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尝试教学法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尝试教学法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孙永叶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李伯棠教授在《从尝试中来,走自己的路》一文中 指出:“尝试教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语文教学又何尝不可呢?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语文知识的范围较广,基本技能训练的项目较多,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大有用武之地。如词汇教学,词义是难关。课本中出现的新词,可以让学生查字典,但是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的现象,有时字典上的解释并不十分贴切,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理解不准确之处,再由教师讲解。事实上,查字典是尝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又是一次尝试,最后由教师讲解,这就是‘先练后讲’”。李老的这段话,为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尝试教学法奠定了信心,让我找到了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尝试教学法的依据。通过学习了《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并对尝试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让我领悟到:尝试教学法给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尝试让学生设计导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设计导语,从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我认识到这种做法仍然是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对待,仍然是把教师看作是学生惟一知识源。在学习了尝试教学法以后,我首先尝试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导语,这样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具体做法是:学习课文前,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导语的设计,看哪一个小组设计的导语更精彩。
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设计的导语,思路之开阔、语言之精炼优美、创设情境之巧妙,真让我刮目相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有的小组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还记得贾雨村吗?他在不知道护官符内容前,在不知道薛蟠是贾家的亲戚时,他摆出一副秉公执法,公正严明的姿态,而当他知道了护官符的内容、知道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后,却徇私枉法,胡乱断了案,同学们,你们说,他像自然界中的哪一种动物?”同学们回答:“蜥蜴”“这种动物还叫什么”“变色龙”“对,贾雨村是一条变色龙,是一条中国的变色龙,其实在外国也有像贾雨村这样的变色龙,同学们想知道这条外国变色龙是谁吗?请翻开课本《变色龙》,读课文,看他是怎么变的?”这则导语,注意了前后课文之间的联系,紧紧扣住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极具鼓动性,比我在课前想让同学们了解有关变色龙的知识,然后再导入新课的方法要好得多。再如学习《背影》一课,学生拟的是这样的导语:“亲情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亲情是一道彩虹,在你经历风雨后,为你画上美丽的灿烂;亲情是一点云朵,在你落寞时,为你绣上一朵美丽的花朵。亲情是远方的守候,守候你的归来;亲情是永久的思念,思念你的一切;亲情是离别后不尽的哀伤,哀伤你远去的背影;亲情是团聚时无限的快乐,快乐着你的平安及归来”。类似这样的导语,真是数不胜数。当某一小组拟的导语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赏时,我发现这一小组所有同学上课时眼睛都是亮的,我相信有了一次两次或者更多次成功尝试的学生们,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的是象上了发条的钟摆一样,想停都停不下来。同时,让学生设计导语的另一好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预习了课文,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怎么可能设计出符合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导语呢?
二、尝试让学生设计思考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创设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同时更要启发他们思考,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同学们在自主探究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拟一至两道有价值的思考题,有的小组拟的是:“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学习很好的人,但是作者却给他设计了一个‘命悲因书误’的结局,在废除了科举制度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是不是说对于那些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人而言,书本知识学多了没用呢?”;还有的小组拟了这样一道题:“课文结尾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我们可以设想孔乙己的命运有两种可能,活或者死,假如咸亨酒店的人知道他死了会怎样议论他,如果这些喝酒的人在鲁镇以外的地方见到了孔乙己,他们又会怎样议论他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描写这一情景。”听到同学们所拟的题后,我忍不住要拍案叫绝了,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有价值的思考题是传统的课堂上所无法见到的,如此,谁还能怀疑尝试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呢?
