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技能总结

时间:2019-05-13 02:2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学技能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学技能总结》。

第一篇:体育教学技能总结

体育教学技能总结

体育教学技能总结

章呈昊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学目标出现了日益综合化的趋势,对教学任务的理解也将更加全面、综合,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必须悉心选择、设计、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未来社会和教学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效地发挥,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培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认真的钻研新大纲和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性,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的区别,使学生学有所得树立终生锻炼的信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在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采纳游戏激趣

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游戏代替千篇一律的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相当部分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遵纪守法和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游戏活动比赛中有部分学生个别性较强,常发生互相埋怨,互相争执的状况,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忍让心

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教育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中的得失,婉转批评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同时还与学生一起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二、精选教学内容

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例如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

水平学生的需要。

三、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重视教学评价

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

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如在广播操“七彩阳光”的考试中,学生自选小组成员,以组为单位进行考试,组内成员可轮流担任领操员。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在团队的鼓励下认真练习,在考试中更有信心,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学生考勤成绩+体育课表现成绩+课外体育锻炼成绩。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坚持以德育人,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

功的乐趣。

第二篇:体育技能文化节总结

体育技能文化艺术节总结

5月10日,11日,14日,我校、系举行了集体育、技能、文化于一体的大型集体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和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我班也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这次活动我们班级收获良多,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对于我们班集体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积极筹备,精心准备

在接到学校通知后,我班同学积极准备。很早就组织大家报名,报名采用自愿原则。虽然这样但大家的报名积极性依然很高,最后我班共报名18个项目,有17人参加运动会。大家都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和早晨跑操的时间积极锻炼,争取能在运动会上获得好成绩。在技能方面,我班同学利用下午两节课的时间分别进行了钳工、车工、数车、数铣技能的强化训练,没有一个同学喊苦喊累。同学们都想利用这个机会抓紧提升的技能水平,以便给全校师生展示其精湛的技艺。在文化方面,我班张鹏、殷好等8为同学参加了系部组织的太极拳的训练,他们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参加系部训练,积极刻苦,训练效果极佳。

二、成绩与收获

我班同学的辛勤努力没有白费,在此体育技能文化节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班王先河同学作为中专班的新生敢于和其他高年级的同学竞争,在竞争激烈的200中勇夺第三名。其他同学虽然没有获奖,但也都在炎炎烈日下坚持完成了比赛。比如参加3000米的胡磊和柏建同学。充分体现了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技能展示中,我班范一君同学的钳工展示,殷好同学的数车展示,张鹏同学的数铣展示等得到了参观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太极拳展示中我班同学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整体协调优美,动作整齐划一。受到了校领导的表扬。此外在本次活动培养了每个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了整个班集体,使我们班更具凝聚力。

三、不足之处及改进

当然,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动会中3000米项目进行的时候,由于没有组织协调到位出现没人给两位参赛同学送水的现象。再比如在钳工技能展示过程中,王先河同学手被碰破,还好不严重。但也说明我们操作过程中美注意安全事项。出现失误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这有利于我们查漏补缺,在以后的活动和班级的工作中做到最好。

机电工程系11机电、数控中专班2012年5月18日

第三篇:体育教学技能-上海考卷

一、填空题(10分,每空格0.5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3.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5.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6.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我国承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

7.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是第18届,2010年世界杯举办的国家是南非。

二、判断题(10分,共5题,每小题2分;正确打“√”,错误打“×”。)

1.“体育的研究性学习”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较高的技术动作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的过程。„„(×)

2.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优化的方法就是将教材进行取其精华、排其糟粕,使学生学会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动作。„„(×)

3.学生即使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是千篇一律的。为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以反复操练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较好的考试成绩„„(×)

4体育课中的“练”就是对所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程度,体育教学有特殊性,每一个技术、技能都必须在练习中掌握。因此,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方法是单一的,独特的,它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5.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推出,必须彻底废除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玩”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想、玩中会。„„(×)

三、归纳题(10分,共5题,每小题2分)

1.在体育课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的技术动作,特别对掌握传球的击球点在“额前约一球距离”这一要领时,教师反复作了几次示范,让学生判断出击球点的最佳位置。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观察教学法)2.在体育课的武术和徒手操等内容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善于把较复杂的上下肢动作分开进行教学。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分简教学法)

3.在体育课支撑跳跃教学中,教师用一个篮球在平地上向前滚动,球在途中突然碰到一个石块马上弹起又越过它,针对此现象进行提问。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举例教学法)

4.在体育课的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分开共同讨论想出2-3种能够让自己提高快速奔跑的方法。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选择教学法)

5.在体育课800米或1500米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了五种时间上的具体目标,然后让学生参照以上标准进行选择和对照。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法?„„(分层教学法)

四、问答题(70分)

1.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5分)参考答案:

①论文题目; 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 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 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

2.要保证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还是不够的,还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保护技能。凭你的教学经验,当学生在运动中发生运动性昏厥时,临场一般有哪些处理方法?出现运动性昏厥的原因是什么?请予以简述。(10分)参考答案:

运动性昏厥是暂时性脑缺血或脑缺氧引起的一种表现。短暂出现意识丧失,而各种反射依然存在。课采取以下措施:1病人平卧,头低脚高,改善脑缺氧.2解开病人衣领,头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3喝热开水或糖水。4指压人中或合谷穴。5仍不见好转,立即送医院。3.学校每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参考答案:

(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4.小垫子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工具,又是一项安全实用的标志物。如能运用得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在下列内容的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小垫子开展教学(每类不得少于5项)?(10分)

