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2: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

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

摘要:剪纸艺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制作简单方便,锻炼了幼儿的手指灵活性,使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启迪,艺术得到了熏陶,又培养了幼儿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幼儿剪纸的方法有:抛砖引玉: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循序渐进:指导幼儿学习基本的技能;授人以渔:引导幼儿自主的学习;推陈出新:支持幼儿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关键词:剪纸

幼儿

学习

剪纸有着特有的文化和审美内涵,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具有源渊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活动能使孩子安静下来,会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让他们的小手灵活起来,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结合年级开展《民族传统艺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与开发》这一课题,班内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剪纸,那如何指导幼儿进行剪纸,让他们感受剪纸活动的快乐,发展他们动手动脑、审美、创造性等多方面的能力呢?

一、抛砖引玉: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要使幼儿的剪纸技巧得到发展,就要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让幼儿欣赏漂亮的剪纸作品,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剪纸前可以播放视频,(过年时,一些山区农民都在忙碌着在自家的窗上、门上、墙上张贴各种剪纸。)让幼儿欣赏各种剪纸作品,观察“老鼠嫁女”、“龙凤呈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新年窗花”“ 十二生肖”等各种剪纸,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充满好奇,体验过年的欢快热闹气氛,了解到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特色,赞扬我国人民的心灵手巧,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还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时时欣赏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如在班级特色区域开辟了展示墙、剪纸区,展示收集来的剪纸作品,教师、幼儿的剪纸作品,师幼合作的剪纸作品,营造了一个剪纸区域,一个展美、比美和审美的大区域,在那里幼儿可以进行自我欣赏、相互欣赏进而取长补短;通过剪纸作品的展示,增强了幼儿学习剪纸、剪出好作品的力度;还在于扩展了师生人人参与展示的广度;更在于孩子们接触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引发创造美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指导幼儿学习基本技能和方法

幼儿园剪纸活动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去剪是不行的,学习一些基本剪纸技能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目标制定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刚开始学习剪纸时,我们从基础开始,尝试让幼儿剪直线、曲线、沿轮廓线剪。先教孩子练习握剪刀,学会操作的方法。学习使用剪刀时可以运用儿歌教学法帮助孩子掌握。例如儿歌“大拇指钻洞,食指中指钻洞,张开大嘴咬一口,好吃的东西进了肚。”“小手伸出来,变成一把枪,伸进剪刀的把手里,轰隆隆,剪刀火车开,咔嚓咔嚓,剪刀火车到站了。”“张开剪刀的大嘴巴,咔嚓一下,咔嚓一下,沿着黑线剪呀剪„„废纸揉成团,放进纸盒里。”儿歌简单易学,念起来顺口,孩子一边念一边按要求反复操作,在练习中很快就掌握了使用剪刀的方法。而学习剪直线,也可以边念儿歌边引导幼儿练习。孩子在念《小火车》的儿歌时,小手也在练习努力控制剪刀沿着直线剪。接下来幼儿可以剪几何图形。幼儿沿画好的轮廓线剪出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然后幼儿是学习沿轮廓线剪简单图案,将彩色广告纸上的人物、生活用具、动植物、玩具剪下来,用废旧幼儿画册等让孩子剪剪玩玩,拼拼讲讲,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剪纸活动。最后在幼儿掌握剪一些最基本的线条后,就可以让他们学习在白纸上剪图形。在剪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从下往上直线一刀就可以成为几角星,而从下往上弯弯一刀就可以剪出花瓣,他们看着自己剪出来的作品,激动万分,纷纷举起来给老师看,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授人以渔:引导幼儿自主的学习

在民间剪纸艺术广阔的海洋中,孩子犹如那正在学艺的捕鱼者,对待初学的捕鱼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授人以渔——渔的本领用之无穷。在教孩子剪纸基本方法时,要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探索:例《剪苹果》:先让孩子们观察剪苹果的步骤图,探索发现出剪苹果的方法是通过折叠,画出来半边苹果,再剪下来。接着幼儿尝试剪出苹果,将长方形纸对边折,剪出苹果的半边形状。然后幼儿进行交流经验,讲述成功的与不成功的区别是在哪,最后吸取上次不成功的教训,再次操作、探究剪出苹果,熟练后可以省去画的一步,将纸折叠后直接剪出来。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主动地学习掌握了剪苹果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会在此基础上,按照剪苹果的方法灵活地剪出其它的水果:梨子、菠萝、樱桃、桔子等。

