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时间:2019-05-13 02:3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第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运用实例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本文从德育教育环境,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外延伸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提高思想品质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语文

德育

渗透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灌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说教,不但不能激起学生兴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好教学渗透德育方法,这是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在教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在教学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朗读,是以声音为媒介,“以声入情,因声求义”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受到思想教育。

朗读活动是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近几年,我校进行了“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能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二、在学生字、词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 “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又如,乌鸦喜欢啄食动物尸体,这对环境起净化的作用,所以一些地区对“乌鸦”代表着灾难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们从中不只懂得了该词的使用和意思,还纠正了错误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三、在阅读文章中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四、在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我并没有给学生设定写作的模式,也没有要求篇幅和数量上的限制,而是要求学生们有经历、有感触、有写作欲望,就随时写下来。我也随时给学生们小作品进行批改和引导。作文是对生活反映,所以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的过程。

如: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从中细细地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也锻炼了写作能力,更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注意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欲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同样能实现既能培养作文能力,又实现了德育教育渗透目的。写日记也是部分学生的习惯,且大多数学生写日记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能起到求真务实的作用。写日记还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贬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样能起到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日记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位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了我,我才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助人为乐”。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祖国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第二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搞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一、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等都充分论述了思想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误区

虽然现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第一,重智育、轻德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考学问题、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受当前教育评估方式的影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依然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是否优秀的最终标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标准。虽然近几年减负增效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能够真正结合素质教育的标准进行评估的学校还是非常少,各学校的升学率依然是家长、学生、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始终处在边缘地位。从理论上来讲,语文教育应该是德育教育的发源地,但是由于受传统精英教育和当前升学、就业形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放弃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和情感培养,机械的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有技术性的分析课文,让语文教学的初衷同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第二,重灌输、轻审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大都是采用灌输方式,并没有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升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依然关注的是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关心学生内在的情感。教师也很少关注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之后信念的转变和情感的共鸣。例如语文作业中的读后感本应该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但很多老师却忽视了它存在的意义。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写读后感,但迫于老师的压力,他们从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进行机械摘抄,老师也是机械的批改作业,默认这是完成了作业,完全忽视了读后感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心灵净化中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第一,认真研读教材,寻找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的课程设置,文章形式多样。既有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有优美的诗歌,既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寓意深刻的寓言。对于德育教育表现明显的篇章,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要深入挖掘课文中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尽情的思考、感受。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不是那么明显的篇章,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像在讲述《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多设置几个提问的环节。在提出黄山有四宝,除奇石外还有什么的时候,接着提问:“同学们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诸如黄山这样著名的风景区么?”通过提问与回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多掌握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准确把握教材,找准德育的切入点。“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思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

程实际上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正确理解教材中蕴含的哲理,是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一文,诗中所描绘的西湖山光与水色没有一处不包含着诗人的主观体验,蕴含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山水的昂扬激情。在讲授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加点播,引领学生反复吟诵、体悟,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学生带入到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让学生在体悟优美风景的同时,感受诗人的心绪,激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三,科学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在让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接受到德育教育,但在语文教学中却不能以德育教育为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授时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要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第一场雪》是一篇讲授雪后美景的文章,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回忆雪后的美景,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大屏幕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雪后下雪时的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然后通过播放《雪绒花》课件让学生边读边想,体会课文中好词好句的妙用,最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在朗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没的享受。让学生在感受到雪后美景的同时,迸发出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通过作文教学,触发学生思想道德情感。

作文课既是锻炼学生文字、文笔的过程,又是育人的过程,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它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如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风景,在作文课上进行写作。有的学生写《家乡的麦田》,有的写《我家门前的小河》,不仅写出了家乡美,还描绘出了麦田与河流的特点,语句真实、淳朴。学生们通过对家乡事物的观察,必然会触发种种感情,引发对事物进行评价,如此,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小结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标准与原则,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编排体系,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科学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德育感知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参考文献:

[1] 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 [2] 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02 [3] 何红;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12-18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启蒙性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能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课程。现阶段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是不断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育德知识,培养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其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加需要承担对小学生的育德工作。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均未成型,此时的育德至关重要。小学语文作为一大主科,其特点是涉猎广泛、形式多样、课堂内容生动,对小学生的育德是更为合适的。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为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育德。

