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淄博名师课堂听课体会张洪
异彩纷呈与百家争鸣
—— 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经典教学观摩活动
长清实验小学平安校区
张
洪
2015年4月
异彩纷呈与百家争鸣
—— 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经典教学观摩活动
当坐在淄博大酒店的礼堂里时,内心是多么激动,因为终于可以一睹全国著名专家的风采了。经过两天的听课,自己的精神受到了一次洗礼,真真地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内心充实着一种感觉,那就是:精彩课堂纷呈,百家争鸣无限------既有情境教学流派的精彩演绎,亦有翻转课堂的专家引领,更有绘本教学专家的经验介绍,还有“静心”课堂教学艺术的真实展示,更有“扎实课标解读的专家讲座”,真的犹如语文武林大会在上演。他们分别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林莘、李伟忠、丁雪飞、姜树华,台湾最具影响力的语文教师何绮华女士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课堂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技艺,精彩的讲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下面我将这次学习的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尊重生命,彰显个性
我们总在说,当教师的一定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权利。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课《急吼吼》就给了我这样的感受。课刚开始,宋老师就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说:“孩子们你们课堂上想尿尿时敢不敢上厕所呀?”小朋友们都说不敢,可是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没关系,只要你想去就去,尿尿要比任何事都重要,”简简单单的话语让我深为感动,在这么重要的课堂上,让孩子可以自由下课到厕所,这是我所听过的课中对孩子说这样的话的第一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更是如行云流水,在不知不觉中,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孩子悄然知道了写话的方法与技巧,把传统的看图写话课演绎得如此与众不同,如此水到渠成,我想一是得益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二是教学题材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说起来要轻松得多,在交流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孩子才能够走进人物角色中,做到本我与文中角色地相融。三是在一次次的教学情景中让孩子身临其境,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课堂的精彩呈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一环节表面上是在说“急吼吼”小朋友,其实是在引导孩子们说自己的生活。有时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在教学整体说话环节,宋老师引导:“现在你就是急吼吼,我是严厉的王老师,说吧,你怎么迟到了?”当一个孩子说,没有人喊他起床的时候,宋老师又要给他的妈妈打电话,让一个女生扮演妈妈的角色。“妈妈”演得是活灵活现,她捏着嗓子说:“我喊俺孩儿了,俺孩儿就是不起来。”学生们捧腹大笑,把听课的老师都逗笑了,我想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管写什么都是快乐的,他们会尽力写,还要尽力写好。写得不只是漫画中的笑„„而这些都是宋老师用真爱带给孩子们的。不断回味着宋老师这堂童漫作文课,仅仅是教孩子们说话的技巧,表达的能力吗?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充满灵性的课堂。
二、让思考在静中产生能量
反思我们现在的课堂总被一种热闹得不能再热闹的场面所取代,孩子们在小组内热火朝天地讨论,但静心思考的画面几乎于无,林老师的课堂却让我大开眼界。首开课,她就让孩子学会咬耳朵,低声细语告诉对方,不让第三个孩子听见,这样纷乱的课堂一下子变地安静下来,孩子们在静悄悄地私语中交流着各自的智慧与收获。这样既有思考的余地,又为孩子的交流留有极大的空间,真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作文课是大部分学生比较讨厌的课,他们害怕写,通常是被字数,被各种要求所束缚了。但是如果让他们说,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很积极,而且说的很好。而林老师在《笑》的作文课中,一开始让学生看图片,观察不同人的笑,听不同的笑声,然后让学生闭眼回忆,同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眼、口、耳都参与集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不只是“写”作文。课的后半部分,林老师让学生尝试表演灰太狼的笑的几个变化,这一卡通形象是学生耳熟能详并且喜欢的,让学生去模仿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也不仅让表演的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笑的特点,也让观看的学生学会从眼神,嘴型,声音各方面去抓特点,抓典型。这样的互动,让“笑”不仅书写在作文本上,更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这样的一节课,有图片,有笑声,有表演,让学生动用了全身的每一个器官,可谓是一节“多媒体”的作文课。这样一节生动多样的作文课有谁会觉得枯燥?有谁会觉得无话可说?又有谁觉得无字可写呢?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兴趣满满的想看到每个人不同的笑容,更想用自己的文字去记录他,并与人分享。
现代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的生活也是多彩万变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学会跟上学生的脚步,学会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学会用他们的耳朵去聆听,从他们的世界中提取有利因素,把这些因素进行艺术加工,融入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让他们发觉上课的乐趣并且喜欢上课。
三、依标扣本演绎古韵悠悠
如果说林莘老师为大家演绎的是静悄悄的课堂文化,那么姜树华老师则以一篇古韵味道十足的《东施效颦》让我们不断喝彩叫好。这是一节依托教材,依托课标,用教材为例来演绎语文课程的精彩课例。教给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教给孩子们朗读的技巧,真的是在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古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姜老师很重视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通过生自读、指名读、师范读、生跟读、男女声分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慢慢地从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最后读出了古文的味道,霎时,整个会场仿佛成了诺大的庄子学堂。
