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实录.docx

时间:2019-05-13 02:4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稼先》教学实录.docx》,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稼先》教学实录.docx》。

第一篇:《邓稼先》教学实录.docx

《邓稼先》教学实录

摘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身份更好地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屏显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

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 年,他们是谁?

生(齐):杨振宁,邓稼先。

师: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 生: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国的核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生:我补充一下,中央军委还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师:何谓“两弹一星”? 生:“两弹”就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师: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杰出,认识他们很荣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起去追忆他的挚友———邓稼先。(板书课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去解读文本,理清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屏显学习目标。)

二、浏览阅读,把握“诗眼” 师:如果把这篇散文看成一部壮美的“史诗”,那么小标题就是它的“诗眼”。请同学们运用浏览的方法,看看本文的六个小标题,说说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

(屏显。)

学法指导:浏览法,就是大略地看一看,把握大致的内容。

生:小标题一是说历史,二是荣誉称号,三是两位科学家,四是两种情感,五是邓稼先的话,六是杨振宁的评价。

师:你不但浏览的速度很快,而且很善于总结。那么,这六个小标题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呢?

生:我认为第一部分是在对比历史,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是两段完全不同的历史;第三部分是在对比人物,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科学家。

师:发现对比,而且有理有据,发言很有条理,说明你预习读得很到位。谁还有发现?

生:第二、五、六部分的小标题都是引用,第二部分是引用张爱萍将军的赞语,第五部分是引用邓稼先的话,第六部分是引用杨振宁唁电里的评价。

师:举一反三,善于归类,了不起。

生:第四部分和其他的都不同,我觉得是在质疑,或者说是一种疑惑。因为这部分结尾杨振宁说想不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情感。师:对呀,因为想不清楚,所以才发出疑问嘛。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三种拟写小标题的方法呢!谁来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对比”“引用”“质疑”。)

三、速读全文,理清思路

师:学以致用,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这三种方法,小组群策群力,给六个部分重新拟写一组小标题呢?要求每个标题使用两个四字词。有不小的难度呢!

生(杂):可以!没问题!

师:那老师就拭目以待。不过老师是个急性子,所以请大家使用速读的方法来完成。

(屏显。)

方法指导:速读法,就是以每分钟500~1000 字的速度进行快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筛选,抓住关键词句,提炼生成。

生:我们组的标题依次是:对比历史,引出稼先;两弹“元勋”,当之无愧;巅峰对比,凸显稼先;打破谣言,情感震荡;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忠诚纯正,永恒骄傲。

师:你们掌握了速读的精髓,快速抓关键词,就生成了这一组凝练的小标题。而且你使用“依次”,让语言更凝练。其他组分享时如果雷同的就不重复了。请你把你们拟写的小标题工整地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

生:我们组对第三、四、五部分拟写得更胜一筹。依次是:对比凸显,稼先至纯;澄清谣言,自强不息;环境艰险,身先士卒。

师:胜出的“一筹”体现在哪里?

生:第三部分,我们凸显了邓稼先“纯”的品质;第四部分,“澄清”比“打破”更恰当,而且这件事体现的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靠自己研究的,没有借助外来力量;第五部分我们强调了戈壁滩的恶劣环境。

(生鼓掌。)

师:掌声响起来,只为你精彩!确实更胜一筹!请你将修改后的小标题工整地写在黑板上!(生板书。)大家发现我们在拟写小标题的时候除了运用上面发现的三种方法外,还多了什么特点?

生:工整对仗!

师:请你将“对仗”写在黑板上。(生板书。)看,方法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了。

(师板书“方法”“实践”。)

生:我们觉得第一部分用“对比历史,推出稼先”更好,“推出”更具力量!师:有道理。(师板书。)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先对比历史?请大家朗读这段中国任人宰割的百年历史。

(生齐读:“一百年以前„„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师:同学们刚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的? 生:悲愤!生:屈辱!

师:是的。所以,中国人民要摆脱屈辱,开创新纪元。请同学们朗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一部分,读出扬眉吐气!

(生齐读。)

师:读得很有气势。为什么在推出邓稼先之前要对比历史? 生:突出他的贡献巨大。刚才我们拟写的小标题就是“巨大转变,来自稼先”。师:必须给你点赞!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国庆阅兵式不仅仅是庆祝祖国生日,也是在展示军事力量,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邓稼先正是在国防武器的尖端领域创造了奇迹。如果说对比历史是为了突出在巨大转变中邓稼先的贡献,那么对比他和奥本海默又意在何为呢?

