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5篇

时间:2019-05-15 00: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检测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

1、考试成绩:参考43人,及格41人,优秀20人。

2、试卷分析及存在问题:

今天进行了第四单元试卷测试,题型很全,各个知识面都进行了考察,但有的题相对来说难一些,这些题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总体上看,学生答的不好,卷面书写也乱。

第一题为选择正确的读音,很简单的几个多音字,竟然也有几个孩子漏题或有选错的。第四题为古诗诗句填空,考前背诵、默写过,仍然有几个学生诗句中的字写错,写成别字。以后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六题为按要求填成语。其实这些形式的词语平时都练习过,还让学生摘抄下来记过,可是,换种形式换个例子,学生就写不上来,说明学生对积累的运用能力比较差,以后要注意对运用能力的培养。

第九题为阅读题,其中第3个小题比较难,学生做对的不多,也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弱,今后要加大力度进行练习。

第十题为小练笔。经过上次考试学生知道要围绕要求进行练笔,但是东拼西凑的写不出内容,不用标点符号,错别字乱用的现象还很普遍,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写什么,只是纯粹的为了凑字数,写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条理可言。另外有个别同学字太乱。

提高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2、多进行阅读训练,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

3、坚持课外阅读,做好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学会运用,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4、继续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字的书写要工整,作业卷面要整洁清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做题要细致用心。

第二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

绝句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庐山的云雾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介庐山的云雾。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 5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板书: 14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课后反思:锡林郭勒大草原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齐读课题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课后反思:赵州桥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六、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铺垫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 11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

一、教学要求: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 14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zhèng shí mì qiè zhǎn shì què què shí shí

()()()()yuè dú tiáo jié mí shī jǐ lái jǐ qù

()()()()

二、写出红色词语的近义词。(6分)

1.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的活动的时间相吻合。()()2.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3.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很着急。()4.这份工作相当清闲。()5.他们的谈话声越发变得细微了。()

三、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6分)1.梅花 鲜花 杜鹃 兰花 芍药 2.肠胃 胸膛 腹部 双腿 脚步 3.蜜蜂 蝴蝶 蚂蚁 松鼠 蜻蜓

四、给句子选择关联词。(8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小明感冒了,()没有参加这次活动。2.明天()下大雨,运动会()不开了。

3.()现在有很紧急的事要去办,()交通安全应时时注意。4.()爸爸工作很忙,()每天回来很晚。

五、排列下面词语。(9分)

1.教师节 劳动节 国庆节 儿童节 建军节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 2.爸爸 爷爷 叔叔 伯父 儿子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 17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播种 开花 结果 发芽 长叶 生根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15分)例: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1.花蕾向人们展示笑脸。

花蕾向人们展示 笑脸。例:凌晨四点,牵牛花开放了。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2.睡莲。3.烟草花。

4.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果然—— 5.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推测——

七、阅读乐园。(共22分)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当我听到这支歌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我家也有一株茉莉花,叶儿绿,花儿白,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茉莉花不但香,还能和冰糖、茶叶放在一起泡着喝,有去暑的作用,非常棒。我喜欢看茉莉花的颜色,喜欢嗅茉莉花扑鼻的香味,更爱喝茉莉花茶。1.这篇文章有 个自然段。(2分)2.我来仿写词语。(5分)

美滋滋 叶儿绿 花儿白 3.填空。(6分)

(1)第 自然段描写了茉莉花的样子。(2)茉莉花有 的作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从这篇短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茉莉花的 之情。4.造句。(4分)

……更…… 5.你最喜欢什么花,它长得什么样子,你来写一写吧!(5分)

八、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18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我能学着写一写:

百花园中,各种鲜花依着不同的时令轮番绽放。春天,九、想一想,填一填。(8分)

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 ; 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 ; 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我观察,发现了。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13、花 钟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方法: 阅读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钟)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湿度 温度 光照

花钟

不同 开放 昆虫活动

时间

14、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教学重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发现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蜜 蜂

听说…… 做试验 …… 确实……飞回来了

无 法 解 释 的 本 领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写12个生字。会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自学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听写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3.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浪费时间

玩耍 伟大的发现(显微镜、微生物)

边玩边想 边想边玩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4、学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 阅读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4、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 :、找骆驼

右边深,左边浅 左脚有点跛

右边有一些米 驮的是蜜和米 找到了

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缺了一颗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读读背背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搜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谈新发现,把有趣的说的同学听。

2.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准备

1.预先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2.准备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小实验项目。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不信咱们当场来试一试。

2.出示游戏一:猜甲骨文或篆书字三个:水、旦、燕。

游戏

二、猜藏在图画中的物品。

3.这段时间,你都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1.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2.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3.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充分交流。)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三课时(习作 观察日记)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师拿着两个鸡蛋和两杯水走进教室,摆放在讲台上,什么也不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导入: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看、听、说、想、写”几个字,说:“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小相机──眼睛拍下你看到的,用你的小录音机──耳朵记录下你听到的,用你聪明的脑袋瓜子想一想,用你的巧嘴说一说,用你的小手写一写。”

二、引导观察

1.向学生展示两个鸡蛋,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说说特征。

2.(提起两杯看起来没两样的水,事实上也一样,就是两杯白开水。)这两杯水有什么特点?

