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岢岚三中 刘成贵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我校历史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谈不上什么经验,在这里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做法及自己的一点感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核心在理念引擎,重心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中心落脚点却是每节课导学提纲和导学案的设计。只有在优质、科学、高效的导学提纲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唤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也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如何设计导学提纲和导学案两大板块说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导学提纲的设计
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它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路线图,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和提炼,学生了解了学习的路线图,自己就明白每一步去干啥,也就是用以指导学生依纲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分为五步:一是学习目标;二是知识框架;三是新知探究;四是延伸拓展;五是达标检测。每一步的具体要求是:
1.学习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学前就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2.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琐碎,点小而多,不便于学生把握,我们在课前把知识框架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这就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3.新知探究:即教师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问题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具体来说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以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为例吧,我设计的第1题如果直接问就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什么?然而我换了一种说法,阅读课本46页第一段小字和导入框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这样设问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学生就会想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于是我设计了第2题: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激发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②问题不要太多太碎。如:本节课第3题:你能提炼出哪些有关五四运动的有效信息?要比直接问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主力、口号、领导人、结果好得多,既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培养。③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本节课第4题:“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的传单。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学生答完之后,老师进行了及时恰当的点拨。把这种精神概括为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体会五四精神。在挖掘五四精神的基础上,链接现实生活,老师进一步追问: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的?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史为鉴,传承五四精神,能更直接地感受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紧接着又设计了第6题:五四爱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待学生答完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进一步挖掘教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做到温故而知新,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④问题的叙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本节课第7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你将向社会报道中共“一大”的哪些信息?虽然也是提炼信息,但以记者的身份去思考,就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答完第8题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我适当的提出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又为什么说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总之,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导学提纲设计,意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而要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价值,达到导学之目的,我觉得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所以我们设计的导学问题,必须真正达到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探究,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4.延伸拓展:在学生掌握本节课基础之上,轻松一下,我给学生出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答对了给你们表现的机会,还要进行加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延伸拓展,引出下一个问题:学校将组织一次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的板报比赛,你将如何设计? 联系现实,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党、拥护党,达到思想升华的目的,同时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以上是我们在导学提纲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那么如何把导学提纲各个环节的任务落到实处,我想导学案的设计与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谈一下导学案的操作。
二、导学案的操作 导学案的操作,我们主要是围绕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具体包括“创境引题、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总结积累、达标验收” 五个环节。
(一)创境引题
结合具体内容,围绕三维目标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本着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采用巧设问题、参与表演、影像观看及音乐渲染等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设条件及氛围。
(二)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我们我们主要实施以下四步: 1.下发导学提纲,了解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阅读知识框架,整体感知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新知探究内容。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走进教材,逐段逐句阅读教材,根据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熟悉教材至关重要,再加上时间也不是很充分,基础题答案在书上圈画出来就可以,理解性的在导学提纲上简单作答即可。这个环节必须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不能与小组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对于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或导学提纲上做好标记,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请组内其他同学帮助解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教师的角色就是在学生之间巡视,关注学生自学的投入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大约20分钟)。
4.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再由各组组长组织进行交流,使基础性的知识进一步夯实,使疑难问题得以解决。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对错,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营造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悉心观察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为点拨指导做准备。
