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东塔三小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真诚的心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百花园四组成。这个单元以“真诚的心”为专题编排了《酿》《十年后的礼物》《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三篇精读课文和《月下桨声》《彩票》两篇略读课文。
《酿》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做法和语文老师的坦诚的品格。
《十年后的礼物》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其妙的方式——在音乐会上演奏《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这首乐曲,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记叙了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犯下了错误,是丹尼斯做警察的爸爸给了他机会,使他改正了错误。
《月下桨声》讲“我”买鱼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卖鱼的姐弟俩勤劳、诚实、淳朴的高尚品质。《彩票》讲的是发生在广东省化州市一个在巨奖面前毫无贪心的彩票投注站的工作人员林海燕的真实故事,赞扬了她诚实守信的崇高美德。
这五篇课文讲的都是诚信的故事。它们如同黑夜里的灯光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懂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把诚信当做自己行为的指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当、用词的准确;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言。
3、认识32个字,会写38个字。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单元训练重点:阅读课文,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第16——20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17课)。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7课)。
4. 体会关联词语(如果……就、即使……也)的用法(百花园四)。
四、教学设计思路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一些目标是需要在整个学段达到的,教学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可能在前面教材中也曾涉及到过,在本册出现时则增加了难度和深度,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有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识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样识字的效果会更好。
“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读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当今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在摆脱以教师的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的这种习惯势力的束缚的同时,还要警惕另一种偏差出现,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这个问题在学习、落实“课标”精神的教学实践中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
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第二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五篇课文中,《小麻雀》、《金奖章》、《大拇指汤姆》是精读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坚定的锡兵》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人文性较强,以“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为专题。五篇童话都围绕专题选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有趣的情节,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启迪。
《小麻雀》对成长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妈妈都给了有益的启示: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但是,只有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学习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金奖章》则通过从群鸟在荣誉面前互不相让,到一致认为应把荣誉给乌鸦这一转变,告诉人们,只有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才最值得奖励和受人尊重。
《“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没头脑”和“不高兴”在仙人的帮助下“做大人”的经历,告诉小朋友,从小如果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后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人们带来害处。
《大拇指汤姆》则告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勇敢,就会给人带来幸福。《坚定的锡兵》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
语文百花园一共安排了三项内容。分别是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这些学习内容意在重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26个字,会写43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5、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培养写作能力。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欣赏童话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情境,品味童话的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启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童话的表现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写童话。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角色换位,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章主人公内心世界,重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与朗读训练。
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童话的魅力。
教师还要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创设新情境、新问题。在新情境中,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表达能力,检验学习成果。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向我们展示出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古诗三首》选取的是三首唐诗,诗人用凝炼的语言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
《海上日出》是巴金老先生的作品,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不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西风胡杨》是潘岳2004年为怀念胡杨树在沙漠中所保护的西域文明,而专门撰写的。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笔触描绘了被称为“沙漠神树”胡杨的宝贵品格。在作者的笔下,胡杨是人的生命,是人的命运,人的风骨的象征。
《大自然的语言》是儿童诗,它告诉孩子们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知识,只要仔细观察,刻苦钻研,就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我家门前的海》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平和,意境深远,作者用清新流畅的笔触,把自己对大海的印象写得十分吸引人。
五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细细体会。
《古诗三首》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了景物形象,表达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作者丰富的想象,用词的考究令人惊叹。
《海上日出》作为一篇散文,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还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都很精彩。
《大自然的语言》语句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活泼生动,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之作,作者以激昂流畅又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写得气势磅礴,真挚动人。
《我家门前的海》语言优美,意境新奇,写法独特。这些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用心揣摩,一定会大有收获。
语文百花园二共安排了三个大的栏目。分别是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
这三块的内容丰富多彩,且与单元主题一脉相承。具体地说,“温故知新”栏目中的“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拓展与交流”编排的是有关景物描写的训练。为丰富学生景物描写方面的语言积累,“积少成多”编排了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语文大课堂——“文明公民”和习作——“写一次游览经历”的内容,与“观察自然景物、环境保护”有关联,又有所拓展。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7、9课,百花园二)。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9、10课)。