剪纸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各种剪纸技能,学会许多剪纸方法,还可以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剪贴“小鸟”、“树叶”的两个活动中,我出示一幅写实的小鸟图片、一些树叶和广告纸剪小鸟、几片镂空剪纸树叶,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做比较,从而感受到剪纸作品表现形式的大胆和不拘一格,此外,我还提出问题:“每一只小鸟都一样吗?”、“每一片树叶会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小鸟的形态特征,树叶的镂空效果,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自己喜欢哪只,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广告纸,剪贴与别人不一样的小鸟,自主探索剪出各种颜色、不同质地的材料剪出形状各异的树叶,培养了他们在剪纸制作中的自主性。

四、推陈出新——支持幼儿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幼儿喜欢玩弄剪刀剪纸,掌握了沿轮廓剪、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对角等基本方法,使幼儿的手、眼、脑更加协调,同时也开发了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表达,剪出与从不同的作品。如:在幼儿剪美丽的花时,先引导幼儿观察几种花的大小、形状后,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剪,至于花瓣的造型、形态鼓励幼儿自己用掌握的技能去创造性的表现,使孩子们剪出来的花形态各异,花瓣有四个、五个、六个„„造型奇特,极富儿童情趣。同时,幼儿还添剪出了自己喜欢的绿草、柳条、蝌蚪、燕子、小鸡、小鸭等等,变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

总之,剪纸活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它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培养了耐心,又发展了孩子的手指灵活性,而且使幼儿在智力上得到启迪,在艺术上得到熏陶。剪纸快乐,快乐剪纸,让剪刀成为孩子的玩伴,让他们享受剪纸的快乐,让孩子的童年像彩纸一样绚丽多彩。

第二篇:开展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模版)

教育科研

开展剪纸活动

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毛一帆

◇永仁县城区幼儿园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渊源于民

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 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 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剪纸活动,吸取了我国民间剪 纸的传统方法,从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将剪纸 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提高。

一、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 1.在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收集活动,练就捕捉美的能力

为了使欣赏内容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我们常 常留意相关信息,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及时收 看反映民间题材的电视节目,更是处处留意收集各 类剪纸作品。由于剪纸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于是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甚至抓住外出游玩的机 会,一发现剪纸作品就及时将内容拍下来,回来后让 幼儿欣赏观看。我们还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 片、实物、图片等,并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幼儿展开 深入的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 好奇,体会到民间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 特征,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捕捉能力。

(2)环境布置,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 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 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 向往。如我们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走廊的进口设 计了一个以剪纸为特色的门厅;用师生合作的剪纸 挂件来装饰走廊顶部的水管;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 各种镂空的剪纸作品;在教室中间挂上幼儿创作的 剪纸作品;在墙上张贴幼儿的剪纸作品等。使幼儿身 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3)教学活动,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

幼教研究 2009.1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欣赏剪 纸“脸谱”的活动中,我出示一张写实的脸谱与剪纸 脸谱,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两张脸谱的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作比较,从而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花纹的镂空、图案的对 称。此外,我们还提出:两张脸谱的面部特征有什么“

不同?”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脸谱的特征,从而 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 的真实感受,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幼儿的 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2.在表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引导幼儿学习创造性剪纸的技能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剪还不 行,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还是非常需要的。因此制定 剪纸计划时,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 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如中班 下学期,就从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出发,观看大班 小朋友剪纸的本领,激发幼儿自己想去剪,想去大胆 尝试这种愿望。然后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幼儿亲自动手练习。一学期下来,幼儿就掌握了对 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方法。由于在剪纸过程中比较讲究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 对折、多折和平面剪,于是,我们专门挑选了一些有 趣的剪纸内容,如各种各样的鱼、小猪头、牛头等动物 之类的内容让幼儿学剪。

在剪纸活动中,教给幼儿剪纸的基本方法,把创 造的余地留给幼儿。幼儿进行剪纸活动,需要掌握剪 纸的技能包括剪、刻、撕、挖、刮等方法,但无论是成 人或是幼儿,技能的熟悉和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 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 的形式。如刚开始实施剪纸教学的中班幼儿,对于剪 纸,只会无目的地随意把一张纸进行操作,这时,要

