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 文 听 课 报 告大全
语文听课报告
扶余县第三中学王忱
相互听课评课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搞好听课、评课,对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学期我在全面听课的同时,侧重本学科课程,全组教师的课基本上都听了一遍,大约40节,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做一简要总结,和大家共同来分享和探讨,期望有更多的朋友来关注高中语文新课改。
授课教师成熟的教态、教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亮点: 首先,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新课改的春风温柔地吹进了高中课堂。在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减少了,个人表演作秀的成分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眼中有“(学)生”了,心中有“(教)法”了,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这种教学理念的变化,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变得富有生机起来。不知多少次,孩子们充满睿智的思考,动情入理的分析,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生动的表达博得老师和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渗透在课堂的方方面面,三维目标的有效结合也给课堂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总之,这样的课堂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新课程万紫千红的春天。第二,教材处理取舍得当,彰显教学重难点。不再是以前的从始至终,剖析麻雀,零敲碎打。当然,该有的教学环节一定不能随意舍去。语文课堂的一般环节包括导语、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深层探究、延伸拓展、课堂小结这几个部分。这些环节一般来说不能随便删减。对文本重难点的解读分析也绝不能舍去。比如周作艳老师讲《小狗包弟》一文中最后关于人性丑恶的问题的剖析就突出深化了重难点,但教师处理的却显得简略,这就使得文本深度挖掘透彻。林小红老师讲《荷塘月色》中对重难点段落“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的玩赏、品味和拓展显得非常到位。所以,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取舍得当,收放自如的课堂。
第三,设置有用有效的课堂环节。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首先明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本人或者学生读出,速度稍慢中间有停顿较好,贵在直接鲜明地亮出目标。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力争做到三个字——“实、少、小”。所谓“实”就是切实可行,不空泛,不过于拔高,设置当堂就能完成的目标;“少”即目标不要设置太多,一般二到三个为好;“小”即切入点要精要巧,不可过大过高。再次,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课堂中“学生合作”的环节,学生常常热烈地讨论,往往人声鼎沸,但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热烈不等于深刻,安静不等于平淡,有时不妨让学生沉下心来安静地思考,仔细推敲挖掘,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问题设置很有价值。刘恩博老师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教师设置了“蔡元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探究,这就需要学生在文本中找到支撑自己答案的有理有据的内容,并在学生的回答中互相碰撞并修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所以,这个问题就设置得比较合理比较有价值。最后,再来谈谈课堂环节中的“拓展延伸”部分的处理。“展”就是面宽,“伸”就是有深度,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能力目标的基础上,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这个环节要避免强行硬加的东西。一些老师的设计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这种课堂的延伸是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成的,比如高原老师讲《小狗包第》的“拓展延伸”环节就让学生对此写一篇推荐词,向你的一位好朋友介绍这篇文章。这个拓展延伸就很漂亮,学生在想推荐词的时候,就肯定需要对这篇文章再次梳理,他一定会再次返回到文本,然后找到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理由表述出来,这样的延伸就让人感觉到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总之,在预设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老师们以提高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能力为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环节,真正走入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四,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在多姿多彩的课堂中,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课堂提问是直接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点,所以,课堂提问的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既不过难也不过易,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指向性明确的,能够体现思维品质的问题。比如朱小会老师讲《动物游戏之谜》时就始终围绕着“谜”来层层设问,显得思路清晰,指向明确。提问这个过程最能体现出教师的素养,在自然生发的过程中显现出教师功底。
第五,就是老师特有的语言魅力。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
当然,所听的课程不是没有不足的,以下几点听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教师要因势利导。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给予适当的点拨,必要时要以设问的方式完成,但原则是:结论主要是教师点拨,学生总结。教师要随时板书,最后串点成线,水到渠成。我建议在课堂中要注重每个环节的阶段性小结,阶段小结和课终总结有明显体现。
第二,教师要知行并重,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从某一角度来说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有时是表象甚至是暂时的,而能力是内在的和恒久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课堂才能亮点频现,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效、更主动,才能势如破竹,事半功倍,得心应手。培养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让他们会说、善说、善辩,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内在体现,现阶段我们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严密性。语文教师在学生面前都要讲书面语,做好示范作用。
第三,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课堂上不要只见知识结果。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综合的教学活动,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上来说“能力标”和“情感标”比“知识标”更为重要。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生成,即学生已经融入课堂,有问题意识并且有令人称奇的表现。
今后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
第一,个人的基本业务素养提高要从钻研教材做起。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把枯躁无味的知识上成使学生乐学的精彩趣味课,需要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能驾驭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有的课为什么达不到既定目标?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根本原因是对高中阶段的所有教材没有融会贯通,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更谈不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还是要从钻研教材入手,从整体上把握高中阶段的知识能力结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个人业务成熟,专业精通,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加强反思,准确领悟新课改理念的实质,努力锤炼自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不再固定于一两种现成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大胆探索,尝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用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第三,要始终如一地贯彻“以学论教”的思想。教学不能唱独角戏,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有教无学不是教学,有学无教当然也不可以。教学目标是要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任何教学都是在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基础就是学生的素质,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教师要充分尊重学习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学,今天的“用心教”是为了明天学生的“自主学”,为了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教师要积极地采取或变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
