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8、9的加减法》设计及反思
《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8、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棒、方块、多媒体课件、展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水帘洞看看,调皮的小猴子又在干什么呢? 2.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整理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2)还剩几只小猴子?(3)一共有几朵花?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谈话: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5+3= 谈话: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预设: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就是要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谈话:你能独立想出怎样解决这道算式吗? 学生独立探究。预设:
生1:摆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合起来是8根小棒。得出5+3=8。生2:摆方块。左边摆5个方块,右边摆3个方块,合起来是8个方块。得出5+3=8。
生3:数手指。先伸5根手指,再伸3根手指,合起来是8根手指。得出5+3=8。生4:利用数的分与合来算,5和3合成8,5+3=8。(2)还剩几只小猴子? 谈话: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8-3= 谈话: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预设: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几,要用减法。谈话:你能独立想出怎样解决这道算式吗? 学生独立探究。预设:
生1:摆小棒。摆8根小棒,拿走5根,还剩3根。得出8-5=3。生2:摆方块。摆8个方块,拿走5个,还剩3个。得出8-5=3。生3:数手指。先出8根手指,放下5根,还剩3根。得出得出8-5=3。生4:数的分与合。8可以分成5和3,8-5=3。
生5: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因为5+3=8,所以8-5=3。
三、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谈话:能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吗? 同桌互相交流探究过程。2.集体交流。问题(1):
生1和生2的方法到展板上操作,与全班同学交流想法。教师给予肯定。生3的方法到前面演示。教师给予肯定。
生4的方法说一说,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表扬肯定。再指几名学生把这种方法说一说。问题(2):
生1和生2的方法到展板上操作,与全班同学交流想法。教师给予肯定。生3的方法到前面演示。教师给予肯定。
生4和生5的方法说一说,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表扬肯定。再指几名学生把这两种方法说一说。
四、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谈话:比较一下,以上的几种算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更方便? 学生思考、比较。谈想法。
1.问题(1):
生1:第一、二、三种算法虽然比较直观,但是比较费时,第四种算法最快、最方便。生2(个别学习比较弱的):我还是喜欢直观操作的方法。
谈话:10以内数的分与合大家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所以利用数的分与合算10以内数的加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建议大家使用这种算法。
允许个别同学使用直观操作法,但后续学习中要提高要求。2.问题(2):
生1:第一、二、三种算法虽然比较直观,但是比较费时,第四、五种算法最快、最方便。
生2(个别学习比较弱的):我喜欢直观操作的方法。
谈话:10以内数的分与合大家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所以利用数的分与合、或者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算10以内数的减法,是很好的办法!建议大家使用这两种算法。
允许个别同学使用直观操作法,但后续学习中要提高要求。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看图写算式。(课本46页1、3题,47页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懂图意。同桌互相交流做法。最后集体订正,个别题指名说想法。2.直接写得数。
3+5= 9+0= 4+4= 4+5= 8-6= 9-5= 8-4= 9-7=
四、全课总结,回顾梳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学会了怎样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追问:怎样算最快?)
生2:我学会了用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追问:什么情况用加法解决问题?什么情况用减法解决问题?)
生3:我学会了看图写算式。(追问:一图可以写出几道算式?)生4:我学会了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
8、9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反思
《
8、9加减法的应用》是在学习6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里的数学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经历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主动探究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6和7的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展开教学,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首先,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二式”,并掌握复习巩固6和7的加减法计算,掌握 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通过观察图,获取信息,列出一图二式;第三,加入了常用的数学符号,让学生观察图,列出式子。三关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说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表扬全体同学,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智慧之门打开,来到智慧森林,学生观察主题图。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多说,锻炼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反复说明算理,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二篇:8和9加减法教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8、9的组成。
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看图说话。
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写算式。
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操作感悟。
(1)摆一摆:左边摆7个,右边摆2个。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3)写一写:根据你摆的学具,你能写出几道算式?
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1、看一看,算一算:
5+4=()
4+5=()
9-4=()
9-5=()
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还可以怎样想?
2、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1+7=()
抢答:8-7=()
师:怎么想出来的?
3、指导小结,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加减法都是有关谁的计算?
板书课题:
8、9的加减
4、阅读课本“生活中的数”。认真看图,仔细思考,然后和同桌同学交流图上内容。根据图上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写四道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先看教师摆学具,然后观察自己动手摆学具,同桌合作摆后写出四道算式。同桌互相说说算理,重点说说减法的算理。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学生汇报加减法算式。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思路,做做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发现:做加法,还可以想减法。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读课本,说说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提出数学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畅游乐园,寓练于乐。
1、看图列式,并计算。(课件出示)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
6+2= 4+5= 8-1= 8+1= 9-1= 7+2= 7+1= 8-2= 5+3= 9-8= 4+5= 9-6=
3、比一比。(课件出示)
7○9 6+1○8 3+4○9
8-0○8+0 3○9-7 +1○6+2生观图,列算式,并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并评价。
交流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
四、全课总结
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生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6+2=8
2+6=8
1+7=8 8-7=1
8-2=6
8-6=2
第三篇: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教学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两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并不会感到陌生,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知识点的迁移。因此,本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例1恐龙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己看,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层次有点拔高,导致学生只知道列算式,不知道如何根据图意来提出数学问题。所以第一步应该有序的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左边有几只恐龙,右边呢?然后再来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比较合适。还有更应该强调加法的意义。明确2代表什么,6又代表什么?