(三)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教师按照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先分配任务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展示时可以是抽签,也可以按题号对应组别,可以抽号展示也可以组内推荐,灵活多样吧,不让学生抓住规律,多给他们一些新鲜感。各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再进行交流,然后再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如果某个小组答案存在问题,可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通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及时评价赏识,对于精彩展示要给以加分鼓励。
2.教师点拨疑难问题。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解决不到位或弄不明白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点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总结积累 1.总结
在展示交流结束,教师要组织学生谈收获,总结知识点,提升概括能力;也可教师高度概括,进行系统性和条理性的归纳,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深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2.积累
总结之后组织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引导他们回顾、记忆所学的重点知识,以为下一环节的达标检测做准备。
(五)达标验收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以试卷的形式呈现,试题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以便更确切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给复习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检测题最好抽号进行展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给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关注学困生。
总之,设计好导学提纲和导学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缤纷的课改之花需教师携手共同培育,奋进的课改之舟需全船水手共同挥橹。新课改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下面我就“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谈一些感受,一点思考。1.历史一向被学生视为的小学科,在以前的历史课堂上个别学生有写外语单
词的、做数学题的、抄语文笔记的,新课改的历史课堂这种现象根本没有。因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无论是自学还是展示,采取激励和赏识的态度,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有了保障。只要你分配任务,他们就都能很自觉地去完成,这样就改变了以前课堂老师提问也只是少数学生回答,积极性只是在少数学生身上体现,现在更有利于点面同时开展,使学生都能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新课改的课堂上有利于三生的培养,尖子生在小组中更加优秀了,他们更有责任心、进取心了。学困生感受到了关注、感受到了赏识、感受到了帮助,不再懈怠和消极了。
三、存在问题及发展:
1、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含金量。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但是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平淡,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体现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
2、学案教学没能较好地体现层次感。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要求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应该注意层次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使优秀学生能从学案的提升中感到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3、教师还要加强进一步的学习,转变观念。虽然有学案,但还是忍不住讲,讲得多,不放心学生。在学案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拓展思路,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案的制作格式与使用有待完善。集体备课形成的学案,其制作缺乏统一格式要求,学案的使用也缺乏个性的修改与补充,这些都有待今后教学中改进。
5、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能得到真正有效利用,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彩展示?
课堂改革背景下,课程资源已经不单纯是教科书、教辅材料,还应包括其他许多资源。从其来源分,可以分为校内的、家庭的和社会的三方面;从其存在的形式分,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文化产品两方面。可以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的而又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以我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为例,除了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包括——各种历史书籍、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丰富历史认识,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历史课程资源。
然而,我们学生从早上7:00到晚上9:00,每天学生在上完必要的课程的前提下,还要完成第二天所有课程导学案的预习工作,所以,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再来进行家庭、社会的历史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工作了。说实话,可能连多看一本历史课外资料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样,就学案谈学案,就课本说课本,学生又如何真正做到精彩展示呢?
6、使用效果不佳,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讲过的题仍有少数学生没有完成或没有更正。
7、学案是学生很好的复习资料,但有些学生今天发的学案明天就找不到了。
8、实施导学案,每一节内容时间比较紧,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所以,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也在不断思索,尝试进行一些改进。在探索中寻求解决:
1、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通过到图书室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扩充知识面,丰富历史知识,为精彩的展示作准备。
2、对做过或讲过的导学案,再次收起来查阅或批改,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作为复习资料之用。
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每堂课的引入都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适合本课时的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或问题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用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歌《敕勒歌》导入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再导入《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比如,用一段让学生捧腹大笑的《生物进化》宣传片,导入生物进化论„„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学生对这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可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进行小组竞赛。课堂上为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进行史实的记忆、学习的比赛、课堂的展示、当堂的练习和每周的“周清”。每个环节必让学生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为了小组利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大家都在抓紧记忆、整理和交流,同时也便于展开小组及小组间的讨论。在这样一种方式下,我已经再次见到了久违的“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的场面,甚至出现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十几个同学同时站起来抢答的场面,兴意盎然,热情高涨。让上课的教师也会随之激情澎湃。小组竞赛的方式已经存在于我的课堂的每个环节,我正试着让小组竞赛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让小组合作竞赛成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支点!