例如:游戏项目教学中——传递物、迷宫墙、靶子、小船和区域标志 参考答案:

① 跑步项目教学中——起点标志、障碍标志、折返标志、间隔标志和传接器 械;

② 体操项目教学中——滚翻标志、高度标志、远度标志、场地标志和做操器械;

③ 球类项目教学中——足球门、运球标志、传球标志、场地标志和防守标志; ④ 跳跃项目教学中——间隔标志、远度标志、简易栏架、跳跃障碍和区域标志;

⑤ 投掷项目教学中——远度标志、投准标志、区域标志、得分标志和记分标志。

5.球类运动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如能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篮、排、足球做一些简便、实用、有趣的游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运动兴趣,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请你选择一种球,设计四个不同的游戏,简述其游戏的名称和方法。(10分)参考答案:略„„

6.现提供给你一个小学“跳跃”教材,请你自定一个年级,并按“跳跃”的教学内容,按教学顺序要求简明扼要的设计这个内容的单元授课计划。注:一个单元不得少于5课时,最好能用表格显示。(本题小学教师15分,初中、普高、职高教师不做)参考答案:

把跳跃教材与若干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和手段、步骤、组织形式、评价等因素,按课次相互衔接。表述中应有每课内容、方法、过程和具体目标及要求等。

第四篇: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1

队列队形比赛,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比赛教师要完成包括原地和行进间的两部分内容,原地内容包括了立正、稍息、看齐、一列成两列及还原、一列成三列及还原;行进间内容包括队列练习跑步走—立定、行进间齐步向左转走、向右转走、向后转走、左转弯走、右转弯走、左后转弯走、右后转弯走。内容可自主编排,充分利用比赛场地,不能偏场。

队列队形是体育课的常用知识,是体育课有序进行的保障,这部分比赛主要是展现体育教师的口令以及指挥变换队形的'能力,口令的动令和预令要正确、简洁、有力、清晰,正确的下达口令更是队列队形变换的关键。这次队列队形比赛采用的是一个人指挥全队5人的方式,我个人认为既然是比赛应该每一个老师都要参与其中,每个代表队6个人应该轮流指挥,都要有口令指挥方面的展示比赛,这一点也是当时观摩的大部分教师所共识的。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2

学会经常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一条必由之路。反思就是指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要把握好反思的几个要点;

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新体育课程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得到全面发展,其真正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运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评价,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甚至能使学生一生受益。

2、教案内容是否合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喜欢体育与健康课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上。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能力是否得到充分表现,很少考虑应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可以这样认为,一切对学生健康有利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纳入选择范围,这样可使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那些学生一辈子不会使用,且对健康无多大益处,尽管已沿袭了几十年的活动内容,完全可以不被选择。

3、教学主体是否突出。传统上,对一堂体育课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组织是否严密、声音是否洪亮有力、哨音是否富有节奏感、讲解是否清楚、动作示范是否准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这些方面似乎无可非议。然而,这样的体育课学生究竟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这样的体育中得以体现?新课程的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被动地应付体育与健康课,那么,只能将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作是失败的教学

4、运动参与是否突出。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即使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中表演得再充分、再出色,这样的体育与健康课也不能称之为好课。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我们的日常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活动,而且要把参与的触角审到教师对课的备课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的确立,信息渠道的拓展,以及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拟定等,从而真正将参与的多样性与过程性转化为可信的现实行为。通过参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通过参与体验情感,磨练意志,丰富心理,体验合作;通过参与发现、形成、运用、验证、延伸某方面的.体育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能;通过参与生成创造契机,激发创新灵感,提升教学境界等。

5、教学评价是否合理。由于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也是直指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看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否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通过正确合理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体育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既可由教师总结归纳,也可让学生谈心得体会;既要进行整体性评价,也要进行个体性分析;既要有参与过程得失的查检(过程性评价),也要有参与结果等级的评定(终结性评价)。师生间互相反馈评价信息,不断促进参与行为的优化。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3

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于12月2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30个省市自治区18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全国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观后感。本次比赛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教育厅和浙师大承办。

比赛共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给定内容的教学设计和观看教学录像写分析报告(即评课)。实践部分则分为四大项:1、广播操和武术操;2、队形队列;3、自选项目(10项体育运动项目任选一个);4、规定项目(10个规定内容,抽取一个模拟上课)。

比赛过程的设置可谓琳琅满目,项目齐全,充分考虑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最直接直观的一些技术和内容。既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备的理论素质:教学设计和评课;又有体育教师必备的技能素质:十项运动技能自选一项;更有体育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素质:模拟上课。

首届比赛能在浙江举行,是全体浙江体育教师的福音,尽管学校没有同意我们以公费形式参加观摩学习,但是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怎能错过,跟体育组的几名体育教师一合计,大家就决定自费参加这次活动。3日上午最先进行的是广播操和武术操,10个代表队同时参赛,各队表队精心设计的队服煞是美观漂亮,加上全国各省份精挑细选的精英体育教师演绎,可谓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会场不时爆出大家情不自禁的掌声,整齐划一的动作估计难道了现场的评委,打分迟迟才完成。随后的'队形队列比赛,也是精彩异常,领队员声音响亮,中气十足,虽然没有带话筒,但偌大的体育场听得一清二楚,另外5名选手动作一点都不输给我们的解放军。下午进行的各项自选项目比赛,难倒了我们观摩老师,因为有5、6个场地同时进行,我们像无头的苍蝇,顾此失彼。田径场上比赛内容较多,跳远、足球、跨栏接弯道跑同时进行,跳远场地不时响起热烈般的掌声,一位男教师一跳惊人,不但动作完美,成绩丝毫不亚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成绩。当然场中也不乏个别教师因为身体发福连蹲踞式动作也做不好。看了一会,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健美操比赛现场,因为感觉自己这方面最缺失,几名女教师优美动作感染了我们,特别是个别老师的现场表现力让我刮目相看。不仅脸部始终面带微笑,动作完美跨度大,更为难得的是有一种气场,感染着现场每一名观众。

