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间向思维开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时间:2019-05-13 02: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空间向思维开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空间向思维开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第一篇:让空间向思维开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中学工作简讯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让空间向思维开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先进教学模式引领高效课堂。”为了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自2011年学期初,我校决定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大力引进“洋思”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和实际校况,走出一条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振兴教育之路。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与探索,在“坚持教研走在前面,教师人人过关,校长带头分组包干”的原则下,通过公开课、示范课及不定期的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部署,我校已初步形成了适合各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展示目标---预习检测---学生自学---点拨更正---当堂训练”的新五环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借鉴、吸收“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宗旨,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师课堂明示本节学习目标,并检查预习情况,学生针对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相应的教材内容,教师指导释疑,点评、组织、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然后针对目标当堂训练,强化和巩固知识点。这种理念在教师预设问题的指引下,特别注重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做到了将课堂空间真正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有效早读”也是我校课堂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要求学生养成一进校园就自觉读书的好习惯。老师将早读目标明确书写于黑板上,且打破只“读”不“做”的旧早读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心、手等感官,齐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可以说新闻、讲故事等,让早读成为学生阅读、想象、表达、展示、演绎才情的自由天空。另外力求阅读资源的丰富化。打破只读“课本”旧习,可由教师精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材料,也可学生自备,如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内容,精彩片段,名家名篇,单词、短语、语法等。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二十分钟左右后,分几轮对学生进行检查评估。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早读课堂兴趣盎然、目标明确,责任分明。贯彻积极督促的前提,把评价与衡量的尺度交给了学生自己,在浓郁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大大提高了阅读识记的兴趣和自觉性,从而做到人人过关,有效早读。

现如今,我们自己的“洋思模式”已深入人心。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高;辍学流失人数的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教师的乐教;关键是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这些都在说明我们的改革之路是绝对准确的。相信借着锐意改革的精神与勇气,和清醒认识、立足实际的踏实态度,马坊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振兴教育之路会越走越有希望。

第二篇:XX学校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XX学校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范文

“短短1个月时间,我校共举办4次教研活动。”XX市第四十中学校长XX说。下学校、进课堂,听课、研讨……今年秋季开学后,市教科院各学科教研员和中小学校相关人员格外忙碌。他们忙于全市中小学开展的“新课堂达标”活动,目的是让教师上好每堂课。

聚焦质量提升

全面启动“新课堂达标”

当前,如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向45分钟要质量、上好每堂课、教好每名学生,是摆在每所学校和每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2019年,我市在中小学开展了“新课堂达标”活动,开启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之旅。

“据统计,近5年来,我市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合格率一直在50%徘徊,直接折射出当前中学课堂效率低下。”市教科院副院长XXX说。

教研员作为教师队伍的“关键少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我市将打造“研究接地气、指导有底气”的教研队伍作为重中之重,遴选了一批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

“以前,教研员们大多坐在办公室里搞教研,很少深入学校听课、评课、研课。如今,他们每周都深入学校,实行蹲点教研,围着课堂和教师转。”XXX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XXX说。

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两年时间,市教科院各学段的各科教研员深入中小学开展各类教研活动400场次。

教研员不仅是一门学科的“领头雁”,而且是年轻教师的“师傅”。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我市落实好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引导教研员主动深入基层学校加强教研工作。

搭建四大平台

筑牢新课堂达标“新阵地”

“开展‘新课堂达标’活动,不仅是一场教育教学变革,而且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XXX介绍说。我市通过搭建“区域联动、学校联研、学科联建、网络联通”四大平台,分阶段、分专项全面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

