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
《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
课题简介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很多幼儿不会唱歌,唱出来的歌不好听。还有的幼儿根本就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参加班上的唱歌活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唱歌。同时,幼儿园的唱歌教学内容平淡,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培养幼儿唱歌的基本技能,也不能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本研究旨在尝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探索幼儿园科学的唱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如何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以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1、探索幼儿园开展唱歌教育的途径,总结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丰富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内容。
2、为幼儿掌握基本的唱歌技能、形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幼儿音乐创新能力。
3、提高教师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2、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初步的演唱技能和方法。
3、研究如何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状况下的教育行动研究法,辅之以专题调查、观察、个案追踪研究等方法。
成果鉴定
南京市教科所鉴定意见:
梅山冶金公司第二幼儿园承担了南京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课题《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根据课题组申请,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会同雨花区教科室,于2001年6月19号组织对该课题进行了会议鉴定。鉴定组按照课题鉴定的基本程序,认真考察了研究的全过程,形成了以下鉴定意见:
课题研究坚持了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选择《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开展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对于探索幼儿园歌唱教学的途径、方法,形成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色,构建园本课程,为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基础,均具有积极的作用。课程研究体现了针对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导向性较强。
课题组对于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方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概括出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基本教育原则,研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理论与实践依据都是充分的。
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着重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研究报告
梅山二幼课题组 居安萍(执笔)蓝文英 王均凤 何永敏 吕俊
一、问题的提出: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唱歌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方式,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样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1、通过幼儿的集体歌唱,可以将全班孩子的心和老师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带来极大的快乐;
2、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社交技巧;
3、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扩大知识面,学会很多有用的知识;
4、还可以激发幼儿的热情,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可见,唱歌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唱歌应该成为幼儿音乐启蒙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享受到唱歌所带来的欢欣和愉悦。当前,我园幼儿大部分幼儿比较喜欢唱歌,但很多幼儿不会唱歌,唱出来的歌不好听。还有的幼儿根本就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参加班上的唱歌活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唱歌。而我园的唱歌教学内容平淡,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不能培养幼儿唱歌的基本技能,也不能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本课题研究旨在尝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探索幼儿园科学的唱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如何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二、研究目的:
1、探索幼儿园开展唱歌教育的途径,总结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丰富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内容。
2、幼儿掌握基本的唱歌技能、形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幼儿音乐创新能力。
3、教师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2、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初步的演唱技能和方法。
3、研究如何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状况下的教育行动研究法,辅之以专题调查、观察、个案追踪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1998、2--1998、6)主要工作:
1、分析本园幼儿发展现状及师资力量,制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班。
2、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幼儿音乐能力发展及幼儿歌唱教学的理论,借鉴有关实践经验。
3、制定研究课题总目标及幼儿歌唱阶段发展目标。
(二)、第二阶段:实施计划阶段(1998、7--2000、6)主要工作:
1、根据小、中、大班的歌唱发展目标,选择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并在实验班付诸实施。
2、根据实施情况,修改活动目标及活动方案。
3、选择个案,进行个案追踪研究。
(三)、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0、7--2000、12)主要工作: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经验总结。
2、在小、中、大班分别设置歌唱教学研究的课程,检验、推广研究成果。
3、邀请有关专家鉴定研究成果,课题结题。
五、研究过程及研究内容:
(一)、学习有关理论,根据我园幼儿唱歌能力的发展现状,形成目标体系。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幼儿教育应为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基础、作准备。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曾经说过,你的喉咙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都美。唱歌是儿童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的途径。
歌唱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活跃思想、完善品格、锻炼身心,如学前儿童在歌唱时能受到内容美和曲调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能得到活动和锻炼心理活动过程能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节状态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多种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在歌唱中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歌唱时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学前儿童歌唱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歌曲(含节奏朗诵);歌唱的表演形式;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的简单知识、技能;保护嗓子的知识等。富裕感染力的歌曲可以从感情熏陶入手,激发学前儿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启发他们重新思考和体验已经熟悉的事物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如友爱、分享和宽容;勇敢、勤劳和公正等。多种多样的歌曲可让学前儿童有机会接触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大他们的文化眼界。同时,真正优秀的歌曲还可以诱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联想,培养他们幻想的积极性和能力。
歌唱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随的表演方式等的总和。在学前阶段,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形式(包括节奏朗诵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和歌表演。结合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些歌唱形式的实际含义可表述为:
1、独唱: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2、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人一起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曲。
3、齐唱领唱:一个人或几个人唱歌曲中比较主要地部分,集体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4、合唱:包括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声部用同一旋律唱衬词;一个声部用哼鸣的方式唱旋律,另一个声部按节奏朗诵歌词;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
4、歌表演: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表演。
本研究旨在通过音乐活动中的一系列唱歌活动,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及音乐创新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研究目标具体定位在培养幼儿的歌唱兴趣、歌唱的基本技能及歌唱活动中的创造性等几个方面,并根据这一定位制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见附一和附二)
(二)、根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并在实验班付诸实施。
根据研究总目标、阶段目标及实验班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子课题:(活动设计方案见附三)
通过这样一些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我们对实验班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生动形象的歌唱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课题组老师还对实验班幼儿个体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实况记录幼儿的唱歌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并与幼儿家庭取得联系,找出幼儿行为发生的根源,讨论教育措施并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撰写研究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并在全园范围内加以检验、推广。
