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学课堂”开题报告
构建“三学”课堂策略研究(课题再斟酌)
开 题 报 告
金堂县实验小学教科室 冯子红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构建“三学”课堂策略研究》历经半年的调研论证,我校于2013年12月申报,1月4日由金堂县教培中心课题规划办正式批准立项,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作开题报告,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
近年来,在新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思想的引领下,实小人高唱“扬长教育”的主旋律,以“扬天赋秉性,育个性特长”为核心理念,以“人文气息浓郁,教育质量一流,师资队伍优良,学校特色鲜明”为目标追求,“聚焦课程、聚焦课堂、聚焦课题”,特别是着力构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扬长教育”课程体系,坚守教育本真,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和教育质量。学校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有一个能较长期坚持的项目去推进和支撑。
(二)在研市级规划课题研究中反思的需要
2012年12月我校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优化学科团队研修 发展教师教学特长研究》批准立项并顺利开题,建立健全研修和奖励机制,组建了5支研修团队,各研修团队正按团队的研修课题或专题团队有序有效开展研修活动,团队研修的精神和部分学科特色正在形成中。可我们也从各研修团队反馈的研修实践困惑中感到:团队研修的途径、方式可以多元化,但在聚焦学科课程、聚焦课堂、聚焦学生方面缺少一种统领的主题,他们急切需要这样一个“焦点”和“方向”。
(三)学校布局调整后新实验小学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思考
2013年8月原实验小学在金堂县教育局学校布局调整中成立了新的实验小学,我们邀请了省、市教育专家做了教改专题报告。从专家的报告中我们了解了整个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和现状,学校也开始反思我们在校本研修中坚持了16年的“说课、磨课、评课”活动的得与失,我们也感到了: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锻造教学骨干推出新人的过程中特色不是很突出、在县域内乃至成都市的学科竞赛中缺乏竞争力,不能彰显实验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特色,原因在于我们只是跟着别人的后面找感觉,“说课、磨课、评课”主题换的太快,还没来的急总结提炼和推广实践应用的价值,教师没形成共识、没尝到甜头。
(四)新教育实验研究推进的需要
新教育实验在我校已全面开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迫切需要我们确定这样一个聚焦点去支撑新教育实验。
(五)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2013年10月,教育局教培中心提出了“533”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改革的方案,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一个有适合学校发展的课堂改革的主题发展。
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我们在2013年秋季开学初邀请了县域内的教科研专家共同深入课堂、教研组问诊,先后提出了《课例式教材解读教研模式》、《自主课堂模式》等主题研究,在交流争论中逐步明晰了焦点:科学正确“解读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追求“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实现课堂为了“教是为了不教或少教”的学生“学力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所在。并课题筹备组分别深入1——5年级语文、数学学科课堂调研观课筛选出唐燕、谢晗、王艳萍、夏迪四位老师作为榜样尝试教师,11月13、19日又分别请市县学科教学专家位临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并正式提出了《构建小学“三学”课堂策略研究》的课题。尽管我们已有市级规划课题,我们想自加压力对内外都旗帜鲜明的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与目标。
二、课题的涵义(参见听课笔记罗军意见)
1.界定“三学课堂”的涵义——以“学科、学法、学力”三个基本要素构建“自主、开放、活力”的基本课堂模式;“学科”即科学解读《课标》与教材确定合适的“教与学”的目标、预设活动;“学法”即为实现“少教多学”建构以学法指导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力”即为开发学生潜力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指建构“人人参与的课堂”活动去积累学习经验。2.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学科”知识建构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学法”指导是实现“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学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前二者是显性的也是近期的而后者是隐形的未来的;
3.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培植学生学力发展;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教师教“少”,实现学生“多”学(从内容、方式方面实现转化);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根据学科、年段特点探索学法指导的途径与方法
4.于是我们提出的基本主张是——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2013年10月,教育局教培中心提出的《金堂县“533”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改革的方案》
2.2014年2月24日金堂县教培中心主任王道庚 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践行“少教多学”理念,切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讲话
四、国内外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1.外国研究现状综述:
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所倡导的“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即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 五个维度,教学法(Pedagogy),学习体验(Experience of Learning),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评价(Assessment),教学内容(Learning Content)。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目前,国内关于探讨“少教多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很多,多是介绍结合新加坡“少教多学”教学思想和经验,对我国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分为“有效课堂研究”、“对课堂的多元文化理解”、“风格与个性的课堂”三个层次,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六个度”给我们很多启示。如在实践上:江苏省姜堰市叶甸中心小学的《构筑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的新教育的理想课堂的研究对新教育理想课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二是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是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学困生优先);四是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是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的“讲学稿”实验。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黄大龙《生态课堂要实现四个转变》。李如密、侯会美《绿色课堂创建策略》着重强调,课堂上学生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自己的个性。肖开选,范斌,周艺娟(2008)指出,智慧不是靠教的,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悟出来的。因此,多教无益,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学。他们在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少教多学”的四个策略:一是利用丰富而合适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搭建教学支架,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四是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对本课题有借鉴作用的“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云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西宁达中学“自主开放型课堂”模式,青铜峡市一中253高效课堂模式。
3、成都地区及我县现状综述:
成都石室中学的“个性课堂”,青羊区“智慧教室”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成都市实验小学的“智慧课堂3+1”模式,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江林小学345高效课堂模式” [三步(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四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五课型(新授课、阅读课、讲评课、复习课、实践课)],成都高新实验小学疑思导学课堂模式(一是教师“导思”——主要通过“导题、导文、导结、导写”,达到“导法、导知、导创”的目的;二是学生“学疑”——主要通过“质疑、探疑、释疑、存疑”,培养学生“敢疑、乐疑、会疑、善疑”的思维品质),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四三五课堂模式”,高新区芳草小学梁艳“儿童学堂”等,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契合我校的“三学课堂策略研究”的思想。
教培中心提出的“533”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少教多学”;成师附小金堂分校‘主体学堂’,把学生的学放在课堂的首位;安邦小学的“和谐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与得,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发展;我校作为“磨课”活动的有效课堂研究与扬长课程的许多做法,也与“三学课堂”的做法相一致,只是我们还关注了作为教师教学基本素养的“学科解读”建构的关注。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科特点鲜明(教师学科知识的建构准确,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系统建构,为教师做到“以学定教”奠定学科基础——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学关注点前移,实现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
2、学法指导落实(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3、学力培植有效(放眼学生未来学习发展)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书籍文献学习学科学段学法指导策略、结合课标教材解读梳理学科学段学科学力发展目标
2、调查研究法 开展学情调查确定“少教多学”目标、预设预设“学法指导”