生:表现他的忠厚平实,他是最具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生:我觉得杨振宁也是想说明美国和中国的社会背景不同,邓稼先的品质特别适合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师:有见地!大家想想看,倘使奥本海默在中国,可以在文革时期领导成功氢弹的研制吗?

生:不可能。他锋芒毕露,早都被工宣队和军宣队关牛棚批斗了。

师:有道理。拔尖的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常打断别人的报告。你欣赏这种做法吗?

生:欣赏。这才是学术自由的体现,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他也不敢如此。不过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师:为什么?

生:老师会生气啊!专家会罢讲啊!(生笑。)

师:这就是中国讲究礼仪尊卑,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中庸之道。

生:其实我不欣赏他的这种做法。有问题下来再讨论嘛,当众打断别人多没礼貌,也不尊重老师,没有老师的指导,他怎么会取得巨大成绩呢?

师:也对。我们爱真理,但我们更尊重别人。我想,也正是因为尊重别人,朴实无私,邓稼先才能在文革中说服同事,成功研制氢弹。

四、精读品评,领悟崇高 师:“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之无愧。在好友杨振宁眼里,他是怎样一个人?大家都是怎么评价邓稼先的?请同学们从第二部分筛选出评价。

生:这一部分概述了邓稼先的生平,最后两段是对他的评价。师:让我们一起读赞语,热情赞美邓稼先吧!(师生齐读。)

生:我觉得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有一个前后照应。“两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和屈辱的任人宰割的一百年相照应。师:你很善于发现特点。让我们一起欢欣鼓舞地记住“两弹”爆炸的日子,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新生的日子!

(生齐读:“1964 年„„”)

生:老师,我想给大家补充一下,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1970 年4月24 日发射成功的。

师:这下“两弹一星”就齐全了,请同学们将这个重要的日子记录在书上。其他部分还有没有对邓稼先评价的语段?请朗读分享。

生:第三部分,“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生:第六部分唁电中的话均是评价,“稼先为人忠诚纯正„„”

师:走近名人,就是走进不朽的乐章;走近名人,就是走进纯洁的心灵;走近名人,就是走近崇高的理想。请同学们精读这些评价,尝试用多种形式品评邓稼先的崇高品格。

(屏显。)

方法指导:精读法,就是对文本中的经典语段进行多角度的精细品味。就本文而言,就是提炼人物灵魂精髓,聚焦人物身上的亮点,评出人物的特点。

品评形式:(1)深情朗读文中赞美句段;(2)提炼词语评价;(3)写对联;(4)拟颁奖词„„

生:我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两弹蘑菇云升腾举国欢庆”,下联是“稼先核武器成功世界瞩目”,横批是“两弹元勋”。

生:他的对联很霸气,不过我的颁奖词也不赖。“戈壁滩风沙呼啸,你置生死于度外;文革斗争复杂,你忠厚平实无私创造奇迹;美国谣言见诸报端,你澄清谣言自强不息。你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两弹元勋,邓稼先,你当之无愧!”

师:立足人物,各有千秋!

生:我精读了第一、二部分,拟写了一副对联,“两弹雪洗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横批是“民族英雄”。

生:我精读了第二部分,也写了副对联,“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横批是“国之栋梁”。

师:我们需要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国之栋梁。你们的理解和工整的对联让老师看到了国家的新希望!

生:我精读了第三部分,写了首小诗:“奥本稼先本不同,拔尖人物两极端。锋芒毕露美国喜,忠厚平实中华爱!”题目是“截然不同”。

师:通俗易懂的小诗,虽然不讲韵律,但抓住了对比,很不错哦!同学喜,老师爱!

(生笑。)

生:我用第三人称给邓稼先写了颁奖词:“他在苍凉大漠中用蘑菇云的升腾吼出雄狮的愤怒,他用‘两弹’让中华民族昂首挺立在世界东方。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用词精准,高度评价,未来的民族脊梁就在你们中间!生:我想给大家朗读一下我心目中的邓稼先,来自课文,作了一点变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气质朴实,‘纯’字最能代表他的品质。为了中华民族的核武器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鲜为人知的他,是璀璨的民族之星!”

(朗读得声情并茂,师生鼓掌。)

师:是啊,鲜为人知是研究工作保密的需要,尽管邓稼先不像歌星影星那样家喻户晓,但是,他为祖国的巨变奠基,在蓬断草枯的戈壁滩奋战,让我们深入戈壁,深入了解这颗民族之星艰苦的奉献!请同学们默读《吊古战场文》,看看这是怎样的实验环境。

(生读。)生:苍凉。

生:人迹罕至。生:荒无人烟。

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情感朗读? 生:悲壮!

