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余庆县城关一小:陆永碧
内容提要:法制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做好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教师能在学科教学中正确、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情感教育;行为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谈谈:
一、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礼貌待人”教育
教材一开始,就学习“Hi, Hello,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等问候话题。学习过句型后,我适时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人,都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一开始,学生见到我嫩生生的会说:“Good morning,Miss 陆” 但见到其他老师还是象没看见一样。我又进一步教导他们,不仅见到自己的老师要打招呼,见到别的老师也要主动打招呼。除了在校园里,在其他地方也一样。”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语言交际能力,也培养了社会交际能力,重要的是从小养成礼貌待人,主动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
二、对学生进行“相互谦让,助人为乐”教育
现在的独生子都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别人,不懂得感恩。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洗礼。学习课文 后,我让学生明白,当他人生病了,应该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培养大,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关心别人。我让同学们课后做一些关爱别人的事,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在家给爸爸妈倒茶,揉脚,洗碗,扫地等„„。
三、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的教育 城市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通问题,从小帮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是其成为现代城市市民的必备素质之一。英语课是上教学了颜色的单词,有red, yellow, green三个单词后,我将红、黄、绿三个圆形图片并排贴在黑板上,然后用粉笔在周围添上几笔,变成了交通灯。然后结合交通规则编出顺口溜,让学生边说边表演交警指挥交通:
Red, red, stop.Yellow, yellow, wait.Green, green, go.之后,让全班学生做手握方向盘开车的动作,我说:“Red light!”学生立刻做刹车状,为活跃气氛,可以让学生们发出刹车的声音;如我说:“Green light!”则全班继续开车,开车的方式,速度由学生任意发挥;如果我说:“Yellow light!”则全班减速,准备停车。
整个活动鲜活有趣,赋予教学生活的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唤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简单的交通法规的了解。
最后还要求学生,人人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如:“When crossing the road, stop, look and go.”横穿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Don’t play basketball or football on the road.”不要在马路上打篮球、踢足球。“Take the zebra crossing to cross the road.”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Don’t climb over the guardrail.”不准翻越护栏!“ Stop at the red light and walk when it turns green.Don’t run a red light.”红灯停,绿灯行。不要闯红灯!
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面旗帜,一面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包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注意寻找教学内容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结合点,使同学们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比如,在教“flag”一词时,适时进行爱国旗、爱祖国教育;在学了“China”一词以后,我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指指说说河南在哪里,北京在哪里。孩子们在看、听、讲、说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起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明天奋发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教“panda”一词时,告诉学生大熊猫是“国宝”,是我国珍稀动物。
五、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当前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积极努力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巧妙地利用学生喜爱大自然和动物的天性,对他们进行相关教教育。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学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当我们讲到动物们各自的作用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时,学生们会说:“All the animals are our friends.We should protect them forever.We can’t hurt and kill them.And we shall always keep the nature more beautiful.”、坚定了保护动物的信心。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和角度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虽然不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全部,但从学生的德育角度出发,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挖掘、发挥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实现德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常抓不懈。
2、注意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不可牵强附会。
3、坚持课堂教学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渗透与提高相结合。
第二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范文模版]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延津县马庄乡冯班枣小学
韩学龙 内容提要:法制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做好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教师能在学科教学中正确、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关键词:情感教育;行为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实,在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不少重要的教育素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中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将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那么,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谈几点体会:
1、结合词汇、句子和课文进行渗透。
法制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惯用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法制意识的渗透培养。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法制教育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法律常识或者是法律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法律法规知识,解释中外法律法规的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如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5中,教师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工具进行介绍,教育学生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
2、结合日常用语训练,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
小学英语日常用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文明礼貌方面的语言。常用的有:“Good morning”“Excuse me”“I'm sorry” “Thank you”“Goodbye”等,通过这些英语的大量运用,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的习惯。另外引导学生使用文明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比如:有事需进老师办公室,应先敲门并说“May I come in?”需向别人借东西,就说“May I use your„?”上课迟到
了应说“Sorry, I'm late”。对上课表现出色的同学要用“OK,OK,You're OK!Good good, very good!”等表示赞赏,互相鼓励。
3、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面旗帜,一面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包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注意寻找教学内容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结合点,使同学们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比如,在教“flag”一词时,适时进行爱国旗、爱祖国教育;在学了“China”一词以后,我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指指说说河南在哪里,北京在哪里。孩子们在看、听、讲、说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起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明天奋发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教“panda”一词时,告诉学生大熊猫是“国宝”,是我国珍稀动物。
4、运用榜样教育渗透德育。
小学生往往凭兴趣学习,遇到困难就想退缩。为激励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平时我注意向学生介绍有关革命领导、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刻苦学习外语的动人事例,作为他们学习中的楷模。如马克思58岁开始学俄语,毛泽东七十多岁坚持学英语,周恩来精通十几门外语,会见外宾是有时还可帮助翻译人员更正翻译的错误;朱容基总理能用英语巧答外国记者提问;我国许多科学家在国际学术会上用英语宣读学术论文;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翻译出几十万字的英语资料等。
5、通过课外延伸,促进德育教育。
