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游戏的治疗性功能

时间:2019-05-13 02: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粘土游戏的治疗性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粘土游戏的治疗性功能》。

第一篇:粘土游戏的治疗性功能

黏土游戏的治疗性功能

对泥土的喜欢是人的天性,我们会经常见小孩随意地糊泥或毫无目的搓“蚯蚓”、压“饼干”、揉“汤圆”、剥“麻团”等,也会因为赌气,而用力地敲打泥巴或捏塑泥块。他们的目的不一定是有意识的去制作一个“作品”,而是一种玩乐,特别是在儿童玩具缺乏的年代,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玩泥是儿童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它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而存在着。

在以往的艺术治疗经验案例中,黏土材料被认为是很具有特色的艺术媒材,它不仅是视觉的,更是触觉的,黏土材料的使用需要眼、手、脑的综合协调能力,通过游戏的实现方式,让当事人通过进行交流并表达内心的冲突或情感,发挥其自身的自我治疗力。它区别与普通意义上的游戏活动,在游戏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美术活动的产生,他具备游戏和艺术的双重性。比如说,用所制作的黏土雕塑进行戏剧性的游戏等。

常用的黏土游戏有:借泥宣泄、双手挤泥闭目捏塑、盘筑游戏、黏土拼贴、团体拉坯游戏等。

参考书目:

罗恩菲德[美].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阿瑟 罗宾斯[美] 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 孟沛欣译 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孔建英 艺术范畴的心理分析 武汉出版社 1996 蔡运贵 艺术情感学 三环出版社 1989 李璞珉 心理学与艺术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第二篇: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笔记(名词解释、简答、操作)防御机制:

1、压抑(基本):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的痛苦经验及冲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2、否认: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的暂时安慰。

3、投射:能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个体自我对抗超我,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

4、转移: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且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5、反向形成: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意识或社会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变现的外显行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6、升华(最为健康的):将一些本能的行为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内。

7、合理化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伤害(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的,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免焦虑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吃不到葡萄说它酸

8、退行

人本主义的三个核心条件:

1、共性(共情—同感):治疗师能深入到当事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一种能力

2、无条件积极关注:指治疗师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当事人的基本尊重,当事人理解信任接纳这种感受

3、真诚(真诚一致):指真诚与真实,即治疗师自身的和谐一致 行为主义:正负强化、正负惩罚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1、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中的无意识概念(本能内驱动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同时是强有力的。

2、自我:意识结构部分(为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

3、超我:良心、自我理想(两部分)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团体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目标(做什么)

2、领导者

3、参加者

4、活动的性质(收费、公益、辅导„„)

5、活动时间

6、地点

7、如何进行

8、人力、物力、财力等

9、如果

10、评估 团体心理咨询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2、效率高、省时省力

3、效果容易巩固

4、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人 局限:

1、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容易暴露

2、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在团体情境中,成员可能受到伤害

4、对领导的要求较高

团体发展过程:不同的阶段 创始阶段:

特征:

1、团体结构松散

2、人际沟通表面化

3、成员有多种情绪体验

问题:

1、成员可能被动等待

2、对团体不信任或恐惧、抗拒

3、对团体模糊认识和误解 过渡阶段: 特征:

1、成员焦虑和防卫的增加,对自己和团队的怀疑表达焦虑

2、矛盾冲突与控制

3、挑战团体领导者

4、表现抗拒

问题:

1、成员被拒绝和贴标签

2、成员拒绝表达负向情绪

3、成员以防御方式掩盖其问题

4、团体成员可能形成次团体 工作阶段:

特征:

1、团体凝聚力增强

2、成员对团体充满信心和希望

3、成员愿意自我表露

4、此时此地

5、承诺与改变

6、认知重建

7、实验自由

问题:

1、无法忍受不一致的意见

2、回避相互挑战

3、不在团体外采取行动 终结阶段

特征:

1、出现离别的情绪

2、对外界的担心

3、团体连结出现松散

问题:

1、团体非正常结束

2、避免相互接近

3、团体经验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 团体发展不同时期合适的练习:

1、初期:滚雪球、寻找自我的那一半、无家可归、解开千千结等。

2、有助于增进团体信任的联系:盲行、信任跌倒等

3、促进团体凝聚力的练习:图画完成、故事完成、组歌比武等

4、催化成员自我探索的练习:我是谁、生命线、自画像、盾形探索、生存选择等

5、加强成员互动沟通的练习:循环沟通、脑力激荡、热座、镜中人等

6、团体结束期适合的练习:真情告白、心意卡、联欢会等

对房树人的分析 树的单独分析

① 把画分成4个部分,看画主要在哪个区域:左边是过去,右边是未来,下边代表基础,上边是我的期待② 根代表基础(自己对基础的重视)③ 树干粗细,自我成长过程(伤疤代表创伤)

④ 树冠在中线下为沮丧、柳树是恋旧、圣诞树是向上力量强 ⑤ 树枝向下生长时挫折

⑥ 果实:

1、人成就动机的表现

2、同样代表创伤尤其是掉在地上的

⑦ 其它:代表各种资源,人际资源,注重人际交往;彩色是内心丰富的表现;太阳是能量资源1、2、3、房子代表家:安全、归属、爱 树木代表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事业)人代表自我概念

先后顺序:代表重视程度或缺乏 大小比例:重视程度 相对位置:压迫、平衡4、5、6、7、8、门、房、窗:代表一个人的开放程度

门:有把手的门开放、有锁的门接近、双门成双成对的愿望 窗里面的东西代表一个人展现给你的东西,但不会主动展现给你

路:可接近的途径 篱笆:封闭(两者可并存,代表:我虽然是封闭的,但你可以接近我 人:自己或比较重要的人:有脸:自我概念的重视程度,表情

衣服:仔细代表一个人对自己的重视外表 沙盘游戏的操作过程 阶段一:创造沙盘世界 阶段二:体验和重建沙盘 阶段三:治疗 阶段四:记录沙盘世界

阶段五:连接沙游体验和现实世界回到谈话区 注意事项:协商让来访者亲手拿走第一件物品

不同意,等来访者离开后再拆除沙盘

阶段六:拆除沙盘

第三篇:音乐游戏治疗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跟其他游戏比起来,音乐游戏是比较特殊、不一样的。音乐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自闭症儿童去感受音乐。从“音乐”本身入手,用音乐“说话”,引导他们在听到音乐的同时,通过一些随乐游戏,来感受音乐中的各种元素,通过一些肢体上的活动和身体的律动等等,使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个特殊的“乐器”来表达音乐。在随着音乐的互动活动中,用游戏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感受音乐里的故事。