师:请你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生朗读。)

师:让我们像他一样读出苍凉悲壮来!(生齐读。)

五、小结全文,启发感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正因为有一批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我们的五星红旗才能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片尾曲《中国男儿》视频。)(屏显。)

聆听昂扬向上的歌曲,感受大漠苍凉,认识我国的“两弹一星”。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追随这样的“星”。(画一颗星笼罩课题。)宣扬他们的丰功伟绩,让他们家喻户晓,成为我们人生的启明星!下课。

第二篇:《邓稼先》教学实录

《邓稼先》教学实录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视频资料(播放一组视频片断)(1)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2)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的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线。(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4)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5)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2.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资料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中国曾经有过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但经过中国几代有识之士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中国正在以崭新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师:(激情导语)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这样的时代必然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而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挺长,让我们展开竞赛,快速地、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快!(自由朗读)

教师总结: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的。

(三)深入探究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他领导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制;而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可以说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可他们两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读第三部分,体会他们的性格,你觉得哪一种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1.利用你手中的资料和阅读课文所获得的信息先在小组中讨论,确立自己的观点。

2.再分为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

红方:邓稼先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踏实肯干,不计名利,更容易专心致志于研究工作,这必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举例居里夫人、诺贝尔等)

蓝方:奥本海默的性格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为他锋芒毕露,善于发现问题,不畏权威,更容易突破学术的樊篱,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举例伽利略、爱因斯坦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辩论得很精彩,都表达出了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其实,文中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对比着写,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当然,无论是邓稼先还是奥本海默,他们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体会感受。

(四)拓展练习

师:正如我们开始讲课时所说的,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邓稼先只是其中之一。他们当中每一位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学们不妨选取其中一位,写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五)作业:总结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总结:

1.写成语。2.摘名人名言。3.用一组排比句。4.体会一首歌。5.品味一首诗。

6.仿写一个相仿事例。

(六)板书设计

二、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情感的升华,邓稼先作为顶尖的科学家能具有如此高尚的人格:默默无闻地为国家付出,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名利无求,鞠躬尽瘁。我初读此文时即感慨良多,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在作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很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以改变当今年代里浮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们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整个课堂在体会情感的氛围之中进行,但是也相应的缺少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关照。一堂课下来自己感觉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关注的不够多。文中所显示的作者的深厚语文功底应让学生有所体会,并学习其语言的表达。

2.对于朗读能力的关注不够。课文虽然长了一些,但是可以选一些语言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读训练,以体会语言,提高语文的朗读能力。3.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的活动而忽略了活动的主体——语文知识积累,那么,尽管学生有了思想,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却失去了可以表达它的工具。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达到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

三、案例点评

从本课教学案例的设计来看,设计者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既重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注意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的主人公邓稼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他对我国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他卓越的创造才能、质朴淳厚的人格魅力等,无不放射出灼灼光华。面对这样一篇课文,教案设计者能够把感受、学习邓稼先的崇高品质作为教学重点,体现出注重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意识。

同时,教案设计者也注意到根据课文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课文由六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小标题,是对该部分内容的高度概括,这几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又紧密组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邓稼先的平凡与伟大。只有注重整体感知,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的感染、熏陶,获得更多的启示。

另外,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强调合作探究,也是本教案的特点。

第三篇:《邓稼先》教学反思(模版)

《邓稼先》教学反思

(一)“阅读——写作”相傍相依。

写作即表达、输出,它必须以大量的吸收、输入为基本前提,而吸收存储必须通过阅读来完成。这种形式的实质在于以读带写,读中求悟,以达到“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在学习《邓稼先》一课时,我设计了写这一环节,分四步骤:

板块一:提取信息,写人物简历(用简明的语言)板块二:组合要言,写人物事迹(用精炼的语言)板块三:抒发感受,写人物述评(用生动的语言)板块四:动用真情,写好颁奖词(用优美的语言)

学生在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来完成这一环节,应该不是很困难。因此只有以读的内容来激活学生的情感经验,才能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使他们具有思维广度和深度。阅读使写有了依据,写又加深了对阅读的理解。因此我们说“阅读——写作”相傍相依,他们就像鸟儿的一对翅膀,看似彼此分离,实际相傍相依,血脉相连,既彼此互动,又连成一体,折损哪一个都会使语文学习失去平衡。

