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毛主席在沙洲坝时,带领红军战士为乡亲们挖井的事。表现出革命领袖毛主席关怀人民,并身体力行为人民排忧解难的作风。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毛主席领导革命时在沙洲坝住过。“领导革命”说叫当时毛主席肩负责任重大,工作非常繁忙。
第2自然段写毛主席决定挖井的原因——乡亲们吃水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小河上挑。第3自然段是重点,写了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井的经过(勘察——定点——挖外——出水——铺石)和结果(解决了吃水困难的问题)。
第4自然段写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石碑,表现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第二篇:【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白雪公主(一)》课文教材分析
白雪公主
(一)教材分析
童话虽然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展开情节,编写故事。但是通过一个个童话故事,孩子们认识了真善美、假恶丑。
《白雪公主》是—个经久不衰的童话名篇,选自《格林童话》。本课主要讲述了白雪公主长得很美丽。新王后非常妒忌,派猎人去杀害她。白雪公主被好心的猎人放走了,逃到了七个小矮人家,留下来帮助他们做事。读这个童话故事,孩子们会认识到新王后的狠毒、猎人的好心和七个小矮人的善良,也会对美丽而可怜的白雪公主产生同情,提高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
文中配有两幅插图,一幅对应新王后派猎人杀害白雪公主的内容,突出了新王后的报毒和白雪公主的可怜处境;另一幅对应白雪公主在七个小矮人家情景,反映了七个小矮人非常同情白雪公主的遭遇及他们的善良品性。
课后设计一个练习题,“说一说”意在引导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言语交际中加深体会七个小矮人的善良和新王后的狠毒。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课文,体会新王后的狠毒和七个小矮人的善良。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7.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2.课件,放大的课文插图。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教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认识“井、挖、忘”三个生字。质疑问难。
预设: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可以先让学生说)并相机出示生字卡片“席、导、革命、解”
二、整体感知,尝试读文,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合作检测。
2.出示我会读中的生词,扮演小老师领读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说读、记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导朗读课文
3.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练习读一读课文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座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同座练读)
5.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整体把握全文,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文章写的是谁干什么?)
三、想象、扩展
a、毛主席初到沙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难,心里会怎么想? b、乡亲们得到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怎么想? c、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出示要写的字“井、面、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一说怎么写好看。哪一笔是最重要的?
3.范写,指导写好“乡”注意第二个“横撇”的位置。4.学生练写,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毛泽东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复现生字词,加强巩固。)回顾课文,复习文章的大体内容。
1.指名读课文,做到四个不:不漏字、不错字、不添字、不重复字。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验感情(读中感悟毛主席的伟大,读出崇敬之情。)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段。
课文写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贴毛主席像)谁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一自然段有三个表示地点的词,你能找出来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指一名学生读第一段。
2.教学第二段。
(1)以自己喜欢方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2)从读这一段你了解到什么?谁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a、体会“几公里以外”这个词说明什么?
b、想象一下乡亲要走那么远的路去挑水,会有什么感觉?
c、毛主席决定如何去做?从而体会毛主席对人民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毛主席善良(勇敢,有爱心,伟大„„)。读出毛主席的伟大。
学生读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进行朗读,体会沙洲坝人民吃水的困难。)
3.教学第三段。(1)(教师在水井图上用蓝色粉笔在水井里涂色)。这井水多么的清澈,多么的甘甜啊!喝着这井水,沙洲坝人民会怎样想,怎样做呢?指生读第三段。自己在书上划出石碑上的话。提问:乡亲们在石碑上刻着什么?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2)大家快动动你的手、开动你得脑机器画出毛主席挖井过程的有关词句?朗读句子。
(3)练习说话:用毛主席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结果如何?连起来说一说。(4)想象、思考挖井时乡亲见毛主席亲自挖井,会想些什么?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当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时。乡亲们又会怎么说?心情如何?
(5)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人民如何?感情朗读,读出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6).引导说话: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六、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字,它时刻提醒我们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七、课外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给你们讲一讲毛主席的故事。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现我将对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作一分析:
一、本册教材教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能用各种方法主动识字,增识常用汉字420个,其中会写240个。1-4册累计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阅读浅近的儿童读物,感受阅读的乐趣,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学段的要求。
5、认识常见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好、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培养写话兴趣,乐于把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7、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讲小故事,讲述简单的见闻。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愿意与别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8、热心参加各种活动,观察周围事物,就感兴趣内容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和同学讨论,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教材的结构、内容及教学提示
本册教科书包括33篇课文、3次识字课、8个“语文百花园”。课文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以专题组成8个单元。每单元均以导语情景图开头;接着是 4-5篇课文,这些课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后有1个语文百花园,有的单元在语文百花园前插入一次识字课。教材后附有《生字表(一)》和《生字表(二)》。
本册识字写字的编排仍贯彻识写分步,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会认的字420个,在生字表(一)》中逐课标明;要求会写的字240个,在《生字表(二)》中逐课标明。生字的教学有的结合阅读进行,有的在专设的识字课教学。本册共有3个专设的识字课,分别安排在第二、四、六单元。通过识字课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规律的汉字,并对低段的汉字学习进行总结和提高。
识字教学要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识字教学的要求。对于生字表列出的要求认识的字,可灵活对待。大量阅读是学生增识汉字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学生个体,由于感知特点和学习方法的不同,课外接触到的具体的汉字不同,识字的效果是有区别的。所以,只要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会认哪些字,允许有个性差异。测查识字量时,《生字表》以外的字学生会识的,也应算在识字量中。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汉字的自主性、积极性,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规律。
识字教学要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继承我国识字教学的优秀传统,吸收各种识字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能力和良好习惯。
(三)关于语文百花园
三、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提倡多种方法,从多种途径学习汉字。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鼓励学生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阅读教学,创造机会增加生字的复现次数;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在大量阅读中实现识字量的扩大。对学生识字的要求,要处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既要允许个别差异,异步前进,又要加强重点指导,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
2、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和文章特点。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又要注意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对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和参与交流的欲望。要突出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特点,留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不但要注意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还要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交流的态度,养成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
4、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努力开发语文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要积极开展语文学习评价的改革。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增强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反馈功能,明确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注意评价目标的全面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要重视过程性评价。
第五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
第一课、春天在哪里
• 春天在哪里? • 春天在枝头上: •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 春天在哪里? • 春天在草原上: • 春天的雾薄薄细细,• 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衣裳 •
• 春天在哪里? • 春天在竹林里: • 春天的雨飘飘洒洒,• 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 春天在哪里? • 春天在田野里: • 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 麦苗儿青,菜花儿黄,蚕豆花儿香。
生字:雾
薄换笋探蚕
第二课、笋芽儿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草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是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着这儿,开展看着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热爱着她。太阳公公照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长城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第三课.有趣的作业
上星期(qī),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到大自然里去找春天,把能代表春天的东西带到教室里来。
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hē)!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nèn)嫩的桑(sānɡ)叶,还有青青的小草。
“小丽,你的作业呢?”老师问。小丽指了指桌子上的一幅画:“这就是。”
同学们都奇怪地想:画能代表春天吗?