在探索区域校际合作发展上,我市建立了“1+X”的城乡学校联研共同体平台。目前,分区(市)、分学段建立起80个城乡学校联研共同体、43个学校自主联研共同体,涵盖了全市所有中小学,实现了“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组团式”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为助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开展,我市还开设了“XXX教育大讲堂”。两年来,共举办28期,先后邀请20余名课程专家作报告,全面提升了干部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在注重“引进来”的同时,还相继建立起“学科团队月教研制”“工作室周教研制”“联研共同体季教研制”等一系列研讨制度,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课程资源示范,从全市省级和市级特级教师、齐鲁名师中遴选出一批优秀教师,精心录制“空中课堂”,建成了“教、学、研、测、管、评”一体化的XXX智慧教育云平台。市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XXX说:“利用云平台,我们还进一步探索构建了‘互联网+联研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促使共同体各学校协同发展、高效发展。”

完善“五项机制”

确保达标活动落地见效

为确保“新课堂达标”活动取得实效,我市建立了设计、引领、推进、管理和评价“五项机制”,下发了《X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新课堂达标”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XXX市中小学“新课堂达标”活动实施方案》《XXX市中小学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团队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保障“新课堂达标”活动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以市、区(市)专职教研员为统领,组建起专兼职相结合的38个市级学科中心团队、556个学科工作室,形成了以近万名骨干教师为主的学科研究群体。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市建立起一系列学校课程方案审订制度、学期和学科课程纲要审批制度、校本课程开发有机审批备案制度等,把课程改革的责任具体、明确,确保了改革的深入实施。两年来,共开展中小学交流、培训、教研、赛课、座谈等内容丰富的活动280余次,参与人数高达几十万人次。

“‘新课堂达标’活动的开展,使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聚焦课堂,实行全员岗位大练兵,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

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陶维喜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课堂上“注入式”、“催眠式”的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学得被动,难以提高质量。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其次是希望教师能在提高授课水平上多下功夫。做到了这两条,课堂教学质量就有可靠的保证。有关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我们把它概括为四句话,即:抓紧45分钟,组织学生注意力,课堂双边活动好,消化双基达标题。大家知道,搞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45分钟内,不允许有混堂现象或无效劳动。那么,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45分钟呢?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仅有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有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任务,而注意力是智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子,它是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前提。作为一位好教师,不仅要以好教风带出好学风,还应当懂得运用注意规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注意是通入知识宝库的门户,而兴趣则是追求知识的动力,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兴趣高,自然就会注意,而有了注意又会强化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诀窍,可以说就在于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掌握一套让学生以学为乐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运用两种注意的转换规律,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间的转换,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如一只鸟飞入教室,学生就会看它,这是很自然的事。而“有意注意”是有一定预期目的,需要做出一定努力的注意。如教师提出启思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找出正确的答案来,或由教师串讲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和表现欲,让学生针对启思题进行抢读、抢答“智力赛”,这就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一般来讲,教师先从“无意注意”入手,激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加强直观教学(如图片、实物等),把课讲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使其心绪随意起伏,联想自由驰骋,感知暗暗积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无意注意就非常集中,对知识的吸取也最快最容易。因此,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或感情洋溢的教学情境,是集中学生的无意注意的有效途径。

然而“无意注意”毕竟有受干扰、难持久的一面,应该实现向“有意注意”的转化,要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就可以排除内外消极因素的干扰,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坚持认真学习。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就会是自觉地有目的地注意,有了这种注意,才会愉快地认真地学习,并在学习中不畏艰辛,知难而进。但是,无论是无意注意还是有意注意,都不能持续太久,无意注意久了,学生容易走神;有意注意久了,学生容易疲劳。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调动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一节课能保持合理的节奏,有起有伏,有张有驰,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状态。

在45分钟内让学生一直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的。因为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同时也是获得知识的动力。要提倡兴趣教学法,只要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和对该事物的结果引起间接兴趣之间发生和谐的交替转换,就会使学生产生乐学心理,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以苦为乐。爱因斯坦讲:“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因此,不仅要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本身感兴趣,对学习的目标有所追求,而且还应当做到热爱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这就必须废止让学生感到被动消极、兴味索然的“注入式”教学法,提倡能充分有效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学知识,练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法,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下,实行“读、议、讲、问、练”和谐发展的教学双边活动。

