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幼儿歌唱教学手段
浅谈幼儿歌唱教学手段
刘 妙
摘 要: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是幼儿表达内在情感的好工具。在唱歌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激活幼儿的情感,那么幼儿就会很快地投入到音乐中,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歌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也会展现的淋漓尽致。关键词:幼儿
歌唱
教学
手法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每到歌唱活动时,有的孩子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舞,而有的幼儿孩子表现就有些被动,这就要需要我们老师来加以引导。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那么在现代教育气息的引导下怎么使幼儿的歌唱水平有所提高呢?因此本人通过对幼儿歌唱教育的学习和幼儿园实习所积累的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教学手段: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歌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运用最多的一种音乐形式 ,也是最具有教育意义 ,能够进入学生心灵、陶冶情操、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能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因此 ,选好歌曲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歌曲的选择坚持思想性与审美性统一的原则。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依托的教学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音乐内容的选择。其教育作用一旦发生效应 ,便具有根深蒂固的功效。要使学生从小就在心灵萌发美好的种子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小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选好歌曲很重要兴趣也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
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举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优美的......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让幼儿唱,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在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一出现,他们往往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宜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充分利用教具、音响等辅助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教材的内容、情感。
例如小班欣赏《小人书不要哭》时,我事先自制了一本破小人书,封面上有一张会变的脸,当它被撕破时是哭的样子,当它被粘补好后就变成了开心的笑脸。在欣赏中,我先让幼儿倾听哭的录音,并用神秘的语气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哭呢?”再出示哭的小人书,“哦,原来是小人书在哭。”幼儿的注意力立刻就集中到小人书上来。接着再提问:“小人书为什么那么伤心呢?”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歌曲,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当听到小人书笑时,将教具小人书变成笑脸。幼儿面对这样一本会哭会笑的小人书来欣赏歌曲,能更生动、具体地体验小人书的情绪,更好地领悟教材的教育意义。
在使用教具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大班幼儿不同于小班幼儿,对直观教具不一定感兴趣,我就利用录音带创设与教材相关的音响效果。如中班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就让幼儿听火车鸣笛和开动起来的声音,唤起幼儿对火车的丰富想象;大班幼儿学习舞蹈《过新年》时,就让幼儿听到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录音,引导幼儿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气氛,使幼儿在聆听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幼儿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歌曲的感情和意境是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的,恰当地根据歌曲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可以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可以让幼儿的思维与形象得到统一,并从中感悟体验到歌词的真谛;同时这种和谐的情景氛围还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景中感知,景中生情。在活动中,老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同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例歌曲《熊与石头人》,这是一首游戏情节性很高的歌曲。歌曲中声音的突然变换,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听到大熊走来的音乐就会很夸张地做起了大熊笨重的动作。对孩子们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本能肢体评议加以赞赏与鼓励,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太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加上语言节拍唱,如:的节奏形式就可以加以游戏化,用今天星期一的评议节拍形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种节奏。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导入的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都必须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于是,我将幼儿导入音乐之中,采用了聆听的方法。小班孩子们刚进园时,我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幼儿的情绪。如: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郊游”,“办家家”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熟悉了环境,认识了同伴,喜欢上了老师。
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我便教幼儿学唱歌,歌曲中有歌
词更能帮助幼儿步入奇妙的音乐世界。“国旗红红的哩”、“在农场里”这两首歌曲,对幼儿来说虽然用点熟悉,但是唱起来却跑调,我在唱出了歌曲的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幼儿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指出他们的跑调,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形象的语言诱导
说话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必然被孩子所接受。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表情都化为一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画面,将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进入了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中。在激发幼儿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入幼儿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可以用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作为引线,将幼儿引入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例如:教幼儿唱歌时,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持久性,时间坐久了说会摇头、搁腿、随便乱动。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那么这些毛病就会慢慢形成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通过评议来引导幼儿。如:“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了,谁坐得正,背后说会有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脸上笑嘻嘻地,比小花还美丽;培培小朋友背后一只大白鹅,因为他坐的很直....?我话还没说完,孩子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儿的童趣。