在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思考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就培养幼儿的唱歌兴趣、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途径、内容、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活动等不同的方面就优化幼儿园歌唱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形成系列活动方案,撰写经验总结、研究论文14篇,并初步形成了我园幼儿唱歌教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途径和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园把课题研究的对象从两个实验班扩大到全园范围,在全园的各个年龄班实施课题研究计划,验证研究结果。重点突破活动设计的重、难点,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修改活动目标,在全园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幼儿园歌唱教学研究的目标体系和活动系列。
五、研究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园课题组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总结概括出幼儿园歌唱教学的教育原则:
1、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在设计唱歌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注意准确地把握幼儿原有唱歌的兴趣的水平,即“原有基础”。“原有基础”在此是指儿童需在新的学习情境运用和发展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仅包括唱歌的经验和其它音乐活动的经验,也包括非音乐的经验。
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设计唱歌活动时,应将唱歌活动的内容、方式与儿童发展的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除了必须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外,儿童还应通过新的活动,在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方面获得那些有益的经验。二是在设计唱歌活动时,应将儿童原有基础与新活动提出的发展目标来年系起来考虑。不仅需要考虑儿童经过努力是否能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儿童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否获得发展目标所期望其获得的各种有益的经验。例如,在设计给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创编歌词的活动时,教师首先考虑到幼儿已经会唱这首歌,能够理解歌词和歌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本身的内涵,强化幼儿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了本节课的第二教时,即创编歌词的活动,给幼儿充分的空间,不仅仅是学会唱这首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唱歌活动发展幼儿对音乐本身的感受能力、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对幼儿的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从儿童这一方面来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发展是儿童主动与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讲,他们是教育的主体,儿童发展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结果。因而,在幼儿唱歌活动中,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活动时应该精心设计幼儿的参与和操作,考虑幼儿主动活动和教师参与、指导活动的比例关系,强调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达到发展目标,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例如,在设计新授歌曲《柳树姑娘》活动时,首先,为了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教师把这次活动安排在柳树发芽变绿的春季;其次,考虑到有的幼儿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柳树,因此,在新授歌曲《柳树姑娘》前,教师带领幼儿去河边观察柳树的形态,讨论看到柳树的心情,给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有关柳树的经验,为幼儿理解歌曲奠定了基础,避免了在幼儿没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的主观灌输,也为幼儿的主动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准备。这样,幼儿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快地学会了歌曲,理解了歌曲本身的情感、情境。
3、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唱歌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幼儿的活动来看,只有真正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活动客体,才能发挥教育客体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教育活动是以音乐符号操作系统为主的活动,也是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因此,在幼儿唱歌活动中,除了音乐及唱歌的经验以外,还可以利用其它各种活动领域的经验。例如,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画面、动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等等,突出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面向全体幼儿,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对象既是具有一般共性的幼儿群体,又是各具特性的儿童的个体,因此,在设计幼儿唱歌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坚持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使所设计的活动既能满足全体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能满足个别幼儿特殊发展需要。
面向全体幼儿,意味着教师要从参加活动的全体幼儿的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现有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活动设计。
重视个别差异,意味着教师还要从参加活动的每个幼儿的个别特点出发,对那些有可能超出一般活动要求的幼儿,以及那些对一般活动感到困难的幼儿,都应给予特殊的活动设计。换言之,就是要为有余力的幼儿提供发挥余力的机会,也要为力所不能及的幼儿提供补偿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在活动中针对不同幼儿表现出的不同问题给予不同的指导。如让过于自信的幼儿看到新的努力方向,;让过于缺乏自信心的的幼儿看到自己的成功;让总是喜欢争强好胜的幼儿学会谦让、等待,理解公平的原则;让过于软弱、总是退缩的幼儿把握和争取机会等。
除以上各项原则以外,为了使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遵循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注意向幼儿提供直接获得感性经验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倾听获得听觉经验的机会。因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其活动目的主要是从音乐的艺术形象中直接获取审美快感,而且,对于以行动思维与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儿童来说,概念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离不开感性经验积累。
第二,教师应该注意向幼儿提供运用多种感知通道的机会,除了听觉以外,身体的大肌肉动作是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重要媒介。其它通道的运用,也往往可以向幼儿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和方式。因为,幼儿在感知音乐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音乐活动的干支就越精明,理解就越深刻,记忆也越牢固。而且,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和方式越丰富,所获得的审美快感也就越多。
第三,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机会。因为,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失去情感也就失去其最重要的价值。而幼儿作为最容易受到情绪感染的个体,也更需要从亲身的情绪体验和表达中去认识音乐的价值所在。
第四,教师应注意向幼儿提供具有完整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教师在向幼儿提供音乐材料时,应注意其表现形象的艺术质量。内容粗糙、格调低下、音响嘈杂浑浊的某些流行音乐磁带的音乐,或者教师没有认真准备的随意的示范表演等,都不宜向幼儿提供。教师在向幼儿提供音乐材料时,应注意其表现形象的完整艺术含义,即使是需要分解或分析音乐作品,也应以不失其艺术表现意义为前提,切忌将支离破碎的音响或毫无艺术表现意义的孤立符号提供给幼儿。
(二)、探索出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几种活动模式:
模式一:示范 模仿 练习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教唱短小简单新歌)
1、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教师用幼儿容易感知的方法反复范唱新歌。
3、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教师可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熟练和完美地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熟悉后加工的模式
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让幼儿有机会反复听到新歌的演唱。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由教师或其他幼儿演唱。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使幼儿对新歌产生初步的印象。
2、采用类似模式一的方教幼儿学唱,重点在帮助幼儿整理和加工已有的经验。
模式三: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
1、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材料分别加以使用,是幼儿初步掌握。
2、采用类似模式一的方法教幼儿学唱;或者采用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同时倾听曲调的过渡方法,最终由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模式四:边创作边熟悉的模式
1、用模式一的方法让幼儿学唱一段歌词。
2、让幼儿用不短填唱自己创编的新歌词的方法反复熟悉歌曲的曲调;或者根据新歌词的内容形象地要求或其它教育目标,让幼儿将歌词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演唱音色、演唱形式等,创造性地加以变化。
模式五:在游戏中逐步熟悉的模式
1、在特别设计的游戏情境中,教师用自己歌声指挥和配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要求或鼓励幼儿参加演唱歌曲中的个别词句。
2、停止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用跟唱法 进一步随教师学唱。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重复以上的程序,使幼儿对新歌的掌握逐步达到熟练和完善。
(三)、为培养幼儿歌唱的兴趣、歌唱的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实验班90%以上的孩子喜欢唱歌、愿意独立唱歌;能够体验与努力追求参与各种唱歌活动的快乐;能够不怕困难,较刻苦地学习音乐技能,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在集体唱歌活动中,不仅能与他人声音和谐,还能达到情感默契。
2、实验班90%以上的孩子能够正确再现歌曲的歌词与曲调;知道要保护嗓子及用自然音唱歌;能区分不同性质的歌;掌握了初步的演唱技能。
3、唱歌活动中,幼儿会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歌;能正确地运用声音表情、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或部分动作;能够大方地在同伴、老师、家长面前歌唱及舞蹈。
(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研究论文多次获奖,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园课题组的老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幼儿唱歌教学的经验,提高了教科研的能力。我园教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寻找科学的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论文,带动了全园的教科研发展,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三年来,我园教师共设计活动方案20个,撰写音乐理教育论文15篇。其中,1篇论文获全国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三等奖,8篇论文获全国幼儿音乐教育论文鼓励奖。部分论文在南京市及雨花区获奖,并收入2000年《雨花教科研--梅山二幼专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南京市教科所、雨花台区教科室对我园音乐课题研究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的直接指导和帮助,我们将继续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书目:
1、《学前儿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艺术》 许卓娅 孔起英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王懿颖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研究
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研究
湖塘中心幼儿园 陈芳娟
音乐教育是发展幼儿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唱歌既是音乐活动中幼儿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也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早期艺术教育,以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特别是作为幼儿表达内心情感的直接形式,以及接触音乐最简单的一种途径的学前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的自然声的歌唱。在世界的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的自然声歌唱正逐渐向两声部歌唱教学发展,同时也成为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的问题。
新教育经验认为,3—4岁的幼儿在音准把握上有所欠缺,音域也相对比较低,因而我们主要以歌唱的兴趣作为培养的重点。4—5岁幼儿的音准虽稍好一些,音域也相对宽一些,但对稍难度高一点的节奏和跨度大的音域把握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此阶段我们强调歌唱中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培养幼儿基本的歌唱技巧。而5—6岁,既是培养幼儿音乐认知的时期,更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孩子参与音乐活动,进行两声部歌唱,对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教师对幼儿进行两声部的歌唱教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固定的音高,在聆听与把握不同声部的变化节奏的同时,也能让幼儿感受不同声部的和声,体验两声部旋律发展中的和弦连接的效果以及能够感受、体验音乐旋律与和声的美感。而对幼儿进行两声部的歌唱能力训练,还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表现力以及幼儿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和生理特征,鼓励及帮助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训练,使之成为孩子宝贵的财富。
一、当前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的现状
合理的歌唱教学活动不但能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美感,还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不同的歌唱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幼儿歌唱教学有自然发声歌唱和两声部歌唱以及多声部歌唱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自然发声歌唱和两声部歌唱两种方式是在幼儿园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而其被幼儿园所重视的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因为自然发声歌唱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还能加强班级凝聚力。而两声部歌唱教学活动则更能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在对幼儿园中5—6岁幼儿歌唱活动的研究显示:当前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每周开展歌唱活动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占60%,每周开展两个小时歌唱教学活动的占33.3%,每周在3个小时或以上的占6.67%。在这之中,幼儿在进行歌唱训练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喜欢运用自然声歌唱进行教学活动,而两声部歌唱教学却占极少数成分。在这占极少数之中,对于能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情况显示为——教师能每周做到一次为9%,三周一次的占61%;偶尔会在歌唱教学中让幼儿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的占61%。
根据在幼儿园的切身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针对于对5—6岁幼儿的两声部歌唱教学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幼儿教师歌唱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都喜欢用自然声歌唱,也就是轻声歌唱来对幼儿进行歌唱教学;即使幼儿教师选择用两声部歌唱法来进行歌唱教学,也很难把握适当的教与学的度;会遗留下教的痕迹,一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的体现;幼儿对两声部歌唱的理解消化少,不能使它成为为自己的;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低,无法对两声部歌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等。
二、对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对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进而了解现如今一般幼儿园中5—6岁幼儿两声部歌唱教学情况,并提出有效地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展望出它的可观性以及提升和改善它的方法。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师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两声部歌唱的兴趣、表达表现较为重要,两声部歌唱技巧则为次之,而对创造能力则不太重视。其次是大多数教师认为两声部教唱环节、导入环节较为重要,拓展环节是次之,而对于欣赏环节却不在意,认为其不重要。
三、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更好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良好的两声部歌唱活动的教学是需要反复的进行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洛克也曾强调到:“倘若你感到他们有什么必做之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他们身上固定。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有关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无需借助记忆,轻易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由此,根据问卷第16题的问答题,做出以下总结:
(一)幼儿园教师自身的角度 幼儿园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而教师在这之中则扮演者传到授业解惑的角色,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这过程中要有直接具体和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引导能力。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歌唱教学之前,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
1.教师应具备音乐基本知识的能力。音乐的基本知识包含的内容有许多,其包括:五线谱、简谱方面的知识,音时值方面的知识,调式调性方面的知识,节奏方面的知识,曲式方面的知识,和弦和声方面的知识等。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授幼儿两声部歌唱的音乐教师,对于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是她必须得掌握的,而这也是开展音乐活动的前提。
2.教师要具备歌唱能力。这里的歌唱能力并不仅仅只是说明会唱歌就行,它指的是教师演唱的能力,也就是教师对歌曲音色的把握、歌曲风格的把握、歌曲情感的处理等地能力。而教师演唱水平的高低,在对幼儿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则起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这也就表明教师要具备歌唱的能力,即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能运用正确演唱方法和运用动听美妙的声音,还能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声音教学变得直观而具体,进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
3.教师要具备钢琴演奏的能力。钢琴弹奏的能力是教师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歌曲弹奏伴奏是在两声部歌唱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儿童更好地掌握歌曲中的音准、歌曲的节奏、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教师为了能更好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教学,应掌握好弹奏钢琴的能和常用的伴奏音型,并能根据不同歌曲内容的不断变化进行组合。而一首好的钢琴伴奏也是歌曲精心的再创作,一首好的歌曲是能渲染歌曲的感染力,激起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同时对提高幼儿歌唱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
4.教师应具备声音的听辨能力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不同的幼儿声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双敏锐的耳朵,能听、会听并及时纠正幼儿发生方法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这也说明在对幼儿进行两声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需要教师的耳朵客观的评价幼儿的声音。
(二)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角度
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环境营造,使幼儿能更好的进行两声部歌唱训练,使幼儿掌握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能心情愉悦的歌唱。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要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0世纪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要发展听觉能力必须让幼儿学会欣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让孩子在欣赏中去感受、去聆听、去了解两声部歌唱,而幼儿也能在听不同形式的作品的同时了解合唱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区别。进而感受合唱中优美和谐的音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致使幼儿最终爱上两声部歌唱,从而发展其音乐听觉和欣赏的能力,使幼儿掌握合唱的技巧。
2.教师要注重平时的训练方法,提高幼儿歌唱技巧,从而为幼儿两声部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要想能顺畅地进行两声部歌唱训练的前提就必须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以及加强节奏的练习。对于前者,呼吸是发生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都是依靠呼吸来调节的。在教学中针对孩子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保持气息等现象,要采取幼儿能理解的、行之有效的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能一边玩一边对呼吸做到合理有意识的控制。
3.教师要对幼儿进行不同声部的合作练习。
在一般情况下,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比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因此,在两声部歌唱的教学过程中,要两个声部的音乐都让幼儿进行学习,在大家都掌握了的时候,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幼儿合作,然后让担任第二声部的幼儿先轻唱,在逐渐放开声音地跟教师一起唱。在当幼儿基本掌握后,让幼儿由大声变为小声唱,等到达到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幼儿将两个声部合起来。
