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新常规的意义
学习新常规的意义
新学期,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常规学习,使我们在新的课标下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方向。作为教师应明确如何教会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教会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角。展示学生的风采。让学生自导自演。老师旁观。新常规让我有了深的体会,学习常规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有效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学习新常规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赵明梅
我通过认真学习教学常规,发现自己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1、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的关键,通过对所教课文的一背、二背才能对教材熟悉,才能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熟练驾驭提供保障。深知此点,在平时的备课当中,我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难点,为课堂上重难点的突破想好方法,为学生的理解搭好台阶,极力做到思路清晰,贴近学生。
备课,《常规》中指出,要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备学生时,充分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中那几篇课文,应更多的将眼光拓展到整个“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学会微笑;可以引领学生倾听社会中多元声音,学会思考;可以引领学生寻找温暖的点滴,学会感恩„„这些都是在课文中所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往往学生只是雁过而不留声,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调动所有的“课内外的资源”为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给予牵引。具体到每一课,我觉得应该要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在自己查找的资料中进行筛选,一节课学习结束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实践中感受课文所要渗透的教育思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自己感悟。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充分生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这当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时教学当中,却也有着许多松懈之处。因为没有他人听课,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外过度语就说这个。有人说过,没有人听课时,也要把它当成有人听课,这样才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会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
《常规》中明确要求“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抓牢,也就无需烦恼自己在课堂中的失态。
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整堂课的回忆,是对自己课堂中得与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赖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应对;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对?这个学期我就很注重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帮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
总之,学习《常规》之后,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只有不断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学习新常规教学征文
和新常规一起成长
在探索与实践中个人成长的感悟
团结路小学
吴敏
对于我来说接受并且能够学会运用新常规,其实是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在王总监提出新常规时,我并不觉得意外,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终于有人可以给我一个正面的指引了。课改这是一种趋势,势不可当,在这之前,我只能自己在班里闭门造车。感谢教研室,尤其是李艳茹老师不厌其烦地来听我们的课,毫无保留地进行指导。让我在课改的路上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一路向前的信心!
2014年6月王总监第一次到校进行新常规启动仪式。当时我拿着新常规的资料,心里产生了很多疑问:
还没讲就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这不相当于告诉学生答案吗?
预习还要检查,哪有时间啊?
每节课留5-7分钟保证堂堂清,能有那么多时间吗? ……
质疑此起彼伏,最后我只能半信半疑地跟着大家的步伐的走。后来在一完小听汇报课之后,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眼见为实!于是我开始了反思。原来这种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可我在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慢慢我也在质疑: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恰恰就是新常规第十四条中提到的:重视精讲多练,学思结合。特别让我注意的是三导式学习方法!“导学”——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教师要少讲或不讲。“导思”——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或未及深入处“雪中送炭”,重点讲、精讲。“导练”——当堂课的知识内容要良性消化,每节课要留5——7分钟时间进行练习,以保证堂堂清。这让我豁然开朗!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我为什么还不放手呢?于是我在自己的班里开始了“小打小闹”:从老百晓等网站看资料,尽量把问题设置得层次递进,进行预设,至少准备两种方案……如果说之前有些迟疑的话,如今有了教研室的支持和引导,我终于迈开步子大胆往前走了。
2015年3月开始,学校的公开课又一次拉开了序幕,我讲的是一年级下册第16课《要下雨了》第二课时。这一次我不再是底气不足,战战兢兢。记得李艳茹老师说过,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不能照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于是我在学习目标的出示时,改为:1.我能把“往、得、很”写漂亮!2.我能带着表情读课文!之后还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基于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发现,并范读,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课进行范读,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读得绘声绘色,直到后面的分角色表演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因为是一年级,学生书写生字代替了当堂训练的环节。虽然只是一节普通的学习新常规的课程,但我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自己,内心地喜悦和满足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时至今日,在各校已经听了不少新常规示范课。老师们根据不同的课型在遵循新常规的前提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进行教学,已经打破了我之前死板地对新常规的认识。在所有的顾虑和困难都在一一被消除的今天,我觉得新常规是活的,它并不像我认为的那样刻板。在这条探索和实践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不再害怕,也不感到孤独。因为有教研室的各位领导给我们大力的指导,还有学校做为我们坚强的后盾。庆幸加入教育行列,庆幸有这些为了教育事业而不断奋斗的同仁们,让我们携手为乌达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5年7月8日
第四篇:常规教学管理的意义
常规教学管理的意义
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有力保证,只有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讲课细节、作业批改情况等才能说明他的优秀之处,展现出每个教师教学的闪光之处。因为只有教师的基本功,才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在这些常规细节中培养起来。因此学校加大常规管理及检查力度。通过常规检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学工作存在的经验和不足,及时查找和克服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对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学习新
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重修,增加内容很多。有几个重大突破不能不提。
第一,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新《义务教育法》的里程碑意义,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从过去的各自发展走上今天的均衡发展的道路。
第二,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我们过去推进义务教育时,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义务教育纳入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新《义务教育法》同时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第三,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公益性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特征,义务教育要更彻底一些,不仅仅是普及的、强制的,还应该是免费的。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教育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收杂费的内容。中央财政将从今年开始,用两年 1
时间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城市地区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进程。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
此次新《义务教育法》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原来看到乡镇一级难负其责,就将统筹责任放到县一级;现在县级基本上是吃财政饭,也无力承担,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省级的责任。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保障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而言,省级的统筹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
第五,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再一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建立起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第六,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新《义务教育法》强调了对非户籍所在地,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确定了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将会对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第七,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过去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主要是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出手是比较重的:一是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关键是要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这一条体现了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强烈愿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也就是“名校不能变民校”。三是第25条的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八,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过去我们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序列是中、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都是一个很大的激励。特别是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当然还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规定。
第九,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全面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63条中有10条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性、操作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规范了22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过去的18条《义务教育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较差,新的《义务教育法》则完全弥补了这种缺憾,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加大了执法力度。
作为老师就应该是学法、懂法、守法。因此,利用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关爱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律制度。新义务教育法是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自从《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20多年来,我国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义务教育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上
学贵问题,其中固然有部分学校片面逐利等原因,但财政投入不足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原因。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哪个部门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关于经费的规定,就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再比如群众普遍不满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上学难问题,其中可能有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但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公民共享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像义务教育这样的公益事业,更当如此。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还对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都直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是对“义务”二字的延伸解读。
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一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正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义务。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法,正是国家和政府履行这种义务、落实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对于广大公民而言,义务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适龄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是现代政府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法,也是切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宣布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多方面研究表明,国民的高水平教育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必须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严格执行新法的规定,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体罚学生,创设和谐、宽松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做到才有所用,因材施教,讲究方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确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从我的教学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能力,还学会做人。