五、自然声音的诱导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唱歌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幼儿的活动来看,只有真正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活动客体,才能发挥教育客体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教育活动是以音乐符号操作系统为主的活动,也是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因此,在幼儿唱歌活动中,除了音乐及唱歌的经验以外,还可以利用其它各种活动领域的经验。例如,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画面、动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等等,突出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因此教会幼儿用轻声唱法,不大声喊叫是十分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
般儿童在他们末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然而孩子们尚小,光靠讲解听不懂,我就自己示范唱,一遍一遍清唱,唱得嗓子也沙哑了。每节音乐课的我都会以游戏的形式练声“小鸡怎样叫”?叽叽,小狗怎样叫?汪汪.....第一教时我弹琴,第二教时等孩子们学会了用嘴呼吸才要求他们跟琴声唱。还在唱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不要大声唱,边听小朋友声音是否跟自己一样,边唱边听声音。这样,幼儿的歌声说会清晰、自然。如:歌曲“表情歌”,幼儿唱时,运用了我教育方法,通过自然的声音流露出他们平时各种情绪时的神态及心情。有的歌曲是抒情的,要求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歌曲是活泼的,唱时往往强调欢快、跳跃。即使在一首歌中,也可能同时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性质要求。
六、结语
在改革幼儿园唱歌教学中,我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它活动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幼儿时期是音乐成才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不失时机的、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通过在唱歌中让幼儿玩歌词、玩旋律、玩节奏的方式,孩子们会唱歌了,爱唱歌了,创造力也同步发展了,他们正创造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音乐奇迹!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教育文献[M].陈鹤琴 [2]艺术教育学[M].魏传义 [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M].斯宾塞
[4]声乐艺术心理学[M].邹长海,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5]声乐演唱与教学[M].徐小懿,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6]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7]沈湘著,李晋伟.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第二篇:谈幼儿歌唱教学活动
谈幼儿歌唱教学活动
横泾中心幼儿园
姚全英
在音乐活动中,老师们总觉得给幼儿上音乐欣赏、打击乐、舞蹈比较顺手,小朋友对这些音乐活动也很感兴趣,所以在一些公开活动中也就很少看到歌唱活动,主要怕在活动中孩子们会不感兴趣,收到的效果不佳等。但是歌唱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歌唱活动。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低估幼儿的能力,没有给他们自由的活动空间。我想音乐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歌唱活动更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真正喜欢唱歌。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其中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在以往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却有些被动,只是一遍一遍地跟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这首歌”时,孩子们条件反射似的回答“喜欢”,但孩子们有的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和做小动作等。虽然在老师“注意表情”“高兴一点”“笑一点”等言语提醒下。他们会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在感受的基础上的自然,主动的表现。教师也往往头痛上歌唱活动,一遍一遍的范唱毫无生趣,似乎音乐游戏,打击乐,韵律活动等形式更让孩子有兴趣,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歌唱活动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
怎样调动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在歌唱时感到愉快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回主动思考,同时,老师也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如:幼儿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等并对歌曲作适当的处理和调整。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兴趣点才是教育的有效起点,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互动”来进行歌唱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一、首先,老师应选择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内容。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在选材上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具有生活性,同时,也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便于由于在演唱时可以用动作来表现歌曲。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唱歌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孩子理解掌握歌词内容,使他们渐渐喜欢唱歌,例如:小班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形象可爱的小动物为题材的内容,讲述动物特征,动物的叫声。如《小花狗》、《我是一只小青蛙》《小猪啰啰》等,孩子们在演唱时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特别开心。此时,孩子们都能很投入地进行歌唱活动。到了中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小朋友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作为歌词内容,歌曲也比小班时稍长些,如:《好朋友》《打电话》等。这时我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演唱歌曲的兴趣,我们可以配上简单的道具让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打电话》中,我们可以在课前让孩子们每人折一个电话机,然后在活动中请孩子们拿着电话机边唱边表演,我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高。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考虑以上方面内容,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二、其次,老师应有“童心”感化幼儿。