3. 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6、7、9课)。
4. 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6、9课)。
5. 学会质疑。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到位,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步步提高。
课堂上,字词教学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词义的理解上,教给学生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课文学习要点面结合,立足整体,关注重点,相辅相成。重视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维目标要综合考虑,切不可重视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要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打好方方面面的基础。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紫桑葚》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展现了战争岁月中的一位位英雄形象。这些令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断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七律·长征》这首不朽的史诗,赞扬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表现了作者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颂扬了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从潜伏隐蔽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紫桑葚》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
五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七律·长征》是用七言律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示了五壮士诱敌上山、顶峰杀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我的战友邱少云》通过对“我”看到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及“我”的心情描写,侧面展现了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小英雄雨来》用小说的典型表现方法,分六个部分把聪明勇敢、热爱祖国的小英雄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紫桑葚》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大将军徐世友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品质。
语文百花园三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分别是温故知新、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有关课外资料,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抓住重点句、借助录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通过体会雨来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通过对“我”观察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及内心活动的理解,感受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2、认识30个字,会写32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4、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回顾看过的影片片断,清楚具体地描述片断内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课文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复述课文;
随文认识30个字,会写32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提示,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语言。
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个英雄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但是课文中讲的故事都离学生生活较远,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时地加入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真诚的心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百花园四组成。这个单元以“真诚的心”为专题编排了《酿》《十年后的礼物》《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三篇精读课文和《月下桨声》《彩票》两篇略读课文。
《酿》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做法和语文老师的坦诚的品格。
《十年后的礼物》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其妙的方式——在音乐会上演奏《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这首乐曲,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记叙了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犯下了错误,是丹尼斯做警察的爸爸给了他机会,使他改正了错误。
《月下桨声》讲“我”买鱼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卖鱼的姐弟俩勤劳、诚实、淳朴的高尚品质。《彩票》讲的是发生在广东省化州市一个在巨奖面前毫无贪心的彩票投注站的工作人员林海燕的真实故事,赞扬了她诚实守信的崇高美德。
这五篇课文讲的都是诚信的故事。它们如同黑夜里的灯光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懂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把诚信当做自己行为的指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当、用词的准确;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言。
3、认识32个字,会写38个字。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单元训练重点:阅读课文,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第16——20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17课)。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7课)。
4. 体会关联词语(如果……就、即使……也)的用法(百花园四)。
四、教学设计思路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一些目标是需要在整个学段达到的,教学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可能在前面教材中也曾涉及到过,在本册出现时则增加了难度和深度,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有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识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样识字的效果会更好。
“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读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当今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在摆脱以教师的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的这种习惯势力的束缚的同时,还要警惕另一种偏差出现,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这个问题在学习、落实“课标”精神的教学实践中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
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中华文化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孔子》《“心正笔正”柳公权》《梅兰芳》是精读课文,《黄帝》《唐玄奘西行取经》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历史上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孔子》讲述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心正笔正”柳公权》讲述了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事情,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梅兰芳》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黄帝》讲述的是远古时期的传奇人物黄帝,是怎样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故事,说明了他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的由来。
《唐玄奘西行取经》则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去学习、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严谨治学、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认识34个字,会写42个字。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单元训练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1.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21、22、24课)。
2. 朗读课文(第21、22、24课),默读课文(第23、25课)。