求他们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显然是不符合幼儿 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我们就设计剪小花、剪小 草等内容,让幼儿逐渐地由无目的、无意识地剪,转 入有目的地剪纸,进而设计“春天里的花”、美丽的“草地”等内容,引导幼儿开始有目的剪纸,创造出简 单的造型。孩子们在剪纸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创造 力也在得到培养。

(2)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性剪纸

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注意剪纸作品在幼儿日常 生活中的运用,在趣味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启迪 幼儿智慧。剪纸可以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外,还可以 用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窗花、拉花、吊饰等。剪的脸谱还可以制成有趣的面具,进行操作游戏,如 我们用剪出来的各种图案装饰服装,然后带幼儿进 行服装表演等。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 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促进了幼儿 创造力的发展。

3.在剪纸创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 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内容,进行 创作剪纸。如装饰蛋糕盒,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 案花纹,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然后教师提供一只 白色的蛋糕盒,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每 位幼儿都积极动手,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有规则 的和不规则的,如可爱的小鱼、美丽的小花等,都让 孩子进行大胆装饰。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感受 美的事物,鼓励他们,运用多种剪纸材料进行创作,于是,孩子们剪的剪、撕的撕、折的折、粘的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效果 1.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感

首先提高了幼儿欣赏美的能力。我们让幼儿欣 赏各地独特名俗文化风貌的普遍艺术形式,如每次 剪纸活动前,总是收集一些成品让幼儿逐个欣赏,让 幼儿初步了解并比较陕北与我们云南剪纸作品的特 点。其次去表现美的剪纸作品,如让幼儿在感受《十 二生肖》的基础上,让幼儿去动手操作剪,挑自己喜 爱的动物剪,剪出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也可吊饰、悬挂来美化环境。最后,通过各种剪纸活动创作美。

通过这三步对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可看出剪纸活

动对幼儿美育的教育意义。

2.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在剪纸活动中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 形象来。常而久之,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3.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剪纸活动中,很少有幼儿不喜爱剪剪贴贴。由 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幼儿稍具操作能力后,便可 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个人的造型能力,剪 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象来。因此,剪纸便 成了幼儿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

对幼儿来说,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 现形式一样。他们更注重“实际的存在”而不仅止于 表现“可视的存在”以至于在儿童剪纸作品常出现,一种透明状的表现手法———移花接木法。有很多还

是新鲜的事物,只要幼儿能说出自己的理由、用意,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承认他们。如一次创作剪 《脸 谱》活动中,一个幼儿剪了一张头顶带尖角的脸谱,“

当我问及其原因时,他却戴上他的作品回答我: 我 是奥特曼,我是正义使者。”听到这番话,难道不觉得 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创造吗?由此可见,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

4.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般的剪纸活动,大多以幼儿个人动手剪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单是个人剪,有时时间不够,有的 有了想象,而未能剪出好的作品感到遗憾,总之不尽 完美。因此,创作有些作品时,以五六个幼儿为一组 共同进行集体创作剪,在活动前让每个幼儿都参加 讨论、研究,再进行合作剪,效果则更佳。如在分组 前,让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让他去请几位小朋 友,然后教师参与他们讨论活动,在剪纸活动中再 适宜地指导他们进行自由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并协调布置画面。虽然在起始阶段,幼儿不遵守规 则,剪贴出来的作品杂乱无章,但几次下来以后,幼 儿喜欢了,与同伴能合作了,集体创作的作品就会内 容丰富、形象生动。

幼教研究 2009.1

第三篇: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机关幼儿园李慧宇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那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让幼儿感受创新的存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参与到幼儿活动之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协商,以宽松的心态,鼓励、引导和挖掘他们言行中合理部分,对幼儿的表现给以肯定,并积极提供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有意地给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活动的小天地,设置多种材料:石、沙、棒、纸等,鼓励幼儿去玩、去发现、去想象。

