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
4、(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5、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6、(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7、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8、教学反思要从那些方面考虑?
答:(1)反思教育理念。(2)反思教育教学能力。(3)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9. 教师备课应采取哪些 方式?哪些内容要统一?
答: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0、“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对教学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二篇:烟台市初中教学常规 2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建设与教学改革,推动全市初中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结合我市五四学制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努力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要求,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而制定的教学规范,是初中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最基本要求。建立与遵循教学工作常规,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效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教育引导学生具备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感恩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及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沟通的鉴别能力。
4.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法律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开展生命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意识的—代新人。
5.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执行力,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改变教学活动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引导学 1
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 “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8.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改变考试过于重视甄别选拔的做法,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与矫正功能,使教学评价真正起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二、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一)课程计划。
9.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对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课程设臵、课时安排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是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烟台市教育局依据国家课程计划,结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颁布了《烟台市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实施计划》。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严格遵照执行。
10.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课程改革精神,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课程设臵、工作目标、重点推进的工作和具体保障措施。各处室、教研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各自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11.各处室、教研组、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教学进度及课程活动安排;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任课教师要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出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且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学科教学方案
12.县市区教学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应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不断改进、优化过程管理。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并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开设科目和课时规定和要求熟记于心,做到时时检查。各类教学计划要做到内容科学,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全面反映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学校要对各处室、各部门以及学科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执行。
(二)课程标准。
13.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 2
求,是学科教师实施教学和考试命题及学业评价的依据。
14.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15.学校要为每位教师配备学科课程标准,保证人手一册,并组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把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各学科基本特点,提高课程的领导力。
三、课程资源
16.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教材,经省教育厅审查通过的地方教材是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开发的学校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资源。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学用书选用和征订工作的管理,组织学校从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同时要协调、督促当地教材发行部门做好发行工作,保证教材及时到位。严禁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推销教学用书,严禁统一组织使用省、市确定的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学生用书。
17.学校要立足本地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借助学校和当地文化传统和资源优势,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积极发掘师生潜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健全管理与使用制度,做到充分利用。
18.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借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平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创新,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拓宽校际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四、教学管理
19.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学校教学管理要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20.学校要严格落实《烟台市义务教育课程五四分段课程实施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各科教学课时数,严禁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课程。学校不得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学校停课半天以上必须报经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1.学校必须为教师配齐相应的教学用书,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学习,为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22.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各部门(或处室)要围绕教学做好各自的职能工作,支持教学、服务教学,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学校领导要坚持上课、听课和评课制度。
23.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检查。每次检查要有专项目标和考评细则,有情况记录。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 3
