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3 02: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第一篇: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2102年9月22日、23日这两天,我们几人有幸随校领导前往哈尔滨参加了‘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因为来的都是在全国语文界极富盛名的专家、领导,所以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可以给我的‘教育教学浅渠’注入新鲜的源头活水,同事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充电,叫我记录本变得沉甸甸的厚重。所以,无论从对待教学的精神层面上,还是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的物质层面上,我都是收获巨大的。

此次外出学习,我从诸位教育专家的教学与讲座中汲取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很多,在这里,我只就著名特级教陈延军所讲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来谈谈我切身的体会。

陈老师作为名师讲课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在他朴实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他的这节散文科的教学并没运用太多幻灯、课件,没有丰富的游戏、表演,教师的说教也并不是多么的激情满怀,但课堂却能深深的吸引着听者。回头想想这节课,陈老师把这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真真切切,恰如其分。可以这样说,陈老师真正做到了是语文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陈老师的这节课更好的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

陈老师的课,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

一、他把语文上成了语言文字的揣摩课

汉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人类的文化,也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应牢牢地装着语言文字把语文上成语言文字课,让孩子们逐渐发现语言文字的精妙特点,并且学会运用他们。

课的开始,在学生读了课题后让学生讲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换个说法。这样就有了‘别人的花是让自己看的’、‘自己看的是别人的花’、‘别人看的是自己的花’几种不同的说法。又将‘自己’换成‘我’,‘别人’换成‘他人’就有了‘我的花是让他人看的’,‘他人的花是让我看的’这样的说法。这样看是简单的揣摩文字的活动,为后文学习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做了很好的铺垫。陈老师说“语文是有眼睛的,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有眼睛。陈老师引领学生找到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深入体会。抓住‘四五十年以前’、‘今天’这样的词语了解文章写作顺序;‘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时都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这几句话中‘都’字的揣摩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语言文字有是有依托的”抓住‘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中的‘真切’、‘吃惊’,‘美丽的东西很多’中的‘很多’,‘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奇丽的景色’中的‘奇特’、‘奇丽‘这样的词语找到文字依托,体会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和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变的民族美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课文中每一处关键词,老师都领着学生走一步踏三步。理解一篇课文确实是这样,语言文字揣摩的越深,文章的感情也就理解得越透。

二、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训练课。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们多读书,但我们的语文课如果缺乏了读书的训练,孩子们不懂的读书的技巧,怎么会爱读书。每一节语文阅读课都可以当做很好的读书训练课。这节课的课堂从始至终都灌输着读书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共浏览;边读边圈画;边读书边找到重点文字的依托;出声朗读加深理解的读书方法。

三、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生动活泼的情感课。宇宙万物,有情才是美的,文章更是如此。文章中精准的语言会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文字,文字探究了,情也就出来了。师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情感的熏陶,课堂生动,完美。

四、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良好习惯的养成课。

语文新课标修订版中增加了‘每节语文课十分钟鞋子训练’的要求。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我找到了如何在课堂实现写字训练的有效方法。陈老师把这十分钟的写字训练贯穿整堂课的讲解中,这样的写字训练,及练习了字的写法,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避免了集中写字的枯燥。陈老师强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查字典习惯的培养,词语积累习惯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

另外,陈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说‘不’既不伤害孩子的内心,又鼓励学生灵活思考。善于抓住标点符号,修辞方法,写作方法来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的引导很到位。例如在学生理解四五十年后的一天,季羡林老爷爷又回到德国时,老师及时补充季老当时与四五十年前相比较的不同地位,不同社会阅历,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的从季老今日与昔日看花的同样吃惊的态度中感受德国人那恒久不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高尚思想境界。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像是想不到这么深刻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会会使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有效率。没有或是缺乏引导的课堂,则等同于自己学习,自由学习。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乳交融的关系,在陈老师的这节课中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学生将语文知识掌握得透,情感体会深入。这不禁是我把自己的课堂与之比较,发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改革历程中,或是犯了左倾的错误:即之中是工具性,在语文课堂上,一味的让孩子们读字写词,理解生词,概括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就是读、背、写,没有别的花样。后来,逐渐强调了人文性,强调了要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时间,在优质课评比中,幻灯、课、游戏、表演满天飞,老师上的激情满怀,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而我们也一度被这样的课堂气氛沾沾自喜,沉醉其中。。。今天,我们再静下心来与陈老师的课对比却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因过度借助多媒体而渐渐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工具性薄弱,重度轻写,重视轻说,都是现今语文优质课的弊病。而我们真正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则多用原有的旧办法,每节课都一个样子,学生都能猜得出老师每一步要做什么,目中无学生,重教不重学,以一遍遍的让学生抄写,做题来提高语文成绩。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教师地语文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用创新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这与当今弘扬的‘培养创新性的人才’的形式及不相称。

