教学就是寻根教学,就是成长教学。以生活场景为教学对象内容,比以知识体系为对象内容更有价值。八成的时间做体验,体验两成的知识,两成的时间做符号化,及抽象推理,获得另外八成的知识。“苦思冥想”、“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甚至“多想想”等等都不是日常学习的所需状态,“想”很需要,但一定不需要苦、多。体验教学法,是现行教学中优秀教学案例的结晶,不是开发新理论,而是推广。体验式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其他所有教学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体验式学习和其他的学习理论(策略)行为主义就是体验本身

格式塔认知理论 格式塔的内容就是体验的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的素材是体验

认知同化理论 原有的符号世界和经验世界对新体验的同化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 加工的材料是个人体验 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的判断标准就是体验充分 人本主义理论 更是强调体验世界 体验教学最大的特点:灵活性,创造性,不可控性。所以最容易流于形式,也容易完全失控,(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所以,需要有责任、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来完成。功利、慵懒、无责任心、靠生活惯性支撑教学行为的教师不适合体验式教学。

为什么要用体验式学习 纯抽象物理情景:不易理解,潜在条件不易明了。

截自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易理解,潜在条件明了。我们通常的认识恰相反。关于某个知识,在学生心中,若是获得相关体验,即使没有理论化提升,那它也是一枚种子,条件成熟,它会自己成长提升。若在没有个人体验的学生心中,仅仅灌输了结论(包括抽象推理,建在抽象概念上的抽象推理)那只能类似吃下一个外形姣好的烂苹果。有害无益。更谈不上营养。

体验意味着无限可能,而理论化意味着无限应用。每一种可能都可衍生无限应用。所以,体验重于理论化。没有情感体验的学习是浅层次学习,是不能持久的学习,是不能应用的学习 理解是什么?是接收的信息与心理基础认知无缝对接,是一种内心深度认同,是能自然推广。机械的模仿和记忆是没有情感体验的储存,真正理解的知识很难忘记。学习的深入度取决于情感体验度,大多数人把学习和情感体验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当然知识的非完整性也是影响情感体验的因素 百分之九十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都是头脑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完全认同(共鸣)的,关键是首先构建出恰当的情景,知识的本身根本没有太难,更没有神秘性,都是讲授过程中造成的。西方教学重体验--甚至德育体验化 东方教学重教化-----甚至科学德育化 当学生使用概念、规律时,所使用的是相关体验或说是相关体验形成的背景提供了知识支撑。而不是记忆中单纯的符号化语言。再说,没有体验,语言也难以被回忆起。认识语言的抽象性,语言原本高度抽象的表意方式,所有不能期待个体化的语言为所有受众所理解,哪怕是生活语言,语言只能为“懂我”的人开放其含义,过于追求精确的表达(或过于强调为“不懂我”的人表达)会使语言原有的含义尽失,反而离原意更远,换言之,表达时只为“能懂我”的人追求精当描述,而对不懂我的人必须保持抽象性(距离感),(不然,会出现“说的越清晰,听得越远”。)当其有了相关体验后,自然就豁然明白了。要想让“不懂我”的人懂了我,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其增加体验,而不是降低表述精确度(表面上看是提高精确度)成人对孩子常发生上述那种不懂,成人对成人也常发生另一种不懂,即语言表述的过度个人化,公共性差。此处的成人和孩子都是指心理学上的分类。如果不得已语言先于体验,那就让语言去实现体验

1、描述情景(可感受性)

2、激发体验(引导体验)

3、符号化体验(明晰)。一部分学生为各种“名”---各类型符号所困,没有了解到“实”--真实态或关系,所以越学越困难。

缺乏具体实物的充分体验,而将主要脑资源消耗在抽象的符号化的描述中,必然形成心理印象与现实的脱节。

现有教材大多从成人的经验世界出发来使用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描述学生未经历的现象和规律,所以难有共鸣。

