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运动技能教学,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加强运动技能教学,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众所周知,初中体育课必须以体育技能教学为主。体育课既然必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那么怎么开展有效教学呢?这是个实际问题。“有效教学”与“轻负高质”也是我们教育界近期来涌现的新名词,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关注。结合是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体育课怎么样有效运动技能教学的思考。
1.坚持以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思想
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一系列教学理念的变化,曾一度令我们感到欣喜,同时也让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感到迷茫。“淡化运动技能”、“快乐体育”、“创新体育”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是坚守还是摒弃传统的体育课堂常规和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否只要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一度困惑我们的问题,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体育教革的方向,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
2.确定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与目标,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2.1精选教学内容,确定运动技能教学目标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运动技能的体育课。但学生凭自己个人兴趣和爱好,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带有主观性,比较喜欢球类的运动项目,对于田径与体操类的,则是没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对这些项目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田径、体操项目的运动价值所在。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制订出符合初中学生实际的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素质。必须强调的是,制定运动技能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现有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高了,学生可能达不到或者在运动时容易造成伤害;低了,训练的效果则达不到。
2.2 遵循运动技能教学规律
运动技能属于人的“身体认知”,它是人类认知体系的一部分。运动技能的规律也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体操的技巧教学,需要从“侧滚翻→前滚翻→后滚翻→头手翻→侧手翻”的顺序来进行,这样从易到难,学生容易掌握。在篮球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按“滑步→持球→传球→运球→投篮→比赛的顺序进行教学,学生所掌握技能就不是很理想。因为学生很多一部分的篮球技术都是自己从电视上或者其他途径学来的。由此看来,运动技能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哪些运动技能教学需要从简单的动作和分解教学开始?哪些运动技能教学可以从较“复杂”的动作和完整教学开始?都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项目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进行考虑。
2.3制定运动技能教学的单元计划,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运动技能教学为什么要涉及到单元?因为在体育的各类教材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单元名称一般为“篮球”、“排球”、“短跑”等,单元的顺序基本上也是按运动技术的传授顺序来设计的。某节课的运动技能教学设计的是否合理,只有根据它在单元中的位置才能进行评价。比如,只有知道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才能对课堂的运动密度、学生的负荷量大小做出评价;只有了解运动技能的水平程度,才能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评判。所以,我们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把握运动技能教学顺序和技巧,以促成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讲:
2.3.1 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确定每个年级段的学年和学期教学内容和数量,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编排教材的单元顺序和大小。这样,有利于形成学校体育特色,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积极推动作用。
2.3.2运动技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将根据不同性质的教学项目,确定为大小不等的教学单元,通过大、小单元的合理组合和搭配,设计出运动技能教学的不同层次,进行有主有辅、有精有粗、有学会有介绍、有学好有体验的教学。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体育技术课程的开发。但对一些球类项目的体育课教学时,则可以把一个教学项目单独设计成一个大单元和一个小单元,即新授内容与复习内容。这样体育教学当中对场地器材的利用率高,教学效果更好。
3.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当前,有效教学是教改的一个关键词。有效教学是基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有效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一切教学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所以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堂,创设出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从而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法的改革推动教法的改革。
首先,按照体育学科的特点,处理好传统学习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系。由于体育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习得来达成课程目标的,所以,接受性学习仍将在学习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不能全盘否定。其次,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选择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选择切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改变选择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正确理解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其在身体练习的同时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
4、营造平等和谐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据调查,初中学生对师生互动都很好奇和感兴趣,这与其身心特点有关。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易于学生接受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使学生信你服你,才能让其听从你的调动与指挥。
本文仅在理性的层面上,就初中体育课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以上几点看法。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怎样对运动技能教学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需要我们体育人的智慧和共同努力。
第二篇:改革创新,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改革创新,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摘 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强调增加师生互动的内容,更追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只采取单一方法教学,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实施进行创新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从而优化了体育课的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学实效。
【关键字】创新 灵活 有效
由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奇缺,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农村学校很多是兼职的体育教师,因此很大程度上农村体育仍以“放羊”的形式存在,体育课就是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下课就集队,没有引导和有效管理,导致学生误以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课堂教学没有实效,不能达到《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不能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在目前这种现状下,思索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无疑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要有创新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念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而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们可以放手去开发、选择一些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设施,场地情况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并有一定的选择性,如:低年段的体育最好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教法应该直观,多以兴趣培养,体验快乐为主,适当开展田径:各种方式的走,急促地走和拍手叉腰抬手走等;跳类:立定跳远(小青蛙学本领),双腿跳(小白兔跳、家兔野兔)、单腿向前跳等。中年段内容要选择有一定技术含量,且具有趣味性又富有健身性和教育性,能够让学生的体质得到锻炼又能展示自我为主;高年段内容要选择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和合作的项目为主,特别是竞技运动项目,如:校园足球。而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根据教学需要和目标来设计:可以是主题式单元教学的设计,也可以是以教材的形式单元式设计,更可以是以单个技术动作的课时计划进行教学。同时,我们还要开发校本资源,选择当地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游戏编入教材,让教学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用合理的、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1.教学实施要灵活多样
