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师友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对成绩影响的行动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师友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对成绩影响的行动研究
裕中中学韦广玉
摘要:现代课改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而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高效教学追求的不仅是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显著提高,还有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相互协作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样,能力强的也许不用导学案也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即使有导学案也很难落实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小组开放的教学,会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采用师友互助两人学习的组织形式,不仅解决了学困生有人帮的问题,更主要在班级教学制度下,小组越多,同一时间内获得发言的人数就越多,制造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也便于师友间监督、检查学习落实情况,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所以“师友互助”与“小组合作”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合将是强强合作的又一种好的学习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成绩。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成绩影响
正文:现代课改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而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高效教学追求的不仅是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显著提高,还有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相互协作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样,能力强的也许不用导学案也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即使有导学案也很难落实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开放的小组教学,也许会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组员间也会产生更大的差距甚至矛盾。采用师友互助两人学习的组织形式,不仅解决了学困生有人帮的问题,更主要在班级教学制度下,小组越多,同一时间内获得发言的人数就越多,制造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同时也便于师友间监督、检查学习落实情况,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所以“师友互助”与“小组合作”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效融合将是强强合作的又一种好的学习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成绩。
本学期我在本人的教学班级开始尝试“师友互助”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师友互助”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师友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亦师亦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照人数、成绩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中按照语文学习成绩进行编号,一号是成绩优秀者,二号次之,三号再次之,末号为本组成绩最差者。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
第一阶段:先“小组合作”再组内“师友互助”
因为之前的小组活动曾取得过一些成绩,所以用起来比较顺手,但是加上“师友互助”的模式,竟然出现了前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歧视”后两个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觉得对牛弹琴,浪费时间,甚至出现了“他的学习我管不着”的想法和做法;成绩差的学生感到压力,提出退出;中等的学生比较轻松,乐得在旁边看热闹„„所以每到师友互助的环节,小组内自动结合(即使老师要求强弱结合,学生也不情愿),强强联合,弱弱联手。根本达不到“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亦师亦友”的教学效果,甚至破坏了学生的友谊和课堂氛围,就更别谈成绩的有效提高了。
第二阶段:先“师友互助”再“小组合作”
针对第一阶段的问题,我觉得要让学生有责任感,“师友”必须固定下来,由此按照学生语文成绩“折中分组”(如全班20人,按照成绩第一名与第十一名一组;第二名与第十二
名一组„„以此类推第十名和第二十名一组。)这样一来,师傅的责任心确实大大提高了,学友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并且师友的“同质”使得师友互助交流障碍变小了,之前的“歧视”基本消失了。师友互助两人学习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正如:“小老师”所说:“在帮助小学友讲题过程中,不仅自己复习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表达能力,还帮助了同学,因此,感觉特别快乐。”在询问“小学友”喜欢老师或同学谁帮助时,孩子们更喜欢同学。他们说:“和同学一起学习、讨论更放得开,更容易交流、理解,学习效果也就更好。”课堂上学生“兵教兵,兵督兵,兵练兵”整体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成绩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师友固定,一些存在性格差异,“三观”差异,或者平时就有这样那样矛盾的师友小组在取得一点儿成绩的条件下,纷纷提出不愿意和甲一组,要和乙一组的要求,开始我还尽量满足学生提出的要求,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出现了自由说话,课堂散漫现象,而且管理起来麻烦混乱,成绩也大打折扣,而且小组间进行评比显然也有失公平,不可能顺利进行。
这件事给我的反思是:第一阶段相当“三个和尚没水吃”;第二阶段开始相当“两个和尚抬水吃”,劲儿使不到一块儿也是枉然。要民主,也要有集中,不能学生想怎样就怎样。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同学们在相互交往中真正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负责,在探究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目的。由此我采取了第三阶段的模式。
第三阶段:按照成绩,随时随试“师友互助”,“合作小组”间比进步幅度,不比分数 按照每月大考成绩或者每月小测平均成绩,每月重新分配“师友”,不愿意和原来“师”或“友”合作的可以尽力往上考,争取与成绩更高的“师”或“友”合作,只按成绩说话;小组间按照师友平均成绩提高幅度或者名次平均程度(即师名次与友名次的平均值,实践证明这种比较易于操作)进行竞争比较,结合“棒棒糖策略”进行奖励。
这样一来,“师友互助”有了活动性,调动了所有想学的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每次考试后的期盼,还使每次公布分数后学生分组充满了神秘感,使学生对学习、考试充满了兴趣。合作小组间的进步幅度比较更公平合理,学生也能够更容易接受。
下面是初二二班四位同学在四次年级考试的成绩:(因上级不排名原则,故无班级排名)师:初二二班C同学成绩变化:76、82、74、91 师:初二二班Y同学成绩变化:64、64、73、85 友:初二二班S同学成绩变化:47、44、48、54 友:初二二班Z同学成绩变化:32、48、57、66 可以看出,虽然成绩有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师友互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教师要变换角色,退隐幕后,只起引领和点播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责任感。学优生因为能给别人更多的帮助而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人人都努力学习争当“师傅”,既然当了师傅就不能比别的“师傅”差,在责任心上也就丝毫不能松懈,把“学友”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千方百计的给“学友”讲明白,把“学友”教会了,这样首先自己的知识要很精通,表达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通过当一段时间的“师傅”,这些原本就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更优秀了。那些“学友”呢,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比较吃力,成绩不理想,心里本来就着急甚至有些自卑,这时有同学愿意帮助自己了,也就不好意思不努力学习了,再加上是“一对一”的讲解,而且是随时随地地讲,所以会取得比老师讲解更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也使他们学会了感激帮助他们的人。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他的弊端:如师友间一开始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师友合作时优生出现“霸主”地位,互助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差生在合作中无所事事,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师友小组教学成绩的评价问题;有时师友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结
果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师友合作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厌学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浪费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完不成教学任务等等。
综上,虽然“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拿来主义”,我们要通过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研究、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4年2月28日
第二篇: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反思
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反思
唐县雹水乡初级中学 石崇
在学习了洋思,杜郎口,山东即墨28中的先进教学经验之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现阶段实行师友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
以“五步教学法”模式为载体,同桌两人为一组,师友互助为特征,通过“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检测反馈”五个环节,突出了课堂教学中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特点。在这“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中,都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小徒弟”会的先让“小徒弟”讲,“小徒弟”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小徒弟”讲,“小徒弟”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小徒弟”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凡是学生自学已会的内容,教师坚决不教;教师所教的,一定是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地方。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小徒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为“小师傅”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提供契机。
