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案例
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教学案例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及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冒”字的妙处;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纸剪好的荷花、荷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触发语感
1.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老师边诵边画出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2.师:夏天到了,荷花已经开了。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欣赏美丽的荷花吧!(板书课题,写作者,指名读,齐读。)
3.(课件播放荷花图片,生观察、欣赏荷花。)师:美吗?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吗?(出示填空练习:的荷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设计意图:猜谜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简笔画新颖、直观、醒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通过视觉感官,触发学生的语感;填空练习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积累与运用词语的能力。] 感知全文,领悟语感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丰富的词语把荷花形容的那么美。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形容他所看到的荷花呢?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结合图画。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注意生字的读音。4.出示句子,检查生字词读音。
(1)白荷(hē)花在挨(āi)挨挤(jǐ)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nèn)黄色的小莲(lián)蓬。(图片)(2)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ā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图片)
(3)我仿(fáng)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shang)翩(piān)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4)蜻(qīng)蜓(tíng)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需掌握的生字词为红色,第一、二句结合图片帮助理解生字词。)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的出示,让学生先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红色的使用可以起突出重点、提醒注意的作用;结合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潜心学文,积淀语感
(一)感受荷叶美
1.师: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陪”,咱们先去瞧瞧荷叶吧。找出文中描写荷叶的句子,用“—”划出,再读一读。
2.师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1:从“挨挨挤挤”中我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
师: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从“挨挨挤挤”中我们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相机板书“多”)。假如你们是荷叶,用动作表现一下“挨挨挤挤”。生2:“碧绿”这个词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绿。(相机板书“绿”)生3:“大圆盘”告诉了我们荷叶的形状又大又圆。(相机板书“圆”)
3.师: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很多、很绿、很圆,真惹人喜爱。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些荷叶,请两位同学来把它们贴到黑板上。(两生上台贴荷叶,师注意提醒体现“挨挨挤挤”这个词。)[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动作表现及贴荷叶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
(二)体会“冒”字的妙处
1.这么密的荷叶,荷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找相关的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指名读。
师:用了一个动词“冒”,你们觉得这个“冒”字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长”等字来代替“冒”。师:你觉得荷花怎样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
师:请你们把这些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括号中,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生自由诵读体会。
3.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情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像在比美。
生2: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朋友。
生3:它们想和蜻蜓说悄悄话……
4.齐读句子,加动作,读出使劲、快速长的劲头。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与文本亲密接触,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在真切的赏听、对话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实现在主导价值引领下的多元解读。]
(三)感受荷花之美
1.师:白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了!(出示图)看,多美的荷花呀!2.四人小组互相说荷花的样子。
3.指名说,师生评议。(师相机板书:半开
全开
将开)4.从文中找描写荷花的句子,用“
”划出,再读一读。5.出示描写荷花的句子,师范读,生闭上眼睛想象荷花的样子。6.试着用手势表现这三种样子的荷花。7.男女生合作: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8.“双簧游戏”:一名学生上台朗读他最喜欢的那朵荷花,另外一名学生上台选出那朵荷花贴在黑板上。
9.师:多美的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你能通过读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板书:美;生齐读课文。)
10.找一找:荷花除了美,还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白
香)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把黑白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语言。同时在朗读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读,读出个人的心声,独特的感受。]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引读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三个字来形容这一池的荷花?(活的画)
2.这一池的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你们知道描绘下这美丽画卷的画家是谁吗?(引导学生说出“大自然”,相机板书。)
3.其实,不只是荷花,朝阳、晚霞、小溪、大海、高山、原野……哪一处景物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呢?它不用原料不用笔,画出世上一切美好的景物,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大自然吗?(神奇、伟大……)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大自然。(板书:热爱)
想象美景,丰富语感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听老师朗读第四、五自然段,闭上眼睛,想画面。
2、我感觉你们都陶醉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起立,一起来读这段话吧。边读边加进动作,你是荷花,你就翩翩起舞;你是蜻蜓,你就快乐飞翔;你是小鱼,你就自由地游泳吧!