现有体育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学生反复练习、教师检查动作等为主要形式,如果长期一成不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难以体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呢,就更谈不上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了。他们不愿意每节课都一成不变,他们需要新颖的教学方法,实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材。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如教加速跑时,如果不利用多样竞争形式而直接叫学生分组跑,学生跑两次就厌烦了,就叫苦叫累了。因此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加速跑可以先让学生运用胸前贴报纸加速跑,也可以分组比赛贴纸跑。通过有趣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还从中得到了锻炼。在这之后再把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加以规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这样,学生就会从内心发出笑声,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2.方法选择要切合实际
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学生性别的不同也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在教六年级接力跑时,可以让学生分为男女两组进行“圆圈接力跑”,男的在外圈、女的在内圈。这样男女同学一起比赛,一起竞争,教学气氛就很浓厚。通过设置差别教学,条件好的学生由于适当限制了他的优势、或者加大难度,学生才会有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课堂学习才不会感觉无聊乏味,教学也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游戏应用要恰到好处
游戏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起来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游戏教学,引入竞争提高实效。
例如在教学400米跑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沿着跑道强迫练习,学生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借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如:用几个醒目的标志物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使六个点连成长方形,把学生分成六个组,分别站在六个点上,要求学生按照几何图形进行跑的练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要求在跑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跑过的几个点连成各种图形,让大家自己考虑,然后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并给一定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检查,使学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练习路线。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他们跑出了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跑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加强了难度,增强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形式多样教学活动,学生置身于玩和学之中,不知不觉的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启发和锻炼了学生思维,这样真正做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长跑充满趣味。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
单位:南安市苏内小学
姓名:杨春常
(邮编:362343 联系电话:***)
第三篇: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贯彻下,应该进一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大幅度提高教学实效。为此,音乐教师应成为科学的课程决策者,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开放式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改革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of implement,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ing, comprehensiv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an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Therefore, music teachers should become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policy makers, should actively change the way of teaching,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Music;Teaching;The reform.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贯彻下,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远远达不到比较理想的程度。因此,应该进一步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大幅度提高教学实效,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此,音乐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科学的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二、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要进行开放性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四、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总之,音乐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继续深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J].中国音乐教育,2002(1): 11-13.[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拓宽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实效
——高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探讨
浙江省东阳中学 张华伟
【内容提要】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本途径。但从高中教育总体情况看,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主要阐述在劳动技术教学中如何联系学校实际,拓宽教学内容,以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 兴趣小组
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学校教育只有全面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迎接世界的挑战,才能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正是适应上述形势,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需要;是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代新人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
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我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劳技课,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把基础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引入学校的课程中,并通过劳技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教学总体实践看,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仍然是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亟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教学内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出《劳动技术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以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效。
一、拓宽劳技课堂,扩展学科教育外延。
开发校本课程,拓宽劳动技术教育课堂内容。现阶段普通高中以选用省教育厅教研室2000年组织编写并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安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浙江省 全日制普通高中劳动技术课教材(试用)为主,其中高一年级学习《识图与制图》,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作图方法和技巧。高二年级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要求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电子器件、简单焊接技术、应用电路的制作、无线电技术等。高三年级学习《电机与家用电器》或《摄影与摄像》,要求学生了解电工操作基础、电动机、电动器具、制冷器具、电热器具等。但许多学校只在高一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一味在课堂内讲授让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枯燥的《识图与制图》知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我校劳技教研组根据实际辅之以富有特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建筑文化〉这一校本教材颇受欢迎,世界建筑发展简史、著名建筑赏析、高层建筑发展趋势、高层之忧、东阳古建筑特色等课程,拓宽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创造空间。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校劳动技术教研组设计了一系列研究性课题,以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市旅游业与交通状况之间的联系、东门菜场塑料袋(竹篮子)使用情况的调查、农村摩托车与环境污染、河道水污染与综合治理的设想、东阳与义乌两市经济互补性研究、电脑制图与手绘制图的得失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劳动技术课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技能训练、促进全面发展。
把实施劳技教育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造发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充实劳技教育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技能,扩展劳技教育的内涵,使劳技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既动手又支脑,克服劳技课过多地强调学习技能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劳技课的兴趣。其次,把创造发明活动引入到劳技教育中,可以解决开展创造发明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劳技课在课时、场地、师资和经费上为创造发明活动进入课堂提供了保证。同时可以在劳技课的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创造发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践表明,创造发明活动和劳技教育既有特殊性,2 又有互补性,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劳动技术课重在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训练,根据兄弟学校经验,劳动技术教学应强化以“三小”作品创作、劳技(科技)小论文撰写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结合我校每年五月份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东阳市中小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学校劳技教研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大胆思维、设计模型、创造作品,以提高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三小”作品创作氛围。每年还开展科技小论文评比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保证学生创作作品的需要,学校近几年不断完善劳技实验室,建立了标准劳技操作教室,添置了制图工具、摄影摄像工具、电器设备,用于学生课堂制图、电子焊接技术训练、家用电器维修、摄影摄像等实际操作。同时为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劳技教师经常上网搜寻资料,给学生提供信息。这样“三小”作品创作、劳技(科技)小论文撰写得以顺利开展、质量得以保证。