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以前学到的内容迁移本次活动中来。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情感互动”。如:我在教大班孩子学习歌曲《家》时,我请小朋友先说说自己对家的感受,自己是如何喜欢家的,老师也告诉他们,家是多么的温暖,不管谁都有自己家,从而,小朋友就想象各种动物、植物、自然界他们都有家。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使他们对家有新的认识,知道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所以“出去玩可别忘了回家,”老师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讲述歌曲内容,孩子们很愿意接受,很乐意跟着老师学。
三、再次,为幼儿创设意境,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孩子们在唱歌活动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体验歌曲带来的快乐,感受歌曲的优美动听,使他们身临其境。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采用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也可以利用歌词来创编谜语,大班幼儿对猜谜有着极大的兴趣。如《大雨小雨》我就用一个传统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幼儿的关注点一下子都集中到歌曲上来。这是“言语互动”。
2、在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音乐的心理情境。
幼儿在认真倾听歌曲的同时也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体验到不同的情绪情感,进而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在这个情境中,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只需要用优美的歌曲来填充,把幼儿自然而然地带入歌曲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通过自发地联想进入想象的特定情境。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不仅使幼儿熟悉了乐曲和歌词,而且起到了愉悦身心的功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唱歌的欲望。在教孩子们唱歌之前,我经常少不了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这样的情境,一方面让孩子们熟悉乐曲,为学习唱歌作铺垫;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欣赏能力。记得第一次尝试于歌曲《我们是中班小朋友》时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清唱起歌词,孩子们便纷纷闭上了眼睛,呈陶醉状。不一会儿,有些孩子的面部表情开始变化,嘴角微微上翘;有些还跟着歌声摇起头来。欣赏了歌曲,我请孩子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这首歌很好听!” “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我感觉心里很高兴!”„„由此,孩子们体验到了歌曲为他们带来的美好情感,进而更增强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3、为幼儿创设自由开放的环境,鼓励幼儿创作进而体验到自我满足。幼儿喜欢自由发挥、自由创作,更喜欢显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价值,因而也最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艺术活动是体现幼儿创造力的最好形式,也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
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为歌曲改编歌词是很好的艺术创作形式。我通常会选择一些歌词结构简单、多重复的儿童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创作、改编。学唱了《小手歌》这首歌后,我觉得这首歌的结构比较简单,且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便请他们自己来创编歌词。一开始,孩子们想到用小手可以变剪刀、变小鸟、变小猫、变小狗、变大树等来替换原来的歌词。后来,小朋友编了许多歌词,小朋友百唱不厌。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孩子跟我说:“下次还要唱!”看来还真是唱出了他们的乐趣。教学中的情境,突出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体会到唱歌活动的乐趣,并从中受益。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唱歌教学也同样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探索符合儿童艺术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幼儿被动接受教学局面的一种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情境下幼儿的积极参与,使幼儿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促进了幼儿生动、主动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幼儿歌唱教学的几点手法
浅谈幼儿歌唱教学的几点手法
黄嘉苗
摘要: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通俗、最普及以及最易为幼儿所能理解音乐表现形式就是唱歌,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说,如果教师能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情感,就能使得幼儿很快地投入到音乐中,从而也能把自己对歌曲的体会与理解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也能展现出歌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美好画面。关键词:幼儿
歌唱
教学
手法
教幼儿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表达与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幼儿,相较于语言用歌唱的形式更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他们常常在高兴时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但是,由于幼儿个体之间性格以及注意力等因素不同的原因。每到有唱歌活动时,有的幼儿会手舞足蹈的边唱边跳。而有的却表现出有一些被动,比如唱几句就开始分心,坐不住,注意力开始分散导致无法继续歌唱。从而导致此类幼儿逐渐失去对歌唱的兴趣,造成不良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育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到幼儿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到孩子们用心、用情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让他们唱出动听的歌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愉悦的心情,从而健康向上地成长。那么,在现在教育氛围的引导下怎么使幼儿的歌唱水平能全面地提高呢?本人通过对幼儿歌唱教育的学习以及在湖南省军区幼儿园实习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具体的教学经验。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歌唱,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最容易形成“润物细无声”审美功能并且能进入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育手段。因此,选择适当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歌曲的选择应该尽量遵循既要表达明确的思想性又要与审美性统一起来的原则,因为音乐教学毕竟是要以音乐为依托,音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其重要