二、音乐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的作用

大多数的自闭症患儿对于音乐的反应都比较强烈,并且对音乐都很感兴趣。而治疗师设计的一些适合他们的音乐游戏,会使得整个治疗过程更加有趣,更加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参与感。此外,在治疗师治疗或者训练的过程中,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可以更快让孩子们认可、信任治疗师。此外,音乐游戏也可以促进自闭症患儿许多个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在音乐游戏中促进自闭症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可以根据自闭症患儿自身的特点和个人需求去设计音乐与舞蹈节奏等一系列训练,为儿童提供多重感官体验,以满足患儿多感官的需求。例如,当孩子在演奏乐器时,他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乐器上,乐器的震动会通过敲打物直接传递到他的手上,而敲打产生震动的声波也会通过空气及地板间接的刺激他的触觉和听觉,这样多重感官的刺激,加强了孩子对节奏的感应,从而提高孩子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控制。

(二)在音乐游戏中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交流手段,但很大一部分的自闭症患儿在语言的发展上都会有比较严重的障碍和缺陷。很多患儿的语言发育都较为迟缓,不会说整句话,发音不准确和语言不流畅,逻辑不清晰等各个方面。首先,对于一些处于语前期和语汇期的患儿,用一些律动性比较强的音乐,配上模仿的游戏,让孩子们先做一些仿说的练习,比如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者各种车的声音,就可以锻炼并提升他们非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更加吸引孩子。例如歌曲《巨人夫人爱吹泡泡》,治疗师可以引导孩子像吹泡泡一样发出“hu”和“fu”的音,锻炼了孩子发唇齿音。而在歌曲《我爱小动物》中,治疗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做一些相符合的动物动作,例如小猫喵喵、小狗汪汪、小牛哞哞等,用动作引导孩子模仿发音。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可借助“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说”。治疗师可将需要患者说的话编入旋律当中唱给患者听,经过多次演唱后,每当唱到一句的最后一个音时,就空着不唱,等待自闭症儿童发出声音或唱出最后一个字,也可通过一些动作提示儿童。之后就可以通过“唱”来引导自闭症儿童“说”出他们想要或想说的话。而对于一些认知比较好的、语言发展稍好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头发肩膀膝盖脚》这样的歌曲,治疗师通过肢体动作指示身体部位,孩子跟着唱。而对于处于构句期与精熟期的孩子,在音乐游戏歌曲《库奇奇》中,可以引导孩子喊口号“库,库,库奇奇!”可发展孩子的主动语言。

(三)在音乐游戏中促进自闭症儿童粗大动作的发展

在自闭症患儿中,有一部分孩子在粗大动作这一方面的发展是比普通孩子弱很多的。而音乐律动游戏,就可以发展孩子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首先,让孩子们先听,再在治疗师的带领下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相对应的律动动作。让孩子们不仅学会“听”,而且还能在听到的音乐的节奏中来协调自己的身体和四肢的配合。而且音乐律动游戏还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可以释放自己,也有助于抵消一些孩子的刻板动作和一些强迫性观念。音乐律动法包括体态律动、歌表演、随乐舞动的练习法。可以用播放音乐的方法,治疗师和自闭症儿童共同做随乐活动。那么,在音乐游戏中,可以先选择一些节奏较缓和的歌曲,在音乐的节奏律动下,治疗师可以先带领孩子做较为简单的粗大动作,例如拍拍手、拍拍腿、跺跺脚、扭扭屁股、抖抖肩膀等等。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换节奏稍快一些的歌曲,再加上一些稍难的动作,比如变换方向、用右手拍左肩等等。通常在一首音乐中,可以先训练孩子三到四个粗大动作,由简单慢慢变难。也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引导孩子做一些其他的肢体动作,不仅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也锻炼了孩子们身体粗大动作方面的发展。

(四)在音乐游戏中促进自闭症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

自闭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相对较弱。在音乐游戏中,治疗师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能力。例如歌曲《小蜘蛛》,老师可以根据歌词引导孩子,小蜘蛛爬向不同的方向,孩子可以用手指在身上往不同的方向爬一爬。在家中,家长也可以通过音乐挑战的方式,将红豆与黄豆放在一起,家长和孩子比赛分类,以一首歌曲的时间为准。音乐开始时开始,音乐中间暂停时停下。这种音乐游戏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也促进了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还提升了孩子的专注能力。而音乐游戏《手指歌》则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能力。

(五)在音乐游戏中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社会交往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往往都是最为缺陷的一部分,特别是有触觉敏感的孩子,相较于其他患儿来说,则更加排斥与别人肢体上的接触。而音乐的形式是非常有多样性的,许多音乐游戏、文艺表演等形式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对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音乐游戏中,特别是在有互动环节时,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的活动,学会了与他人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活动,学会了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合作,学会了如何帮助他人,在这些活动中渐渐与其他人有语言和肢体上的接触。在游戏中获得了乐趣,也产生了学习和社会交往的兴趣。在游戏中,也学会并形成了比较良好的社会交往的能力。如果孩子多动且不听指令、易烦躁,但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好,就可以引导孩子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互动。例如《问候歌》,可以教孩子如何与别人打招呼,问候他人。从而慢慢的学习等待、分享、与他人互动、眼神接触等。在教学活动中,治疗师可以先运用一些节奏稍微缓慢,旋律比较简单的纯音乐律动歌曲,让孩子们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玩传球游戏。通过这个球来慢慢的建立起孩子们之间的眼神的接触交流和情感交流。起初在传球的过程中,患儿并不会看自己的同伴,他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眼神的接触和交流,对同伴并没有任何关注,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动作。但是在治疗师提醒他们注意之后,孩子们就会开始有意识的用眼神关注需要传球的下一个伙伴,并将球传给他。慢慢的一段时间过后,在没有治疗师提醒时,有的孩子自己也会主动去关注同伴的行为。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再加上一些互动的音乐游戏,增强他们相互间肢体上的接触。例如在音乐绘本《大熊抱抱》的延伸游戏中,每个人都扮演一个小动物,每个小朋友都按照音乐的节奏在教室里面随意走动,在音乐停止时,“大熊”就出门了,这时,治疗师说出一个数字,孩子们就要找到对应的人数抱成一团,才可以躲过“大熊”。例如治疗师说“3”,孩子们就需要三个三个抱在一起。这样的游戏可以使孩子更加关注身边的同伴,更愿意与同伴接触和交往,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在音乐游戏乐器演奏中,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个乐器,例如碰钟、串铃、打棒等。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去邀请一个“好朋友”,跟他面对面一起完成乐曲的演奏,并且在音乐结束后相互道谢,并拥抱自己的“好朋友”。该游戏旨在让自闭症儿童去感受在音乐游戏中,如何与同伴进行合作,体会“合作”的感觉,在游戏设置的情境中去感受什么是“友谊”,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关注自己的同伴,关注游戏中的“好朋友”,并且学会如何与他们交流和交往。其实这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游戏,但这类游戏所起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就这样一段时间过后,这些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互动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六)在音乐游戏中促进自闭症儿童专注能力的提高