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兴趣活动,劳动技术教育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在高中学段,与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都有联系,在“重在探索、乐于研究”的活动宗旨指导下,学生不断的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利用教育资源、优化学科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场所。
利用周末、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我市“东磁集团”、“康裕集团”等一大批现代高新科技实验园区。让学生了解磁性材料及我市医药化工等各行业的发展史和大型优秀企业的创业史;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企业现代化的生产操作流程;让学生思考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产品不断创新的竞争,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不断创新的竞争。如何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操作工具创新,科技创新。通过社会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作为建筑之乡,我市有着多家国家大型建筑集团,联系高一阶段〈识图与制图〉学科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树立起标准化的概念,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国家标准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灌输这一思想的同时,让学生走进这些企业,参观标化管理工程,开展“体验建筑工人生活”活动,在体验过程中感受标准化管理的严格要求,树立 学习劳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内,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
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第五篇:体育教学运动损伤
自从事体育工作以来,我发现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过运动损伤。据统计,在十名运动员中曾经因运动而受伤的有六名,这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加以重视。我想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做个初步探讨: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 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气候的影响九种。诱因有: 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
1.常见运动损伤种类: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软组织挫伤,其中以肌肉挫伤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韧带扭伤、肌腱拉伤、骨折和脱臼、震荡性损伤及其他损伤。皮肤擦伤也占较大比例。运动损伤的部位大多集中在四肢,以踝关节周围的损伤比例最高。其余部位依次为膝关节,手、脚、大腿、小腿、腰等。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因此, 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2.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
(1)运动损伤因性别呈现差异。男生的运动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即使在同样的体育活动中,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也高于女生。由于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特征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多喜欢参与凸显对抗性的体育活动,相反女生体育活动集中在体现个性的娱乐性体育活动。高对抗性意味着运动损伤的概率升高。
(2)运动损伤发生概率与年龄成正比。多项调查表明,个体年龄越大,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就越高。一般而言,伴随年龄成长,个体可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活动的数量和种类呈增长态势,这决定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升高。有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是小学生的2倍,14岁以上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比例明显增高。
(3)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的种类密切相关。从事的体育运动种类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有调查表明,篮球、足球、田径项目是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项目。排球、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球类、田径运动易于开展且受到学生喜爱,但其强度大,对抗性强,要求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易发生运动损伤。
(4)运动损伤在一年中呈现出不同特点。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3~5月、10~12月是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高峰期。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此时间段气温相对舒适,多有春季、秋季运动会等学校的体育比赛安排,青少年学生易于疲劳;二是气候冷暖交替对青少年学生生理的影响较大。3~5月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骨骼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僵硬状态;10~12月由暖变冷,气温下降,肌肉的粘滞性增加,准备活动不充分,就易发生运动损伤。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 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 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 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 青少年学生常见体育运动损伤原因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1.气候、运动场地、运动器械差等导致运动损伤易发生
气温过高,人易发生中暑和疲劳和肌肉痉挛或虚脱;气温过低,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光线不良、刮风等影响视力,易导致运动创伤。运动场地不够平整,跑动时易扭伤或跌倒受伤。地面过硬,足、腿及膝部所承受的撞击力大,容易发生慢性损伤。运动器材差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造成动作变形,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易导致损伤
运动强度可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绝对强度,是指机体所承受的物理负荷量。相对强度是根据个人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或最大心率百分值等生理指标来反映某一负荷量对身体的刺激程度。应根据体育运动人员训练水平和身体状况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如果身体素质、动作技术都难以达到动作要求,损伤就会随之出现。
3.运动组织者对运动训练的专业常识缺乏了解
如果缺乏运动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专业知识,且发生损伤后不能及时救治处理和分析损伤发生原因,损伤事故时有发生便不难理解。
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所致的损伤
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前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没有做或者没有充分做必要的准备活动,不能准确掌握运动要领和运动规则,造成运动损伤。有调查研究就显示由于思想松懈、安全认识不够造成的运动损伤占到了26%的比例。
5.缺乏运动,身体素质差造成损伤
对于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或者超重肥胖的学生,运动强度一大,就容易出现损伤。此外因技术动作不正确而出现的运动损伤也非常多。
三 青少年学生常见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根据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对症下药,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第一,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加强专业化建设。课堂是青少年学生学习运动要领和运动损伤预防处理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师除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外还要备好预案,做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隐患、采取的安全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数。课上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应与学生实际相符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较活跃的青少年来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加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练习,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根据学生运动损伤经常发生的部位有的放矢,加强锻炼。通过提踵、足内外侧行走等重点训练膝、踝、腰、手腕及指关节,注意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与提高。
第三,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候条件和教学训练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学生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专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第四,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第五,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第六,重视体育教学和活动的规范化,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中小学,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实现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重视对学生运动安全、损伤预防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注重对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逐步配备、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完善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场地器材问题而导致的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