3. 用修改符号修改常见的病句(百花园五)。
四、教学设计思路
认真钻研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钻研课后练习(包括百花园)和泡泡图的导学意图,重视“指南针”安排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通过阅读实践,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本册教材在五单元分别安排了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领悟表达方法及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学习观察方法,如,按顺序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动态,边观察边想象等;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在叙述时不依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等。
认真研究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题课后练习,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拓展阅读、搜集资料,如,《孔子》一课安排了选做题“孔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它们都能给人不少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跟同学们交流交流。”教学时,对这些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并进行落实、检查。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名著之旅
本单元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单元,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的。这五篇课文全部都是名家笔下的名篇,其中《天窗》、《我是猫》、《武松打虎》是精读课文;《杨子荣借题发挥》、《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略读课文。语文百花园六安排了三个栏目,即“温故知新”,“
口语交际”和“习作”。
这是一组由中外著名作家精彩作品中的节录而组成的文学画廊,其中有令人神往的散文;有外国作家的幽默之作;有中国古代和当代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还有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中的动人场景。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节录),作品幽默诙谐地描写了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全过程,让我们在笑声中感悟到当时的日本人情世态的冷漠与无情。
《武松打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小说生动地再现了武松打虎那动人心弦的场景,赞美了武松威武豪壮、勇力过人的英雄形象。
《杨子荣借题发挥》选自长篇小说《林海原雪》,作品形象地描写了孤胆英雄杨子荣智斗群匪的场景,赞美了他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一文选自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齐天大圣与二郎神在水帘洞旁大战的情景,表现了孙悟空机敏、坚毅无畏的反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神话英雄。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会用“……也许……也许……也许……
”造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
3.了解,赏析名家笔下精彩的心理描写片段。
4.引导学生对优美语句或含意深刻的语句或文章的内涵进行感悟。
5.积累名言警句。
6.口语交际的内容:名著赏析会(一)名家笔下的人物
7.习作:写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 初步学习名著,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第26—30课)。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第27、29课)。
3. 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第26课)。
四、教学设计思路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仍然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要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生字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会写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的学习完成。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留到课外。教师要对那些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提示,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通过“词语采集”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取听写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课标”还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是进行语文训练,尤其是阅读能力训练的主要凭借,它们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挑选、安排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用好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教师则是最关键的。他要理解作者的心,了解编者的心,启发引导学生的心,以达到四心相通的境界。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所写的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对所写的人物能感受到心灵的高尚、童心的天真可爱,对丑恶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鄙视、憎恶。同时还要琢磨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编者的意图落实在教学中。
教师深入钻研课文,有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再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切入点,就会有相应的教学发法。
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
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理解和积累。五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学词学句能力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得法。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
为防止学生机械地死背词典,还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例26课《天窗》一课中有一个比较生僻又很重要的词“慰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安慰”的意思,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记下这个解释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是以词解词。“慰藉”在课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什么给了“我”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天窗给了“我”怎样的慰藉?在雨天被关在家里的时候,在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是屋顶上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天窗填补了“我”童年时的寂寞时光,是它使活泼会想的孩子想象到了神奇的宇宙,想象到了比看到过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东西。由此,“我”是那样地喜爱天窗,更感谢那些发明天窗的大人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使学生不仅具体形象地知道了词语的意思,更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所以词语训练不是孤立的去说词解字,而是要与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的词语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切身体验去理解。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难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
要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调动积极性,培养自觉性,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阅读中进行词句训练,一定要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要结合生活积累,更重要的是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词句不脱离语言环境,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教材在这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
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编排的特点,更好地落实词、句的训练。
要加强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感受。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组成的。描写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事情,作者思有情,文章是不可以肢解的。
