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学科教学模式1
习水县第三中学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组织学习阶段
对教师加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使每一位教师要认识到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到有模式与无模式的利弊。
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模式。
1、要求教师完整理解:“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结构。
2、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特征。这个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目标明确,精讲善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通过优化导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品质培养;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操作要领。通过学习,使教师领会模式的每一步内涵,同时又组织部分教师针对模式写一份教案,进行说课,说过后进行评议,加快对模式的理解。
5、备课组加强备课研究。要想上好模式课,首先要备好模式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先集体备课,目的是加深对模式的理解,再分工备,就比较顺手了。但是规定每一位教师必须用模式备课,学校把每月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作为学校考核内容之一。
全面实施阶段:
一、导入新课:
导入应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地理故事,生活情景、谜语、古诗、小活动、视频等激趣因素,来激活课堂,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为下一步的学生活动做好情绪准备。
二、独立探究,激疑引思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地理教材大量的文字、图表、照片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探究,一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二是阅读后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发现问题,能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三是注意读记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四是阅读时注意地理学科中图文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机的图文转换,和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做法:用支点设计来引导阅读,学生根据提纲的要求,来思考问题,启发思维。
三、合作探究,激发参与。
根据学生自学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先在小组交流广泛收集知识信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讨论和辩论与讲授相比其优点在于:它一方面把课外信息广泛地引入课堂,增加了知识的容量;另一方面它使得教与学有机统一。这种讨论尤其是辩论,是一种口才、知识、能力的较量和知识的交流。既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集体合作意识。
做法:组长带领,有问题同学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等会大组交流;开放性的问题,小组先辩论交流,等会儿大组交流讨论
四、归纳整理。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串点成网,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对全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把握。
做法: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画知识结构网,其他同学自己整理,最后共同优化。
五、巩固训练。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重视课堂的检测反馈练习,提高训练的质量。练习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重视双基的基础上,侧重对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突出变式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体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此,可应用“读图分析”练习题题来整体测评。总而言之,我们在地理课的改革实践中,提出优化的、全方位的、立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充分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它始终把教学对象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将努力在地理课教学上研究探索。
总结深化阶段
1.总结经验,加强交流。①学校及时总结学习推广习水三中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②通过组织“学教结合,主体探究”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及管理模式。2.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学教结合,主体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习水县第三中学地理教研组
2011年9月22日
第二篇: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学科授课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灵魂。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教师、学生、教学用具(包括教材、资料、教学设备等)、课时时间等,这些是课堂教学进行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具备相同的课堂教学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教学效果确有所一同?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包括教学设备的应用,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成,包括教学模式的科学等等。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新课改的要求及我校的办学目标,推行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应该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新授课时应以“四段式”教学模式为范本进行课堂教学,“四段式”教学模式即: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
一、理论依据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改的理念、建构主义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洋思中学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崔其升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养正高中孙永强的“三学”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激趣为前提、目标为主线、导学为核心、疹学为结果的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和谐高效、思维构建。
二、操作过程及原则
实施“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手段的现代、掌声的热烈,而在于还原课堂的实质,即:课堂是学习活动的发生地,是一个充满灵性、融满热情、生命再创造的场所,是一个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更应是一个师生间相互倾听、共享经验、积淀精神、播撒文化、生成智慧的舞台。而合理的进行操作、科学的把握原则是“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即:动机、目标、自学、训练。
(一)动机——激趣乐学(要学)是教师的目标和责任 从“公鸡吃米”故事得到的启示
【案件】一次,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一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吃。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吃。陶行知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食来。
