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123

时间:2019-05-13 02: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12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123》。

第一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123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1、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教师体罚

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

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园事故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 “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惩罚事件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有伤害,同时更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儿童的家长有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权利。

从理论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因为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惩罚应有原则: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遵守的纪律;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履行步骤:友谊式劝导——命令式的警告——提示姓名——分座。

3、光明日报: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的英语教育公司一套幼儿英语教材要收5000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英语应该怎样学? 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工作原则中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第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幼教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办特色园、特色班或者兴趣小组必须以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追新求异。显然,幼儿盲目地学习外语是违背全面发展原则的。

(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①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②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③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④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⑤所有的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的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别。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与幼儿心智能力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材料等。⑥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⑦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是儿童与环境、与人之间的接触。

1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儿童观的建立,人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等关系,即儿童在人格上与教师或者成人是平等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认。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③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熟记每个儿童的名字,说话的语调和速度恰当,运用恰当的语言,说话态度要友善,注意与儿童的目光接触,善于倾听。

(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教师应该舍弃以往那种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做法,面向每一个儿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幼儿对学习外语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并且学习外语并未被证明越早越好,因此,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园实践当中,一些保育员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作用认识单

一、片面,把保育和教育两者的界限划分得过清,以为保育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安全;教育就是传授给幼儿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割断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理论研究认为,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物质条件。幼儿园应该有足够的室内和户外活动空间,应该有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同时,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②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由人的因素构成的,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中,园长的观念、管理水平与教师的观念、专业素质、人格品质等,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弥补幼儿园物质条件的不足。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我们更要强调游戏的教育作用,把它看作是幼儿园教育当中的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这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是不够的,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4、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5、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6、谈谈上述活动区的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常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如指导正在搭积木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如在音乐区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某种节奏等)。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7、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

3 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8、某幼儿园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选取各种材料,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构建游戏场地,器材的组合一变、使用的方法一变、活动的伙伴一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随之而改变,时而是孩子们的“滑雪场”,时而是“勇敢者之路”,时而是“地雷区”,时而又成了“大森林”,在不同的情境里孩子们主意越来越多,玩法各式各样,玩得也越来越自在尽兴。教师在旁边自如地进行指导。

请谈谈幼儿教师如何使教学游戏化,并在课程开展中恰当地使用语言法。

(1)实施游戏化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游戏过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戏活动教育化,如角色游戏,它是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结构游戏,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搭积木、串木珠,从中让他们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表演游戏,即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这些表演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则可发展儿童的动作、智力,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教育活动游戏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它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依靠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这也是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

(2)语言法师儿童教师最常见和最普遍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常,语言法主要是指故事法和讨论法。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向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以及领袖、英雄、科学家的事迹或成长过程。讨论也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对于年幼儿童应先从议论入手,以教师为主、儿童为辅的谈论,再逐步过渡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育。这样,儿童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讨论法在儿童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提高了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9、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 “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 “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案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

4 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在唱歌的时候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10、学期过了一半,小学一年级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人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像、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它,更要运用它、发展它。

9、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 “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 “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人浴池。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观,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12、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来论述。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13、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转移的,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其他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小明的注意力。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可以明确的告诉小明不会给他糖吃,即撤销促使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强化因素。

14、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的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15、××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早上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字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里,××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1)在社会性发展中,××在同伴交往方面属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教育方法: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

6 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16、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17、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

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

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

上述活动中,运用的家园合作方法属于哪一类? 家长直接参与的方面。

家长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是:

家长参与有利于幼儿发展;可以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计划。活动主要体现的两个幼儿园教育原则是:

充分利用儿童、家长、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活动主要渗透的两个教育领域是:

社会、健康、艺术

18、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7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19、小亮3岁半,在幼儿园里,他很喜欢搭积木,每当有人问谁搭得漂亮时,他总是说自己搭得好,而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幼儿自我评价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小亮对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性,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0、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第二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1、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

“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

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

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教师体罚

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

为?