4.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音乐技能的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两声部歌唱的教学。
每首音乐的表达内容不同,而每个幼儿所拥有的音乐技能的水平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对幼儿的两声部歌唱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举例来说:像《欢乐颂》这种的音乐,可以用两个同旋律的声部合唱方式来进行教学。因为这类歌曲是从同一旋律开始,幼儿容易掌握。对于这类音乐,教师可采用一个声部唱衬词,一个声部朗诵歌词,一个声部唱歌词,一个声部唱衬词;一个声部唱歌词,一个声部唱衬词,一个声部朗诵。像《梦之船》这类儿歌则需要用衬腔式的合唱方式来进行教学,即运用两声部的时间交叉、连贯跳跃的节奏对比来歌唱。而像《小动物歌唱》这类歌曲则需要节奏背景的合唱来进行教学,也就是在各声部在规定的地方分别各自不同的节奏等。
第三篇:中小学歌唱教学研究
中小学歌唱教学研究
一、歌唱的起源。
歌唱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三种说法:“情感说”、“异性求爱说”和“口头传承说”是比较常见的说法。
情感说就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歌唱是一种情感抒发的需要,这是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传授给孩子们的和我们教师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想法。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观念未免把歌唱看得过于简单了。
异性求爱说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异性求爱”的产物。这种说法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这一学说曾在当时轰动一时。达尔文以为史前动物经常是以叫啼声来追求异性的。他们的声音越优美则越能吸引异性,于是动物们纷纷竟相发出婉约优美的声音来得到对方的青睐,这种叫声,特别是鸟类的叫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因此,达尔文由此联想到音乐的起源,以为声音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啼声,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特别是鸟类的叫声已具有乐音或节奏的因素。因此,达尔文由此联想到音乐的起源,以为声音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啼声,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二、如何看待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
唱歌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重要意义,形象鲜明、富于表情、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学生。因此,唱歌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教学时数也安排最多。一些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把唱歌教学理解为“单纯地教唱歌”,“只要教学生学几首歌就算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孔子是年龄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 音乐家,他曾写过很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 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 以音乐来进步品德。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歌、舞、音乐于一体,是高度综合的音乐艺术。器乐究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而且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歌唱最轻易接近音乐,歌唱也最轻易表达大众的思想情感,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家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音乐教育的范例,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堪称是一个经典的、值得推广和学习的成功范例。作曲家 民族音乐家 理论家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从每一个孩子做起,进行歌唱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有方法,假如我们的教育方法还不如街边贸易音乐来的有策划,有技巧,那么我们的音乐教育阵地就必然会输给这些街边音乐。
因此我们要想方想法,研究我们的教育方法,还给孩子们一片纯净的,唯美的音乐天空,让我们的世界,因此而变得美丽。
让我们先来看看匈牙利早期音乐教育状况 : 殖民化的文化政策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儿童的灵魂被押进了一个外国的模子里,从而助长了不幸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大量音盲从学校里涌现,学校里的歌声和艺术尽不沾
边,甚至远远不如人们本能的自然唱法,受教育的人群中,存在着大量的音盲;音乐厅里没有真正的音乐会听众,节目越有价值,音乐厅就越空,高雅的音乐会只会使他们感觉头痛,而避之唯恐不及。
另一方面:柯达伊以为,音乐上的颓废堕落比音盲更糟,国家花费巨大代价维持音乐学院,只是为了少数人,而成百万人成为音盲和糟糕音乐的牺牲品,除了少数孩子外,一般孩子只能见到街道音乐的残渣。并且,坏的趣味传播很快,低俗的艺术趣味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传染病,它将人们的心灵禁锢起来,使之无法接触经典作品所赋予生命的营养,没有了营养,精神就会萎缩或者阻碍发育,整个性格就会打上怪异的烙印。而承担这种预防工作的学校,不但没有往进行免疫,反而却在传播着。
这种情形我们会觉得那么熟悉,我们看到柯达伊笔下的这种所谓的音盲我们的国家有没有呢?大有人在,太多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由于自己是音盲,他们很痛苦,他们也很向往音乐,但是他们不会歌唱,听到音乐时,一脸的茫然,不能享受其中。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他们不是音盲,会不会在其中诞生一些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人物呢?
还有那不幸的人们,那些生活在道德与法制边沿的人,他们当中又有几个人是受到过音乐的熏陶的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柯达伊以为: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歌唱,歌唱是人心灵的表现,真正的歌唱教育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求,是人的精神食粮,没有歌唱就没有完美的人生,歌唱创造的人际关系,创造美和快乐,它把四分五裂、毫无凝聚力的社会生活编织到一起,使人民具有文化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高尚。
音乐不是少数杰出人物的享受,是整个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应该属于每个人,使音乐成为一种公共财产,让每个人在淳朴而伟大的音乐作品中,享受到幸福和美好,应该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理想。只有歌唱才能够实现以上的理想,成为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由于,只有歌唱不需要区分贫贱和富贵,在歌唱眼前,人人同等。
三、重视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识谱环节
音乐知识和技能练习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演音乐。
为了把握一定的识谱技能,必须进行系统的乐理知识讲授和视唱听音练习。乐理知识应和视唱有机地配合。我国音乐教学中对识谱是这样要求的: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以学习简谱为主,五年级开始可根据条件学习五线谱。视唱曲应按照系统的要求编写,其中包括一些我国优秀的民歌旋律。 音乐知识教学还要通过唱歌和欣赏,使学生获得一些音乐常识。如音乐的各种表现作用,声乐和器乐的表演形式,民族音乐和民歌的知识,中外著名的作曲家及其作品等。
1、首调唱名法
字母谱起过渡辅助作用,竖写字母谱建立音高概念,字母谱和音高分开练习,降低难度
2、节奏读法
歌谣、歌词节奏的摹仿;节奏时值符号化:如:慢走、走、跑跑、快跑快跑、跑走跑、走欧走、跑澳跑、嘘、嘶;节奏重拍用接排球的休息方法,师生围成一圈:
拍、接
拍、接、投
拍、接、***、自接
3、手势
用手势辅助识谱教学 不是柯达伊先生的首创 但他把手势运用得淋漓尽致 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解决到主和弦,手指的上下方向标志的各音解决的方向。
4-#4:拇指下-上解决到3、5;
3-5:手心下-外
2-6:五指尖斜上-下,解决到3、5
7-b7:食指上-下,解决到1、6(6是小调的主音)
手势的作用,可以暗示音准、表示乐汇片断(视谱)、二声部练习,大小音程和弦,转调,变化音级和自然音级的比较等。
从中日两国音乐教材的比较,一学期下来只简单的唱几首歌的责任也不全在教师,教材就那么几首歌 有的不是经典之作,有的不是适合孩子们音域的作品,还有的不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没有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还有的就是过于陈旧,没有时代感,孩子们不爱唱,也不爱听,老师们也不爱教。另外,教材没有深度,也是中国孩子们歌唱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合唱教学中重视卡农的应用,是柯达伊教学法中的另一成功的经验;回声式摹仿、小节卡农、乐汇卡农、乐句卡农、伴奏式和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合唱练习方法。
五、培养歌唱能力。
为了进步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技巧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唱歌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声和清楚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的练习应贯串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要同唱歌有机结合,要有目的地进行。唱歌时必须留意音准和节奏的正确。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独立把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的能力,在练习和教唱时,要适当使用乐器。齐唱要求声音整洁,同一;合唱要求各声部的配合,均衡要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特别是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歌唱时必须防止音量过大、时间过长等不良现象。
歌唱能力的进步,对于能力的进步应讲系统性、连续性和 可持续性。这样才能有计划性,也才能提到科学性。比如:气味控制从小学讲到高中,但学 生水平不见明显进步,就是教材在知识、技能上缺乏系统性,造成教师教学缺乏计划性,学生能力的进步就缺乏可持续性。
唱歌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每首歌曲的独特韵味,认真练习范唱,努力把这些韵味表达出来;
2.教师应该知道使歌曲具有独特韵味的音乐要素的特征
3.教师应该运用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模仿”的过程,学习歌曲的韵味;
4.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把握使歌曲具有独特韵味的音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并能够学会通过进步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韵味。
这样的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演唱歌曲的方法和规律,为其今后学习演唱和更好地欣赏声乐作品打下基础,而不仅仅是唱几首简单的歌。
六、范唱 范唱前的预备工作要做到三到位:
1、对歌曲的全面了解要到位。(歌曲背景资料、思想感情、音乐要素,歌曲处理等的提前把握。)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要到位
3、对歌曲范唱前的设问要到位。
多样化的范唱形式:
示范式范唱、提示、启发式范唱、校正式范唱、领唱式范唱、小结式范唱如何唱好范唱?首先把握几种常用风格:
1、民歌风格:不同 地域、地形特点、不同方言特点、不同民族特点
2、童谣演唱风格:声音甜蜜、表演亲切、接近真声、声情并茂
3、美声声乐作品风格:声音:清澈、穿透力、高亢、嘹亮,气味:饱满、通畅,共叫:充分、转换自然
捉住风格迥异范唱特点,把握更多作品风格:
风格一:音色的不同/发音位置的不同 例如,躲族民歌、印度民歌
风格二:节奏的特点,例如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风格三:唱腔的特点 例如戏歌。
风格四:装饰音的特点 例如 躲族的震古唱法。
风格五:调式的特点 大小调、各种五声 六声、七声调式等。
风格六:方言的特点 例如 京韵大鼓 北京琴书。
风格七:地域的特点 例如江南小调 西北山歌。
风格八:选录银城的特点,例如,印度歌曲旋律音程,蒙族民歌的音程特点,新疆民歌的音程河南民歌特点等。
九、拓展练习在学唱的歌曲基础上创编。
1、创编节奏符号
2、创编四部声势
3、创编伴奏式和声
4、a句,创编bcd句,要求做到起承转合。
十、应该留意的几个题目
1、教学要有实效性,避免浮夸、作秀。