3、行动研究法 结合开展课例式教材解读活动建构学科知识系统——确定“少教多学”目标、预设“学法指导”,建构“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发展学力的’三学‘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4、经验总结法 以榜样教师示范引领教研组交流或专家指导提炼学科学段“三学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成立以学科课题研究组进行阶段研究报告的形式总结“三学课堂”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基本思路 “三学”课堂解决“学科”问题是基础和前提,探索“学法”指导是解决课堂改革的核心技术问题和成果形式之一,培植学生“学力”是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拟从学生影响和阻碍“学力”发展的教育教学因素分析教师“学科”问题人手,用教师研讨、行政介入、专家指导等手段改变认识误区,以课堂为实践载体“现身说法”转变教研模式,分阶段对“三学”实施推进,并在不断反复中对三者的相互作用适时调整。具体讲,随时反思“学科”是否解决了课堂“学法”指导、课堂“学法”指导是否促进了学生“学力”发展。基本策略
1、思想引领
在前面课题产生的背景分析中我们提到了:金堂县教培中心提出的“53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我校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情况对于本课题的启发。于是我们想到:
第一,学习和借鉴“533”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研究的部分精髓成果应用到“三学”课堂的建构中,比如“四度六合”标准等等。
第二,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三学”课堂的主张很契合。比如,新教育实验提倡: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而我们“三学”课堂首先就是改变教师对学科课程的的关注度的提升,在课堂教学实践再次反思对学科课程的认识与丰富,让课程资源成为教师自己的“财富”,改变课堂“失却”课后“补”的教学状况;其次,改变教师的学生观,把学生学力的培植作为教师教学的最大的教学目标;第三,学生的参与度、个性表现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要素。
2、实施的组织框架设想
第一,向内外借力助推课题研究。请县域内外专家到“实小讲坛”讲学,在理论上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第二,利用我校名师资源通过“实小讲坛”和课例研究,在“学法”指导上给予技术支撑。
第三,整合校本教研资源,实施“课例式”教材解读模式实现“学科”建构和课堂“学法”指导的无缝对接。
第四,利用读书活动自我补充和丰富关于“三学”课堂的理论。
3、课题组把全面推进“三学”课堂和重点锻造榜样教师及经典课例相结合。
4、课题组分年段特点落实、分解研究的重点问题或策略。
5、阶段展示形成“森林”效应,并及时请专家提炼和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为准备、申请立项、实施、结题共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把脉问诊,发现真问题。通过听课议课,专家梳理找到问题。
2、专家引领,理论学习,思想碰撞,结合课例呈现,专家点评,教师讨论,选择课题。
(二)、申请立项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筹备课题,对课题论证,学习相关文件、资料,解决研究内容、目标、策略,进行思想碰撞,落实课题主研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制定课题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三)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6年1月)
1、扎根课堂,立足教研,进行“三学课堂”策略研究,通过课例式解读,常规课堂实践,磨课;通过专家适时介入,引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做好学校现有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适时对课堂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思路,加强管理,优化和完善三学课堂。
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参观考察”、“学术讲座”、“教师论坛”、“专业阅读”、“开座谈会”、“深入课堂”等多种形式加强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4、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小论文、录像课等来加强研究和总结提炼。
(四)结果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
1、做好相关教学调研总结工作,召开总结会,申请结题。进行课题的总结提升,形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群,撰写工作报告、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集,进行成果鉴定。
2、资料回收归档并整理成册,物化其他研究成果。
3、迎接鉴定组检查评估。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得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强,学习很有成效,学法应用自如,学生的学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学生的精神品格得到塑造,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敢于手脚,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选择教育教学策略上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追求最佳学习成效。能做的在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同时最终发展学生学力能力的培养。3.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质量”与“特色”得到很大提高,在县内起到带头作用,县外具有很大影响。
一是学校培养出一批教学风格独异、能起带头作用的名优教师。二是学校对课堂的评价机制得到转变。
三是实现课堂教学重心的三个转变:“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传授知识为中心”——“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很好地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在时空量上的比例关系,达到“少教多学”与“发展学力”的目的。
4.最终成果内容及形式 开题报告
阶段计划与研究报告 阶段研究成果文集:论文、教学感悟、教学案例与分析、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微课程、录像课、教案、实录评价
“三学课堂”学科学段建构模式 学科学法指导学段指南 学科学段学力目标发展评价指南 “三学课堂”评价细则 课题工作报告 结题报告 专家结题鉴定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肖军(校长)副组长:李晓芬(分管副校长)
成 员:冯子红 唐晓燕 黄莺 夏祥川 杨春梅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李晓芬(分管副校长)副组长:冯子红(教科室副主任)
成 员:唐晓燕 黄莺 夏祥川 杨春梅 彭上琼 萍 唐燕
(二)科研保障
(1)课题组特聘请课题研究的专家顾问指导团队。
王燕 曾莲县教培中心罗军主任、教育科钟云副科长、小语资深教研员陈积泽老师、小语数学资深教研员黄淑兰主任作为以及同市教科所学科专家建立的长期联系,他们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帮助。
(2)建立了在学期初或结束时请大学教授讲学的全员培训制度,保障了教师教学思想的前沿定位。
(3)我校先后承担了市、县许多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4)课题组成员都曾参加过市县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
(5)在研市级规划《优化学科团队研修 发展教师教学特长研究》的5支学科团队在本课题研究中能起好中坚作用。
(6)课题围绕本课题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前期的践行与论证工作,取得了全体参研教师的共识。
(7)建立了“三学课堂”实验研究榜样教师梯队。
以上报告是课题组对课题的再认识、再思考、再论证,希望老师们充分认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以自觉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三学课堂”的研究中通过“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的方式——成就教育的自我、发展学生的学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再次肯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高效课堂开题报告
篇一:高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中小学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其衔接的研 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乌审旗教育系统课题组 张晓云
《中小学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及其衔接的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nyjgh2012076.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此类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多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目前,国内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关于教学有效性和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大量先进教学理论和教改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地区和学校还是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还缺乏拥有高效教学的理念以及相关的策略,正因为此,我们的课堂还会呈现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收益不大的现象,因此由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之现象比比皆是。2.此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
通过《各学段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衔接研究》课题研究。
(1)为素质教育注入活力,构建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更科学、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批乐于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和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型骨干教师。
(3)为学生自由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代乐于自主学习,懂得与老师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者。
(4)把师生从满堂灌输,题海训练的高强度、低效率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课堂变得轻松、快乐而高效。(5)打破学段的界限,唤醒教师对学情的深入分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围绕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为破解学段衔接难题、提高教学实效提供有效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2.课题研究内容及重点
(1)课堂教学高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高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3)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为了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细分为若干具体问题: ①促进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策略