这学期的听课,留给我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审视问题的另一种角度,是教改中的一次再思考,它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给新课改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初一李晶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听课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
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
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6�7�6�7。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色显朴实。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较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或言简意赅的问题、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六、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天赋他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可以说这次语文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王晓林老师她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通过讲授五柳先生做到分析文本又将先生的品格、嗜好誉为一棵大树的形象首尾呼应直观生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听
第二篇:《穷人》语文听课报告
《穷人》语文听课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穷人》语文听课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听了许多特级教师的课,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绍兴县实验小学的金明东老师。金老师上得是《穷人》的第二课时,他希望学生能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金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金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之时,问:谁愿意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许多学生都不愿意举手,可能是因为紧张,也可能因为老师还没出题,大家不敢贸然行事。但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问:我还没出题,你怎么敢举手呢?学生回答说因为我自信。老师当即表扬了他,并说机会是属于那些自信、有勇气以及准备好了的人的。随即出示了5+2=?这么一道题,其他同学看了恍然大悟,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无形之中被激发出来了,还很巧妙地引出了课文的内容,为这堂课最后的5+2真的'等于7吗?这个引人深思的环节埋下了伏笔。更巧妙的是,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围绕着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着的四件事情展开的。
金老师先让孩子们读课文,找找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桑娜的忐忑不安?再让他们细细品读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大家都发现这四件事情在文中出现时顺序颠倒,于是老师就让学生们排列一下顺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桑娜想问题时顺序会颠倒,而这四个排列完的四件事情却是整堂课展开的线索。而且讲解时,这四件事情与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未出现任何的矫作之势。
二、循循善诱,开拓思维
金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非常的沉着,一点都不着急,真正做到了循循善诱。比如说,学生在文中找能体会到桑娜忐忑不安的`的词句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把眼光集中到了字词句上,一个个回答都非常的精彩,但就是没有人能从标点符号这块宝地突破。于是,金老师不紧不慢地又重复了一遍题目,并稍许地点到了可从标点下手,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又通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并且都找到了一些非常关键的标点,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桑娜此时心理活动的理解。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学生课堂上思维的活跃以及精彩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沉”是这堂课的最大特点
这个“沉”在我理解,它有好几种含义。
1、这个“沉”是指老师的声音低沉,就是这低沉的声音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情境,让人感觉自己也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与桑娜共同承受着心灵的煎熬。
2、这个“沉”是指思想的沉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一些渗透着主人公内心思想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理解,学生的心已经被桑娜和渔父的善良感动了,把这种情感和思想都沉淀到了自己的心灵深处。于是当老师问:桑娜一家很穷,但文中为什么没出现任何一个“穷”字的时候,学生就能深有感触地回答到:他们虽然物质上贫穷,但他们的精神是富有的。当老师要他们给课文换题目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富人”。可见,桑娜一家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已经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了,他们发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第三篇:小学语文听课报告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听课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1
昨日在我校,举行了达标课赛课活动,针对低年级学科,聆听了本校王老师讲授的《棉花姑娘》,课后回味起来觉得教学效果甚好,给广大良师益友分享一下。
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王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课文,比较体会棉花姑娘生病前的心情和棉花姑娘病愈后开心的心情和美丽的样子。并安排了说话环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得到拓展。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在课堂上王老师抓住语言文字、分角色朗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学生方面,王老师采取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满腔热情地去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鼓励的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进步。比如在今天的教学中,当老师说谁愿意到台上来表演时,有个平时胆子很小的学生想举手却又有些犹豫,王老师果断地叫他到台上来表演,虽然他表演得不是很好,让我看到他似乎不易他的进步,从心里为他高兴加油,或许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无比宝贵的记忆和成长经历。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2
不学习就会退步,就会痛苦,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我的工作中,时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每当这些让我头疼的问题缠绕我的时候,我会痛苦不堪,急于去解决,听课是我最常用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通过听课——这个业务上的学习,我解决了许多让我感到头痛欲裂的难题,正是这样的方式,我得到了进步。
观摩其他老师的课,我总结了她们的有点:
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们备课都非常用心,对课本的内容了解的很透彻。
二、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武老师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英子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三、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刘老师《让小草生生不息》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赵主任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今后的职业道路上,我会努力吸取这些老师的宝贵经验,以长取短,避免在教学上的不足,必须不断地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业务上的这些直观听课学习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了很多的宝贵经验,让我烦恼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烟消云散,让我在以后的职业道理上更加轻松,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水平。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3
听了陆静老师的《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我被这样的语文课深深吸引了。这堂语文课好像是说话课又好像阅读课,更觉得像写作课。陆老师先把课文的背景让孩子了解的这么深透,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阅读是一种智能活动,阅读面广的人对世界的间接体验丰富、情感也更细腻敏感,其思维水平会日益提高。陆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陆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陆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