语文是比较纯净的课程,阅读教学更是纯而又纯的课程。但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味道淡泊,远离灵动的语言文字,上沉了索然无味的说教课,分析内容课,难怪有的课堂让人听了觉得不是在上语文课。其表现是语文教师没有从语文的根本上钻研教材,不是从学语文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多从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下功夫。一个肤浅的东西充斥着整个课堂,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远离文本的过度分析,正是缺乏以人为本,从语言文字入手的语文观。把学生当成了静止不变的容器,凭主观愿望灌输,以教师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其结果比是学生想的死,想得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消极,停滞不前。

陈老师的课,让我更多思考自己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心做好与文人,明明白白教好书。更让我深深感感受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应该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了。

第二篇:兰州西固二小育师启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体会

走进“育师启智” 感受大师魅力

--小学数学新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民联寄宿制小学:刘爱

10月20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西固二小举行的育师启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阵容强大,安排严密,两天共5堂示范课和5个专题报告,此次学习活动中,我目睹了各位名师的教育风采,感受到了名师们的教育热情,领略到了名师们的教学风格,聆听到了名师们对新课标最新的阐释,体验到了焕然一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多彩的课堂结构,使我眼界开阔,收获颇多。借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艺术表演式的徐长青老师

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给我们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教学风格,并向我们做了《让教学再简单些》的专题报告,其中徐长青老师亲自为我们上了精彩的一堂课。“简约而不简单!”徐长青老师今天应该给我们每个学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徐老师的课后,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大师就是大师,与众不同,他的课听起来是那么幽默,真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大餐”。肢体语言异常丰富,特有激情,简直就是艺术表演!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享受数学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给学生和听课教师都留下了简约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美。丝毫没有留下教育的痕迹。

《重复》这节课设计思路巧妙,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游戏的进展而进行积极探索,最终自己构建了知识。这节课仿佛就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徐老师充当了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却无疑成了最出色的演员。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

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我想,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样设计呢?这当然不是一日之功,看似就这一节课,其实凝聚了徐老师多少年艰辛的付出和劳动,凝聚力了他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水平+机遇=成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等待机遇,抓住机遇促进水平的提升。

二、善于创设的情境的许卫兵老师

听了许卫兵老师的《认识比》,这节课以简洁平和的教学语言、智慧技巧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的教学环节深深震撼着我。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境素材,都是采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学生经常接触到,但细细品味,许老师课堂创设的情境,所采用的素材,无不渗透着老师的“精挑细选”。

课前谈话,许老师以《阿福做新衣的故事》这一情景利用学生对成年人与小孩用手量一柞的大小不同的已有经验,课前有机渗透了“比”的概念。生活小故事“泡蜂蜜茶”让学生配制同样甜味的蜂蜜茶,发现蜂蜜和水的倍数关系发,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上得到“份数”,再有“份数”引出配比,逻辑严谨,为学生直观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一设计有效地将“比”与“倍数”“分数”,以及“除法”等旧知识有机联系。

接着用大家熟悉的安利洗洁精瓶上的几个比,让学生说说对比的理解。随后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个比(球赛上的比、广告中的比,人体中的比)强化学生对比的认识。尤其是“活力28”的广告中的比,强力的视觉冲突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然而一个个1:4更激发了大家探究的欲望。这段视频,老师有意截取了广告中出现的5个比:“用量少1:4”“去污强1:4”“时间短1:4”“省力气1:4”“省水电1:4”。以及“幽默小故事”丫丫对舞蹈演员踮着脚跳舞感到奇怪,引出黄金比,这一系列的生活中的比的引入,不仅使大家体会到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是使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之美。