包括: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如何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处理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的关系等。②促进学生高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包括: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的监控,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如何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等。(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各学段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相互衔接的研究。
在一个特定的地域中,多种力量、多种模式不利于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百花齐放有时可能导致一花不放,只有一花先放,才能迎来百花齐放”。基于这样的认识,各学段学校在致力于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侧重于各学段教学模式衔接的研究。通过在全旗内最终完成一种对教育模式的“聚焦”,生成一种整体工作思路上科学性与一致性的统一。(6)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高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努力建立一套适合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探索一套比较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
1.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法贯穿研究全过程,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将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2.本课题的重要观点:
(1)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a、教育即解放b、教师即开发c、学生即创造d、教室即成长(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4)高效课堂在“命门”:“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a、“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b、“关键”定成败: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真正觉醒和发挥。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c、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d、模式出效益: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e、流程生能力: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即所谓“熟能生巧”。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①形成教师对高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②形成教师对高效教学实验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高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
③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④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高效学习和教师的高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⑤结合各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2.通过研究,各学段学校要构建相对规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减少学校、年级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对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与自身学习方法不适应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教学思想与操作思路的统一,保证区域性教学风格的一致性,最终确保学生在各个年级段学习习惯的连续性和适应性。
3.通过研究,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强化各学校开展科研的组织与研究能力,促使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为研究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并通过纵向、横向比较,不断完善研究,及时总结出规律性的实践经验。本课题将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2.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3.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育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教学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4.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2.1—2013.8)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 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 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2.实施阶段(2013.8—2014.9)① 分工落实。
② 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
③ 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④ 邀请专家会诊,引领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3.中期总结阶段:(2014.9—2015.9)
中期总结,展示初期成果;进行反思,调整方案。4.结题阶段:(2015.9——2016.1)
整理各项成果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展示课题成果,接受终期评估鉴定,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篇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课题负责人 杨小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2.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3月——2013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5.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1年8月—2012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篇三:《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开题报告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开题报告 龙湾小学 王 杰 鲁方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提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进行教育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关键。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主阵地,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更需要重视、强调发展,应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创新过程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传统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扼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如,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统一、划一与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考分和考试等定量评价(定性分析评价问题)。忽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做出发展性评价;教学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在个性发展方面,过多地强调教育规范的统一和要求的共性,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自由和个性生存空间。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重大变革。
基于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应该说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若果这项尝试能够获得成功,或者得出一定的经验,它必将对我校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更可以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进而带动相关工作全面进展。
同时,通过此项课题实验,可以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从而带动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借此形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一个新的改革思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就必须成为研究者,成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的专家,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龙湾小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高效课堂的“高效”,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三)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及观点)课题申报之初,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高效课堂”,国内外专家专著未有明晰的定位和阐述,“高效课堂研究”也还未成体系,比较多的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点呈现。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也出于起步阶段,不少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宏观管理层面而没有深入课堂,不少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研究重点 研究目标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研究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4、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5、教学评价的高效性。研究假设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创新之处