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

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

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园事故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

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学校、幼

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

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 “对体罚幼儿情节严

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惩罚事件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有伤害,同时更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儿童的家长有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权利。从理论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因为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惩

罚应有原则: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遵守的纪律;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惩罚不得

侮辱儿童的人格;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履行步骤:友谊式劝导——命令式的警告——提示姓名——分座。

3、光明日报: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

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的英语教育公司一套幼儿英语教

材要收5000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作用究竟有多大?幼

儿英语应该怎样学?

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工作原则中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

个性健康发展。”第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幼教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办特色园、特色班或者兴趣小组必须以提高幼教

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追新求异。显然,幼儿盲目地学习外语是违背全面发展原则的。

(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①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②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③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④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⑤所有的儿

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的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

别。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与幼儿心智能力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材料等。

⑥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⑦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

且也是儿童与环境、与人之间的接触。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儿童观的建立,人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

等关系,即儿童在人格上与教师或者成人是平等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认。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③促

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熟记每个儿童的名字,说话的语调和速度恰当,运用恰当的语言,说话态度要友

善,注意与儿童的目光接触,善于倾听。(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教师应该舍弃以往那种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做法,面向每一个

儿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幼儿对学习外语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并且学习外语并未被证明越

早越好,因此,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

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1

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园实践当中,一些保育员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作用认识单

一、片面,把保育和教育两者的界限划分得过清,以为保育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安全;教育就是传授给幼儿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割断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理论研究认为,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物质条件。幼儿园应该有足够的室内和户外活动空间,应该有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同时,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②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由人的因素构成的,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中,园长的观念、管理水平与教师的观念、专业素质、人格品质等,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弥补幼儿园物质条件的不足。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我们更要强调游戏的教育作用,把它看作是幼儿园教育当中的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这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是不够的,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4、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5、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6、谈谈上述活动区的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常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2

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如指导正在搭积木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如在音乐区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某种节奏等)。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7、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8、某幼儿园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选取各种材料,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构建游戏场地,器材的组合一变、使用的方法一变、活动的伙伴一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随之而改变,时而是孩子们的“滑雪场”,时而是“勇敢者之路”,时而是“地雷区”,时而又成了“大森林”,在不同的情境里孩子们主意越来越多,玩法各式各样,玩得也越来越自在尽兴。教师在旁边自如地进行指导。请谈谈幼儿教师如何使教学游戏化,并在课程开展中恰当地使用语言法。

(1)实施游戏化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游戏过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戏活动教育化,如角色游戏,它是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结构游戏,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搭积木、串木珠,从中让他们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表演游戏,即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这些表演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则可发展儿童的动作、智力,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教育活动游戏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它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依靠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这也是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

(2)语言法师儿童教师最常见和最普遍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常,语言法主要是指故事法和讨论法。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向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以及领袖、英雄、科学家的事迹或成长过程。讨论也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对于年幼儿童应先从议论入手,以教师为主、儿童为辅的谈论,再逐步过渡 3

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育。这样,儿童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讨论法在儿童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提高了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9、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 “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 “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结合上面的案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在唱歌的时候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10、学期过了一半,小学一年级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人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像、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它,更要运用它、发展它。

第三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最终版)

9、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 “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 “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人浴池。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

(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观,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12、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来论述。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13、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转移的,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其他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小明的注意力。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可以明确的告诉小明不会给他糖吃,即撤销促使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强化因素。

14、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的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15、××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早上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字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里,××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1)在社会性发展中,××在同伴交往方面属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

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教育方法: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16、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17、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

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

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

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

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上述活动中,运用的家园合作方法属于哪一类?

家长直接参与的方面。家长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是:

家长参与有利于幼儿发展;可以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计划。活动主要体现的两个幼儿园教育原则是:

充分利用儿童、家长、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活动主要渗透的两个教育领域是:

社会、健康、艺术

18、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19、小亮3岁半,在幼儿园里,他很喜欢搭积木,每当有人问谁搭得漂亮时,他总是说自己搭得好,而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幼儿自我评价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小亮对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性,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0、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第四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do