陶先生以生动的事例启迪我们,教育者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学生做某件事,实在是行不通的。课改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其充分发展个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条件。而学生具备学习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点燃学生对于人生成功的梦想和积极学习的动机,它是学生“成人”的基石。
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需要。如考试成绩,奖励,考上好大学等。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使自己现在的行为具有未来的意义。二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形式的需要。教师可以加强与改善课堂导学的设计,以课堂的形式去吸引与调动参与课堂,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然后逐步实现“满足需要的手段变成新的需要”的目标,进而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三是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需要。如,巧妙地进行导课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期待(如《地质灾害的防御》)。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是最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一些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根本动力是对科学本身的浓厚兴趣。这样,把激发学生长远学习动机与短期学习动机,外在学习动机与内在学习动机巧妙地结合起来。
【案例】《地质灾害的防御》
观看《汶川地震》视频材料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统计材料
师:灾害是巨大的,那么做为国家或个人如何才能更大的降低灾害的损失?做为个人如何能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必将掌握必要的方法,有效的避险。(这样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学习、去感悟)
好的导课会激发学习动机,还有一些因素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如:教师的课堂评价;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个人才艺的展示;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法的选择;达标测试;教师的情感等等。另外,从教师上观上讲,树立“学生都是能学好的,能学会的”观念对激发学习动机尤其重要。
(二)目标——目标导学(学啥)学生学习的定向
导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它根植于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派生出的,更具明细化学习内容与知识要点。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不同点:一是对象不同,教学目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安排的依据,导学目标是学生系列学习活动的主线与宗旨;二是内容不同,教学目的包括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导学目标更多的是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要求,而其他的目的,则要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并达成;三是表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是方式、方法、途径、目的的有机统一,导学目标的表述简单明了、干净利落,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四是呈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只出现在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中,导学目标,更多是以不同方式具体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五是作用不同,教学目的是判断教师“教”的结果是否达到,导学目标是判断学生“学”的结果是否达成。导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层次的思维,是知识要点的梳理与概括的再加工,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与桥梁。
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说过:“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导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与灵魂。其运用要起到“四个”作用,避免“三种”倾向,一要起到组织引领作用,方便教师教,帮助学生学;二要起到概括提升作用,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促进知识的建构;三要起到反馈矫正的作用,有利于教情的反思与学情的剖析;四要起到发展提高作用,让各类学生从中受益,给学生注入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一要避免导学目标形同虚设,与教学活动脱节割裂的现象,二要避免导学目标千篇一律,切不中要害,抓不住重点,无病呻吟现象以及导学目标理想化、解脱教师,一剂良药治百病的现象。所以,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确立了明确的方向,从而达到学习的有的放矢。
导学目标的出示,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整体出示,即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次性地展现出来,这样知识脉络清晰,学习要求明确,达成目标系统完整,多用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二是分步出示法,即根据教学过程的推进,适时推出不同的导学目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形成系统完整的导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避免相互间的影响与干扰。多用于知识内容较多人文地理的学习。难度较大的新授课和复习课多采用分步出示法。
(三)自学——引导自学(会学)“导”是核心,“学”是主体 动机是指“为什么学”;目标是指“学什么”;自学是指“怎么学”。训练是指“学的怎样”。
自学,既是课堂导学的目标,也是课堂导学的策略。就是通过教师的“导”来实现学生的“学”,“导”与“学”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其关键体现在“导”上,具体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指导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控制,以及把握学习目标、内容,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则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则研究者、探究者,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利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主动探索的活动。其方法是:
1.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自学要求”,内容主要包括“自学方法”和“自学思考题”,要求学生:①首先围绕“自学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本和相关地图,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考虑到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必须在图上得到落实,实现图文转换。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后,同桌或前后围绕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