2、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环节,避免照搬。由于教学对象是不同的,照搬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不能忽视学生个性的天生,在普及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发展。每个孩子有特殊个性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音乐教学的分层特点。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视角上看题目。在学生的熟悉程度上再加上引导。
3、讲授相关文化要与音乐有关,不能上成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等。
4、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避免视觉沉没听觉。现在视频、图片展天盖地的向我们涌来,不仅沉没了学生,也沉没了老师,离开了电子课件,老师们几乎不会上课了。适时适量的科学使用这些辅助手段,是我音乐教师的研究课题。
5、留意语言的情感,声音缺乏情感,也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另外,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语言情感,语气、音色特点与孩子的心靠拢,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
海口市农垦直属三小:吴智
第四篇: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课程简介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课程简介】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歌唱模块,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最基本的设计思想——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这种特点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歌唱模块是高中音乐课中一个相对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领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歌唱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强调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平衡点倾向于表演与创作。并以表演为主要媒介来发挥他们的音乐艺术表演才能及音乐创造性才能。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应更多地关注其精深性和选择性。也就是,涉及面不一定很宽,而要精美,要有艺术表现力,并且只选择少数作品作为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要精美地进行艺术创作,深刻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作品应具有相当水平的艺术表现力,静止、细腻的艺术创作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既不缺乏感性的体验,也不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及取舍。
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要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唱歌课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歌唱课,既有许多一致的、密切相连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的、重要的区别。认识其共性特点,目的是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的发展。认识其重要区别,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把握高中歌唱课的教学特点,发挥高中歌唱课的作用。
《课标》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但是,要想在这个基础上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高中真正开好“歌唱”课程,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 正确认识模块目标的定位问题,歌唱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如何把握高中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高中声乐训练的特殊规律;如何合理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演唱曲目,扩展高中学生的演唱形式;如何 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 歌唱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 这些均 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但对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在思想上的认识要先到位才行,更重要的是教学经验的获得,还需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求得。
【学习要求】
一、关于《课标》的学习
(一)在学习过程中,将听讲座和自觉学习、研读《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在思想认识上明确: 九年义务教育的“唱歌”教学,与高中“歌唱”教学的紧密联系和区别,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
(二)熟悉并记忆歌唱模块的 7项内容标准。
二、关于《歌唱》模块教材的把握
(一)了解歌唱模块教材的特点;
(二)把握好歌唱模块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了解其他版本歌唱模块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内容,思考融合运用教材的问题。写出自己实施歌唱模块教材的教学计划。
三、观摩课例学习
(一)认真观摩课例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教师的“教”,主导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学生的“学”体现了什么学习方式。
(二)认真聆听课例评析,学习评析课例的方法,结合自己观摩的体会、感受与老师们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自选内容,撰写一节“欣赏与歌唱实践”的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
序 言
大家从片头播放的视频中,已经感受到今天与老师们共同探讨的是关于高中音乐《歌唱》选修模块的话题。
我们这个模块的学习,要分四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均有一个基本的主题内容,学习形式是: 1.讲座; 2.对话交流; 3.课例评析。第一单元主题内容是: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第二单元主题内容是: 歌唱模块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析;第三单元 主题内容是: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第四单元 主题内容是: 歌唱教学的评价。以上学习内容安排的主旨思想是:以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实施本模块教学的依据;从高中音乐教师教学的需求出发;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的角度,以可行性、可操作性及讲究实效性为突破点,设计、安排了本次学习内容。另外,在每个主题内容中,根据歌唱模块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我们 都与老师们经过具体细致的交流研讨,以及典型的案例分析和课例展示,大家会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切身的感受,也希望老师们在每项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是: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歌唱》是新一轮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确立的六大内容模块之一,是供一部分对“歌唱”有兴趣和爱好或有志于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的学生选择学习的一个教学模块。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 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想,我们每一位任这个模块教学的教师,不论你从事歌唱教学多么有经验,或是没有什么经验,首先我们应该对歌唱模块教学的这个载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要在思想上明确引导学生进行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歌唱模块,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这种特点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都知道歌唱是人类最本能、最喜闻乐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以我本人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经历,我感受到学校的歌唱教学对于欣赏、器乐、创作的教学内容来说,具有普及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歌唱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的声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它是青少年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的便捷途径。因此,歌唱教学历来是普及音乐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但是要想在这个基础上真正达到预期想要实现的目标,在高中真正开好“歌唱”课程,要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 正确认识模块目标的定位问题、歌唱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如何把握高中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高中声乐训练的特殊规律;如何合理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演唱曲目,扩展高中学生的演唱形式;如何 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 歌唱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等,这些均 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教学经验的获得,还需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求得。但首先,思想上的认识是要先到位的才行。
二、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
首先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唱歌”教学,与高中“歌唱”教学的紧密联系和区别。只有 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有利于找到《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
(一)区别
其一,九年义务教育的演唱课,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没有任何自由选择的可能。高中的歌唱模块则是学生的选修课,完全凭学生个人的兴趣和意愿来决定。学生可以选择它,也可以不选择它,其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演唱 ”教学,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习领域中,仅仅是 “表现 ”这个领域中的一个小领域。
高中《歌唱》模块是高中音乐课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习领域。
其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演唱 ”课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唱歌是一种客串式的教学模式,“演唱 ”的平衡点倾向于感受与体验。高中歌唱模块,强调学生的表演,并以表演为主要媒介来发挥他们的音乐艺术表演才能及音乐创造性才能。在教学中,歌唱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歌唱的平衡点倾向于表演与创作。
其四,义务教育的演唱课,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其广泛性和全面性,并且以感性体验为其主要特点。
高中歌唱模块,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其精深性和选择性。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涉及面不一定很宽,而要精美,要有艺术表现力,并且只选择少数作品作为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要求精美地进行艺术创作,深刻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具有相当水平的艺术表现力,静止、细腻的艺术创作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既不缺乏感性的体验,也不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及取舍能力。
那么,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哪里呢?
