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

时间:2019-05-14 13:5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习内容:

13、《古诗两首》

14、《庐山的云雾》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大好山河”为主,这些优美的文章,分别介绍了变幻无常的庐山云雾,美丽大草原,雄伟壮观的赵州桥,引导学生感受伟大祖国山河的壮丽。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7个字,会写40个字。

2,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的让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4,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积累好词佳句。

学法提示: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先个人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挂图 课时安排:10课时 古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2、过程和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2)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

(2)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三、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古诗的习惯是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读诗意。应该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启迪,自悟自得,互学互补。自学法、读书法、教授法。四,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磁带

五、课时:2课时

早发白帝城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绝句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

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后记:

14《庐山的云雾》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

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学习重难点:通过文中的词句所描绘的形象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景 学法提示:结合课文插图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景 学习准备:收集庐山的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

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1.简介庐山的云雾。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质疑预习合作学习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学习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体会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感悟庐山的美。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后记: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学习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四、学法提示:结合插图和自己收集的资料感受草原的美景,再结合提示思考问题,先个人思考,在小组合作

五,学习准备:收集有关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料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一、组织教学 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齐读课题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

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法引导 探究提升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后记:

16*赵州桥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法提示:通过提示的问题 理解赵州桥的几大特点 先个人思考再小组合作 四,学习准备: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资料 五,学习时间:1课时。

四、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一、组织教学 看图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

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五、读课文,回顾总结。

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

想一想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后记:

语文百花园四

一、学习目标: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后记:

第二篇: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和略读课文《赵州桥》及《语文百花园四》。从内容上看,课文都是描写景物的。作者抓住不同景物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二、教材分析:

四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描写祖国的山河景观的秀美壮丽,表达了赞美祖国的情怀。阅读这些文章令人赏心悦目,获得美得感受。

三、学情分析:

进入本单元学习的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和事情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在阅读课文中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自然界的好奇之心也会得到增强。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认识37个生字,会写40个字。2.重视词语的学习积累好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背诵课文《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第2自然段,《赵州桥》第二自然段。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悟课文所描绘景物的意境,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并融入大自然中,用真诚的语言去赞美她。

5.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6.通过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读读背背古诗《鹿柴》。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练习介绍家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重视词语的学习积累好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悟课文所描绘景物的意境,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并融入大自然中,用真诚的语言去赞美她。

难点:

1.重视词语的学习积累好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悟课文所描绘景物的意境,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并融入大自然中,用真诚的语言去赞美她。

3.用本单元景物描写的方法,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物。

六、教学措施: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关于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写作当中。

2.从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有先后顺序。

3.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指导,让学生逐步做到正确、美观。

4.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时以情感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艺术点燃学生学习情感,形成规范、和谐的课堂氛围。

5.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另一方面,继续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做到常抓不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14庐山的云雾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6、赵州桥

语文百花园四

13、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串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我会拼。

liǎnɡ àn cuì lǜ tínɡ bï chuānɡ hù()()()()

2、组词。

寺()岭()船()帝()诗()铃()般()啼()

3、多音字组词。

zhāo()bï()huán()朝 泊 还

cháo()pō()hái()

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绝句

。。

5、用下面的词语组词,再写一句话。

须 需 飘 漂

6、背诵并默写古诗。

7、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古诗词的文章,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小精悍,处来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

14、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4仿照课文,练习画或写自己见过的云雾。5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6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描写方法。

7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难点: 1抓住重难点词句,读懂段落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神奇、变幻多端。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就说山吧,你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名山吗?

2、自由发言。

3、教师导言,今天我们要走近四大名山之一的庐山,去欣赏那里最有名的云雾。

4、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齐读。

5、认识生字“庐”。

二、初读课外、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句子)

2、分段指名读,纠错正音。

3、逐段认读生字词,并引导上下文初步理解字词意思。

4、学生正确、流利地再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2、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一、谈话导入:

师讲过:位于我国江西省内的庐山的峰奇山秀、瀑布溪流景色秀丽闻名中外,尤其是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思考这段有几句话?

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么在这众多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云雾)你从那领悟到的?(尤其)谁能给“尤其”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读读第二句话并突出这个词吗?理解“变幻无常”,正是有这变幻无穷的云雾,才让庐山更显神秘,谁来用这种神秘的感觉读读第三、四句话。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多)

4、闭眼想象在山上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仙境。

5、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话.三、精读第三节

1、庐山的云雾除了多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板书:千姿百态

3、理解“千姿百态”,哪些语句具体描写的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你在书本上用曲线画出来。

师小结: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写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

4、师读总述句,生读分述句,体会总分关系

5、刚才同学们读时觉得这些语句把云雾写得怎么样?(生动、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打比方)

6、作者把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比成了什么?

