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字文》教学总结
《千字文》教学总结
泉港二实小吴阿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每天我们班教室都会传出同学们诵读《千字文》的朗朗读书声。《千字文》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梁的周兴嗣编写的一部文化经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行为的准则。通过《千字文》的教学使我和学生了解了历史,增长了知识。比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重视到光阴的可贵。学到这里,我马上就让学们背诵人们熟知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教学中这样有机的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接受。
《千字文》在形势上,采用了通俗易懂,活泼自然的韵语形式。因此我就根据这个特点结合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让学生们领略了汉字的韵律美。语言的运用上,《千字文》多采用浅近的文言和白话夹杂的方式,读起来琅琅上口,绝不枯燥。用字上基本不重复,而且大多数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易读、易认,通过教学来巩固学生平时学过的字词。从内容上讲知识面也广,如,对农耕季节的变换,农事的忙闲,年有四季之别,人有老少之分,是自然不能改变的运行规律。从伦理道德、社会规范、文史知识等各犯方面的知识,满足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的需求。与整个社会对与人的培养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符合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千字文》还教学生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要学会和别人相处。书中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创造诵读的机会,让学生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
第二篇:千字文诵读总结
千字文诵读总结
本学期本着弘扬文化、传承经典的宗旨,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我们班级要求学生背三字经、诗歌,使其精华得以发扬光大。现将诵读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提高认识,加厚人文底蕴
抓好《千字文》诵读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诵读《千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第二: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我班要求保证每天1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天由语文老师亲自组织学生开始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千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另外坚持午间学一刻钟,每日中午在校读15分钟。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鼓励学生和家长参加“亲子经典诵读”活动。
第三:严格把关,加强督促指导。
我班自开展《千字文》诵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必背的部分我们能做到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我们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如诵读进度、诵读质量。
总之,经过诵读活动,我体会到:文学经典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千字文教学设计
《千字文》教案之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韵文。2.理解韵文的意思,并背诵韵文。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熟读成诵,读懂文意,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1.《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2.《千字文》片段卡通视频。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师说译文,生说原文。(2)导入新课。
(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和视频。(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同时也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就让我们也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
(二)读文:
我们要开始读书了,大家要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并皆要。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同学们自己先读,老师之后再读。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检查自己刚才读的对不对。
(2)弄清了这些字的字音,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①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每一个字的发音。)②师领读:(要求:学会每一个字的发音。)③生领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④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文。)
⑤生齐读:(要求:注意语气,不喊读也不唱读。)⑥男女生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⑦小组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3)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4)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5)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6)全体学生拍手读:xxxx∣xxxx∣xxxx∣xxxx∣(让学生注意到“霜”和“冈”都有相同的韵脚ang)
(7)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做韵律美了!
(三)悟文: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用图片展示“云腾致雨”、“露水”、“霜”、“金”、“丽水”、“玉”、“昆冈”等物象。
(2)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文章的大意,并结合生活实例加深小朋友对句子的理解。
(3)重点解释“雨”这个字的文字故事。
(四)背文:
现在老师把读文的难度加大了,你们还有信心读下来吗?(1)看插图背文:出示课件。(2)去掉插图背诵。
(3)去掉插图和文字背诵: ①全班齐背。②男女生赛背。③小组赛背。④个人背。
(4)如此富有韵律美的句子我们应该将它熟记于心,老师给你们几分钟的时 间让你们记住这四句话,之后老师要和你们玩个词语接龙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你们就要接后一句。老师说前两个字,你们就要接后两个 字。
(五)结束:
从同学们的背诵中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将这四句话熟记在心了。那么今天 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下课。