读、议、讲、问、练的有机结合,恰当安排,可以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接收信息和意识交流的兴奋状态,处于良好的情绪生活之中,这就会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

2004-9-1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叶澜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说到:“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1]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呢?通过观摩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第一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上课。45分钟里的第一分钟做些什么事,说些什么话,这当中大有学问。其基本原则是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教学参与者进入角色。例如用微笑法感染学生的情绪;用静候观察法收敛学生散乱的心情;用小测法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时空等等。我们留意到,许多时候我们往往被一两个学生的迟到行为所干扰。许多教师觉得这是“偶尔的”、“个别的”,或轻描淡写,或听之任之,以为“无关大局”而“大眼大过”。但有经验的课堂管理者却认为,在这一分钟里的“干扰波”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认为这种迟到行为直接干扰了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不消说,这是我们对迟到者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地,因为这种行为的存在,在教学时间上,45分钟的课堂变得不完整了;以此而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教学目标的不完整……从更深意义上说,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参与者的“生命价值”。

二、充分相信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而“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一就是“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不是见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而是可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伴随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实实在在的有力武器。说明白点,“充分相信学生”就是学生能够完成的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能够完成的事教师设置台阶让学生自己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关注以下一些问题:哪些知识应该可以让学生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应该设置台阶,设置多高的台阶;哪个环节上需点拨,点拨到什么火候;什么做法应推广,推广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方面应鼓励,鼓励他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哪些同学须表扬,表扬面够不够充分;哪个地方需纠正,用什么方式方法来纠正……只有这样,学生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发展,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三、增强中考意识

应当指出的是,“增强中考意识”并不是“唯中考论”,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是强调文化知识方面应当有针对性地传授和学习,把握教学大纲文化知识方面的重难点。无可否认,仅就这方面来说,中考考点的确有其独特的指导意义的。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中考考点,加强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认识,更加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目的,有利于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具体说来,以下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新知识讲授前以往届中考题练习引入;讲授完一个新知识点后借往届中考题在设计方面的独到特点引导学生鉴别、理解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巩固新课中以往届中考题作练习以再次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甚至在布置的作业中也可适当安排往届中考题,让学生认识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变化的一些特点。更应该指出的是,“增强中考意识”与“唯中考论”仅一步之遥,把握得不恰当就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这与现代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

四、加强方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义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认识水平,解决别的问题。”先生的一席话,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实在的指导意义。从方法学习和掌握的角度来看,过去采用“题海战术”,无非是想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悟”出相关的方法。这当中,教师的作用是教解题,而非指导方法,所以我们评价它是“事倍功半”的,不可取的方法。“学”和“习”是不同层面的特殊关系,“学”是为了“习”,丰富了知识、丰富了方法;“习”进上步扩展了“学”的外延,结果是巩固了知识、熟练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学”就更有兴趣,也“学”得更好。因此,判断学生学得怎样,不要简单地看学生做了多少道题,对了多少道题;而是要看他们学到了什么方法,会解决什么问题,多少问题。理论和实践均证明,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生“学”和“习”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开宗明义法。即教师明确地指出让学生掌握某种学习方法。如一位初二物理老师在开始第一单元复习时指出:“这节课我们将第一单元复习一次,这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进行单元复习,希望同学们看看老师是怎么复习的;如果觉得我这种方法适合你,在以后的复习中你就可以参照这种方法。”这样,学生更加目的明确地学习这种方法。要不然,这种单元复习方法作为一种系统方法在一节课里学生就很难“悟”得出了。

2.点拨诱导法。就是在教学中或创设情境或抓住契机,用点拨的方法诱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某种方法。如一位数学老师提问学生练习填空题时要求学生讲明依据,第一位学生回答得严谨而通俗,同学们在老师的提示下鼓掌鼓励;当第二位学生表现出难于回答第二小题时,老师就提示:“其他同学可按照第一位同学的回答模式来解释。”这位学生及其他也就明白了应如何做了。