五年级孩子初次接触古文,他们对古文的一些表达习惯还不甚了解,因此姜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全文大意:第一句,通过播放录像,观察比较东施、西施的样子,引导学生想象:东施看到西施从街上走过的美,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在指导朗读中,引导学生读书要读出内心,读出情感,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通过读出“频”两次出现的不同感受,对比出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第二句,鼓励学生试着看画面,给画面配上解说词。“东施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邻居们见到东施效颦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并引导学生想象并补充画面,再次感受东施效颦的丑。
姜老师重视引导学生领悟古文表达特色,学会理解古文的方法。古文在表达中经常用到“之乎者也”,教学中,姜老师通过讲解“之”字的多种意思,帮助学生掌握翻译课文的方法。并补充“一字义变”的例子和学生交流,最精彩的片断就是对“妻子”“走”字的理解。这里老师设计了一个情境,请了一个学生当贫人,然后老师委屈当他的妻子,另外找了一个学生当他的孩子,表演看到东施后的表现。然后问:“书上写的是妻子,你为什么还拉着这两个孩子呢?”让孩子们理解古文里的妻子是妻子和孩子。那个孩子拉着大家走,于是老师追问:“是走还是跑?”学生说:“跑。”“你还不跑?”于是孩子拉着老师和孩子们跑起来了,全场大笑。通过生动有趣的师生表演,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的“走”即“跑”的意思,从而领悟古今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要记住理解古文的规律:一字一词、一句意会、一字多义、一字义变等。
姜老师通过与孩子们交流“你怎么知道东施长得丑”这一话题,并从文中及课外知识中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通过品读第二句,观察其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体会古文的音乐美、对称美和节奏之美;通过让学生畅谈“东施这一频,引起轩然大波,她回到家里,百思不得其解,你们来给她说说道理吧”,这样,在轻松的师生交流氛围中体会其中寓意„„为了让同学们对古文中这种描写理解得更为深刻,老师又出示了《陌上桑》中的一段对罗敷的侧面描写。然后让孩子们仿照着来写,用古文写更好。起初我担心孩子们写不出来,没想到几分钟后一句句带着古文气息的句子诞生了。比如“少者见之,则哭闹不止,老者见之,弃拐杖而去之走”等等,让现场掌声不断。又一次体会到了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会还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四、情理课堂与翻转课堂地精彩地相融共生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翻转课堂”由原来的“教师主导信息传递,学生自主吸收内化”,变为“学生自主信息传递,教师主导吸收内化”,这是一种教学内在逻辑的颠倒。其实质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到注重学生“怎么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契合当下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如果不拘泥于网上学习与微视频呈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变“教—学”为“学—教”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实践。他在教《莲叶青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关爱,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景,让学生想象:
一日,天空瞬间乌云密布,在外劳作的祖母„„
一日,调皮的二哥将吃剩的鸡骨随手扔在了荷花缸里,祖母„„
一日,表姐发现一只小蜘蛛悄悄地在莲叶间织起了一张不起眼的蛛网,祖母„„
到这儿,祖母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她是一个酷爱荷花的人,在荷花成长的过程中花费了常人难以相信的功夫和精力。
总之,这两天的课给予我很大的启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以孩子的生活及兴趣点为基准,要踏下身子学地教育教学理念,让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我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第二篇:名师课堂听课心得
“名师课堂,小学综合”观看心得
靖江市越江小学
包艳琴
3月20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江苏省“名师课堂,小学综合”的一节以“爱心义卖活动策划”为题的综合实践课,并听了张老师的综合实践经验交流,真的是受益匪浅。通过听课学习,我这个初涉综合实践大课堂的新兵对该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同时,也明确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下面就将我对该学科浅谈几点认识:
一、上好综合实践课,意义重大。
这次的名师课堂观摩,让我真正了解了综合实践课开展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科课程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及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的明显优势。综合实践课能做到其他学科做不到的事情,给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孩子独到的眼光,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学到本领,带着本领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改造和创新之中去。
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源自生活。
我常常在想,综合实践课上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张老师让我找到了答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的课程。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都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善于挖掘生活社区蕴涵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因此在主题的设计上要将所谓的“热点”“关注”问题,化解到平时的生活中,顾及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张老师的爱心义卖,不正是来源于学雷锋活动学生的麻木问题吗?张老师是个有心人,她将发现的问题变成上课的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充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想自己,我缺少的是发现问题的眼睛,缺少的是把生活中的问题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的链接。做综合实践课的目的是什么?我似乎很少去思考,从没有想到它会改变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三、综合实践课上的主导是老师,主角是学生。张老师在对学生学法指导方面做得很好,做到了及时点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准确评价、引导,使学生有成功的心理体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张老师在看到各组同学的讨论初见端倪的情况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各组心目中的策划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张老师既扮演了学生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的形象,整合每个小组成员的创意思想,又在技巧和方法上及时给予帮助和指正,这就使整个动手操作过程扎实有序,活而不乱。