三、尝试让学生写赏析性文章,让学生的语言亮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的语言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人们都说教师是耍嘴皮子的职业,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似乎有着天生的激情,一走上讲台便滔滔不绝,一发而不可收,真可谓痛快淋漓地展示了自己的嘴上绝活。教师是说痛快了,过了一把又一把的演讲瘾,久而久之,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成了光会听不会说的录音机,学生表述问题时,语言干干巴巴,空洞枯燥,更谈不上精彩,语文课堂没了语文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我在导语设计、课文探究、质疑问难等环节的教学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尝试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赏析文章语言、学习文章语言。在初一阶段,我引导学生用“我喜欢
个
词,因为它写出了
”“我喜欢
这句话,因为它
”这种方式来进行基本的赏析训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要求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开始尝试引导学生们从文章的语言、内容、写法、读后的联想和感受方面写赏析性的文章,一开始我要求他们选取一点写50字左右的赏析小短文,随着学生赏析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发现老师所要求的50字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赏析需求了,同学们的赏析角度在不断拓宽,赏析短文的字数也自动自觉地从50字上升到了150字。我惊喜于学生们赏析水平的不断提高,惊喜于学生们课堂语言的精彩亮丽,凡是到我班听过课的老师总会说这样一句话:你班学生的语言真好。当同学们发现了课文语言的妙处以后,自然而然地会加以学习模仿,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语言也丰富了、精彩了。
同学们在尝试赏析诗歌及叙事类文体的语言后,也开始尝试赏析说明性文体及议论性文体的语言了。原先枯燥的说明文学习和议论文学习的课堂,如今也变得有声有色了。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自己应先具有创新意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成果,新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模式是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良师益友”,它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必将为语文教学插上 腾飞的翅膀。
第二篇: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蒲东实验小学张曼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在确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陶冶情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可以调节课堂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飞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达到此目的。
我在上《美丽的公鸡》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动画(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公鸡每天天不亮就打鸣催人早起。)然后提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学生答道“这是一只勤劳的公鸡。”“这是一只美丽的公鸡。”“这是一只能为人们做事的公鸡。„„”这时我巧设悬念:以前这只公鸡是什么样的呢?接着播放前几自然段的动画,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在上《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为了讲明狐狸和乌鸦分别在哪里,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狐狸和乌鸦分别“送”回自己的家里。如果送错了位置,计算机就会说“我不是住在这里的,你再送我一次好吗?”如果送对了位置,计算机会说:“你真聪明!”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尝到了亲自“操作”的乐趣,有效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学生对新疆的风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可录相上美丽的画面和通俗的解说,却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新疆,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呢。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对这些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就在学生兴致昂然的欣赏过程中解决了。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的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既是教学重点,又
是教学难点。我在教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后,适时地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画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的背景是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梅花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景了。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我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在学生深入了解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后,我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和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音乐唱,歌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这节课的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景的美和情趣的美。
为了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生长美,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花中的“冒”字设计了一幅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丛中冒出的情景动画。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看到的情景。同学们说出了“长出来”、“钻出来”“伸出来”“挤出来”„„这时我再让同学们和作者的“冒”字做比较,说说这个“冒”子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说明白荷花的生命力很顽强。”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欣赏课件仔细品味“冒”字,学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命之美。
语文课件中文字运用较多,如字词的教学、精美的语句、片段欣赏都离不开文字。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字的颜色可以是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做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确立了这样一个观点: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而不能主导教学,但是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其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其作用是也是不可抹杀、不可限量的,关键是要用好这把“双刃剑”。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在确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陶冶情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让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3]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
第三篇:为音乐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模版]
为音乐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谈音乐教学多媒体高效课堂的构建
穆小风(平度市教体局教学研究室 山东平度 266729)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在农村学校教育中也得到普及。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在音乐信息的记忆储存、判断,及时了解世界最新的音乐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多媒体 高效课堂 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在农村学校教育中也得到普及。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在音乐信息的记忆储存、判断,及时了解世界最新的音乐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失为构建高效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形态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利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例如欣赏革命歌曲《保卫黄河》前可以展示这样的画面:随着一阵阵枪炮声,大屏幕上再现出“
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的瞬间,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保卫黄河》的兴趣。在欣赏乐曲《春天来了》时可设置兼有视频、音频的画面,有远处葱郁的树林,灿烂的阳光;近处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柳树发芽了„„这一切向人们揭示春天来了。看着动人的画面,感受着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倾听着优美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绚丽多姿的大自然美景中,从而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再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可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由静到动,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如教学《敲手鼓的小巴郎》时,由于此歌曲中的音乐记号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记号)#(升调记号)等,在歌单显示时,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不停闪现,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如《大鹿》中的后十六节奏,以及表现小兔求救心切的乐句,《放牛歌》的衬词、《雨花石》中的难点节奏,都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3、由繁变简,优化教学设计,扩充知识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多媒体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那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再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