对于绝大部分的自闭症患儿来说,音乐于是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和处理的感官刺激。而且音乐是可以发展多重不同的感官的。在音乐游戏中,多重的感官刺激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和加强注意力和记忆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喜欢音乐并且喜欢游戏的,那么将音乐和游戏两者结合起来,则更加能吸引孩子们。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孩子们的能力,提升孩子们的专注力。在自闭症患儿的注意力训练时,音乐直接进入他们的大脑,可以很快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当儿童的注意力差,容易被转移的时候,可以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设计更加紧凑、更加有趣又全面的内容,既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让孩子们的要用耳朵去聆听、要用眼睛去观察、要用嘴巴去唱、还要配合各种的肢体动作,调动起各个身体部位,来参与到音乐游戏当中来。例如在音乐游戏中,可以用硬纸做一只“小苍蝇”,让孩子盯着“小苍蝇”飞,跟着歌曲演唱,在乐句中间停止时,用手上小拍子拍打它。在这个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眼神一直紧盯着“小苍蝇”,耳朵听到乐句的停顿而停止自己的动作,嘴上还唱着歌。通过此类音乐游戏,可以集中患儿的注意力。同时因为有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了游戏,参与了这个“注意”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孩子专注时对各器官分布任务的能力。

(七)音乐游戏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的表达

音乐对人的情绪是可以产生巨大影响的,在某些程度上也会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很大一部分的自闭症患儿情绪都是比较不稳定的,多动又急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会发脾气。但如果给他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在他们喜欢的音乐中玩游戏来完成治疗师的治疗目的,不仅可以缓解他们激动的心情,甚至还能帮助他们发泄内心的压抑情绪。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先播放节曲调轻松舒缓的音乐引导孩子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再引导孩子在游戏里表达和释放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兴奋,沮丧,快乐和生气等等,而不是积压在心里无法表达。治疗师还可以给孩子们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剧、手偶剧、或者是音乐绘本剧等等,让孩子们进行排练和表演,鼓励孩子们角色扮演体验生活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结论

音乐游戏治疗能够有效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在患儿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许多的音乐游戏都能够改善儿童的身体机能、语言障碍、以及社交能力。首先,在音乐游戏活动过程中,注重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且对外界的抵抗减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情绪,且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其次,在音乐的团体活动中,通过互动、合作、表演等方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儿童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够获得情感认知,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宣泄,情绪也相对比较稳定。最后,在音乐治疗活动过程中,儿童的言语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能够理解并且执行一些语言指令。音乐游戏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发展是有显著的作用的。

第四篇:沙盘游戏治疗

沙盘游戏治疗

(四)沙盘游戏

多拉•卡尔夫(D.Kaoff)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瑞士。1944年,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卡尔夫认识了荣格的女儿格莱特(Get Jung-Baumann),并保持着终生的友谊。通过格莱特的介绍与安排,卡尔夫认识了荣格。1949年,作为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卡尔夫开始了她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并由荣格的夫人爱玛•荣格为其进行心理分析。为了靠近研究院方便学习,她买下了昭里孔(Zollikon)的一栋古老的房子。该房子始建于1485年,庭院中有着美丽的喷泉,“沙盘游戏”有了一个理想的出生地。卡尔夫让荣格的儿子皮特•荣格来帮助装修房子。皮特是一位建筑师,并带有心理分析的灵感。装修后的房子让荣格本人都十分羡慕,并开玩笑地说要和卡尔夫互换彼此的房屋。

1954年,卡尔夫参加洛温菲尔德在苏黎世的讨论,深受启发,也由此引发了一种内在的梦想,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卡尔夫决定去伦敦跟随洛温菲尔德学习其“游戏王国技术”,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荣格。荣格回忆起他自己曾在1937年听过洛温菲尔德的有关报告,并且同样有着深刻的印象,于是对卡尔夫的计划给予了鼓励和支持。

1956年,完成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所有课程与要求的卡尔夫,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资格。于是,卡尔夫写信给洛温菲尔德,前往英国伦敦洛温菲尔德的论据开始了她的“游戏王国技术”的学习。在此期间,卡尔夫还从师于维尼考特一段时间。英国的荣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儿童发展理论而著称的麦克尔•弗德汉姆,承担了对卡尔夫的指导。一年后卡尔夫从英国返回瑞士,她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也致力于把东方的思想融会以更为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实践中。为了区别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卡尔夫用了“沙盘游戏”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1.沙盘游戏的寓意

“沙盘游戏”(sand-tray and sand-play)的名称给了三个“关键词”:“沙”、“盘”和“游戏”。首先,儿童喜欢沙,似乎是对沙具有某种出乎天性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里都有“玩沙地”和“玩水池”,同样是一种天的沙的游戏。两个盘子,一个盛沙,一个盛水。洛温菲尔德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做了。卡尔夫改造后的沙盘,两个都加上沙子,但其中一个用做“干沙游戏”,另外一个则可以加水进去,被称作“湿沙游戏”。湿的沙盘更容易玩出搭建城堡、挖洞建桥等游戏效果。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而,游戏中包含着天性的恢复,若是这种天性受到了阻碍或压抑。于是,游戏中也就治疗与治愈的条件和机会。当有人问维尼考特如何才能把一个“来访者”治好的时候,维尼考特说,教会他玩就行了。许多病症的背后,都包含着某种失去了游戏的兴趣,失去了童真的天性。

