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试论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时,阅读教学是最经常最重要地训练,老师们都很重视阅读教学,充分发挥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关键词】语文 示范 教学
一、老师示范指导
1.要提高学生们地朗读水平,老师们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老师们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老师们范读时要让学生们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们进入意境。感情色彩很浓厚地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地思想感情。
2.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地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地基础上,要让学生们多读,让学生们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们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主要有空洞繁琐地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而学生们所得到甚少;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们忙于做笔记,老师讲的一点也听不进;而潜心读书时间少。致使学生们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影响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
3.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老师们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朗读指导,既可以增强学生们对课文中心意思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语句意思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阅读的方法
1.向学生们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避孕药,关键在于老师们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们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们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地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地问题,引导学生们寻求正确地答案。最好地方法是:学生们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地自觉进行。
2.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问题时,那就是成功了。弄清字、词确切意思,用法以,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疑问,然后由老师们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阅读要求老师们应顺着学生们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点拨和引导,使学生们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们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们发散思维,发挥他们创造能力。
3.盲目读有别于自学读;应付式读“食不知味”,有目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老师们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们带着明确目,来取最佳读法,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需要。
三、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
1.一节课将大量时间让学生们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们自己读出汉字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老师们少讲,让学生们多读,以读为训练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读书声。我要求学生们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训练,我班学生们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2.初入学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们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训练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们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学生模仿性又很强,老师们作适当、及时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高低,速度快慢示范给学生们。
3.比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地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地一切地。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地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们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上述阅读,学生们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近年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参与式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师生共同参与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我们首先要考虑问题。我和所有老师一样,面对着现在众多教育理念、方法、模式等等,时常感觉到无力招架不知道从何入手,甚至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教书,很迷茫。但作为一名现代老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肯定是必需,那么,学习确是一条较快捷径,边学边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和反思,对于自身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改变,参与意识培养凸显其人才在社会立足重要性,因此,对学生培养教育模式也应朝着社会需求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参与各项活动的能力。
第二篇: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
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
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田庄镇九年制学校 高利飞(校本研修学习材料之六 2014年6月3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教师普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突出表现在产出与投入比率低,“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调,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初中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应试教育阴影作祟,教师的教学围绕考试要求转,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我校语文教师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然而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2、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甚至有部分自认为教书应考有法的教师将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弃之不教,理由是考试根本不会考这些内容。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很难想象,一个很少自己看书,很少自己搞学问,很少自学的老师,对自学的坚定不移的理念会有多少认同呢?会坚定不移地推行自主学习吗?会有耐心吗?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需要过程,解放课堂,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受其束缚,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严重。在新课改的今天,在学习参观省优质课评比之后,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感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显得迫切,因此我们将联系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指引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语文素养,积极探索创新性课堂模式,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以此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语文教育家王尚文《语感论》著作,关于言语形势与言语内容关系,在语文教育中,立足言语形势,语文教学目的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提供给学生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进而把握言语内容,了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于个体言语活动。按言语形式的学习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
2.研究新一轮课程改革关于现代学习方式、新型学习方法方面相关内容,探究这些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学校教育心理学》,关于现代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的理论,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资助创新学习的方法。
3.研究课改关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过去被动的‘授—受式’为主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及《语文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求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途径,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检索法。用于有关理论研究,选辑资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每一个方案的可行性。
2.行动研究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验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实践检验其课堂教学效果。
3.评价和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辨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劣与可行性,去劣存优,去粗取精,进而总结出一套性质有效的可操作、可推广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4.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及时写成书面材料并经行总结反思,在杂志上,网上交流。
5.调查测试法。通过课堂检测来反馈这些语文课题教学模式在整个年级中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9月—11年10月)学习《语感论》和相关 理论性文章,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观摩研究省市优质课、公开课视频录像,阅读钻研先进省市的教改经验,撰写体会文章,交流学习心得,备课组组织分工,商量制定具体措施。
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3月)各年级教师根据具体方案和要求,运用创新性课堂模式于语文课堂教学,期间将开展4次听、说课活动和2次经验讨论。
验证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请学校领导和本片语文教师对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予以检验,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并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
总结阶段:(2012年8月)课题的总结汇报工作,包括论文的撰写和结题报告的完成。
五、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郭希锐
课题负责任人,制定研究方案,组织指导实施,分析实施情况,编撰研究资料,撰写课题报告。
陈照杰
课题组成员,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实施的方法、途径、模式。
王娇云
课题组成员,观测记录案例,跟踪收集学生听课情况反馈,撰写研究论文。
张桂明
课题组成员,观测记录案例,跟踪收集学生听课情况反馈,撰写研究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改变教师讲、学生记这种相对陈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究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师生双边良性互动,体现新课改教学要求的现代文阅读课,文言文阅读课以及作文教学等语文创新性课堂教法,形成语文教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语文教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能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理解,从中获取知识信息,培养自学能力,善于独立地有创造性地思考,并能举一反三,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使全体学生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
自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总体上看,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变,学生爱学,乐学,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转变了观念,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教学活起来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成了新课堂的有机整合目标。但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问题,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年来,讲授课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陆陆续续出现过很多种教学模式,如:“三主四式导读法”,“六步自读教学法”,“五步阅读教学程序”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三四五” “5+5+20+10”等,这些教学模式,有些是一种教学理念,有些是一种教学方法,有些是一种教学流程或教学环节,不一而足,形式各种各样,也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学习借鉴这些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学习借鉴这些教学模式的内涵精髓。这些模式的本质都是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教学模式。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应有所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三 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方式应有所改革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唯其如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