成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改进意见。教学检查的必检项目包括开学初、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计划及其过程实施情况的检查;期中、期末对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备课、课堂教学效果、批改作业的数量及质量、校本教研活动等常规工作的检查。学校要围绕上述教学检查的内容,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的检查之前进行自查,要对检查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被检人员的工作,做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师改进工作,实现专业成长。
五、教学常规
(一)备课。
24.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5.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材内容间的相互联系,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体现集体智慧并具有使用价值的个性化教案。教师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电子备课。
26.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求思想正确、知识无误、环节齐全、教法得当、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程序设计合理,科学地体现课堂教学的问题主线、学生活动主线和思维主线。教学设计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要充分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情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实现对知识理解和把握。
27.教学设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以及个别差异的分析,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制定相应措施及应对策略。
28.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9.教师应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写出教学后记。
30.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而科学预设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学设计内容主要有:新授课,单元复习课,讲评课以及语文、英语学科的作文指导课,理化生学科的探究及实验课等课型的内容,包括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活动及思维对话的预设、练习及作业设计等内容。教师必须在超前备课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时间写好教学设计。
(二)上课。
31.教师上课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全面 4
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32.教师在上课时要衣着得体、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不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等。严禁携带影响教学的物品上课,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提前上课、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拖堂、不早退。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条理、清晰。
33.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由讲授走进探究与合作,给学生更多动脑、动口、动手自我训练的时间。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又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
34.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35.要确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提出、研究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思维对话,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最终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36.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37.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有效。
(三)作业。
38.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布臵应严格执行省、市有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及规范要求。
39.作业要预先精心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发展要求,多设计有思维含量的作业,以此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0.作业布臵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要考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考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控制巩固性作业量,双休日与节假日作业提倡布臵以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作业。
4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作业与练习,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作业布臵要限时限量,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得超过 1.5 小时。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杜绝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
42.要注重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3.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教师要对学生所有作业认真对待,做到 5
有布臵、有检查、有批改、有反馈。建立作业批改制度,把学生作业中的独创性见解、典型错误,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共同性问题应及时讲评,及时订正,对个别问题,进行面批面改和个性化指导。
44.选做作业提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批阅、评价、修改作业,培养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能力。
45.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作业布臵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形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作业本检查。对作业布臵和批改的检查情况及时予以反馈,并作为考核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依据。
46.要建立健全学生作业审批、公示、问责和监测机制。要对每位教师的作业量、作业内容与形式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作业批改是否及时做详细记录,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期中、期末),并列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范畴。
(四)辅导。
辅导包括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帮助,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的指导,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47.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书本知识,开阔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48.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49.要指导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文艺、体育、科学、阅读、综合实践等兴趣小组,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评价。
50.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应建立适应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51.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检测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2.要认真探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检查、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53.期中和期末考试要以诊断性评价为主,评价要全面诊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等。学校要对各班级各学科考试情况进行全面的诊断 6
与分析,为今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或教师进行排队。