3.对照模仿法。即通过模仿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而学习掌握某种方法。如一位初三物理老师在演示“决定电流做功的多少的因素”实验前,先让学生回忆前面“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方法,运用对照模仿的方法初步掌握了一种科学研究方法。4.构建模型法。即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将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构建成一种模型,从而掌握方法。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授话题作文的写作时就构建了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模型。她先是让学生比较、分析与话题作文相近的材料作文间的异同;然后进一步归纳、概括;再后从审题、文体、结构、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一种话题作文写作的模型供学生写作参考。这样,学生很顺利地掌握了写话题作文的方法。

五、注意激活右脑

右脑活跃与否对课堂教学效率有何影响?日本村田晴彦所著《第四意识的奇迹》一书说到,当人左、右脑不同步,大脑新旧皮质不协调时,人们会感到不舒服,注意力分散,学习、工作效率低。只有左、右脑达到同步,新旧皮质平衡协调时,人脑才处于最佳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们感觉心情愉快,头脑清醒,学习、工作效率高,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3]左脑运用语言进行逻辑性思维,而右脑则用表象进行思维。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人通过“行为→图象→符号→结构”这样的过程来认识事物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注意使学生的右脑活跃起来与左脑一齐参与学习活动。许多教师在激活学生右脑方面通常采取如下一些办法。

1、巧妙地在恰当之处稍作停顿,留下“空白”,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去思考、联想;

2、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事物的形象、规律;

3、尽可能地通过实验、教具、图画、音像、表演等教学手段让右脑参与活动。这样做,可以使左、右脑更同步、更协调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六、唤起学生的需要

需要是源动力。有人提倡“学生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种提法现在来看是不切合实际,但它不无道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能唤起学生的需要,不能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学来有什么用,他们就会陷于被动而怠于学习,也就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知识来源于实践。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知识存在的价值,就能唤起他们学习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师讲课时总是将课本上知识涉及到的事例、例题、故事、现象等内容本地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迫切的需要,调动学习积极性。

七、把握“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它指的是儿童在有指导、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形成了所谓的“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可帮助我们不仅看到儿童的今天,更看到儿童的明天,即儿童发展的可能性。[4]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为依据,以“最近发展区”为期望目标,对学生进行最有效指导,让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也是许多优秀教师有高效率课堂的秘诀之一。但我们怎样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实践中应当在一些教学关键处注意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知识的引入、原理的讲解、例题与练习的选取、方法的传授与指导、能力的提高等等。例如例题的选取,如果学生预习效果差或根本没有预习,或是课本上的例题对现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课本的例题所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就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就应当原本地采用;反之,就应当将课本例题变化或另外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进行教学;否则,教学效率就不会高。

八、关注中下生

中下生的存在及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一般的学校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势必要关注中下生的学习,让他们跟上教学,得到发展。这里介绍一种课堂分层教学法。它在课堂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了层次安排:

1、在目标达成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分别制定目标,让中下生通过努力也能够看到进步;促使他们向更高目标跃进;

2、在难点的突破上注意设置层次递进,让中下生上得去的同时,也让优生巩固了基础知识;

3、在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方面作分层安排,让中下生能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期望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显然,它照顾了学习优生同时关注了中下生,对提高课堂效率有明显的作用。

九、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有充实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形式、启迪思考、强化重点、点化难点、直观演示、视听结合等优点。这些优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效率。目前,我市普遍备配的多媒体辅助设备是投影仪。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设备的功能对提高课堂效率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从化中学的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充分。不用说其在诸多方面的良好效果,最明显地,它有助于他们进行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例如练习题的抄写、表格的绘制、事例的展示等等用胶片投影,一节课少说也节约2分钟,多则5至10分钟。这是什么概念?它至少意味着学生思考更充分了,思维时间增大了,也就意味着学生学得更深刻了,思维的空间也更大了,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做法只能领会到这个程度。但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全体参与、全面发展”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观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势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