4.想一想,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还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鸭子、青蛙、蝴蝶、小虾、螃蟹……)
五、总结回顾,神领意会
1.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配乐朗诵)2.我的作业我做主,选择: 赞美荷花:荷花,背诵课内外的描写荷花的古诗。动笔画画荷花荷叶图。附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第二篇:教学案例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
教学案例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①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②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一种迫切心情读出来。<二>、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学习第二段。(重点)1.师: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欣赏呢?(听录音,指导看图。)2.图文对照,理解词句。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抓住词语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②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录像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通过卡通式的动景使学生理解“冒”的意思,与“钻”进行比较,知道“冒”显示出荷花生机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在诵读、观察的基础上对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进行赏析。(运用电教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对“只有展开两三片花瓣,全展开的,含苞待放的荷花”表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领会满池荷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④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将画面上荷叶覆盖住,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朵朵荷花,让学生理解荷叶可以衬托荷花的美。3.欣赏满池荷花的组合美。
①师:为什么“我”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呢?
②观赏姿态各异的荷花,结合朗读指导。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使学生爱美的情感得到升华。4.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说明什么?(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2).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自由讨论)
<四>总结全文: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五>展示资料: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六>作业:1.背诵课文。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板书设计]: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 { 花:半开、全开、含苞 }像一幅画(美)
教学反思: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画图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5、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6、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通过课件体会“冒”,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体荷花的美,进而感染学生。)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8篇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情形,以及“我”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朗读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于农村的孩子课外知识比较贫乏,也没有电脑网络等途径去了解信息,因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在配乐欣赏完荷花之后,学生们似乎进入了状态,也缓解了之前的尴尬。
赏着荷花,心灵旅行
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千姿百态,各有各有的风采。当讲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由于已经理解了荷叶碧绿如圆盘,因此,对于“冒”字的理解,学生们各抒已见:“冒”字把荷花当作人来写了,真形象;在那么多荷叶中白荷花“冒”出来,真是特别……一个“冒”字,学生们已经读出了荷花的美丽,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文中描写各种荷花开放时的姿态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使学生体会到了不同荷花绽放时的状态,既形象又生动。但是,一池荷花又怎么会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于是,我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们也学着课文的写法来说一说还会有哪些荷花开放的姿态,由于欣赏图片时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时候,学生们也有内容可说。
想着荷花,流连忘返
我们说,语文学习能够让心灵旅行,应该说,本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够以一节课的结束为终点呢?
于是,在学完了荷花的各种姿态之后,我以这样的一段话作为小结:“是啊,今天我们领略的是荷花的别样美,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下节课,就请你来谈谈你的感受吧!”让学生们带着一种对下节课的期待走出课堂,走出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难以忘怀的荷花。
另外,在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语言较为贫乏,而我也没有做到及时点评,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而且没有把握好时间。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4
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意境也美。而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荷花的美丽,如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一、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换词。通过与“长”“伸”“钻”“探”“抽”“挤”等词的比较,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出“冒”字用得好,好在它不仅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还写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还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多媒体里出现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正在盛开的',将要盛开的,含苞欲放的,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随风摇摆,生机勃勃,学生也像叶老一样被陶醉了。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发挥想象,指导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小节中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作者站在荷花池边,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他动情的描述也打动了我们。如果此时,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孩子们有的看到了游人荡舟荷叶间,听到了他们的欢歌笑语;有的想到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正在翩翩起舞。