1结合小学生的个性,打好育德教育基础

面对拥有活泼性格,心灵纯洁,以及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探索的兴趣的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这些特点对其进行育德。同时也需要做到不能有“填鸭式”又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让小学生对品德有着全新的认知。每一名小学生的学情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其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针对这些不同的学情设计最为适宜的育德内容,以此促进小学生品德的提高。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的过程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同学去过美丽险峻的狼牙山吗?”“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狼牙山是什么样的呢?”“五位战士能否像奥特曼一样打败敌人呢?”这些有趣味性的小问题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联想。在解析课文时,对主人公神态和语言等句子就有着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斩钉截铁”“同志们!用石头砸!”“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语句简洁而坚决,在为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后结合文章的语句分析,心灵纯洁的小学生会有强烈的代入感,这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让小学生学习了舍己为国的情怀、热爱祖国的思想,更加明白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

2结合写作教学,以文鉴人

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有着显著的特点,表述方式简单,写作基本没有技巧,直诉其事,但主要内容的表达也是和自生的思想契合的,感情真挚。因此,合理的加入德育教育内容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小学生清楚的认知真善美,并以真善美为骨架、以自己的思想为血肉、以故事内容为表皮来完成一篇作文,这样的文章是鲜活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可谓一举双得。写作周记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没有任何框架,小学生可以把自己平时所见、所想、所做的事情都记录上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它了解小学生的境况,对于周记里好的事物进行发扬,对“有欠缺的内容”加以评论并辅助修改。

3结合课文教学,以榜样树人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人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也可以作为一面旗帜,学习其优秀的品德以此来树立标杆,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4寓言故事教学中的育德

小学语文课中的语言故事是精挑细选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也短小易懂。例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中,狐狸和乌鸦的对话充分体现了什么叫虚荣,什么叫狡猾,小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虚荣的代价,狡猾的可恶;在《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中,小松树一开始的骄傲自大,被风伯伯批评后的惭愧,以及大松树的谦逊都可以很好地感化小学生的心灵。寓言故事的教学是轻松的,但意义是重大的,通过浅显有趣的故事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寓言故事的本质是寓意的表达,通过故事表达寓意,在这一解读的过程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观念和态度,也从学生的理解和反思中促进了学生精神的自我成长。对寓言故事的解析也是育德的有效手段。

5?Y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育人的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具有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特性。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以及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影响其一生。作为语文教师,需要认清此阶段对小学生育德的重要性,并结合其性格特点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寓言故事、日常写作等教学内容提高其思想品德,让学生在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发挥学科优势,不断探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有效地渗透德育。如何渗透德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2] 高述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育,2017(05):69+71.[3] 姚庆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OL].学周刊,2017(08).[4] 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86-87.

第四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单位:涉县索堡镇中心小学

姓名:郝江彦

邮编:056402 电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有此可见,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来说,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即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社会阅历浅等因素,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调控的能力较差,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道理,学会做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钻研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含人生哲理与情感的、会对我们有所启示的文章。阅读这样的文章,能够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懂得道理。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他忠于革命工作,为工作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理想的实现,他面对敌人坚贞不屈,面对死亡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李大钊同志的英雄事迹使同学们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认识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那是靠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类似这样的文章很多,如《灯光》《金色的

鱼钩》等,阅读这样的文章,激励了学生,使他们懂得了该怎样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能够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从中学到面对人生应有的态度与方法。如《鲁滨孙漂流记》一文中的主人公鲁滨孙,他面对困难不低头,不放弃,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使学生们受到鼓舞。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众多,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点挫折与失败,而鲁滨孙面对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值得孩子们学习。鲁滨孙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榜样。

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美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二、深情朗读,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时,当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上太空时,全中国人民的心为之振奋,同学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自豪,一遍又一遍深情地读着:“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五千年的梦啊,今天圆了!”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孩子们的情感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升华。

三、口语表达,渗透德育教育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课前,同学们充分搜集资料,课上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积极反驳,列举大量事实,使同学们认识到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更在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一旦灭亡,人类将无处可去”的道理。

四、写作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同样不可忽视。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根据漫画《假文盲》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同学们在文中尽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心,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综合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以学生的亲身事例为根本,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孝敬父母,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还可结合课堂实际,感受教师的辛苦,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进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让学生学会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养成有爱心、能帮助他人的新一代优秀个人道德品质。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职责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注重人的潜质的开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事任重而道远,我将循序渐进,不断求索。