当天中午吃饭时,偶遇学体杂志社郝俊编辑、杭二中赵百东、安吉高老头及衢州知名体育教师祝芳等人更是让我惊喜不已,郝编辑和高老师自去年宁波一别,再次见面老朋友分外热情。祝芳老师这次特别有心,知道我在金华,特地打电话给教研员王卫平老师查询我电话号码。饭桌间的交流,吃饭仿佛已经显得无关紧要,思想火花的碰撞充斥着整个房间。长谈直到下午比赛快开始时,大家才一起赶往浙师大。

这次金华之行,收获的不仅仅是现场比赛的观摩,见识全国优秀体育教师风采,跟省内几名知名体育教师的结识更让我开心,引用宁波体育特级教师沈斌的话:将来到了这些老师的地盘,至少可以有了蹭饭的地方。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4

时间飞快,转眼间,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又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学生为本,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使学生生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主渠道。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育工作方面

本学期体育教学都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认真备课,在备教材的同时,也注意备学生,教学中按照新的课改目标,改变以前课堂教学的几大基本环节的程序,注意讲解示范,重点是讲练结合,使学生能很快的学会课时内新学的.教材内容,教研工作能积极参加,努力提高本人的业务水平。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从而让学生喜欢体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的课堂气氛下得到锻炼。

1、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中学习。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身体和健康原因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备课方面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方法上比较单一。

回顾总结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我看到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可喜可贺。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加倍努力,改进不足,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5

20xx年9月1日,参加了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由于人数众多,比赛过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有的教师动作优美,表情丰富,赢得一片喝彩;有的则体态臃肿,动作大打折扣;甚至有教师出现了碰伤和肌肉拉伤的情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感到很惭愧。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长期缺乏锻炼,致使技能荒废,在学生面前不敢做示范,怕失误惹来笑话。

这几年,新课程不太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的`讲解示范也成了“传统教学的标签”,什么都是自主,什么都是合作,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了旁观者。我认为从现实来讲,教师的讲解示范,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优美的示范能给人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比如:分退腾跃上步时低、快,起跳时挥臂,含胸,挺身时臂腿要直,落地时用前脚掌撑地 。必须靠教师完整准确的示范才能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次基本功比赛,给了体育教师一个很大的启示,体育教师必须坚持锻炼,使自己的运动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6

6月25至28日,两年一届的江西省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在鹰潭隆重举行,我有幸代表新余小学男子组参赛。

这次活动,是全省参赛选手的集体秀,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技能技巧、模拟教学等项目。本次鹰潭的锻炼学习,虽然拿了二等奖,但主要的是有机会与其他地区同行选手进行相互交流探讨与个人展示的机会,尽管几天的比赛很累,但得到的是收获,是态度和信心。通过这次比赛,让我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很庆幸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刚刚起步的我,就有了这一次向全省最高水平的体育教师们近距离锻炼学习的.机会,就有了看得见的标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充满信心和力量,用于今后的工作中,和大家一样,期待春暖和花开,拥抱收获和精彩。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7

这学期的体育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是刚升初一,有些小学部交这套新的广播体操,所以有大部分学生对这套新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学习,不抓紧矫正,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我们体育组希望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我作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不自轻自贱,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学习心得8

20xx年10月16日,我很荣幸参加宁德市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评委工作,包括四大方面: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板书书写、PPT课件的制作。15日晚上进行专业知识的评委评分标准工作培训,自我感觉对自己专业知识有了新的方向、新的提升。经过16日一整天九名教师紧张、激烈的角逐,古田一小的温建雄老师、福鼎实小夏品泉老师荣获小学体育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接下来我对这次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大赛选到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水平三的教材《耐久跑》的第一课时,教材枯草无味,但是我们的教师都能够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片段教学,根据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正确耐久跑的合理节奏;解决教学的难点: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练与掌握,这也体现了近几年新课程背景下的我们宁德市小学体育教学非常重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二、我对片段教学与教学设计的建议

本次片段教学中,让我记得特清晰的有三节课:

|1、1号选手的设置的情景教学,小交警分别到城南、城北、城东、城西的巡逻很精彩值得学习,但是在传授技能知识的教学还会薄弱些。

2、5号选手的走跑交替,教材单薄,但是在耐久跑讲解动作要领技能知识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的`教态端正亲切自然,语言简明、生动、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值得学习,教学组织还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学生队伍调动,男生怎么走、跑过来,女生又怎么走跑过去?值得讨论?