性可见一斑。选择好的歌曲,可以在幼儿的心灵种下美好的种子,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更能使其全面与和谐地发展,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能激发幼儿对此的兴趣,毕竟兴趣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要判断一首歌曲到底适不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要看它能不能提起幼儿的兴趣。虽然现在的教材上面有许多优秀的歌曲,但是并不一定就是适合幼儿去歌唱的。有的歌词过于陈旧与复杂,或者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所偏离,都不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到底什么样的歌曲才是适合幼儿的呢?我认为,凡是健康的、优美的、幼儿所感兴趣的歌曲都是适合的。另外,还有一些与国内外重大活动所相关的主题歌曲,乃至电视剧里面的一些具有时代性的插曲流行歌曲,也可以让幼儿去尝试歌唱。如果在某些社会偏见的作用下一棍子的打死这些歌曲,岂不可惜?现代的教育应该要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比成人更敏感与更易接受,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歌曲往往能使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们在幼儿教学中比较难于控制的几个问题如:浮点音、音的跨度和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老师们应该为孩子有的放矢地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现代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幼儿的注意力本来就难于集中,要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就要用生动、形象、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且结合好各项辅助手段辅助幼儿理解跟感受教材的内容和情感。
例如小班欣赏《小人书不要哭》时,我事先自制了一本破小人书,封面上有一张会变的脸,当它被撕破时是哭的样子,当它被粘补好后就变成了开心的笑脸。在欣赏中,我先让幼儿倾听哭的录音,并用神秘的语气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这是谁在哭呢?”然后打开小人书,“哦,是小人书在哭。”幼儿的注意力立刻就集中了起来。接着再提问:“人书为什么那么伤心呢?”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歌曲,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当听到小人书笑时,将教具小人书变成笑脸。幼儿面对这样一本会哭会笑的小人书来欣赏歌曲,能更生动、具体地体验小人书的情绪,更好地领悟教材的教育意义。
在使用教具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大班幼儿不同于小班幼儿,对直观教具不一定感兴趣,我就利用录音带创设与教材相关的音响效果。如中班
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就让幼儿听火车鸣笛和开动起来的声音,唤起幼儿对火车的丰富想象;大班幼儿学习舞蹈《过新年》时,就让幼儿听到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录音,引导幼儿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气氛,使幼儿在聆听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幼儿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歌曲的情感以及意境最终还是要通过音乐形象来展现,利用恰当的情景来衬托跟去的内容,不但可以使教学活动极富趣味性,也更加地生动活泼;并且可以让幼儿的思维与形象统一,从而可以体会到歌词的真正含义;这种和谐的情景氛围还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会自己去体会与感知。在施教活动中,老师应该同孩子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寓教于乐。甚至可以以游戏来贯穿整个歌唱活动,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歌唱教学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学习歌唱,感受自然之美,并且自觉地模仿与学习。例歌曲《熊与石头人》,这是一首游戏情节性很高的歌曲。歌曲中声音的突然变换,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听到大熊走来的音乐就会很夸张地做起了大熊笨重的动作。对孩子们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本能肢体评议加以赞赏与鼓励,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太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加上语言节拍唱,节奏形式就可以加以游戏化,用今天星期一的评议节拍形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种节奏。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导入的聆听诱导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来进行,歌唱教学同时也具有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及歌唱能力特点于是,我将幼儿引导进入音乐之中,并采用聆听的教学方法。小班的孩子们刚入园
时,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逐渐培养其聆听音乐的能力。如: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郊游”,“办家家”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熟悉了环境,认识了同伴,喜欢上了老师。当幼儿对音乐方面开始逐步表现出初步的感受时,我便开始教孩子们学习唱歌,利用歌曲之中的歌词帮助孩子们进入到奇妙的音乐世界之中。像“国旗红红的哩”、“在农场里”之类的歌曲,虽然对孩子们来说比较熟悉,可是唱起来还是容易跑调。我在形象生动地唱出歌曲的同时,也加强了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另外,我也并不会指出他们的跑调,这些都会为他们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形象的语言诱导
孩子总是能被具有趣味性的话语所吸引,音乐的教育必须也要遵循这一特点。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乃至每一个表情都变为一幅幅栩栩如生跟充满童趣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把歌曲的情感形象地,用幼儿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幼儿的注意力跟年龄成正比,越小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所以,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授课,更容易地把幼儿引入歌曲所描绘的已经中去。例如:教幼儿唱歌时,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持久性,时间坐久了说会摇头、搁腿、随便乱动。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那么这些毛病就会慢慢形成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通过评议来引导幼儿。如:“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了,谁坐得正,背后说会有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脸上笑嘻嘻地,比小花还美丽;培培小朋友背后一只大白鹅,因为他坐的很直....?我话还没说完,孩子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儿的童趣。
五、自然声音的诱导
音乐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听觉艺术,唱歌也是幼儿比较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从幼儿的生理跟心理特点来看,要发挥教育客体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就必须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全方面地感知活动客体。音乐教育活动是以音乐符号操作系统为主的活动,也是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因此,除了音乐及唱歌的经验以外,还可以利用其它各种活动领域的经验来充实幼儿唱歌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画面、动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等等,突出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因此教会幼儿用轻声唱法,不大声喊叫是十分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末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然而孩子们尚小,光靠讲解听不懂,我就自己示范唱,一遍一遍清唱,唱得嗓子也沙哑了。每节音乐课的我都会以游戏的形式练声“小鸡怎样叫”?叽叽,小狗怎样叫?汪汪.....第一教时我弹琴,第二教时等孩子们学会了用嘴呼吸才要求他们跟琴声唱。还在唱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不要大声唱,边听小朋友声音是否跟自己一样,边唱边听声音。这样,幼儿的歌声就会清晰、自然。如:歌曲“表情歌”,幼儿唱时,运用了我教育方法,通过自然的声音流露出他们平时各种情绪时的神态及心情。有的歌曲是抒情的,要求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歌曲是活泼的,唱时往往强调欢快、跳跃。即使在一首歌中,也可能同时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性质要求。