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精读课文),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老师们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就会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还以《天窗》为例。茅盾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童年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天窗”时,两次用了这样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是作者的情之所在,也是文章的魂之所在,要紧紧抓住这句话(也就是从课后练习2入手),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屋子里的木板窗关上后,就黑得像地洞似的,只有屋顶上开一个小小的方洞——天窗;雨天、夜晚孩子们被关在“地洞”里,就只能从小小的天窗看到外面——即便有这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使人想到这是一种多么枯燥、无聊的时刻!可是,就是在这种时候,这小小的天窗才成为了“唯一的慰藉”,使孩子们感到了它的神奇——它唤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它是被禁锢时可以释放自己的天地,是苦闷时的“一线天”。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这小小的天窗的确是奇幻的,因为它可以使你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使你沉浸在这种神奇带来的无穷的快乐之中。从而就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欣赏名家的作品,尝到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后练习编排融进了编者的匠心,为整体感悟课文起了导向性的作用。那么,合理地运用课后练习题推进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做到既省时又高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把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单打一地使用课后练习题,把朗读、词句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隔裂开来,作为作业去完成。(当然,对课后题的处理还要因文而异,因题目而异,所有课文的处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在加强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营造一个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有关这方面,教材也是尽力这样去引导学生的,诸如:“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些词语用得多好啊,我还能找出这样的词来。”“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读句子,讨论:用上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课文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等等。
第三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分析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五篇课文中,《小麻雀》、《金奖章》、《大拇指汤姆》是精读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坚定的锡兵》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人文性较强,以“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为专题。五篇童话都围绕专题选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有趣的情节,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启迪。
《小麻雀》对成长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妈妈都给了有益的启示: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但是,只有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学习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金奖章》则通过从群鸟在荣誉面前互不相让,到一致认为应把荣誉给乌鸦这一转变,告诉人们,只有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才最值得奖励和受人尊重。《“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没头脑”和“不高兴”在仙人的帮助下“做大人”的经历,告诉小朋友,从小如果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后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人们带来害处。
《大拇指汤姆》则告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勇敢,就会给人带来幸福。《坚定的锡兵》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
语文百花园一共安排了三项内容。分别是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这些学习内容意在重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26个字,会写43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5、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培养写作能力。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欣赏童话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情境,品味童话的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启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童话的表现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写童话。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角色换位,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章主人公内心世界,重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与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童话的魅力。
教师还要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创设新情境、新问题。在新情境中,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表达能力,检验学习成果。
五、学习准备:
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引导探究
七、学习时间;10-13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我家门前的海》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向我们展示出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古诗三首》选取的是三首唐诗,诗人用凝炼的语言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
《海上日出》是巴金老先生的作品,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不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西风胡杨》是潘岳2004年为怀念胡杨树在沙漠中所保护的西域文明,而专门撰写的。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笔触描绘了被称为“沙漠神树”胡杨的宝贵品格。在作者的笔下,胡杨是人的生命,是人的命运,人的风骨的象征。
《大自然的语言》是儿童诗,它告诉孩子们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知识,只要仔细观察,刻苦钻研,就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我家门前的海》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平和,意境深远,作者用清新流畅的笔触,把自己对大海的印象写得十分吸引人。
五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细细体会。
《古诗三首》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了景物形象,表达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作者丰富的想象,用词的考究令人惊叹。
《海上日出》作为一篇散文,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还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都很精彩。
《大自然的语言》语句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活泼生动,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之作,作者以激昂流畅又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写得气势磅礴,真挚动人。
《我家门前的海》语言优美,意境新奇,写法独特。这些不同的表达方法,我们用心揣摩,一定会大有收获。
语文百花园二共安排了三个大的栏目。分别是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这三块的内容丰富多彩,且与单元主题一脉相承。具体地说,“温故知新”栏目中的“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拓展与交流”编排的是有关景物描写的训练。为丰富学生景物描写方面的语言积累,“积少成多”编排了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语文大课堂——“文明公民”和习作——“写一次游览经历”的内容,与“观察自然景物、环境保护”有关联,又有所拓展。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第7、9课,百花园二)。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9、10课)。
3. 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并受到美的熏陶(第6、7、9课)。
4. 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6、9课)。5. 学会质疑。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进入高年级段,教学中,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并扎扎实实地训练到位,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步步提高。