快速读课文,体会老师请你来回答。

7、你最喜欢哪一处的云雾,指名读,老师出示相应图片,指导读出感情。

8、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

9、指名画不同位置的云雾,其他同学在本上画。

10、师介绍省略号和分号的用法

11、讨论总结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朗读体会云雾特点(用小黑板出示)

四、自学课文第三小节

1、比较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相似之处。

默读,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检查自学情况

①这段中心句是什么?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②理解“瞬息万变”

③你从哪些词语或语句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

2、从哪儿可以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多呢?

3、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

4、想想看看还会变出哪些模样?

5、出示句式: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明明还是„„转眼间就变成„„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7、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再次感受庐山的迷人景观

领悟写法:仿写云雾。

五.总结全文、仿写云雾

1、总结: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美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多彩、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到庐山游玩吗?

2、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云遮雾照的庐山,真让人流连忘返,你想说点什么? 4.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篇课文写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热爱

瞬息万变 赞美

六、作业设计:

1、我会拼。

jǐnɡ sâ xiù lì yïu qí biànhuànwúchánɡ()()()()zēnɡ tiān lǒnɡ zhào mánɡ mánɡ qiānzībǎitài()()()()yì pǐ màn bù mí màn liúliánwànɡfǎn()()()()

2、组词。

景()秀()尤()漫()影()绣()优()慢()姿()笼()芒()幻()资()茏()茫()幼()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无常 腾云()雾 千()百态 瞬息万()一泻千()四蹄生()云遮雾()流连忘()随()飘荡()的云雾()的大海()的天幕

4、连一连。

一条 冰山 一匹 轻烟 一座 玉带 一种 白马 一顶 绒帽 一缕 感觉

5、填空。

庐山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

;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品读词句,理解感悟,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可以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积累了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积累奠定基础。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歌唱了草原上哪些美丽的事物?

2、学生思考,指名反馈。

3、教师揭题,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4、教师简介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认真读课文,读准每个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文中生词,利用字典、词典,联系句子,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4)和同桌比赛读课文,看准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反馈,逐项完成。

(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广阔覆盖不仅雄鹰安闲偶尔牧民

没过鞭子铺向铃铛挥舞散发散落

百灵鸟撒欢儿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正音。[注意后鼻音、多音字“散(sàn)发,散(sǎn)落”,没(mî)过,撒(sā)欢儿] ②齐读词语。

③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④教师指导以下汉字的书写。

阔:“门”要写得略大,里面的“活”要写饱满。

⑤学生书写难写字。

(2)分段指名试读课文

教师抽生评议,并适时在评议中指导朗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在阅读中初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进行语言积累。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用当“小导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课前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师:这是什么地方?

生:读课题。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想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读后反馈。

师: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抽生答,师板:[美丽欢腾]

3、引导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1)问: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草原的美丽,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草原的欢腾?

(2)师:课文哪个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和欢腾这两大特点?

指名反馈。(文中第3自然段)

(3)齐读第3自然段。

(4)师小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前半句总结了前一部分的内容,后半句提示了下一部分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叫过渡段。过渡段在一篇文章里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

师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来感受一下草原的美丽。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第1、2自然段。读后请用“——”划出总写草原美丽的句子,用“○”圈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草原上的景物的词语。

(2)指名反馈,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

方法:图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重点词句。由文字想象、展现画面,再由画面还原成文字,感情诵读达到会背。

① 师:文中哪句话在总写锡林郭勒大草原是美丽的?