34、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分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35、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1 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36、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7、一天中午,我打扫完卫生,站在红花园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贴画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张雨馨小朋友的贴画很特别,一张大大的贴画被撕成了“四张小贴画”贴在上面,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赵老师和王老师。我们三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下午雨馨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一学期开始,我们规定每得10个小贴画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雨馨加上“一撕为四”的贴画数正好是9张)。果不出我们所料,雨馨一下课,就拿着新发的小贴画,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贴画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王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苏琪娟小朋友大声喊:“马老师,张雨馨把一张大贴画撕成了四半,当四张贴画用。”苏琪娟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雨馨,再看雨馨“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如果您是这位教师您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请结合幼儿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分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幼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 教师关注的应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

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大家信服与支持。

38、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

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请根据孩子的反应对这位教师的游戏区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创想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对策: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

39、妈妈在家里给5岁的小华制订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晚上8时准时睡觉,早上7时必须起床。刚开始,小华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可是每晚当小华睡觉的时候,客厅里还隐隐约约传来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声音;有好多次小华早上近8时醒来时,妈妈还在睡懒觉……请您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分析: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往往来自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果成人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规则,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家庭教育中规则的设立必然会失去意义。在给孩子设立规则的同时,家长必须考虑自己能否做到。上述案例中的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时陷入了困境: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却看电视、睡懒觉。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还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言行不一致:即在要求孩子时,总是“依法行事”;而要求自己时,却敷衍了事。这样的家长即使硬给孩子设立了规则,也只会事倍功半,而且严重时还会使家长失去权威。

40、明明的妈妈在为4岁的明明设立规则时,经常变换方法。有时候喊明明吃饭,明明不听,妈妈便用物质诱导:“乖宝宝,快来吃饭,吃饱了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这下,明明高高兴兴地去吃饭了。可事后明明妈妈总以“叫你吃饭是为了你好”为由,经常不兑现诺言。有时,晚上到了睡觉时间,明明不愿关掉精彩的动画片,妈妈便以暴力相逼……请您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分析: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总是随心所欲。心情好时,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心情烦躁时,又以暴力相逼。这样做,不仅不会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给孩子设立规则,应该让孩子明确这是他应该遵守的,让他从内心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要像明明的妈妈那样,用“多变法”来哄孩子或威胁孩子。如果遇到类似情况,父母不妨采用“自然后果教育法”,让孩子经过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并体验到适度的痛苦和不快。当孩子被饿上一两次后,想必下次叫他吃饭时,他肯定会乖乖地去吃了。如果孩子赖着看电视,家长以后在孩子要看电视前也不妨先给他打招呼,告诉他,看电视只能看多长时间;如果他不答应,就应该给予坚决拒绝,但也要态度温和地给他讲道理。

41、新生入园的第一天,孩子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唯有小男孩源源没有来。一周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

4 是什么原因导致源源一个星期不来上幼儿园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去源源家进行了家访。家访中,源源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源源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脾气很坏、很犟,在家里经常欺负邻居家的孩子,爱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我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点懂事了再让他上幼儿园。”作为教师您如何指导家长切实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帮助他对孩子树立信心,送源源尽快入园? 分析:从源源爸爸担心中可以看出,他对源源的行为习惯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要让他把源源放心地送入幼儿园,仅仅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我我将定时进行家访,做到三点:一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二是向家长传授些家庭教育知识;三是将班级里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教育孩子。源源的父亲有教育孩子的强烈愿望,但缺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特点的正确认识,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小年龄幼儿的情绪控制力和表达能力较差,所以会本能地用武力解决问题。我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打人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最好能引导孩子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打骂。源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很重视,但家长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追随孩子、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老师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教育好源源,让他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争取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42、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在收拾玩具,明明拿着小椅子,在教室里推来推去,突然看见小朋友捡得一筐雪花片玩具放在地上。于是,他抬头看看我,我忙把视线移开。只见他一只脚迈进筐里,使劲在玩具筐里踩,雪花片立时飞溅出来,几脚下去,把雪花片全部踩了出来,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当小朋友告他的状时,他立刻就说:“老师,不是我,我没踩。”我说:“那是谁踩的”他会指着旁边的小朋友说:“是他。”窗台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他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麦苗,看我没看他,把麦苗塞进暖气罩里,又拽了几根又赛季暖气罩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请分析明明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明明思维敏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年龄又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做这些事时,他决没想到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小朋友的告状,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常常用慌言掩盖自己的行为,使其慢慢养成这些不良习惯。