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5
1、这个教学片段我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阅读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2、我能够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注重语言的积累。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我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比赛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积累。
3、这个教学片断只是起到示范作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培养阅读的兴趣。今后在课外阅读中,即使没有老师指导,学生也能很好的进行阅读。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一】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上完《画杨桃》一课,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同学学得特别认真投入,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我想,今天能收获这难得的一点喜悦,可能缘于以下几个方面吧。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导入环节,我说:“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杨桃吗?”有四五个同学举手。我接着问:“那吃过杨桃的举手?”有两个人说吃过。于是,我就请他们介绍杨桃的样子和味道。因为绝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见过杨桃,所以大家听得格外认真。接着,我说:“大家想看一看杨桃吗?”大家齐声说:“想”我请大家打开课文,仔细观察插图。继而,请大家阅读课后的“资料袋”,读后请大家交流了解到的关于杨桃的信息。大家兴趣高昂,发言踊跃。从谈“杨桃”入手,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通过这一环节的有效教学,小朋友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了,由此我感到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要比教师平淡的叙述效果好得多。
二、给足时间,充分读书。
在初读课文时,我布置的三个自读课文的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么做、怎么说?”3、提出不懂得问题做上记号。用五分钟时间完成。在孩子们读书的过程中,我随机给予个别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或提示,帮助他们真正做到[ ]带着问题来读书。五分钟时间到了,可是还有大部分同学没完成好,于是,我又给了他们三分钟时间。后来,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发现以上几点要求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得不错。
所以我想在初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给孩子们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当孩子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以后,之后的学习才会轻松,他们才会有学习兴趣。同时,这一过程,还能培养学生[ ]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
三、抓住两次对话,读中感悟心理
本课有两处语言非常有特点,即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在文中划出这两处句子,然后,我将他们呈现在小黑板上让他们比较、朗读。小朋友通过比较,发现标点不同,语气也不一样。在朗读中体会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前后心情的变化:之前,孩子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语言中带着嘲笑,而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觉得不好意思,很惭愧,说起话来支支吾吾了。
这一环节的处理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情绪的变化,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心理,在读中把握感情基调,在读中深化自己的理解。
四、两者比较,体会道理
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了这段话之后,我就请小朋友把老师的这段话与课文开头爸爸说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了样。”进行比较: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师的话那几句更父亲说的不一样?通过读书比较,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思及道理。
比较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老师说的话,领悟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文本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内容灵活整合,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交流感悟,深化认识
在孩子们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有个孩子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次,在做课堂作业本时,看题目是“收藏屋”,并且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横线,于是根据以往经验,想当然的就把文中的好句给摘录下来了。可是后来检查时仔细读读“收藏屋”下的子题目才发现要求收藏的是文中的好词,嗨,白忙一场!在孩子们交流后,我将《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结果会不一样”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时时注意将学语文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学生一定会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
【教学反思二】
本来早上并未打算讲《荷花》的,想着周五了,把第4课的阅读课讲了吧。回办公室途中,看到师傅再讲第3课,遂决定走进去仔细听一节。
本是自己设计了板书的,看了程姐的板书就改用程姐的,因为师傅的板书条理清晰,内容涵盖丰富。真真的好极了。第一节课听完,第三节课乘着热乎劲回班就讲。
“想到春天就想到燕子,看到池塘就会想到什么植物?”生:“荷花”“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我,走,去荷花池那游一游。”
找生读第一段后再找生读第二段,“读完这一段,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生:“叶子很多“,”哪看出来的?生:“挨挨挤挤的”“还有圆、大。他说是碧绿的大圆盘。“荷花还很美。黄色的、花骨朵、小莲蓬。”“同学生说的都对。第二段分别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多和美。(板书)“同学们看,泡泡里说冒字用得好。哪好?体会出什么了?”生:“冒说明荷花出现的突然,而且叶子很多,荷花从叶子中长出来。”第二段讲了荷花的静态美,第四段荷花随风起舞了,那是“动态美。”
为什么一池荷花成了一大幅活的画?孩子们的答案更是出奇,“因为荷花很美,而且荷花还具有动态美。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说他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段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他把自己当成了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会和谁聊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假设。