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在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初步具备了高效课堂的样式,但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课堂上还是讲的过多。在让学生自主进行活动的时候经常出现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领悟不清。操做杂乱浪费时间等问题,也有的学生以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进行,导致课堂不够严肃。最后导致老师只能回头来走老路,------教师讲,学生听。
2.有时候学生的课上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对新的课堂模式好奇心的逐渐淡去,学生对于一些课堂活动热情不高,不愿意参与,不愿意展示。要么就是热情过度导致混乱,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课堂的实际情况是时间紧,任务重,师友合作往往是匆忙讨论,匆忙展示,走的不过是个过程,学生从师友合作中得到的东西却很少。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好差分化的现象。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只能忙着赶进程,学不到东西。
课程改革需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需要老师靠自己的智慧来进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是需要老师精心钻研和准备的。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效率?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师友组合,注意优势互补,便于学生互相促进。精心准备学、教案,通过设计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
2.课堂教学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以促进竞争和转化,对学生的自学,师友合作,全班交流展示等进行口头或者通过加分来实现。
3.注重通过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用以前的知识去思考和理解新的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需要在不断地教学中探索,改正,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中积累经验。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显端倪,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转轨以及社会的转型,我国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即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非凡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方式,即在承认课堂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一起活动。
②培养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使感到要想使自己在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
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③为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在课堂中为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指的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方法和手段。有效教学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一种参与,通过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教学的特点:首先,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其次,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最后,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它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它把“合作学习”列为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且指出:现今提倡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一、二期的“走进新课程”栏目中,刊登了新课程学习方式专题之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
国家级刊物《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也对“合作学习”有许多的论述。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新概念语文的一种,它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也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更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些理论去指导研究实践,使减少中的盲目性,使实践上升为更高的理论有了保证。
四、研究目标: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五、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语文课堂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第五小学六年级3班的61名学生。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2013.10——2014.7)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3、结题阶段:(2014.8——2014.9)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编印专辑、申请结题。
八、组织机构
1、课题管理小组:
课题组长:王彩娥
课题指导:慕芳俊
2、课题实施机构:神木县第五小学
课题直接负责人:王彩娥
课题主研人员:王彩娥
第四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3--2008.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论文(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2009.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6、课题事务分工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五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一、教学要改革,教师须先行。
既然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提高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要真正落实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索、真诚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脱掉表演的外衣,退到幕后,给学生腾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空间,尽情去经历、探讨、表达交流,从而达到自行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就应树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念,做到五“给”五“让”。
把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展示;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去想象;
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选择;
把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去分享。
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激趣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小组合作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明确合作目标是什么及怎样研究,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及怎样学。
⑵巧导教师的指导要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主动参与学生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⑶质疑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⑷择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①、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可组织合作讨论。课堂中,学生时常会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学习的时候,这时,需要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可先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出示圆,根据以往的经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学生已经学过,但圆的面积没学过,怎么计算呢?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以前学过的“转化”的方法,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在知识的转折点处组织合作讨论。
在从旧知向新知的转折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时可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如:四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苹果,用“2”表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用“1”表示;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用个什么数表示?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想一个符号,表示这半个苹果。学生们在想符号,说符号时,自然也就有了对分数的初步理解。
③、针对重、难点开展合作讨论。
在每节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材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时,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较为牢固。
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两个字“点拨”,即把学生说不出、道不明,理不清、评不到位,点不到要害的给指一指,点一点,导一导,拨一拨。
二、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抓好学生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才能抓住这一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呢?