②齐读。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③师:在这广阔的草原上,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④指名反馈。师板:[野草湖水野花] ⑤学生读各个景物对应的句子。

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

方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

野草

师:请男同学读写野草的句子,想想:野草美,美在哪儿?(学生自由发言)a、抓“满眼、一直铺向远方”,体会野草的绿和草原的广阔。师板:[绿] b、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没过”。(让学生起立,比划草有多深。)体会野草深和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师板:[深] c、全班感情朗读这句。

湖水

师:请女同学读写湖水美的句子,想想:湖水美,美在哪儿?(学生自由发言)a、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师板:[清亮] b、版画演示,引导理解“嵌”。

方法:师出示先挖出湖水的草原版画,边复述课文边把“湖水”卡进“草滩”间,演示后由学生讲出对“嵌”的理解。

(师:请看,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老师把这一洼洼宝镜般的湖水卡入高低不平的草滩间,这就是嵌进去。)

(生:把较小的物体卡入较大物体的凹处,这就是“嵌”。)c、想象: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 d、指名朗读,其它同学感受。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读书就是要这样边读边想象,就能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谁来读读?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湖水的神奇、美丽吧!e、全班感情朗读这句。

野花

师:这宝镜般的湖水映出了蔚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映出了飞翔的雄鹰,映出了青青的野草,还映出了美丽的野花,野花又美在哪儿?请齐读写野花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

a、出示图片,欣赏花儿,感受野花的美丽迷人。指导朗读。

课件一:野花图山丹丹花牵牛花铃铛花图

师:看,草丛中的野花一大片、一大片的,真多,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花多,打上圆点。(各种各样)师板:[多] 师: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野花多,还为我们展现了野花的什么美?(颜色、气味)师板:[美、香] 请把这句话中写颜色的词语打上圆点。(鲜红、粉红、宝石蓝)

b、看图,引读:草丛中开满了()的野花。有(),有(),还有(),散发着()。

师:这句话是抓住了野花的哪些特点来写具体的?(种类、颜色、气味)c、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练习、展示、评价

师:那就让我们学着文中抓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请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课件二:

春天到了,()的花儿竞相开放。有(),有(),还有(),散发着()。

同桌练说,班内交流,师适时点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静静的草原多美啊!那一碧千里的野草,那清澈透亮的湖水,那星星点点的野花,让它们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我们一起来背背,不会背的悄悄地看看书。

2、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欢腾景象。

(1)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独立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学习提纲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用“○”圈出这段话中描写的事物的词语。

3、同桌说说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了草原的欢腾景象。

(2)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所描写的物与人:雄鹰、百灵鸟、牛羊、小马驹、黄羊以及蒙古包与牧民。交流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草原的欢腾。

课件四:欢腾的草原图片

方法:出示图片,从图中找出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找文中的句子,用上“因为有„„,所以我感受到了草原的欢腾”的句式来介绍。师板:[飞翔、唱、嚼、蹦、跑、放歌]

四、总结课文,畅谈感受

师:对,锡林郭勒大草原是美丽的,这美丽的草原因为有飞翔的雄鹰,欢歌的百灵,安闲的牛羊,撒欢的马驹,狂奔的黄羊,放歌的牧民,所以草原欢腾起来了。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点评,激发学生对草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它的美丽和欢腾吧!

五、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六、板书设计

野草:绿、深

美丽湖水:清亮

野花:多、美、香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欢腾飞翔、唱、嚼、蹦、跑、放歌 作业设计:

1、我会拼。

ɡuǎnɡ kuî ɡuānɡ mánɡ línɡ dānɡ bù jǐn()()()()ān xián ǒu ěr mù mín qí mǎ huī wǔ()()()()()bǎi línɡ niǎo jī línɡ shān dān dān pū kāi()()()()

2、组词。

铺()芒()铃()闲()捕()茫()岭()闭()偶()尔()挥()奇()遇()弥()辉()骑()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湖水()的野花()的世界()地飞翔()地歌唱

4、填空。

(1)、草丛中开满了 的野花。鲜红的,粉红的 宝石蓝的,散发出。

(2)、草原不仅,还是个。

5、造句。

不仅„„还„„ 教学后记:

搜集有关资料充实课文内容,教学中以从不同方面感受草原的美丽为主线,加入了更多的相关资料充实课文的内容,如:课题“锡林郭勒”的意思;内蒙古的地图;草原上各种湖水、野花、动物活动的图片等,我把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提供给学生,作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依据,并在学习野草时复习学习过的古诗《草》,在体会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时介绍蒙古族的民情生活,这些资料的融入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草原、对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由于有了这些资料的铺垫,学生在编写歌词时变得轻松、自如,不觉得没话可写。赵州桥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

(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

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00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

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

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

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9、赵州桥 作业设计:

1、把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画去。

设计(shâ mî)横跨(kuā kuà)杰出(jiã jiē)历史(shǐ sǐ)遗产(yí yín)安济桥(jì jǐ)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石拱桥()的图案()的水花()的大桥洞()的才干()的遗产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雄伟()节省()坚固()美观()创举()