5.教师在课改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方式,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形式,向课堂的有限时间要效率,最终实现我们的“自主优质高效”的课堂主旨。
6.高效的课堂,呼唤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学生要学习,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老师站得高,才能带学生看得远。我知道,在课改中,我们只是尝到了导学案教学法一点甜头,还有更彻底、更有效的方法等待我去学习、去使用,所以,我校会继续探索导学案教学法,以提高每位教师素质和课堂效果。
当然,教师的点拨要根据学生精彩展示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随时进行点拨,这样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知识要点的剖析,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抓住问题要害,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认为一份好的学案,并不是堆砌几个题目,而是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和教师更方便地教。学案的使用效果关键是看学案设计的质量。复习课和新授课的设计有何不同?如何有效使用学案?学案如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总之,我们强调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说过教无定式,教无定法。不管怎样,只要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进步有利,我们就要勇于尝试、积极尝试。今后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是应该坚持立足于校本研究,立足于课堂前沿,立足于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继续研究、继续探索。依托集体备课,群策群力,结合具体学情,完善学案的编写,力求“减负增效”,更大程度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会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色,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合适的改革!当然,这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积累经验,才能形成一种适合我们三中的历史模式!才能更加激发师生的发展动力
第二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it,show me and I will may not remember it ,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it.Benjamin Franklin
什么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许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特别提示
带给学生快乐比掌握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没有快乐就没有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的发展.“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对英语学习的需要。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原则。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英语教师所应承担的使命与责任。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 生快乐高效地行走在英语的课堂上,开启知识提升、能力飞跃和人文素养成长的天地之窗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是指以问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育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开放包容、健康快乐、善于交流的人格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快乐高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英语歌曲、场景模拟、英语故事、童谣、视频、游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英语学习的实时情景和动感场景,从而感受异国文化和现代英语文化,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起快乐高效、注重人格塑造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型研究
一树春风千万枝,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快乐高效的课堂春风。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大胆对课型进行调整,细分为听说课、精读课、泛读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五个课型均以问题为核心摇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快乐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同时又萌发新的问题,实现新一轮的探索与学习。其中听说课和精读课是两个主流课型,其教学流程有四个共同的环节如下:
一、英语听说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听说结合,句型操练
小组合作,拓展提升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小组评价,延伸拓展
二、英语精读课教学流程
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把握线索,复述课文 学会写作,拓展提升 两课型共有环节: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本环节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复习和预习并重,养成及时复习和按时预习的好习惯。每天我们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次为学生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复习作业一般以识记单词、短语、句型和巩固语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练习题目为主。
预习作业则是给学生一定的预习范围,指导学生按照“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进行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圈-译-划-查-理-思” 预习六字诀即:一圈,二译,三划,四查,五理,六思。
其操作要领为:
1、阅读课本,圈出不会的单词、短语。
2、翻译文本,划出不会的句子。
3、查阅生词表、工具书,听录音,自主学习不会的单词和短语。
4、梳理知识点,找出重、难点,思考并生成指导课堂学习的问题。
作业有布置有检查并能及时反馈才能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课堂的第一教学环节设置为“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复习巩固的检查方式要根据课型有选择性的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抢答比赛、猜词游戏或者直接听写等形式,变换方式来检查学生对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目的在于每天给学生一个老师要检查的信号,牵动学生课后复习,养成识记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子的习惯。
2、采用复述、背诵、表演文本内容等形式,定期抽查学生对句型对话和3a课文的背诵与理解。目的在于牵动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学生的会话和写作两方面的语言输出能力。
3、口语训练。结合单元学习话题,定期给学生明确的口语训练任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则是在课堂上拿出2-3分钟的时间,针对预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通过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编写适当的题目让学生课堂上做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单编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写出单词和短语:找学生完全能够自学学会的5-10个单词或短语列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重点解决词汇问题,培养学生的词汇自学能力。
2、英译汉:列出2-3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英译汉,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注意理解文本,能够做到预习时重点明确,难点了然于胸。
二、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这是我们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在预习检测结束后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生成小组课堂学习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将个人问题放到小组的“问题口袋”中,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由学科长引领着去解决。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都会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讲和参与课堂。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后,老师再用知识树的形式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及要求,以便于更积极、主动地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才是最有意义的。课堂学习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时可以采用知识树的形式,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堂小结结束后,进行课堂学习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命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学什么,练什么,围绕学习重点设置5分钟左右的测试题目,学生完成后,老师给出答案,小组内交换批改,对所学知识做到堂清,对测试结果做出及时评价。