在新形势,新环境,新教学理念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当前,农村音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变农村音乐教育中一潭死水的现状,代之以高效活泼、充满生机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许耀辉.浅谈中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http://www.xiexiebang.com/book/main/index.php.2011(06)[4] 丁浩,王美田.高校教师激励的困境分析及治理路径选择[J].高校教育管理.2012(01)
[5] 廖湘生,李再湘.构建以县为主的教师培训网络——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http://www.xiexiebang.com/news/class/.2012(01)
[8] 贾腊生,陶佑钦.构建以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1)
第四篇: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常州市五星中心小学
谈丽婷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结果的评价等。
(1)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秦兵马俑》这一课,兵马俑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威武的兵马俑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还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2)与教学活动的导向的整合
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利用这种计算机信息结构,可以充分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生活生存能力。
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进行的。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提供的生动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亦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完《秦兵马俑》这课后,我让学生针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有关兵马俑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深入地研究,再把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电子小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3)与教学方式的运用整合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兵马俑的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些课中,我就从网上下载了许多金字塔、维也纳的照片,以及记述金字塔、维也纳及音乐家的的文字,链接在自己的课件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资料。
又如在《一次特殊的葬礼》教学中,我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的整合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白鹭》是一篇介绍白鹭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课件,课件里的白鹭高贵优雅,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白鹭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白鹭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白鹭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白鹭。”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白鹭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课件中白鹭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创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地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下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圳。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放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本站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发展和运用
摘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博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事实上,大多数老师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特别是语文教师面临较大的困难,这既需要硬件的投入,更需要“软件”的建设,只有走出语文教学中滥用、乱用的误区,找准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点,才能有效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中走出来,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乐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中学语文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新世纪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作为农村中学,更应该以现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施为基础,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改变以往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下面我就学校实际,结合语文教学谈谈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体会:
一、爱你没商量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在辅助语文教学时,以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融于一体、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延伸与拓展了教育的时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博得了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君不见每逢公开形式的课,无一不用到现代教育媒体,这也成了老师与专家对课的评价标准之一了。
二、爱你很无奈
难道老师们都对这个技术驾轻就熟了吗?事实上,大多数老师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特别是语文教师面临较大的困难:
1、不会做;自己制作水平不高、操作不熟练,电脑老师水平不一,硬件设施也有差别。上一堂公开课,不是自己通宵达旦,就是请电脑老师加晚班,有的甚至出高价请人制作。时间、精力、经济上都不堪重负,难怪有老师感叹:“多媒体啊,多媒体,想说爱你不容易。”
2、没时间做;公开课如此,常规课上所用的就更有限。语文老师每天至少要上两节课,还要要看两节课作业,花两节课备课,还要辅导后进生,有时接待家长,处理临时任务……花大量时间学习与制作课件就难以实现。很多学校都进行了老师培训,可全县高水平的电脑老师(单说课件制作)为数不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师傅水平欠高,徒弟怎么行?部分学校不惜血本花大量资金添置的设备闲置率较高就是不争的事实。
三、爱你需勇气
现在有了中学语文资源网、教育信息网,而教室里没有电脑,对学生每天面对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就象有了高速公路而没有汽车,和高速公路闲置是巨大浪费一样,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避免这种浪费,学校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了多方面的建设:
(一)硬件的建设
近两年来,学校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契机,明确提出了“让农村孩子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的办学宗旨,并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乘着创建教育“校校通”和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东风,首先学校连续建成了多个“多媒体实验小班”、“电子阅览室”“放映室”等,在每个班教室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多媒体设备,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其次,大多数教师也购买了电脑,语文教师有电脑的占90%以上。
(二)信息资料库的建设
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迫切需要大量适合教学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学校在改善教育装备条件的同时,着手开始建设语文教学资料库和教育信息资料库,提出了“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建库思路。
为此,一方面组织一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懂电脑技术的老师和美术教师组成的开发队伍,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对全校的课件制作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中学语文资源网”“一三八中联合网校”等网络上注册,通过下载建立了本校的课件制作素材库;最后,所有资源由专人进行管理整合,负责将该年级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后,再传到教导处备份以便资源共享。语文课本每课内容既有整体设计,又有单件素材,随取随用,教师们对课件或者是拿来就用,或者依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稍加改动即可,老师们变挖空心思做课件为潜心钻研教材教法,真正从繁重的备课中解脱了出来!