4、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 :有的刻着两条互相,嘴里吐出 ;有的刻着,前爪 相互抵着,各自 ;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似乎都在,真像 一样。

5、读句子,兵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 了石料。

教学后记:

教学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全班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赵州桥或其它一些桥梁的资料。可查找课外书籍,上网查询等,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待上课教学时用。

这一次的课前预习,我一改往日的让学生做单调的查字、组词等练习,而是尽可能地去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看科普书、上网等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事,于是,我就投其所好,通过这些渠道将资料收集好,并加以整理、归纳,无形中就给了他们课外阅读、分析归纳能力的锻炼。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要求: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教具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导言: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样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区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在朗读这一、二个自然段的时候,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

品读下列句子:

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质?

②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从加点的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帮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难的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去做?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小猫

遇到了暴风雨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母鸡

孵小鸡

蜘蛛

好饿助人为乐

教学反思: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或者说说老屋给他们的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想象表演来体会,例如:第一次,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的表情,学生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其他学生和我一起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胡萝卜的长胡子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帮助了小男孩→替代风筝线

快乐自己……

鸟太太→替代绳子晾尿布

帮助别人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兴致勃勃,颇有收获,我也上得轻松、兴味盎然。如果给点时间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胡萝卜先生帮助别人的一个场景,和同桌合作表演,然后叫几组同学上台表演,能培养更多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和合作参与意识,效果会更好。

不会叫的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 讨厌 批评 来访 搞不清 刀叉 压根儿 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最好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和善待人

互相尊重

小公鸡 同情

不会叫的狗

小狐狸 嘲笑

杜 鹃 怜悯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续写结尾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到底应该安排在哪里,一直没有定下来。按常理应该是安排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因为先把握文本再进行写作训练更符合教学规律。

口语交际4

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教学目标五、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来体会名字中包含的意义,以及父母为我们起名字时寄托在里面的希望和对我们的爱。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名人的名字的含义,以此增加语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习作4 续写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起因)【板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1)出示: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回过头来看,在叙述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时,应该怎么对他说,又会怎么做呢?李晓明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出示: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是靠自己还是在朋友及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呢?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句话,很自然地接上去。【板书:语意连贯】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教学反思: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续写故事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看课本插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本次习作的题目定为“过生日”。

2.选定内容:

(1)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

(2)写李晓明为自己的生日发愁。

(3)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

(4)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设疑。

5.结构顺序:先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接着写李晓明伤心的原因,然后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最后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下水文:

过生日

铃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李梅和王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学问:“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李梅开心地说:“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王明也抢着说:“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刘东问:“李晓明的生日到了吗?”

李晓明听了李东的话默默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他看着窗外,心里想:我也快生日了,但是……想着想着就流出了眼泪。

李梅看见了李晓明哭了,就问“他怎么哭了?刚才还好好的呢?我记得过几天就是他生日了,应该高兴啊。”王明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怎么样?”李梅立刻赞同。

到了李晓明的生日那天,当他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的门关着,窗帘也拉下来了,教室黑黑的。他一边嘀咕:“同学们在搞什么鬼?难道同学忘记上学了?”一边推开门。这时候,他惊呆了:他看到了李梅和王明笑眯眯地捧着点燃了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向他走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他激动得流下眼泪,说:“谢谢大家……”李晓明在同学的祝福声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提出问题,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心理描写,写出当时李晓明的想法。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也能找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来续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你能举个例子吗?

2.下列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列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和其他同学一样。

(3)指名朗读。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三列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能举个例子吗?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提示语在中间。

(5)拓展练习。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日积月累。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2.小组朗读。

3.师生对读,齐读。

4.看谁最先背下来。

5.背诵比赛。

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日积月累”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词、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13、花 钟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方法: 阅读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钟)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 温度 光照

花钟

不同 开放 昆虫活动

时间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发现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蜜 蜂

听说…… 做试验 …… 确实……飞回来了

无 法 解 释 的 本 领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写12个生字。会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自学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听写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3.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浪费时间

玩耍 伟大的发现(显微镜、微生物)

边玩边想 边想边玩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4、学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 阅读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4、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 :、找骆驼

右边深,左边浅 左脚有点跛

右边有一些米 驮的是蜜和米 找到了

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缺了一颗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谈新发现,把有趣的说的同学听。

2.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准备

1.预先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2.准备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小实验项目。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不信咱们当场来试一试。