2.在学生紧张有序的自学时,教师除了要注意端正学生的自学态度外,还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作细致的调查。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小声个别询问,一方面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自学速度快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另一方面重点了解中下等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迅速对其梳理归类,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从而确保“精讲”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3.“精讲”是整个课堂的高潮,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对照自学思考题的当堂解答暴露的问题,教师则给予明确点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精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大胆争论。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让全班学生齐声答题,各小组兼顾,做到优、中、差生兼顾。适时评价和积极的引导。利用地理学科特有的“三板”进行点拨、诱导,而非直接告诉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规律性归纳,构建知识模式。
此外,自学行为发生的标准是“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疑惑与痛苦,享受顿悟与愉悦”,不是看教师讲没有,要重点看就是讲的是什么,教师只要没有把知识直接告诉,就不影响学生的自学。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学习氛围去感染、去引导学生自学,还要注意适时地点拨、指导与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自学。最终形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四)训练——训练疹学(学会)学习结果的检测
当堂训练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熟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训练前——复习巩固,调动知识储备。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题”把整个教学过程用心默记一遍,然后,同桌相互抽样测试,达到到所学知识及时、主动强化,以保证训练质量。
2.训练时——严格要求,获得准备的信息。教师出示“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只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检测题”一完成,就组织学生互阅,教师及时了解测试结果,从中找到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训练后——补充教学,调节和改进。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即补充教学:针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补充教学时要加以改进和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真正达到“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时,应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变一个老师成为多个老师。“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做,教师应根据“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灵活性的“导”。
三、“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及该注意的问题
(一)、一般步骤
1、激趣乐学:包括新课导入(1——2分钟)
2、目标导学: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提纲出示及解读(2——4分钟)
3、引导自学:包括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问题互解、教师点拨、归纳等(20——25分钟)
4、训练疹学:精选习题,检测重点(15——20分钟)
(二)、应注意的问题:
1. 必须保证学生的充分阅读和思考时间(自学时间),不搞形式。2. 学习目标必须依据课标。
3.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启发性、灵活性;难度适中;要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4. 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既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也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不再只注重于“教”,而更应注重于“导”;学生不再只注重于“听”,而更应注重于“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导学”是课堂教学的的灵魂,只有“导”才能达到学生的深度思维、知识的自主构建(动机)、知识的自我构建(自学)、知识的经验构建(训练),从而达“会学”、“学会”。总之,“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符合我校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果能坚持执行并合理补充,一定会更加完善,在地理教学效果提高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篇:地理学科教学模式(讲评课)
地理学科教学模式(讲评课)
讲评课教学模式:
一、评析试卷,抓住重点
二、合作讨论、互助解疑
三、典例展评,归类方法
四、变式训练、补偿提高
五、反思整理,归纳总结
简要说明:
一、评析试卷,抓住重点
主要是对试卷的评价和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这个环节注意:教师对试卷的评价主要从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查的重点等方面进行;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对优秀生的和进步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对考试失误的学生给以适当批评;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归类,指出本次考试暴露的共性问题。
二、合作讨论、互助解疑
通过课前学生反馈的信息和老师的批改情况,将一些学生在自我纠错中未能解决的习题,投放到大屏幕上,使学生能够明确讨论的方向。根据习题量和难易程度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交流纠错情况,力争最大限度在小组纠错中将问题解决。(注意: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纠错进度,帮助纠错有困难的小组,并进行课堂上的二次备课。)讨论结束后要求小组长汇报本组未解决的问题。
三、典例展评,归类方法
让学生讲解部分典型习题的答题思路,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交流时所产生的问题和自己的备课,对需要强调和总结的内容适当引导、补充和总结。
四、变式训练、补偿提高
在每一类典型错题剖析之后,要设计针对性强的变式训练题,主要是围绕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多角度考查。
五、反思整理,归纳总结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揣摩领悟,教师及时检查落实即可。
第四篇:地理学科“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地理学科“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刘明杰
在中学的基础教育中。高中地理是重要的学科之一,但是,高三的高考,高一的会考,又赋予地理一定的地位和重要性。如何应对高考,如何在高一会考中取得优良成绩,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义不容辞承担责任。在近一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讲求“讲练结合”,对于地理学科、尤其是目前的地理学科,同样讲求“讲练结合”,现总结如下。
1. “讲练结合”贯穿于备课设计中
高一地理的第一册课本,牵涉很多理解性的知识,不讲不行,不讲透不行,学生不理解更不行,讲是主要的,但是,只讲不练也不行。讲完以后,学生当时理解了,下了地理课,学生就又忘了,需要有一种强化记忆,强化理解的方式来巩固课堂知识。如何训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事先设计好训练方法,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只有在备课过程中,把训练的东西设计好,才能在课堂训练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 “讲练结合”贯穿于课堂设计中
首先,是授课的讲练结合。我在每节课导入课堂以后,就利用电教媒体,将训练题目投影于屏幕上,总题目就叫“自学导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几分钟以后,进行问答式讲授。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课题录像,课件,老师进行讲解。每节课最后5分钟到10分钟,都要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进行训练,利用多媒体,采用填空选择的形式,提问学生,考查学生掌握情况。使学生当堂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其次,是作业的讲练结合。鉴于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地理作业很多时候当堂完不成,课下需用部分时间来处理,而且靠学生自身能力,仍有个别题目处理不好,这就要求老师要么在课堂上、要么在自习课上,进行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最后达到完全掌握。辅导学生作业成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巩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完善和补充。