(二)“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语文难学,作文难作,尤其是考场作文难写,这是不少学生发出的感慨。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明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平时所学知识。而作为学生,平日接触最多的还是课文,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考纲明文规定题目不拘泥于教材,但也不脱离教材,因此中考作文不可能完全脱离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本,从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适合作文的素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当然课文也例外,只要我们用心思索,一定会从不同角度找到大量素材,当这些素材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时,不仅是很好的论据材料,而且显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文章又有文采,起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有用的素材。

因此我在上《邓稼先》这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根据课文邓稼先的事迹,归纳出不同的观点:

1、邓稼先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归纳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蒙,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这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②还处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迎来了毅然决然抛弃埃菲尔铁塔的宏伟景观、塞纳河畔的旖旎风光的诱惑的钱三强、何泽慧,这对年轻的科学家夫妇,也迎来了他们满腹的学问和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③50年代初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裕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新中国,受到亿万人民的热爱。2、1982年,“我不能走”,归纳出: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①这种为祖国国防事业献身的执著追求精神,使邓稼先抛妻别子,隐姓埋名进入茫茫戈壁滩,一呆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埋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 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②这种执著追求精神使“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战斗在贫困的兰考县,写下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光辉诗篇。

③这种责任心使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出师表》;这种责任心使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公仆丰碑;这种责任心使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命运交响曲》;这种责任心使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了不朽的烈火金刚。

3、一封短短的信,归纳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4、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有能力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归纳出:诚真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由课内到课外知识也得到扩大和集中。劳于读书,才能逸于作文,“既学习,又采集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素材积累:第一,向文索题,积累素材。即选择典型课文,设计与课文内容有血肉联系的“话题”,然后围绕此话题写文章。第二,因文悟语,积累语言。一要背精妙段章,吟咏玩味,积累语言素材,陶冶美好情操;二要对不同文体文章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辨析,以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第三,依文仿写,积累经验。

总之,“语文好大一棵树!她根深叶茂,扎根于五千年的积淀,挂满了一树的丰硕,丛密的树冠荫蔽了整个华夏。仰望那众多的‘桃子’,我们为何不摘撷?”再也不能重谈考试不考课本,学习教材无用的老调了。牢记“咬定课文不放松,作文素材在其中”。

第四篇:《邓稼先》教学反思

《邓稼先》教学反思

本课给我最深的体会是:

自主学习,不待老师教;主动学习,不待老师管。

无论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这两点便是问题核心之所在,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所在。有了这两点,学生将受用一辈子。范例六我采用“问题学习法”,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通用自己已有知识,研究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不断寻找所需信息,互相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学生通过尝试、探索之后,明确了“问题”,不仅在思路、思维上得到了梳理,思想感情上得到了锤炼,而且在教师清晰、准确、简洁、优美的语言示范下,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运用现代思维方式来把握教学,尤其要强化素质、能力、智力、感情四方面意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次有意义,令人欣喜的尝试,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创新教法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五篇:邓稼先教学反思

《邓稼先》教学反思

李雪芳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的散文件,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邓稼先的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性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

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其实,课改在能力培养方面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果对课文进行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中心,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呆板、枯燥,而且这篇文章较长,共有六部分,不需要面面俱到,因为稳中有降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第二、四、五部分都是写邓稼先的贡献精神,而第四、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绰,上课时可联系着讲。如果逐段分析,一是浪费时间,二是知识点没有衔接好,这样只会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学生也不好把握。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想提问题的从欲望,锻炼学生敢提问题的勇气,或对于所学知识要从多角度认识,探求出新的问题。不能只满足于责成的答案和结果。如上课是,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后,我先让学生提出质疑,并对所提问题给予肯定和适应的评价,然后从学生提出来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新课教学相关的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在交流、解答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提出来质疑,或阐释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这样对问题的探讨就能够更加深入。这正说明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教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为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要积极传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由此而变得活跃。而作为老师的我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这样,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而是具有它独特的韵味

下载《邓稼先》教学实录.docx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稼先》教学实录.docx.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家喻户晓”等词语。了解邓稼先、杨振宁。 2.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邓稼先》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的感情的方法。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

    邓稼先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⑵ 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坟坨中学宋小明 一、说教材 《邓稼先》是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

    邓稼先观后感

    邓稼先观后感 篇一:邓稼先>观后感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老师给我们下载了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电影。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创始人,领导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

    邓稼先作文

    邓稼先作文(一)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就是“两弹”......

    《邓稼先》读后感

    《邓稼先》读后感 《邓稼先》读后感一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