3、7号选手的每个同学轮流领跑和自然地形跑,首先,教师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提出王军霞等长跑冠军,接着让学生尝试跑200米,出现问题:“累”呼吸的节奏困难,教师一起解决教学的重点,值得学习,让每个同学轮流领跑一圈(到底几人一组,跑几圈呢?相对耐久跑的第一课时运动量偏大点),最后还组织学生绕自然地形跑,学校四周绕塑像后面、黑板报后面等等,我个人觉得教材内容跑的太多,由于耐久跑的第一课时,学生会跑怕了,会产生恐惧感。这里的设计不太合理?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1、有的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仍然过于空泛,不明确、不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2、有的课对耐久跑的运动技术教学难度把握不够准确,没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有的课在片段教学中,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队伍的调动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4、有的课教学气氛显得有些沉闷,对《耐久跑》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不够,耐久跑教材枯燥无味,我们应该要设置一些情境教学或借助一些体育器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教材的第一课时产生兴趣,不会对耐久跑产生得“累”害怕、恐惧感,吸引学生对第二课时感兴趣,盼望下节耐久跑课的到来。

四、我的教学设计《耐久跑》第一课时的片段教学: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的知识,通过体验、尝试,使学生感知耐久跑带来的身心变化。

2、通过体验、尝试,使学生初步掌握耐久跑的动作要领以及合理的呼吸节奏,懂得耐久跑对发展心肺功能的作用。

3、设置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通过与同伴的合作练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学生的体能。

教学重点:合理的耐久跑节奏

教学难点:耐久跑呼吸方法

器材:8根5米长的竹竿

1、开始部分(略)

2、基本部分

师:刚刚在游戏中,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接着我们要上耐久跑的练习,请同学们绕200米跑道跑一圈,看看谁不会累?

(1) 学生尝试:跑一圈200米

师口令,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

集合整队,师提出问题:跑完感觉怎么样?

生依次说出“累”、呼吸困难、节奏没调整好?

(意图:让学生自己抛出这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练习耐久跑的动作要领,解决重难点)

(2) 解决重难点:

教师讲解正确耐久跑的姿势动作要领,学习高抬腿动作练习,根据教师的掌声慢节奏(1-2-3-4)进行练习5次,两步一呼、两步一吸;

(3) 学生练习(设置情境:动车出发到上海参加小学生拔河比赛)

学生6人一组一起左手持一根竹竿,8列动车依次出发绕跑道一圈200米,教师要求:按节奏、调整好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节奏,师在旁指导,一圈结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列车2、4、6、8列车跟上与1、3、5、7列车并排,两列动车一起并列排队出发,学生练习,教师观察。教师表扬配合好的组合,鼓励配合不理想的组合。

(意图:设置情境让学生对耐久跑感兴趣,不会对耐久跑产生的“累”害怕、恐惧感,让学生在“乐中学”,利用竹竿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耐久跑的节奏)

(4) 教师总结

动车到站了,集合整队,测学生的脉搏6秒钟,得出学生一分钟的脉搏次数,教师总结耐久跑练习的动作要领:按节奏、调整好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节奏。

(5) 有趣的拔河比赛:

教师讲解拔河比赛的方法、规则:

学生6人一组,三人三人迎面站立,手持一根竹竿,一共8组拔河比赛一起开始,教师当裁判,教师一起口令,学生一起练习比赛。教师宣布比赛成绩,表彰鼓励。

(意图:根据上下肢协调发展的规律,前面学生已经跑了600米了,下肢得到发展,接下来我充分利用教学器材进行学生喜欢的拔河比赛,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因为本次课是耐久跑的第一课时,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跑少一点,不会产生恐惧感,我设计了一场精彩的拔河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整课堂氛围)。

3、结束部分(略)

第五篇:体育教学技能理论小

一.体育教学技能理论

总目标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阶段目标,反映课程方案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阶段目标按总目标所含的四个方面,针对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阐述。1.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定位:

《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一门基础型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它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2.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课程理念:

突出“以动为主”,体现“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健身育人”;使每个学生都有收益,体现健身快乐;让体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体现健身价值。3.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性质:

提供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

4.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育人价值:

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合作、竞争、进取的品质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5.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学习过程:

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全体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体能发展,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6.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学习评价:《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l)明确学习评价的目的

(2)遵循学习评价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操作性原则

6.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施等情况,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也是体育教师基本能力之一。

体育教学计划分类: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规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制定出全年教学计划文件。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个年级全年教学工作的纲领,是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前提和依据。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学期教学进度,是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将规定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学期的教学周次和课次进行合理安排,形成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体现科学性和计划性,并为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计划也称单项教学计划或单元教学流程,是实现主题内容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课时计划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按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的各项主题内容(教材),在单项教材分析和教学法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再根据主题内容的特点和设置相应的课次,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每一课次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和手段。单元教学计划包含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⑪ 教学内容主题和基本情况。单元教学计划首先反映教学内容主题、教学对象(年级、性别),应安排的教学时数与课次、任教教师等。

⑫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单项教学目标和每一课次的教学目标。

⑬ 教学重点与难点。单元教学计划应包括单元的教学重点,还应包括每一课次的教学重点、难点 ⑭ 教学策略和方法。应包括教学的基本策略,教与学的手段、学法建议和安全保障措施。

课时计划(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进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实际,为实施课堂教学而精心设计与编写的教学方案,它是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课时计划程序是: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分析学习重点、难点——选择学法指导内容和教法——安排课时的组织形式、练习队形(包括练习时间、次数和安全保障措施等)——安排课的开始和结束。

课时计划(教案)包括的主要基本要素:

⑪学习目标。是学生靠自身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也是教师教的目标。

⑫学习重点与难点。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应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课时计划中的重点与难点,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教学重点与难点更符合学生学练的实际。

⑬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教师在确定课时计划内容时应选择并向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具体学习内容。