其一,它们都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歌唱性课程。尽管他们有着诸多的重要区别,而以歌唱为主要教材,以歌唱表演为主要媒介,并以歌唱为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一切可说是从课程性质上奠定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基础。
其二,九年义务教育的演唱课,为普通高中的歌唱课奠定了初步的学习基础,从而为高中的歌唱课进一步发展、延伸提供了条件。而普通高中的歌唱课,一方面要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演唱课紧密地衔接,另一方面,要在演唱课的基础上,从音乐艺术表演的角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和音乐艺术创作能力。
其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并以音乐作为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媒介。
总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演唱课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歌唱课,既有许多一致的、密切相连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的、重要的区别。认识其共性特点,目的是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的发展。认识其重要区别,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中歌唱课的教学特点,发挥高中歌唱课的作用,而不致走向一般化的或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全一样的教学道路。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对此有所认识,并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歌唱模块包括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歌唱”模块涵盖的内容共有 7项。
(一)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
(二)学习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吐字咬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三)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排练合唱曲 3— 5首。
(四)在重唱中,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力求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五)在独唱中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
(六)运用乐谱学唱歌曲。
(七)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
四、歌唱模块具有什么特点?
(一)重视欣赏优秀声乐作品
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其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完成这些任务方面,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会发挥重要的、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培养任务的需要,在歌唱模块中融进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和愿望,进而在歌唱活动中产生克服困难的激情和毅力。因此,欣赏音乐是激发学生歌唱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及爱好的重要动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歌唱模块中欣赏音乐也是十分必要的。
优秀的、由专业歌唱家演唱的声乐作品,无论在声乐技巧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具有高水平的示范作用。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观看那些高水平的音乐艺术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模仿中受益,学到表演音乐的技能技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歌唱能力上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动力和结果。
歌唱教学中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广义的音乐欣赏,即音乐欣赏的内容,既包括歌唱家演唱的音乐作品,也应该包括学生自己演唱的音乐作品,尽管这两种艺术创作具有明显不同的艺术创作水平,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来说,学生应该具有充分享受美感、体验美感、表现美感和评价美感的条件和机会。
(二)以合唱为主要教学内容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教学模块的首要位置。普通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合唱、重唱和独唱三种演唱形式。在这三种演唱形式中,以合唱为歌唱教学的主要形式。原因如下: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共处,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深刻的含义,它倡导人际间的相互交流、平等对话、和谐相处、共同尊重。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而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方式,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尊重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常言道:语言的终结是音乐的开始。这种建立在音乐信息上只可意会的交流,往往比语言更能深入心灵,使人们相互理解,默契配合。尤其是音乐活动的集体形式(合唱、合奏)感人至深,影响巨大,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合作,有益于融洽人际关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从而领悟共处的真谛。第三,合唱与重唱、独唱比较,在单位时间里参与合唱的人员远远多于重唱和独唱,受益的学生人数也必然增加。同时在单位时间里,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也比重唱、独唱大得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歌唱技能的培养
歌唱技能是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歌唱表演艺术的重要手段,因此,歌唱教学重要注意对学生歌唱技能的培养,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歌唱姿势、形态、表情和手势等;二是歌唱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培养歌唱技能,应融合在歌唱艺术表现的活动过程之中,应在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上多做努力,不要脱离歌唱表现单纯去训练歌唱技能,要使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与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而不是彼此脱节。此外,还应认识到学生学习歌唱技能仅仅是作为普通公民在音乐生活中所需要的,因此,不要以专业歌唱家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四)注意对乐谱的运用
高中学生经过了九年的音乐学习历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到了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应该注意综合运用这些音乐能力,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特别是要运用乐谱。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习唱歌”,应该是一个基本的能力要求。一般来说,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见的歌曲曲谱,如果能够独立地、不依赖其他辅助手段将其掌握,或是对于比较困难的歌曲曲谱,可以在模唱或用琴声辅助等手段的帮助下将其掌握,即可以被认为是“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唱歌”。至于使用何种乐谱,则可以根据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使用简谱会是首选,而少数学校则会使用五线谱,不论选择使用哪个谱种,我们都应当予以支持。
五、歌唱模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中歌唱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以歌唱表演为媒介,进而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进行音乐艺术创作,因此,歌唱模块的重点教学任务应该是歌唱。
在歌唱教学中,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不再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性的感受与体验,而应该是歌唱艺术的创作与表演。也就是说,歌唱教学应该以创作艺术形象、表演音乐情感为重点。为此,在教学中深入地理解歌曲的题材和体裁内容、艺术风格、情感内涵、音乐意境、表现方法等,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解不仅要从人们贯用的语言性认识渠道上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用音乐的方式、用音乐艺术表现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因此,歌唱课的艺术创作应该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既然歌唱教学的重点在如何创作音乐艺术形象、表现音乐情感上,并且要用音乐的方式、音乐艺术表现的方式,表现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获得艺术创作上的最高价值,那么,歌唱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就应该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如何挖掘歌曲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织体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作用。也就是要关注:歌曲作品自身哪些音乐要素在充分地表现着作品的音乐艺术内涵,其主要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表现出来等。这是师生需要共同关注、深入探究的主要方面之一。
其二,歌唱教学的主要关注点还应该集中在歌唱中歌唱技能技巧的艺术表现力上,例如: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情感表现等技能技巧是如何发挥其艺术表现作用的。也就是从表演的角度上看,师生应该用哪些技能技巧去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主要探究的是怎样实现艺术表现上的目标,用哪些技能技巧去实现这种目标,怎样把握技能技巧表现艺术形象及音乐情感的分寸。可以说,这第二个关注点与第一个关注点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方面需要同时并重,不得偏重或轻视任何个一方面。
以上两个关注点,给歌唱教学带来一对必须正确解决的矛盾——即学习音乐与学习歌唱技能的矛盾。我们知道,歌唱技能是达到创造完美音乐艺术形象、恰当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不学习歌唱技能。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学习音乐和学习歌唱技能的关系呢?简单地说,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人们无限乐趣,这是歌唱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歌唱教学的基础性内容。而学习歌唱技能仅仅是这个课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学习歌唱技能应该为学习音乐服务,而不能将学习歌唱技能作为歌唱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础。当然,随着学生歌唱技能的不断提高,她们在歌唱艺术上的表现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加强,进而在音乐艺术创作的表现水平上更具有挑战性和实力。对此,我们毫不怀疑,国内外有许许多多鲜明的实例,他们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学习音乐是目标,学习歌唱艺术是基础,学习歌唱技能是保证的客观规律。