2.出示游戏一:猜甲骨文或篆书字三个:水、旦、燕。

游戏

二、猜藏在图画中的物品。

3.这段时间,你都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1.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2.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3.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充分交流。)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三课时(习作 观察日记)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师拿着两个鸡蛋和两杯水走进教室,摆放在讲台上,什么也不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导入: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看、听、说、想、写”几个字,说:“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小相机──眼睛拍下你看到的,用你的小录音机──耳朵记录下你听到的,用你聪明的脑袋瓜子想一想,用你的巧嘴说一说,用你的小手写一写。”

二、引导观察

1.向学生展示两个鸡蛋,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说说特征。

2.(提起两杯看起来没两样的水,事实上也一样,就是两杯白开水。)这两杯水有什么特点?

3.师将两个鸡蛋放进水杯,鸡蛋都沉在了水底。现在老师准备向一个杯子里加入盐,请同学们猜猜看,会有什么变化?孩子们议论,发言。

4.教师实验:加盐。

5.让孩子们说观察中的发现。

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不但看得仔细,还思考出了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

6.总结观察过程中孩子们用到的方法: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用手去感觉、用舌头去尝、用脑袋去思考等等,教孩子如何观察。

7.介绍死海的奇特现象,课件展示死海的奇特现象。

三、指导说话

让孩子们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四、指导写作

把你们今天观察到的实验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强调日记的形式。)

五、学生动笔作文

六、互评、批阅、讲评(重点展示优秀习作)

七、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动物、植物、玩具、一种现象都行)进行观察,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看谁最先背下来。背诵比赛。

6.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新 课标 第 一网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很多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给这7个字扩词。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

四、搜集资料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3.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第五篇:2017—2018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XX—2018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

易出错的字词有:苏醒湿度关系娇嫩适宜适应展示需要昆虫传播修建陆续大致无论试验纸袋几乎大概遥远推测包括检查沿途超常名堂看守阅读细微随意调节简单拜访玩具

《花钟》

第一自然段要求背诵。主要出现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能够写出不同花朵开放的句式,并会仿写句子。能够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知道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设问的修辞)

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有些植物开花的时间往往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了解用约数这样模糊的概念表示一种更加确切的含义。如左右,大致等词语,用词十分准确。

《蜜蜂》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了解法布尔试验的步骤1捉蜜蜂,放进纸袋;2做记号3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4走了两里多路,放蜜蜂出来(明确这些步骤缺一不可,每一步都有其用意和必然性。)

熟悉本出现的关联词语:无论……总是

不是……而是

能够积累学过出现过的常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即使……也不但……而且等等

通过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治学严谨,善于观察和钻研,实事求是的昆虫学家。

《玩出了名堂》名堂是指伟大的发现和创造

本出现了几个多音字需要掌握:看ān看守

磨ó磨刀

调tiá调节

àn看见

ò磨坊

dià调查

理解引号在本文中的作用。

“小人国”,“居民”“玩具”为什么要加引号?在文中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小人国”指微生物世界

“居民”指微生物

“玩具”指显微镜

在这里加引号是强调,表示一种特殊的含义,使文中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形象。

《学习园地》

我的发现部分是有关形近字的区分,带点字形近,音近或者音同。应能区分形近字,并作出正确选择。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要能背诵并会默写。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的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读读认认:能够写出身体部位的词语,往往和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偏旁都是月

如写出与身体部位有关的几个词语——()()()()()

宽带网能够说出伟大发明与发现离不开细心观察的例子。

如鲁班观察带齿的叶子,发明了锯子;

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下载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13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四单元

    年级三学科语文章(组)四学习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本文精选了一则成语故事、一则民间故事、一个童话故事和一个相声,都反映......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双基加油站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写规范哟!pútáo chúnpǔ jièshào xīnkǔ xióngwěi(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密( ) 桃( ) 植( ) 岭( )蜜( ) 跳( ) 置( ) 冷(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qū zhúzǎo chénqǐ ézhēn chá () () () () qí yìlí míngbīn bīn yóu lǐ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13、麻雀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大全)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和自然”为单元主题,由四篇课文与语文百花园四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麻雀》、《让它们自由生息》、《蒲公英的梦》与一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错别字调查小记 星期六,我和弟弟一起来到大街上寻找错别字,我们走街串巷,路过了很多店铺,也找到了很多错别字。 我和弟弟来到一家酒店门前,发现门口的广告牌把“炒饭”写成了“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解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我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