同时,陆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总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让语文学科姓“语”,引导孩子在文本的解读中,达到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的互融互进,凭借丰富动人的语言文字敲击孩子们的心灵,让语文的“语言”的魅力打动孩子们的心。陆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在语文的世界里遨游,一起和孩子们入情入境,一起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快乐,悠闲和惬意。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4
《从现在开始》整篇课文富有童趣,故事情节比较吸引小朋友。课文洋溢着现代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既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把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里,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谐相处的道理。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猫头鹰的神气和袋鼠激动的特点,指导学生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能抓住儿童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浓郁的童话中。例如:借助各种小动物的图片,狮子请谁来当大王。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人为本,感悟体会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从现在开始》一课的执教中,如教师讲到猫头鹰发号令时,引导孩子你一句,我一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四、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扮演小动物,发现她的生活习惯,说说她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理应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道理。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5
陈淑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的课堂,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陈老师的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感悟,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1、充分阅读,感悟体验
陈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充分的读书,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当陈老师提出“她一个人去旅游欧洲,跟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很有关系?陈老师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边读边找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2、抓重点问题,开展讨论
这节课抓住两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通过感悟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个巧妙地问题设计,学生在自悟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难点,这才是阅读课文的最高效率的方法。
3、创设情境,畅所欲言
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辩论赛的形式,尽管反方没有学生参加,但是正方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畅所欲言。这样的设计,很好的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学中,陈老师反复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6
我们学校开展了教科节活动,我听了沈美凤老师的语文课,深有感触。沈老师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同时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这里,谈点看法。沈老师注重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
语文教学的特色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即语言训练。语文是规范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文,学生学语言的直接感知以积累为主,让他们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不需要插入第三者太多的解说,要想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实践。所以,本课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诵读“你最喜欢的地方,读出西沙群岛物产的美丽、可爱”。学生充分练读后,根据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改变了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西沙群岛海底这一段课文,尤其在看完海底的录象后,会由衷的发出感叹,海底的鱼真多、真漂亮!对海底世界产生喜爱、赞叹之情。这时,学生再去读书,必然能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文章的神韵感受,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而适当的情境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印象深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沈老师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营造这种情境教学的氛围。如在讲海水、海底这两个地方,沈老师把从网上查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学生播放。当学生从屏幕上欣赏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便由衷的发出了感慨“大海真美,真漂亮!”当学生看到了海底的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时,再一次使这些孩子从视觉、从直观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感受到了大海的神奇。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7
4月12日,我们一行人观摩了在xx小学部举行的'“长春杯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活动。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优质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老师在教学《望岳》时,她首先朗诵了四首关于四季的诗,,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诗句,又使学生在诗句中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拟人等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对描写四季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她从颜色、动物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对四季的扩展,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严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老师在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掌声的语句,体会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掌声响起的原因;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英子的感情深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胡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方建兰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8
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赴武汉学习,异彩纷呈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这次示范课即有情真意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阅读课,也有深入浅出、趣味横生的作文、指导课,更有仙乐飘飘让人如痴如醉的古诗欣赏课。在听课之余,聆听了小语会主席崔峦教授《提高有效性——语文教学的不断追求》的讲座,让人对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孙双金老师《情智语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报告让我们有幸地欣赏语文教学园地中盛开的另一枝奇葩。
甘醇的美酒饮过之后方知它的绵厚甘长。学习归来,几天之后,仿觉余音绕梁,大师的教诲言犹在耳。这一份激动,这一份觉醒将一直会在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变成一个个突破,事来一份份的惊喜,还有一份份思考。