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他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他去战胜困难。对他多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大大梯的训练量,逐渐锻炼他的胆量。

3、给明明母亲般的关爱。让他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他心中的压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应用一颗宽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他们毕竟是年幼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与生俱来的天真,稚拙与顽皮。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力,老师应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的教育,最有效的要让他们通过思考,去看清自己缺点,改正错误。

43、现在很多小孩子喜欢唱成人歌曲,你认为这合适吗?为什么?

分析:幼儿不适合唱成人歌曲。因为成人歌曲的音域太宽不适合幼儿,音调音量超过了幼儿负担的能力,孩子唱不上去叫喊着唱容易损伤声带。

幼儿唱歌与成人不同,他们声带十分娇嫩,容易疲劳。唱起歌来声音清脆,音色透明。由于孩子年龄小,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肺活量小,呼吸短浅,要注意教会儿童正确的发声方法,保护好儿童的声带。

在幼儿时期要采用自然声唱歌。所谓自然声就是指轻声唱。唱歌时咽喉松弛,发声自如。尤其在高音时很自然地渡过去。多唱下行音,轻声唱歌不但能听到琴声和别的人声音,而且能正确地调度自己的嗓音,使声音悦耳,字音清楚。

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发声器官不太成熟;容易情绪激动,高兴时大喊大叫,不顺心时又大声啼哭,易引起声带病变,导致声音嘶哑或失声,久而久之会使咽喉发炎,得声带小结等疾病。所以要随时随地纠正幼儿的不良用嗓习惯,教幼儿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唱歌,细声细语地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儿童声带。不要让孩子在严寒的冬季顶风奔跑着唱歌,孩子跑得满头大汗时,也不要立即给洗澡,以防感冒。酷热的夏季少吃雪糕,别让孩子吃酸、辣等刺激性很强的食物。

44、有些人为了让吵闹的小儿变得“安静”一些、“守规矩”一点,甚至只是为了逗孩子取乐,就编造了一些可怕的情境来吓唬孩子,什么“大老虎来了”、“大老猫来了”、“来咬你了”,并做出害怕的样子。吓得孩子听话了、老实了,或闭上眼睛睡觉了。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请分析。

分析: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很严重的。一是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许多孩子夜里常做噩梦,睡不稳,很多都是吓唬造成的。二是容易形成幼儿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个性。三是会损害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家长吓唬孩子的话,大多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来的,兑现不了。久而久之,孩子把大人的话便看成了是骗人的谎话,再也不相信了。四是家长顺口说出的妖怪吃你、警察抓你之类的话,不讲科学,不合情理,不符合、法律规范,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益少,不如用循循善诱、说明道理的方法,更有益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更有益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

45、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请对教师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明明(当然这种监督是善意的),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46、我班徐温友小朋友今年4岁,是今年刚刚插到我班的新生,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这和他的父母工作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旅游公司工作,平时接触的知识面较广,他平时在家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父母,有了不同的知识,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请从幼儿心理学角度分析温友的行为,并提出教育建议。

分析: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逆反行为使家长大伤脑筋,处理不当更会严重影响孩子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有时不时有逆反的情绪,特别是在疲惫、饥饿、紧张或不安时。他们可能会争吵、顶嘴、不服从或藐视老师、父母和其他人,逆反行为通常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阶段。然而,当公然的不合作和敌视行为表现得频繁或持续出现时,或与其他同龄、同发展阶段的孩子相比表现得特别明显,或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时,应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考虑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可以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着手:

7(一)尊重孩子,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自主观念,儿童萌发自我意识,独立就开始增长了,他们不断地观察和模仿,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如他们要自己穿衣,吃饭等。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是他在确定自己独立性的一种方式。