二、让幼儿体验创新的快乐。首先教师要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动物造型时,当他们用大型积木垒成城堡等,尽管这些作品质量不怎么样,但教师应捕捉住幼儿的活动过程,激起他们的创新激情,切忌用成人的思维标准、评价标准限制幼儿,应允许他们的行为超乎想象。教师要毫不吝惜地用美丽的语言激情地描述幼儿作品,让他们受感染,受启发,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创造家,从中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从而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新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三、小心抓住幼儿的创新火花。教学中,幼儿会提出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主动、耐心面对幼儿这种大胆提问的行为,启发、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童话、科幻、寓言等,这些“精神食粮”将会有助于他们学习别人成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给幼儿提供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半制品的游戏材料优点在于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这些材料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从而敢于创新,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第四篇: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关于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心得

人际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技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即使不认识,碰到一起便会相互触摸,以示亲热;年龄大点的则因为共同的兴趣,很自然的在一起玩耍,而孩子的交往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开心,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宝贝与人交往,促进其身心健康。

沁馨现在是一个善于交往的孩子,我们在今年八月来到上海,她九月进入上海彭浦新村幼儿园,最初几天由于身体不适没能上学,并不能及时融入新的集体。到了十月份,我发现她的情绪开始好转,回到家里经常会念叨幼儿园的新朋友了,还会一一分析小朋友的性格特征呢。如今,本学期的课要结束了,她跟班上的小朋友已是非常的熟络,据家长所说,小朋友对她也十分友好,很令人欣慰。而之前幼儿园同班的家长朋友们也跟我联系,说孩子常会想起沁馨,并要求她们打电话给我,想跟沁馨通话。朋友都说,这孩子还真是人缘不错呢!

其实在沁馨两岁多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开朗、善于交往的小女孩,那时由于老公在上海,教育孩子的重担都落在我的身上,可能是因为我性格比较保守,沁馨很害怕陌生人,我记得每次带她出去吃饭时,陌生的长辈想抱抱她,她都会害怕的大声哭,见到陌生的小朋友也不会互相交流,让我很是尴尬。后来,我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注意改变了教育方法,经常带她出去游玩,接触更多的小朋友。最开始,她还不太愿意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有些胆怯和害羞,每次都要我先开口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你是哪个幼儿园啊”、“你几岁了”等等,渐渐的,她在看到陌生小朋友的时候,会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跟他(她)玩啊”,到现在,她会主动的跟小朋友亲近,先介绍自己,再互相认识,最后一起玩耍,每次都会结识不同的小伙伴。

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方面,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供家长朋友们借鉴:

一、培训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交往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沁馨才两三个月时,我就购买了色彩丰富的图书和洗澡书,让她对图书有了初步的认识;当她开始呀呀学语时,教她认识简单的动物图案,并尝试教她叠字发音;一岁多开始,我在她每晚入睡前,给她讲故事或者读唐诗、三字经等;两岁时,她可以用普通话清晰的背几段三字

经和唐诗了。现在五岁了,沁馨的语言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猜想应该是她口齿清楚,词汇丰富,可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们才愿意跟她亲近吧。

二、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树立自信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一样,总有长大自立的一天,所以我和老公都认为应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采取有放有收的教育。在沁馨早前不爱和小朋友交往的时候,我没有强迫她,而是尝试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她和小朋友交往,譬如会带些玩具、小车,吸引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准备小贴纸、小零食,让她分享给小朋友。在她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也会出现争吵的现象,开始我会参与进去,教她想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有效的树立了她的自信心,促进了她独立交往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三、接触不同的环境,丰富知识面

和大人的交际一样,幼儿之间的交往同样也需要共同语言,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能很融洽的互相交谈。

沁馨上了中班以后,我就在寻找一些合适的兴趣班,去了公办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虽然教育师资是很优秀的,但总觉得缺少了思维扩展,最后选择了私立的创意美术中心和一家引进美国教育体系的美语学校。在创意美术中心,老师会用特殊的工具来教孩子画画,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和创意;美语学校,通过高科技白板的互动教学,孩子在全英文环境中用英语学习各类知识,并锻炼了她的演讲能力。开始沁馨很害怕接触这些兴趣班,觉得没有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但是我坚持带她去听了几次试听课,并告诉她“你是去玩的,老师就是带着你做游戏啊!”在参加了试听课以后,她很喜欢那样的学习环境,并且每次都很开心的去上课了。半年后,我惊喜的发现孩子的思维、动手、演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面也丰富了。