先实后名,重实轻名---方是教育方向 知识背景

概念、现象、规律的语言文字符号理解都必须放在相关背景中进行。没有背景就没有理解。背景指的是同类和反类构成的一种支撑架。比如公交车上一句“关后门”,“关”的背景是动作镜像、开等 等背景,“后”的背景是方位观念,前、车有三门等等背景,门的背景是表象、窗等作为背景,“关后门”是以车有多门、出站先关门,上下车都走门等等作为背景。单纯学得一个概念、现象、规律,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只有拥有了相关背景后,理解才真正开始,背景越是丰富,理解就越是深刻----或者说我们所定义的理解就是基于此。第一次见到一只鸟,并不会有太多感觉,只有见过很多鸟类和非鸟类后,对鸟的概念才有理解。

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原则 让事实说话 让教师闭嘴 让身心学习让大脑创造 体验教学方式的特点:(1)重视设置情景

(2)重视让问题(或结论)自行凸显。(3)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4)重视情景解读,既是学知识,又是学情景,有时候知识统领情景,有时候是情景统领知识。(5)重视过程胜过结论

(6)多用感受性、拟人化语言描述客体。

(7)一切因机而变,生成大于预设,计划少于变化。(8)教学形式非常个人化,个性化。

(9)学生行为是积极地,思维是活跃的,过程是轻松的。(10)教师整合知识能力、控场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强。体验为基 行为目的为顶

随着基的稳定清晰,深入逐步提高顶的宽度和高度。不清楚行为的目的,条件的限制,方法的原理,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心理语言,难以真正的理解。如果说知识是精神食粮的话,那文字是什么呢?只是精神食粮的营养说明和分类包装,给学生仅仅记下包装而不提供食粮,营养何来呢? 一次的体验不是(形不成)知识(或说前知识)-----不具有可信性和心理稳定性。需多次体验直至体验的过程被完形且心理认同他的稳定性,此时体验被神经系统高级加工为知识且在下次体验前产生了预期且被证实,认同他具有演绎的功能。多次体验需有充分的时空转换。(前)知识的形成经历了从归纳到演绎的过程。7 体验教学内容呈现优先次序:实景(物)>照片、视频>图片、动画>文字描述>数学描述。越靠后抽象度越高。

体验教学学生活动优先次序:参与、身>观察、眼>聆听、耳>阅读、大脑>交流。越靠后抽象度越高。

但是从认识的层次来说:交流>阅读>听>视>做 越靠后认识的效率越低。

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对于已经拥有丰富体验,需要整理优化、反思、评价、应用、创新等高级活动时交流和阅读是首选活动。其实这种情况下,已经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专家活动。描述客观规律或命名概念时,以拟人化的可感受性的词语表达能使学生很快记忆并理解其要义,如电压表的测量范围用“抱”来描述,楞次定律用“阻碍”描述,其实大多数的词汇也是与人的感受相关的“生活语言”,知识本身就是来自人的感受,但是现在将知识神秘化、神圣化、客体化、权威化都是扭曲这一关系的原因。传统课堂和心理新课堂的区别

新授课:以掌握知识为导向,重在阐述、输入,即使情景体验也是以知识建构为目的。

习题应用课:以知识再现为导向,总在指导“怎么做”,然后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心理新课堂

新授课:以心理体验为导向,重在设计情景,引导体验角度,建立心理语言,再由生活语言导出心理语言,再由学科语言规范生活语言。

习题应用课:以心理再现为导向,总在提示“怎么想”,然后再引导怎么做出来。实物--模型---立体图--平面图--简意图---符号----文字 自然规律----文字表述(定性)---符号表述(定量)

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做法 日常教学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应处于初级积累阶段,都应处于体验阶段看,更抽象的高级认知会随着初级认知的积累而质变,到质变临界点时再点破,才会有高级认知的感受和共鸣。对概念、现象、规律的理解就是弄清楚了他在相关背景中的位置,相关背景或者说是概念网--架 现象网---架 规律网---架。所以单纯的对某一概念、现象、规律反复强化练习、记忆并不会有特别好的理解效果,还应该理清在背景中的位置。对信息的感知(阅读理解)(或语言理解)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己(居下向上发散理解)充分开放,自由化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感知功能。另一个方向是向他(表述者)(此时可称作聆听者)(居上向下)定向理解,要充分去契合表述本体+环境,找到诸多可能理解结果中最贴切的一种。高级的讲授方式是如何把自己对知识的感受描述出来,以引起学生感受功能的器官的共鸣通感,教师的关注点在自身的感受上和语言的使用上。(主要是前者,后者是自然生成)而不是知识点本身。(当然知识点不熟是不能做到这点的。)概念教学的体验:体验概念结构源--逻辑体验,体验概念命名---人文体验,体验概念适用场景--情景体验,体验概念属性---抽象体验。