再次,是课堂小测的运用。这是一项我认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也不一样,各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业上的众多负担,有些学生很少花心思在地理上,教学效果无法体现,长期下去则成问题。课堂小测则成为检验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巩固的很好手段。我让每人准备一个小测本,以周为单位,每周一次,利用课前几分钟,对前几节课的内容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让学生及时作答,不抄题,只写答案。形式迅速灵活,然后及时公布答案,同座位互改(红笔),收上作检查。做得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批评和鼓励。由于形成习惯,很多学生甚至喜欢上这种形式,尤其对差生或懒者,促进很大。
3. 读图技能训练
地图是向学生传递地理信息的媒介和载体,这也是地理的学科特色,地理测试考察中便有大量的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却又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成为长期的薄弱环节,所以说,要想取得好成绩,掌握好地图的运用是关键。
读图能力的关键,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对照课文阅读地图.一般学生的读书训练优于读图训练,而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其读书能力也优于读图能力.故训练应从读书入手,由书到图.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先在地图上对课文描述的地理事物进行定位,•然后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如:位置,轮廓,地形,河湖,•城市等地理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分布观念.这就是通过读书辅助读图的过程.第二步,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照地图默述课文,起初分题叙述,如位置,地形,资源等,逐渐发展到综合叙述自然区域和人文地理特征,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途径和措施等.而第三步则是引导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学会独立使用地图去认识事物,•培养良好的地图思维,增强读图分析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科成绩。
4. 复习期的讲与练
地理会考是高一年级会考科目之一,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对学生能否顺利通过会考至关重要。根据课时安排和会考复习需要,在会考前有近三周时间进行复习,如何利用好这宝贵的三周时间,使之能行之有效又不至于沉闷,讲与练便意义凸现出来。
首先,是课前训练,我根据考试纲要编写了一份以填空、选择为主要形式的复习提纲,内容详细,根据复习进程,事先发到手中,要求上当节课前完成,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复习。
其次,是课堂训练,一上课就小测,测当节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是互改、评、讲,其间对某些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小测也可找出后进生和薄弱环节,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5. 后进生辅导中的讲与练
后进生辅导,一般放在下午第三节及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一节,主要形式是前半节课是学生自习,后半节课是小测,成绩达标可离开,太差者,留下继续,总的原则是督促他们读书,因为这些所谓的“后进生”除个别外,普遍是因为懒,不重视或方法不当而造成。只要限定有时间给他们看书巩固,就会有提高。
地理教学模式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采用的“讲练结合”模式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五篇:谈高效课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谈高效课堂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开十四中杨美玉
高效课堂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说、写、做,让学生展示、讨论、探究、交流,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我在实验班103、107班先试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展示—合作交流—总结”,课堂上教师基本不讲,课堂教学活动全由学生来完成,试图使课堂体现现代教学模式的特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学生对认知目标应付,抓不住重点,教学目标起不到指导学生自学的目的。学生自学带有盲目性,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和效果。学生展示的不到位,合作交流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这种状况,我思考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深入领会学习目标,使学生自学目标具体,避免出现盲目性,展示不到位时如何点拨的恰到好处,哪些知识点需要合作交流并使其有深度和广度。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实验班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为:出示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达标测试—总结七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上,当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题目和合作交流后都要展示学习成果,不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不恰当处教师点拨、引导并予以纠正,教师的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教学《中东地区》时,针对中东向西到欧洲的石油输出路线,学生提出有经过苏伊士运河近道,为什么还要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学生讨论交流后说法不一,这时学生急需知道原因,我便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运河,河道浅,大油轮不能通过”进行点拨,学生精力集中,听后恍然大悟,非常高兴;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享受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样是展示学习成果,“自学”后展示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磨练,实验班有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能力有所加强,由于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对自己更有信心,并且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如103班的王永福、杨发海、杨红丽、廖泽等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有很大进步。两个实验班在期末统测中的成绩与其他非实验班同类班级成绩相比明显超前,这说明在学生素质和考试成绩这两者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可以实现两者兼顾的。
我现在实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在摸索阶段,这还没有达到是真正的“高效”。如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把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我的课堂教学协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是个难题,也是一个摆在我眼前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参与,我探究,我不放弃。
2012年8月29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