54.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提倡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成员的捆绑式评价,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55.要落实好单元达标制度,加强单元达标试题命制的研究工作,把命制单元达标试题的过程转换成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要引领和指导教师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56.县市区教学管理部门要指导学校做好期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学校应严格遵守考试管理有关规定,杜绝违背教学规律、违背考试管理有关规定、加重教师与学生负担、违背办学规范的现象发生。
57.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建立科学的以教学工作为重要指标的教育评估制度,克服评估工作的片面化和绝对化。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改革,使学校发展个性,办出特色。
(六)反思。
58.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师德水准、专业水平、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并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思考如何完善和提高。
59.反思教育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师生观是否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观是否有利于个人专业的发展。
60.反思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是否符合现代科技知识发展的要求;自己的知识更新是否跟上或超越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61.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落实,以及落实效果;反思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加以调节和纠正;同时反思落实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62.教师要把教学反思作为推动自己专业发展的动力。在反思自己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和体系。研究当代学生心理,适应教育教学变化需要,丰富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六、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
(一)教学研究。
63.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64.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文件规定;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研究学科课程标准; 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 7
习方式和教学手段。
65.县市区教研部门要充分履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能,把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与指导作为中心工作,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指导;要密切与大学及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
66.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学校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高效的研究氛围。学校领导要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支持并带头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课例研究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教研组必须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承担并参加区县、市、省有关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二)教改实验。
67.教改实验是强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教改实验工作应围绕教学工作重点和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教改实验,促进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各县市区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有实验课题。
68.教改实验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教改实验的选题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努力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
69.教师是进行教改实验的主力军。学校应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建立教改实验档案,并以此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增强改革意识,做好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不断反思、研究和创新,积极承担区县、市、省及国家级实验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70.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教改实验进行验收。教改实验成果要从实验的难度、实验效度、可推广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经过充分论证后方可推广。对效果突出的实验,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广。对于在教改实验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篇: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信阳市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第一章
校本教研管理
一、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省课程设置及要求,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时间,确保三级课程有效实施。
二、建立和谐教研组织。以学校、协作区、县区为单位,分层级建立和谐教研组织,构建教师研修教学专题、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沟通和交流教研工作、反思和共享教研成果的平台。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学校学科教研组织的职能,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增强校本教研实效和水平。
四、建立分级负责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之发挥凝聚教师、培养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的作用。
五、科学规划校本教研工作。明确短期、中期、长期校本教研任务,科学安排校本教研工作,以教学工作为立足点,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全员参与的校本项目研究,培养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建立科研团队。
六、鼓励和倡导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根据教学要求,开展局域性博客交流、教研沙龙、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走出去、请进来等教研活动,努力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
七、深入开展“三课”系列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广泛开展说课、授课、评课“三课系列教研活动”,健全“三课”活动过程管理,做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主题突出、课题主持者责任落实、教研组全员主动参与。任课老师每学期参加“三课”活动不少于10次,校级领导不少于30次。
八、注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合理确定教研任务,保障教师研修时间,创造教师成长环境,改进教师评价方法。考虑教师工作量和经验、能力等因素,在完成每期一次公开课、主持一次教研活动、撰写一篇教学文章,主办一次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在探索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育实验等方面多出成果。
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坚持结合教学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板书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突出各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功与能力。
十、注重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对骨干教师群体提出履行教学、教研、承担科研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职责的要求,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第二章
备课管理
十一、个人备课。个人备课分集体备课前和集体备课后两段实施,前一段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后一段是适合自己教学的调整。
十二、个人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主要有:
(1)在把握集体备课各要素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和把握自己教学的学情;