第五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doc[范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提要]教育不仅传递知识、培养人的素质,也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德的教育,决不是政治这门学科就能办到的,它必须是各学科的综合教育。而语文学科中德育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课本中好的素材,时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分别在阅读、古诗、作文中怎样寓德于教谈了几点具体做法。[关键字]寓德于教 教书育人 德育渗透 思想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人类步入21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的关注“人”。只能关注学生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阅读、古诗、作文中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 落实到实处呢?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讲读课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那如何在讲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中,描写了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拄着”、“背靠”、“挤下”、“探着”、“踮着脚望着,望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人们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人们的动作中体会人们焦急的心情,从而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

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这么三句话:

1、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2、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3、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第一句话描写了四样景物,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所以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是写浪花在唱歌。浪花怎么会唱歌呢?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繁荣的景象后,自己心里高兴地唱着歌。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来读,高兴得就像自己在心里唱歌一样;第三句中的“咱们”指的是我们中国,说以前我国没有石油钻探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制造了。这句话就是借大海的歌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来读,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二、在古诗中挖掘蕴含的德育

小学语文新大纲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共八十篇,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从远古到明清,无论是庙堂高宇或是街头市井,人们无不是出口言诗,开口唱诗,是诗歌让我们的祖先秉承了天地间最灵动的智慧,诗歌让中华大地如此人杰地灵,而成为人类灿烂眩目的文明古国。事实上我们祖先的实践已经证明,诗歌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审美志趣等各种人们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大力倡导教育的今天,诗语文教学如能较好的利用诗歌这股清泉去浇灌儿童的心智,一定可以绽放鲜艳的花朵。

(一)、以音乐育情

情感的又一特点是情境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人们常说的“触境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个意思。创设喜悦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领略环境的美,使学生或得美的享受和其实,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和性格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高尔基曾经说过:“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如我在讲李白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边朗诵,一边放出《千鸟齐鸣》的轻音乐,那委婉动听的乐曲,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春天鸟的鸣叫,他们的思绪飞向了远方,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这儿的景色太没了,这么美的环境洗望类不要破坏它,让我们在这儿打我永远居住吧!”还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准天的气候暖河,流失发芽,小草变绿,真美”。这是我展出一幅有关春天的图,使想象和现实中看到的结合了起来,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旦道德

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就会向明灯样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样的引导我发现了孩子们身边的纸屑少了,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积累古诗、淋浴孩子心灵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训练语感,激发想象、积累词汇,陶冶心智,最直接的效果是培养孩子们的诗性,一颗有诗性的心灵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况且科学证明,3——12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错过了是一身的遗憾,背诵是配合想象画面、动作身子去理解,给孩子叫历代诗人的古诗与传奇,讲有关田园诗、山水诗、离别诗爱国诗等方面的小知识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记忆、提高兴趣,利用诗的语言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使我们做班主任工作最有意义的探索,可引导孩子珍惜时间,不畏艰难的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教育自满的孩子可利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八”节到了可教孩子背“慈母手中线”等,这些耳熟能想的语句,不仅帮助孩子积累词句,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陶冶了孩子的新型品格,班风、学风自然到位,实在是事半功倍,还可以采取冬种形式鼓励学生背诗。如可开展我是小小背诗家等比赛活动。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古诗和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所谓德育的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

小学生的特点是长于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而对题目隐蔽的深刻本质,往往不善于作深入的分析,不能准确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肤浅性,当然也就不会写出中心明确的作文来。所以,在指导学生审题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文为意而发,意在文之中。”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写哪一处景物,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作文,不仅要学会审题立意,而且要学会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或习作中必然会有种种反映。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所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为了真正做到寓教于文,我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做过的错事》。事先教师要声明不会秋后算帐,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的极好机会,又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即使把握德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三)、在评改中,强化德育效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教学变一变,让学生站在主动的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

实际上,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许改作文对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加以适当的指导。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总之,作为教育者应明白,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注重人的潜质的开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途径是很多,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独辟蹊径,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品教育》

下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也要求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行德育渗透。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中心小学 朱红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呼兰区铁路小学校 陈 丽 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既教书又育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精选合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丫口田小学张云岳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语言的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