2.“沙盘游戏”的结构

首先,“沙盘游戏”是由沙盘游戏者、沙盘分析者、沙盘游戏室(包括沙盘以及沙盘玩具模型)以及“沙盘游戏”的气氛(包括沙盘游戏者与沙盘分析者的动态关系,以下简称游戏者和分析者)等诸要素构成的整体。专业的学者们总是喜欢用“自由、安全、保护和共情”来形容“沙盘游戏”的感觉与氛围。实际上,治愈的作用也包含其中了。其次,是沙盘中的时空概念。游戏者会在沙盘上追溯往事,恢复记忆,带来很强的时间含义。而矩形的沙盘,上下左右中间,以及沙面与沙底和四角,等等,也都具有结构性的意义。比如,从理论的意义上来说,对于右利手者,左面多表示过去,右面多表示未来。而中间多表示现在或自我的现实感等。

再者,“沙盘游戏”摆上去的沙盘玩具模型,也可以有结构性的分析。比如,动物与植物在整体上的不同寓意,自然物质与人造物质的不同属性,所使用人物的年龄性别等差异以及各自角色的象征意义等。卡尔夫本人接受了诺伊曼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倾向于从动物采集、冲突争斗和适应集体三个方面或阶段来观察游戏者内在的心理发展,其中也饮食了对沙盘中模型的结构性分析与发挥。

最后,当面对游戏者最终完成的沙盘图画的时候,则需要把“沙盘游戏”的结构性内涵进行整合与发挥。不同象征意义的玩具模型,出现在不同位置的时候,也就有了新的组合性意义。连续的沙盘或系列性沙盘图画,本身也具有结构性的特点为。某一重复使的玩具模型,在不同的沙盘图画中位置的变换,往往是分析者之关注的重点。对此沙盘游戏治疗师往往用“主题”和“主题”的变化来对沙盘进行分析,以探寻其中表现的受伤内容和治愈的象征。一般来说,初始沙盘多表现出问题以及表现游戏者应付问题的方式;终结性沙盘多反映心理分析的效果以及游戏者的转变,这些都增加了“沙盘游戏”结构性内涵的意义。

3.卡尔夫与东方思想

在卡尔夫的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关于“沙盘游戏”的专著“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1966,1980,2003)中,她用中国宁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其“沙盘游戏”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因而,太极四象阴阳五行,一直是卡尔夫所追求的“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性内涵,并将其作为沙盘游戏方法技术的内在核心结构。在该书的许多章节中,卡尔夫反复引用《易经》和《老子》来分析与解释其个案的治疗和转化。在该书结束的时候,卡尔夫用《易经》的坎卦作了全书的总结:“心灵的运作可以比喻为水的流动。《易经》的坎卦便是最好的写照:„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卡尔夫最后说:“只有当我们能够获得如此的体验,获得内心的和谐之后,我们就能够谈论恩赐和完美。”(选自《沙盘游戏治疗》,申荷永)

二、沙盘游戏的理论

(一)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沙盘游戏能起到治疗作用吗,为什么能?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可以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沙盘游戏确实有治疗作用,笔者本人就见证了不少通过沙盘游戏而获得心理发展的来访者。至于,沙盘游戏为什么能起作用,不同的研究者的观点可以说大同小异,其总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强调的部分不同而已。

张日昇在解释箱庭疗法为什么能够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时,他认为沙盘游戏发生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五个要素:(1)重视患者与治疗者的关系,称之为母子一体性(the mother-child unity)。(2)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3)这一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可以使患者自我治愈力得以发挥。(4)普遍无意识的心象。(5)玩具的象征意义。

张日昇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倾向。但这一自我治愈力因各种原因有时会难以发挥其就有的机能,而以沙箱为中心,创造出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就能得以发挥。通过使用箱子、沙和玩具制作的箱庭作品,可以将人的心象(image)充分地表达出来,而心象是指由意识与无意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相互交错时产生的由视觉所捕捉的映像。这样,通过象征的作用,无意识实现了意识化,促进了个体的自我整合。

徐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研究者、宗教人类学研究者)与张日昇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他结合了禅的思想来解释沙盘游戏的作用机制,笔者对他的观点深表赞同,他也用箱庭疗法的名称,便于本文统一,将其改为沙盘游戏。

徐钧认为沙盘游戏中使用的“就那样”一词,如同禅的语言,就是“如其所是”或“本来面目”的意思。“就那样”在沙盘游戏中是指来访者的真实体验。在心理困扰的病理中,沙盘游戏认为,“就那样”是人内在真实表现的时刻,但生活或社会总可能有别的观念约束,这些约束会内化成为自我防御个体内在真实的墙壁,而隔断了表像自我和内在机体真实的联系,或者说隔断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系。这时候烦恼和心理困扰就产生了。而重建这一联系,使内在机体的真实被表像自我所体验,或者说无意识的内容被意识所真正接纳,则烦恼和心理困扰就得以解脱。

徐钧认为,由于沙盘游戏来源于荣格心理学,“就那样”一词又很类同于荣格心理学的“原型”,“原型”代表一种生物机体普遍存在趋势,这一趋势来自生物的长期演化中为了适应环境而发展出的功能。现代社会由于环境和环境中的各种心理象征物改变或损失了,自我的表像意识走得离开原有的机体真实太远时,那些内心的“原型”力量的表现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挫折和障碍,而这些被挫折和障碍的能量其实并不消逝,而是以一种烦恼,或神经症状、人格障碍等形式来表现。“就那样”来自一种东方式语境下解释“原型”的词汇,它类似禅,“就那样”类似禅所要亲证的“本来面目”。当这一本来面目再次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被亲证和接触到的时候,烦恼或困扰就自动消逝。

(二)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理论之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即人际关系。“客体”(object)这个词,最初是由弗洛依德所引用的一个技术性字眼,单纯指的是可以去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比较广义的讲,则是指作为另一个人其感受或驱力的客体(对象)或标的物之重要关系人或事物。弗洛依德在讨论本能驱力及有关早期母子(女)关系的背景脉络时首次使用客体一词。在和“关系”(relations)连在一起使用时,客体指的是人际关系并且认为过去关系(所留下)的内在残余(inner residues)会形塑个人在目前和其它人们之间的互动情形。