(2)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或途径,精选适量的训练题目或项目;
(3)坚持自主和创新为主,科学借鉴为辅,反对抄袭;
(4)集体备课前形成草案。教师要在集体备课前,根据分工完成个人的第一次备课,形成草案(教学案)。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分层次呈现的难点,预习导学,交流学习研讨,训练巩固及任务分配、反思和拓展延伸等基本环节。
十三、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具体次数以保证教学进度为准(所备课应较实际教学进度提前3-5天);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课时;活动内容和形式由教研组长确定。
十四、集体备课的原则:
(1)坚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主题。
(2)坚持参与人员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在主备个案和组内教师共同参与基础上形成共案;
(3)坚持首创、革新、高效,密切联系校情、学情;
(4)坚持成果共享,倡导在应用中补充和完善。
十五、集体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
(1)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和相关教学要求,掌握学科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明确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中有关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和掌握教学领域学科知识的发展动态;了解本教材编写特点。
(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心理状况,了解学校教学条件及教学能力,研究和选择高效而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当地教育资源的利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3)共案应具备基本统一的格式,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角度,预留可供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情调节教学、学生能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能力的空间。
(4)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十六、集体备课后形成个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融入个人的教学特色,在共案基础上形成个案,完成第二次备课,发学生预习使用。此过程中,须注意将学习任务按照难易兼顾、均衡分配的原则,分解若干组层次明确地分配到位。课堂教学结束后,每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状况,对教学案进行修改或调整,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十七、备课的管理。
(1)重视和发挥教学案的资源性作用。集体备课活动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并作为教师个人成长与和谐教研组织建设的备忘录。
(2)对于只有一名本学科教师的学校,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与相近学科组成联合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也可采取协作区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
(3)教学案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教学改革实践的工具,也是同伴互助的帮手,个人和学校应做好此类资料的收集、保存和重复利用。
第三章
课堂教学管理
十八、课堂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以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和高效率、轻负担为标志。须具备下列基本结构:(1)预习自学;(2)小组合作学习研讨;(3)展示交流;(4)归纳、反思;(5)拓展、反馈等。
十九、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几点:
(1)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预习时的指导;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
(2)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恰当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健全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的建立,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基础、学力等因素,定期交换组内分工,力求均衡和均等。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动脑、动手,在实验探究中形成知识和能力。
(4)确立面向全体的意识,关注课堂进展和不够积极的学生表现,积极运用鼓励与赞赏性评言,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5)树立效率意识,合理调配时间,积极调节课堂教学,恰当地做好点评、反馈、拓展和评价,努力发挥教师在学生为主体前提下的主导作用。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科规范的培养,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7)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与“过失”,在坚持教育的严肃性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8)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本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引导。
(9)注重发挥教师的良好示范作用,重视言传身教;有着装要求的按规定着装。
(10)杜绝歧视、嘲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
二十、坚持本学科教学的学科要求,突出学科教学特点。
(一)语言类学科教学:
(1)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情感表现,启发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本意。
(2)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训练,坚持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3)坚持学科规范性要求,做好教师的示范引导,提倡“下水”示范。
(4)引导和鼓励在展示交流环节有机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二)理科教学:
(1)努力创造条件,认真完成课标规定的和教材呈现的实验。“活动与探究”涉及的实验,原则上以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演示实验和“活动与探究”开足率要达到100%;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改进实验、替代实验和微型实验探索。
(2)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3)注重教师的表率,要做到实验操作准确、熟练、规范,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课,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并做预演性实验;教学中使用的几何模型、仪器、实物、设备均需做好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4)认真对待实验中的失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坚决杜绝实验失败后不了了之的现象发生。(5)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安全、环保教育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1)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出现的新人物、新事件、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意识。
(2)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四)历史地理学科教学:
(1)加强学生应用地图等工具的能力训练,使之在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素养。
(2)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发展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因果联系、历史与现实等联系的能力。
(3)有效发挥“三板”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适当融入减灾防害知识。
(五)艺体类学科教学:
(1)突出审美意识培养,在体验、实践与创造中理解相关知识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形成感受、鉴赏能力。
(2)最大限度的用好教学设备、器械、学具,遵循学科科学训练规律,展现学科特点。
(3)突出参与型、互动型、实践型作业和训练。
(4)师生着装规范。
(5)体育课注意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1)坚持机上学习为主,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课时的85%。
(2)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
二十一、科学应用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有机地融合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防止盲目、表演或堆砌式的以影象代替探究活动及实验,以投影代替板书等行为。
二十二、室外教学活动需对教学设备、场地等进行检查,提前做好安全预案,严密组织,确保安全而高效。