常听家长朋友们说孩子很辛苦,这么小就要学这学那,其实我觉得可以换位思考,我们现在的目的不是让她学的多优秀,而是给她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在玩中学习,并在学习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增长见识也提高交往能力。

四、做个乐于助人、诚实谦让的孩子

“要成才,先学会做人”,我们家庭奉承这样的宗旨。沁馨刚出生,父亲就告诫我,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学习知识还是次要的,一定要让孩子先学会

做人,再学习成才。

沁馨上幼儿园之前,我给她讲关于好习惯、乐于助人的故事;在做角色游戏时,有意识的创造动物受伤、娃娃需要穿衣扣扣等场景,让沁馨学会去帮助这些动物和娃娃。在上幼儿园后,她很喜欢回家后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我,有时说到小朋友不会穿衣等,我会告诉她可以去帮助或指导小朋友啊;有时会说到老师夸奖她很棒,我教育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小区里玩捉迷藏,她和一个男孩躲在一起,没过一会,她自己跑回来了,说那个小男孩尿裤子了,走过去看,果然是的,其它小朋友都笑起来。我对沁馨说,你不要笑他哦,因为你如果笑他,他会觉得更不好意思的,她接着就说:“是啊,我们以前也尿过裤子的,没关系的,下次注意就好了”。就这样,她跟这个男孩成了非常好的伙伴哦!

以上几点是自己的一点心得,挖掘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爱、用心走入幼儿的心灵,重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心理发展,就可以让宝宝们健康成长!

第五篇:浅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可见语言与智力密切相关。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词汇量日益增加,通过发展,孩子可以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小学学本式成长课堂提出: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使师生之间实现民主人文的发展关系。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那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丰富幼儿生活,创设语言环境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在开学时,我们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些绿色植物,让他们自己种植与照料,以便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增强幼儿的责任心。有的幼儿非常负责,每天都去给自己的花草浇水,边浇水还边进行观察,观察别人的同时也观察自己的。看到这一情景,我便灵机一动,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大家听。有的说,我看到了嫩绿的叶子,有的说,我看到了美丽的小花,像五角星一样的,有的说,我看到了吊兰的叶子是细细长长的,还从中间向两边垂下来呢……孩子们说的是兴致勃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大家。于是,我便趁势引导,让孩子们每天都去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一次,一位看到自己的花开了,就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的花开了,是红色的,真漂亮,闻起来还有淡淡的清香呢。”听到这,我不仅为他鼓起掌来,“你说的话和你种的花一样漂亮,再接再厉,好吗?”听了我的表扬,他那高兴劲就别提了。看来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使幼儿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在幼儿直接感知中就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二、从日常生活入手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觉、知觉。幼儿园的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表现以语言表达为主。然而,当前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往往参差不齐。如说话意识不强,语言活动中有嗫嚅等不良现象出现,这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平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了课堂语言活动,忽视了对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语言的开发;重视知识以及词汇灌输量的多少,忽视课外丰富幼儿知识,注重语言活动中教学内容的规范化,过多地使用图片、静物等教具引导,忽视幼儿通过体验实际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观察以发展其能力、模仿能力和听说能力;注意强调了集体中的整体观念。这些都抑制了幼儿的自由交际活动和对其个性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进行交际,正确地表达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积极因素,鼓励幼儿亲自去看、去听,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如下午吃点心时,是用圆形的小糕点,在幼儿认识香喷喷的糕点是圆形的时候,我就进行即兴提问: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什么东西是香喷喷的?幼儿纷纷回答出:皮球是圆形的,火车轮子,汽车轮子是圆形的,还有太阳、钮扣等等也是圆形的。苹果、香水、蛋糕等是香喷喷的。

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话,诱发幼儿积极发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样进幼儿园的?”“路上的行人看见下雨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学的?”这时幼儿一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你作介绍。又如:忽然下雨,就问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下雨的?雨声怎样?为什么雨一会又不下了?幼儿在亲身观察、思考后,都能说出小雨的声音是嘀嗒嘀嗒的,象小闹钟走动一样,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哗啦的,象流水一样等等。由于幼儿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教师又及时进行启发诱发,使幼儿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语言练习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水平。