课堂上,字词教学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词义的理解上,教给学生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课文学习要点面结合,立足整体,关注重点,相辅相成。重视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维目标要综合考虑,切不可重视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要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打好方方面面的基础。
五、学习准备:
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引导探究
七、学习时间;12-14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紫桑葚》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展现了战争岁月中的一位位英雄形象。这些令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断激励我们奋发向上。
《七律·长征》这首不朽的史诗,赞扬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表现了作者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颂扬了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从潜伏隐蔽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
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紫桑葚》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
五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七律·长征》是用七言律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示了五壮士诱敌上山、顶峰杀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我的战友邱少云》通过对“我”看到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及“我”的心情描写,侧面展现了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小英雄雨来》用小说的典型表现方法,分六个部分把聪明勇敢、热爱祖国的小英雄惟妙惟肖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紫桑葚》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大将军徐世友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品质。
语文百花园三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分别是温故知新、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有关课外资料,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抓住重点句、借助录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通过体会雨来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通过对“我”观察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及内心活动的理解,感受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2、认识30个字,会写32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4、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回顾看过的影片片断,清楚具体地描述片断内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课文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复述课文;
随文认识30个字,会写32个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提示,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语言。
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个英雄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但是课文中讲的故事都离学生生活较远,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时地加入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准备:
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引导探究
七、学习时间;12-14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真诚的心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百花园四组成。这个单元以“真诚的心”为专题编排了《酿》《十年后的礼物》《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三篇精读课文和《月下桨声》《彩票》两篇略读课文。
《酿》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做法和语文老师的坦诚的品格。
《十年后的礼物》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其妙的方式——在音乐会上演奏《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这首乐曲,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记叙了家境贫寒的库伯一时经不住诱惑,捡起了同学丢在课桌下的十美元,犯下了错误,是丹尼斯做警察的爸爸给了他机会,使他改正了错误。
《月下桨声》讲“我”买鱼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卖鱼的姐弟俩勤劳、诚实、淳朴的高尚品质。《彩票》讲的是发生在广东省化州市一个在巨奖面前毫无贪心的彩票投注站的工作人员林海燕的真实故事,赞扬了她诚实守信的崇高美德。
这五篇课文讲的都是诚信的故事。它们如同黑夜里的灯光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懂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把诚信当做自己行为的指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当、用词的准确;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言。
3、认识32个字,会写38个字。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单元训练重点:阅读课文,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第16——20课)。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17课)。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7课)。
4. 体会关联词语(如果……就、即使……也)的用法(百花园四)。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一些目标是需要在整个学段达到的,教学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可能在前面教材中也曾涉及到过,在本册出现时则增加了难度和深度,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有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识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样识字的效果会更好。
“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读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当今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在摆脱以教师的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的这种习惯势力的束缚的同时,还要警惕另一种偏差出现,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这个问题在学习、落实“课标”精神的教学实践中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五、学习准备:
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引导探究
七、学习时间;12-14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中华文化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孔子》《“心正笔正”柳公权》《梅兰芳》是精读课文,《黄帝》《唐玄奘西行取经》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历史上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孔子》讲述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心正笔正”柳公权》讲述了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事情,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梅兰芳》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黄帝》讲述的是远古时期的传奇人物黄帝,是怎样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故事,说明了他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的由来。