⒈外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备条件。
⑴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实验的初始阶段,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认识彼此特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整体水平相近,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便于组内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组间利于公平竞争。同时座位的排列上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秧田式,变成4~6人围坐的形式,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各一名。
⑵选拔并培养小组长。
小组中的主持人是开展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选择各小组的主持人中努力做到:①小组主持人按座位轮流当,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使人人得到锻炼,在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感和支持感;②每过一段时间,在各小组内开展最佳主持人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提高组织能力。
⑶设置奖励机制,增强集体荣誉。
在课堂教学中,集体荣誉与个人责任的有机结合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评选合作最成功的小组、最佳主持人、最佳参与奖、最大进步奖,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鼓励小组内各成员间合作配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进行合作的愿望。这些奖励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⒉内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收到预定的效果,除了外在条件的变化,还要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等内在因素进行培训,只有内在条件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才能使小组合作获得成功,当然这种内在条件需要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和训练。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基本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特别是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较少。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⑴合作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以小组的光荣为荣的集体合作意识。因为小组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确保小组成员都成功。这样小组成员的活动便会集中在互相解释疑难问题,互相帮助练习,并互相鼓励以取得成功。
如:有的老师在对小组成员培训时,把组内的4个同学比作是一辆“团结号”的小汽车
车轮,只有4个车轮齐心协力地转动,他们组的小汽车才能跑第一!同学们为了能给小组加分,都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互相提醒,认真学习,逐渐有了合作意识。当然,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再如:有的班级在合作意识培训课上,当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特长时,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但当要求分组活动时,有些同学就不高兴了,觉得自己只展示给几个人看,是大材小用;还有的同学不听、不看别人的,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自己才是最棒的„„学生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更没有小组意识,合作意识淡薄。
⑵合作技能的培训。
在合作技能培训中,我们着重从学会讨论、学会评价两方面进行。
①学会讨论。
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主体网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实验初期,由于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说,往脑子里记,课堂上不敢讨论,不会讨论,学生围一堆走过场,纪律混乱,秩序较差,或者只一人说或部分人说,没有做到有说、有听、有议的现象普遍存在。
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会讨论是比较困难的。想发言的同学往往不停的说,大声的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也不管是不是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讨论,使得讨论时,全班的纪律总是乱哄哄的,降低了讨论的实效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讨论策略的培训。
A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几个人必须认真听,不能打断他人发言;听时不带偏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不但要听完整,还会听重点,并且要有耐心。
B学会表达:主要培养学生敢说、能说、想说的意识,并且使学生知道如何说,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说话要按顺序,有理有据;说话要有重点,要说完整的话,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C学会反思:在听别人交流的同时,自己要动脑思考,要善于梳理自己的思维,并根据别人的意见,及时做出调节,以完善自己的想法。
②学会评价。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是通过考试的分数将学生逐一进行排队,从而列出“好学生”和“差学生”。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已不是师对生做出的单向评价,其中也有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方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的成绩来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的。例如:课改年级实行小组争红星的形式,一节课一张评价表:对小组合作好的奖红星,守纪律的奖红星,发言积极的奖红星,发言精彩的奖红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这种老师惯用的评价、奖励渐渐没有了新奇感,这时老师们又开动脑筋想花样:会提问的奖大拇指,一题多解的奖金钥匙,会倾听的奖小星星,会评价别人的奖
金苹果。这样学生学得兴趣浓了,也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了。
还可以通过建立了“阳光档案”,来展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长足迹。这里有“学期寄语”、“生活中的数学”、“学海拾贝”、“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家长、老师、小朋友自己、同学的话”“数学基础成绩测试”、“学期回头看”、“四周比一比”、“奖励卡”等,一个年级一个序列,月月一小评,学期一总结。使得生生间、师生间、课内外、校内外、家校间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爱中,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
⒊拓展学习空间,培养数学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多少年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沿用着用脑记、动笔算,课后大搞题海战的做法,致使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的现象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呢?除正规课外,开设了一系列学生自娱自乐的活动课。其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延续和补充了课内知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不再干巴,而是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