国家教委把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做为一项大事来抓,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但减负后学生沉迷网吧的情况又让家长、老师和社会忧心忡忡。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手抄报,英语书法展的活动,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几个同学或父母一起完成。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同时克服困难,发扬合作精神,将一张张精美的作品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同时我还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在课堂及课外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并指导学生将他们的事例编成英语短剧表演,使学生中形成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风气。我校有位叫冯杰的同学家境贫寒,成绩偏差,同学们经常上门帮他做家务,补习功课。在学完英语Happy birthday to you.一课后,刚好冯杰快生日了,学生利用班会时间自发地将教室布置成birthday party(生日聚会)的场景,还买来了生日蜡烛,许多同学拿着准备好的小礼物跑到冯杰面前说:“It's for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冯杰笑着哭了,嘴里一个劲地说:“Thank you.Thank you.”最后全班一起唱Happy birthday英文歌曲。当时的场景使我都感动不已。通过英语课外延伸,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了德育教育。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当你将语言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语言的学习将不在苍白,学科的渗透也不再生硬。
由此可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所必须的。只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知道,在校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中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中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一、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第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四、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这些问题说明,正视中学生们的现实问题、加强中学生法制道德教育,扶正倾斜的天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也是法制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目前,中学课程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课程,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得更重要,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责任,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学科的老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法制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遵守礼仪,遵循规章,从而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将其有机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在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挖掘开发英语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实,作为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在我们使用的这套仁爱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不少重要的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出教材中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将“两纲”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在仁爱版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交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家庭秩序的意识。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去邮局是哪一条路)Section B在介绍了问路的基本句型之后,紧接着学习了一些交通标志,如:Turn left(左转)/No right turn(禁止右转)/ No left turn(禁止左转)/ Turn right(右转)/ Go straight(直走)/ No parking(禁止停车)/ No U-turn(禁止掉头).在Section C中介绍了交通规则的罚单,如:a ticket for speeding(超速罚单)/ a ticket for drink-driving(酒后驾驶罚单)/ a ticket for Parking in the wrong place / a ticket for making a a wrong turn.告诉学生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交通规则,然后对school rules(校规)展开了讨论,如:Keep quiet in class.(上课保持安静)Do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放学后做功课)Don’t be late for school.(不要上学迟到)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里吃东西)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依律办事的意识,让他们为共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无论是交通规则,还是校规,作为一名中学生都应该了解并且认真遵循它们。对他们来说,树立这些最基本的规则意识,也就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
二、英语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2 Section C中的短文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分别介绍了在日本、泰国、穆斯林国家、巴西、印度尼西亚,在这些国家有哪些是不允许的行为,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规则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对他们来说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往往印象会更加深刻。
又如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2 Section B 的对话中,Kangkang(康康)、Michael(迈克尔),因为Michael(迈克尔)没有抓住机会进球,Kangkang(康康)对Michael(迈克尔)的态度不好而争吵。通过Jane(简)和Maria(玛丽亚)的帮助,康康对Michael(迈克尔)道歉,两人又成为了好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不应该争吵,更不应该用打架斗殴的方式去解决。又如Unit 3Topic 3 Section B 的对话中,叙述了Bill(比尔)在课堂上做鬼脸,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大笑,老师对他很生气。Bill(比尔)很难过,决定向老师认错。这则对话中的事件对老师或学生,我想都是很常见。这对学生是不是起了警示的作用呢?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它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来展开。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从七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学校、家庭、社会,规则无处没有,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中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必须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能利己利民,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所必须的。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当你将语言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学习心得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学习心得
正安县碧峰中学
张信波
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培训,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目标,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懂得“做人”的人,比让他考100分、取得好成绩却不懂得“做人”要重要得多。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
这就涉及到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位教师,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理想的教育是什么?
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强调了八个字“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我们要改变过去教育“面向过去”的缺陷,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谈得上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说: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教育是这样:让社会像一个生态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各司其职各享其乐,换句话,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做回他自己。我如果补充一点:就是不仅仅是“做回他自己”突出个性与人性,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强调人的社会性)。
这就回归到教育与教会学生“做人”的本质上来。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法制意识,有助于法制社会的建设。
2011年10月24日
第五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平塘县通州小学
李海霞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小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
一、渗透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选择性原则。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例如在渗透“保护动物”这一目标时,各年级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保护动物,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保护珍禽珍兽的一些法律知识。到三四年级时,又可以渗透在学生有限的能力之内如何保护动物。到高年级又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和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坏人做斗争,能做到不吃野生动物,能主动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吃野生动物,还能向有关部门告发经营、捕杀野生动物的商人,让法律来制裁他们。
4、贴近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两张皮式”的。学科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应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
二、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工艺、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再放有关法律知识的小动画,使学生产生小小执法员公正无私的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011年9月 金坡乡化吉小学学科教学
渗 透 法 制 教 育 计 划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