(二)改变教育方式

家庭成员要统一教育方式,口径一致,对孩子的逆反行为要进行耐心诱导。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人对啊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会有差异。孩子年龄小,不知道接受哪个要求才对,这样做不仅比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会给他们不合理的愿望、需要和坏习惯制造“防空洞”。因此,教育孩子,家庭中的成员需要一致的态度和方法,即使是言行和表情也要保持一致。

教师要采用正面教育方法,不同教育手段来减少孩子的逆反行为。在《纲要》中的教学目标中指出:“要使幼儿逐渐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徐温友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根本没有达到要求,作为教师应该给予纠正,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徐温友这样的小朋友在行为方面进行引导。把他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孩子一出现逆反行为,教师应先了解界具体情况,而后进行一定说服,由于孩子理解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教师可采取他人榜样作用或一定的表扬、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在情感上亲近他,使他感到别人对他的爱护,从而得到情绪上的稳定,并开始相对的发展各种适应行为。对于徐温友小朋友,平时都要时不时的注意他的行为,如有逆反行为就适时的进行教育指导,切不可忽视一些细节,使他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大家庭,有时候就有意无意针对性的表扬他,尽量减少他的逆反行为,使得他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成员,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让他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中逐步解脱出来。

47、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试分析此教师的教育行为。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而且都是通过提问介入的,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

8 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教师关注的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没有体现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我们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48、吃早饭时,淇淇把蛋黄偷偷扔到桌子底下,悄悄地把蛋黄踩得粉碎„„如果你是老师,发现此情景,会如何解决?

分析:不能只凭主观和经验来判断这件事。我会与淇淇的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到这个孩子的饮食习惯。针对淇淇这种状况,应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然后反复思考,并和家长及同班教师协商,共同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措施如下:

1、"变换花样引导她吃蛋黄。如:把蛋黄压碎和香肠一起夹在面包里做成三明治或将蛋黄切成小块再撒上咸菜末,还可以将蛋黄蘸些调料吃„„

2、开展一次“好吃的蛋”的生活活动。老师将蛋做成蛋饼、煎蛋、蛋糕和各种炒蛋等,让幼儿一同品尝,使孩子们的食欲大增,唤起淇淇吃鸡蛋的兴趣。

3、开展“欢迎蛋宝宝”的语言游戏,让每位幼儿都说说“蛋宝宝”的营养价值,让了解蛋黄对身体的重要性。

4、让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孩子吃蛋黄。

5、利用环境来暗示和引导。将吃饭好的幼儿安排在她周围,创设良好的氛围感染她。

教师在保教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正确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引导,顺应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需求,允许孩子在自身水平上不断尝试和体验,这也是我们教师“因材施教”的技巧和策略。

49、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个叫叶照明的小朋友,她很乖很听话,到园不久,就与几名小朋友熟悉起来,并成为了好朋友。我认为,这个孩子的适应性和交往能力比较强,就没有特别关注她。午餐时,她却大哭起来。面对端上来的饭菜,一口也不吃。我走过去,蹲下来亲切的劝慰她,可她根本听不进,哭的更厉害了。我无计可施,决定走开,让她自己安静一下。想不到,我刚一走开,“呼”的一下子围过来一群小朋友,纷纷劝慰她。圆圆说:“你是不是想妈妈了?妈妈上班去了,我们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妈妈就来接了。”甜甜说:“你别哭,幼儿园里可好玩了,老师会领我们做游戏,还有大滑梯呢!”东东说:“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你尝尝。”说着就用勺子舀了一勺饭喂她。她就不哭了,擦擦眼泪吃起饭来。请谈谈您从这件事例

9 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分析:在幼儿园,类似叶照明这样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常出现,也往往弄的教师手足无措。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教师之所以手足无措是因为教师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用成人的方式试图解决儿童世界的问题,忽视了幼儿作为特殊独立个体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儿童为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忽视幼儿间情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忽视了幼儿间关爱、互助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价值,忽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应该注意利用幼儿间这种儿童领域的感情教育资源,应该相信幼儿,放手幼儿,把孩子的事交给孩子,更多的让幼儿独立的解决问题。幼儿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他们之间特有的交流方式就是人类交往的雏形,也是最为纯真、丰富、美丽的交往,我们既应正视它、尊重它,更要运用它、发展它。