(三)人力资源的建设
为了增强语文老师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了解辅助教学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提高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教学课件的设计能力。
近几年来,学校针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差和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的实际情况,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送出了部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青年教师,参加了多媒体课件制作、英特尔未来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的培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然后由他们负责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对其他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每周三晚自习,教研组组织语文教师集中学习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间周五下午开放微机室集中培训实用操作技术;通过多次培训,语文教师逐步掌握了最流行的应用性软件技术,如Windows XP、Word、Excel、PowerPoint、flash等;大家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还有80%以上的教师会制简单的教学课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爱也需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教学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不适度、不适时,不充分考虑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而滥用、乱用,常常会步入误区,从而大大妨碍了语文学科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一)走出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时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统治”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把使用多媒体手段当作目的,盲目模仿其它学科,脱离语文学科的实际,为用而用,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比如有的课件只是一些简单的表格、图片、板书之类,完全可以用投影、挂图、板书来完成。过于频繁操作,把原来人性化的师生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交往”,不仅妨碍了师生间课堂情感的互动,而且学生也无法静心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大容量。
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过度地增大容量却只能适得其反。有的教师为求教学课件完整性、系统性,将应当是三课时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完成,结果重点太多、头绪太乱,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教学任务很难按时完成,影响教学效果。
误区三:追求纷繁鲜艳的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味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把握语言的深层内涵,然而有些教师在进行重点句段训练时,将界面色彩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实际上恰恰相反,鲜艳的色彩、动态的插图,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想要走出误区就必须找准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点。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能力训练结合途径和方法
1.阅读能力训练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识记、速度四个因素。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包括领会字词的含义和感情色彩,领会文章的表现方法特点,领会文章的脉络思路,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感染力强的优势,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阅读能力训练:
(1)创设意境,渲染氛围。文学作品表达的是作者在某一历史时期某种特定社会背景中产生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前要向学生交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或用图片或截取录像片断或以音乐渲染在课内展示,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增强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效率。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阅读教学常会遇到语言文字描述较为抽象的过程,或现实生活中一时难以见到的客观现象。例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进化过程,学生对此描述很难理解,无法读懂词句,特别是在说明文教学时,由于文体本身的特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另辟蹊径,把影视或是自制动画引进课堂,化古为今、化远为近、化慢为快、化难为易、直观地再现这些事物或过程,以帮助学生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在教《河中石兽》一文时,学生不理解为何石兽会逆流而上的原因。只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石兽、泥沙、流水的物理属性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石兽的运动过程制成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出来,学生即形象地感知石兽是如何翻转不停逆流而上了。再读课文时,就能轻轻松松地理解课文。
(3)程序展示,理清文路。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即写作顺序,利用多媒体技术较容易做到这一点。如教学《巴东三峡》、《周庄水韵》这类课文时,用电脑播放一段该景点的解说视频,学生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既生动形象又简明扼要,学生再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思路就非常清晰明了。
(4)拓展延伸,扩大视野。根据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那一点点内容,而应在课堂中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课本容量的不足,节省课堂抄写时间,是丰富、扩展教学内容的最有效手法。
2.写作能力训练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
写作能力包括观察力、表达力、思考力、想象力,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1)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写作训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命题,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各类人物、各种材料引入课堂供学生练习,充分满足教师写作训练设计的要求。其提供素材的直观、生动与丰富性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在这种氛围下练习写作,学生思维活跃、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2)提高观察的效率,引导学生思维。通常情况下,观察的情景往往稍纵即逝,有的观察还要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这样影响学生观察的实际效果,写作时产生思路不畅的情况。这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引导学生思维,例如学生游览了某个地方后写作文,假如这个地方景点甚多,学生极易顺序不分,乱成一团,假如将游览的情景摄录下来,整理成条理清楚的课件,学生习作时,不仅条分缕析,而且通过重新看、重新听,一定能看清一些曾“视而不见”的景色,一定能听到一些曾“充耳不闻”的音响,获得一些曾“无动于衷”的感悟,写起来就能达到文思清楚、内容丰富。
3.听说能力训练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听说能力训练包括听的能力、听记能力、听说能力、说话能力的训练,其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途径更为广泛,例如: 运用多媒体模拟说话情境。在进行说话训练时,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说话情境,让他们围绕某一话题,开展讨论,练习说话。如果利用计算机,可以通过它的视频功能和模拟功能,改变以往呈现场景的方式(如教师语言表达或文字媒体),把本与学校教育隔离的现实场景搬进课堂,通过看一段情景录像或是创编一个生活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鲜活真实的说话情境,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有内容可感、可说,思维就活跃了。而且说话训练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有利于今后学生遇到与之相似的生活场景时善于表达,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性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若要有效地结合到语文和其他学科中去必须以配合学生的应用需要,减轻教和学的负担为其前提。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中走了出来,更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了“乐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主动精神,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能发现、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