六、结语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本人始终认为调动幼儿积极性跟主观能动性,将音乐活动掺杂进其它活动的要素,让幼儿在内容丰富多彩,轻松、愉悦的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创新授课手段,创设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幼儿时期是音乐的成才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利用好这段时期。做好幼儿的音乐教育事业,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潜力。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努力,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强,则中国强!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教育文献[M].陈鹤琴 [2]艺术教育学[M].魏传义 [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M].斯宾塞
[4]声乐艺术心理学[M].邹长海,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5]声乐演唱与教学[M].徐小懿,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6]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7]沈湘著,李晋伟.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第四篇: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
《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
课题简介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很多幼儿不会唱歌,唱出来的歌不好听。还有的幼儿根本就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参加班上的唱歌活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唱歌。同时,幼儿园的唱歌教学内容平淡,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培养幼儿唱歌的基本技能,也不能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本研究旨在尝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探索幼儿园科学的唱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如何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以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1、探索幼儿园开展唱歌教育的途径,总结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丰富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内容。
2、为幼儿掌握基本的唱歌技能、形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幼儿音乐创新能力。
3、提高教师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2、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初步的演唱技能和方法。
3、研究如何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状况下的教育行动研究法,辅之以专题调查、观察、个案追踪研究等方法。
成果鉴定
南京市教科所鉴定意见:
梅山冶金公司第二幼儿园承担了南京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课题《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根据课题组申请,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会同雨花区教科室,于2001年6月19号组织对该课题进行了会议鉴定。鉴定组按照课题鉴定的基本程序,认真考察了研究的全过程,形成了以下鉴定意见:
课题研究坚持了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选择《幼儿歌唱教学的研究》开展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对于探索幼儿园歌唱教学的途径、方法,形成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色,构建园本课程,为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基础,均具有积极的作用。课程研究体现了针对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导向性较强。
课题组对于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方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概括出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基本教育原则,研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理论与实践依据都是充分的。
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着重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研究报告
梅山二幼课题组 居安萍(执笔)蓝文英 王均凤 何永敏 吕俊
一、问题的提出: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唱歌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方式,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样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1、通过幼儿的集体歌唱,可以将全班孩子的心和老师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带来极大的快乐;
2、可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社交技巧;
3、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扩大知识面,学会很多有用的知识;
4、还可以激发幼儿的热情,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可见,唱歌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唱歌应该成为幼儿音乐启蒙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享受到唱歌所带来的欢欣和愉悦。当前,我园幼儿大部分幼儿比较喜欢唱歌,但很多幼儿不会唱歌,唱出来的歌不好听。还有的幼儿根本就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参加班上的唱歌活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唱歌。而我园的唱歌教学内容平淡,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不能培养幼儿唱歌的基本技能,也不能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本课题研究旨在尝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探索幼儿园科学的唱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如何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二、研究目的:
1、探索幼儿园开展唱歌教育的途径,总结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丰富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内容。
2、幼儿掌握基本的唱歌技能、形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幼儿音乐创新能力。
3、教师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2、研究如何培养幼儿初步的演唱技能和方法。
3、研究如何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状况下的教育行动研究法,辅之以专题调查、观察、个案追踪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1998、2--1998、6)主要工作:
1、分析本园幼儿发展现状及师资力量,制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班。