10

第五篇: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1、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教师体罚

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

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园事故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 “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惩罚事件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有伤害,同时更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儿童的家长有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权利。

从理论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因为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惩罚应有原则: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遵守的纪律;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履行步骤:友谊式劝导——命令式的警告——提示姓名——分座。

3、光明日报: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 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的英语教育公司一套幼儿英语教材要收5000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英语应该怎样学? 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工作原则中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第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幼教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办特色园、特色班或者兴趣小组必须以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追新求异。显然,幼儿盲目地学习外语是违背全面发展原则的。(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①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②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③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④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⑤所有的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的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别。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与幼儿心智能力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材料等。⑥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⑦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是儿童与环境、与人之间的接触。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儿童观的建立,人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等关系,即儿童在人格上与教师或者成人是平等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认。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③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熟记每个儿童的名字,说话的语调和速度恰当,运用恰当的语言,说话态度要友善,注意与儿童的目光接触,善于倾听。

(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教师应该舍弃以往那种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做法,面向每一个儿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幼儿对学习外语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并且学习外语并未被证明越早越好,因此,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园实践当中,一些保育员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作用认识单

一、片面,把保育和教育两者的界限划分得过清,以为保育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1

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安全;教育就是传授给幼儿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割断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理论研究认为,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物质条件。幼儿园应该有足够的室内和户外活动空间,应该有丰富的游戏材料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同时,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②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由人的因素构成的,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中,园长的观念、管理水平与教师的观念、专业素质、人格品质等,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弥补幼儿园物质条件的不足。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我们更要强调游戏的教育作用,把它看作是幼儿园教育当中的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这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是不够的,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4、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 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5、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6、谈谈上述活动区的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常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

2 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如指导正在搭积木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如在音乐区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某种节奏等)。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7、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 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8、某幼儿园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选取各种材料,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构建游戏场地,器材的组合一变、使用的方法一变、活动的伙伴一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随之而改变,时而是孩子们的“滑雪场”,时而是“勇敢者之路”,时而是“地雷区”,时而又成了“大森林”,在不同的情境里孩子们主意越来越多,玩法各式各样,玩得也越来越自在尽兴。教师在旁边自如地进行指导。

请谈谈幼儿教师如何使教学游戏化,并在课程开展中恰当地使用语言法。

(1)实施游戏化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游戏过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戏活动教育化,如角色游戏,它是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结构游戏,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搭积木、串木珠,从中让他们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表演游戏,即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这些表演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则可发展儿童的动作、智力,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教育活动游戏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它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依靠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这也是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

(2)语言法师儿童教师最常见和最普遍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常,语言法主要是指故事法和讨论法。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向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以及领袖、英雄、科学家的事迹或成长过程。讨论也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对于年幼儿童应先从议论入手,以教师为主、儿童为辅的谈论,再逐步过渡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育。这样,儿童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讨论法在儿童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提高了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9、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 “快

3 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 “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案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在唱歌的时候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10、学期过了一半,小学一年级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人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 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像、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它,更要运用它、发展它。

下载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12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12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师招聘笔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经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的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些“......

    感动幼儿教师的10个案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3、 在教育活动中,多表现为上级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层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开展与实施的评价是()。 A.正式评价 B.非正式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

    酒店经典案例分析(10个)

    案例一:某年的九月八日,刘先生夫妇来到西安某酒店的中餐厅用餐。入座后,服务员为他们端上茶水,接着拿着菜单去帮客人点菜。服务员再帮客人点好餐并确认之后,马上通知厨房,很快柳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1.保教结合原则(重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在幼儿教育中,必须要把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重要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2. 幼儿智育(新疆):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给幼......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幼儿园教师招聘学前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幼儿期以( )为主。A.随意想象B.不随意想象C.创造 D.再造想象 2.学前儿童记忆占优势的......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1. 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西藏) 讲解讲述法 谈话、讨论法 参观发 游戏操作法 观察法 实验法 电教法 2. 简述游戏的具体含义。(海南)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生......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整理

    框架: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五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原则: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 案例分析新理念 教育改革新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