全员参与,师生互动。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各备课组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设信息库,利用学校信息组、计算机房、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课堂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校内备课组赛课活动和研讨会;每年12月中旬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备课组以打磨成形的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验收,组织组员外出学习考察,解决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 定的成果,形成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1、整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运用调查法和观察分析法。
(1)了解各个学科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存在哪些问题。(2)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准问题存在的关键所在。(3)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1)依据问题,各学科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
(2)各学科设计子课题。每几个人负责一个子课题,细化研究解决。
3、依据解决方案,直到能够具体实施。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把具体方案实施到课堂教学之中。各子课题分别行动。整理出课堂实录等初步研究成果。
4、总结成果。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和行为分析法。
(1)结合具体实施工作,总结相应的规律,升华成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
(2)汇总成果。
(六)、完成项目的可行性
课题负责人王杰是我校校长,教学专业出身,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在学科教学领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一个典型的科研型教师。从事领导工作后,关心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说是资历深厚,经验丰富,成果丰硕。
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多是我校各教研组拥有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大多已经参加过不止一项的试验研究。几乎集中了我校全部的教学精英。实验教师全部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学科体系内的问题,并加以论证试验。因此,实验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时间是有保证的。
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与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各子课题主持人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1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1月——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数学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教育传统,改进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数学教育与生活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道路,挖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活的素材,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力量的潜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有益收获,缩小差异,营造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社会价值。为了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呼涣实践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数学教学陪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教育价值。本课题的研究虽然是数学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却能提供一个范例,即如何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范例,所以,它有助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数学生活化: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现有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生活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变成富有现实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本课题在总体上以现有教材为教材,但现有未参加课程改革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在内容上不过分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题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个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更是陪养实践能力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实际上,建立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发展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极好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课题可行条件分析。
(一)理论层面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算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念,充分地论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是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层面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在自然常态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过程。
2、行动研究为抓手,研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途径、策略。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进行比较研究。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分3个阶段进行。
1、形成阶段
①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②对当前的数学评价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进行先期的重点实验研究。
2、研究阶段
定期举行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研究中完善、修订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探索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系和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①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②结题。
③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优秀课例汇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4、”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评价模式研究”结题报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3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习、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习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平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习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习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习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习,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习,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习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习、复习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习或者复习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习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4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于20xx年12月27日向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20xx年安庆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习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习,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练习为主,可以说,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习,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习。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
3、讨论交流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原则:
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
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
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习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3、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习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习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枞阳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殷振中
殷振中:枞阳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张启好、王传兵
张启好:枞阳中心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王传兵:枞阳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xx—20xx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安庆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鲍晨霞、童习飞、朱学清、王菊香