2、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幼儿音乐能力发展及幼儿歌唱教学的理论,借鉴有关实践经验。
3、制定研究课题总目标及幼儿歌唱阶段发展目标。
(二)、第二阶段:实施计划阶段(1998、7--2000、6)主要工作:
1、根据小、中、大班的歌唱发展目标,选择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并在实验班付诸实施。
2、根据实施情况,修改活动目标及活动方案。
3、选择个案,进行个案追踪研究。
(三)、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0、7--2000、12)主要工作: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经验总结。
2、在小、中、大班分别设置歌唱教学研究的课程,检验、推广研究成果。
3、邀请有关专家鉴定研究成果,课题结题。
五、研究过程及研究内容:
(一)、学习有关理论,根据我园幼儿唱歌能力的发展现状,形成目标体系。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幼儿教育应为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基础、作准备。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曾经说过,你的喉咙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都美。唱歌是儿童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的途径。
歌唱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活跃思想、完善品格、锻炼身心,如学前儿童在歌唱时能受到内容美和曲调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能得到活动和锻炼心理活动过程能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节状态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多种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在歌唱中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歌唱时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学前儿童歌唱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歌曲(含节奏朗诵);歌唱的表演形式;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的简单知识、技能;保护嗓子的知识等。富裕感染力的歌曲可以从感情熏陶入手,激发学前儿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启发他们重新思考和体验已经熟悉的事物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如友爱、分享和宽容;勇敢、勤劳和公正等。多种多样的歌曲可让学前儿童有机会接触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大他们的文化眼界。同时,真正优秀的歌曲还可以诱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联想,培养他们幻想的积极性和能力。
歌唱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随的表演方式等的总和。在学前阶段,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形式(包括节奏朗诵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和歌表演。结合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些歌唱形式的实际含义可表述为:
1、独唱: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2、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人一起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曲。
3、齐唱领唱:一个人或几个人唱歌曲中比较主要地部分,集体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4、合唱:包括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声部用同一旋律唱衬词;一个声部用哼鸣的方式唱旋律,另一个声部按节奏朗诵歌词;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
4、歌表演: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表演。
本研究旨在通过音乐活动中的一系列唱歌活动,培养幼儿唱歌的兴趣、唱歌的基本技能及音乐创新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研究目标具体定位在培养幼儿的歌唱兴趣、歌唱的基本技能及歌唱活动中的创造性等几个方面,并根据这一定位制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见附一和附二)
(二)、根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并在实验班付诸实施。
根据研究总目标、阶段目标及实验班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子课题:(活动设计方案见附三)
通过这样一些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我们对实验班幼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生动形象的歌唱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课题组老师还对实验班幼儿个体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实况记录幼儿的唱歌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并与幼儿家庭取得联系,找出幼儿行为发生的根源,讨论教育措施并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撰写研究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并在全园范围内加以检验、推广。
在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思考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就培养幼儿的唱歌兴趣、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途径、内容、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专门的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活动等不同的方面就优化幼儿园歌唱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形成系列活动方案,撰写经验总结、研究论文14篇,并初步形成了我园幼儿唱歌教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途径和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园把课题研究的对象从两个实验班扩大到全园范围,在全园的各个年龄班实施课题研究计划,验证研究结果。重点突破活动设计的重、难点,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修改活动目标,在全园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幼儿园歌唱教学研究的目标体系和活动系列。
五、研究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园课题组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总结概括出幼儿园歌唱教学的教育原则:
1、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在设计唱歌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注意准确地把握幼儿原有唱歌的兴趣的水平,即“原有基础”。“原有基础”在此是指儿童需在新的学习情境运用和发展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仅包括唱歌的经验和其它音乐活动的经验,也包括非音乐的经验。