许老师创设的情景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体会知识的形成。如分析红队和蓝队球赛的比分18:23消除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生动地将体育比赛中的比比作是“披着羊皮的狼”。在实际应用阶段利用“活力28”洗衣粉新产品广告语中的5个比要求学生联系广告宣传目的,说说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指谁和谁的比?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中,学生积累了经验。

许老师的《认识比》不是我们平常的絮絮叨叨的简单地告诉,而是通过巧妙的选材吸引学生主动去研究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整堂课,虽然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比,理解比这个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但从老师的言语中,能深刻地感受到许老师有着高深的学科素养。比是什么,比还是什么,“倍数关系只是比的世界中的冰山一角”,“数学美好的一面在远方”……一句话,许老师对“比”的研究深刻透彻,可谓掘地三尺。

三、注重有效性的田立莉老师

聆听了田立莉讲座之后,我从中受益匪浅,作为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追求教学 “有效性”的主要性和必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热门课题,也是永恒的“流行曲”。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2.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得“快”又要学得“乐”

做一个动脑的教师,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孩子们减负了,教师心情也好了。办法虽小,效果挺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促进学生一时的发展,不只是以学生暂时取得的好成绩为依据,更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主、学得更有发展潜力,所以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师就应该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巧设的教学环节以便让自己的学生学到更“快”更“乐”。

3.注重课堂评价来促进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设置多以游戏为载体,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目的。我们老师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通过课堂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培养孩子们对英语的良好兴趣。对孩子们课堂上学习行为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孩子们在课堂上每一个好奇的行为,“分神”的表现,老师都应正确对待,不能用批评的语气、蔑视的眼神,过激的行为扼杀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课堂上应以同学间互相帮助,主动参与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并给予激励、表扬的评价,充分把握课堂,有效地对孩子们课堂的行为进行评价,实现课后她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

4.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而言之,聆听了这次报告之后,我感慨万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内涵、新的要求。这一切都应用智慧去实践,用爱去经营。只有在爱的教育中成长的自己才是健康的,只有在爱的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才是对社会有用的!如果我们都用心去做了,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美丽。同行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努力再努力吧!

第三篇:参加“育师启智·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后的总结和思考

参加“育师启智·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后的总结和思考

(2012-09-24 20:13:03)

标签: 杂谈

9月21日下午,在夏主任的带领下,我香洲区共60多位老师赴广外外校参加了育师启智·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期间共观摩了6节精彩的数学课,从全国课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席争光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北京市城关小学校长柏继明老师的《合理安排时间》,从著名特级教师罗明亮老师的《认识整万数》到国家级骨干教师钱守旺老师的《速度、时间与路程》,最后从教育部国培专家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到省级数学骨干教师石珍老师的《重叠问题》,无不透露出大师的风范、智者的风采。赞叹之余,着实让我们汲取了不少的营养,思想上、见识上也开阔了不少。

席争光老师课的导入新鲜有趣,让学生通过猜一猜“长方形后面藏着谁”,引入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小数乘法需转化为整数乘法提出“转化”的思想,鼓励学生用“旧知来解决新知”,这为后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所用到的数学思想做好了铺垫,使得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快地把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积计算公式,分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练习的设计也是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席老师授课期间,不乏幽默诙谐的语言,当学生的回答完整、准确、一鸣惊人,而其他同学没有反应时,他说:“此处应该有掌声!”结束课时,黑板上的圆形掉地上了,他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摇头不语。“因为它是我们六年级才学的知识呀!”这样的语言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和台下的老师兴趣盎然,沉醉其中。我感到疑惑的地方是: ⒈当席老师讲解整数乘法转化小数乘法时,即把372要缩小100倍变成3.72,这样的说法不够严谨,也不够准确。这句话可以说成是把372缩小到原数的1/100。

⒉孩子们在判断了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比较面积的大小,它们还相

等吗?学生的推断是相等的。老师没有否定。

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真相等吗?不然,我认为在没有人为界定的情况下,曲线图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相等的。而老师的这种评价,会让学生以为不管什么样的图形,只要等底等高面积就一定相等。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