3.师将两个鸡蛋放进水杯,鸡蛋都沉在了水底。现在老师准备向一个杯子里加入盐,请同学们猜猜看,会有什么变化?孩子们议论,发言。

4.教师实验:加盐。

5.让孩子们说观察中的发现。

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不但看得仔细,还思考出了盐水的浮力比淡水的大。

6.总结观察过程中孩子们用到的方法: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用手去感觉、用舌头去尝、用脑袋去思考等等,教孩子如何观察。

7.介绍死海的奇特现象,课件展示死海的奇特现象。

三、指导说话

让孩子们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四、指导写作

把你们今天观察到的实验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强调日记的形式。)

五、学生动笔作文

六、互评、批阅、讲评(重点展示优秀习作)

七、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动物、植物、玩具、一种现象都行)进行观察,写一则观察日记。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看谁最先背下来。背诵比赛。

6.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新 课标 第 一网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很多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给这7个字扩词。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

四、搜集资料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3.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双基加油站

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写规范哟!

pútáo chúnpǔ jièshào xīnkǔ xióngwěi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密()桃()植()岭()

蜜()跳()置()冷()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读一读吧!

五()十()千()万()不()()主

目()暇()()山()岭 热 情()()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相信它会更精彩!

静悄悄的()白茫茫的()红彤彤的()

火辣辣的()水灵灵的()冷冰冰的()

读写训练场

一、选词填空,可要认真分辨哟!

必须 必需

1、开学前,我准备好了学习上()用品。

2、这件事,你()得做。

严肃 严重

1、奶奶的病情越来越()。

2、老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的态度。

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然后仿写句子,你也写得不错的!

1、禾苗低下了头,小草弯下了腰,鸟儿不再鸣唱,花儿不再欢笑。

2、两条恶龙在潭底翻滚起几丈高的浪花,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又沉到水里。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真吸引人

2、热情好客的老乡

3、花园里的花开了,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4、喜讯好像 飞遍四面八方

实践小天地

一、相信你的阅读能力一定是最棒的!

榆 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竞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强—()愉快—()夸耀—()品格—()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1)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2)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4、这篇短文赞美了榆树_____________的品格。

5、你最喜欢什么树?为什么?。

二、根据你搜集、采访的资料,写写自己的家乡,相信你一定会妙笔生花!

第五篇:人教版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

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3花钟

一、教材简说

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教学重点是,在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二、教学建议。

1.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要带着问题思考,如,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儿?

在熟读文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注意引到第二自然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说明的是:不能忽视文中表意较“模糊”的词语,如“左右、往往、有一的危险、大致”,使用这些词“语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状况的准确反映

14蜜蜂

一、教材简说

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二、教学建议

1.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文讲了一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

2.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1玩出了名堂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二、教学建议

1.文篇幅不长,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的内容。在理解中注意以下几处:

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五个自然段,段段写了“玩”,“名堂”在文里的意思就是发明与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文,开拓学生的思路。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16*找骆驼

一、教材简说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二、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读,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比如商人的焦急与气恼,重点是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2.可按以下步骤提示学生开展阅读:(1)感知阶段,要读准字音,了解这一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2)在大体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文先写老人的判断,再写观察的发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观察中的发现”。在导语中,已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花钟》后又做了提示,本组的几篇文又为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可比照的材料,并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做了哪些观察,有什么发现。教材中以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形式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当然交际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导向是很明确的,即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习作

这次习作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交流已写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讲评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确定观察的事物,可以带着习作的任务去观察一种事物,再把观察过程中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要组织学生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并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要通过这次习作,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青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的特点。共列了4行12个词语,带点的都是形近字,但各有不同。第一行带点的是同音形近字;第二、第三、第四行有同音形近字,也有音近字、形近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背背”和“读读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 的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读读认认”的是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要求认识其中的“肩”“臂”等7个字。这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这些带“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一器官有关。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分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教学 淘气的黄豆宝宝 10月30日 星期五晴 前几天,妈妈给了我一把黄豆,我就用它们来生豆芽。我把黄豆放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黄豆宝宝圆滚滚的,仿佛穿了一件金色的衣服,它们......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四单元

    年级三学科语文章(组)四学习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本文精选了一则成语故事、一则民间故事、一个童话故事和一个相声,都反映......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1 第八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观察日记

    三年级第四单元观察日记例文 例文一: 今天,妈妈给了我一把黄豆,我就用它们来生豆芽。 我把黄豆放在手心里,仔细地观察。黄豆宝宝圆滚滚的,仿佛穿了一件金色的衣服,它们摸上去滑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解说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我将从“......

    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习内容: 13、《古诗两首》 14、《庐山的云雾》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大好山河”为主,这些优美的......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积累

    第四单元积累 一、不同的笑: 眉开眼笑、憨笑、捧腹大笑、冷笑、暗笑、嘲笑、媚笑、讥笑、微笑、苦笑 二、描写顽强意志、奋斗精神的成语: 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披荆斩棘、百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