魏星

“不确定性”,指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但同时教学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增多了。面临这样的问题,教师是以旧思维驾驭新课程,掩盖、消除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还是善于和“不确定性”打交道,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新课程的价值在这里,新课程的艰难也在这里。

一、价值:“不确定性”是独特的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其一,“人”的独特性。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正因为师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其二,文本解读的多元性。现代接受美学提出作品的“未完成性”、“意义空白”与“召唤结构”,无疑强调阅读是文本与读者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文本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还包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它的增补和丰富。如果说作品是一首乐谱的话,那么读者则是演奏者,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其

三、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现场性。对话并不是拟定好的。在真实的对话情境中,教学并不是完全沿着事先确定的“行进路线”行事的,常常因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使教学过程或停顿、或迂回、或反复、或跳跃„„对话式教学丰富复杂,变动不已,充满生机。

分析“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其价值。“不确定性”并不玄,它真实地存在于教学之中,是教学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教学的生长因素。关注“不确定性”,就是关注“原创思维”,关注“具体个人”,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个体生命状态。叶澜教授的话耐人寻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这些确定性的内容上,而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抓住并利用出现的“不确定性”这种“生成性资源”,点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深化探究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情绪,就必然能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在有限的时空里拓开无限的发展空间。请看笔者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案例:

教学《第一朵杏花》时,我引导学生欣赏这句话:“春风吹绿了柳稍,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正如备课时所设想的,学生们说出了“绿、皱、鼓”三个词用得妙,有的还引用“春风又绿江南岸”和“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我正要总结,一位同学冷不丁地提出:

“我觉得‘吹绿了小草’中的‘绿’字用错了。”

何错之有?我一惊,随即将球踢给学生:“错在哪儿呢?”

“和第一个‘绿’字用重了。我觉得用‘醒’好。春姑娘来了,睡了一冬的小草醒了,探出了小脑袋。”

我心头一亮,认识到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于是,我赞扬了这位同学,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下去:“你敢于向教材挑战,我很佩服你。大家有什么意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争论热烈,最后形成了“三大派”:①用“醒”好,一是可以避免与“吹绿了柳稍”中的“绿”字重复;二是可以把小草写活,有动感,有诗意;三是用“绿”太俗了,明显是模仿“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②用“绿”好,因为课文写的不是初春,而是杏花开放的时节,小草早已睡醒了,现在变绿了,而且,“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读起来也挺顺口的;③用“醒”好,但句序要变,应改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理由是:春天来了,河水解冻,小草萌生,杨柳吐绿,杏树开花,用“皱—醒—绿—鼓”不但写出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还可以展现时间的推移、变化。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初衷是让学生欣赏、积累语言,没有想到学生竟然向教材唱起反调来。然而,教师巧妙利用这一意外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反而衍生出了新的思想,建构出了新的意义,“反调”唱出了“柳暗花明”的境界。课堂教学真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部分,有了师生活动的即兴创造,课堂才会涌现生命的气息,跳荡着自由的精灵,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盎然生机。

二、设计:给“不确定性”的出现留出空间。

教学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的创造性劳动。新课程理念下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以生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发展。这就要求从传统“固化设计”的范式下走出来,走向“弹性设计”,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弹性设计”应是富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描述,而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这一新的设计要求,较之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的答案,写下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传统教学方案来说,似乎线条粗得多。它不再指向一个已知的“单一未来”,而是为学生敞开无数扇自由之门,打开无数条自由之路(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指向多元的开放、无穷的瞬间超越(每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无法重复)。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它始终充满着疑点,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

一位教师教学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按“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的程序教学,每一步,都以“短平快”的一问一答为主,整堂课,百分之百地顺着预设路线推进。在这种“固化”的教学范式面前,孩子们的活力蛰伏于教师的权威,使得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在这种“固化”的教学范式面前,孩子们的活力蛰伏于教师的权威,他们“像被针钉在桌子上的蝴蝶,无奈地伸展着获得了些无用知识的翅膀”(杨启亮)。吸取这位教师的教训,我在反复研读、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学设计得很“简单”,大体如下:

1.背学过的古诗,比较题目与以往所学的古诗有些什么差别;(唤醒经验,让文本纳入学生的“期待视野”)

2.自由阅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哪些问题值得讨论的;(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呈现学习的“原生态”)

3.交流:老师怎样知道你已经读懂课文了呢?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在“多向互动”的交流中,生成新的理解、问题和教学步骤)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出现了一些“无法预约的精彩”。请看片断:

(学生通过看图、借助工具书等说词句的意义。)

生:我猜,“相媚好”就是很亲热的意思。

师:(插话)“联系上下文猜”,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生:我补充,“醉里吴音相媚好”就是老爷爷喝醉了酒,和老奶奶亲热地说着话。

师:(来了灵感,即兴设计)对呀!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伴笑着说——

生:(扮“翁”)老伴呀,看,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能下地干活了,我们也该享享清福了!

师:(插话)快,谁接着往下说——

生:(扮“媪”)是呀,老头子(学生们大笑),小儿子聪明可爱,长大一定有出息。

师:(又来灵感,即兴设计)同学们能把这个情景演出来吗?

„„

师:刚才,大家通过看图、讨论、表演等方法读懂了词句的意义,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

生:我想有感情地朗读。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其他同学也纷纷要求读,自己诵读,分组诵读,齐读,书声朗朗。老师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学生跟着摇头晃脑吟诵起来。)

师:同学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了?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生: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画下来。

生:老师,这首词应该有歌谱吧?我想把它唱出来。(老师让课外查找“清平乐”的词谱,或者自由编曲、“古词今唱”)

生:我想到了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背诵并谈见解略)

师:(高兴地)这两首都是田园诗!感谢你的提示,同学们课外选出一首你认为写得好的田园诗好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给学生 “一张活性的学习蓝图”,尽量地少干预学生,探究学习、个体感悟和合作沟通的空间很大。教师根据学生对“相媚好”的理解,突然来了灵感,即兴创造了“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多了起来„„”的对话和表演活动,把“词”变成了一幕精彩的“活剧”。接下来教师提出的“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这个问题,带出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有的读,有的演,有的唱,有的写,有的画„„学生动起来了,在“动”中不断出现“新东西”,产生新思想、新创意、新问题等不确定性因素。课堂显得有点“乱”,这“乱”不正是个性化的感悟,不正是“开放”带来的生命活力吗?

三、课堂:让“不确定性”促进课程生成。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随时把握有价值的“不确定因素”展开“创造性碰撞”,推动教学的发展、生成。上面的几个案例都可以看出这种追求。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不确定性”这种现场资源很容易“流失”掉。如,教学进展的速度较快,教师或者平铺直叙,或者提出问题但自问自答,或者对不确定因素的排斥和压制等,都会造成一些颇具探索价值的素材无形中“一滑而过”。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生成意识,建构向不确定性开放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并形成相关策略:

(一)提前入境的“预演”机制

在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的同时,教师虚拟地进入头脑的“课堂”,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通通动起来,把握一些很有可能出现的“可能”,获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会意,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这是向“不确定性”开放的前提条件。

(二)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对话是个“网络结构”,存在于学生和文本之间、教师和文本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各方交叉、融合的“视界区域”,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视界融合的交流、碰撞中,各方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必然生成许多生动的体验和新的认识。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和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教学具有“对话性”。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文本,教师,学生。坚持对话,就是相信可能。对话意味“相视”,目光相逢,同一平面,没有色镜,主客不分;对话意味“相融”,心敞开了,你说我辩,自在交流,不吐不快;对话意味“相生”,新的视野徐徐展开,新的视点呈现出来,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在交流中生成。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既体现了活动状态,又内含了主体自觉,且道出了理想追求:

“对话”作为一种交往关系,意味着平等介人。作为交流、沟通的“对话”,必然要有个“生态条件”,即建立在双方真诚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应走出“教师至上”,抛开功利心,怀揣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家”。常常想,语文教师应像“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那样,平和、真诚、幽默,能倾听、接纳观众的声音,注意营造主客不分、和谐融洽的氛围,“对话”中常常出现话语、思维、智慧的共鸣和撞击。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上,学生真是神了、奇了,妙语连珠,听课的老师也时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或开怀大笑(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对话”)。出现这样的场面,也是因为于老师很有亲和力,能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

“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方式,与文本通过不断地“视界融合”,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这样,“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掺入了读者的意义;读者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意义,扩大了原来的视界,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个新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出“教材至上”,把教材也视作“活的生命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与课文直接“对话”。

(三)见机而作的“应变”机制。在对话的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作出及时的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怎么办?遇到与众不同的声音怎么办?遇到错误的认识怎么办?遇到偶发事件怎么办?„„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叶澜)请再看一个教学案例: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吗?”《珍珠鸟》这篇课文呈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在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这下可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表见解。

“老师,这篇文章应该寄给刘海洋看看。”一名学生突然举手说。“刘海洋是谁呀?”“干吗要把文章寄给刘海洋看?”有的同学问,“刘海洋就是用硫酸泼熊的大学生。小熊多可爱呀!它竟下这样的毒手„„”

老师没有去打断他们发自内心的交谈,而是参与了他们的谈话,“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很难过,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从我做起,做个文明游客”,“我们要想方设法制止这样的行为,向大家发一份倡议书。”

一呼百应,学生们提笔写起了倡议书。因为是有感而发,他们写的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超过了以往写命题作文的水平,一篇篇佳作从笔下泄出。

这是原来教案中没有的计划,却在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了。

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适时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去换起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这个案例看似“偏离”了教案,实际上达到了比预想设计更好的目的,教学机制就在这里体现了出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师只有在思想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特征。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4.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要从容地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提高实践智慧。教后回头品味和咀嚼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如何教学进行“回授”,并形成新的“文本”(如本文出现的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更高层面上看待教学行为,提升一种过去不被强调的课程开发和生成能力,最终使我们每天进行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实践,成为使教师能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的实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让教学向“不确定性”开放,并不等于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实然”和“应然”的矛盾统一体,如果过分强调“预设”,便会忽略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如果对“不确定性”过分推崇,可能失去教学主体的“价值引导”。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应穿越昨日和明天的思考,关注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按照“动态生成”的理念,去探索新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

下载让空间向思维开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空间向思维开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质量要效益演讲稿

    从质量向效益华丽转身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九月,在这丰硕而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质量月,今年是全国第37个质量月,可是我想说:我们的质量不仅......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传递的信息1、地理试题分值增多,地位提高,~年湖南卷达100分,有些省区文综卷地理试题甚至超过100分,难度仍然很大,区分度大,政史地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依旧是地理; 2、第二卷综合题的份......

    向质量要效益演讲稿范文

    向质量要效益,打造一流品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晚上好! 初春3月,在这个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迎来了20XX年的质量月。新的一年,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质量工作......

    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秩序

    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秩序 向管理要服务 向管理要效益 我院全面启动“医院管理年”活动 为了全面贯彻河南省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九一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模式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这是我们谈论了多年的一个老话题,呼喊了多载的一个旧口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

    “向教研活动要质量!”这是我们谈论了多年的一个老话题,呼喊了多载的一个旧口号了。今天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地重提这个话题、重呼这个口号呢?因为我们觉得近些年来各校的教研质......

    真抓实干向管理要质量

    真抓实干向管理要质量 ——伏山乡中心校教育教学情况汇报材料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学习交流,我心情十分激动。回顾我校近......

    向班级管理要质量-班级管理

    向班级管理要质量前几日与教九年级毕业班的老师们交流,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班级管理好的,成绩就好,反之,成绩就好不了。这一点我也非常有感受,影响班级成绩的我认为一个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