第四篇:千字文__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学设计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 课时安排:三课时 ★ 教学说明: 由于文章较长又是古文,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文章的第一,二小节。第二课时学习文章的第三小节。第三课时学习文章的第四小节。下面做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后两课时依照方法进行。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机缘,一生中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 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但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我们每一个华人都能籍此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
二、整体感知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手舞足蹈。
1、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
3、全体学生手舞足蹈读: ⅹ0 0ⅹ∣ⅹ0 0ⅹ∣ⅹ0 0ⅹ∣ⅹ0 0ⅹ∣
(踏脚)(踏脚)(踏脚)(踏脚)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四)摇头晃脑读 出感情
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来讲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发言)
三、课堂小结 《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这次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如果真的能够随文入观,一定会发现古人的粗茶淡饭别有一番风味。五谷杂粮是养胃的,不会伤人,希望大家多吃。
第五篇:《千字文》教学设计
《千字文》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学习修身篇“知过必改——寸阴是竟”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2、读懂文意,理解课文。
3、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社会,提高自身修养。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通过对修身篇的学习,联系现实,提高自身修养。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教学过程:
一、《千字文》简介
二、学习修身篇“知过必改——寸阴是竟”
1、正音正读
知过必改(zhīguîbìgǎi),得能莫忘(dãnãngmîwàng)。
罔谈彼短(wǎngtánbǐduǎn),靡恃己长(mǐshìjǐcháng)。
信使可覆(xìnshǐkěfù),器欲难量(qìyùnánliáng)。
墨悲丝染(mîbēisīrǎn),诗赞羔羊(shīzàngāoyáng)。
景行维贤(jǐngxíngwãixián),克念作圣(kâniànzuîshâng)。
德建名立(dãjiànmínglì),形端表正(xíngduānbiǎozhâng)。
空谷传声(kōnggǔchuánshēng),虚堂习听(xūtángxítīng)。祸因恶积(huîyīnâjí),福缘善庆(fúyuánshànqìng)。
尺璧非宝(chǐbìfēibǎo),寸阴是竞(cùnyīnshìjìng)。
2、正字正义
(1)理解“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的意思 发现自己有过失必定要改正, 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就一定不要放弃.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更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2)理解“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意思 对于自己说出的话或承诺,一定要说到做到,经得起考验,一个人的胸襟、气度应该要相当宽大,让人难以测量。
墨子因洁白的丝帛染上杂色而悲叹,《诗经》中对羔羊能始终保持毛瑟洁白如一大加赞赏。
(3)理解“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的意思 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就要努力仿效圣人。养成了好的品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同样,心行举止端庄了,仪表自然就会端正。
(4)理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的意思 空旷的山谷里,声音会持续不断;空荡的堂屋中,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庆是乐善好施的回报。(5)理解“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的意思
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3、正心正行
学生联系现实,谈感受。
三、师生总结
附: 1器欲难量
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 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 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10多年后,拿笔的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在参加工作之前,拜访了那位老师,讲述了他那次拿笔的原因:“……如果不是老师的宽容,如果老师当场揭开这个„秘密‟,我就无地自容,我就不会有今天。正因为老师的宽容,我要更加勤奋地学习,报答老师。” 2信使可覆
民国时有位大商人叫张静江,是一诺千金的典范。张静江与孙中山素昧平生,一次,两人在船上相遇,相谈甚欢,张静江与孙中山慷慨约定,日后如果革命所需,不管多少钱,只要孙中山开口,他定然支持。后来,孙中山革命所需的经费,大多由张静江筹得。张静江为了实现承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竭尽所有,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大贡献。3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魏照拜师
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学者叫郭泰,学识渊博,人品高尚。不少读书人都争着拜他为师。一次放学后大家都回去了,就魏照不肯走,他想留在老师家里。因为他认为找一个能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但要找一个能教授如何做人的老师却很困难。他想留在老师身边,就是要观察和模仿老师的言行,学习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品德。郭泰最终同意魏照留下来。后来,魏照跟在郭泰身边,也成为一个博学高尚的人。4福缘善庆 这是一个早在欧美有很多人知道,又因年代长了,如今又是鲜为人知的典型的善有善报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两个穷小伙子在斯坦福大学边上学边打工。生活学习都太艰难了,他俩想和一位著名钢琴家合作,为他举办独奏音乐会,赚一笔门票钱用以交学费。
这位大钢琴家就是伊格纳希·帕德鲁斯基。他的经纪人和小伙子谈 判,让他们交2000美元。也就是说,必须搞到2000美元之外,多余的钱才是小伙子们的。这笔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但却是大钢琴家演艺的时价,不能少了。小伙子们答应了,开始拼命工作,但是到音乐会开完,他们发现总共只挣了1600 美元。
怀着至诚的心情,小伙子们去找大钢琴家,他们把所挣的1600美元全给了他,还附了一张400美元的空头支票,对人许诺说他们一定把余下的400美元挣到,钱一到手,立刻就会送来!“不,孩子们。”帕德鲁斯基回答说:“不必这样,完全不必。”说完他把支票撕成了两半,并把1600美元也送还他们手中说道:“从这些钱里扣除你们的食宿费和学费,剩下的钱里再多拿去10%,那是你们工作的报酬,其余的归我。”
许多年过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帕德鲁斯基担任了波兰的国家总理。大战后成千上万饥饿的人在呼救,身为总理的他四处奔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当时能切实帮助他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赫伯特·胡佛。胡佛得到了呼救的信息后,立刻答应了。不久,帕德鲁斯基总理在法国巴黎见到了胡佛,当面向他
道谢。胡佛回答说:“不用谢,完全不用。帕德鲁斯基先生,有件事你也许忘了。早年有两个穷大学生很困难,是你帮助了他们,其中一个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