那么,究竟在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呢?应该说,这个问题恰恰是歌唱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它之所以会成为难点,一来是因为有些音乐教师片面地理解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认为强调音乐审美,就可以忽视、甚至不需要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二来是有些音乐为教师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以割舍,因而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将学习音乐艺术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对立起来,以至使它成为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问题,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在高中歌唱教学活动中,原则上应该是: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务必要融在歌唱艺术表演活动中进行,也就是在创作、表现歌曲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再明确一点儿,也就是为了表现歌曲的意境或情感,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学习什么知识技能,学习这种知识技能是为了直接用于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而不是为了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而专门学习某项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更不能用学习歌唱知识技能来取代表现歌曲的音乐意境或音乐情感作为学习音乐知识、训练歌唱技能的代价,即为了学习歌唱知识技能而用歌曲的艺术表现去为掌握音乐知识、训练歌唱技能服务。如果真的是用歌曲的艺术表现为学习歌唱知识技能服务的话,那么,这样的所谓“歌唱教学”活动,就是本末倒置了,这是背离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
总之,从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内容上看,在歌唱形式的选择上涉及合唱、重唱及独唱几种形式,而合唱应该成为歌唱教学的重点内容。
六、了解歌唱模块教材
目前,经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歌唱教材有三套。分别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广东花城出版社的《歌唱》教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这三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呈现方式,以利于我们能充分用好教材、学习整合教材。为上好歌唱模块的课程起到帮助作用。
三套教材共同的一个特点是:都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但在体例结构、呈现方式、素材选取、内容特点等方面不尽相同,我们也应该了解,利于我们互相借鉴、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宽视野。人音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这版歌唱教材以单元结构为基础。整部教材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四个版面组成。这四个版面分别是:欣赏、知识、实践和拓展与探究。在欣赏这个版面中,选取了与本单元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欣赏曲。在知识这个版面中,提供了与歌唱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和歌唱专业知识内容。在实践这个版面中,提供了学生学习歌唱艺术的歌曲。在拓展与研究版面,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实际、音乐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展开性活动内容,给学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参与探究的机会。
(二)素材选取
这版教材选取的教学材料可分为以下四类:
1.欣赏材料有:中外民歌、中外艺术歌曲、中外创作歌曲、中外通俗歌曲、歌剧选曲等。这些歌曲包括了古典、近现代、当代等不同时期的作品。从演唱形式上看包括了同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领唱与合唱、重唱、独唱等。
2.歌唱材料有:改编民歌、创作歌曲、通俗歌曲等。演唱形式以合唱为主,其次有部分重唱和独唱内容。
3.音乐知识性材料有:歌唱与合唱的起源与发展、合唱艺术的种类、合唱队的编制、交响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等。
4.歌唱知识与技能性材料有:气息、发声、共鸣、窑子吐字、音区、音色、歌唱的艺术处理、发声器官的健康与卫生等。
(三)呈现方式
以人文主题为整个教材的贯穿主线。其人文主题用概括性的小标题予以冠名,并分散在七个教学单元中。这样编写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歌唱教材的人文性,把歌唱艺术融进人文文化的大视野中,凸显基础音乐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此外每个单元的四个版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利于教学有机的整合。
(四)内容特点
1.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2.教材以人文主题为贯穿线,并以人文小标题概括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宗旨。
3.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经典型、趣味性、民族性与多元文化性的特点,同时也坚持了少而精的原则。
4.在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相关文化方面,坚持以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需要什么学什么,在实践中学,在用中学。
5.在拓展与探究部分,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体现高中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拓展性的活动,密切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力水平实际和音乐经验实际,对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湖南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这版歌唱教材由单元组成,在单元之下又细分为节。在第一单元中,共细分为六项教学内容。这六项内容由二声部合唱开始,逐步向三声部合唱、四声部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发展。第二单元,细分为四项内容。其中主要的关注点是演唱形式——二重唱、小组唱和表演唱。在每一大项内容中,又分为欣赏和实践两部分,其中有包括了与之密切结合的音乐知识。
(二)材料选取
这版选取的教学材料。可分为以下三类:
1.欣赏材料:有民歌、中外创作歌曲、通俗歌曲等。在这些歌曲中,以近现代、当代歌曲为主。其中独唱歌曲中有少量歌剧选曲或浪漫曲。
2.歌唱材料:其中以创作歌曲为主,以通俗歌曲为辅。演唱形式以混声合唱为主,以重唱、独唱为辅。
3.音乐知识性材料:其中有合唱曲的处理与声部间的和谐、平衡;怎样理解指挥的手势语表情;合唱发声训练;怎样组织小组唱;男女声的声音特点等
(三)呈现方式
以歌唱艺术的不同类型作为教材的结构基础和主要呈现方式。也就是以合唱艺术、几种小型演唱形式、独唱艺术为基础,并以与这些内容密切相关的声乐作品、相关音乐知识呈现出来。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歌唱学科的主要特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经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四)内容特点
1.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2.教材以歌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为基础分块编写,突出了歌唱艺术的学科特点,音乐欣赏与歌唱实践密切结合,便于学生激发兴趣和参与实践。
3.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时代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中通俗性的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适应了当前高中学生的兴趣趋向。
4.合唱常识、相关链接、发声训练及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
广东花城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广东版歌唱教材分四个单元和两个附录。每个单元之下,再细分为两节或四节。在每一节中,包括了欣赏曲目、歌唱曲目以及学生的其他实践活动内容(如“收集整理”、“思考与探究”、“活动与创编”、“歌唱文档”等)。附录部分包括了推荐歌曲八首及与各单元音乐知识相关的“小词典”。
(二)材料选取
此版材料选取分为三类:
1.欣赏材料:包括中外民歌、创作歌曲、歌剧选曲、中外通俗歌曲等。在这些歌曲中,包括了古典、近现代和当代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选用的外国作品数量不少。从演唱形式上看,包括了童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形式。
2.歌唱材料:包括改编的民歌、中外创作歌曲、歌剧选曲和通俗歌曲,其中以创作歌曲为主。演唱形式有轮唱、合唱、重唱、独唱等。
3.音乐知识材料:人声分类、歌唱状态、气息、吐字、发声、音色、合唱队的队形、指挥图示、作品简介、作曲家简介等。
(三)呈现方式 以歌唱艺术的专业知识技能体系为编写基础,整个教材以典型的音乐作品作为欣赏和歌唱实践的教学素材,以歌唱艺术的知识作为学习歌唱技能的工具,辅之以相关的背景材料。这种呈现方式,突出了歌唱课程的学科特点,也突出了音乐审美教育的特色,还保证了歌唱课程必要的专业技能内容。
(四)内容特点
1.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2.教材在坚持音乐审美实践的前提下,以歌唱艺术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为编写基础,比较系统地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歌唱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供了适当的条件。
3.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民族性与多元文化性,选材量比较大,给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4.音乐知识技能内容、音乐文化内容与音乐欣赏、歌唱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在音乐实践审美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以上所讲内容,我认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针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所需要了解和理解的内容。只有能理性的认识歌唱模块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把握歌唱模块的教学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编写特点,就能帮助我们分层把握教学内容;抓准重点;备好、上好歌唱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和音乐艺术创作能力的目的。
针对歌唱模块的教学问题,在下面的各环节讲座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歌唱教学常见的一些问题、合唱训练的问题、典型课例的分析、不同演唱形式的教学要求与提示、歌唱教学的实践展示与评价等问题与老师们来交流。也希望老师们针对学习和教学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本环节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作业: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分层制定歌唱模块的教学计划
动对话
【参与人员】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音乐教研员,中学高级)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
【话题】
主题: 对歌唱模块内容标准的把握
一、对合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教学模块的首要位置。那么,为什么会将合唱作为歌唱模块的首要教学内容?老师们要重点把握“合唱”的哪些内容?