小组合作学习时,由扶到放,有效进行。张老师先带领大家统一商定活动时间、地点,再让各组学生先讨论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就为学生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打下很好的铺垫,也为学生的合作共赢提供了保障;最后再选取方案集体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发挥孩子的特长,鼓励他们擅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 力。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堂课,教师在言谈举止中渗透了自身的知识与涵养,教学语言的功底颇深;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又渗透出自身的功底之深、设计之巧妙,教法之灵活,应变能力之强,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陶行知曾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我将认真反思,在反思中继续提升,搞好综合实践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多多探讨课堂模式,虚心好学埋头钻研,力争将此次学习的先进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大面积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质量,使每个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课。
第三篇:“名师大课堂”听课心得
聆听古志田老师《折扣》一课后感悟
新安镇小 杨清燕
2016年3月18到20日,在数学副科长黄洁老师的带领下,我到南宁体育馆参加“名师大课堂”观摩活动,听了8位名师9节数学课及各位名师的精彩点评,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在新旧思维的碰撞中,自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参加这次观摩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古志田名师《折扣》这一节课的感受。
“打折”这个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他们对打折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真正能够解释清楚的并不多。
古老师的这节课是现实的,有趣的,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是数学和生活联系的极好体现。他先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例子分析,理解折扣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1.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古老师的导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商场打折的广告入手,用小雨一家五一自驾旅游前到商场购物活动的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平淡之中见真实。在师生的互动与讨论中,学生逐步理解“折扣”的认识,从日常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科学的理性认识。理解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然后思考原价,现价,折扣三者的关系,得到数量关系“原价x折扣=现价”,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可以解决“已知原价和现价,求折扣”以及“已知现价和折扣,求原价”的问题。沟通了折扣与百分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百分数的知识体系。
2.采用了高效的“135”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学要贯穿一条主线,达成三项要求,抓好五步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了知识的迁移。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解决有关折扣实际问题时,采取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去分析,去思考,想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了方法的优化。他在依据教材的前提下,在“拓展新知”部分增加了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小雨要买原价是100元的运动鞋,商场采用以下促销方式进行清货,①打五折、②买二送
一、③买100送50元购物券”。如果你是一位聪明的顾客,你会选用哪种促销方式去购买,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说明理由。”学生们结合自己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购买方式,都各抒己见,作出解答。还有“小雨要购买一套运动服,他从广告上了解到:A商场9折,B商场8折。你建议小雨上哪家商场购买?为什么?”两家商场打折的优惠措施不同,学生有说去A商场购买,有说去B商场购买,也有说不能确定,因为A、B两商场这套运动服的原价都还不知道。这时屏幕出现商品原价:A商场300元,B商场400元。现在你打算让小雨去哪个商场购买比较实惠?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等,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深刻体会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3.新教材和老教材的重要区别在于,取代了旧教材中大量的练习题的是训练学生能力及指导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相关知识,古老师在反思中提到了后面习题的改进,不觉眼睛一亮,如:⑴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⑵小雨一家要买运动器材,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运动器材甲商场打九折出售,乙商场打八五折出售,哪个商场售价便宜? 你是怎样想的?(无法判断,因没有告诉这款器材的原价.);⑶一盒羽毛球和一副羽毛球拍都打七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 降价的钱数不同)这样的开放性的题目更能体现打折的本质,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