最后,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为什么我忘记了自己在看荷花?生“因为我陶醉在荷花里了,荷花太美了。”
一节课学生思维很活跃,各种我以为比较难的点,在他们看来都成了小菜一碟了。只是“冒”这个字孩子们体会出了生长的突然,并未感受到荷叶的多,这是花与叶对比而来的。看起来稍复杂一点。课后练笔处理的仓促,下次改进,调节时间。整篇文章先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静态、动态美。然后加入想象与感想。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7
在这个非常时期进行的网络授课中,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的第一课时,教学后自己感觉本课的成功之处在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方面,学习效果不错。虽然是网络授课,但学生参与度很高,连麦发言与老师互动很积极。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初闻荷花清香→再赏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灵。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在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上。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荷花尽展其美丽多姿,作者感情趋势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教学这样的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荷花的美丽、情致的美好,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但受网课限制,学生在屏幕另一头的情感不能完全展现给所有人,老师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完全掌握,那么如何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放,放多少,扶,扶多点,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定。另一方面是基础的字词学习上,对于生字的教学,只能利用课件呈现给同学们,老师无法当面看到学生的书写情况,尽管强调了易错字的书写,但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的`,在课堂上老师会针对一些容易出错的学生进行当面指导,儿本次网络直播课程受时间和界限影响,老师只能看到学生提交的作业来进行指导,给学困生及时纠正错误带来延迟和一些弊端。
非常时期的网络授课,虽有连麦互动,但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连麦效果受网络信号的限制,时好时坏,对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反思8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观
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谈
荷花,又名莲花。在古人诗文中,荷花也叫芙蕖、水芝、水华、玉环、芙蓉、泽芝。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诗经》、《离骚》就有了咏荷的诗句。古人喜爱荷花,常把它当作美的化身,屈原就曾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的诗句)又有人感慨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誉其为“花之君子”。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以“荷花”为题,直接揭示了全文叙写、赞美的对象。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品赏美文之美。如:看着图片读、闭眼想象读、教师范读、引读……,尽量让学生运用美读,激活、领悟、积淀语感,从而真正做到读中感悟的境界。课中,还可以适当地丰富语感。提供一定的句式,结合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动手写一写自己心中的荷花等话题。
三、教学建议
1、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想看吗?请大家边看变想,你看到了什么。”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随机点评。
2、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时候,教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一自然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二自然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三自然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四自然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3、运用美读,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得收获。”作为一篇状物抒情得记叙文,运用美读法教学,非常适合。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得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张开,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示范。
4、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如让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教师用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可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5、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题和审美主题和审美课题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读说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收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教师可启发:“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随后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例如:“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与你天天做伴!”谁没有陶醉之时?
四、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1《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2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意境也美。而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荷花的美丽,如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一、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换词。通过与“长”“伸”“钻”“探”“抽”“挤”等词的比较,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出“冒”字用得好,好在它不仅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还写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还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多媒体里出现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正在盛开的,将要盛开的,含苞欲放的,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随风摇摆,生机勃勃,学生也像叶老一样被陶醉了。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发挥想象,指导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小节中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作者站在荷花池边,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他动情的描述也打动了我们。如果此时,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孩子们有的看到了游人荡舟荷叶间,听到了他们的欢歌笑语;有的想到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正在翩翩起舞……