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设计唱歌活动时,应将唱歌活动的内容、方式与儿童发展的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除了必须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外,儿童还应通过新的活动,在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方面获得那些有益的经验。二是在设计唱歌活动时,应将儿童原有基础与新活动提出的发展目标来年系起来考虑。不仅需要考虑儿童经过努力是否能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儿童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否获得发展目标所期望其获得的各种有益的经验。例如,在设计给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创编歌词的活动时,教师首先考虑到幼儿已经会唱这首歌,能够理解歌词和歌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本身的内涵,强化幼儿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了本节课的第二教时,即创编歌词的活动,给幼儿充分的空间,不仅仅是学会唱这首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唱歌活动发展幼儿对音乐本身的感受能力、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对幼儿的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从儿童这一方面来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发展是儿童主动与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讲,他们是教育的主体,儿童发展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结果。因而,在幼儿唱歌活动中,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活动时应该精心设计幼儿的参与和操作,考虑幼儿主动活动和教师参与、指导活动的比例关系,强调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达到发展目标,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例如,在设计新授歌曲《柳树姑娘》活动时,首先,为了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教师把这次活动安排在柳树发芽变绿的春季;其次,考虑到有的幼儿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柳树,因此,在新授歌曲《柳树姑娘》前,教师带领幼儿去河边观察柳树的形态,讨论看到柳树的心情,给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有关柳树的经验,为幼儿理解歌曲奠定了基础,避免了在幼儿没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的主观灌输,也为幼儿的主动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准备。这样,幼儿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很快地学会了歌曲,理解了歌曲本身的情感、情境。
3、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唱歌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幼儿的活动来看,只有真正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活动客体,才能发挥教育客体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教育活动是以音乐符号操作系统为主的活动,也是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因此,在幼儿唱歌活动中,除了音乐及唱歌的经验以外,还可以利用其它各种活动领域的经验。例如,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画面、动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等等,突出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面向全体幼儿,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对象既是具有一般共性的幼儿群体,又是各具特性的儿童的个体,因此,在设计幼儿唱歌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坚持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使所设计的活动既能满足全体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能满足个别幼儿特殊发展需要。
面向全体幼儿,意味着教师要从参加活动的全体幼儿的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现有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活动设计。
重视个别差异,意味着教师还要从参加活动的每个幼儿的个别特点出发,对那些有可能超出一般活动要求的幼儿,以及那些对一般活动感到困难的幼儿,都应给予特殊的活动设计。换言之,就是要为有余力的幼儿提供发挥余力的机会,也要为力所不能及的幼儿提供补偿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在活动中针对不同幼儿表现出的不同问题给予不同的指导。如让过于自信的幼儿看到新的努力方向,;让过于缺乏自信心的的幼儿看到自己的成功;让总是喜欢争强好胜的幼儿学会谦让、等待,理解公平的原则;让过于软弱、总是退缩的幼儿把握和争取机会等。
除以上各项原则以外,为了使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遵循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注意向幼儿提供直接获得感性经验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倾听获得听觉经验的机会。因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其活动目的主要是从音乐的艺术形象中直接获取审美快感,而且,对于以行动思维与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儿童来说,概念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离不开感性经验积累。
第二,教师应该注意向幼儿提供运用多种感知通道的机会,除了听觉以外,身体的大肌肉动作是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重要媒介。其它通道的运用,也往往可以向幼儿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和方式。因为,幼儿在感知音乐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音乐活动的干支就越精明,理解就越深刻,记忆也越牢固。而且,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和方式越丰富,所获得的审美快感也就越多。
第三,教师应注意向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机会。因为,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失去情感也就失去其最重要的价值。而幼儿作为最容易受到情绪感染的个体,也更需要从亲身的情绪体验和表达中去认识音乐的价值所在。
第四,教师应注意向幼儿提供具有完整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教师在向幼儿提供音乐材料时,应注意其表现形象的艺术质量。内容粗糙、格调低下、音响嘈杂浑浊的某些流行音乐磁带的音乐,或者教师没有认真准备的随意的示范表演等,都不宜向幼儿提供。教师在向幼儿提供音乐材料时,应注意其表现形象的完整艺术含义,即使是需要分解或分析音乐作品,也应以不失其艺术表现意义为前提,切忌将支离破碎的音响或毫无艺术表现意义的孤立符号提供给幼儿。
(二)、探索出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几种活动模式:
模式一:示范 模仿 练习的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教唱短小简单新歌)
1、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教师用幼儿容易感知的方法反复范唱新歌。
3、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教师可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熟练和完美地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熟悉后加工的模式
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让幼儿有机会反复听到新歌的演唱。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由教师或其他幼儿演唱。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使幼儿对新歌产生初步的印象。
2、采用类似模式一的方教幼儿学唱,重点在帮助幼儿整理和加工已有的经验。
模式三: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
1、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材料分别加以使用,是幼儿初步掌握。
2、采用类似模式一的方法教幼儿学唱;或者采用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同时倾听曲调的过渡方法,最终由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模式四:边创作边熟悉的模式
1、用模式一的方法让幼儿学唱一段歌词。