《唐玄奘西行取经》则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去学习、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严谨治学、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认识34个字,会写42个字。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单元训练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1.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21、22、24课)。2. 朗读课文(第21、22、24课),默读课文(第23、25课)。3. 用修改符号修改常见的病句(百花园五)。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认真钻研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钻研课后练习(包括百花园)和泡泡图的导学意图,重视“指南针”安排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通过阅读实践,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本册教材在五单元分别安排了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领悟表达方法及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学习观察方法,如,按顺序观察,注意观察事物的动态,边观察边想象等;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在叙述时不依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等;“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等。
认真研究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题课后练习,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拓展阅读、搜集资料,如,《孔子》一课安排了选做题“孔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它们都能给人不少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跟同学们交流交流。”教学时,对这些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并进行落实、检查。
五、学习准备:
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引导探究
七、学习时间;12-14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名著之旅
本单元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单元,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的。这五篇课文全部都是名家笔下的名篇,其中《天窗》、《我是猫》、《武松打虎》是精读课文;《杨子荣借题发挥》、《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略读课文。语文百花园六安排了三个栏目,即“温故知新”,“ 口语交际”和“习作”。
这是一组由中外著名作家精彩作品中的节录而组成的文学画廊,其中有令人神往的散文;有外国作家的幽默之作;有中国古代和当代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还有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中的动人场景。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节录),作品幽默诙谐地描写了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全过程,让我们在笑声中感悟到当时的日本人情世态的冷漠与无情。
《武松打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小说生动地再现了武松打虎那动人心弦的场景,赞美了武松威武豪壮、勇力过人的英雄形象。
《杨子荣借题发挥》选自长篇小说《林海原雪》,作品形象地描写了孤胆英雄杨子荣智斗群匪的场景,赞美了他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一文选自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齐天大圣与二郎神在水帘洞旁大战的情景,表现了孙悟空机敏、坚毅无畏的反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神话英雄。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会用“……也许……也许……也许…… ”造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3.了解,赏析名家笔下精彩的心理描写片段。
4.引导学生对优美语句或含意深刻的语句或文章的内涵进行感悟。5.积累名言警句。
6.口语交际的内容:名著赏析会
(一)名家笔下的人物 7.习作:写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 初步学习名著,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第26—30课)。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第27、29课)。
3. 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第26课)。
四、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仍然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要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生字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会写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的学习完成。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留到课外。教师要对那些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提示,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通过“词语采集”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取听写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课标”还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是进行语文训练,尤其是阅读能力训练的主要凭借,它们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挑选、安排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用好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教师则是最关键的。他要理解作者的心,了解编者的心,启发引导学生的心,以达到四心相通的境界。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所写的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对所写的人物能感受到心灵的高尚、童心的天真可爱,对丑恶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鄙视、憎恶。同时还要琢磨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编者的意图落实在教学中。
教师深入钻研课文,有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再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切入点,就会有相应的教学发法。
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理解和积累。五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学词学句能力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得法。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
为防止学生机械地死背词典,还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例26课《天窗》一课中有一个比较生僻又很重要的词“慰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安慰”的意思,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记下这个解释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是以词解词。“慰藉”在课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什么给了“我”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天窗给了“我”怎样的慰藉?在雨天被关在家里的时候,在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是屋顶上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天窗填补了“我”童年时的寂寞时光,是它使活泼会想的孩子想象到了神奇的宇宙,想象到了比看到过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东西。由此,“我”是那样地喜爱天窗,更感谢那些发明天窗的大人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使学生不仅具体形象地知道了词语的意思,更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所以词语训练不是孤立的去说词解字,而是要与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的词语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切身体验去理解。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难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
要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调动积极性,培养自觉性,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总之,在阅读中进行词句训练,一定要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要结合生活积累,更重要的是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词句不脱离语言环境,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教材在这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