自然现象教学的体验:体验现象本身,让现象凸显,可观可感,自然规律教学的体验:让规律凸显,可以证伪。让学生或学生组反复做,亲手做,教师尽量不参与操作,只参与讨论,(只有时间宽裕,条件宽裕)不光看到结论,还要理解过程(可靠性),体验结论的表述的准确性。

推理过程教学的体验:体验推理过程的严密性,合理性。体验结论的合情性。教师示范后,学生亲自推导,反复推导直至完形。体验式教学中,除一个知识体系外,(还包括方法体系,思想体系)还有一个情景体系。这一方面靠知识向具体适用的情景衍生(演绎),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靠一个情景向另外一个情景衍生(类别)。教学主线主要靠形成知识体系为主,但有时也可以以熟练情景为主,靠一个情景带动所能适用的全部知识,旧知及未知,(不依赖教材知识体系授课)。然后让学生由此景到彼景类别。千万杜绝浪费半天时间设置一个情景最终只为解决了甚至还不重要的知识呈现,这是一种心理资源浪费。体验过程与理论提升(抽象提高)强调

(1)避免从抽象文字体验再到文字提升式“形而上”,必须区分学生的理论化(符号化)和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建构。(2)理论化是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

(3)理论化的目的是将个体体验社会化过程,(便于交流、分享,同时也是概念化推广过程,便于类比应用)

(4)理论化并不掩盖个人体验的价值,反而依赖多数人的体验来实现。将体验明晰化,就是将体验符号化----表述是路径。两种课型,两种任务----一定要让学生提前明白 一种情况,一节课中,让繁杂多变的语言围绕着一个(或两三个)情景描述,诸多概念、公式、方法让他在同一情景中融合,能得到很好效果。(学生的情景转换很慢,一定要注意)

课堂上,教师是面向当下预期未来,学生是面向过去和当下,所以教师很容易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而学生却不能,往往以为新的情景中描述的还是旧的情景(或是延伸)。

另一种情况,对同一概念或公式或方法,我们在多个不同情景中适用,也能起到熟练公式和方法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情况公式应用,本身是情景,而所选择的示例情景是体现公式的各个侧面。

不论是讲授还是探讨,让每一个成员先明确话题内容是首要条件。在现行教学中体系中大量添加综合活动课也是解决之道。这样将体验和符号化分开进行。体验情景的选择和设计:

(1)熟悉性 不要用陌生的情景、教具、案例去体验更陌生的抽象结论,必要用时,先把情景熟悉透再说。(2)典型性(3)可延续使用性 13 学习中,必须靠经验至上,在工作中、研究中必然要经验与环境相结合。教学就是教经验。

讲解某个知识前,先问自己“我有哪些经验”再问“我想让学生获得哪些经验”,再问自己“如何设置情景”,再问“最好如何总结” 教师能自我意识到的思维是关注点的变化,而第一个(还是每个?)关注点的出现都由信息背景提供(提炼),大脑意识在背景中觅到(或说提炼到)关注点的过程是潜意识综合加工或筛选的结果,这些都靠经验完成,而后续关注点的出现由第一关注点带领也由经验+逻辑条件实现,这里有推理过程,也有经验惯力推动。

总之,教师的思维是不能被学生复制到的,(除非当学生拥有教师般的经验背景后,那就不是学生了。)对学生而言,永远是经验网的积累者和搭建者,对他们讲题,一定从信息解读----->情景还原(建立模型)----->关系明晰----->思路梳理这样的路径引领。