二、对重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对于“重唱”内容,老师们应该明确哪些要点?
三、对独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独唱教学,课标中要求演唱者“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对于这种要求,老师们应该怎样做。
四、对欣赏优秀声乐作品内容的把握
欣赏音乐作品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有着哪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1.与歌唱教学密切相关的声乐作品。其中包括:学生即将学习演唱的歌唱录音,或与即将演唱的歌曲相接近的、对学习演唱有启发意义的歌唱录音。
2.题材、体裁广泛的,艺术风格多样的,对学生拓宽音乐文化事业有帮助的声乐、器乐作品。
3.学生自己表演的声乐作品,如:学生自己举办的音乐会、演唱会、演唱交流会,甚至课堂上学生自己的歌唱表演等。4.在上述音乐欣赏活动中,无论是歌唱家表演的声乐作品,还是学生自己表演的声乐作品,都要鼓励学生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鉴别和探究,以利于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内容的把握
关于歌唱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如何把握的问题。1 .歌唱模块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基本内容? .究竟在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高中音乐歌唱与欣赏《松花江上》 授课教师: 崔东玉(原北京知春里中学,中学高级)
指导教师: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马宝禄(海淀区地质中学,中学高级)
评析教师: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中学高级)
节课是在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出的,是基于高中新课标中 “歌唱”模块教学的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高中“ 鉴 赏 ”、“歌唱”模块教学的探索。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结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松花江上》这首歌曲 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泣如诉、壮烈低回的情韵,在抗战时期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和平时期时刻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首歌曲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一部能够通过音乐之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优秀作品。
学生如何能够从作品中感受美、创造美? 教 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视频、提问、启发、范唱等综合手段,引导学生精心挖掘歌曲内涵,充分揭示歌曲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在鉴赏与实践的体验中学生能够声情并貌地再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达到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目的。
本节课,教师 紧紧围绕《松花江上》这部音乐作品,通过设问,层层引导,使学生感悟其内在魅力,不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 验。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创设情境——通过视频《美丽的松花江》和《松花江上》,现实与过去两组不同的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探究 ——实践 ——表现,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运用视听效果,引起情感升华。
在教师引领学生从鉴赏中产生体验、从体验中获得感悟、从感悟中产生表现欲望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运用歌唱方法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培养了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再现的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一环节教师主要采用了由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结果的方法,教师必要的示范使学生 学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情感,有效地化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保障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
一、本课教学内容《松花江上》这个作品选得好。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价值是很高的,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真实的事件,正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优秀经典作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有深度,特别是对情感的把握、指导更突出。
二、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 把知识和 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 高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歌唱实践活动的安排时间充裕,一直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魅力和通过人声来表现音乐的美感。希望观摩的老师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三、本课教学设计的思路、脉络非常清晰,环节连接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解决方法得当,教学流程顺畅,目标的达成度高,效果好。
在高中《课标》中有着这样明确的阐述:“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生的丰富的表现力与美感”,“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愿望”。可见,欣赏音乐乃是高中歌唱模块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思考与活动
1.通过学习本课程专题讲座,研读课标与教材,分析学生,分层制定歌唱模块的教学计划。
2.课例观摩:《松花江上》
(1)交流研讨,谈谈本节课的观后感。
(2)自选内容,撰写一节“欣赏与歌唱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浅谈幼儿歌唱活动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
“”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每到歌唱活动时,有的孩子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舞,而有的幼儿孩子表现就有些被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加以引导。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演员”,一部分幼儿是“观众”,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诙谐的、欢快的、优美的……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
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
歌唱,让幼儿唱,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一出现,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例歌曲《乔尼与锤子》,这是一首游戏情节性很高的歌曲。歌曲中声音的突然变换,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用手变成锤子跟着音乐节奏敲椅子时很开心激动。对孩子们的这种发自内心最本能的肢体语言加以赞赏与鼓励,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加上语言节拍唱,如: 的节奏形式就可以加以游戏化,用今天 星期一 的语言节拍形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种节奏。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教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
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歌词、歌曲情节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象近期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哪个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孩子,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孩子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二来是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渲染,而且这些流行歌曲在某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荡在大街小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孩子会唱这些歌也就顺理成章了,三来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其实,我们忘了还有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个别几个幼儿会唱,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已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唱了。那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
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影响,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幼儿卡通卡拉OK歌唱比赛”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将注意力引到卡通歌曲上如:《小哪吒》、《西游记》《蓝毛淘气三千问》等歌曲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特质”。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刚开始,孩子们创编的都是一些不成调的“歌曲”,显得幼稚可笑,之所以称之为“歌曲”,那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孩子们唱起来,每一首都是欢快、动听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非常认真地肯定了孩子们的成绩,以鼓励他们不泄气,继续努力。同时为他们分析、加工,帮助他们记录词和曲,然后把他们的歌曲用录音机录制下
来,并一起学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有点摸着了编歌的门道,尽管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没减落。在自由编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象听一个故事、看一幅画,然后编首歌曲。最后,我们又在区角创设了“迷你音乐创作室”,使得我们这个自编歌曲活动在孩子们中间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孩子们那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每编出一首歌,他们都能反复地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培养作曲家、而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孩子的终身服务。而孩子们的一点成功使我看到创新教育的前景是阳光灿烂。
孩子的歌声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出理想,唱出未来,唱出真正
属于自己的最纯真天籁之音。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