北京昌平区的柏继明老师上的是《合理安排时间》,她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普通话说得贼溜贼溜的,让人想起著名的小品演员赵丽蓉老师。特别是她的那些充满智慧的评价,让我印象很深刻。当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时,她以“英雄所见不同”让学生信心大增。当学生的回答比较完整,她以“这回答比较靠谱”给予肯定。当学生的回答比较准确,她会倡导说“我画个小红旗,我们要飘扬这种做法„„”。

她从让学生帮小刚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使学生明白同时做哪些事可以节省时间。再把例题“沏茶喝水”置于华罗庚的“优化法”和这个伟人的一次讲座中,让学生明白了要合理安排时间,得弄明白这三件事:想,那些事可以同时做?排,按顺序怎样排?查,所画的流程图是否全面?练习的设计紧扣学生生活实际,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题:写作业和设计板报都很重要,而且都要晚上完成的。让学生取舍,到底哪个更重要?学生展开了讨论。这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柏老师最后编了个《明白办事》的顺口溜:今天的事,今天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重要的事,优先办;困难的事,努力办;集体的事,提前办;所有的事,认真办。让学生不只有了知识上的获得,更有了对人生的新认识。

柏老师的课,让我困惑、有疑问的地方是:

⒈学生到后面练习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事情的先后顺序及哪些事可以同时做。柏老师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太少”带过,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那么老师在对例题的挖掘上是不是该更深一些,对例题的分析是否该更详细一些,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种判断事情可以同时进行的方法。这样的话,就很容易突破重难点了。

⒉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科学,数学语言,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学生的回答,我们除了鼓励之外,对于过于随便的语言是否也应该予以指正和修正,以培养孩子的严谨的数学素养。

罗鸣亮老师带来的是《认识整万数》,他让学生先产生要增加数位的需要,揭示课题后利用信封里藏着的66000000这个数字让学生猜猜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66000、660000、6600000、66000000,探索了分级、读数和写数等知识。虽然北师大版的本节内容容量很大,加上孩子们又是三年级的学生来上四年级的内容,但孩子们在和罗老师的共同探讨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真的很不容易!

特别是罗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孩子们很是欢喜。有个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一直站着,罗老师笑着说:“如果我是你,我会光荣地坐下!”“奇怪,这么不整齐,你们还鼓掌!”“不容易哦,不容易,谢谢你表扬我!”“读对的同学对我笑一笑!”“同意的同学对我挥挥手,挥挥手意味着再见,有收获吗孩子„„”这样的充满激情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罗老师对孩子的细心呵护,看到了一个现代教师充满智慧的引导,看到了孩子在他简约而灵动的课堂中生成了智慧。

让我感到疑惑和不解的是:

⒈当学生比较完660和660万的读法时,老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当孩子想要表达他的发现时,“有,不说了!”老师阻止了他。然后拿出信封里的数字:6600万,让学生读,这时,有部分学生读成“六千万、六百万”等不同的读法。使得整节课用时比较长,如果老师在没揭示谜底之前,给那个学生表达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得出:万级的读法和个级的读法相同,读完万级后加个“万”字。这样的结论得出后,学生在最后读数时,就不会感到吃力了,老师也不会因此而着急了。

⒉小结很重要。当孩子的发现和探索能够形成结论的时候,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当学生应用结论解决问题时,就会简单而明了。

钱守旺老师讲授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他跳出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先以搞笑短片让学生放松心情,再以“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搞错”这样的口号来提高学生的士气。他的课紧扣时代气息,时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课伊始就从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谈起,让学生充分感知速度的魅力。再出示例题情境,当比较所跑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的动物谁跑得快时,引发学生思考,要算它们一分钟跑的路程才能比较。钱老师适时给出了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的表示。在计算刘翔2007年110米跨栏的速度后,钱老师给出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接着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提炼出计算路程、计算时间的两个公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走进生活看速度”,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钱老师的课件设计地非常精美,超级链接的视频也非常精彩,从视觉上、声音上给学生以极大的感应和刺激,比较成功地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

我感到比较疑惑的地方是:

⒈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出现了不会应用公式的状况,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弄不明白什么是路程,老师是否在介绍速度时加以强调路程、时间这两个词在数学上的实际意义。

⒉当学生解决了老师给出的实际问题后,提炼求路程和求时间这两个公式时,课堂反应比较沉闷,老师是否在此高估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可否采用根据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来推导这两个公式呢?