三、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用“词的扩散”训练幼儿说话能力,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这种口头造句是语言练习最简单的形式,由口头造句开始,逐步引导幼儿用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在一次餐前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认字,由于配有插图,孩子们看着比较新鲜,因此学的时候也是兴致盎然,但在认了几个字之后,虽然孩子们兴趣颇高,可我总觉得这种形式好象过于呆板,孩子们仅仅只是认识了这个字,该如何运用却还是个问题。在认“水”这个字时,我灵机一动,请孩子们给“水”字找朋友,并比赛“看谁找的朋友多”。这下课堂可活跃了,孩子们积极动脑迅速举起小手,眼巴巴地盼着我叫他回答。由“河水”、“水果”、“开水”“水流”到“我喜欢吃水果”、“河水清清的,很干净”……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原先的字发展到词再到句,既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又起到了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丰富幼儿的词汇。如在仿编诗歌《秋天的画报》时,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用其他水果替换诗歌中的水果或色彩进行诗歌仿编活动,有的幼儿编道:黄澄澄的香蕉,红彤彤的草莓,绿油油的西瓜。还有的幼儿编道:黄澄澄的香瓜,红彤彤的桃子,金灿灿的橘子,亮晶晶的苹果……幼儿不仅在仿编中积累了“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等表示颜色的词,还在仿编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从故事入手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打动幼儿的情感,还可以随机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记得有一次,下午班,等我从午睡室与最后一个起床的孩子来到活动室时,活动室已经一片喧闹声,为了先稳住他们,我问:“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听!”这时,我忽然想起应该在讲故事时善于启迪,给孩子自由想象的机会。于是我在给孩子们讲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狐狸骗了乌鸦的大肥肉,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这一下,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有的说,正当狐狸要吞那块大肥肉的时候,早已躲在一边的乌鸦一下子飞了起来,用尖嘴啄狐狸的眼睛,狐狸痛的“哎呀”一声,肥肉就从嘴里掉下来,乌鸦叼起来就走了;有的说,乌鸦“哇”地大叫一声,请来许多小蜜蜂,把狐狸刺得满脸是大疙瘩,肉就夺回来了;有的想出一条“妙计”,乌鸦看到狐狸把肉叨在嘴里,就对狐狸说:“这块肉是有毒的,我正要把它扔进大海里去呢!” 乌鸦等狐狸回答时再乘机把肉夺回来......这种给孩子创造自由想象机会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在飞驰的想象中得到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本式成长课堂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是以达到高效率、好效果、活气氛的精品课堂。这样的课堂模式是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与新课程改革一脉相承的,有着科学的管理和精湛的教师队伍的创新模式。

它是促进学生好学、学生主动学的新课堂模式。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呀呀学语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造多听、多说、多看、多摸的机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 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一、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 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 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班的赵瑞华小朋友,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 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 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因为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于是,我 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2.反复、多次的尝试,让幼儿练说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正式的数活动前,一般都要进行2~3次的非正式活动,而在每 一次的非正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又都会有多次选择、操作材料的机会,多一次操作的机会,就多一次练习说的机会。如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经 验积累的情况,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动,而在每次的活动中,一般每个幼儿至少能玩到1~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动下来,每个孩子有3~6次的操作机会,那么就有3~6次的练习说话的机会。由此可见,非正式的操作活动给了幼儿更多说的机会,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效的。

二、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主题、生活的经验,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 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幼儿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幼儿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有话要说,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 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 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 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

2.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 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 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 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 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 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自然、形成的习惯,让幼儿会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 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

下载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剪纸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剪纸兴趣的培养

    小班幼儿剪纸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幼儿前进的动力,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小班幼儿脱稿自主创意剪纸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下是我们在活动中所总结的......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全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有专家提出,早期的社会化是整个人一生的基础,如果幼儿的社会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那么他的心理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新《纲要》贯彻实施,给幼儿的社......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直辖市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教案

    组员:王露 盘雅歆 彭雪茹 刘妙 刘淑芳 施小欣 黄胜焕 吴永恩 朋友多,我快乐(大班) 一、 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在说说、看看、玩玩中指导幼儿大胆主动、礼貌及乐意交朋友,且教育幼......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潘静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合集5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鄂丽萍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动脑设计新鲜的内容,找有......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来源: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2011-04-06 责任编辑:wanghui 我要评论 我要提问 进入育儿论坛 【导读】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

    浅谈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