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3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4《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5【教学反思一】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上完《画杨桃》一课,感觉今天的课堂上同学学得特别认真投入,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我想,今天能收获这难得的一点喜悦,可能缘于以下几个方面吧。
导入环节,我说:“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杨桃吗?”有四五个同学举手。我接着问:“那吃过杨桃的举手?”有两个人说吃过。于是,我就请他们介绍杨桃的样子和味道。因为绝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见过杨桃,所以大家听得格外认真。接着,我说:“大家想看一看杨桃吗?”大家齐声说:“想”我请大家打开课文,仔细观察插图。继而,请大家阅读课后的“资料袋”,读后请大家交流了解到的关于杨桃的信息。大家兴趣高昂,发言踊跃。从谈“杨桃”入手,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通过这一环节的有效教学,小朋友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了,由此我感到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要比教师平淡的叙述效果好得多。
二、给足时间,充分读书。
在初读课文时,我布置的三个自读课文的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么做、怎么说?”3、提出不懂得问题做上记号。用五分钟时间完成。在孩子们读书的过程中,我随机给予个别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或提示,帮助他们真正做到[ ]带着问题来读书。五分钟时间到了,可是还有大部分同学没完成好,于是,我又给了他们三分钟时间。后来,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发现以上几点要求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得不错。
所以我想在初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给孩子们充分的读书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当孩子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以后,之后的学习才会轻松,他们才会有学习兴趣。同时,这一过程,还能培养学生[ ]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
本课有两处语言非常有特点,即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在文中划出这两处句子,然后,我将他们呈现在小黑板上让他们比较、朗读。小朋友通过比较,发现标点不同,语气也不一样。在朗读中体会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前后心情的变化:之前,孩子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语言中带着嘲笑,而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觉得不好意思,很惭愧,说起话来支支吾吾了。
这一环节的处理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情绪的变化,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心理,在读中把握感情基调,在读中深化自己的理解。
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了这段话之后,我就请小朋友把老师的这段话与课文开头爸爸说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了样。”进行比较: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师的话那几句更父亲说的不一样?通过读书比较,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意思及道理。
比较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孩子们轻松地理解了老师说的话,领悟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文本中有着内在联系的内容灵活整合,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孩子们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后,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讨论,谈学习、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有个孩子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次,在做课堂作业本时,看题目是“收藏屋”,并且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横线,于是根据以往经验,想当然的就把文中的好句给摘录下来了。可是后来检查时仔细读读“收藏屋”下的子题目才发现要求收藏的是文中的好词,嗨,白忙一场!在孩子们交流后,我将《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们对“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结果会不一样”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时时注意将学语文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学生一定会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
【教学反思二】
本来早上并未打算讲《荷花》的,想着周五了,把第4课的阅读课讲了吧。回办公室途中,看到师傅再讲第3课,遂决定走进去仔细听一节。
本是自己设计了板书的,看了程姐的板书就改用程姐的,因为师傅的板书条理清晰,内容涵盖丰富。真真的好极了。第一节课听完,第三节课乘着热乎劲回班就讲。
“想到春天就想到燕子,看到池塘就会想到什么植物?”生:“荷花”“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我,走,去荷花池那游一游。”
找生读第一段后再找生读第二段,“读完这一段,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生:“叶子很多“,”哪看出来的?生:“挨挨挤挤的”“还有圆、大。他说是碧绿的大圆盘。“荷花还很美。黄色的、花骨朵、小莲蓬。”“同学生说的都对。第二段分别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多和美。(板书)“同学们看,泡泡里说冒字用得好。哪好?体会出什么了?”生:“冒说明荷花出现的突然,而且叶子很多,荷花从叶子中长出来。”第二段讲了荷花的静态美,第四段荷花随风起舞了,那是“动态美。”
为什么一池荷花成了一大幅活的画?孩子们的答案更是出奇,“因为荷花很美,而且荷花还具有动态美。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说他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段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他把自己当成了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会和谁聊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假设。
最后,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为什么我忘记了自己在看荷花?生“因为我陶醉在荷花里了,荷花太美了。”
一节课学生思维很活跃,各种我以为比较难的点,在他们看来都成了小菜一碟了。只是“冒”这个字孩子们体会出了生长的突然,并未感受到荷叶的多,这是花与叶对比而来的。看起来稍复杂一点。课后练笔处理的仓促,下次改进,调节时间。整篇文章先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静态、动态美。然后加入想象与感想。情景交融,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