2、让幼儿用不短填唱自己创编的新歌词的方法反复熟悉歌曲的曲调;或者根据新歌词的内容形象地要求或其它教育目标,让幼儿将歌词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演唱音色、演唱形式等,创造性地加以变化。
模式五:在游戏中逐步熟悉的模式
1、在特别设计的游戏情境中,教师用自己歌声指挥和配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要求或鼓励幼儿参加演唱歌曲中的个别词句。
2、停止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用跟唱法 进一步随教师学唱。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重复以上的程序,使幼儿对新歌的掌握逐步达到熟练和完善。
(三)、为培养幼儿歌唱的兴趣、歌唱的基本技能及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实验班90%以上的孩子喜欢唱歌、愿意独立唱歌;能够体验与努力追求参与各种唱歌活动的快乐;能够不怕困难,较刻苦地学习音乐技能,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在集体唱歌活动中,不仅能与他人声音和谐,还能达到情感默契。
2、实验班90%以上的孩子能够正确再现歌曲的歌词与曲调;知道要保护嗓子及用自然音唱歌;能区分不同性质的歌;掌握了初步的演唱技能。
3、唱歌活动中,幼儿会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歌;能正确地运用声音表情、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或部分动作;能够大方地在同伴、老师、家长面前歌唱及舞蹈。
(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研究论文多次获奖,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园课题组的老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幼儿唱歌教学的经验,提高了教科研的能力。我园教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寻找科学的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论文,带动了全园的教科研发展,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三年来,我园教师共设计活动方案20个,撰写音乐理教育论文15篇。其中,1篇论文获全国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三等奖,8篇论文获全国幼儿音乐教育论文鼓励奖。部分论文在南京市及雨花区获奖,并收入2000年《雨花教科研--梅山二幼专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南京市教科所、雨花台区教科室对我园音乐课题研究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的直接指导和帮助,我们将继续努力,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书目:
1、《学前儿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艺术》 许卓娅 孔起英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王懿颖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浅谈幼儿歌唱活动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
“”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每到歌唱活动时,有的孩子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舞,而有的幼儿孩子表现就有些被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加以引导。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演员”,一部分幼儿是“观众”,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诙谐的、欢快的、优美的……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
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
歌唱,让幼儿唱,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一出现,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例歌曲《乔尼与锤子》,这是一首游戏情节性很高的歌曲。歌曲中声音的突然变换,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用手变成锤子跟着音乐节奏敲椅子时很开心激动。对孩子们的这种发自内心最本能的肢体语言加以赞赏与鼓励,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加上语言节拍唱,如: 的节奏形式就可以加以游戏化,用今天 星期一 的语言节拍形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种节奏。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教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
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歌词、歌曲情节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象近期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哪个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孩子,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孩子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二来是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渲染,而且这些流行歌曲在某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荡在大街小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孩子会唱这些歌也就顺理成章了,三来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其实,我们忘了还有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个别几个幼儿会唱,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已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唱了。那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
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影响,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幼儿卡通卡拉OK歌唱比赛”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将注意力引到卡通歌曲上如:《小哪吒》、《西游记》《蓝毛淘气三千问》等歌曲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特质”。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刚开始,孩子们创编的都是一些不成调的“歌曲”,显得幼稚可笑,之所以称之为“歌曲”,那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孩子们唱起来,每一首都是欢快、动听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非常认真地肯定了孩子们的成绩,以鼓励他们不泄气,继续努力。同时为他们分析、加工,帮助他们记录词和曲,然后把他们的歌曲用录音机录制下
来,并一起学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有点摸着了编歌的门道,尽管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没减落。在自由编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象听一个故事、看一幅画,然后编首歌曲。最后,我们又在区角创设了“迷你音乐创作室”,使得我们这个自编歌曲活动在孩子们中间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孩子们那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每编出一首歌,他们都能反复地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培养作曲家、而是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孩子的终身服务。而孩子们的一点成功使我看到创新教育的前景是阳光灿烂。
孩子的歌声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出理想,唱出未来,唱出真正
属于自己的最纯真天籁之音。
《浅谈幼儿歌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