客体关系理论探究的是心理结构(指的是自体与他者,或客体之内在影像)的早期形成与分化,以及这些内在结构是如何于人际情境中呈现。这些理论家所着重的焦点是早期生命的种种会带(给后)来持续影响力量的关系上;也就是说,在个人心灵里面的一个残余物(residues)或痕迹(remnant)。这些过去关系的残余物、这些内在客体关系,形成了个人的知觉感受(方式)以及和其它人的关系。个人不只是和一个实际的他者互动,还和一个内在他者互动,(这个内在他者是)一种心理再现(psychic representation),它可以是某个实际人物的一个扭曲版本。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可充当作“个案研究”来阐释利用这三种理论模式对同一位来访者所采取的不同取径(事实上,治疗师进行的治疗工作均大同小异,虽则在概念模式上有很大差异)。我们假设灰姑娘(辛迪丽拉)因为和王子间的婚姻问题而来寻求治疗师的协助。传统的弗洛依德学派可能会探究灰姑娘性本能的压抑以及她对父母所有而未解决的伊底帕斯感受。这类治疗师或分析师就会从其自我(ego)与本我(Id)结构间的防卫以及冲突方面来分析灰姑娘的问题。

而一位以客体关系理论观点来进行治疗的治疗师,必然注意到灰姑娘所遭受到的是早期因丧母所产生的心理剥夺。可能这样的失落导致灰姑娘习于运用“分裂”这类的心理防卫机制,藉此她把某些女性理想化(譬如她那仙女般的教母),而视其它女性为“全坏”的(all bad)(如她的继妹和继母)。她理想化了王子,虽然只认识他很短的时间。一个建立在这么扭曲的内在自身及他者影像之上的婚姻,一旦她迟早必须要去面对把王子视为具有人性缺点的真实人物时,势必会产生问题。在客体关系理论中,课题应围绕在灰姑娘自己的内在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及情境这中间的落差上。

如果是以自体心理学架构来进行治疗工作的治疗师或分析师,则会注意到灰姑娘本身在治疗中的经验,当该经验呈现在对治疗师产生的转移关系中时。对该转移关系的分析可能会披露出她那需要强有力且理想化客体的那个匮乏自体(impoverished self)。灰姑娘寻求该一客体正反应出她的缺乏自我价值感以及她需要被这样的一个理想化客体所肯定的需求,不管是以仙女般的教母形式或是王子或是治疗师的形式呈现。她需要和理想化的王子融合一起以便能希望有正常健康的感觉。由于碰触到她本身内在的空虚与愤怒感觉,灰姑娘要嘛就理想化她的治疗师,要嘛就把治疗师当作是她的继母般看待。

※客体(Object)

客体关系理论中所用的“客体”一词是精神分析书写上的一个技术用语,它指涉的并不是非关人性的事物(inhuman thing),而比较是指欲望或行动所指向或针对(directed)的某人(someone)。一个客体意指一与“主体”(subject)相关联的东西。感觉及情感都有其客体;例如我爱我的孩子、我怕蛇、我很气我的邻居等。人类的驱力都有其客体做对象。饥饿驱力的客体是食物,而性驱力的客体则是某位具性吸引力的人。在本能驱力的背景脉络下,弗洛依德论及婴儿的客体最初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母亲本人,最后才是那些能满足婴儿的其它人或事物。

※再现(Representation)

“再现”这一词指的是人如何具有(has)或占有(possess)一个客体;也就是说,人在心理上是如何再现某一客体。所有书写有关客体关系的人,一般都会先区分两个世界或两个参考架构:即可观察到客体的外在世界,以及对客体具心理再现(mental representation)的那一个内在心理世界。外在世界指的是存在于社会环境,即日常生活世界中可观察客体的领域之谓。内在世界指的是主体对该外在世界的心理影像及心理再现;也就是说,主体是如何经验及再现该外在世界(Boesky,1983;Sandler & Rosenblatt,1962)。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作为荣格的学生,卡拉夫非常熟悉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荣格心理分析产生于分析家与被分析者之间的一种辨证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被分析者心理整合发展,这种发展转化需要潜意识的配合。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潜意识的特殊结构及其与意识的动力关系,都会发挥积极作用;转化还依赖于潜意识结构的积极调整,这种潜意识结构在分析开始时影响并控制着意识自我;这种调整性的变化,发生于一系列的原型结构和分析家与被分析者相互作用的动力关系之中。为了促进这种变化,并且使其成为一种意识过程,心理分析家试图在意识自我和潜意识之间建立一座坚实的桥梁。

为了更好地探索个体的无意识材料、同时与这些无意识材料交锋,从而实现促进个体自性发展的目的,受结构主义思想的启发,荣格发明了一种积极想象(active imagination)技术。积极想象技术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自我表达形式吸收来自梦境、幻想等无意识内容的方法。它致力于唤醒人格的不同方面(特别是阿妮玛/阿妮姆斯和阴影),然后在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交流。在积极想象的过程中,自性的各个方面逐渐整合,成为一体,对立双方的统一和融合作用最终导致心理转化。积极想象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诱导出宁静的心灵状态,摆脱一切思绪,不做任何判断,只作自然地观察,注视着无意识内容和支离破碎的幻象片断自发地浮现和展开。然后,用诸如绘画、雕塑、舞蹈或其他的象征表现手法,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再次,心灵的意识开始积极与无意识对峙,无意识产物的意义及其信息被理解,并与心灵的意识状态和谐一致。最后,一旦自我和无意识相互妥协,个人能够有意识地生活。

沙盘游戏疗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积极想象技术的应用。在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塑造和布置沙盘边框内的沙子,来访者就可以建立一个与自己内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通过自由、创造性地游戏,无意识过程就以三维的形式在一个图示的世界里显现出来。这样,在来访者的第一个沙盘布景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对峙、交流就开始了,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过程,无意识的能量逐渐释放,意识与无意识的对立逐渐转化,最终达到和谐一致,人格整合,也就是荣格所说的治疗的最终目标———达到自性化阶段。

3.以人为中心疗法(人本主义理论)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系由产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所谓以个人为中心疗法,就是心理治疗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就诊者的问题与情绪,为就诊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就诊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罗杰斯深信,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人都有一种以积极及建设性态度去发展自我的倾向。个人中心疗法最基本的假设是:“如果治疗者能提供某种特定形式的关系,而且当事人能发现自己有能力去运用这种关系以促进成长及改变的话,则个人的发展就会发生”。心理治疗的要点(1)以治疗者真诚一致前提,鼓励当事人以心理医生在治疗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为榜样,首先要除去自己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面具,从虚伪的面具下解放出来,真诚面对自己,减少曾被限制和扭曲的感知觉和表达方式。(2)鼓励当事人放弃排斥别人或固执己见的想法,对经验和外在的世界的可能性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3)鼓励当事人自我信任,接纳自己,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更多地了解自己。(4)鼓励当事人乐于继续成长,愿意成为一个不断实现自我的人,以自己内心的评估标准和工具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受制于别人。