⒊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是辅助的作用,可学生几乎一整节课都在抬头看PPT,老师是否该给孩子留一些发挥的空间呢?

9月23日,首先是天津的徐长青老师带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以扣人心弦的魔术引入:一张纸,撕两声变成几张?让学生去猜。因为撕得位置不同,可能出现4张、3张、2张、1张等结果,所传递给学生的观念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提供信息。特别是在这个已经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接着追问:4张4张地撕,能得到2012张吗?2011张吗?2010张吗?引入了假设的思想。最后以华罗庚的故事研究了1、4、7、10、13这列数列的规律,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这样思考方式,并把它演绎成了动作和声音。使它在学生的血液当中汩汩流淌。期间充满了惊喜和赞叹。特别是当徐老师感慨地谈到:“伟大的华罗庚爷爷已经去世,但„”“徐老师还在”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可徐老师有一天也会不在,但„”“我们还在!”孩子们自豪地说着。“为什么呢?”徐老师追问孩子们。“因为我们要把这种财富传承下去!”孩子真诚地回答道。这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啊!传承的精神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入被浸润到孩子们骨髓里!

徐老师的这种大师风范,从台下老师的阵阵掌声中和孩子们恋恋不舍的心情中得到了印证。他以这节课,生动地诠释了他简约教学,追求极致的理念:花儿应该绽放在属于它自己的季节,简约教学应是一种艺术的精致。

广外外校的石珍老师和自己班的孩子带来的是《重叠问题》,以生本理念来授课的。期间孩子们那自信、大方、热情、活波的个性和抑扬顿挫、正确完整地表达让人折服,让人赞叹。可能没有接触过生本课堂的老师还会以为这些孩子是提前经过培训过的。其实不然,他们所呈现的是生本课堂已经成熟了的常态课。石珍老师在与孩子们的平等对话和自然交流中,完成了重叠问题的探究内容。

让我比较困惑的是:

⒈当我们在给孩子教了一些生本语言后,孩子在具体表达某个问题时,总是在极力地追求完整表述,因此说起话来总是慢慢吞吞的,缺失了孩子原本的灵动和活力。这样的“完整表述”是否应该归于“自然表达”,切莫一再强调。

⒉当学生汇报重叠后的两个集合元素的总数时,出现:只参加一种的人数+只参加另一种的人数+两者都参加的人数这样的算法时,老师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和积极地评价,虽然这与重叠问题中加上两个集合的元素减去重叠的部分这样的算法不同。

课已结束,心情很是沉静,视线渐趋明朗。也许,在这样的大师级的熏陶和带领下,我们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_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XX小学 XXX 3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著名特级教师余颖老师的示范课《数学游戏》以及讲座:“自主课堂应有的表征及策略”;聆听了钱守旺老师的示范课《24时计时法》和讲座“教育应该不一样”;刘伟男老师的示范课《认识长(正)方体》和华应龙老师的《找次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活动中既有名师精湛的课堂展示,又有专家精彩的讲座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几位一流的数学大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孩子亲切和蔼的评价、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24时计数法》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钱老师分四个环节完成本课教学。

首先是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24小时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事情,都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少清晰的理解和数 学思考的过程。因此钱老师的课堂设计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单向的“说讲练”转向“生活”中,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让学生乐于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钱老师在这节课充分依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引出课题,体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钱老师把数学生活化,学生利于理解24时。钱老师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紧相联系,时时刻刻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 学生的已有经验。如“讨论”电视节目,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这样的计时方法(火车票,公交站台,肯德基的营业时间。新年钟声),还有最后练习中的“一天的活动安排”都是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其实并不难,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去投入学习活动实践。主动并且乐意的理解知识、巩固时间、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接着钱老师利用课件,让学生们充分体验24小时。通过转动钟面,使学生感受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就是经过了24个小时,一 天是由2组12个小时组成的。同时将每个时间点排列成长方形并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夜晚到中午是由黑到白到红,由中午到夜晚是由红到白到黑,并有意强调表示时间的一些词语,如凌晨、上午、中午、傍晚、晚上等,特别是那个一昼夜钟面的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夜色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在到夜色月亮星星的过程)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并了解了24时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每个时刻的意义。