15抽象的过程中,生活语言由学生表达。规范学科语言由教师提出,由学生评价、认同。

第五篇:浅谈体验式教学

浅谈体验式教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骑自行车、游泳这些活动我们学会后,即使不常接触,也不会忘记。但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公式、古诗词等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脑海。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体验式教学与演示教学所带来的差别。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学习体验式教学,掌握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进行体验式教学,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它的特征是什么?它与传统的演示教学有什么区别?它又有哪些形式?如何融入到常规教学中?以下是我个人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相应的指导作用。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在国内外均被很多专家认可并研究,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以及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国内的体验式教学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实现途径以及建立体验式教学模式。

同时,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领域也被广泛研究和认可。体验式教学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增加学生的记忆效果。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式的学习,加强自身的感悟力、学习力,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提升综合素质。正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体验式教学的特征是什么

㈠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教授者,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㈡体验式教学强调尊重与信任。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建立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的。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

㈢体验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飞“我——你”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

㈣体验式教学更注重情感的体验与认知

四、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演示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㈠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 学习效果明显。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所学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记忆,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 激发学习兴趣。积极情感的体验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保证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 体验式教学能够给学生良好的启迪与暗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㈡体验式教学的劣势

 学习速度慢。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演示教学,教学进度慢,不完全适用于现阶段的教育要求。

 课堂纪律难以保证。体验式教学要求的情境游戏等会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的情况出现。

 活动空间的限制。体验式教学对于活动空间的要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难以满足。

 教师经验不足。教师对于体验式教学的一知半解造成体验式教学难以展开。

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有哪些?

㈠游戏模拟,角色扮演。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㈢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㈣小组讨论,演示评比。

六、如何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常规教学中

㈠创设具体的学习意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堂所学内容主题,创设具体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索的动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挂图、故事、音乐等手段,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架起学生已知经验和讲授内容的桥梁,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㈡自主思考,合作研究。

根据所创设的情境与讲授内容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找出联系。由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找到答案,让学生在相互的质疑和辩证中,逐渐的完成知识的建构,找出内在的联系,形成正确的知识。

㈢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促进活动体验的生成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学生也无法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总结,所以要学生与教师通力合作。学生的体验可能是片面的、薄弱的,因此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强化这种体验,并帮助学生整理和提炼,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㈣联系生活,开拓思维,实践创新。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学生通过自我的体验,得到判断,学到新的知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知识导入生活,同时将生活导入课程。让学生通过联想、举例等方式,拓展知识范畴,加深知识的难度,培养创新能力。

㈤课堂回顾,反思从体验到判断是思维过程,形成知识的自主架构。

体验式教学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当学生体验——判断——创造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授课内容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七、体验式教学案例分享

《第一次认识分数》

㈠故事导入

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今天他们有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分蛋糕。那他们是怎么分的呢? 小强说:“现在有两个蛋糕,要分给我们两个人,可以每人分到一个蛋糕,这样比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小明,你同意吗?” 小明:“两个蛋糕每人分到一个,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只有一个蛋糕,小明和小强要怎么分呢? ㈡新课内容

1、认识“一半”的表示方法

现在只有一个蛋糕小强和小明不知道该怎样分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现在请你和你同桌两人,分别扮演小强和小明分这个蛋糕。(开始动手分蛋糕)

现在谁能给小强和小明出主意了,告诉他们该怎样分这个蛋糕?

学生1:我们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这个蛋糕,把蛋糕从中间切开,一人一半 老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师同意你的观点,要平均分。

那“一半”该怎样来表示呢?(小组讨论)(0.5、1/2)(黑板板书:演示1/2)

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那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不一样)它叫什么数呢?(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动手分一分,来学习分数。(板书:“分数”)

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读、写,认识各部分名称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你想学会写它吗?(首先,我们写一条“——”,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最后在“——”的上面写“1”,表示每人分到这个蛋糕的一半。读作:二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分之一)(齐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吗?(中间的“——”,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同时板书)上面的“1”,叫做分子。)