鲍晨霞:枞阳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童习飞: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朱学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王菊香: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5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习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习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习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习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习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习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习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习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平,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习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如课前预习、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6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2、数学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实际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存在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更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练习时以反复的强化为主,以至学生的作业量过多,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了数学的实用价值。(5)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3、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生活的研究就是进行二者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性的现代人才的研究。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题报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二)具体目标
1、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
2、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完善自我。
3、使参与研究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能保证师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教育的保障措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得以提升。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
3、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1、整体性原则:即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
2、师生合作性原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建立起真诚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发起学生自主与创新性,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
4、生活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习惯。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校建有先进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6)
1、申请立项,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查阅文献及调查了解。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验阶段(20xx.9--20xx.12)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资料,集中辅导学习。
主讲内容主讲人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和理论依据王新甫
数学生活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误区沈宗标
数学生活化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陈玉红
数学生活化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技能?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新甫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着力研究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
负责人
数与代数杨艳、郝玉
统计与概率吕春红、吴晋、
空间与图形周科源、郝名华
4、整理实验材料。
(三)总结评定阶段(20xx.3--20xx.6)
1、总结评价,验证假说(终结性对比测试)
2、反复验证,理论升华(终结论文)
七、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
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
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20xx年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20xx年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习过程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平高,制作课件的水平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习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习。通过学习,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20xx.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20xx.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xx、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开题报告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愧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第四篇:优化课堂课题开题报告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陈伯刚
宝坻第五中学
一、研究背景
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教学质量是对教学水平高低和效果的优劣评价。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永恒的追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教学质量还不够理想。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理解“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含义;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农村中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并真正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探索提高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特定教学情境中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是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简言之,教学策略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措施,是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围绕我校现状,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各因素进行调查、了解、研究,最终实现以下预期目标:
1、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体系,进一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师在教学方面探索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3、形成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实施体系构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教学理念、策略、流程及考核评价标准
4、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2、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3、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4、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五、研究对象
课题实施对象为非毕业班全体学生,实施主体为全体教师,研究对象为在校学生,其中以八级为主要研究对象。
六、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质量观
(1)质量是发展的。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2)质量是多样的。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以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等。
(3)教育是适宜的。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只要是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高质量人才”。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作用。教师是学生与所学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的7 种智能,使个体智能各具特点。同一班的学生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基本素养等存在着差异,具有各种不同的兴趣指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掌控课堂教学节奏,优化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使每个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充满个性的发展。
七、研究假设
调查分析。总结制约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提高原因。采用行动研究客观分析教师教学现状,通过学习研究国内外已有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坚持走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道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找出符合于教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发展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与肯定。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拟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主要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辅以理论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1、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原因。