⑭学练方法与指导。学练方法与指导可称为“教与学”,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应充分反映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通常采用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尝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⑮组织形式和练习队形。组织形式和练习队形是体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的教学设计要素。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行政班或分班教学和分组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地、器材和学生学习状况来选择和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⑯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学练的运动负荷,正确处理好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的关系,保证学生能在有氧代谢状态下锻炼。课时计划中还应确定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行政班或分班教学和分组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⑪指导思想。主要阐明制定活动计划的意义和目的。

⑫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领导。说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领导以及管理职责、分工等。

⑬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主要是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活动时间安排等。这是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重要部分,应该说明年级、班级的活动情况,教师的分工,现场活动指导和管理;也包括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

⑭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说明具体安排的形式,年级活动、班级活动,特别半日活动日的安排等。⑮课外体育活动措施与要求。以保障活动有效开展所必须的实施要求和措施。包括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学生活动开展的安全要求等。

⑯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与考核。对开展活动情况做出评价的量规,并对活动开展成效,作为评价活动指导教师工作的依据。7.教学方案的撰写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与处理 课时计划(教案)撰写 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学媒介、背景音乐的运用

体育课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分类:

第一类是指导法,包括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 第二类是练习法,包括重复法、变换法、循环法、游戏法、比赛法和放松法等等。

教法运用: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场地、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因素,为达到教学目标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法的能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倾向于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⑪ 教学方法趣味化。教学方法趣味化就是指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方式体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⑫ 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就是将学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在课堂上运用和发挥,感受到课堂的亲和力。

⑬ 教学方法情景化。教学方法情景化是一种能寓教材内容于各种有益的活动情景之中,并通过创设具体场景,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方法。

⑭ 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念和锻炼方法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锻炼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常见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第二种是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的,第三种是打破年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的。以上三种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体育课进行组织形式,其中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常见。8.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的语言:课堂导入;口令、口哨的运用;课堂组织 教学组织(导入、口令):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保护与帮助 教学方法运用

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反思;自我总结

提问技巧:

一是注意提问的时机。教学中的提问,应该是学生遇到困难或是疑惑时,才提出问题;

二是注意提问的难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状况等具体情况;三是注意提问的目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围绕学习任务或是学习目标,提出有效、明确的问题。

四是注意提问的数量和节奏。教师的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泛泛的小问题,应该注意问题的数量,以有效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应该提问的节奏。

语言分类:口语语言和体势语言。口语语言:是指口头表达的语言。

口语语言分类:教学语言、教育语言、交际语言

体势语言:是指体育教学中除口头表达的语言之外的,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常用的体势语言主要有动作示范,面部表情、眼神传递和打手势等。示范动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⑪示范目的和时机要明确及时。教师示范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来确定示范的次数、重点和时机。

⑫示范必须正确。教师示范力求达到规范、熟练、优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减少或消除惧怕心理。

⑬示范方向和位置要正确。教师的示范位置一般以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为准,一般站位应在教师和学生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正确运用示范的方式,一般有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四种。

⑭示范必须与讲解相结合。直观的示范的与简明的讲解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分类:情境导入法、激励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

课堂组织:是体育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育实践积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能设计和实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序地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能力。

课堂组织做到以下几点:: 抓好课堂常规;

抓好体育教学过程的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环节; 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教材特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保护帮助:是指体育教师在学生学习有难度或无法独立完成动作技能时,为了防止教学意外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相应的手段与方法,直接或间接协助学生完成动作的教学能力。保护分类: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和利用器械保护 帮助分类: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两种。

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或危害、伤害的处置、应变等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分类: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自我总结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专家、同行对自己的评价,并结合自身对他们的评价内容的思考和内化,从而对自己的体育教学思想、水平、行为、个性等方面进行判断,形成自我评价。9.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时间上分类:体育教学活动流程或程序

空间上分类:体育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与活动结构 基本构成要素: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

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要素有: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第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第二,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第三,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第四,人际关系的多边性。第五,教学效果的综合性。10.体育教学规律(1)认识事物的规律

(2)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以及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3)人体生理机能适应变化规律

工作阶段:当人体开始运动时,身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

相对超量恢复阶段:经过休息和调整,体内能量储备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称为相对超量恢复阶段;

超量恢复阶段:再经过合理休息,机体恢复功能,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称为超量恢复阶段。(4)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时,其心理活动(主要指思维、情绪、注意、意志)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图像。11.体育教学原则

(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贯彻要求:

①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

②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要; ③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

④要因人而异的考虑运动量;⑤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的能力。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是依据游戏的特性和体育教学中运动情感变化的规律 遵循要求:

①正确理解和对待运动中的乐趣; ②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 ③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④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 ⑤要开发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 ⑥体验乐趣不忘“磨练”、体验成功莫怕“失败”。

(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是依据较好的运动技能掌握有利于参与终身体育的规律和体育教学条件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贯彻要求:

① 正确认识运动技能的提高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② 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有层次的掌握运动技能; ③ 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④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

(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运动与文化的理解,传承运动文化。其依据是运动实践与运动认知相互促进的规律。

贯彻要求:

① 要重视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要完成“学懂”的目标; ② 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象;

③ 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④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5)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运用要求:

①分析、研究和挖掘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中的集体要素,如“团队意识”、“领导核心”等; ②要善于设立“集体学习”的场景,如“共同学习的平台”; ③要开发有助于集体学习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学习卡片”等; ④要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6)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

①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②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客观对待个体上的差异; ③通过各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因材施教的原则; ④采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⑤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7)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安全的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要求有:

① 教师必须周到的设想所有可预测的危险因素; ② 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教育;

③ 建立与运动安全有关的安全制度和设备; ④在体育教学中安排负责安全的小干部。12.体育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分类: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要求:

① 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

② 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③ 要多用设问和解疑;

④适当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组织讨论。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分类: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运动认知的教学方法。

示范分类: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分类:

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个部分,逐部分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降低了技术动作的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缺点是不利于学生对完整动作的领会。分解练习法分类:

a.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b.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c.按学习难度分;d.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分。完整练习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领会教学法

循环练习法:是指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进行练习的方法。要求:

① 科学对待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因素; ② 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符合教材的特性; ③ 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 ④ 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等能力。(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分类: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和情景教学法。要求:

① 活动前,要调动情景诱导和竞争欲望; ② 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③ 注意在活动比赛中的个体差异;

④活动后,要将学习和比赛等有机结合起来。(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分类:发现法和小群体教学法 要求:

①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② 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③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发现活动的良好情境。13.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⑪体育教学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⑫体育教学中的队列队形运用 要求:

第一,简捷高效。第二,利于课堂教学。第三,合理利用口令。⑬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布置 ⑭教学组织形式

分类: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分组教学 班级教学的优点:

① 一名体育教师可以同时教几十名学生,体现出了教学的高效性;

② 学生能用较快的速度来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计划,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 ③ 能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 便于体育教师对课堂进行组织管理。班级教学的不足之处: ①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 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③学习者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

分组教学:是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教师以组来进行指导的教学形式。分类: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⑮体育课密度的控制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专项密度: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称为该项活动的专项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⑯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控制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注意点:

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年龄、性别、身体体能、基础水平、体质状况等方面因素,合理地安排好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并加以区别对待。

②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复习课、考核课的运动负荷量度一般相对大一些,综合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应相对适中,而新授课和引导课的运动负荷量度应相对较大。

③根据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性质安排体育的负荷量度。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其性质、结构、难易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对运动负荷量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较难的教材,运动负荷量度应相对较小,而对比较容易的教材来说,它的运动负荷量度应控制在相对较大的范围。

采用方法:

①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

②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调整间歇时间、练习与休息交替节奏。

③改变练习内容的难度,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加速跑)改为30米加速跑(慢跑)。④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如改变练习的密度。

⑤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条件等。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等。

⑦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察与休息等。⑰体育课的总结 第一,学生出勤情况。第二,学生课堂表现。第三,教材变更内容。第四,教师自我感受。第五,教改尝试效果。第六,教学改进部分。二.人体运动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1.细胞:是人体的构成、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分类: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2.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肌纤维)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 分类: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4.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纤维构成,借肌腱附着于骨骼上,受意识支配,能快速收缩,完成人体的各种随意运动。

分类: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 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红肌纤维收缩反应的速度较慢,收缩力量较小。但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疲劳,故又称为慢肌。白肌纤维主要依靠无氧发酵解产生的ATP供能。其特点是收缩的反应速度快,收缩力量大,但持续时间短,易于疲劳,故又称为快肌。

5.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分类: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6.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肌。

骨共有206块,按其形状大致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由骨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骨组织是其中的主要成份。

肌肉分类:可分为肌腹和肌腱两个部分。

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肌肉的发达程度。衡量肌肉发达程度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切面。

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主要有肌肉的初长度、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过程的强度、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协调性。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肌肉初长度、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激素作用、训练作用。7.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最后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8.呼吸系统: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支气管,上呼吸道: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和各支气管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肺位于胸腔内,有两套血管,分别是肺动脉和肺静脉。

9.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溶于水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10.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动脉。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4个腔。

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称为体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1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组成。

主要的功能有:控制、调节全身各系统的机能活动,实现有机体内部统一;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持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分类: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2.肌肉活动

①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②肌肉的收缩形式: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等动收缩; ③肌纤维类型:根据肌纤维收缩的速度,将其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体育项目中,快肌纤维所占的比重较大,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的项目中,慢肌纤维所占的比重更大。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更强,慢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强。

短跑训练和力量训练可以使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而耐力训练则可以使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13.呼吸的全过程: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气体运输和内呼吸。14.血液: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功能:在体内起着运载功能(主要运输氧、二氧化碳、营养和代谢产物)、调节体温、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以及防御和保护功能。

15.能量代谢: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称为物质代谢,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人体基本的能量系统:

①磷酸原系统,这是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构成的能量系统。其功能特点是贮量少,持续时间短,输出功率最大,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等。磷酸原系统是一种时间短(数秒内)、高功率运动的供能系统。

②糖酵解系统。这一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系统。其供能特点是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维持运动的时间比磷酸原系统长,不需要氧,但会产生乳酸。

③有氧氧化系统。这一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系统。

16.过度训练:是指训练者长时间训练或过大的运动强度后,训练负荷超过了身体所能耐受的强度和适应能力,而导致的身体疲劳和功能下降,不能在两周内恢复的状态。

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过度训练最明显的特征)、安静时心率和血压升高、食欲下降等。预防手段:

① 定时对训练者安静和运动后的心率、血乳酸、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 ② 要求训练者每天认真记好训练日记,如对自我的感受、压力或不愉快等;

③科学安排训练,训练负荷不要太大,大强度后应安排较小的运动训练作为调整,同时合理的进行营养补充。

17.肌肉力量:是通过肌肉收缩而克服和对抗阻力所能完成动作的能力。

分类:

根据肌肉的收缩类型通常可以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按其表现形式的特点还可以分为最大肌肉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肌肉初长度、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激素作用、训练作用。

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

a.练习顺序原则。一般认为一组练习至少包括8—10个主要运动肌群的练习。训练时,先练习大肌群,然后再练习小肌群,因为小肌群更易于疲劳;多关节训练在前,单关节训练在后;在进行单一肌群练习时,大强度练习在前,小强度练习在后。

B.训练节奏原则。力量训练的强度、运动量和训练频率应符合训练与比赛计划的要求。

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等长收缩练习、向心收缩练习、离心收缩练习、等速收缩练习、超等长收缩练习或牵拉—缩短循环练习、全幅度练习、电刺激法以及震动力量练习法。

18.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氧运输系统的功能(氧运输系统包括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骨骼肌的特点(主要是看肌肉中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百分比)、神经调节能力、能量供应特点。

促进有氧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持续训练、间歇训练、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无氧运动能力:力量爆发型运动和无氧耐力运动组成。

力量爆发型运动的生理学基础:骨骼肌纤维中磷酸原的贮量;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代谢基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是:肌肉中糖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受力。

19.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

20.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能量衰竭学说、代谢产物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失调学说、中枢保护抑制学说、自由基学说以及“突变理论”。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

① 肌力测定。运动性疲劳时,参与工作的肌肉力量会下降。②用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功能判断疲劳。

a、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b、血体压位反射,疲劳时血压下降后的恢复时间延长。

c、皮肤空间阈,疲劳时分辩能力下降,能分辩的两点距离变大。d、闪光融合频率,疲劳时能分辩的临界闪光频率降低。

③心脏功能测定。疲劳时,肺活动量逐次下降,次日每分钟基础心率比平时增加5—10次以上,且T波倒置。

④血液、尿液指标判断疲劳。

判断血液、尿液的指标: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皮质醇等。⑤自感用力度。

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有:

① 活动性手段,主要包括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整理活动。

② 营养手段。主要有:a.能源物质的合理调配;b.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如维生素、矿物质等。③ 药物手段。常用的中药有红景天、人参、当归、生地、五味子等。④ 睡眠。

⑤ 物理手段,如按摩、水疗、理疗、针灸等。⑥心理学手段,如暗示性睡眠、各种消遣和娱乐活动等。三.体育锻炼的理论依据

1.新陈代谢理论:新陈代谢一般是指有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的转变为物质代谢。

2.运动负荷的价值阈理论:是指按照一定的心率区间去确定运动负荷的计量标准。

一般人的体育锻炼应以有氧代谢为主,中等强度为宜。运动负荷的计量公式:

①卡沃南式的公式:(接近极限负荷的脉搏次数﹣安静时的脉搏次数)×70%﹢安静时脉搏次数; ②以脉搏频率150次/分以下(平均130次/分)的运动负荷为指标,求有氧代谢能力;③锻炼者每分钟的平均脉搏数=180﹣锻炼者的年龄数。3.身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平衡理论

适应环境能力:是指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中所表现出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御能力。4.体育锻炼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活动。

讲求实效原则:是指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要求和原有的基础,以及生活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按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以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性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

全面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5.体育锻炼的内容:是锻炼身体所采用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

分类:

①健身运动类;②健美运动类;③娱乐体育类;④医疗、矫正和康复体育类;⑤自然力锻炼类。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 1.运动训练的原则

(1)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基本要求:

① 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②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③ 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④ 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基本要求:

① 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教育; ② 满足运动员的合理需要;

③ 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④ 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⑤ 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 ⑥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基本要求:

①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② 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③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基本要求:

① 保持训练的系统性; ②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5)周期性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基本要求:

① 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 ② 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③ 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④ 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6)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变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基本要求:

① 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② 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 ③ 科学地探索负荷量度的临界值; ④ 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⑤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7)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基本要求:

① 要注意运动专项、训练对象和训练条件等因素; ② 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8)直观性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基本要求:

① 教练员要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 ② 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③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

(9)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基本要求:

① 准确判断疲劳程度;

②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2.运动训练方法

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分解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分类:

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和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分类: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分类: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和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分类: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和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与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分类: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和循环持续训练方法。

三种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共有三类:即流水式、轮换式和分配式。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分类: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和适应性比赛方法。四.科研

1.体育教学研究知识 开展教研活动的意义:

一方面它能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使体育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另一方面它能促使体育教师激发事业心和责任感。

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 应该制定比较详尽的教研计划,防止盲目性; ② 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

③ 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教研活动; ④ 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确定重点;

⑤ 要密切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联系当前工作实际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开展的教研活动的内容要与老师的实际水平相吻合;

⑥ 要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参与;

⑦ 防止闭门教研和弄虚作假,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2.选题的原则:科学性、创造性、必要性、可行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① 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校体育领域内有理论意义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新结论。

②将其他学科领域中的理论或方法,移植到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中来,解决有实际意义的问题。③利用新的实验方法、测试手段,获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③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并对问题有所发展和补充。⑤将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应用于解决学校体育实践所面临的问题。3.选择研究课题的一般程序:

① 选题的准备,包括确定研究方向、搜集文献资料、形成课题的初步设想三个方面。

②课题的系统化,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论域范围、筛选研究方法、撰写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又称开题报告一般包括:课题的名称、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结果、课题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与经费预算)。③课题的确定,包括课题的论证、确定课题两个方面。

体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体育教学实践、对已有教学理论的质疑、对相关文献信息的分析、体育教学研究规划。