崔峦教授的讲座提醒我们,在现今各种教学流派太放异彩的时候。我们语文教师一不定期要脚踏实地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生真正会读、会写、会运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自能读书,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查工具书的习惯、质疑的习惯、背诵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些要求表面看来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多了,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而实际上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泛的阅读决非一日之功,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促就,在这种长期的训练中,如何让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怎样让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技能转变为习惯,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读教学理论,多读各种书籍,多观察学习的表现,多发现教学中问题,多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见,我们以后教学实际在课前、课后应该下的功夫,应该思考的东西就更多了。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最基本的米饭蔬菜,但同样也离不开肉类、鱼类等高蛋白的营养,当然最好是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一个吃惯了家常饭菜,有时也会想尝尝满汉全席,甚至偶尔来点西餐的浪漫派对也未尝不可。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武艺得如火如荼,语文教学园地百花盛开,各种教学流派大放异彩。听了孙双金老师的古诗欣赏课,学生饱含深情的朗读,老师那种灵活的教育机智,以及古典音乐所营造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李白诗的那种奇妙的夸张,非凡的想象的浪漫主义诗文的特点,更让学生对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老师那种妙语连珠的评价推动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步步得提高,在学生吟诗、唱诗的过程中,那种学生古诗、研究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孙双金在课后互动交流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为讲好这一次课,“我读了关于李白的专著五、六本。”于永正老师也说过同样的话:“我一生都在备课。”名师的课堂教学经典并不是一朝炼就的。这是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生活感悟的结晶。岂能是我们普通老师学一招一式就能学到的呢?但名师课堂或高雅、或深邃、或华美,给我们忙碌朦胧教学工作拨开了云雾,让我们见到一方晴空。他们灵动的教学机智,高超的教学技巧其实与崔峦教授所讲“简中求实,简中求活,风格多样,百花齐放”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说应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名师课堂才会散发出如此大的魅力。
名师课堂的大容量,大智慧在日常教学中不易模仿。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一节课变成两节、三节,或者分化成更多的细小环节中内化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能也不可能照搬名师的课堂,但我们可以他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某一个细节的处理。只有这样,名师的课堂才真正发挥了示范的实效。
通过自学,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这其实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作更多的预设,只有你在课前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将学生零散的表面的、次要的问题引导他们去发现深层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从学生的愤悱处着手,教学流程将更简单,教学的目标将更明确。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再凭借自己平时教学实践中掌握的一些教育机智,结合从名师课堂学会的点点滴滴,努力使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从而提高师生在课堂上的幸福指数。
小学语文听课报告9
通过公开课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使自己的语文教学不断地充实。也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成长。
一、优点
1、各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均带有教学应使用的必备资料,如:教案、讲稿、授课进度表等。
2、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3、教学方法多样,能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反馈。
4、教学态度认真,课堂气氛活跃。
5、教学内容熟悉,讲解正确。
二、不足
1、个别教师板书欠规范。
2、个别教师语速较快。
三、建议
1、注意把握教学时间与课堂进度。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结合板书。
第四篇:《夏天》语文听课报告
《夏天》语文听课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天》语文听课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天》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仇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夏天的凉意,感受夏天的`美。
一、目标明确,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这节课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难句“啊……”教者通过多次的读,学生的质疑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五个重点句子,在读中理解句子。培养了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了语言的能力,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教者上课的激情很高,非常的投入,营造了很好的气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反复的读中感受夏天的美,从而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等等这些内容都很好的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二、精读精问,训练面广
教者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教材的特点,设计的问题不仅精练而且训练的面很广,整节课只设计了两个问:一是“地上有什么变化呢?”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的阅读面就扩大了。还有一个是让学生在难点中质疑,然后在读中解疑。教这设计得非常的巧妙。
三、从读着手,以读为本
教者营造了一个人人有实践语言的机会。人人有读,读的面很广,形式也多。着重读好五个句子,而指导读五个句子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有详有略。让学生在读读悟悟中掌握,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四、分层设计,适合不同的学生
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教者最后设计的作业是分层次的。有背诵一句的,一段的,整篇的。这样照顾到了全体的学生,有利于面向全体。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假如》听课报告
二年级语文《假如》听课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假如》听课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假如》是一首美丽的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作者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林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进行识字及第一节诗的教学。
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林老师教学伊始,借《神笔马良》这个动人的故事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从而现实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夯实字词了教学。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时林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如自由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最后读课文加以巩固。这样强化记忆,学生大部分可以当堂掌握生字,效果较好。
第三,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
教学第一节时,林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出示小树在北风中瑟瑟发抖图。提问: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文本作了一个交融,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再走进生活中去。林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树,让学生与文中角色进行换位,设身处地体会小树的感受。这一环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任何一节课都不尽完美。对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我也谈点浅薄的看法:
第一,课堂上老师应注意规范学生的用词。
比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马良是个什么样的人”时,这样回答:他是个勤劳的人。学生理解的其实是“勤奋”,只是表达时没有用对词。此时老师应该给学生纠正过来。并指导学生准确运用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为加深印象,学习“良”与“食”时,老师把它们放到一块,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但由于这个字放一块时的读音与“粮食”的相同,为避免误会,应该加以说明。
第二,读书应提出要求。
学习完生字进入学诗环节时,老师让学生自由读书,并没有提出读的要求。个人认为,不管是初读还是再读文,都应该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书。这样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课堂上应给学生足够的读书的时间。
语文课语文味应该浓一些。课堂上老师应该多准备些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小诗读得入情入境,津津有味。(就本节课的容量,甚至可以让学生当堂背下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