4.东方文化

卡尔夫在其代表著作《沙盘游戏治疗:心灵的治疗途径》(1980,2003)一书中,把中国宋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理解沙盘游戏治疗运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且发挥与阐述了其中新儒学的综合性哲学思想。在几次重要的演讲和出版的专著中,卡尔夫都把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其沙盘游戏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卡尔夫自己说:“在我研究中国思想的时候,遇到了(周敦颐的)太极图。在我看来,这与我关于沙盘游戏治疗的思想是相互应和的……第一个象征无极的圆圈,好比出生时的自我;其次是阴阳运作而产生五行的圆圈,这正蕴含了自我的表现过程,包含了形成意识自我与人格发展的心理能量;太极图的第三个圆圈,可以比作自性化过程(individuation)的开始;而太极图的第四个圆圈,正反映了心理分析中的转化(transformation)。一种生命的周而复始的象征。”

太极八卦和阴阳五行,一直是卡尔夫所追求的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性内涵,以及其作为方法技术的内在核心结构。自我的产生、意识自我与人格的发展、自性化的出现与进程以及转化和自性化的实现,正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以及沙盘游戏治疗与治愈中的关键。卡尔夫十分自信地说:“太极图的这些意象告诉我们,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从个体的发展模式中,看到我们生命的物质与心理律动。因而我认为,我们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所有心理治疗,都应该很好地参考这一观点。”(选自《沙盘游戏治疗》,申荷永)

5.投射理论

(1)给无结构的材料赋予结构

沙盘游戏提供给来访者的材料是无结构的,表现在:尽可能丰富的玩具、极富可塑性的沙、充满想象的沙箱。来访者对这些材料的选择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投射的过程,因为即使是一个玩具,不同的来访者选择时赋予的意义于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意义就是来访者赋予的结构,如同一个木质的盒子,有人把它当做装衣服的储藏箱来用,可有人却将它看成一座战地中的堡垒。结构的差异投射的是不同来访者无意识中情结的差异。当然,对这些玩具所代表的心像不能鼓励地看待,必须与整个箱庭制作过程、作品完成后的画面组成,以及作品的主题结合起来分析。

来访者在沙箱中摆放玩具的过程也体现了赋予无结构以结构的特点。沙箱是一个于有限制中孕育无限的空间,虽然它有一定的边界限制,但沙箱内侧的蓝色所代表的天空与海洋,沙所代表的大地,无不给人们一种海天之间、天地之间保罗万象的感觉。来访者可以在这个空间中随意地摆放,可以变换已摆好的玩具的位置,甚至可以将原先摆放的玩具又拿出沙箱,摆放的时间也没有限制。来访者将不同的玩具置于沙箱中的不同位置,投射出其内心世界的状况有序还是混乱,丰富还是贫乏,以及不同心象在其心理空间中的位置。

(2)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

投射有助于减弱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使无意识心理内容通过心象得以充分表现。那么,对于沙盘游戏这样一种投射性的心理疗法来说,要实现治愈的目标,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即无意识意识化,其前提就是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箱庭疗法的实践中,有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思想:

其一,沙盘游戏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独立、自由、安全舒适的物理空间,为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自由,指沙盘游戏室的大小适中,避免使来访者产生压迫感,他们在玩具与沙箱间有足够灵活的活动余地,与治疗者也保持足够的距离,通常治疗者在来访者侧后方的一定距离处观察整个制作过程。安全,指沙盘游戏是没有任何干扰,完全保密的。舒适,指玩具架的高低、箱子置放的高低都是以便于来访者而设计的。房间干净、采光良好,作为也舒适宜人。对于来访者来说,这样的箱庭治疗室是一种没有压力、充满亲和力的环境,也就很少会产生抵抗心理。

其二,治疗者的治疗态度也有利于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在整个沙盘制作中,治疗者始终都陪伴着来访者,以母亲的态度、静默的见证人的态度来关注箱庭世界内外所发生的一切。只有当来访者主动提问时,治疗者才会给予简短的回答,而且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相信其整合的潜力,对于来访者及其作品呢的每一步变化都持包容、信任和鼓励的态度,对于制作过程中来访者的一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就像母亲呵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治疗者的这种态度促进了来访者对治疗的认可和对治疗者的信任,就会充分积极想象,全身心融入到箱庭世界中,演绎人生四季,感悟心灵呼唤。

(摘自《箱庭疗法》,张日昇)

6.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唤起人们内心的创造力和艺术性的展露来治愈心理创伤。表达性心理治疗师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鼓励来访者以艺术性的方式来表露他或她生活中的问题,治疗师和来访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相互理解。他们引领来访者深入其内心世界,并充当来访者表露内心生活的图像和感受与其现实世界语言沟通的桥梁。表达性心理治疗为个别咨询和家庭治疗提供了加深夫妻、家庭和群体间沟通的有力工具。人们通过舞蹈、动作、戏剧、音乐和绘画表露自我感受和经历,能帮助人们由内而外的深入了解彼此。表达性心理治疗能帮助合作伙伴、家庭或团体一起进入形象化的世界,从而能更深入的探讨彼此信念和行为模式间的差异,并体验到新的创造性见解。

7.卡尔夫的整合性思想

(1)自性及其发展的意义

“自性包含着意识与无意识的整体性,以及呈现这种整体性的事实。”儿童自性化三阶段:①母亲儿童合一阶段:人在出生的时候是一个整体,受到母亲自性的保护。新生儿的所有需求,都呼应了母性的本能,包括滋养和温暖等,都是由身体母亲来提供。卡尔夫称其为“母亲—儿童合一”的阶段,在该阶段中,通过母性本能的爱,儿童体验着一种无条件的保护和安全;②母亲—儿童分离阶段:一年之后,儿童的自性,也即儿童整体性的核心,便开始从母亲那里分离。儿童越来越多地从与母亲的关系中,从母亲的关心和温暖的表现中,来获得对于安全感的体验,从该体验中获得信任;③儿童自性的稳定阶段: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出现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3岁左右),在这一阶段,自性的核心在儿童的无意识中获得了稳定的位置,开始用完整性的象征来表现自己。