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编排的特点,更好地落实词、句的训练。要加强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感受。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组成的。描写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事情,作者思有情,文章是不可以肢解的。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精读课文),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老师们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就会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还以《天窗》为例。茅盾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童年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天窗”时,两次用了这样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是作者的情之所在,也是文章的魂之所在,要紧紧抓住这句话(也就是从课后练习2入手),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屋子里的木板窗关上后,就黑得像地洞似的,只有屋顶上开一个小小的方洞——天窗;雨天、夜晚孩子们被关在“地洞”里,就只能从小小的天窗看到外面——即便有这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使人想到这是一种多么枯燥、无聊的时刻!可是,就是在这种时候,这小小的天窗才成为了“唯一的慰藉”,使孩子们感到了它的神奇——它唤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它是被禁锢时可以释放自己的天地,是苦闷时的“一线天”。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这小小的天窗的确是奇幻的,因为它可以使你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使你沉浸在这种神奇带来的无穷的快乐之中。从而就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欣赏名家的作品,尝到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后练习编排融进了编者的匠心,为整体感悟课文起了导向性的作用。那么,合理地运用课后练习题推进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做到既省时又高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把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单打一地使用课后练习题,把朗读、词句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隔裂开来,作为作业去完成。(当然,对课后题的处理还要因文而异,因题目而异,所有课文的处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在加强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营造一个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有关这方面,教材也是尽力这样去引导学生的,诸如:“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些词语用得多好啊,我还能找出这样的词来。”“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读句子,讨论:用上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课文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等等。
五、学习准备:
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引导探究
七、学习时间;12-14课时
第四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东塔三小
一、单元内容介绍: 专题:名著之旅
本单元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单元,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的。这五篇课文全部都是名家笔下的名篇,其中《天窗》、《我是猫》、《武松打虎》是精读课文;《杨子荣借题发挥》、《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略读课文。语文百花园六安排了三个栏目,即“温故知新”,“ 口语交际”和“习作”。
这是一组由中外著名作家精彩作品中的节录而组成的文学画廊,其中有令人神往的散文;有外国作家的幽默之作;有中国古代和当代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还有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中的动人场景。
《天窗》是我国现代作家茅盾笔下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以作者儿时的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透过天窗,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含蓄地揭示了“想象”和“创新”的主题。
《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节录),作品幽默诙谐地描写了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全过程,让我们在笑声中感悟到当时的日本人情世态的冷漠与无情。
《武松打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小说生动地再现了武松打虎那动人心弦的场景,赞美了武松威武豪壮、勇力过人的英雄形象。
《杨子荣借题发挥》选自长篇小说《林海原雪》,作品形象地描写了孤胆英雄杨子荣智斗群匪的场景,赞美了他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一文选自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齐天大圣与二郎神在水帘洞旁大战的情景,表现了孙悟空机敏、坚毅无畏的反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神话英雄。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会用“„„也许„„也许„„也许„„ ”造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3.了解,赏析名家笔下精彩的心理描写片段。
4.引导学生对优美语句或含意深刻的语句或文章的内涵进行感悟。5.积累名言警句。
6.口语交际的内容:名著赏析会
(一)名家笔下的人物 7.习作:写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
1. 初步学习名著,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第26—30课)。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第27、29课)。
3. 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第26课)。
四、教学设计思路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仍然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要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生字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会写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的学习完成。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留到课外。教师要对那些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提示,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通过“词语采集”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取听写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课标”还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是进行语文训练,尤其是阅读能力训练的主要凭借,它们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挑选、安排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用好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教师则是最关键的。他要理解作者的心,了解编者的心,启发引导学 生的心,以达到四心相通的境界。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所写的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对所写的人物能感受到心灵的高尚、童心的天真可爱,对丑恶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鄙视、憎恶。同时还要琢磨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编者的意图落实在教学中。
教师深入钻研课文,有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再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切入点,就会有相应的教学发法。
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
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理解和积累。五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学词学句能力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得法。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
为防止学生机械地死背词典,还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例26课《天窗》一课中有一个比较生僻又很重要的词“慰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安慰”的意思,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记下这个解释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是以词解词。“慰藉”在课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什么给了“我”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天窗给了“我”怎样的慰藉?在雨天被关在家里的时候,在晚上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是屋顶上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天窗填补了“我”童年时的寂寞时光,是它使活泼会想的孩子想象到了神奇的宇宙,想象到了 比看到过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东西。由此,“我”是那样地喜爱天窗,更感谢那些发明天窗的大人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使学生不仅具体形象地知道了词语的意思,更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所以词语训练不是孤立的去说词解字,而是要与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有的词语则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切身体验去理解。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难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