二十三、按规定配备教学辅助人员。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实验员等教辅人员,并按规定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量。
第四章
有效训练管理
二十四、明确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讨论、展示、课后反思与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现高效率、重体验、强能力、低负担的学生作业训练目标。
二十五、科学选择训练类型。课堂练习和课外书面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验,精心选择,梯度适当,利于检测和反馈。在目标明确、方案具体的原则下,鼓励教师开展多种作业形式或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改革尝试;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谈等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培养和提高教师通过练习情况分析指导教学的能力。
二十六、严格控制作业训练数量。各学科作业训练项目,应在不低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市政府有关规定,把作业训练的主要时间和作业量集中在课堂上;各科课外书面作业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十七、切实保证训练和批改效果。凡是要求学生练习的作业或任务,教师必须先做,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凡布置的课内外作业(包括操作类、实践类、实物类作业),必须全收全批或全部检查,并要抽取一定数量的面批;作文批改可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杜绝一“阅”了之和以对答案等形式代替批改的行为。
二十八、提高教师评价的即时性和及时性,加强学法指导。预习作业的反馈,可以适当集中进行,其他课外作业批改反馈的时间不能超过下次课后,检测、考试的反馈讲评不超过其后第2次课;在确保作业评价效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开展互助式即时性作业评价训练。
二十九、加强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使用“纠错笔记”等方法,总结归纳学习知识的方法、技能以及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和能力。
第五章 评价检测管理
三
十、按照规定和教学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是检验国家课程实施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科教师、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有计划地对教学进行检测。
三
十一、严格检测的组织和管理。检测类别上分即时性检测,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检测、质量监测;即时性检测由任课教师视教学情况自行掌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单元检测由教研组根据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等)设置,统一组织,学校备案,时间控制在半课时以内;期中检测由学校统一组织;期末检测由县区教研部门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实施,依中招考试时长安排;质量监测由县以上教育部门或教研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要求组织实施。
三
十二、鼓励创新,丰富检测的形式。检测形式上可采用纸笔检测、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等形式。鼓励教师和学校结合教学开展包括口头类、操作类、实践类、展示类等多种形式的检测。倡导建立和运用“成长记录袋”,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十三、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所有检测都必须编制检测方案(目的、目标、内容、形式、难度等),学校及以上统一检测还须编制细目表。检测内容必须保证符合课标要求和课程改革方向,无科学性错误,针对性强,题量适当,结构合理,赋分恰当,无偏题怪题。
三
十四、确保检测活动的实效。所有检测活动,都必须进行质量分析,并作为教师成长和业绩考评的依据,以及学生综合评价的依据。切实促进以测查教、以测促学、以学评教。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检测,须形成文字归档,与方案、细目表一同保存备查。
三
十五、切实发挥检测的诊断、反馈、矫正功能。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测试,要及时做好测试情况反馈,有针对性的上好试卷讲评课;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分析,提高检测的诊断功能和反馈、矫正功能。
三
十六、坚持用素质教育要求指导测试活动。探索对学生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方面的素质发展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并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三
十七、规范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严格控制各类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不得随意公开公布学生成绩,不得利用成绩对学生进行物质或变相物质刺激。
第六章
监督及管理
三
十八、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县区、学校应分层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考评体系。具体办法由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三
十九、明确学校责任。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
(1)校长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常规管理负全责。
(2)教导(务)处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导(务)处主任对具体管理工作负责。
(3)县区教研部门、乡镇中心学校是本县区、本乡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监督部门,对具体落实情况负责。
四
十、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方法。学校应当加强与社区部门或学生家长联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
十一、注重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教研部门应当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进准确掌握区域内整体教学情况和基层典型情况,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并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当好参谋。
四
十二、本管理常规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宜宾县初中教学工作常规(试行)
宜宾县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一】总 则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有关法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和育人和谐统一起来,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双基”,发展智能,而且要促进学生思想、兴趣、意志、情感、品德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教学过程的多功能作用。
3、教学是教师的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培育英才;既保证全面发展,又注重培养特长。
4、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实验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应环环扣紧,环环落实。与此相关的教学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和总结要认真抓好。
5、既要保证学生必要的作业、检测,又要避免过重的课业负担。
6、学校要按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要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学常规细则
备 课
7、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不备课或备课不认真的应予严肃处罚。
8、各学科一律实行超天备课、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天备课。
9、备课要做到“六备”:备学生(特别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布臵。备课应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大学科或同年级同科教师人数在三人以上的学科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在“六备”到位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集体备课教案类必须有“特色设计栏”)。
10、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超天备课的基础上,由教研组长或年级备课组长每周召集同年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其内容主要是:检查上周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教案(特别检查“特色设计”);研究本周教学的重点、难点,双基教法、学法、教学进度、目标作业量、测试内容,每周每科可安排半天时间。
11、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自己应先做一遍(以估计学生完成本次作业所需时间、调整难度、作业量等),并做出标准答案。理、化、生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