(2)自由与保护的作用

自由与保护,为来访者重新体验到自性的存在,感受到其自性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一个途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尤其重要,这也是卡尔夫赋予沙盘游戏疗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是促发来访者内在力量的前提,是所有辅导和治疗的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自由与保护,安全与安全感,是人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内在的和谐与平衡。而沙盘,则创造了这样一个自由与安全的环境,使人的心理问题或者创伤经验,不再是被隐藏和压抑,而是通过沙盘游戏,获得表现和转化。

(3)自性化与整合性

卡尔夫认为,在自由与保护的沙盘游戏过程中,来访者会重新获得体现自性的机会,发挥出内在自性的作用,获得一种心理的整合性发展。这与荣格所强调的心理分析的目的——自性化过程及其发展是一致的。卡尔夫说:“我们可以把分析心理学所努力实现的过程,也即荣格称之为自性化的过程,理解为去认识人类整合性的过程,在整合性中包含着一种超越相互对立的态度,以及整合对立双方的努力。”在卡尔夫看来,整合性本来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心理特性,3岁左右的儿童,本来都会自发地表现出这内在整合性的倾向,通过他们的语言、绘画和游戏等等。

沙盘游戏的整合性作用,或者说沙盘游戏中的整合性意义,可以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身体与精神的整合、内在与外在的整合、自我与自性的整合。在刊登在《沙盘游戏治疗杂志》创刊号(1990)上的论文中,卡尔夫说:“借助沙盘以及玩具模型,来访者创建起与其内在心理状态相呼应的外在沙盘图画;通过自由和创造性的游戏,来访者的无意识过程,以一种三维的形式在图画的世界中得以视觉的呈现……经过由此而塑造的一系列的意象,荣格所描述的自性化过程会被激发和实现。”

同样,与整合性相反的分离,则会导致心理的冲突,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身体与精神的冲突,自我与自性的冲突等。冲突也会产生异化,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患。卡尔夫确信,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来访者很快就会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接近整合性的。卡尔夫说:“只有当理智能找到回归有意义生活的道路。”来访者的心理内容或内在意象,在沙盘中被实在地塑造与表现。可以说,我们心中的精神性存在,找到了它自己的形体。实际上,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塑造意象的活动本身,可以是一种深层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够获得整合性的体现,美丽的曼荼罗的形状会自然出现。

对于卡尔夫来说“曼陀罗”就是自性的显现,“曼陀罗”中蕴含着整合性,“曼陀罗”中也包含着自性化的发展。这也是荣格本人的思想,荣格曾经说过:“自性化是一种神性的生活,正如曼荼罗心理学清楚地表现的那样。”②自性化也是人格的完善,是以自性为主体的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沙盘游戏中,来访者会重新获得体现自性的机会,发挥出内在自性的作用,获得一种心理的整合性发展。这与荣格所强调的心理分析的目的——自性化过程及其发展是一致的。沙盘游戏的整合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身体与精神的整合、内在与外在的整合、自我与自性的整合。

(选自《沙盘游戏治疗》,申荷永)

第五篇: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潍坊市潍城区一弘教育培训学校 王凤梅

摘要:孩子0-6岁主要是感觉的学习,感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与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让孩子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达到肌肉松懈和舒解压力的目的;能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设计及组织适合孤独症儿童能力和兴趣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关键词:自闭症

游戏

儿童

快乐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缺乏社会性互动、言语沟通障碍、行为刻板重复是孤独症的三大特征。从社会互动来看,自闭症可以分为孤离、被动及主动但奇怪的三种型式,其中以孤离及被动型的人数最多;从言语沟通来看,大多数言语很少,严重的几乎终生无语,有的会说话,却常常自言自语,鹦鹉学舌;他们的兴趣狭窄,活动材料或用具十分简单,所玩的假扮游戏非常有限。社会互动障碍,沟通障碍及假想能力的障碍三者之间又彼此互相影响。要同时改善自闭症者的社会互动、沟通及假想三方面的能力,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一、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

(一)游戏与运动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之外,游戏也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孩子0-6岁主要是感觉的学习,感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与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最佳形式。

(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认知理解、社会适应、语言表达、运动协调等方面与普通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造成他们不知怎样与同龄人沟通、游戏,不能很好的、灵活的遵守游戏规则、社会常规,无法在情绪和人际上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连结,一些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它沟通技能的缺乏等。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孤独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都非常有限。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

二、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的作用

自闭症儿童主要障碍表现在情感障碍、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感知觉异常、认知理解缺陷等。游戏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参与能力、专注力、感觉统合能力、感知觉、模仿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增进自闭症的情感,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1、提高儿童的观察力、专注能力

游戏可培养儿童学会观察,并去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

我在个训课上与茜茜玩《大拇哥》的游戏,说完“嘴巴尝尝”,老师要咯吱一下孩子,做过几次以后,每说玩“嘴巴尝尝”,茜茜就笑眯眯的盯着我,做好防备,等着我去咯吱她,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还学会了主动表达:“老师,你别挠我了。”

在集体课上玩这个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很好

在团体接力游戏中,接力时两个小朋友要击掌,小朋友相互击掌时,渐渐的学会注视对方。

2、提高儿童精细、身体协调、感觉统合能力。

(1)游戏可以儿童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通过游戏能让儿童自然地发展走、跳、跑、平衡等能力。玩时使大小肌肉活动起来,在玩耍中使大脑神经对深层的感觉进行

有效地统合。把孩子的运动融入游戏中,孩子们更喜欢。小班的孩子,尤其是自闭症小班的孩子,主要是动作的学习,比如“翻山越岭”的游戏:孩子先侧翻滚,然后膝盖着地爬过圈,再跨过障碍物,最后把篮球投入篮筐。孩子在游戏中自然发展了整个身体的能力及手眼协调的能力,提高感知空间位置的能力。

(2)“蚂蚁搬豆”的游戏,孩子们爬到终点后,家长说:“背背。”孩子爬到家长背上,搂住家长的脖子,家长驮着孩子爬到起点。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手部抓握能力、提高指令的理解能力、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3)拉小滑车的游戏锻炼孩子的手部抓握能力及力量,同时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及与人的互动能力

(4)《大拇哥》游戏,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伸食指的能力及以另一只手各指尖碰压的能力