学校体育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 ① 从学术文献中寻找研究课题。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去寻找研究课题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分歧的焦点; B.只有观察结果而没有加以分析解释的部分; C.数据资料与结论明显不一致的地方; D.作者由于条件限制未能深入研究的地方; E.阅读时能引起你好奇心和联想的地方;

F.对作者的观点和结论产生怀疑或有不同见解的地方等。②从学校体育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

学校体育实践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A.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中的问题;

B.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中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③从有关的课题指南中选择研究课题。体育教学研究选题策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所学专业范围内选题、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相关的课题、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4.体育教学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分类:

①按照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可以分为手工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视听型。②按照对文献内容加工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③按编辑出版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图书、期刊、报纸、科研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刊文献、内部资料、档案文献等。

④按文献内容分类可以分为:体育类文献、教育类文献等。文献资料进行收集、阅读和整理归纳。

①搜集的文献应当全面,所引用的数据和资料真实可靠; ②认真阅读所收集的文献资料;

③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从中发现问题。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能动的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分类:

按观察方式可以将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按观察的性质可以分为:定性观察法和定量观察法。按不同的观察规模可分为:抽样观察和典型观察。(3)实验法 分类:

根据设计所依据的思维方法不同,可分为对照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 根据实验中质与量的关系,可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根据实验环境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预备性实验、中间实验、验证实验、判定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单因实验、多因实验或者分为自身比较实验、组间比较实验、卡方实验、方差分析实验、拉丁方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实验的基本要素有: ①实验对象。

选择实验对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选择实验对象要符合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需要; B.选择实验对象要符合实验的一致性要求; C.选择实验对象要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 D.实验对象的例数要符合处理数据的需要。

②施加因素和非施加因素。实验中的施加因素又称为处理因素或“实验激发”:即在实验中,专门对实验对象施加的,假定对实验对象会发生某种作用并有待检验的一个或几个突出的因素。③实验效应(因变量)。

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性原则以及均衡性原则。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与要求:

①题目:题目的撰写要简洁、明确,能够高度概括实验的三个基本因素; ②实验主持人和参与人的姓名:应按对该实验全部工作的贡献大小排序; ③实验的目的和任务:明确阐述本实验的意义、目的和具体任务; ④实验时间和地点:写清楚实施实验的预计起止时间和实施的地点;

④ 受试对象:明确受试对象的来源、选择方法和选择标准,以及受试对象的数量等; ⑥实验条件控制; ⑦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步骤; ⑧实验效应的观察指标; ⑨实验记录方法; ⑩数据处理方法。

(4)调查法: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口头或书面等方式收集研究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的方法。分类: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将调查法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的直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现状调查、前瞻性调查和追踪性调查;

按调查手段可分为口头调查(包括访问调查法和集体访谈法)和书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

调查法的基本形式:

①普遍调查:对调查总体中的调查对象无一遗漏的逐个进行的调查。

②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群体或个体所进行的调查。

③个案调查。也称个别调查:是指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对特定的个别对象所进行的调查。④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调查方式。

抽样分类: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①调查题目,要说明调查什么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②调查对象与范围,要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调查的对象、数量及范围。③调查内容。④调查方式和方法。⑤调查的时间步骤。

⑥调查经费和调查工具。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实用性原则、时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弹性原则。

(5)数学统计法 五.学校体育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法律责任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5年颁布。对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团体、保障条件、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规定。

4.《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0年2月国务院批准。

对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组织机构和管理、奖励与处罚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而且要求中小学要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6月13日发布

《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6.《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

2007年5月

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凡是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7.《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年6月发布

其目的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六.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具有更高的理论性、抽象概括性,并出现辩证性,此时期是学生由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转化的时期。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强的深刻性、组织性。高中学段学生的思维开始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学生不仅能进行理论思维,还会提出新设想,尝试用创新的方法研究问题,不轻信盲从别人的见解。

高中阶段学生情绪体验比较强烈,并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对符合自己观念的行为事件会快速地做出肯定的情绪反应。反之,则会发生强烈的否定的反应。情绪、情感的延续时间更长久,初步具备一定程度的集体感和自尊心,能形成持续阶段较长的心境。对于情绪和情感内容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自我控制,另外,其自我调节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自尊心和思维独立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的感情经常不轻易外露,而是通过一定条件进行表达。

高中学段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交往机会,懂得更多课堂之外的自然和社会知识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意义进行探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成熟,并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主动性。自尊心有了更高的发展,期望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适当位置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

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关系 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集中注意

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下载体育教学技能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学技能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技能总结(本站推荐)

    1、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从宏观到微观 1)常年备课 2)学期备课 3)单元备课 4)课时备课 5)课前备课 6)课后备课 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 吸纳---构思---输出 怎样钻研教材......

    加强运动技能教学,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加强运动技能教学,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众所周知,初中体育课必须以体育技能教学为主。体育课既然必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那么怎么开展有效教学呢?这是个实际问题。“有效教学”与......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技能[大全五篇]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技能 根据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一般认为对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为: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制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一 、体......

    高校体育教学技能竞赛实施细则2019(精选合集)

    关于举办体育教师技能竞赛的通知为了响应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高校体育教学技能竞赛实施细则的通知](教办体卫艺〔2016〕262号)......

    体育教学总结

    关于体育教学总结 关于体育教学总结1 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

    体育教学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体卫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体卫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发......

    体育教学总结

    体育教学总结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 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

    体育教学总结

    在学校的领导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