12、写好教案。
(1)教案应按课时逐步撰写。并在每课课时安排处用“NO”字样通排课时。
-2-(2)教案详略应视教师基本素质而定。不论详案、简案都应反映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A、教学目的、要求;B、重点、难点;C、教学步骤;D、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E、主要教法;F、板书设计;G、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布臵原则上应包括选做作业和必做作业、补充作业等)。
(3)每学期校本部对本校教师教案至少要普查5次(可含教研室、片区教研组、中心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一同进行的检查计算)。中心学校每期至少要对所属学校普查两次。查后主要检查人要在教师备课本上填写检查人姓名和日期、等级(可划分为A、B、C、D或优、良、中、差四等,对C、D或者中、差等级者必须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等,并盖骑缝章并做好相应的检查登记。不得以课本、资料上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
13、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上 课
14、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务)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15、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非十分特殊情况不得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16、文明执教。教师应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在课堂里不准抽烟,非特殊情况(如伤、病、残等)不得坐着上课;不挖苦讽刺学生。
17、倡导教师候课(三分钟预备铃一响教师就应在教室内等候上课),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18、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当堂纪律 “谁上课、谁负责”)。
19、每一堂课应达到下述基本要求:⑴目的明确;⑵重点突出;⑶难点突破;⑷讲授正确;⑸讲练结合;(6)板书设计科学,字体清晰美观;(7)分层次教学;(8)效果突显。
20、精要讲授。讲授坚持启发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认真学习,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讲授的范围、详略等,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而定。讲授的主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讲授的语言要做到精要、优美、浅显易懂;所有文科教师和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理科教师均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21、加强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初中一般不少于15-20分钟,练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内做练习时,教师应当巡视,掌握典型错误,当堂评讲。
22、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认真上好实验课。教材规定的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要达到100%;学生实验,城镇要达到100%,农村要达-4-80%以上,条件差的初中也要达60%以上。实验开出率要逐步提高。各学校都要加强自制教具的工作。
作业布置与批改
23、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习题,适量布臵课外作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课程可不布臵课外书面作业)。初中语文除按教材完成背、默等课后练习外,大、小作文每期不应少于各8篇;数学、英语每一节新课后都应有一定量的课外作业;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课后均应有一定量的课外作业。
24、控制作业时量,平衡作业负担。布臵作业要有全局观念,考虑学生能安排(不影响学生正常休息、生活的)的总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课外作业日总量原则上初中1.5-2.5小时。不足总量、超过总量的由班主任同任课教师协商调剂平衡。学生节假日如有必要可布臵适量的假期作业,但不能过多挤占学生的假日时间。
25、对学生的作业,要有规范化的要求,严格进行训练: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补交。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以“罚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26、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臵的课外作业(包括作文)要全批全改。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更应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倡导采用计分制、等级制,但不得出现只给分、给等不批改,或既不给分、给等又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只有一个日期的不负责现象。每科在同一段时间
-5-内只能用1个作业本,批改后写明批改日期,要保证下节课上课之前把作业本发给学生。
27、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错误之处的能力,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有能力改正的,要求他们自己改正;估计无能力改正的部分学生,老师应进行面批面改面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改正;改正后的作业一律再交回批阅。
28、作业布臵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布臵作业题时,可采取A(必作题)B(选做题)型习题。A型题要求全体学生完成;B型题量少难度大,提倡(或要求)优生完成。
29、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做好摘记,特别是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予详细记录,以作评讲和辅导的依据。
30、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每期至少要普查5次(学校检查不少于3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检查不少于2次)。中心校对所属学校的作业批改情况每期不少于一次。所检查的学生的作业本,检查人要签意见(含等级、改进意见及期限、建议等)和盖骑缝章。
辅 导
3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自习课教师原则上不能讲新课、不是十分必要也不上复习课,应充分保证学生据自己情况进行自学。
32、辅导要有计划。制定计划分三步走:(1)学科教师根据所教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分类排队,确定各类学生名单;(2)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班级教学工作会议,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对学生逐人分析,统一对某学生的总体认识,确定辅导名单,统一基本作法,(3)由科任教师制订计划,提出辅导措施。
33、辅导要突出重点。辅导的重点是学困生和中等生,其次是缺课、旷课的学生。对于优生可采取参加兴趣小组,组织学科竞赛的办法发展特长。要建立外、数、理、化等学科的竞赛培训制度。
34、辅导要讲求实效,教师要做到“四心”:信心、热心、耐心、细心。要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要把对学生学习的辅导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
35、辅导要运用多种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科研究活动、文体活动、科普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给部分学生或教师认为有必要的学生布臵特别的作业,与学生一起探讨;与学生交流;进行家访等有效的辅导方式。
考查、考试
36、检查教学效果应采取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检测等属于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各种会考、抽考,属考试。考查由科任教师组织,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组
-7-织。要保证考查的质、量,但考查每次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课时(初三学年至少应保证月考,月考每科时间可与中考时间一致)。
37、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劳动技术课的考试应与实践结合;音乐、美术、体育可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时间可提前进行;其它各科均应按规定组织好测试。
38、期中检测、期末考试属目标性考试。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上以教材为范围。试题既要注意“双基”,又要体现能力,试题知识覆盖面至少应在60%以上,难易度要适中。
39、校内每次考试必须在考试后1-3天内通知学生成绩,平时考试提倡教师在阅卷上写评语;期中检测、期末考试后,同年级同科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成文备案,并交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形成本中心组质量分析交县教研室联系教研员。书面质量分析一般应包括: A、试题分析;B、考试概况;C、质量情况;D、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教学的措施等。
40、中考科目期末成绩不及格的,学校要进行补考,视补考成绩和留级比例决定升留级。未达到毕业水平的学生,应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补考。