总之,听了这节课,我收获满满。
第四篇:张翠琴:“理想课堂”听课体会
“理想课堂”听课体会
海门实验附小 张翠琴
今天下午,我们参加海门市小学 “理想课堂”建设示范引领活动,有幸地听取了吴建英、王敏两位校长为我们呈现的两节精彩的语文课。两位校长真正地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理念贯穿到课堂中。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本,教师一直充当引领和点拨、启发的角色,建构合理的教学方式,做到了教学方法得当,真正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吴建英校长在《钱学森》一课的教学中,精妙地引领学生,精准地掌控课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智慧而精彩的课堂。课堂开始默写了五个词语,重点记忆“富裕”的 “裕”的形,理解“赴美留学”的“赴”。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吴校长引导学生聚焦文中钱学森的语言,挖掘文本内涵,感受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怀。第一处的语言是在教师引导点拨下,通过圈画关键词语、联系当时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品味,逐层深入、披文入情,感受钱学森的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在学生总结出了读懂人物语言的学习方法之后,吴校长出示了学程单,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里交流,倾听同伴的感受,吸纳意见完善答案,在组内分工,准备全班范围的展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感受到当时美国人的威逼利诱,感受钱学森的归国路的艰辛。吴校长顺势布置学生“替钱学森写几句话回击美国人”。课上两次呈现的教室精心设计的学程单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架起了教与学的桥梁,体现了学程导航以学定教的先进理念,不仅让学生有对文本深层的感悟,更有积累运用语言、集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精妙设计。
通过今天的观课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节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操作、交流,体验、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获取成功的愉悦感。
二、设计精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
三、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要持宽容、欣赏的态度,创设和谐的课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树立信心,超越自我。
第五篇: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听课体会
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
学习体会
肥城市实验小学
张伟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了我增长见识的机会,让成长中的我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4月23日和24日,有幸和我校三位青年教师共同参加了在枣庄举行的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我把学习中的点滴收获和大家分享。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聚焦教师的专业成长,共安排了9节课,最后是省教研员徐云鸿老师的总结发言 这9节课中有7节是历年来全国优质课比赛的一等奖,2节是枣庄的老师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的课。执教老师每上完一节课,接着就是名师团队的精彩汇报,汇报执教课的设计理念和前后几次执教经历变化。执教教师再讲自己的成长经历,怎样从一位毫无经验的教师走向名师的。
观看名师的课堂,老师们很幽默,真正让学生体会了“数学好玩”,学生在欢笑中收获了知识,师生关系很和谐。名师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对于孩子的引导、点拨都如行云流水,自然深刻而不留痕迹,他们的课堂严谨不失灵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感觉自己的课堂框在一个小小的框子里,无法突破和延伸。
这次学习对我感触最大的是: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反思名师的经历几乎都是名师团队历时几年打磨一节课,关注细节,细到团队成员就执教过程中的每一句话反复斟酌。同一节课时隔几年再次执教,名师团队成员就两节课的两次执教情景、教学环节的设计逐一进行分析,体现了理念的变化。
我印象最深的是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孙娜老师执教的《长方形的面积》 一课,孙老师从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认知欲望,自然进入新的内容的探究,在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分析,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碰撞认知的火花,不同的方法实际上是对学会初步探究过程的不断深化,在简化的过程中不断的接近于长乘宽的面积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巧妙点拨。孙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小步子走”的教学方法,从课堂来看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堂比较有深度,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提高,孙老师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花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长乘宽来计算。通过学生反复的操作和分析使学生感知面积与包含的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长、宽与包含的面积单位排列方法的关系,从而抽象提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让数学课堂成为了培养思维的课堂。
学习回来后,我把听课记录翻来翻去看了好几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听了几位教师的讲述,我有了模糊的答案。无非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心干好每一件事,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他们的课是经过无数次磨的练,他们的心也经历千锤百炼,在一次次的“修炼”中他们有了新的方向、新的动力。听了他们的好课和报告后我想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憾,更多的是教学及生活的启发!
我还是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的成长路途中面临很多挑战,成为名师是我的梦想。我正在路上,我将一路前行,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