现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拿出打印的图形图片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涂出这些图形的1/2?(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确定对称轴,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请同学们迅速涂出它们的1/2。汇报:(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第一幅图涂出来了。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片叶子的1/2。)

谁来汇报第二幅图?(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件衣服的1/2。)(把一个六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六边形的1/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1/2。)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1/2。)老师鼓励: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佩服了,说的和做的都这么好。

3、认识几分之几

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和1/2成为好朋友了。同学们,看黑板这里:(判断下面图形能不能用1/2来表示)(圆,是。

三角形,不是。因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正方形,不是。因为这个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资料1/4的图片,并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1/4。)评:你可真聪明,不但和1/2成为了好朋友,还由1/2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1/4。你能把这个新朋友1/4写在黑板上吗?(生板书:1/4)

(资料1/4的图片)看到了这个图形,你还想到了什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资料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3/4。)(师板书:3/4)

那,怎么能把这个图形用2/4来表示呢?(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资料演示),其中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2/4。)(资料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

(老师,我有补充,其中没涂色部分也占整个图形的2/4。)(资料演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没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2/4。)(老师板书:2/4)如果全涂上颜色呢?(资料演示)(资料出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4/4。)(老师板书:4/4)

4、分数定义 你们能通过一幅图,找到这么多知识,真是棒极了。

(谭老师指着黑板说)像1/2,1/4,3/4,2/4,4/4,都是分数。你还能再说几个分数吗?

能说完吗?分数这么多,说也说不完。(补充板书“……”)

三、练习

请同学们把资料打开,看“每日一练”。请同学们先自己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分数。然后再想一想。他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表示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

2、表示把一个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涂色部分占这个五角星的是3/5。

3、方框里有6个大小一样的圆,其中5个涂上了颜色,表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5/6,没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1/6

四、拓展延伸

1、动手折分数

我们已经和这么多的分数成为了好朋友,你还想有更多的分数朋友吗?

你想和哪个分数成为好朋友,就请你折一折或涂一涂的办法,把这个分数朋友找到了。找到了就请把你的分数朋友贴到黑板上,向全班朋友展示。

2、说生活中的分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分数朋友,你找到了吗? 问:你们学校班级有多少人呢?(学生2答:35个)问:那姓张的有多少个?(学生2答:2个)那姓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35。

五、教学总结

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这节课表现很精彩。特别的棒。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你这节课的表现。

这节课我们初步相识了分数朋友,以后我们还会接触更多的分数朋友,了解它们更多的秘密。希望你还能象这节课一样精彩。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任课老师采用生动的情境教学,以生动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一开始便产生兴趣,从而在兴趣基础上学习和理解分数,并且本节课的教学,我还充分利用了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造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充分认识了分数。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结语: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体验式教学的意义重大。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联系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判断——创造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架构,提升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稳定、健康的发展。

下载体验式心理教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式心理教学课程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中学孙海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体验式教学浅谈

    体验式教学浅谈 福建商贸学校陈骅 摘要 体验式教学时一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讲体验式教学模式体现为多种......

    体验式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今天我们围绕如何开展体验式学习的话题展开学习讨论。首先我们讨论体验、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的含义。体验 :指学习者......

    小学生心理辅导 课程设计

    团体竞争,人人出力 一、设计理念:在集体比赛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内容:设置两轮比赛和一次赛后总结,三次事件都是评比内容,通过比赛,学生在其中感受团体的力量并积极想要为团体贡献......

    体验式教学模式

    练习课 知识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

    体验式教学要求(范文大全)

    体验式教学活动要求: 1、每组新闻发布会的时间为25分钟 2、每组必须安排一名发布会的主持人,3到5名发言人 3、每组除了主持人和发言人之外的其他人员为记者团成员 4、各组自己......

    浅谈幼儿体验式教学

    浅谈幼儿体验式教学 【摘 要】幼儿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现代幼儿教育呼唤体验教育,体验强调的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

    体验式教学(大全5篇)

    心灵在‚对话‛中净化,思想在‚对话‛中飞扬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对话策略的生成 四川省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校 寇含平 〖摘要〗:有效对话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