2、本节课练习题虽然形式多样,但是题的容量不够,缺少深度的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可以增加口答口算,以及笔算口算的习题量。也可以针对性列出8的加法一组,8的减法一组,9的加法一组,9的减法一组,8、9混合的一组。让学生能够反复说算法和算理。
3、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本节课的教学中都是一味的我在引导学生做题。这样有的基础差的孩子会造成依赖性,懒惰思考的习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改正。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在新课环节,我用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设立三关,在学生闯关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有学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学了2—7的加减法,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用加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数。完成例题教学后,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做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数。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8和9的组成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个笑脸的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8和9的组成,为8和9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脸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写出5+3=8,3+5=8,8-3=5,8-5=3四个算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我分两个教学,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复习导入时,没有对之前学习过的6、7的加减法进行复习,以至于在看到笑脸图写算式时,很多同学都写不出。其次就是学生汇报所写的算式时,我把不符合要求的算式打上了×。其实这一点很不好,学生们所写出的算式本身是对的,只是不符合我当堂课的意图,但是应该向学生说明,而不是轻易的否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
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在《8、9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学生说出图上有5个红色的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在上《8和9的加减法》以前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还剩……”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通过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真的忘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谢老师还提了一个要不要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首先是哪里合作交流的问题,某个环节要不要合作交流,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经过合作交流后学习效果是不是有提高,是不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谢老师还提了2个建议,第一是开始时就明确要求,第二是分工要明确。
谢老师还提到了比如“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低年级知识,你的自我知识储备必须扩张到更高年级相似内容”,等等。
兄弟姐妹们也提出了我在这节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备课要努力的研读教材以及教参,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咄咄逼人,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先说好要求等等。
也有兄弟姐妹很给面子,说我课堂顺畅,言语还不错,真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方面!
谢谢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抽空来不吝赐教,也谢谢我们校长以及各领导各任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只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明日的我!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8和9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练习课,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看图列式计算上。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会看图说话,但是不会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这跟我平时引导的不够有关系,今后我也会多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学生会计算,但是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就需要平时教给孩子计算的'方法,把算理教给学生,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
3、学生对数学信息还不够敏感。这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时不时的联系生活实际给孩子出一些数学题,训练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四篇: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在新课环节,我用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设立三关,在学生闯关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8和9的组成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个笑脸的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8和9的组成,为8和9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脸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写出5+3=8,3+5=8,8-3=5,8-5=3四个算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我分两个教学,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复习导入时,没有对之前学习过的6、7的加减法进行复习,以至于在看到笑脸图写算式时,很多同学都写不出。其次就是学生汇报所写的算式时,我把不符合要求的算式打上了×。其实这一点很不好,学生们所写出的算式本身是对的,只是不符合我当堂课的意图,但是应该向学生说明,而不是轻易的否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这样就把课本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学习的体验,接着去根据图片中的要求进行列式,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生“考虑”。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二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身的'教学设计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同学合作交流学习”
和“教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亲自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在《8、9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学生说出图上有5个红色的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在上《8和9的加减法》以前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还剩……”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通过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这一节课有学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学了2—7的加减法,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用加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数。完成例题教学后,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做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数。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8和9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练习课,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看图列式计算上。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会看图说话,但是不会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这跟我平时引导的不够有关系,今后我也会多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学生会计算,但是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就需要平时教给孩子计算的方法,把算理教给学生,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
3、学生对数学信息还不够敏感。这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时不时的联系生活实际给孩子出一些数学题,训练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教学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两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并不会感到陌生,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知识点的迁移。因此,本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例1恐龙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己看,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层次有点拔高,导致学生只知道列算式,不知道如何根据图意来提出数学问题。所以第一步应该有序的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左边有几只恐龙,右边呢?然后再来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比较合适。还有更应该强调加法的意义。明确2代表什么,6又代表什么?
2、本节课练习题虽然形式多样,但是题的容量不够,缺少深度的`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可以增加口答口算,以及笔算口算的习题量。也可以针对性列出8的加法一组,8的减法一组,9的加法一组,9的减法一组,8、9混合的一组。让学生能够反复说算法和算理。
3、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本节课的教学中都是一味的我在引导学生做题。这样有的基础差的孩子会造成依赖性,懒惰思考的习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改正。
第五篇:8和9的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
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
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1、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 5+4=9 9-4=5 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学生的经历中展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来感知知识的发展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旧知铺垫,情境导入。
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旧知铺垫,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课始,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和8、9的组成,为学习8、9的加减法作好铺垫。创设小动物队列比赛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哪种站得最整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
学习8的加减法时,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9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算式并计算得数。最后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8、9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想8、9的组成来计算出8、9的加减法。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直观看图列式计算、动手操作计算和直接动脑口算的探究过程来感知、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应用和反思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口算能力。使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通过旧知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效果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发现,由于计算不熟练和计算不够认真,口算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