四、小组评价,拓展延伸
达标检测结束后,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节课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汇总,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然后分层次布置巩固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复习作业和预习作业。开放式的作业实践性很强,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做,操作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从中汲取很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做到分层次教学。
听说课主要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悟新知: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利用图片、实物、视频或其他情境教学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目的是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接受新的语言信息,学会新单词和句型,完成语言知识的输入。
2.听说结合,句型操练:学生理解新单词和句型后,教师结合课本,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听说任务,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对本节课的句型进行反复操练,直到练熟为止。
3.小组合作,拓展提升: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熟练掌握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survey and report 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题目设置和编排上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小组内展开讨论,实现小组合作形式下的真实语境交流。学生在调查采访时将搜集到语言信息记录在老师为其设置的表格中,采访结束后依据表格信息,进行信息整理与汇报训练,从而提升口头表达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课主要教学环节
1.读前热身,情境导入: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设置相关的读前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并能自然导入新课。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此环节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设置1-2个阅读任务,旨在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对于较短的课文可以围绕文章中心,给学生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或速读课文,通过回答问题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如果是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速读课文一遍,并为文章划分出合适的段落,为下步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3.细读课文,理解文本: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文章细节,采用判断正误、选择、表格填空等形式,由易到难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细读课文2-3遍,并在问题的引领下,彻底理解文本。学生在细读课文时可采用自读、小组读、齐读和跟录音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老师在检查每项细读任务的完成情况时要善于使用How do you know?和Why?等问句来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全班学生理解文本细节。
4.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学生理解文本后,在学科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项目,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困惑,确立重点,找出难点,生成问题,为参与课堂大讨论做好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引领全班进行大讨论,解疑答难,梳理知识,板书重点,解决难点。
5.把握线索,复述课文:根据文章的题材和写作线索,为学生提供关键词,然后引领学生在关键词的提示下进一步理解文本和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学会写作,拓展提升:引领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线索和写作思路,提供类似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仿照课文,小组合作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英语泛读课教学流程
Before-reading 读前热身,情境导入
方法引领,明确目标 While-reding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理解文本 after-reading 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四、英语复习课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知识梳理,整体构建
典题引导,点拨深化 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盘点收获,拓展延伸
四,复习课主要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呈现目标
最好直击要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2.知识梳理,整体建构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3.典题引导,点拨深化(题型要紧扣中考样题)
1.结合课本知识,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进行自主训练同时将疑难问题划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小组就典型例题进行交流,重点在于发现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出错的原因;小组内出错多和无法解决的题目,有组长记录并质疑。教师集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教师进行点拨时应进一步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4.达标测试,提升能力
(测试题最好分层,保底不封顶)
精选题目,当堂达标,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三学生要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的难度,既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盘点收获,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要分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要掌握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建议对学优生提高要求,综合题的练习要放在平时。
反思万类霜天竞自由,“问题导学 快乐高效”的课堂模式激荡起课堂的无限活力
1.让课堂开满问题之花
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中,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疑难的问题,经过教师点拨,课堂成了师生交往、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课堂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绿洲。2.小组活动鲜活的课堂
小组活动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以小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自主,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这三步的反复运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目标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3.先教后学,以学定教
三维目标的出示与课堂融为一体,知识树的构建,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领会。教师开始向“研究型”转变,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4、实现了课堂对学生的关注
由于课堂的目标围绕学生构建,课堂的运转以学生为核心,因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主人翁的喜悦与责任,主动学习、敢于质疑,成为课堂的灿烂风景,善于合作、互帮互助成为课堂的靓丽色彩,同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仅在于学会语言,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蕴含在英语学习背后的现代气息与时代文化,激发了他们探索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热情,让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5、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 高效课堂要求
教师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环境的营造者、动力的激励者
传统课堂教师是“单口相声”,“高效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传统课堂上课教师揪着学生的头发“硬拔”,高效课堂是给了学生一把“梯子”;传统课堂上课对老师“嗓子”要求高,高效课堂对“脑袋”要求高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让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成就感。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