最后钱老师教师语言循循善诱,学生乐于接受。钱老师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简约。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形象有趣,通俗易懂,而且恰当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另外,这位老师也运用了大量的无声语言,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同时,钱老师还为我们献上了精彩的讲座《自主课堂应有的表征及策略》,从讲座中我们明白,一节课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达到怎样的程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好课堂。正因为有钱老师这些名师们课前四十小时甚至四百个小时的付出,他们的精彩表达给我们一线教师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华应龙老师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展示了《找次品》,本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体现“由易到难”的思想。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找次品”问题,对从5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难度偏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例1前,华老师增加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内容,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当学生理解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然后再来探究5个、9个的情况,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思想。而且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是均分3份思想的基本模型,把这种情况加以研究确实有必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教学中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开始就设计了认识那个学生猜想“从81瓶中去找出一瓶次品来,至少要称几次保证能找到”,这个时候学生其实是没有概念的,乱猜的,教师适时介入,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从小的数量中找次品来研究。研究3瓶、5瓶、9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均分3份来称所需的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81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经过探究后发现从81瓶中找一瓶次品只要称7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欲望。

三、体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本节课就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首先从9瓶中找1瓶次品的几种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是否无论是多少瓶都是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就必须再用一个例子去试验,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两天的观摩学习,领略到了很多著名教师的风采,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收获很大,比如课前谈话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引出课题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数学用语,典型习题的选择等等,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桥头二小:卢月超

我有幸参加了赤峰市举办的“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两天的活动中,我们聆听了钱守旺、易博、华应龙、刘劲苓、许卫兵、刘德武、七位教授的观摩课和精彩的讲座。下面我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习的些许收获。

感悟教育:教师又该怎样教育学生“分苹果”呢?

《分苹果之一》一位母亲问她10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们都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们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读懂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纯净,孩子开始撒谎是从第一次讨巧开始的。生活中,孩子犯错尽可能地了解犯错的根由,不然,不恰当的批评给孩子的是委屈和苦恼!】

相信大家听了以上教育故事,自己对教育会有新的感悟,不妨与同事交流和探讨,或写成教育日记(反思),便于我们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以上是我受到专家们的启迪后,对教育浅显的思考。接下来,我就这两天自己的些许收获向大家汇报:

一、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可激发学习兴趣。

刘德武老师的《埃舍尔和他神奇的骑士图——密铺》。由介绍埃舍尔到欣赏他神奇的骑士图,学生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密铺的“神奇”,接下来的探究新知变得有趣了,于是数学课堂就“活”了。课件演示、动手操作简单密铺到变式、变形密铺,密铺的应用和拓展(语文学科)等使各类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或能力。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效果往往更理想。

这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创设一种数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好教材的情景串,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易博老师的《秒的认识》,在授课时,易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情景串,情境教学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专家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全面的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专家非常重视板书的作用。把信息窗中的主要信息、主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式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这一点值得好好借鉴。专家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善于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提炼知识点、及时将旧知识转化知识到教学目标的新知识,这些做法都需要我去好好揣摩学习。专家创设的情境一方面是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另一方面,情境中隐含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关联,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值得去探究的。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许卫兵老师的《认识的小数》,整堂课老师收放自如,“以学定教”,为了学生的“进”,教师尽可能的“退”。学生在猜、思、验、做、结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然后,再向大家抛出“这是我的看法(观点),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学生可以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点评或总结同学的观点。这样孩子们就都动起来了,学习也就真正成了学生自己的事。

钱守旺老师的《亿以内数的认识》,让孩子自学文本,然后提出疑问,师生共同释疑,替代了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得数学课堂生成的内容极为丰富。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总得来说,通过这次学习,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后,我将期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这种学习,让我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今后漫长的教育教学工作。

下载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