41、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学校要配发各种记分表册:学生成绩记分册,各科学习成绩统计表,考试质量情况分析表等。
42、形成良好考风:每次考查、考试,各校均应严肃考纪、严禁弄虚作假。期末考试考前要进行考纪教育,严密组织、严格监考;考试后要对考务、考纪,监考等工作进行总结。搞好阅卷评分和质量评价。
43、考试评价:各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和中考成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价。凡规定上报的成绩不得弄虚作假;对违纪舞弊行为(如上报成绩为非原始人数、非原始分数的学校,考试舞弊学校等)一经查实,教育局将视情况对其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取消1-3年参评资格、撤销主要直接责任领导职务等处罚。
44、期末考试各科成绩统计表应按规定时间上报。
计划、总结
45、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年级学科教学计划、个人教学计划和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46、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科课外活动计划。(2)学科教学计划内容一般要具备:
A、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B、对教材内容的分析。C、教学任务和目标。
D、落实教学任务的要求,提高质量的措施。
-9-E、教学进度安排(包括周次、起止月日、课题或教学课时、执行及调节情况)。
47、教学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学校教学计划应于每学期开校前2周内由校长向全体教师宣布,教务处教学工作计划应于每周开校前10天内发到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班务工作计划应于开校前1周内制定。学校要在第一周内收齐各类计划,组织审定,然后交有关人员执行。
48、每学期,片区教研组、学校、教研组、教师都应写好全期教学工作总结。县办中学及中心教研组常规管理、业务工作总结要上报县教育局,乡(镇)初中要报中心校、片区教研组。教师的总结要存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总结可以是一般性总结或专题总结(提倡写专题总结)。
49、片区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的教学总结分别由县教育学会、乡镇(学校)进行评奖。
课外活动
50、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要将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 则
51、各片区教研组、各中心校、各初中学校对本常规要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常规检查评分细则,进行检查评比,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初中教学工作常规检查考核办法
教学工作常规检查考核办法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有效地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教学工作常规》。
一、总则
第一条 教学工作常规是指导和规范学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准则。教学常规包括总则、教学计划、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帮助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总结和附则等内容。
第二条 本常规的实施目标是:
1、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常规的实施改变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之间的矛盾,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教师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计划
第三条 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第四条 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和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含优秀特长生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应在学期初制定。
第五条 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含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实施措施、时间安排等内容。
2、教研组计划一般包括教研组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具体措施、活动安排等内容。
3、备课组计划一般包括备课组基本情况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具体措施、活动安排及教学检测与评价等内容。
4、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减负提质的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等内容。
5、教师学科特长生辅导与学困生辅导计划一般包括辅导对象、学情分析、辅导目标、辅导重点、具体措施、辅导安排、预期目标等内容。
三、教学准备
第六条 凡已开设课程,每节课均应备课。
第七条 备课要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学情、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要充分挖掘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有2人以上执教的)教研组或备课组长要坚持按每个单元(或章节)召集教师集体备课一次,资源共享,但共享教案要留一定空间供个人创造发挥和教学反思之用,体现集体智慧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第八条 教案要求:
1、教案应按课时逐节撰写,并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便于检测的学习行为目标,切忌不切实际的大而空。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具体教学内容的主次,确定重点内容,放于突出地位。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优化教学过程。
(3)教具准备
为创设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计导入预习设计
导入预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自主互动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预习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预习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自主互动学习设计
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设计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自主学习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数学学科的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教案中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④检测与巩固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检测或巩固练习,检测与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是课后及时写出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2、教案要体现任课教师的思想,教学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切不能照搬照抄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
3、教案的格式、详略不强求一律,应视课型、教材深浅程度、教师基本素质、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4、备课至少应超前2个课时,保证教师有反复思考、精心设计的时间。但超前不能超过5个课时(或一周学科总课时)。
四、课堂教学
第九条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禁止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对教学资料的内容教师必须精心筛选,不得照搬滥用、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
第十条 教师必须按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安排的课表上课。教师不得无故擅自停课,调课以及代课;确需调课的,超过一周时间的要报教导处备案。
第十一条 教师要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师情绪的调整、各种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并在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到达教学地点。
第十二条 教师应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或地点上课,有安全隐患的,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安全教育。
第十三条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实施有效教学,不提前下课、不拖堂。对课堂中的偶发重大事件,要冷静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报告学校。
第十四条 教师应以人格魅力影响人,举止文明、仪表端庄,课堂上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事。
第十五条 教师应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讲不尊重学生的话,不做不尊重学生的事。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眼观察、动脑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第十六条 教师应使用普通话组织教学,板书应工整规范。