2、采用行动研究客观分析教师教学现状,找出符合于教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学案研究,课例研究,教法研究,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发现和培养优秀老师,建立以优秀教师带动下的全体教师发展机制,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3、研究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开设学习方法讲座,开展提高学习效率讨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九、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2016年7月—2018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成绩;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1、准备阶段(2016.7——2016.10)为课题的论证、开题、研究对象确定和对象现状调研阶段。
(1)本课题正式立项以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实和细化,将课题划分为若干子课题,围绕各个子课题,对教学策略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为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3)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素质、学生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完成各样本学校的现状调查数据收集,总结出影响农村中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2、实施阶段(2016.11——2017.12)研究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培训、集体备课与评课、上研讨课与示范课、教学重难点研究、教法研讨与心得交流、写课后记或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与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加强过程管理,注意收集、整理过程资料。
3、总结阶段(2018.3——2018.6)
研究内容:对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对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类、提炼,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汇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优秀论文、优秀教案和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心得与反思、师生获奖情况及影像资料等),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向上级课题主管部门申请结题。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职称在中学一级以上,学历均在大学本科,都是在教育教学一线十五年以上的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容易找准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目标,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在针对初中学生教学,课题组教师已经有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王国良老师主持的区级课题《音乐教学中参与体验式教学方式的研究》于2012、12完成结题,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得到全区推广。刘学敏作为“265”骨干教师,负责了区级课题《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并于2013、10结题。
具体分工如下: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责任人:王国良
姚莉娜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责任人:刘学敏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责任人:陈伯刚
提高思品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责任人:呼艳敏
安文英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责任人:杨立新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责任人:徐艳婷
十一、参考文献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8期邓先。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高明波。
3、《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纪德奎。
4、《课堂优质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章云珠。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6321”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贵州省瓮安三中“6321”教学模式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教与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它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地区名校?这是当前教学的热门课题。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始建于1994年,现有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2200余人。十九年来,学校以“严、勤、博”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管理,弘扬新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成绩喜人。教师治学严谨,孜孜以求,参加县、州、省优质课评比屡次获奖。近年来许多教师撰写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获奖。瓮安三中是全县初级中学的示范学校,优质生源学校,在全县乃至全州都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学科教学模式,争奇斗艳,硕果累累。特别是数学教学,在十多年实践中总结推广出“6321”教学,它是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得到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的认同和运用,得到领导的肯定,得到学生的喜爱。在每年中考或统考中,数学科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上500余人次,居全县之首。本课题小组教师一致认为,“6321”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值得借鉴。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6321”教学模式------“6环节3协作,2案1宗旨”。6个环节:自学、引导、合作、展示、揉合、强化;3个协作:教师与教师协作,资源共享;学生小组作协学习,共同探究;师生协作互动,达到教学目标;两案:教案、学案;1个宗旨:能力至上。
所谓“6321”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展示能力的机会,然后师生通过揉捏中和提炼知识,最终进行强化,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注重老师与老师之间应团结协作,分小组、分章节备课,并进行试讲、讨论、改进,最终定案,资源共享;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是六个环节的核心工作,学生质疑、探究从这里开始;小组讨论教师要协作参与,当然不能包办代替,师生互动是各个环节的关键所在,是让学生形成定论、定性能力的最佳时刻。要做好以上各个步骤和环节,当然教师事先必须设计好教案、学案,也就是备好课,没备好课而进课堂,一切目标都不可能达到。所有步骤环节都是围绕一个宗旨:发展学生能力,即能力至上。
“6321”教学模式,还是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相互协调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兴起的主体教育学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主体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人的主体发展性,而且具体指出了人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科学地说明了影响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与条件为研究解决本课题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6321”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教学中的高效模式,并以此为今后教学的目标模式。
2.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累研究素材和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经验。
3.关注“6321”教学模式的实验成果,关注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研究内容
1、查阅相关理论资料,统一目标,结合当前和近代教育理论对“6321”教学模式进行论证;
2、制定可行性方案,对“6321”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实验;
3、由教学经验丰富,有资历有名气的教师进行试教,并跟踪调查实验效果,制作课堂案例;
4、提高全员参与能力,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收集教学案例,汇总课题资料。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自2013年9月-2016年9月。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
① 查阅与课题相关资料,学习有关书籍,理解与“6321”教学模式相关理论,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状况,对课题的相关概念进行初步界定,通过调查分析及可行性论证,形成研究报告。
② 归纳总结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③ 确立“6321”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0月)
① 根据第一阶段得出的结果,分析教学特点,制定合理统一的教学方案,专题进行对比论证。
② 总结论证结果,针对专题,制定更为合理的“6321”教学模式。
③ 展开实施后的教师问卷调查与教学效果测试。第三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9月)
① 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收集教学案例,制作视频资料。
② 课题组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研究法 : 对“6321”教学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3.实验法:选择班级进行对比实验测试,跟踪效果。
六、研究思路
1、课题研究报告;
2、文献研究记录;
3、教师教研论文展示(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教学心得等)相关论文、教学案例;
4、教学视频等影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