要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调动积极性,培养自觉性,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阅读中进行词句训练,一定要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要结合生活积累,更重要的是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词句不脱离语言环境,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教材在这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
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编排的特点,更好地落实词、句的训练。
要加强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感受。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组成的。描写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事情,作者思有情,文章是不可以肢解的。
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精读课文),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老师们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就会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还以《天窗》为例。茅盾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童年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天窗”时,两次用了这样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是作者的情之所在,也是文章的魂之所在,要紧紧抓住这句话(也就是从课后练习2入手),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屋子里的木板窗关上后,就黑得像地洞似的,只有屋顶上开一个小小的方洞——天窗;雨天、夜晚孩子们被关在“地洞”里,就只能从小小的天窗看到外面——即便有这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使人想到这是一种多么枯燥、无聊的时刻!可是,就是在这种时候,这小小的天窗才成为了“唯一的慰藉”,使孩子们感到了它的神奇——它唤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它是被禁锢时可以释放自己的天地,是苦闷时 的“一线天”。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这小小的天窗的确是奇幻的,因为它可以使你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使你沉浸在这种神奇带来的无穷的快乐之中。从而就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欣赏名家的作品,尝到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后练习编排融进了编者的匠心,为整体感悟课文起了导向性的作用。那么,合理地运用课后练习题推进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做到既省时又高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把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单打一地使用课后练习题,把朗读、词句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隔裂开来,作为作业去完成。(当然,对课后题的处理还要因文而异,因题目而异,所有课文的处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在加强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营造一个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有关这方面,教材也是尽力这样去引导学生的,诸如:“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些词语用得多好啊,我还能找出这样的词来。”“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读句子,讨论:用上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课文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等等。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简述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作家的笔下分别描写了鹅、猫、母鸡等儿童常见的动物,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此外本单元还包含了一篇《词语盘点》,一篇《语文园地》。
二、学生分析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非常有爱心的,非常喜欢小动物,乐于与小动物亲密的接触,与它们友好的相处。但学生在与小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们不同的特点,而本组的四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何引导通过充分阅读来感受动物们的可爱、可敬,体会每种小动物的特点,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只有学会从不同角度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充分了解了动物的特点,对动物产生了喜爱之情,并学会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及不同的表达方法,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后,就很容易完成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三、教学方法概述
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初步的识字能力。
2、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3、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了解自然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4、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加强句、段的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5、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
6、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感悟,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注意课外适当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以一带多,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7、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句子领导孩子进行感悟、理解。必要时可以让孩子进行表演以加深理解。
8、单元训练重点:拟人参照作家的描写方法仿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9、《词语盘点》的内容可放在平时分部分学习,不用集中一节课突击教学。
四、具体教法
1、《白鹅》、《鹅》
以《白鹅》为重点讲解。抓住重点词句带领学生感悟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同时让学生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来体会鹅的特点。同时通过狗和白鹅的对比来体会白鹅的可爱。这些部分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表演进行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学习园地》理解作者用反语来表达的对白鹅的喜爱。本文有较多难理解的词:引吭大叫、狂吠、奢侈、堂倌、窥伺等,注意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白公鹅》可以与《白鹅》进行对比学习。如描写白鹅和白公鹅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两位作家描写白鹅的异曲同工之妙。注意这里只要意会即可不用对学生多做要求。
接下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体会。如:公鹅与人强占水面,吞食鱼饵等部分。以上两篇文章注意让学生体会
1、作者对鹅的外貌、神态的描写;
2、拟人手法的运用;
3、通过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2、《猫》
本文是篇经典文章,相信老师们都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猫那古怪的性格,从中感悟作者对小猫浓浓的喜爱之情。教学本文时注意多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进行学习。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功夫,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
要利用好课文后面的“阅读连接”,同时可以开始指导学生仿写小短文。
3、《母鸡》
本文同样是老舍的文章,但写作的重点从动物的可爱转移到了母爱的伟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到母鸡的那种母爱,同时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可放手通过问题:作者为什么前后情感的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到课文中去阅读,感悟。学到情深处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母鸡对小鸡无微不至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