第十七条 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一节课中学生自主互动学习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分钟,教师点拨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第十八条 教师的课堂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思维含量,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质疑。
第十九条 课堂检测与巩固练习要精心设计、选择,体现代表性、层次性、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每节课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并及时反馈讲评。
第二十条 注重直观和实践性教学。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实践等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技能操作的开出率均应达到100%。
第二十一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二十二条 作业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二十三条 严格控制每日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第二十四条 学校、教师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确保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第二十五条 学生作业要及时收缴,及时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要恰如其分,以鼓励为主;对于有独特见解或具有代表性错误的作业应予详细记载,以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要积极倡导互批互改、对互批互改的作业,老师要进行二次批阅,及时解决互批互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倡多作面批、个别指导。
第二十六条
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见附件)
六、帮助与辅导
第二十七条 教师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八条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辅导工作。辅导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有学业辅导又要有心理辅导。
七、教学评价
第二十九条 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第三十条 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有效控制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不组织学生参加非教研部门和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第三十二条 从严控制考试,实行单元检测,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各组织一次考试。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要注重“双基”,又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综合实践、地方等学科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第三十三条 不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建立补考制度,为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提供补考的机会。
第三十四条 严肃考纪、考风,严密组织命题、制卷、阅卷、登分等考务工作。考试前向学生进行考纪、考风教育。考试时教师应严格监考,考试后应对考务、考纪、监考等工作进行总结,对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第三十五条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生素质发展手册),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教学研究
第三十六条 教师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先进教育经验,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每年应为订阅相关教学刊物,及时发放到办公组及处室使用。
第三十七条 教研组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定好时间、定好主题、定好活动主持人,每次时间不少于1课时,并认真研讨,做好记录。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对行之有效的课题成果应积极推广应用。
第三十九条 教导处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上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并督促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业务副校长、教务处等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其他任课教师原则上不少于20节,且有听课和评课记录。
第四十条 每学期学校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比赛活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第四十一条 学校要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建立“双导师”培养模式,指导教学和教研。
第四十二条 建立教师业绩档案,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材料,教学个案与反思,公开课的教案、学案,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成果等归档保存。
九、教学总结
第四十三条 学校和教师在学期末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对教学工作进行书面总结。
十、附则
第四十四条 根据本常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细则。第四十五条 本常规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理想市木老住镇中心中学
2012.3
附件: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各学科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一、语文
(1)作业包括语文大作文和非正式作文(随笔)、写字,课外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文背诵(教材规定要背诵的篇目)。
(2)大作文每学期7篇(间周一次),祥批(有眉批、评语、等次)不少于少1/3,其它可采取学生互阅互批方式,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批阅,评定等次。作文批阅要作好批改记录,搞好作文讲评;非正式作文(随笔)每周一篇,每两周检查一次,必须有日期、鼓励性评语;写字作业每天练写10个字,每学期批改5次,采取等次评价,每次批改有日期、示范性订正;课外阅读及综合实践活动、课文背诵可随堂检查,并作好相应评价(不需书面记录)。
评价等次采用A、B、C、D。
二、数学
(1)作业分课堂练习和课外家庭作业两类。
(2)课堂练习(正规作业)每周3次,要求全批全改,但每次批阅应详细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每班至少10人);课外家庭作业要求全批全改,且每周不少于3次。
三、英语
(1)作业形式:汉译英(短语、句子)、英译汉、句型转换、补全对话、编写对话、词性转换、书面表达等
(2)批改次数:六、七、八年级,每周3次,全批全改;九年级,每学期批改不少于10次,全批全改。
120词左右的短文写作练习:全学期不少于7篇,批阅1/3。
四、思想品德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资料搜集、手抄报、板报、阅读性作业、观赏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五、历史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调查报告、小论文、编辑历史小报、读书报告,仿制历史文物、观赏历史影片作品,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六、地理
(1)作业形式包括书面练习作业、资料搜集、调查报告、小制作、手抄报、小论文、地理观察,等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留有记录。
七、物理
1、作业布置
(1)作业应精心设计,物理作业的布置宜适度,不搞机械的过多的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作业。
(2)正规作业量每次不超过30分钟。
2、作业批改
(1)每周2次,全批全改,留有记录。(2)作业批改和讲评应及时,作业评价可以使用优良中差等级制。
八、化学
1、作业形式分书面作业、家庭小实验、调查报告等。
2、正规作业每周一次,要及时全部批改并做好批改记录,及时讲评共性的问题;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面批和指导。
家庭小实验、调查报告等可部分批改或组织学生交流实验、调查过程和结论。
九、生物
1.作业分为书面作业(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实验报告),课外活动作业(部分实验、探究实验、小制作、小标本、资料收集、小论文、调查报告)。
2、初中每周一次全批,详细查阅部分学生作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外活动作业组织学生课堂交流。课外活动作业组织学生课堂交流。每次实验后对实验报告进行抽查。
十、信息技术
1、课外作业:设计有弹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作业,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十一、美术
1、美术作业应具有教材上要求的平面和立体作业
2、要求每学期十次,全批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