“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课堂上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快乐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曹俊霞
第三篇:“六环节导学一体”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丰南区南孙庄学校
“六环节导学一体”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新课标、新理念,结合区教育局“问题导学、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我校《细节教育方案》,结合我校教改实际、教师现状,生源特点,以我校原“三·六·三”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确定我校现阶段教学模式为“六环节导学一体”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把课堂教学分解成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整合定向、编制学案。
整合定向: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对该学科一个单元或者是几个单元的知识进行重组,重新划分课时顺序或单元结构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心中有数,明确方向。
集体研课,编制学案:教师在阅读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教材重新整合,二度架构教材的知识结构。充分挖掘同组教师的教育资源,合作共赢。坚持先独立完成备课,再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预设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情景、任务、问题。科学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式。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三定”、“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练习题、作业题,统一单元测试题。
导学案要做到“四要”,即: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要体现课堂教学的程序,使其成为高效课堂的路线图;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灵活处理课前预设和课上生成的关系,真正发挥导学案在高效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和修正完善,使导学案的编制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环节:导学自修、发现问题。教师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依据导学案对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预习,通过预习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自建知识体系,生成疑问。本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获取者。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渔”,即教师通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去获取知识。第三环节:互动交流、生成问题
课堂教学中以分组讨论为参与互动的主体。本环节中学科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围绕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和训练中不会做的习题,进行交流讨论。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在组际、班内展示交流。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与倾听,收集学生互动交流中仍然不能解决的或是生成的新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点拨。第四环节:点拨追问、思维交锋
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就是盲目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与针对性,教学就是低效或无效的。点拨追问是师生、生生思维交锋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本环节要求教师通过观察与倾听,发现学生仍然不能解决的预设问题和互动生成的新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支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以学定教,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没有追问,学生的思考就会浮在事物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中揭开神秘的面纱。“对不对,为什么?”“错了,为什么错?”追问让我们更接近真理。第五环节:训练反馈、拓展延伸
本环节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检测反馈,也是学生对知识反刍消化过程,是对本节课教与学效果的检验过程。达标检测可以是书面答卷、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随后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和典型题本,并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通过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释放潜能。没有拓展,学生的思维就会受限、视野就不会开阔。就不能实现举一反三。拓展应该是立足文本本质的拓展。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学到方法,再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课内得法,课外受益。教学应该从问题开始,应该以解决问题与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归宿。第六环节:总结反思、双赢共进
本环节是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总结本节课学习中的得与失,以利于下节课更好地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思本节课得与失,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通过反思,师生不仅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进行深层思考。通过教、学两个层面的反思,不仅可以发现新问题,还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关于”六环节导学一体”模式使用的几点提示:
“六环节导学一体”课堂模式教学中使用时要重点突出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不受课型限制。无论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展示课还是活动课、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都能灵活自如运用。
2、不受模式限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源于模式,但又不拘泥于模式。“六环节导学一体”课堂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更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的,其生命力在于它的灵活性、开放性。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突出某些环节,也可以打破模式,进行整合,拓展创新。
3、不受科目限制。该模式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可结合学科各自特点灵活运用。
4、不受教学方法上的限制。“六环节导学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教学模式,它可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存。在模式的每一阶段、每个环节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5、不受教学内容、时间、模式环节的限制。在教学的具体运用中,可以在一个课时内完整地或部分地运用“六环节导学一体”各个步骤各个环节。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孔子说:“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懦弱。”
释意:提醒广大师生: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即要深谋远虑,不能鼠目寸光。另外,如果是你应该做的事情,虽然有危险,也要勇敢的去做,不能逃避。也就是告诉我们要见义勇为。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释意:提醒广大师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人家想。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上级,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所以,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才有利于工作、学习,有利于团结。
第四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汉南区育才小学
张晓英
一、模式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往往以知识代言人形象成了课堂的主宰,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分析、讲解,其教学模式一般为“讲授——接受”。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学习,以听教师的讲解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受教师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不利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倡导建构的学习,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界定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做到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宽容而不放任,严格而不束缚;更多地要器重那些敢于对知识“质疑,求异”的学生。