小丽解释(shì)说:“昨天,我看到玉兰花开了,本来想摘(zhāi)一朵,可是想到应该爱护花草,就把玉兰花画下来了。”说着,她举起画给大家看。
老师笑着点点头,接着又问小龙:“小龙,你的作业呢?”
“在这儿。”小龙拿出一个盒(hé)子。盒盖是一层玻璃纸。玻璃纸下,一只胖乎乎的小蜜蜂在轻轻地扇[shān]动着翅膀,真有趣!
“我是用网罩(wǎnɡzhào)罩的。等检(jiǎn)查完作业,我就把它放了,让它再去采花酿(niànɡ)蜜。”
“你们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大家都找到了春天。”老师满意地笑了。
古诗两首
咏 柳 贺知章(唐)
碧玉 / 妆成 / 一 树 / 高,万 条 / 垂 下 / 绿 / 丝 绦。不 知 / 细 叶 / 谁 / 裁 出,二 月/ 春 风 / 似 / 剪 刀。
小池(宋)杨万里
泉 眼 / 无 声/ 惜 细 流,树 阴 / 照 水 / 爱 晴 柔。小 荷/ 才 露 / 尖 尖 角,早 有 / 晴 蜓 / 立 上 头。
第五课 程门立雪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第六课 曹冲称象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个个都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一下北方大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白这是孙权给他出的一道难题,他可绝对不能丢这个面子,让国威受损。于是他召集群臣,传令下去: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赏。大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人说要做一杆大秆,曹操反驳说就是做出来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啊。有人说要把大象锯成一块块地零称,曹操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人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大伙儿都一筹莫展之际,小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称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第七课 岩石书
一天,川川和磊(lěi)磊到山上去玩儿,看到一位勘(kān)探队员叔(shū)叔,正趴(pā)在大石头上看什么。
“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读书呢!”
“书在哪儿呢?”
“岩石就是书哇!你们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cè)厚厚的书吗?”
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呢,它叫鱼化(huà)石。”
“这书上写着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哦(ò),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密林。地上不但长着小花、小草,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昆(kūn)虫。后来,这块陆地沉下去了,变成了大海。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地壳[qiào]又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读了这些书有什么用呢?”川川还是有点不明白。
“用处可大呢!这些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méitàn),哪座山下埋着铁(tiě)矿石,哪里有金矿,哪里有银矿……读着读着,你一定会高兴地想:我们的祖国多么富饶(fùráo)哇!”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和磊磊一齐跳起来,拍着手说,“我们长大了,也来读这本大书!”
jiā shì tí xiào kē kē jué yì 夹 试 提 校 科 颗 觉 意
第八课 自己试一试
一位科学家在学校向孩子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他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就漫出来了。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谁能够回答这是为什么?”
一个同学说:“金鱼的肚子很大,它把水喝到自己肚子里去了。同学们都笑起来。”
另一个同学说:“金鱼身上有很多鳞片,它张开鳞片,把水夹在鳞片里面了。”同学们又笑起来,谁看过金鱼老是张着鳞片呢?
伊伦娜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
一句话提醒了伊伦娜,于是她找来一个鱼缸,盛满水,再放进一条小金鱼。
刹那间,她惊讶地叫起来:“妈妈,这是怎么回事?金鱼放进盛满水的鱼缸里,水照样漫出来了。”
妈妈笑了,说:“本来,在盛满水的鱼缸里,不管放什么东西进去,水都会漫出来。答案找到了吧!”
第二天,伊伦娜又见到了那位科学家。她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伯伯,科学家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呢?”
科学家笑了笑:“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
伊伦娜被这句话问住了。她想了想,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也高兴地笑了。
古诗两首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 头 / 稚 子 / 学 垂 纶,侧 坐 / 莓 苔 / 草 映 身。路 人 / 借 问 / 遥 招 手,怕 得 / 鱼 惊 / 不 应 人。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萧 萧 / 梧 叶 / 送 寒 声,江 上 / 秋 风 / 动 客 情。知 有 / 儿 童 / 挑 促 织,夜 深 / 篱 落 / 一 灯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