3、提高儿童的模仿能力

(1)玩《大拇哥》的游戏,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然学会了模仿伸食指指五官的能力

(2)在音乐律动游戏中,老师根据音乐编排了适合孩子们做的动作,有很多对动物动作的模仿,如,兔子跳,小鸟飞等;对劳动、工作及日常生活动作的模仿,如,洗手、洗脸、刷牙、梳头、开汽车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

4、提高感知觉能力

律动游戏是身体伴随音乐变换动作,在听觉刺激的同时眼、耳、触觉、身体各部位都得到了感觉的锻炼。

在“摸口袋”的游戏中训练了孩子的触觉感知能力。

5、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

比如老师教孩子儿歌“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脚背上,脚背脚背摸摸。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膝盖上,膝盖膝盖碰碰。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肚子上,肚子肚子揉揉----”引导孩子做动作,让孩子通过游戏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区分不同的动作;老师唱歌“我的小手往上爬,一爬爬到头顶上;我的小手往下爬,一爬爬到脚背上。”一边唱孩子一边做动作。这样,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头顶、脚背、上、下。

康康是个语言较好的孩子,在学习相反的词时我与他玩“拍拍手、对对子”的游戏,孩子很喜欢:老师边拍手边说:“康康、康康听清楚,老师和你做游戏,我说大,你说啥?”孩子紧跟着边拍手边说:“老师、老师告诉您,您说大,我说小。”老师紧跟着边拍手边出题:“我说白,你说啥?或我说多,你说啥?”等。孩子对游戏熟悉后,由孩子出题,老师对题。

6、提高语言能力

包括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

(1)在“走走停”的游戏中,孩子们听到老师说“走”时开始走,老师说“停”,孩子们马上不动;训练了孩子的听的能力,同时孩子身体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2)再如“接龙游戏”训练的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老师开始说“我爱吃苹果”,孩子接着说“我爱吃葡萄”-----;老师说“我看见汽车”,孩子说“我看见飞机”-----

7、提高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1)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比如“二人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2)现在的康复新理念以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为主,以适应社会生活。躲猫猫的游戏,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沟通目标有所不同,从开始的对人的关注意识到加入语言的沟通,以至轮流等规则的理解和到与其他更多伙伴一起玩。

(3)培养孩子的游戏兴趣,孩子喜欢后中止游戏引发孩子沟通的动机,提高孩子主动沟通的能力。

8、提高理解及遵守规则的能力。

儿童的游戏,无论多么简单,其中都包含或多或少的规则,例如游戏“丢手绢”,游戏时,小朋友丢完手绢要去抓丢在背后手绢的孩子;抓不到要坐在这个孩子原来坐的地方 ;如果被抓到要表演节目。孩子要理解这些规则并能遵守规则。

9、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觉得游戏较之正规上课而言,是较为自由的,孩子投入游戏中,自然行为问题得到改善

比如,泉泉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逃避行为;不愿干就拍手、蹦跳。而在游戏课上,孩子很配合,表现很好,所以,用游戏的方式把训练目标融入进去,可以减少孩子行为问题的出现。

三、游戏形式的分类

(一)一对一游戏,即为一个训练员或家长与自闭症儿童二人之间的游戏,比如感统课上的游戏,个训课上的游戏。此类游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完全顾及小孩的兴趣及爱好,并能依据其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自由地也更精确地设计,其不受场地,时间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集体游戏,通常是在学校小组课与游戏课上体现。

1、操作性游戏。主要是锻炼小朋友的大小肌肉,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改善其空间概念。

2、比赛性游戏。主要培养孩子的运动力,培养其轮侯参与及建立输赢的概念,让孩子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亦可增加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1)单人比赛。游戏的重点训练目标在于给儿童建立输赢概念

(2)双人合作比赛。游戏要求由两人同时去做,需二人协力方可完成的项目,如“两人三腿”,亲子互动比赛游戏等等。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小朋友与人合作能力,增进与他人情感的交流。

(3)团体比赛。即游戏的胜负是以最终团队成绩来衡量。在游戏过程中,让小朋友树立团队精神。如“长跑接力赛”

3、理解性游戏。游戏的难度较高,且游戏规则完全是一些认知理解性质的活动。比如,“听数字,抢板凳”的游戏,孩子在听到老师提前指定的数字后开始抢坐板凳,孩子要理解这个数字就代表“抢坐”的意思,同时还训练快速的反应能力。

4、假装性游戏。

让孩子假装扮演实在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习得社会学习技巧。孤独症儿童较缺乏在这方面的能力,主要适用于能力较好的儿童。如:“老鹰抓小鸡”“过家家 ”

游戏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互相渗透和融合,只不过是游戏所设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而一个游戏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儿童参加该游戏的参与程度,是否能满足儿童需求,以及它们能否激发儿童从事游戏的欲望。

四、总结

在孤独症的训练中,家庭和学校起主导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孤独症儿童初期更适合家庭的疗育,而家庭的训练最好的形式便是游戏。我们必须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并精心地为我们的孩子设计及组织适合其能力和兴趣的游戏,每天都给孩子安排游戏活动,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得到放松,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并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下载粘土游戏的治疗性功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粘土游戏的治疗性功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沙盘游戏治疗简介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简介 什么是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也......

    沙盘游戏治疗简介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简介什么是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也在......

    粘土教学计划

    粘土艺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低段的学习和心理特征,此阶段以培养学......

    儿童自闭症及其游戏治疗综述

    儿童自闭症及其游戏治疗综述 摘要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弥漫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婴幼儿期。此类儿童具有社会交往的障碍、语言交往的障碍和异常的行为与兴趣......

    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综述

    牡丹江地区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研究 刘建梅 于文哲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57000 [摘 要]: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障碍、......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历史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历史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1890-1973)自幼喜欢读威尔斯的作品,尤其是那本《地板游戏》。1928年当洛温菲尔德建立了自己的儿童诊所,准备开始......

    沙盘游戏治疗案例报告(★)

    案例:一个焦虑的个体沙盘游戏 一个对出行感到焦虑的沙盘游戏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李,女,汉族,22岁,刚考上研究生。父母是老师。父母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

    沙盘游戏的治疗步骤

    沙盘游戏的治疗步骤 一、放松:引导来访者放松,让来访者身心放松,减轻阻抗,进入作图情景。 二、指导:向来访者介绍沙盘游戏的沙和水的使用,介绍各种模具的类别和摆放位置,让来访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