三、模式程序及操作程序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立足于“语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和发展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增长能力。“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基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引领提升——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外延伸,拓展运用。
1、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确定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读目标。
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有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思想感情的。语文阅读整体的感悟是很重要的,眉毛胡子一起抓,必然会不深入。这就要确定几个重点,根据这些重点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部分是传统的理解课文内容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期间注意内容与形式兼顾,不相脱节。
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开始自主学习,边读边感悟课文内容。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尤其关注中差生的学情,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要注意发现各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明确下一步汇报交流的重点。
接下来是小组合作学习,把一般的、浅显的学习内容在组内解决。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当问题无法在组内解决时,在全班讨论交流时提出来。
3、全班交流,引领提升。
在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探究重点问题。这一过程要求全班学生参与交流,认真倾听,起到学生帮学生的作用。
此过程是整节课的重点环节,在围绕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把所有自学中的问题都展现出来,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或全班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读悟结合,共同品析重点语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最后在有感情朗读中升华文章主题。这样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强化语感训练,学会读写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一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紧扣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练习内容当堂进行检查。因为班级教学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检测内容应有层次性形式要多样,以基础练习为主,注意习题的层次和梯度。题型的设计以句式训练、语段仿写、拓展性阅读等等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5、课外延伸,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等。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可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学科界限,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抓住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课文类型与学生实际加以灵活变通,学生的探究就能获得成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要始终贯彻“主体参与”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第五篇:“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杨海岚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056002
我国的物理教学历来拥有重视基础教育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视却不够,而这正是本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应该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有所感悟、有所创造,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它反映了物理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自身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到,“导学探索、自主解决”作为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高度自主参与的学物理、用物理的过程,是完成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开放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探索发现法、问题学习法、开放性学习法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法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
2.以学为主。现代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课堂的主体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的自学、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的“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环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过程中体现“学法”,把教与学融为一体。
3.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控制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导学”的最终目标。
二、“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设置问题或构建问题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微型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或者探究讨论,形成猜想或者分解成有目标的小任务。对设置的问题可通过类比、实验、观察、归纳,形成抽象的问题,或者形成引入探究、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者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地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解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不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小车受摩擦力作用等因素。
3.激发学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各自为战”、“分组分群”、“实验检验”、“集体辩论”。对学生不要马上给方向,而是给“指南针”,让学生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而是尽可能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争取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4.引导评价,总结巩固成果。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如:探究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又有何应用价值?要让学生说得更多些,教师不要把事做“满”。对学生的评价和小结,教师可让学生作评价的评价,也可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让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5.求异探新,把问题的探究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续课程
三、“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环境设计
1.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延展、开拓问题链。在问题环境的设计中,教师不能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尽早成为“导游”。要注意鼓励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
2.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疑。教师应立足于学生问题的分析,解决对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正确的解答为满足。教师应注意做好每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其他同学。
3.重视并利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史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的源头,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而现在的学生实验,其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在课本或实验册中都有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学生长期地按课本或实验册的安排被动地实验,思维显得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的作用,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及异常现象,体会物理学的逻辑兴趣。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实验的设计者和研究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